標籤:

《古今名聯鑒賞》(三)

《古今名聯鑒賞》(三)

黃道周對聯一副

【作者簡介】

黃道周(一五八五~一六四六):字石齋,自號石齋。明福建東山島(原屬漳浦縣)人。38歲中進士,任過翰林院編修、少保兼太子太師、吏部和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為抗禦清兵被捕,忠貞不屈,英勇就義。

回絕洪承疇勸降

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

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鑒賞】

上聯以「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首尾嵌入「史」、「可法」;以「終可法」之語,不但頌揚了史可法的忠義,而且作者也藉此表明自己要以史可法為榜樣,堅決不降清,不作貳臣。

下聯「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首尾嵌入「洪」、「成仇」(諧音「承疇」),以「反成仇「之語,對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先仕明,於松山之敗後降清)不思報答明朝的「洪恩「,反而戰敗降清,引清軍入關的行為給與了冷嘲熱諷。

此聯是一副巧妙的「嵌名聯「,聯中愛憎分明,態度堅決,褒貶之詞,皆落地有聲,向勸降者坦露了天日可鑒的心跡。

李漁對聯四副

【作者簡介】

李漁(一六一〇~一六八〇):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江蘇雉皋(今如皋)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後居於南京,將居所命名為「芥子園」,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說,與《閑情偶寄》等。

題蘭溪且停亭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

【鑒賞】

蘭溪市位於浙江省中西部,三國吳在此設三河戊。唐咸亨五年建縣,因蘭江古稱蘭溪,故名蘭溪縣,有「三江之匯,七省通衢」之稱。且停亭的「停亭」二字同音,這種取名特饒有趣味。

上聯「名乎利乎」,說明世人到處奔波忙碌,其實質不是為名忙,就是為利忙,有世人「生於名利,死於名利」的感慨。

下聯「來者往者」之意,化用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參見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也點明了上聯「利乎名乎」所問的用意。末句勸人「且停停」,意為名利本為身外之物,又何必為之忙到老,忙到死?

全聯意蘊深刻,藏而不露,令人回味。上聯兩個「乎」(平聲)為節點,與下聯兩個「者」(仄聲)相對,可以看出,對聯的平仄節點並不完全要像律句那樣必須交錯出現。

題廬山絕頂

足下起祥雲,到此者應帶幾分仙氣;

眼前無俗障,坐定後宜生一點禪心。

【鑒賞】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是三山五嶽中的「三山」之一。廬山綿延九十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歷來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歷代題詩極多,以李白《望廬山瀑布》最為著名。」

作者登上廬山絕頂,將眼前景色盡皆略去,而直寫自己的心中感受,令人飄飄欲仙,欲罷不能。作聯以寫景為易,以寫情為難;以寫世俗為易,以寫仙道為難;以寫物為易,以寫心為難。而李漁此聯寫仙即為寫情,寫禪即為寫心,是以能予人以一種無窮的感化力量。

上下聯前五字的平仄格式等同於律句,第二句的前三字「到此者」、「坐定後」為領詞,不計平仄,且皆用仄聲為佳。

除夕贈程蕉鹿

世間桃李盡出公門,何須臘盡始芳菲,滿眼無非春色;

天下魚龍都歸學海,不待時來方變化,啟口即是雷聲。

【鑒賞】

程蕉鹿,名汝璞,江南合肥人,清順治四年進士。曾任戶部郎中、貴州學政、浙江提學道等。李漁與之私交甚篤,有七古《高山仰止行贈程蕉鹿文宗》曰:「我僅當時識面人,相逢亦復念長貧。」

上聯「世間桃李盡出公門「,言程蕉鹿弟子眾多。「何須臘盡始芳菲,滿眼無非春色「,此句承接上句意思,言程蕉鹿桃李滿天下,一年四季皆為春色,非自然界的春色所能比擬。

下聯「天下魚龍都歸學海」,稱讚程蕉鹿學海深廣,學子來歸。魚龍,比喻未成名和已成名的指才士。「不待時來方變化,啟口即是雷聲」,讚譽師生隨時有機緣化龍騰飛。

全聯想像豐富,引喻精當,譽人而不覺直露,愛才而不失親切。惟下聯末句「口」有出律之嫌。

自 挽

倘若魂升於天,問先世長吉仙人,作賦玉樓,到底是何筆墨;

