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藥王養生十大要妙

藥王養生十大要妙

默認分類 2010-04-23 10:21:20 閱讀13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藥王山管理局 張世英 曹建華

藥王孫思邈不僅是歷代醫家中的高壽者,而且其養生思想和理論的內容非常豐富。在前人養生長壽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他自己之實踐,他在晚年的巨著《千金翼方·養性》中指出:「余之所言,在其義與事歸實錄,以貽後代。不違情性之歡,而俯仰可以,不棄耳目之好,而顧盼可行,使旨約而膽廣,業少而功多。所謂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故其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過此已往,未之或知也。」這充分的反映了孫氏養生益壽,抗老延年所具有的特點,系列體系,措施秘要。故特對「十大要妙」簡述如下。 「一曰嗇神」:涵義,「嗇(se)者,節儉,不浪費。《韓非子·解老》:「少費之謂嗇。」「神」,即調神。靜心怡神,爽身悅志,不為事憂,不為物動,淡然無為,睿智達觀。易動而致耗,難於靜而內守,故孫氏極力主張:無妄以養神。對調攝精神養生法非常重視,指出:「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為不死之葯。」他特意把「嗇神」放在養生益壽方法的首位,可謂其為大旨要。 孫思邈在《養生銘》中說:「安神宜悅樂」,要神情安靜,就得有心情舒暢的情緒,愉快歡樂的狀態。《文子》曰:「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其中孫氏又說:「神疲心易役」,心主神、過則疲睏。《素問》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當然這裡的「主明」乃謂之心安,心藏神,主神明。因而靜心才能怡神,爽身才能悅志,修性才能養神,尤其應始終保持「恬淡無妄」,始終應保持「平衡健康」,始終應保持「抑情節護」。人都在自然與社會之中生存,都有七情六慾,都在進行思維行為活動,孫氏要人切不可「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敗筋肉、血氣將亡」,切不可「馳騁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詐萬竅,以求虛譽,沒齒無厭」。只「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喪,嗜欲煎其內,權值牽其外」,「神統於心,費心勞神,夫心猶燈缸,神其炷焰也」,使「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這就是調神攝養,清心寡欲,安居樂業,神旺體健,頤養天年的孫氏養生長壽的真諦——「嗇神」。 「二曰愛氣」:涵義,即愛惜固護人身之正氣,行氣、調氣、養氣。孫氏說:「人者稟受天地中和之氣」,「中和之氣」,即「正氣」。正氣是人生之根本,「有氣則生,無氣則死」。孫氏根據「氣」在人的生命現象中的重要性,認為「神氣若存,身康力健;神氣若散,身乃死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氣。即氣為神母,神為氣子。……若欲安神,須煉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海;氣海充盈,心安神定。」(見《孫真人存神鍊氣銘》)養生益壽必須愛護固惜人身之氣。 孫思邈說:「善攝養者,須知調氣方焉,調氣方療萬病大患,百日生眉須。」可見調氣行氣的療疾養生的重要性。故《春秋繁露》日:「養生之大成者在愛氣,……靜神以養氣。」氣是構成人物的基本物質之一,是推動人的整個生命過程的原動力。氣在人物內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運動的。氣運行於五臟六腑,四肢百節,既灌溉營養於全身,又維持著人的生命活動,人無氣則死。氣運行不足則生命過程衰退;氣運行不暢,則生命過程受阻,這就會必然損壽。孫氏在《養生銘》中指出:「氣弱病相侵」,就是指正氣不足侵生病患。又指出:「惜氣保和純」,「惜氣」,即愛惜,保養真氣。「和純」,即指人體氣血調和,純正無邪。所以,養生不但要愛氣,即以行氣調氣養氣,要採取可行之法,使氣機通暢,運行健旺。這樣,才能使人生命力旺盛,才能抗老延年,康健益壽。這就是孫氏養生益壽的根本——「愛氣」。 「三日養形」:涵義,「形」,即人身,形體。通過神與氣來榮養人之形體,形體常動勤動以養護神室氣宅。孫氏說:「夫稟形之類,須存攝養,將養失度,百病萌生。」神者氣之主,氣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之故。