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鍊秘法 呼吸之間 李謹伯
昔日「竹林七賢」之一,晉代的嵇康曾撰寫《養生論》,他提出:世間神仙之學,其主旨在於養生。姑且不論世間是否真有神仙,道家的「仙學」思想及其技術方法,對於古今中國人養生長壽方面的助益,屢屢見諸史書,這是我們無法否認的。
道家「仙學」的核心,就是「內丹之道」。修習內丹,對於我們的身心喜樂、健康長壽,極有功效。筆者曾與李謹伯老先生同登武夷山,只見年逾九旬的老先生健步如飛,氣不喘臉不紅;一幫年輕人落在後面氣喘吁吁,不能不令人對內丹之道生起油然的信服、崇敬與敬仰。
李謹伯老先生生於1919年,出身於銀行世家,擁有豐富而傳奇的人世。1949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惡疾。李老為此尋師訪道,先後獲得道家多位高人的青睞,並得到他們秘傳的修道真訣。李老至誠用功、潛心實踐,真正掌握了道家內丹修鍊中的上百種秘訣。退休後,李老不辭辛勞地為國內外的友人同好傳授內丹之道,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做出了貢獻。
千古以來,有關內丹之道的修習與證悟,多以私傳秘訣口耳相授,丹經道書上又多「以象會意」,讀起來難免雲山霧罩不知其意。今李老能夠打破私藏秘授的傳統,將自己大半生實踐研究的心得一一道來,對於我們這些講求養生、希望健康長壽的人,不啻為甘霖雨露。
本書根據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講授內丹修道之學的錄音稿整理而成。正文兩側的註解,則是筆者廣泛引用道家的經書典籍,與李老的講授內容互為啟發、互相佐證;同時,也可作為李老相關說法的延伸閱讀的素材。如有題意不符的情況,實屬筆者才疏學淺,敬請見諒。
陳陽 2008年11月9日誌於北京
□整理加的註解以◎標示。〔〕中文字為深圳版所無。
目錄
第一部分 從身體入手我們身體最不正的是什麼現在的人幾乎都是鼻子沖前翹,彎腰伸頸,這個樣子的身體外形,影響體內的生命能的流通,這就叫「氣不通」。要想身體健康,第一步就需要做到全身的氣脈通。人的精氣神從哪裡來
單憑我們吃的這點水和飯來補充我們的精力,補充我們的營養夠不夠呢?其實遠遠不夠。實際情況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接天氣,接地氣,還接人氣,通過天地人三寶補充能量,可不只是吃喝。
關鍵要「開竅」
道家理論說「玄空造化場」里,會產生一種對生命界影響很大的能量,古人就叫「生氣」。修道的人除了被動地接受「生氣」,還必須「開竅」,開發人身上的竅門、竅點,這相當於安裝了「信號放大器」。
現代人為什麼不「開心」呢
夾脊竅和中丹田竅,這兩個竅是接人氣的。人與人交流,打開這兩個竅,就叫「開心」。現代人天天防著別人,兩竅緊閉,自然不接人氣,活得不開心,痛苦也就沒辦法開解。
問答
第二部分 體會一個「靜」字
修道的方法
有為法在修道來講叫「築基法」,也就是打基礎的方法,這時候「法無定法,因人而異」。所以,每個人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修道。方法不是教的,是聞得而後悟得的;悟也不是真得,要自己修得;修得也不是真得,證得才是真得。
修道的目的
「內虛靈」才是修行的正路。現在,不少信道信佛的人,越信越不靈活,越搞越愚蠢,就是不上正路導致的。我們一定要注意,修道不是為了變麻木,是為了開智。
如何理解「靜」
靜的對立面就是氣動,動的對立面就是心靜。人無時無刻不在動。所以修道練功,看著我表面不動,其實我裡面氣在動,血在動,動得還很厲害。所以要想真靜,必須是動中之靜。動的時候,應該心靜,這才叫修鍊。
如何修這個「靜」
動是絕對的,動中求靜,才能真靜。那麼怎麼練呢?修道用的方法就是「返」字。我們修道可以從返聽、返嗅、返觀、返舌、返思開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返璞歸真,用的都是返。
少林寺的《洗髓經》
「動中之靜為真靜」,放鬆不是背越來越駝了,不是像麵糰了,是慢慢地像麵包似的自動發開了——內空虛,外挺拔。這也就是少林寺的《洗髓經》,這就是洗髓,洗你的髓,髓就在你的脊椎骨里。
「正身」必「內省」
修道的古人認為,正身,就是調整姿勢。調整姿勢本身是個小道,是個技術;但是,古人同時認為它也是大道,就是要做人正派,堂堂正正地做人,這個是修鍊的大道。小道是調整姿勢,大道是凝神內省。
要真正理解傳統文化,必須修道
要真正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定要實修實證,不能只是依文解字地在那裡「搞學問」,結果全都似是而非,振振有詞,卻離題萬里。我們要想看懂經典,必須實修實練,然後再結合著去看,一看就懂,這樣才能一通百通。
回過來談「盤腿」
我們了解了修道的幾個要點,《洗髓經》里的方法,對於健身養神,對於治病防病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要長壽,那就達不到了。怎樣才能長壽,並且開發人的潛能?那我們必須了解盤腿靜坐的道理。
問答
第三部分 修道的二十六個細節
「正身」的四大綱要
自古至今,所有修道習武的人,都要「正身」,其要點有二十六個,這二十六個要點一般分成四綱:其一是腳心;其二是頭;其三是胳膊,古人叫肱;其四是頸。這四綱與我們修道所謂的盤腿打坐,是同樣的歷史悠久啊。
向雪山白猿學習
盤坐的方法傳說是七千年以前由觀察雪山白猿而得到的。在七千年以前,這個方法叫做「坦特羅」,現在我們管它叫「七支坐」,因為它有七個方面的要求,就是手、腳、肩、腰、頸、眼、口,所以叫「七支坐」。
詳細談談「七支坐」
人體的氣血往上走,往周身走比較困難,但當你盤腿以後,人體就形成了環路,就能夠把氣血運行到周身,這才能「通關展竅」,人體的氣脈才容易練通。否則,氣都不通,不管你修佛還是修道,都是「功夫不上身」,都不入流呢。
如何打通中脈
到了「無為法」的高級階段,就是開頂竅、陰竅、意竅,這三個竅開了以後,就叫「神意相會沖泥丸」。頭一頂,一收頷,展慧中,「神意相會,真氣歸中」,氣自然就歸到了中脈。
問答
第四部分 呼吸的訓練
要善養「浩然之氣」
真氣要「養」,要學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怎麼養呢?去妄存真。那麼,怎麼才能最容易做到呢?打坐的時候捲舌塞喉,咬緊牙,息停脈住(入定),萬念化一念,一念化無念,這竅門就在這裡。
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在修行里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呼吸和我們的思維息息相關——尤其是吸氣,必然要影響中樞神經。其他五根——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皮膚,都要靠大腦的思維才能分辨思量。
用「六字訣」治病
