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大黃在骨傷科的應用

淺談大黃在骨傷科的應用

作者:譚成鋼

摘要:大黃性味苦寒,是瀉下藥,但它同時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是骨傷科常用藥。在用於骨折的早期治療中,它有明顯改善局部微循環②,促進血腫吸引,以及鎮痛消炎作用。大黃止血效果,不亞於三七,可縮短血液凝固時間,並使離體兔耳血管收縮。大黃可單味內服、外敷、,但多與行氣、理血葯配伍。大黃藥性峻猛,內服須按中醫辨證原則使用。

關鍵詞 大黃 骨折早期治療 局部微循環 鎮痛消炎 止血

1 大黃功效

大黃為瀉下藥,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腸、肝、心經。中圖分類號:R2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649(2006)。 能瀉下攻瘀,清熱瀉火,解毒,活血祛瘀。《神農本草經》載:「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因其悍利之性,李當之《葯錄》稱為將軍。臨床常與其它藥物組成瀉下、解表攻里等方劑。用於治療陽明腑實、少陽陽明合病等內科疾病。如:大、小、調胃承氣湯,大柴胡湯等。《本草綱目》載:「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因此,大黃自來就是骨傷科要葯。近年來的研究,使大黃的臨床治療作用得到肯定,國內外也多次有在骨科應用大黃的報道。

2 大黃在骨傷科的治療作用

2.1 活血化瘀 中醫認為「血不循經則為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大黃能提高血漿滲透壓,降低血液的高粘度,並能改善血栓素與前列腺素的比值,達到擴容及改善微循環,增加局部血流供應的作用。骨折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骨膜、骨皮質損傷,以及鄰近軟組織損傷;創傷局部血管破裂形成血腫,斷端骨皮質部分骨細胞缺血壞死,血腫於傷後4~5h開始凝結,而血腫的吸收代替需2~3wk或更長時間。而大黃上述作用可促進血腫的吸收,利於骨痂的形成。

2.2 行氣止痛 《本草綱目》載大黃能治「杖瘡腫痛,金瘡煩痛。」據國外報道:在1983年從大黃中分離到鎮痛、消炎的物質林德來素(lindeyin),因鎮痛作用為末梢性的,效果可與阿斯匹林、保泰松相匹敵,抗關節炎作用與阿斯匹林幾乎相同。

2.3 止血 大黃止血,不亞於三七,凡各種血證均可運用,故有「血證要葯」之稱。清代唐容川云:「大黃一味,即是氣葯,又是血葯,止血不留瘀,尤為妙藥。今人不敢用,惜哉!惜哉!」近代藥理研究證明,大黃酚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可縮短血液凝固時間而有止血作用;大黃中所含D-兒茶精可使離體兔耳收縮。臨床中用大黃酚製劑創面止血;少量滲血的新鮮創面,2min內能止血;滲血較多創面,5-15min內止血,明顯優於單用紗布壓迫止血。有人報道用鮮大黃外敷創傷局部,同時用25%生大黃浸漬液灌腸,治療腦外傷顱內出血10例,獲效滿意。

3 大黃在骨傷科臨床的使用

大黃多用於骨折的早期治療,也就是「正骨複位,消瘀退腫期。」用法分內服、外敷兩個方面。

3.1 大黃內服

須根據臨床辨證是「傷氣」還是「傷血」,適當配伍行氣葯和活血葯,並依照「君、臣、佐、使」原則擇重不同。大黃做君葯的方劑,如:雞鳴散。做為臣葯、佐葯的有:桃仁承氣湯、復元活血湯等。常與三七、當歸、生地、赤芍、丹參、桃仁、紅花、蘇木、穿山甲等理血葯配伍,也常與木香、青皮、陳皮、厚朴、枳殼、香附等理氣葯配伍。為加強行氣效果,常配以麝香、冰片、蘇合香等芳香開竅葯。還常配以兒茶、血竭、自然銅、乳香、沒藥等製成丸、散劑使用,如:黎洞丸、舒筋定痛散等。在內服時,還根據受傷部位適當加入引經藥物,如:桂枝、柴胡、藁本、牛膝、羌活、獨活等。大黃也可單用,在辨證準確時,用量可較大。如明代江灌著《名醫類案》中,載有單用大黃四兩(舊制),治療用力挽弓而致內傷下血的病例。大黃生用取其行氣作用強,而酒制大黃活血作用較好。大黃藥性峻猛,臨床用於內服,要嚴格按辨證施治原則使用。