孫氏指出:「夫身為神氣之窟宅,……命住身存,合於真性。……氣海充盈、神靜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顏駐色」,否則就會「理守遇情,保持穢質,四時遷運,形妄色衰」。(見《孫真人存神鍊氣銘》)。 孫思邈在《衛生歌》中說:「天地之間人為貴,頭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遺體宜保之,箕疇五福壽為最。」正如《越命書》云:「天地之間,人為最貴。蓋人與物不同,稟色以成形,惟人得形氣之正,故頭圓在上象天,足方在下象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固父母之遺體也。」孫氏認為守固精神,保身性命「憂不可積、樂不可縱、形不可太勞、神不可太用。」尤其是年當少壯者,能此者則「不服藥物,不失一二百歲也」,「人之壽夭在於撙節。」形養必須靜養又須動養,孫氏指出:「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經常參加一定量的運動,可推遲衰老,勤動身康健,並強調「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他還充滿信心地指出:「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見《舊唐書·孫思邈傳》),這就是孫氏養生益壽的鼎足之一——「形養」。 「四曰導引」:涵義,也作「道引」。「道氣令和,引體全柔」的意思。王冰註:「導引,謂搖筋骨,動肢節。」包括氣功養生,按摩推拿,健身操術等運動方法。以調整呼吸,吐故納新,使體內真氣升降運動和自然界息息相通,以使人體內氣更為充實旺盛。正如《要方·調氣法》說:「氣息得理,即百病不生」,「心無煩,形勿極,而兼之以導引,行氣不已。亦可得長年。」孫氏還以為導引不僅能養生保健,而且還可治病復康,「善攝養者,須知調氣方焉,調氣方療萬病大患。」可見孫氏對調氣導引頗有心得,頗有研究,頗得其益,因而他所錄記和保存於著作中的導引之術之法,之方之論達20餘種,操練功術成為抗老延年,保健益壽的一個重要手段。 孫思邈「弱冠善談庄老及百家之說,兼好釋典」,深受佛道思想的影響,汲取兼收其功術,如內功調養:清靜、寡慾、守一、坐忘、存思等;如修命固形:吐納、迎氣、服氣、胎息、內丹、外丹等。孫氏尤以按摩法為綱,涇渭分明,佛道各列,擇選要集:一為「婆羅門法」,一為「老子按摩法」,兩法計67勢,就其內容來看,除壓摩搓動作外,大量是搖動肢節動作(詳圖見作者《孫思邈養生長壽集要》),其中包括了武術、五禽戲、瑜珈功等。其特點是:①周身上下.活動全面。②豐富多彩,動作協調。③好學易記,簡單易行。④動作奇特,古樸典雅。⑤健身強體,效果顯著。正如孫氏指出:「每日必須調氣補瀉,按摩道(導)引為佳。勿以康健便為常然,常須安不忘危,預防諸病也。」這就是孫氏養生的重要手段——「導引」。 「五曰言論」:涵義,本意是言談,談論,也指發表議論或意見。這裡孫氏在「養性之都契」的「十二少」中指出:「少語」。「多語則氣乏」,否則「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又指出:「既屏外緣,會須守五神(即肝、心、脾、肺、腎),以四正(即言、行、坐、立)。言最不得浮思妄念,心想欲事,惡邪大起。故孔子日:「思無邪也。」語言與心理治療,攝養益壽是緊密相連的,所謂「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聲三伏寒」。俗話說:「話是開心的鑰匙」,「心病還須心藥醫」。言論既可致病,又可治病。《北夢瑣言》載:唐代宋城有一叫元頏的醫生,心言醫疾頗名。有一婦人誤食一蟲,憂鬱成疾,多方醫治不效。後請元頏診治,元頏得知其病史,遂告訴患者家人說,今以葯使嘔吐,請配合以盤盂盛之。當吐之時,假言告訴婦人,說有一小蛤蟆吐出後逃走了,但決不可給病人透露真情。此法果使該病根除。 孫思邈在《要方·養性》中指出:「修心既平和,又須慎言語。凡言語讀誦常想聲在氣海(即肚臍下也)中,每日初入後,勿言語談誦,寧待平旦也。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又食上不得語。語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寢卧多言笑、寢不得語言者,言五臟如鐘磬,不懸則不可發聲。行不得語,若欲語須住乃語,行語則令人失氣。冬至日,止可語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語。言有人來問,不可不答,自不可發言也。仍勿觸冷開口大語為佳。」孫氏還指出:「卧勿大語,損人氣力。」「凡言傷者,亦不即覺也,謂久即損壽耳。」並在《翼方·養老大例》中說:「故養老之要,耳無妄聽,口無妄言……此皆有益老人也。」還對醫生特彆強調:「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從儀態舉止嚴格要求。「少言語,怡情悅性,則於肺為負矣。」