「六字訣」是陶仲景推廣的,或者說是他發明的,跟我們的呼吸也有著特殊關係。他用六個字的發音來治療各種不同的病症,很有效果,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
學習煉內丹
修道是個「順則成人逆成仙」的過程,我們剛開始練,不說「成仙」,首先至少要突破壽命的限制,求得長壽健康。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氣脈通。氣脈真正通暢的標誌就是「止息」,所以我們呼吸的頻率與我們的壽命是成正比的。
問答
第五部分 修鍊金丹大道
對「氣」的理解
我們剛開始修道,練的這個氣叫什麼氣呢?這個氣叫衛氣,中醫叫浮陽氣,又叫意念氣。為什麼叫衛氣呢?因為它是保衛人體的。它也叫皮毛氣,因為它走人體的表皮,所以可以表現在人的體表之外,科學界又叫它「身體輝光」。
對生命的把握
生命中有一個可以把握的絕對,我們通過返先天,就可以把握住這個絕對,然後就可以實現絕對的自主,絕對的自由,達到所謂「逍遙遊」的神聖境界。
金丹大道的基礎
丹道的入門功夫就是「百日築基」,就是男的要「馬陰藏相」,女的要「斬赤龍」(斷月經)。練不成「馬陰藏相」,就談不到健康長壽。練不到返先天,出不來「先天一氣」,就談不上開智。
情性結合才成丹
「道用人情世豈知」,修道煉丹就要用這個人情啊。所以真正金丹大道,不是只用性,用到性荷爾蒙,用到精,而且還得用情,真正是情與性的結合。
佛道修行,不謀而合
修佛修道,自然而然,是不謀而合的。不要死抱著個門戶之見,來為個人設限;更不要稀里糊塗的,搞得迷信偏見盛行,烏煙瘴氣。要有智慧,佛家叫「要有見地」,先做好人,再談修道修佛。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睡眠最重要的就是「頭」的維護。修道有一個原則:頭要涼,腳心要熱。頭如果充血,腳就要缺血,腳就會涼——剛好跟修道反過來。我們呢,最好晚上九點就睡覺,古人都是這樣養生的。
〔人類整體的智慧能否提升
人類要居安思危,停止破壞性活動。修道能夠提高人類的智慧和道德水平,深知事物間的因果關係,知曉要與自然界和平共處。否則,等到有一天地球破壞得太嚴重了,人類就無法生存了。〕
問答
第一部分 從身體入手我們身體最不正的是什麼大體而言,人是由軀殼和精神組成,看得見的身體和看不見的精神組合為人。先說我們看得見的部分。從身體來說,我們最不正的是什麼呢?就是脊柱。你看,現在的人幾乎都彎腰駝背,上身和頭沖前。你看看,哪一位不是鼻子沖前?你再看看佛像,鼻子與肚臍眼在同一條垂直線上。佛像跟我們最大的不同,一看就知道,沒有一尊佛像鼻子沖前,伸著個頸,跟獃頭鵝似的。
◎古人修道,講究三挺訣要。三挺訣要,指頸宜挺,脊柱宜挺,肋骨宜挺。這樣有利於氣貫全身,精氣灌頂,五臟正位,氣生神生,氣活神活。
有一次,我去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有一個寺叫華嚴寺,有一位雕塑家,正在塑觀世音的像。他用石膏在那兒塑,塑像真的非常美,他很自豪。他問我說:「你看我雕得怎麼樣?」我說:「作為一個美女,你塑得很好;但作為觀世音,你塑的不是觀世音。」他覺得很奇怪。古人塑的觀世音是收頜的,收下巴的,鼻子微微回收的;而他塑的美女的鼻子是沖前,往前伸的,像是翹鼻子。
看看我們在座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鼻子沖前翹,彎腰伸頸,這個樣子的身體外形,影響體內生命能的流通,這就叫「氣不通」。要想身體健康,第一步就需要做到全身的氣脈通。為什麼?因為人的各種生命活動是由大腦來指揮的,通過脊柱,通過脊腔里的六十二根神經組織來指揮的。我們的任何行為都是靠大腦通過神經來支配的——就像現在,我說話也是,您聽說話也是。所以「身正」才能「氣通」,「氣通」才能「意靜」,「意靜」才能「神活」!有人說我總是思想靜不下來,就因為身不正。
如果彎腰駝背,脊柱里的神經就受到壓迫。時間一長,還會造成各種病。比如有人老是不快樂,老是憂鬱,說是得了憂鬱症。心理學家說你是心理疾病,其實不是,是脊柱的問題。有個人很特別,他總是全身一會兒這痛,一會兒那痛,醫院給點止痛藥,還是不管用。我一看,說他的毛病的根是脊柱不正。他不大相信,我讓他看他鞋跟的外側,結果磨損得很厲害。他也感覺很奇怪,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這麼費鞋。後來直起脊柱,這個怪毛病就漸漸沒了。
我在背後看每個人走路,一肩高來一肩低——脊柱不正,總是歪著,久而久之,就會壓迫脊柱里的神經,就要得病。我小時候念書,做功課都是往右邊歪的,所以我的脊柱也是歪的,雖然現在看不出來。在座的,我敢說沒有一個人的脊柱是正的,這非常影響健康。而你們看佛像,它們的腰就是挺直的。
腰一挺直,脊柱就正,所以氣就通了。我們氣不通的原因,是因為腰不直,所以身不正。因此,修道的第一步,就是要放鬆,挺腰,直背,正脊柱。方法非常簡單,可是堅持非常難。修道,你得堅持,一天到晚要做得到,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淮南子》這段話就強調修道的人,首先形體要正,要直,然後形、氣、神三者相合,才能身心健康。如果形體「失位」,不正不直,則形、氣、神「三者傷矣」。
《水滸傳》里有一個人,叫神行太保戴宗,他能夠日行幾百里。他怎麼做到的?竅門就是挺腰直背,鼻子微微回收,然後周身氣脈通,走起來,就好像後頭有人在推著他,結果他越走越輕,越走越快,越走越有精神。現在,我們老年人到外面散步,走個幾里地還可以,但回來累啊,腿酸,腿疼,甚至回不來了。越回不來了,就越彎著腰、抬著頭、伸著鼻子往回走,他就越是走不回來,走一步歇三歇。但是,如果你挺腰直背,鼻子微微回收,你就會越走越快,越走越輕。爬樓梯也一樣,頭沖前地走,就越走越累。你要是挺直了身體走就越走越快,越走越輕鬆,因為你脊柱直了。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但是要堅持很難。
我們這次來研討,能夠搞清楚怎樣把脊柱挺直了,不枉我們五天相聚一場,算是沒有白忙活。在過去,行家在公園裡看人打太極拳,說那個人打得好,很有氣勢。這是什麼道理呢?其實就是先看他的鼻子。如果這個人抬頭翹鼻子或者低頭哈腰,那就是老師沒教好,因為他的鼻子不正,脊柱也不正。所以,有些在公園裡頭打太極拳的,表面上看著很好看,但鼻子前伸或者脊柱是歪的,不是抬頭觀天,就是低頭哈腰。真正打好太極拳的,肯定鼻子微收,身體挺直,脊柱正,身體管道才通啊。堅持做到很難啊,而修道就是這樣開始的。
其實,真正打太極拳的高手,一定是先練靜坐的,因為真正的太極拳是煉「內丹」時自發動起來的架式,不是柔軟的舞蹈動作。