漫雲逝者其耋,想吾家白頭老子,藏身母腹,於今始出胞胎。

【鑒賞】

對聯中的輓聯數量眾多,精品不少,而自輓聯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題材,其優秀者亦不乏其人。在詩、詞、曲中尚無此類題材,可見對聯的題材能夠做到無所不包,無所不收,這確實是對聯的一大優點。

上聯以「倘若」假設自己仙逝,以「問」為領字,去問李賀文章為什麼那樣爛漫。長吉,即唐代詩人李賀,字長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三李」。作賦玉樓,指李賀死後作賦之事。參見李商隱《李賀傳》:「賀卒,母夢賀曰:『上帝遷都白瑤宮,作凝虛殿。命某與文士輩纂樂章。今為神仙,願母毋以為念。』」

下聯以「漫雲」自解,以「想」為領字,以老子為例,說明人到了七、八十歲有死,亦有生,這和莊子所說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哲學思想是相通的。耋,古指七、八十歲的老者。白頭老子,傳說老子在母胎有百十一年,出生時鬚髮皆白。

全聯以作者的李姓著名人物為題材,闡明了作者的人生觀、生死觀,雖有荒誕之處,但也充分體現了作者固有的人生哲學。

王夫之對聯一副

【作者簡介】

王夫之(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字而農,號涢齋,別號一壺道人。湖南衡陽人。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世稱「船山先生」。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與方以智,顧炎武,黃宗羲同稱明末四大學者。王夫之學問淵博,對天文、曆法、數學、地理學等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學、史學、文學。著有《周易外傳》、《周易內傳》、《尚書引義》、《張子正蒙注》等。

清風有意難留我;

明月無心自照人。

【鑒賞】

明亡後,遺民多有亡國之痛,有不願降清者,有奮起抗清者。王夫之此聯是一副思明反清的對聯,全聯明著寫景,實際上是在表明自己仍在思明,不願臣清的心志。

上聯嵌「清」,表明清朝「難留我」,我不願意歸順清朝。下聯嵌「明」,表明明朝雖亡,但在自己心中未亡。

蒲松齡對聯一副

【作者簡介】

蒲松齡(一六四〇~一七一五)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著有《聊齋志異》。

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鑒賞】

蒲松齡的這幅對聯是在金聲對聯的基礎增廣而來的。金聲的原聯是:「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在落第後,增廣金聲之聯以明志。

上聯增廣「有志者,事竟成」,表明一個人只要有志向,有堅定的目標,就一定會走向成功。「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是金聲的原句,蒲松齡以此補充事典,以具體說明所增廣文字的含義。破釜沉舟,據《史記》記載,「項羽前鋒軍救巨鹿,初戰少利,項羽便率大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厲士氣。終於殺蘇角,虜王離,大敗秦軍於巨鹿之野」,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百二秦關,泛指秦地,即今陝西。《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裴因引蘇林曰:「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司馬貞索隱引虞喜曰:「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固,百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二百萬也。後來以「百二」形容秦隴地勢險要。

下聯增廣「有心人,天不負」,表明一個人只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就連上天也不會辜負他。「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也是金聲的原句,蒲松齡以此詮釋增廣之意。卧薪嘗膽,指春秋時越國在吳越戰爭中失敗之後,越王勾踐常常睡在柴草上,嘗著苦膽,以不忘國破之辱,時刻準備著復仇。三千越甲可吞吳,指越王勾踐利用吳王夫差的野心,藉機領三千精兵,攻下吳國主城,殺了吳國太子,擒了夫差,在吳越的長期對抗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金聲的對聯,是一副評論歷史事件的對聯,從中也只能得出歷史的經驗教訓,難及其它。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金聲的原作,在經過蒲松齡的增廣後,內容更豐,適用更廣,尤其對失敗者、失意者具有極強的激勵作用。

廖鶴年對聯一副

【作者簡介】

廖鶴年:明朝進士。生平不詳。

題醮壇

經懺可超升,難道閻羅怕和尚;

