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專家——讀史體會之二
秦時月
歷史上,每當天下大亂,必是群雄並起,跨州連郡,不可勝數。所有英雄豪傑都為同一目標:奪取江山。文雅點說: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不過,結局也總是:「浪花淘盡英雄」,最終一人取得天下。我常想,脫穎而出的獲勝者,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書中講他們是「天賦異秉」,那麼,天賦的「異秉」是什麼?
這一長時間困擾的問題,只到前幾年讀劉邦關於「三傑「一段話時,才驀然開朗,所謂「異秉」,不就說他們是「用人專家」嗎!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令人不解的是,這段出自《史記》的話,自古聞名,引用者頗多,之前也N次讀到,曾多次揣摩,為什麼就沒悟到?我想,這可能與讀「無字書」功力有關吧……
這段話出自《史記 · 高祖本記》,背景是劉邦當皇帝後,在洛陽宴請群臣,酒過三巡,劉邦說:我與項羽爭天下,為什麼我贏而他輸?要求群臣怎麼想就怎麼回答……見眾人答話皆不得要領,劉邦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是我告訴你們吧:運籌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撫慰百姓,保障軍隊兵員、糧草源源不斷供給,我比不上蕭何;率軍百萬,戰必勝,攻必取,我比不上韓信。此三位是天下人傑,他們都能歸我所用,這是我取得天下根本原因。項羽手下只有范增還算得上人才,沒很好使用,反而將他趕走,這才是他失敗的原因。
劉邦之問,話語不多,內容卻大而龐雜,若交文人之手,短則可寫篇論文,長則可出部大書;而劉邦答案提綱攜領,簡單明了,直奔主題,一針見血。難怪毛澤東說:劉邦這個人很厲害!
捋捋劉邦用人,有三個方面值得後學借鑒:
第一是用人才推薦人才。韓信是蕭何推薦的。韓信無家業田產,到處流浪,母親死了也沒錢安葬。他先投奔項梁,充做部下,默默無聞;項梁失敗改歸項羽,做執戟郎,數次向項羽獻策,都沒被採納;劉邦入蜀,韓信脫楚投漢,開始僅做接待來客小官。一次韓信犯案,被判死刑,恰遇滕公,韓信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壯士?聽他口氣不凡,滕公放了他,改派他做管理糧餉的治粟都尉。
此後韓信結識蕭何,蕭何認準他是頂尖人才,準備向劉邦推薦,韓信等不及逃走了。蕭何親自追回韓信,對劉邦說,其他人逃跑不要緊,韓信天下無雙,一旦失去再難得到。建議以隆重儀式任命韓信為大將,劉邦全部照辦。這就有了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佔據關中,為劉邦建立了後方基地;就有了韓信渡黃河北伐,相繼滅魏、滅趙、降燕、敗齊,兵鋒直指項羽側後;隨後就有了垓下大戰的輝煌戰績。
判別人才有三個依據:見識、膽識、擔當。有見識即知道怎麼正確做事;有膽識、擔當即能獨當一面。對三個方面的鑒別,非只語言交流和眼睛觀察所能勝任,需要心靈間溝通,近乎惺惺相惜。《莊子·逍遙遊》說:大鵬展翅南飛,激起三千里波濤,扶搖而上,直衝九萬里高空……卻遭寒蟬與小灰雀譏笑:……樹枝上生活多快活,用得著飛那麼高、那麼遠嗎?同是天地間萬物,境界差別判若雲泥,誰能指望寒蟬與小灰雀識別大鵬!
第二,惟才是用。劉邦重要謀士陳平名聲不是太好,常受人詬病。周勃、灌嬰等對劉邦說:陳平圖有其表,內心極不陽光,傳說他和嫂嫂私通;此人先從魏王,後附楚王,接著叛楚降漢;您任命他為護軍,他收受將領錢財,給錢多者得好處,給錢少者穿"小鞋』……
劉邦問推薦人魏無知,魏無知說:我推薦的是才能,您問的是品行。眼下楚漢對峙,需要奇謀大才,只要他能幫您取得天下,「盜嫂」「受金」值得疑慮嗎?劉邦又問陳平:你與魏王不合,半道投楚,現又追隨我,講信用的人能如此三心二意?陳平說:我的長處是出謀劃策,不見用於魏王才投奔項王,哪知他只信任宗族和妻家兄弟,聽說您惟才是用,才來歸附。我空手而來,不收受錢財便無辦事費用……倘若我的謀劃對您沒價值,我會送還錢財,請辭回家……劉邦向陳平道了歉,並提升他為護軍中尉,負責監督全體將領。
劉邦問魏無知、責陳平,不是對重用陳平的追悔,而是對身邊親信的教育。使用人才與體育競賽同理,奧運會金牌只看運動場表現。至於品德,只要遵守運動會規則就行,這是基本底線。人們通常說的「德才兼備」,是人才培養目標,不是選用人才標準,標準永遠是:才能第一。當然,在同等才能前提下,可品德優先。
第三、從諫如流。劉邦在彭城(徐州)被項羽打得大敗,逃至下邑(碭山附近),中途休息,倚著馬鞍說:我打算用函谷關以東作封賞,誰能同我一起滅掉項羽?張良說:九江英布同項羽有隔閡;彭越在梁地反楚;你將領中唯韓信可託大事。將土地封賞給這三個人,就可得天下。劉邦立即派人遊說英布,聯絡彭越,隨後派韓信北渡黃河,開闢北方戰場。
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時刻盼望韓信由山東出擊項羽後方,而此時韓信派人上書,希望代理齊王。劉邦當著使者面勃然大怒,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劉邦醒悟,急中生智繼續罵道:大丈夫平定諸侯,應做真王,何必代理?當即派張良赴山東冊立韓信,並徵調他從側後攻打項羽。
項羽在英布、彭越、韓信騷擾、打擊下精疲力竭,與劉邦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達成協議後即刻罷兵東歸;劉邦也想西撤,張良、陳平勸道:……楚軍兵疲糧盡,此亡楚之時,否則將養虎為患。劉邦聽從建議,指揮部隊向東追擊,同時與韓信、彭越約好合擊日期,但韓、彭都沒如期到達,項羽反擊,劉邦大敗。張良說:「項羽已將窮途末路,韓信和彭越還沒得到封地,他們不來也很自然,如果把陳縣以東到海濱給韓信,把睢陽以北到穀城給彭越,他們立刻會來。否則,情勢難料。劉邦立即派使者告訴韓信、彭越:事成之後兌現上述土地。韓、彭即刻出發,與劉邦會師垓下,直逼項羽……
可能是劉邦長於納諫,總有後人懷疑他圖有虛名,更有「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之語,極端看不起劉邦……應該說這是讀書人的酸腐,讀劉邦臨終交代,即可知其大智若愚,心明如鏡:
劉邦病危,呂后問:你百年之後,若蕭相國死,誰可接替?劉邦說:曹參。呂后又問:曹參以後呢?劉邦說:王陵,不過他有點迂愚剛直,讓陳平幫助他……周勃厚重少文,但安劉氏天下者非周勃莫屬,可讓他擔任太尉……歷史發展果如劉邦所料。
其實,古往今來,駕馭人才者非大才莫屬。駕馭者專註於人,被駕馭者專註於事,既集眾人之智,又收人才之心,何樂而不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