人的精氣神從哪裡來中醫講「望、聞、問、切」。先說望:一看他臉色黃,或者是慘白,沒有血色,不是紅潤的臉色,這說明什麼?我們要知道,臉色黃,是脾經、胃經有病;白而無華者是大腸經、肺經有病;青而無華者是肝經、膽經有病;黑而無華者是膀胱經、腎經有病。中醫一望診,就知道了你是哪個系統有病了。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很多人一天工作勞動,或者用腦,或者用體力,一天用去很多的腦力和體力,單憑我們吃的這點水和飯來補充我們的精力,補充我們的營養,夠不夠呢?遠遠不夠。實際情況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接天氣,接地氣,還接人氣。要通過天地人三寶補充能量,可不只是吃喝。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也有三寶,精、氣、神。我們修道的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也可以一天吃好幾頓。所謂「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三丹田。——《道機經》
你看衛星,它是靠燃料,固體和液體燃料,掙脫地球的吸引力才成為衛星的。那麼衛星為什麼能在軌道上運轉不掉下來呢?還不是星球產生的引力維持著它,不掉落,不上不下。可見星球的引力很大,能把幾十噸重的衛星托在太空中,而且能運轉,這是天有三寶日、月、星的力量。太陽對我們人類的影響很大,它哺育萬物;月亮對我們的影響也相當大,它的引力能把海水吸起來。婦女的月經例假,與月亮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去中醫院,如果是個比較傳統的針灸大夫,他在月圓的時候不敢給你下補針;在月虧的時候,他不敢給你下瀉針,就是因為月球引力對人的影響,等有空我專門講講這個。不止是地球,所有的物質間都有吸引力,這就是萬有引力。這是物質界,生命界也是如此。我在吸引您,您也在吸引我。
人生病或者死亡,或者是遇險,飛機失事,汽車出禍,每月的初一、十五前後,總是多發期。所以,天有三寶日、月、星,修道的人就要了解天、地、星球對我們的影響。九大行星,從冥王星、天王星、海王星,一直到水星、木星、土星、火星、金星,它們對我們的引力有多大?我們一般不清楚,其實是非常大的,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們在運轉著,運轉的位置,對每一個出生的嬰兒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決定他的能量場,影響他的遺傳基因。我們的古人用一套辦法來表達,這就叫生辰八字。生辰八字的道理在哪裡?就是他在出生的時候,天上日、月、星的位置在什麼地方,這時星體間產生的引力波互相作用,就產生了一種類似星系的旋渦能量場,這個能量場被古人叫「玄空造化場」。造化造化,它自然會在這個嬰兒從先天到後天、從娘胎到世上的剎那,造化這個人,產生特定的作用,影響這個人的許多方面。在古人來講,這就是所謂「天人感應」、「天人相應」、「天人合一」。
◎一些研究風水之學的道士,特意將山脈、光照、水流、地磁、地電、方位、氣流等融為一體,運用「玄空造化場」的理論選擇京師風水吉地,曾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老年人常說,夜裡看到天上的星星,有一顆掉下來了,一定是有一個大人物死了。我們聽說過吧?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星體間的引力能量場,受到了特殊的影響,可是我們後天並不能覺察;而修道的人可以「返先天」,慢慢地也就能感應到這個場了,也就了解了;了解了就會相信並且順勢而行,這就是所謂「順其自然」。在凡人來講,只好自我安慰,把「逆來順受」說成是「順其自然」,這當然曲解了聖人的本意。
這些東西,除了修道內證的人外,更多的人不練功夫,只好通過「術」來把握。在西方,人們叫星象學,占星術,講星座,比如我是寶瓶座,你是處女座等等。什麼意思呢?還是一樣,你什麼時候出生的,這個星座對你有主要影響,然後就說你對應這個星座了。東方,主要是生辰學,命理學,看生辰八字,或者更高級一點的是紫微斗數,能更明確地看出星體和人之間的關係。其實,都是建立在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學思想基礎之上,建立在「玄空造化場」的基礎之上。
道家理論說「玄空造化場」里,會產生一種對生命界影響很大的能量,古人就叫「生氣」。這個「生氣」就是我們需要的能量,這股能量主要補充我們的「元氣」,補充我們的「真元之氣」。我們要是離開這個「生氣」,就沒有「元氣」,光靠吃東西,那遠遠不夠。所以古人講,「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說我們人人不能脫離日、月、星。修道的人當然更不能脫離日、月、星,只是我們從被動的接受可以達到主動的修補,這又上了一個境界,生命的品質更高。
◎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管子》我國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氣生化繁衍的結果,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五穀百物,中至福壽禍夭,無一例外。萬物得生氣則生,無生氣則死,故而特別主張子時(23點至凌晨1點鐘之間)補「元氣」。
可是很多現代人,他接受日、月、星的「生氣」,補充他的「元氣」的時候,接受得非常有限。這裡面一個是時間問題,一個是方法問題。什麼叫時間問題?因為古人無不是天一黑,不點燈就睡覺,夜裡也許兩三點就醒了,醒了就修行。這個時間當然高效接受「生氣」補「元氣」,因為天一黑到夜裡的一點鐘,是我們每個人生髮氣血的時候。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晚上看電視,聊天,喝酒,總要弄到11點、12點,甚至於一兩點鐘才睡,甚至於有三四點鐘才睡的。所以就得不到「生氣」的補充,日子長了自然虧了「元氣」,氣色不華,還美其名曰「亞健康」,不過就是全身的能量水平太低嘛。
你看小孩長個兒,肯定是天黑到夜裡一點鐘長得最快,婦產科的護士、大夫都有經驗;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到稻田裡頭看農作物,夜裡都能聽到麥穗長個的聲音,但准在一點以前結束,過了一點就靜悄悄了,噼噼啪啪的聲音就沒有了。我們現在的人為什麼臉色不好看呢?就因為睡得太晚了。一看電視就看到凌晨一點,已經錯過了生髮氣血的時間了,也錯過了「玄空造化場」以「生氣」補「元氣」的最佳時機了,「天與弗取,反受其咎」,天有好生之德,你不要,那有什麼辦法?只好遭殃。所以早睡非常重要。老年人千萬別過晚上10點才睡,最好9點就睡。小孩子最好8點就讓他睡,哪怕半夜醒了再做功課。人體缺乏氣血,能量不夠,製造出來的組織細胞就是半成品,結果健康細胞變成了癌細胞,真是沒話可說。
關鍵要「開竅」修道的人遠不止這麼被動地接受「生氣」,修道的人可以「開竅」。開發人身上的竅門、竅點,相當於安裝了「信號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氣」、地的「地氣」,還能接受人的「人氣」。
◎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莊子·應帝王》