這就是孫氏養生益壽的少言慎語的重要手段——「言論」。 「六曰飲食」:涵義,調節飲食與食養,包括食補、食治。孫思邈說:「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飲食是生命的基本保證,不僅要吃飽,而且要吃好,以達到最佳的營養效果和健康長壽目的。他又說:「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能用食平,釋情遣疾。」而且還提出食治得當,可以治未病,以保身心健康。並認為老年人應注意控制葷食,多吃一些含有礦物質、維生素多的清淡食品,食物應講究飲食衛生,提倡節制飲食,不可過飽或暴食,對食物的選擇要隨季節的變化,對食物種類應據身體狀況調節,結合五味與五髒的機理關係,注意違反五臟、食忌給人造成的危害等。 孫思邈指出:「五穀為養,五肉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以此輔神,可長生久視也。」在《要方》卷二十六專列「食治」、「養性」卷中專講飲食和服食法等;《翼方》「養性」中專講「養老大例」、「養老食療」等,又於「退居」中再次專節講「飲食」。孫氏對飲食養生的思想與方法極為重視,具有相當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例如:以臟(動物)補臟(人)法,五味補臟法……。還指出:「久飲酒者,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傷神損壽。」論述和介紹了160種食治物葯,並類分果實、菜蔬、穀米、鳥獸等,其食療經驗極為豐富,繼承和發展了食療學的內容,使其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而奠定了基礎,為攝生保健,抗老延年,治療疾病大有裨益,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為食療學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這就是孫氏養生益壽極為重要學說和內容——「飲食」。 「七曰房室」:涵義,即指男女性生活。精既是生命的基礎,又是充養和維護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精對人生命極為重要,必須固護蓄養。《內經》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孫思邈說:「人之壽夭,在於撙節,若消息得所,則長生不死,恣其情慾,則命同朝露也。」且說:「但解施泄以生育,不能閉固以頤養」,導致「身枯於留連之中,氣絕於綺紈之際」,所以就「少百歲之人」。孫氏認為:「苟能節宣其宜適,抑揚其通塞者,可以增壽。」歧伯日:「精不妄用,則氣不散;氣不散,則神不移。」《悟真篇》注日:「一身之中,以精、氣、神為主。神生於氣,氣生於精。修真之士,不過煉活,精、神、氣三物而已。」因而他非常重視房中補益,固精節慾,養精蓄精,實行房中養生法。 孫思邈指出:「精少則病,精盡則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故在《衛生歌》中道:「養腎固精當節制」,「精竭容枯疾病侵」。《要方·養性》:「房中補益」篇中指出:「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務於淫佚,苟求快意,務存節慾,以廣養生也。」因而他詳述了:節慾能養生之理,縱慾所帶來之害,介紹節慾之法,行房有度,合房有術,種育有時,房中禁忌等。孫氏認為:性慾無度乃是養性之大戒。他還創製了「房室過度,精淺自出不禁,腰背不得屈伸,食不生肌,兩腳苦弱方」、「夢淺失精方」、「虛勞尿精方」等方葯和灸法從而形成了一整套的房室養生科學理論體系。這就是孫氏養生益壽至寶旨要——「房室」。 「八曰反俗」:涵義,即抑俗常之情以養性。孫氏極力主張「反俗」,孫思邈說:人生「如膏用小柱之與大柱,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繁而我小記,眾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不事累意,不臨時俗之儀,淡然無為,神氣自滿。」(見《翼方·養性》)又說:「凡人生放恣者眾。盛壯之時,不自慎惜,快情縱慾,極意房中。稍至年長,腎氣虛竭,百病滋生。」顯然「人生放恣者眾」為其禍害,損身折壽,因而「少百歲之人」。這就要求人們「不臨時俗之儀」即以「反俗」。孫氏通過黃帝問歧伯論示告悟世人「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批評並指責,一針見血的說:「今時之人則不然,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難道不「反俗」,何言養其生,抗其老、益其壽呢? 