3.2 大黃外用

多取其止血、止痛和消腫作用。除前述內服配伍外,還可配芳香走竄的阿魏,配鎮痛效果較強的一枝藁、馬錢子、川烏、草烏等,配黃芩、黃柏、梔子等消腫,配血餘炭、地榆、茜草等止血。其用法是製成膏劑、散劑和酒劑使用。如:消瘀止痛膏、消腫散、舒筋活絡藥膏等。單味的使用比內服為多,常用鮮大黃或生大黃粉。近年也常將大黃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製成各種製劑使用。

4 典型病例

伍某,男,12歲,2004年11月16日初診。患者一日前從自行車上摔下,左手腕疼痛、腫脹。當天在某個體醫生處治療後疼痛、腫脹加重。來我院X光片後,診斷為左手撓骨下三分之一處骨折伴下撓、尺關節脫位。經用1%普魯卡因40ml局部麻醉後,手法複位,小夾板加分骨墊外固定。外用舒活靈液浸潤紗布包敷患處,內服中藥加減正骨紫金丹。處方:當歸10g、白芍10g、茯苓10g克、蓮米15g、木香10g、酒軍10g、丹皮10g、三七6g、紅花6g、桂枝3g、甘草6g。酒軍後下,三七生用,1日1劑,水煎服,連服3劑。

2004年11月20日二診:骨折處疼痛明顯減輕,腫脹明顯消退。複查X光,骨折斷端對位良好。外敷七厘散,繼續小夾板外固定,內服藥前方去蓮米加續斷10g,繼服3劑。

患者三診後,腫脹明顯消退,內服改為仙靈骨葆1日3次,一次4片,其餘處理如前。一月後複查X光片,骨折處骨痂已完全形成,解除外固定,囑其加強功能煅練。

綜上所述,大黃因有其明顯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止血作用,不失為骨傷科一良藥。如何掌握和運用好這一良藥,還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淺談大黃在骨傷科的應用

作者:譚成鋼

摘要:大黃性味苦寒,是瀉下藥,但它同時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是骨傷科常用藥。在用於骨折的早期治療中,它有明顯改善局部微循環②,促進血腫吸引,以及鎮痛消炎作用。大黃止血效果,不亞於三七,可縮短血液凝固時間,並使離體兔耳血管收縮。大黃可單味內服、外敷、,但多與行氣、理血葯配伍。大黃藥性峻猛,內服須按中醫辨證原則使用。

關鍵詞 大黃 骨折早期治療 局部微循環 鎮痛消炎 止血

1 大黃功效

大黃為瀉下藥,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腸、肝、心經。中圖分類號:R2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649(2006)。 能瀉下攻瘀,清熱瀉火,解毒,活血祛瘀。《神農本草經》載:「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因其悍利之性,李當之《葯錄》稱為將軍。臨床常與其它藥物組成瀉下、解表攻里等方劑。用於治療陽明腑實、少陽陽明合病等內科疾病。如:大、小、調胃承氣湯,大柴胡湯等。《本草綱目》載:「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因此,大黃自來就是骨傷科要葯。近年來的研究,使大黃的臨床治療作用得到肯定,國內外也多次有在骨科應用大黃的報道。

2 大黃在骨傷科的治療作用

2.1 活血化瘀 中醫認為「血不循經則為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大黃能提高血漿滲透壓,降低血液的高粘度,並能改善血栓素與前列腺素的比值,達到擴容及改善微循環,增加局部血流供應的作用。骨折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骨膜、骨皮質損傷,以及鄰近軟組織損傷;創傷局部血管破裂形成血腫,斷端骨皮質部分骨細胞缺血壞死,血腫於傷後4~5h開始凝結,而血腫的吸收代替需2~3wk或更長時間。而大黃上述作用可促進血腫的吸收,利於骨痂的形成。

2.2 行氣止痛 《本草綱目》載大黃能治「杖瘡腫痛,金瘡煩痛。」據國外報道:在1983年從大黃中分離到鎮痛、消炎的物質林德來素(lindeyin),因鎮痛作用為末梢性的,效果可與阿斯匹林、保泰松相匹敵,抗關節炎作用與阿斯匹林幾乎相同。