修道必定要學會「開竅」。全部修道不過就是修一個「靜」字,心靜意靜。但修靜的方法是什麼?靜修的方法就是開竅,就是學會開竅。但是「開竅」這件事,古人叫「千聖不傳」。為什麼不傳呢?過去的說法是避免傳給「非人」,「非人」當然不是指鬼神或者畜生,而是德行修養不好的人。所以要「慎傳」,免得傳給了心術不正的人。但以我這一生的經驗來看,人有一個毛病,就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不搞得神秘一點,隆重一點,人就覺得「便宜沒好貨」,反而不當回事。另一方面,古人自稱自己怎麼怎麼樣,他們真的就那麼境界高尚,所以才「自珍其寶」,門戶森嚴?我現在覺得,這事也不一定。我年事已高,我是無所謂,只要大家肯學,我沒什麼可藏著、掖著的。
真要修道,必先開竅。開竅一定要「用訣」,這個「訣」是秘訣,一般人他是不傳的,叫「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古人說「給我十兩金,不傳一口意」啊。訣是一種用「意」的方法,他為什麼不傳呢?因為他要傳給有德者。那修道怎麼辦呢?要開竅,得懂得秘訣啊。其實訣大多只有幾個字,非常簡單。大道至簡,非常容易,上手容易堅持難,秘訣本身一點都不秘。人身上有無數接受宇宙自然「生氣」的地方,也有接受社會生靈「人氣」的地方。比如,凡是骨頭連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氣」,也就是關節都能接天的「生氣」。簡單吧?簡單——這就是一句秘訣。
我們身上的這些竅,不但有接受功能,而且還有發射功能,就是說還能發出「氣」來。有個修行不錯的姓楊的老太太,如果活著的話今年將近100歲了,她甚至可以用屁股發功,由腳心發功。這個功夫就深了,所謂人身無處不丹田了。但是,我們大家要特別注意,修道常用的竅位,它和經絡學上的穴位是不一樣的。如果一樣的話,也就沒有「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的說法了,大家根據書本練習不就得了?不行,看書修道是不會成功的。所以二者有相當大的差別,不要搞錯了。
◎精候天道長生草,七竅已通不知老。——《黃庭經·下部經》
◎古人修道,有人講要開「七竅」,有人講要開「九竅」。主開九竅者比七竅多頂竅、夾脊二竅。
穴位是人體經絡裡面的小發電站,人身體的穴位相當於生物發電站,這些生物電在穴位里產生然後沿著經絡運行,影響人體生化反應的方方面面。它有一定運行周期,大約每晝夜運行五十二圈。所以中醫里用電的良導體——金屬的針來針灸,道理就在這裡。修道要開的竅,則多半與人體產生激素的腺體有關。大體上,我們修道常用的有九個竅,這九竅可不是穴位,它們大都跟人體里的激素,以及激素所在的腺體有關。比如,這裡四個竅,集中在腦袋上,這主要是接天的「生氣」的。這四個竅:一個是「頂竅」;然後是「意竅」,又叫「上丹田」;第三個叫「玉枕竅」,又叫「神竅」——注意啊,可不是玉枕穴;還有一個呢,叫總竅,是非常重要的竅,也叫「泥丸」。這個就是有些道書上說的「泥丸宮」,實際上是人的腦垂體,統管我們的內分泌,可以自動調整我們身體的各項功能。就人體激素分泌而言,它相當於中樞,它就像花生米這麼大,但作用很大,所以這個又叫「總竅」。
◎泥丸百節皆有神。——《黃庭經·至道章》古代修道之人認為統領全身之神的是泥丸中心之神,故此又稱「一部之神」。他們認為腦內中央方圓一寸之處即為泥丸神所居之處,此神總管一身之神,至為重要。
這四個竅是接「天氣」的,或者說接「生氣」的。前面我們講過,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接宇宙天體的「生氣」,天人是合一的,天人是互相感應的。人類是離不開天體的「生氣」的。你能不能進入修道的殿堂,要看你能不能大量高效地接受天上的「生氣」。打開這些竅,你才能大量地接天上的生氣。我們多數人,這四個竅,都相當閉塞,不是充分在起作用,所以必須要打開,開竅才能修道。開了竅,當然能夠身體好,氣力足,才能腦子好使,才能長壽,甚至於開發我們的潛能。
天地天地,有天必有地,然後我們還要能夠接受「地氣」。我們知道地下的磁場,是有脈絡走向的。我們把房子蓋在這個地脈上,磁場就好;蓋到那個地脈上,這房子就不好。過去說陰宅、陽宅,看風水,找龍穴,就是找地磁場。所以古人認為風水對我們一生的命運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甚至於子孫後代,對三代子孫都會起很大的作用。地氣和天上的「生氣」有什麼區別嗎?其實一樣,都可以補充我們的「元氣」。但是,「地氣」跟天上的「生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它不像天上的星體,高懸於太空之中,它在地表上,所以有個奇妙的特性。這個特性是什麼呢?就是「遇風則散,遇水則聚」。喜歡水把它包圍住,遇水則截住它了,就把它給留住了,遇到風它就散了,因此民間管它叫做風水,這是它的特點。其實它正式的學名不叫風水,它叫堪輿。堪是什麼?是天道;輿就是地道。民間俗稱為風水。
那麼,修道的人怎麼接地氣呢?接地氣要開三個竅。哪三個竅呢?人體背面的這一個是尾閭竅。這個尾閭,本來是分為上尾閭和下尾閭的,中醫主要用下尾閭,也叫長強穴。那麼下尾閭在哪兒呢?在尾骨的第三節;可是我們修道的人用的尾閭竅跟這個下尾閭不同,它是在命門下一寸。命門是和人體正面的肚臍相對的,尾閭竅就在命門下,和我們的「氣海」相對。它實際上是個什麼東西呢?是人的腎上腺素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都知道,這個腎上腺素,它的作用非常強。這個腎上腺素主要起什麼作用呢?比如說,有個強盜在追我,我平時走10里路都很困難,可是他追我的時候,我可以一口氣跑10里、20里、30里,甚至翻高牆都可以,因為只要有一滴兩滴的腎上腺素,我立刻就能把無窮的潛力發揮出來。大家都知道,在藥房里可以買到這個腎上腺素,是專門用來搶救垂危病人的,或者是給重病病人用的。
◎尾閭,起於脊柱末端,是修道「三關」之一。三關,就是尾閭、夾脊、玉枕三處,修道要「沖三關」以打通氣脈。
所以,尾閭竅裡面充滿著腎上腺素,它是我們生命機能保持旺盛的「氣血」,所以非常重要。它相對的,人體正面的是「氣海」,氣海是儲存人體「衛氣」的竅位,也叫下丹田,這是正面背面相對的兩個竅。第三個竅就是我們的肛門前口,叫做「玄牝之門」,或者叫做「牝門」,也叫「會陰竅」,注意不是二陰中間的「會陰穴」。會陰穴在兩陰之間,而會陰竅是在肛門前口,所以也叫「陰竅」。
◎下丹田,又叫下田、氣海、氣穴、元海、滄海、生門、土釜、坤宜、北海、蓬壺、造化壺等。古人認為,此處位於臍下一寸三分,方圓一寸二分,內藏「先天真一之精」,是「結丹之所」。
凡是修道的人,都需要接「地氣」,因此必須打開這三個竅:尾閭竅,下丹田竅,陰竅。下丹田大家可能聽得比較多,因為這個地方是性激素的存儲之地,所以叫「氣海」。人體的性激素雖然在全身的血液里都有,但是主要存儲地是下丹田。
所以,修道所說的竅,大體上與人的激素是分不開的,它的影響是全身的,穴位往往是影響一條經脈,它們的作用是不同的。
