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論》修改稿

文章來源:中國詩賦網訪問量:1261作者:崔思軍發布:崔思軍首發時間:2011-4-17 3:24:25關鍵詞:中國詩賦網 詩論 詩人 詩韻 詩意 個人意義 社會意義 朦朧詩編語:

文學欣賞是讀者通過文字的意象表述,依靠個人經驗的一個精神感受活動或過程。經常看到: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過程。我們知道,許多讀者喜歡讀的文學作品,並不是為了「審美」的。詩歌是一種高度精鍊的文學體。詩歌的「美感」幾乎是每個作者首要追求的,「美感」可以從「柔美」到「壯美」,其都有著不同的藝術感染力。「柔美」不失積極向上;「壯美」-大氣而不張狂。我把產生詩歌「美感」的要素分為:「畫面元素」,「意境元素」和「文字元素」。我已在上文里簡單提到了「意境元素」--聯想和想像,「文字元素」也較容易理解,這裡就多說說「畫面元素」。由於我對電影劇本有些研究,對電影中的畫面和人物動作很敏感(電影劇本主要是描寫畫面和人物言行的一種特殊文學體)所以,在寫作詩歌時,特別注重強調詩歌中的「畫面」描寫,使其具有「動畫感」,有時也留意詩歌中的「色彩」調配。我覺得,詩歌中「畫面感」越強就越能讓讀者產生「美感」。我們常說「詩情畫意」,我把它詮釋為「詩情有畫意」。我把詩歌「畫面元素」又分為:「靜態元素」和「動態元素」「靜態元素」主要包括:人,物,景,地,色,聲,數字及符號等,可簡單理解為「名詞」。「動態元素」是指:使「靜態元素」「活動起來」的元素,可簡單理解為「動詞」。要使詩歌中的「畫面」有美感,不但要選好「靜態元素」,而且要善用和多用「動態元素」,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就是個好例子,一個字既把「畫面」描活了,「意境」也出來了,「低頭思故鄉」,「回眸一笑天地慕」中用了多個「動態元素」。再看個例子:這是杜甫的一首詩。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描繪了四幅不同的畫面,有「近」有「遠」,有「靜」有「動」,色彩鮮呈,文字優美,意境悠遠。前兩句的「鳴」和「上」更是使畫面「動」了起來。當然,一首詩也可只描寫一個畫面或多個句子描繪一個畫面。這篇小文,我沒做什麼深入研究,僅是自己寫作中的一些體會,寫出來,一方面想與朋友們多交流,另也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與借鑒。歡迎詩友們提寶貴意見。附一:淺談詩歌意境這裡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對詩歌「意境」的看法。意境是詩歌的魂,是詩歌美的根源。那麼,什麼是詩歌的「意境?」我覺得,「意境」是「意」和「境」的組合,「意」就是詩歌或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境」就是表述的空間。詩歌的意境,我認為就是:作者表述的思想,能讓讀者產生聯想和想像的空間。「聯想」和「想像」是「意境」的關鍵。意境有大小,聯想和想像有多有少。在古詩詞中,作者常借物和景來表達情感,我們常覺得「有意境,」這也是中國古體詩歌美的所在。現代體詩歌,彌補了古體詩抒情(表達思想)的不足和局限,但在詩的「意境」方面則顯出欠缺。注意的是,「晦澀」和「朦朧」都不是詩歌美和意境好的追求。如果詩文讓讀者弄不明白或者需要讀者有非常專業的知識才能讀懂,詩歌就很難讓人產生美感,意境的營造上也難讓讀者產生有效的聯想或想像。如果在詩文里有些讓人『難懂』的句子,解決的辦法是在下面的詩句做些進一步的描寫或說解釋,也可以用註解方式說明。一般認為,『常中出奇』是詩歌的最高境界,就是說在大家都能看到的意象里寫出好句為最上。詩意一般是指自然流暢的詩歌意境。看兩個例子:「雨帶清馨零亂了春的韻腳,隨風葉落秋曲空山輕敲。」和「兜里的信念沉澱成春泥,在一個沒有花的季。」後面的這種詩句表現方法是很多現代寫詩的人常用的。我們常說什麼什麼很有詩意,即景說出,或者背出一兩句詩,幾乎很少有人用現代『朦朧詩』的。我並不是要否定朦朧詩或者說朦朧詩不好,其實詩詞中的意境很多都是很朦朧的(朦朧要掌握好尺度),但是現代詩歌的寫法,大多數人都按照『朦朧詩』這種方式寫,就顯得詩歌太單調了,讀起來也讓人乏味了。