2.3 止血 大黃止血,不亞於三七,凡各種血證均可運用,故有「血證要葯」之稱。清代唐容川云:「大黃一味,即是氣葯,又是血葯,止血不留瘀,尤為妙藥。今人不敢用,惜哉!惜哉!」近代藥理研究證明,大黃酚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可縮短血液凝固時間而有止血作用;大黃中所含D-兒茶精可使離體兔耳收縮。臨床中用大黃酚製劑創面止血;少量滲血的新鮮創面,2min內能止血;滲血較多創面,5-15min內止血,明顯優於單用紗布壓迫止血。有人報道用鮮大黃外敷創傷局部,同時用25%生大黃浸漬液灌腸,治療腦外傷顱內出血10例,獲效滿意。

3 大黃在骨傷科臨床的使用

大黃多用於骨折的早期治療,也就是「正骨複位,消瘀退腫期。」用法分內服、外敷兩個方面。

3.1 大黃內服

須根據臨床辨證是「傷氣」還是「傷血」,適當配伍行氣葯和活血葯,並依照「君、臣、佐、使」原則擇重不同。大黃做君葯的方劑,如:雞鳴散。做為臣葯、佐葯的有:桃仁承氣湯、復元活血湯等。常與三七、當歸、生地、赤芍、丹參、桃仁、紅花、蘇木、穿山甲等理血葯配伍,也常與木香、青皮、陳皮、厚朴、枳殼、香附等理氣葯配伍。為加強行氣效果,常配以麝香、冰片、蘇合香等芳香開竅葯。還常配以兒茶、血竭、自然銅、乳香、沒藥等製成丸、散劑使用,如:黎洞丸、舒筋定痛散等。在內服時,還根據受傷部位適當加入引經藥物,如:桂枝、柴胡、藁本、牛膝、羌活、獨活等。大黃也可單用,在辨證準確時,用量可較大。如明代江灌著《名醫類案》中,載有單用大黃四兩(舊制),治療用力挽弓而致內傷下血的病例。大黃生用取其行氣作用強,而酒制大黃活血作用較好。大黃藥性峻猛,臨床用於內服,要嚴格按辨證施治原則使用。

3.2 大黃外用

多取其止血、止痛和消腫作用。除前述內服配伍外,還可配芳香走竄的阿魏,配鎮痛效果較強的一枝藁、馬錢子、川烏、草烏等,配黃芩、黃柏、梔子等消腫,配血餘炭、地榆、茜草等止血。其用法是製成膏劑、散劑和酒劑使用。如:消瘀止痛膏、消腫散、舒筋活絡藥膏等。單味的使用比內服為多,常用鮮大黃或生大黃粉。近年也常將大黃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製成各種製劑使用。

4 典型病例

伍某,男,12歲,2004年11月16日初診。患者一日前從自行車上摔下,左手腕疼痛、腫脹。當天在某個體醫生處治療後疼痛、腫脹加重。來我院X光片後,診斷為左手撓骨下三分之一處骨折伴下撓、尺關節脫位。經用1%普魯卡因40ml局部麻醉後,手法複位,小夾板加分骨墊外固定。外用舒活靈液浸潤紗布包敷患處,內服中藥加減正骨紫金丹。處方:當歸10g、白芍10g、茯苓10g克、蓮米15g、木香10g、酒軍10g、丹皮10g、三七6g、紅花6g、桂枝3g、甘草6g。酒軍後下,三七生用,1日1劑,水煎服,連服3劑。

2004年11月20日二診:骨折處疼痛明顯減輕,腫脹明顯消退。複查X光,骨折斷端對位良好。外敷七厘散,繼續小夾板外固定,內服藥前方去蓮米加續斷10g,繼服3劑。

患者三診後,腫脹明顯消退,內服改為仙靈骨葆1日3次,一次4片,其餘處理如前。一月後複查X光片,骨折處骨痂已完全形成,解除外固定,囑其加強功能煅練。

綜上所述,大黃因有其明顯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止血作用,不失為骨傷科一良藥。如何掌握和運用好這一良藥,還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推薦閱讀:

骨傷、微創大咖董福慧教授---鈹針療法介紹
一個中醫骨傷科從業者的臨床筆記——腰扭傷治療驗方

TAG:骨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