那麼,頭上四竅接「天氣」,腰腹部三竅接「地氣」,這是七竅。修道開九竅,還有兩個竅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中丹田和我們背後的夾脊竅。夾脊竅在我們兩胳膊的連接處,我們平常背後這兩肩膀連接的夾脊竅是閉死的,修道的時候要打開它,打開以後和人體正面的中丹田來接「人氣」。
夾脊竅的前面,相對的那個地方叫中丹田,又稱為絳宮。這裡與心臟是有關係的,是人體胸腺所在地,也是與激素有關係的,也是激素所在地。胸腺激素到年老以後,它的作用會慢慢減低,但是它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很重要,因為它是經絡之氣,它是走五臟,走血液,走組織液的。它又叫「經氣」,也叫「榮氣」,又叫「營氣」。這種「氣」其實是胸腺激素,走經絡、血管,潤澤五臟,是存儲在中丹田裡的。我們講精、氣、神,「氣」指的就是這個。
◎絳宮,是修道時心腎二氣相通之處,是「心下關竅」,與心臟關係較大。因為心五行屬火,火為赤色,故中醫又稱絳宮為「赤帝宮」。
現代人為什麼不「開心」呢夾脊竅和中丹田竅,這兩個竅是接人氣的。人與人交流,打開這兩個竅,就叫「開心」。這兩個竅打開的方法極容易,打開就叫開心、舒心。我見到您,我很開心,你這個竅也就打開了。我見到您,愁眉苦臉,怕我跟你借錢,那你趕緊自我防衛,這個竅也就閉上了。你不會喜歡我,我也不會喜歡你,這兩個竅不開,也就沒「人氣」。我一見你,我就眉開眼笑,我已經在接您的人氣了,您也就比較喜歡我了,這時候就「有人氣,有人脈,氣場對」。
◎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稟中宮,戊己之功。——《周易參同契》中丹田,又稱中宮、規中、中黃、中田、土釜等,是修道至為重要的一竅。
現在我們知道了,現代人為什麼不「開心」呢?大家天天防著別人,兩竅緊閉,自然不接人氣,活得不開心,痛苦也就沒辦法解開。如果這個人經常愁眉苦臉,還會「相由心生」,他就長出煩惱線來了,就是兩眉中間靠兩邊的這種紋路;再愁眉苦臉,他就長出「懸針紋」來了,就在兩眉的正中間這個位置,形狀像豎立著的針。懸針紋是非常不好的紋路,老年必孤獨啊。為什麼呢?長期接不到人氣,別人也接不到這個人的人氣,兩不相干各走一邊,自然就只活自個兒,就孤獨了。我從那個年代過來,人與人之間關係很緊張,也是不接人氣,兩眉中間就出現一條懸針紋,結果老年果然孤獨,只好修道。大家在座的還都沒有,多好啊,我很羨慕你們。
這個懸針紋,古人講「上克父母,下克子女,老年孤獨,必定暴亡」,連臨終都是非正常死亡,真是很兇的一條線。但是只要你心態好,做了好事,這個懸針就拐彎了,一拐彎就是好線——萬幸啊,我這條懸針紋拐彎了。人活著要為別人做好事,做好事活著才有意義。如果很煩惱接不到人氣的人,能夠勉強自己更多地為別人服務,他的懸針紋就會拐彎;這時候,這條線叫陰騭紋,也就是有陰德之紋。否則的話,克人克己,孤獨,非正常死亡,很兇的。外國人往往長在下巴這兒,這也是懸針紋。從懸針紋到陰騭紋,其實就是從不接人氣到接了人氣,心胸前後兩竅開了,心胸寬廣,貴人幫助,自然逢凶化吉了——這也是修道啊,會修道當然會做人處事,就這麼簡單。所以人不能把自己的苦難和煩惱看那麼重,整天在那裡愁眉緊鎖自我封閉,還得愛別人,幫別人。孔子說「唯仁者能愛人,能愛己」,也是這個道理。所以人和人之間交往,還需要有一種接受人氣的交換,才能開心。人活著不能老為自己,總該為別人做些事,才有意義。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道德經》
還有兩條陰騭紋,在下巴兩旁,越深越長越好,因為只有你做盡善事好事,才能長得出來。此外,從鼻根兩旁彎向下巴的叫法令紋——法令紋越深越長,越高貴,這個人的陰德就越高。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修道要開九竅。我們知道有三個丹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上丹田在兩眉間。上丹田和玉枕竅相對,它們的中間,在人腦裡面有什麼東西呢?裡面就是松果體,也叫泥丸。泥丸是總竅,它前面叫上丹田,最主要的是有一種「向性腺激素」。向性腺激素是什麼意思呢?人體不單單有「性激素」,還有「向性腺激素」。性激素是產生性功能的,也是產生我們的精力的,讓我們精強而力壯,這是性激素。人體產生性激素,這叫「性」。可我們人類還有「情」,產生「情」的生理基礎是什麼?就是向性腺激素。
如果單講性激素,那畜生也有。所以人不同,還有「情」。有情,我看見一個小孩,我就想抱他,因為有向性腺激素。我看見一個老人摔跟頭了,我趕緊去扶他,我跟他「有情」。情也是天生的,它有一種激素在人體上丹田這個位置產生,所以有一個盛裝婦女在我面前走過,或者是一個帥哥在我面前走過,我都要回頭看看。我為什麼多看她兩眼?並不是我有非分之想,我只是很單純地想看看,喜歡看看。當時,我們就覺得有一種能量,一種氣,所以我們就想多看兩眼。為什麼人都會這樣呢?因為人人都有向性腺激素,所以人人都有情,佛家講「有情世間」。
◎積功累德,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太上感應篇》其安心安性則清虛澹泊,其接物導人則慈愛愷悌。——《丹陽真人語錄》古人認為修道之人,要積功累德,也要慈愛有情,並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麻木寡情之人可以修成功的。
上丹田也叫意竅。因為道家認為人的意念接受和發送是集中在這兒的,人的意念活動也通過這裡往外傳播,所以它也叫意竅。古人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出死入生」,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這個人老是意念、思維活動紛飛的話,他的「氣」老通過意竅外放,損耗元氣,人體能量水平下降,那就叫「出死」;入生呢,是講修道的人經常修鍊,修靜,思維活動平緩,到了高級階段甚至「息停脈住」,思維活動基本停止,用神思,那這個意竅就可以高效地吸收「生氣」,這就叫「入生」。所以,《內經知要》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還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修道就要修靜,不是用後天的功利心玩花樣,瞎折騰,《內經知要》中說:「不根於虛靜者即是邪術,不歸於易簡者即是旁門。」
◎若要真功者,須是澄心定意,打迭精神,無動無作,真清真靜,抱元守一,存神固氣,乃真功也。——《晉真人語錄》
因此,修道要修「虛靜」,要「斂神」。平常人活動講話,氣是通過意竅往外放,消耗能量,「出死」;可是我們修道不是,修道是接收,是斂神的。所以「出」,老外放就走向死亡;如果「入」,老接收就返老還童,這就是「返觀」的作用。只有修靜才是修道,只有返觀才能長生。我們回頭再講怎麼返觀得長生。其實,所謂修道,修的就是一個靜字,用的就是一個返字。《內經》中說:「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這就是我們修道的心胸氣魄和追求目標,也是我們修道的方法。
問答學生:李老,我平時習慣了彎腰駝背,現在開始糾正,是不是很難?