詩歌,也包括古體詩的表現手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這裡你也可以想想什麼才是好詩句。評價一首詩或詩句不一定非要用意境好壞去衡量,也可以說『有詩味』。所謂『詩味』主要是指有詩歌的特點,即『言簡意賅,誇張,富於想像力,意猶未盡』。人生的突破是境界的突破,詩歌也是一樣。詩韻是說一首詩或詩句反應出詩歌特點的程度。詩詞讀之不膩為有韻;讀之令人叫絕為有神韻。附二:說說寫詩。我也是邊學邊寫,這裡隨便談點自己的觀點,以和大家交流。有人說,詩歌的意境已經被前人寫得差不多了,很難再想出好的了。我覺得說的有一定道理,但總的來說,詩歌的意境是永遠發掘不完的,不然的話,文學也就該消亡了。詩歌意境的發現,一方面需要生活的積累,另外就是不斷地思考。有很多詩歌,文辭,韻律都很好,但讀後常常沒有什麼感覺,主要的問題是詩歌的意境沒有新的突破,多數詩歌里的意境用的是現成的或者大家已經比較熟悉的。如何去構思詩歌中的意境呢?一方面要去想出新的意境,一方面去在舊的意境里去想出新鮮的表達。想出新的意境就是新的靈感來了,我覺得多用心去構思就會出新的靈感;那如何從舊的意境中去發現新鮮的意境呢,舉個例子,疏影和寂寞是常見用的意境,是不是可以去構思成這樣:月歸疏影稠,寂寞雲單行;再有,見到『人約黃昏後』這樣的情境,可以去想『雨約黃昏後,』『春約黃昏後』等等,我覺得,如果能用其他的辦法寫出寂寞,就儘可能在詩歌中不用『寂寞』這詞,也就是說,對大家熟悉的意境盡量不要直接用。詩歌最重要的地方,我覺得是詩歌中的情感把握。太多的修飾和雕琢會降低詩歌情感的表達,把握好詩意和直白的比例是寫詩的一個技巧吧。再說一點,現代詩歌中,想像力過度是新詩人比較容易出的問題,他們把寫詩看成了智力的比賽了或者說智力的遊戲了。我認為,詩歌-情第一,字第二,巧第三,而三者都離不開意境的展示。談點『詩歌距離』的看法。每一首詩歌對每一位讀者都有不同的距離,即『詩距』。詩有時代,地域,語境等文化特色,這是大的方面的『詩距』;而讀者有不同的文學修養,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這樣產生的『詩距』相對比較小。常說,一首詩歌讀起來很親近,很感人,能產生共鳴,這就是說『詩距』小,也有很多詩讀起來感覺內容和自己離的很遠,比如讀古詩詞(也包括其他國家的古代和現代詩歌),大多都有這種疏遠感,當然即使是近代和現代詩,很多詩歌也有這種疏遠感覺。那麼,如何才能讓讀者縮小『詩距』呢?我想,首先要從作者這方面下功夫,要做到『觀察細,感悟深,描寫精,敘述准』。這裡再說說詩歌的『無病呻吟』。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些人是在故意貶低寫詩的人,而有些則是指出了詩歌的問題。『無病呻吟』的問題,我想是因為詩歌修飾,雕琢過度,降低了讀者對情感的理解,再有就是作者在詩歌情感的表現上把握不好,讓讀者覺得作者只是在寫文字,使讀者無法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寫古體詩詞的人,模仿古人的痕迹過重也會讓讀者覺得是在『無病呻吟』。什麼樣的詩才是好詩?想想什麼詩或詩句流傳最廣,最受歡迎,什麼樣的詩人最受人喜愛,寫詩就向這個方向努力一定不會差,當然,嘗試不同風格的寫作更能發現和發揮自己的才華。順便說一句,詩歌創新是詩的最重要核心,沒有創新就沒有詩歌。中國詩歌的輝煌,就是不斷創新的結果。如何去創新?簡單舉個例子,別人用平聲韻角,而我用仄聲韻;別人寫格律,而我嘗試不用格律寫或改變格律。再有,詩歌的題目選材對寫作的創新極為關鍵,新意的題目常會有新意的思維。順便說一句,很多人一談詩歌就說『詩言志,』我認為應該說成『詩可言志』。詩歌是精鍊的文學體,文學主要是用來描寫人性的,詩歌當然不應例外。人性里最主要的是情愛,傷感是人性中的主調,這或許是因為資源和人的稟賦等原因,人類無法獲得最大和完美的滿足,所有說文學中也可以說詩歌里傷感是主流,有人說:「快樂只有一種,而傷感卻是千千萬萬種。」「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各有各的不幸。」也是這個道理。詩是學問,是言志,是抒情,是記景。無學則才庸;無志則人庸;無情則心庸;無景則字庸。文字或者說詩歌根本上說是不應有國界的,比如,能反應普世價值和根本人性的詩歌。寫作可以產生崇高感,高尚感,這樣的感覺比快樂感有更高的精神層次。超越文字,輕鬆自在。附三:這裡簡單談談詩人。在中國詩人的地位在人們心中總體上是非常高的,可以說什麼人都倒過,而詩人卻倒不下來。