銀錢能贖罪,原來菩薩是贓官。

【鑒賞】

此聯以「醮壇」借題發揮,不禁令人感到義正辭嚴,而且令人發出會心一笑。道僧,祭神的壇場。

上聯「經懺可超升,難道閻羅怕和尚」,從邏輯上指出宗教的虛妄。它的意思是說,以閻王爺的尊貴怎麼會聽一個小小和尚的祈求,為眾生賜福消災呢?更深刻的意思是,小小老百姓要指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過上好日子,也無異於是痴心妄想。經懺,指佛教經文和懺悔文。指請僧人或道士念經拜懺﹑祈福超生的儀式。閻羅,是梵文的意譯,又譯作「閻魔」、「焰魔羅」等,俗稱「閻王爺」、「閻羅王」。和尚,也是譯自梵文,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後來通稱僧人為和尚。

下聯「銀錢能贖罪,原來菩薩是贓官」,也是從邏輯上菩薩難以救治惡人。它的意思是說,菩薩要麼接受「銀錢」替人「贖罪」而成為「贓官」;要麼是「清官」,不能為人「贖罪」。此中更深層次的意思是說, 「贓官」認錢,窮苦的老百姓無處找到公平。菩薩,是巴利文的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意為「覺悟」,「薩埵」意為「眾生」 或 「有情」(一切有感情的眾生),它包括自覺和覺他兩層意思,就是說,菩薩既是已經「覺悟的眾生」,又是以覺悟他人為己任。

此聯尖銳而辛辣,顏溫而氣不平,自是諷刺聯中難得的上乘之作。

游俊對聯二副

【作者簡介】

游俊:明代蜀中永川人。

題襄陽三顧堂

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

【鑒賞】

襄陽區位於鄂西北,地處漢水中游屬南陽盆地邊緣。

漢末劉備三顧茅廬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傳為佳話,漸成典故。三顧堂當時以此為題材加以紀念的。

上聯「兩表酬三顧「,指諸葛亮在得到劉備三顧後,為其誠信感動,出山輔佐劉備,直到去世。兩表,指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三顧,即指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事,

參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

下聯「一對足千秋「,指諸葛亮有隆中之對,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戰略,並以一生的努力去踐行,因而成就了千秋偉業。一對,指隆中對,諸葛亮在劉與備相見後,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之後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因此事發生於湖北隆中(今湖北襄陽一帶),因此後世稱為《隆中對》。

此聯為千秋名聯,高度總結和概括了諸葛亮安劉定蜀的功績。上聯用「仄仄平平仄」的律句,下聯用「仄仄仄平平」的律句,而不是「平平仄仄平」的律句,可備一格。

題成都新都升庵祠

荷花香罷桂搖秋,好風月盡勾留,酒不招李翰林,詩不和杜工部,睹一龕肖像,我激起諫諍精誠,蠻煙瘴雨礪貞操,況貶潮韓愈,轉成化蜀文翁,系忠義於平湖,數百載仰言錶行坊,何須問浩浩洞庭,澄澄西子;

衣帶緩時人慾倦,臭皮囊勤擺脫,官莫尋謝知縣,將莫遇馬威侯,嘆滿地瘡痍,誰有個痌瘝懷抱,落日浮雲裝幻境,恐哭漢賈生,猶似投江屈老,拜寶光而繞塔,十三層皆禪門覺路,再休管年年芳草,夜夜啼鵑。

【鑒賞】

楊升庵,即楊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號升庵。因受「議大禮」事件牽累,被充軍雲南永昌衛(今保山),寓居雲南長達三十五年之久,直到七十一歲死於戍地。新都位於成都市北郊,居川西平原腹地,素有「天府明珠」和「香城」之稱。

上聯「荷花香罷桂搖秋,好風月盡勾留」,作者先寫夏秋景色,將情融入秋日無邊的風月之中。「酒不招李翰林,詩不和杜工部,睹一龕肖像,我激起諫諍精誠,蠻煙瘴雨礪貞操」,以此時不飲酒、不作詩,只是面對楊慎「肖像」,令作者陷入深情的緬懷之中。李翰林,即李白,因曾為翰林供奉,故稱。杜工部,即杜甫,因曾任工部員外郎,故稱。諫諍,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指楊慎「議大禮」之舉。蠻煙瘴雨,指南方有瘴氣的煙雨。也泛指十分荒涼的地方,參見宋辛棄疾《滿江紅》詞:「瘴雨蠻煙,十年夢,樽前休說。」