孫思邈指出:「可不自攝養而馳騁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詐萬巧以求虛榮,沒齒而無厭。故養性者知其如此,於名於利若存若亡,於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沒身不殆也。余概時俗之多僻,皆放逸以損亡,聊因暇日粗述養性篇,用獎(講)人倫之道,好事君子與我同志焉。」顯然,這是孫氏自述其能活141歲高壽重要之原因,「時俗」為之「多僻」。他還深刻的指出:「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難者則不易,「必存」就得「反俗」。這就是孫氏養生益壽的重要方法與手段——「反俗」。 「九曰醫藥」:涵義,即葯養,為醫藥養生法。用藥物的性味、歸經、功效調整人體的機能失衡和精神狀態,並根據四時氣候變化服用不同藥物,用以防疾治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孫思邈非常重視醫藥養生,那為什麼要排行第九呢?這正是他大醫之胸襟的反映,是防重於治的最好說明,是「三醫」治未病的思想體現。縱觀《千金》兩方,孫氏把藥餌之劑貫穿於整個養生實踐和醫治疾患之中,認為服食之葯能「恬神養性以資四氣」,而且極力推廣藥物養生法。說:「俗人見淺,且知鉤吻之殺人,不信黃精之益壽;且識五穀之療飢,不知百葯之濟命。」並且指出:「人非金石,況犯寒熱霧露,既不調理,必生疾癘,常宜服藥,辟外氣,和臟腑也。」 孫思邈把藥餌作為增強體質,醫療疾病,防治老年病,延年益壽的重要措施。藥餌是用具有滋補和養生延年作用的藥物配製而成,可供長期服用的藥品,孫氏「耄及之年」,還「竟三餘勤藥餌。」在《千金》兩方中專列「服食法」,又列「養性服餌」、「養老食療」等,特意論述藥餌延令是中年,尤是老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指出:「人之在生多諸難遭,兼少年之時,樂游馳騁,情敦放逸,不至於道。攸然白首、方悟虛生,終無所益。年至耳順之秋,乃希餐餌。然將欲頤性莫測據依。追思服食者於此二篇(即指《要方》卷12兩篇)中求之,能庶幾於道,足以延令矣。」還列有「辟穀」、「補益」、「飛煉」等。此外,還對服食的方法、步驟、對象、效果、方劑等都一一作了詳盡的論述。指出:「量其性冷熱虛實,自求好方常服。」至今其服藥養生法依然對現代人的養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這就是孫氏養生益壽的重要方法與手段——「醫藥」。 「十曰禁忌」:涵義,即禁止避忌。孫思邈說:「衣食寢處皆適,能順時氣者,始盡養生之道。故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歲時之和。」順應自然,四時養生極為重要。孫氏說:「一日之忌者暮無飽食,一月之忌者暮無大醉,一歲之忌者暮須遠內,終身之忌者暮常護氣。夜飽損一日之壽,夜醉損一月之壽,一接損一歲之壽,慎之!」並說:「神仙之道難致,養性之術易崇。故養攝生者常須慎於忌諱,勤於服食,則百年之內不慎於夭傷也。」當然孫氏除上述的禁忌外,也指建築在對超自然力量的恐懼和「迷信」基礎之上的莫名其妙。禁忌在史前社會已經存在,以考古與文物可以證實。由於遠古生產力水平的低下和認識上以某種物質、動物、植物或無生命的物體與自己及氏族有密切的關係,於是就產生了「圖騰」崇拜與「禁忌」心理。認為圖騰對自己有保護作用,如果觸犯將會受禍患、疫病、死亡的懲罰。從而到後來,情況愈複雜,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禁忌有些是有科學道理的,具有積極意義。在醫療保健中的禁忌內容相當豐富。如藥物禁忌,食物禁忌,房室禁忌,妊娠禁忌……。然而孫氏所指出的「禁忌」,多以指後者。 孫氏在《要方·養性》專列「黃帝雜忌法」等:《翼方·養性》專列「養性禁忌第一」,該著末還特意列專卷兩卷「禁經」,有關禁咒祝由的內容較為集中,詳盡具體。但長期以來被一些人認為是糟粕,是迷信,甚而受其批判。正如他說:「余早慕方伎,長崇醫療,偶逢一方,豈怯千金,遂使名方異術莫能隱秘。……斯(即禁咒祝由)之一法,體是神秘,評其辭采,不近人情,故不可得推而曉之。但按法實行,功效出於意表。」孫氏在長期的醫療實踐和研究中,至晚年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爐火純青,尤信此術,專列兩卷,可能認識到它具有獨特的作用,可觀的效果。歷史唯物主義者應以其歷史性和人類進步性綜合看問題。湖南馬王堆出土的竹簡醫書《五十二病》、《養生方》、《雜療方》就有數十條關於禁咒祝由的方術。這是無可非議的,孫氏給後世留下了可鑒的寶貴文獻!故將其「禁忌」作為「十大要」之一,何以列其為「十曰」而結尾呢?這就是孫氏養生益壽匠心之奧秘,自慎之圭要——「禁忌」。


推薦閱讀:

影響初三成績的十大壞習慣
手錶常見十大問題
用普賢十大願念阿彌陀佛
世界十大品牌手錶
史上十大不可思議的巧合

TAG:養生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