什麼是詩人?我想從這個角度說:詩人是閑人,是悟者,是情聖。詩人應該是悲天憫人的,文字主要是用來詮釋人性的。只要你想成為詩人,就一定能成為詩人。如何衡量一個人是否是詩人?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可以參考:1,要有一定量的詩歌(80首以上吧)2,橫向比較各有長短。(與當代寫詩的人比較)3,縱向比較各有長短。(與歷史上寫詩的人比較)這裡面,自我評價很重要。詩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精神和責任感。靈感來自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偉大的作品,一定反映出偉大的情感。國學裡,我認為中國文化的瑰寶是詩歌。中國詩歌比較好地傳承和弘揚了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是理想,現實,美,藝術,人文的綜合體現。中國是詩的國度,尤以古詩詞博大精深,美輪美奐。在當代的中國不會寫古體詩是有愧於詩人稱號的,而只鍾愛舊體,忽視新體詩,我發現幾乎很少有人敢稱為詩人,原因也比較簡單,就是寫古體詩的人要與中國的古人比較,在現代的語境下要想超過先賢,難度是非常大的,當然,如果加強對古體詩詞方面的創新,並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特別是網路創作,書寫模式(例如,配以文字變化,圖片,色彩等),我想,超越古人也是沒有問題的。這裡再說一點,寫詩可分成『個人意義』和『社會意義。』以我自己的觀察,大多數的詩人或詩歌愛好者寫詩是為『個人意義,』也就是說為自己而寫,注重的是個人的感受和情感釋懷;『社會意義』是說寫作是為別人而寫,注重宣揚自己的思想,理想,審美趨向和對人性深處的挖掘。現代網路使詩歌和文學網站大量增多,這對寫詩從單純的『個人意義』向『社會意義』延伸提供了一個大的良好環境,為詩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超越傳統及超越傳統寫作模式的平台,我想,在今後不久的將來,中國詩歌的水平會有一個質的飛躍。這篇小文已經登在我的博客(www.phisi.blog.sohu.com) 日記分類-詩歌淺談里,歡迎有時間來做客。也歡迎來我的榕樹下的詩歌集:http://www.rongshuxia.com/book/5070528.html【收藏此頁】【關閉】【本有評論7 條】推薦理由:文章糸統嚴謹,規範科學且通俗了當,將中國現代詩歌的基本創作手法,作了精確的點面產述。適合中國的詩學審美承傳和發展方向,詩論指出的「詩歌-情第一,字第二,巧第三,主張從『個人意義』向『社會意義』發展」是《詩論》文章的精髓,是非常有營養的菜譜或良方。謹些推薦閱讀借鑒。 文章糸統嚴謹,規範科學且通俗了當,將中國現代詩歌的基本創作手法,作了精確的點面產述。適合中國的詩學審美承傳和發展方向,詩論指出的「詩歌-情第一,字第二,巧第三,主張從『個人意義』向『社會意義』發展」是《詩論》文章的精髓,是非常有營養的菜譜或良方。謹些推薦閱讀借鑒。——生命的石頭加精理由:文章糸統嚴謹,規範科學且通俗了當,將中國現代詩歌的基本創作手法,作了精確的點面產述。適合中國的詩學審美承傳和發展方向,詩論指出的「詩歌-情第一,字第二,巧第三,主張從『個人意義』向『社會意義』發展」是《詩論》文章的精髓,是非常有營養的菜譜或良方。謹些推薦閱讀借鑒。 文章糸統嚴謹,規範科學且通俗了當,將中國現代詩歌的基本創作手法,作了精確的點面產述。適合中國的詩學審美承傳和發展方向,詩論指出的「詩歌-情第一,字第二,巧第三,主張從『個人意義』向『社會意義』發展」是《詩論》文章的精髓,是非常有營養的菜譜或良方。謹些推薦閱讀借鑒。——生命的石頭
推薦閱讀:

[圖文]NASA啟動"百年宇宙飛船" 修改人類基因定居新世界
【修改版】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之九)
給連山老叟修改的網頁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徵求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修改意見的通知

TAG: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