「況貶潮韓愈,轉成化蜀文翁」,用韓愈、文翁被貶謫之事,讚揚楊慎雖處「江湖之遠」,仍不失為「忠義」之臣。貶潮韓愈,指韓愈因上表諫迎佛骨而觸怒唐憲宗,險些被處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於一死,被貶為潮州(在今廣東)刺史;此處作者意為升庵遭到貶謫鳴不平。化蜀文翁,指文翁以教化蜀地人民;此處讚揚升庵在雲南教化當地人民。文翁,名黨,字仲翁,西漢官史。廬江郡舒縣(今安徽舒城縣)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興教育、舉賢能、修水利,政績卓著。

「系忠義於平湖,數百載仰言錶行坊,何須問浩浩洞庭,澄澄西子」,作者幾百年後來此地緬懷,仍然對升庵的品行才華肅然起敬。言錶行坊,亦作「言坊行表」,意為言行為人表率。參見周頤《蕙風詞話》卷二:「其見重於時如此。顧亦能為綺語、情語。可知《蘭畹》、《金荃》,何損於言坊行表也。」洞庭、西湖,皆水名,作者取其澄澈無塵之意,讚揚升庵心地潔凈。

下聯「衣帶緩時人慾倦,臭皮囊勤擺脫」,作者面對歷史和現實,發出無盡的慨嘆,意為「人生不如意,十常有八九」,需要不斷擺脫各種羈絆。緩,鬆弛,意為人消瘦而覺得衣帶變鬆了。臭皮囊,皮革製成的袋子,比喻人身,此詞由佛教語轉化而來。「官莫尋謝知縣,將莫遇馬威侯」,以謝脁、馬超之事表達對官場的憎惡。謝知縣,即謝脁,

馬威侯,即三國時期的馬超,死後謚為威侯,故後世亦稱其為「馬威侯」。馬超為後漢征西將軍馬騰長子。年十七,隨父騰、韓遂襲長安,殺李傕將李蒙、王方。曹操誘殺馬騰,馬超、遂舉西涼兵報仇,酣戰許褚。因曹操離間,往漢中投張魯。後受張魯謀士楊松誣陷,投先主劉備。「嘆滿地瘡痍,誰有個痌瘝懷抱,落日浮雲裝幻境」,作者為百姓處在疾苦之中感嘆,暗傷當世缺乏憂國憂民的才人。痌瘝,謂關懷人民病痛、疾苦,其如《明史·劉宗周傳》:「陛下留心民瘼,惻然痌瘝。」 落日浮雲,化用李白詩句「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指國家選拔人才的道路被阻塞。

「恐哭漢賈生,猶似投江屈老」,作者以賈誼、屈原不得重用而哀人自哀。賈生,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二十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在二十三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深自歉疚,直至三十三歲憂傷而死。屈原,戰國楚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楚懷王時任左徒、三閭大夫,主張聯齊抗秦。後遭到靳尚等人誣陷,被楚懷王放逐,因作《離騷》。頃襄王時再遭讒毀,謫於江南。見政治腐敗,無力挽救,遂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

「拜寶光而繞塔,十三層皆禪門覺路,再休管年年芳草,夜夜啼鵑」,作者登上十三層寶塔,以覺悟佛性來求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脫。年年芳草,夜夜啼鵑,皆用歸去之意,而前面用「再不管」三字,說明昔年的升庵、今日的自己都不須歸去了,這是對統治者的失望。

此聯文辭典雅,據典精當,詩情畫意宏富,精神情感純真。它繼承了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雖然無韻,但意不遜詩,文不遜詞,為明代長聯最耐讀者。它的藝術境界、藝術風格,已開清代長聯之先河。


推薦閱讀:

行看流水坐看雲 歷代禪詩鑒賞 (十三)
古代詩歌鑒賞知識、方法口訣歌(上)
岑參《磧中作》鑒賞
如何鑒賞一首詩詞的好
宋詩鑒賞40例

TAG: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