李老:你要是駝背很厲害了,就買一個背背佳,可以買大號的。上午戴兩個小時,下午戴兩個小時,不能整天戴。穿上背背佳把腰挺起來,這麼放鬆坐著,慢慢地訓練得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了,這樣脊柱才能直。你背駝得厲害,這個一定要調整過來,不調整以後慢慢各種病就來了,這個很重要。平時坐的時候,要有坐相。這個坐相的特點,就是鼻子微微回收一點,安藏喉,收下巴,使玉枕竅開,任脈開通,氣沉丹田,不要向前翹。你看跳芭蕾舞的,唱京劇的,那些演員一亮相,也是這樣把下巴往回一收,也是這樣的。可是我們平常人不是這樣,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所以要把腰直起來,讓這個脊柱直立,就像這幅脊柱的圖(見圖)。我們平常人的脊柱是S型的,應該把它撐直;身體要放鬆,特別是頸要放鬆,如果頸僵硬,氣必不通。
◎要知任督二脈,體不端直,則氣塞;體一端直,則氣機無陰,百絡通利,關係非細。——《瑣言集》
學生:這個S型,實際上是不對的?
李老:這已經是彎曲的了,所以裡面的神經都在受壓迫。我們修道,講究人身有各種觸覺,佛家講有六十四種觸。這個觸是什麼呢?就是當你修道時候,你脊柱里的神經開始要恢復了,共有六十四種恢復的感覺。比如身上發麻,這是你的胃經要恢復了;身上有癢的感覺,想抓想撓,這是你的肺經恢復了。我們常見的觸有八種,就是冷、熱、酸、麻、脹、痛、癢、蟻走感(蟻走感是腎經在慢慢恢復時的觸感),這是最常見的。還有很多不常見的。有多少呢?多到六十四種。比如說突然感覺飄起來了,突然感覺沉到地下了,突然感覺自己大得像個巨人,突然感覺自己像個小孩,這些都是修道的時候一種恢復反應。直起了腰,脊柱里的神經在解放的時候,它就有反應了——這在修鍊裡面就叫觸。
學生:內視和返觀是一回事嗎?
李老:對。明朝的李時珍就說:「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所以經絡在哪兒?不是建立在西方解剖死人的解剖學基礎上,而是建立在修道的人返觀內證的基礎之上。修道返觀久了,會內視到身體里的景象,經絡啊,關竅啊,都可以在功態里感知到,西方的解剖是看不見的。
◎原本隱明,內照形軀。——《周易參同契》內視,又叫內照、返觀,指修道時收視返觀,以元神照視體內。這個時候,「原本隱明」,即處於隱處、一切明了的「元神」,就可以「照察」形軀內的「內景隧道」了。
學生:李老,您是說,很多人修行,氣一直不通,就是因為連下丹田的位置都沒有找對?
李老:對。起初找不對下丹田的位置,將來就找不到「玄關一竅」的位置,煉精化氣連起碼的基礎都沒有,練也是盲修瞎練。腿痛是因為脊柱沒拉直,脊柱不直,氣就不通,多少修道修佛的人,都白費了那麼多年的光陰。煉精化氣真要及格了,就能做到閉關鎖陽、馬陰藏相。這裡邊有一套方法,像「生熱安爐」啦,「降陰昇陽」啦,「抽坎添離」啦,等等。女人修道,叫「女丹功」,另外有一套做法,我後面會給大家介紹。但是不論男女,修道都得「百日築基」。處女、處男不需要煉百日築基功,因為他們沒有漏身,不破體;破體人要先補漏。築基的時候有些輔助功法是一定要做的,男性的輔助功的名字叫「九九還陽術」。女丹裡邊,女性必須天天做的輔助功就是揉乳房,天天要早晚揉乳房,掐乳頭——最初一刻鐘不超過三百六十次。
學生:女人修道為什麼要揉乳房呢?越揉越有慾望,不是自尋煩惱嗎?
李老:揉乳房是女丹裡邊「斬赤龍」的輔助功,意守乳房溝和膻中竅(不是穴),可以斬赤龍(斷月經)才算是女丹築基功的完成。另外,揉乳房也是女性避免乳腺增生的重要辦法,現代人裡面,十個女的可能有七八個都得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就是乳房小葉增生,可能會癌變成惡性的,如果天天揉乳房,就可以防治這個病。(這種方法是「清修派」的練法,最早是孫不二總結的,「雙修派」不是這樣練法。)
◎繼行按摩,則有陽發之機。慮或機郁燥生景象,必起提灌真陽之念,此純陽洶聚之由。蓋靜則陰凝,不動則陽郁,初學必有此弊。不知推究發燥生煩之由,遽求得涼快一時,誤矣。必須加工,用行通氣機之法。氣行則燥自釋,不悟此而求效,適更增病。此又痰凝血淤之所由致也,故切戒之。法惟續事按摩者,正以杜斯淤凝之窶。——《泥丸李祖師女宗雙修寶筏》古人認為,女子以血為本,其性偏陰。陰性喜涼,不借揉乳房按摩,就難以產生「氣機」,就容易陷入「純陰」、「陰凝陽郁」,從而釀成「痰凝、血淤」等病,導致乳腺增生、婦科疾病等。因此要「續事按摩」,以「運通氣機」,即使煩燥,「氣行則燥自釋」,修道才能入門。
我這次講的方法主要是清修派(獨修派)的練法,雙修派不是這樣的;即使是清修派,它整個修鍊過程都是「以快意為綱」,又叫「自身夫妻自交媾」。有了性感而不想入非非,不胡思亂想,這不是壞事,能明心、清心而又「來葯」,這是健康人的表現,精強則力壯。這時如果煩惱,才要煉精化氣,而不思泄,我們就是要「交而不泄」。煩惱即菩提,菩提是「明白了」、「覺悟了」,煩惱也就不是問題了。
那麼揉乳房為什麼能夠「斬赤龍」?因為女性的經血,是打乳房的血下來的。女性的乳房裡面有很多毛細血管,乳房裡的血每月都要排到子宮裡面,為受精卵著床做好準備。乳房裡的血,孕期往外排,化而為奶;平時往下排,化為經血。排下去以後,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子宮裡面沒有結胎,卵子就等於廢了,就隨著經血排出去了。修道的人返先天逆練,不是外排浪費,而是煉血化成氣,這就是修道者極保密之處了。
還沒有斬赤龍的女性,在例假期間要停止修鍊,因為你要練的話,會排更多的血,所以這期間不要練功。所以等我們排完月經以後,血色就淡了,少了,這個時候加緊練功。這個揉乳房需要每天揉,至於揉起了性慾,那是因為沒有持戒、「明心」,胡思亂想。那是意守得不對,女性最好守中丹田,這樣一來,開中丹田和夾脊二竅,人也開心,見人眉開眼笑的,可以接人氣,煩惱反而變少了。關於怎樣煉女丹,我把方法全都公開給大家。
不論清修派,雙修派,都可以按以下練法:
第一步叫「聚神烘關」。和男子周天功法「築基煉己」不同,女子以煉血為主,叫「煉液化血」。煉功的人,一定要先做到:男子不排精,交而不泄;女子不排液,這個液也叫「泥液」。男子在高潮時,要排精。但多數女子,不知道什麼是高潮,什麼是排液,不等排液,男子早已泄精。所以女子心理得不到真正的宣洩而痛苦、煩惱,因而造成不和。
「泥液」是女子性高潮後,排出的一種似精非精的稠液,有時排出數量很多,類似津液的粘稠物,白色,有些透明,是由飲食所化成的。如果體內真氣旺盛,泥液有「雙關」二穴——在女子背後左面的叫「膏」,右面的叫「肓」,是泥液所聚之地。泥液會乘氣入肺(膏、肓二穴在乳房根底),散布全身,滋潤經絡、臟腑。如果體內真氣虛弱,經絡臟腑得不到泥液的滋潤,就會擁滯氣道,排不出泥液,造成「雙關」阻塞,釀成禍患。尤其是女子懷春,陰陽兩氣不交感,泥液堵塞脈道,就會生婦科病。「神注雙關」的目的,就是讓背後雙關生暖,煉化泥液。這樣可以達到一般藥力不到、真氣不到的膏、肓二穴。泥液因你意守膻中,自然溶化,可以設關護心,不使阻塞雙關;陰血不足、臉色蒼白的,還能化而為血,使它返回到原先陰血充盛的狀態,所以「聚神烘關」是女丹功法的前功。
◎「雙關」為內丹功法中的部位名稱。按照清人閔一得的說法:「雙關,位於脊前宮後,關內有二穴,人身泥液所居,左曰膏,右曰肓。藥力不能到,真氣不自至者。泥液踞禍一身,造化生人,乃為設關以護心,故名其處曰雙關。」
下一步,就是「注溪揉房」。乳房左右中間叫溪谷,房為乳房。練功時意守乳溝、膻中,平時要揉搓乳房、乳頭,收視返觀,返聽,動作由輕至重揉360次到404次,配合呼吸72次。女子左乳通肝,右乳通肺,乳溪通心、胃、脾,這樣就可將血返回體內,達到健康長壽。
◎道書《女金丹》中稱女子乳房為「女命」,認為男命在丹田,女命在乳房。並認為「丹田是生丹之真土,乳房是母氣之木精」。
學生:李老,男人修道的「九九還陽術」是什麼?
李老:男同志修道築基的輔助功法,就叫「九九還陽術」,其實就是搓睾丸,跟女同志天天揉乳房一樣,男同志得天天搓摟睾丸,這叫「九九還陽術」。怎麼做呢?從會陰的位置,用手掌心扣住會陰,用手指頭勾拉會陰,然後往上搓,道書上說摟九九八十一下。摟的同時,另一隻手按著小肚子(下腹)轉圈,按壓的同時一摟一轉,共九九八十一下;然後再左右換手,再來九九八十一下,這個是煉精化氣的輔助功。男同志在睡覺前或者醒來,把睾丸的皮這麼捏或者掐一下,忽然會有一種觸電似的感覺,「嗖」一下這麼過去了,這是為什麼?因為所有的陰經都要經過睾丸。陰經,就是手少陰心經、足厥陰肝經什麼的,陰的經脈。所以掐睾丸皮、搓睾丸的「九九還陽術」,是幫男同志防病、治病的好手段——尤其是上了年齡的男同志,更需要睡前醒後做,不但還陽,而且延壽。
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們經常睡在一個屋裡談經盤道,他說他每天練的是扣會陰搓睾丸,叫「九九還陽術」,這是他演示給我的方法。我就告訴他光扣會陰搓睾丸還不行,還要同時按著小肚子轉圈。他只堅持練「九九還陽術」,他那麼弱的身體,都活到了98歲。
學生:李老,我想問一下,煉內丹必須要盤腿坐才可以嗎,而且必須要雙盤?
李老:盤腿的第一個作用就是防漏。精氣要是化為精液漏掉了,連「葯」也沒法采了,還談什麼煉內丹啊!不過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怕漏,修行中會漏多次,才能漸漸不漏。《洗髓經》的「四動」,那是得健康的,談不上煉精化氣、採藥煉丹,沒有防漏的問題,所以一定要盤腿。可如果是煉內丹、求長壽、治大病的話,那就非得盤腿不可。雙盤盤得緊啊,它會自動地越盤越緊,防漏的效果也越好。但如果你是剛開始修道,不一定非雙盤不可,你可以單盤,也可以散盤,慢慢做到雙盤。我的一個老師現在應該也是98歲,在瀋陽,當年他的老師要他練盤腿,當時他病到什麼程度呢?他曾在41歲被定性成「歷史反革命」,還得了肺結核,又有五更瀉,天一亮就拉肚子,遺精不止。一個老中醫就介紹他去修道,說吃藥不靈了,你去找一個姓張的人,他當過道士,有一個針灸所。張道士就跟他說,要治你的病,先得盤腿才行,你有沒有問題?他哪盤得了啊,單盤都不行。我這個老師一狠心,就拿繩子打個結,挎在脖子上硬碟,這麼一來,他就不倒了。
張道士讓他坐一個半小時,結果他一口氣盤坐了四個半小時,疼得暈過去了,穿著的棉襖可以擰出汗水來。醒過來他展不開腿啊,他的道士老師一點點給他掰下來。他當時下地走的時候,覺得自己怎麼這麼輕啊?從診所到家裡有11里地,去的時候他騎自行車,回來下雪了,自行車不能騎,他就硬是這麼走著回去的。第二天他就沒有拉稀了,一個禮拜以後,他就不再遺精了。過了一個半月,肺癆已經鈣化了,所以他就信了,就開始研究這個問題。這是我的老師,現在瀋陽市政府給他成立了一個內丹練功的醫院,在遼寧喀左縣,專治各種難治的怪病。
◎凡人未入定以前,且理會安排,採取藥材,每日每夜,且習打坐,一定自然骨節開關,脈通自膀胱至夾脊,便如輪動,先天一氣自然由三關朝泥丸、下重樓、入絳宮。——《碧虛子親傳直指》碧虛子在這段話里指出,修道煉丹,一定要每日每夜盤腿打坐,這樣才能讓「先天一氣」流布全身,達到治病祛病、健康長壽的目的。
學生:李老,下丹田和丹書里的「玄關一竅」是什麼關係?
李老:問得好,這個問題在丹書里完全找不到答案。但是丹書里有一句話:「不明玄關一竅,修道終是空。」玄關一竅並不是下丹田竅。玄關一竅很重要,在中脈上,相當於密宗的「生法宮」,是三脈七輪相連之處,平時不顯,叫「機至則顯,機去則隱」。機者天機也,機就是精氣、腎氣,有人把上丹田、眉心說成是玄關,把泥丸說成上玄關,其實不是一回事,上丹田如果是玄關,又何必保密呢!修道到一定程度以後,結丹、結胎,以至於沐浴,都得要用到玄關一竅。而玄關一竅在什麼地方呢?過去是「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鳳角」,太難了。為什麼呢?古人保密,沒有一本丹書道書上明明白白寫著玄關一竅在什麼地方。「我唯守一」就是守玄關一竅。玄關一竅和下丹田竅是兩碼事,因為下丹田是初練的時候用的,玄關一竅是以後結丹結胎用的,以後是脫胎出胎,還要沐浴,要溫養,都在這個玄關一竅,它在中脈上。那麼這個秘密怎麼能夠告訴大夥呢?這歷來都是最保密的道家秘訣,不傳的。玄關一竅的具體位置和如何找到玄關一竅,暫時我也沒法當眾談,只要你練到火候了,修道修到了一定的程度,我會單獨告訴你。為什麼呢?這玄關一竅跟每個人真實的修行程度息息相關,沒法萬人一面、千篇一律,不是每人都一樣。並不是我也保守,這是階段性保密。
◎玄關一竅,又稱「元關一竅」,「一竅」、「元關竅」。清人劉一明在其《象言破譯》中說:元關者,至元至妙之關口,又名「生死戶」,「生殺室」,「天人界」,「刑德門」,「有無竅」,「神氣穴」,「虛實地」,「十字路」,等異名,無非形容此一竅耳。元關即元牝之別名,因其陰陽在此,故謂元牝門,因其元妙不測,故謂元關竅,其實皆此一竅耳。愚人不知,或以心下腎上處為元關,或以臍心為元關,或以尾聞為元關,或以夾脊雙關為元關,凡此皆非也。蓋元關無定位,若有定位,即非元關。陳虛白以念頭起處為元關,似是而亦實非也。念頭起處已落於後天有形之物,如何稱為元關?吾今與大眾分明指出,在恍惚杳冥之間,有無相入之際。《悟真篇》曰:「恍惚之中尋有象,杳冥之內覓真精。有無從此自相入,未見如何想得成。」又《四百字》云:「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此指元關一竅而言也。
學生:李老,這麼說來,玄關一竅是一回事,下丹田竅是一回事,然後海底輪又是一回事?
李老:對,它們三者有關係,但不是一回事。
學生:海底輪和會陰穴是不是一回事?
李老:海底輪實際上就是陰竅,在肛門的前口,但不是會陰穴。會陰穴在兩陰中間。
學生:那就是說,陰竅就是海底輪,是嗎?
李老:對,陰竅在佛家密宗那裡就是海底輪。也叫牝門,會陰竅。修道有三個大秘密,一個叫「玄關一竅」,一個叫「飲刀圭」,一個叫「抽坎添離」,這是內丹家最保密、最保密的。一般的丹書道書上根本沒有明確的說法,你也就找不到;但是,修道的人,你不知道這三個秘密,你還真就煉不出正果來。為什麼要保密?因為修鍊功法是有德者得之,怕所傳「非人」,因為「非人」會利用它做壞事。武當山張三丰規定對十種人不傳,傳法授弟子非常嚴格,不經過嚴格考查是不收弟子的。
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沒有?另外,盤坐完成以後,20分鐘到半個小時不能上衛生間,要不然精氣外泄,功夫就白做了;可以喝水、吃東西、散步,少說話,怕風。
第二部分 體會一個「靜」字修道的方法《六祖壇經》裡面,六祖慧能說:我沒有給你們講過佛法,如果你們硬要說我給你們講過佛法了,那我是在誆騙你們,那麼我就是犯了妄語戒,因為我實在不是在給你們講佛法,我能講的只是義理。這是《六祖壇經》里講的。六祖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他認為釋迦牟尼佛祖講的很多道理,是先讓你明白義理,有為方法要教,無為方法不是教會的,是本能出現的,不能教。按照老師教的做,就落入了有為後天。因為無為的方法是你在靜中本能悟得的,每人悟性、條件不一樣,方法也因人而異;真正的佛法,並非是禪定的理論方法。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佛法無理可說,無法可講,非語言文字可以解說,非常規思維可以思維。所以,六祖他老人家才說禪定並非真法,真佛法是「明心見性」。但是,因為我們是初練,所以還得要講講義理和方法。講到方法,修道的方法,它是有階段性的;如果頓悟,也可以沒有次第。普通人修道,有初級、中級、高級,還有更高級等等;但頓悟是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並無次第。
◎宋人張伯端在他的《青華秘文·神為生論》中指出:「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其所以動者,神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其所以動者,慾念之心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心也。以有為返乎無為,然後以無為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
究竟的大道和真正的佛法並無差別,無二無別,也是不可說不可取的。法是隨立隨破的,說法者,實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知法用法後,就要捨棄法,不用法,才是真法。
修道是有為法,其初級的方法,就叫築基法。我們初步修道的功法,也叫「築基」,要教會這種方法就叫「有為法」。有為法對於修鍊而言,也就是《道德經》所言「有欲觀其竅」,就是「我有欲,我有意有為地觀我的竅」。這是一種有為有做的方法,是初級修道裡面的情形。什麼叫觀其竅?也叫守一,觀其竅也叫守玄關一竅。守是用思維的「火」和呼吸的「風」去催逼加熱竅位,或玄關一竅,使其燒煉成「丹」。守竅的目的是為了守之、養之,使氣血發熱遍及全身,運化整體。
◎有為之道,即有欲觀竅之功。觀竅者,觀陰陽造化之竅。借後天返先天,和四象,攢五行,採藥運火,自還丹以至結胎,工程次序,皆在其內。——《象言破疑·火候說》
修道在初級階段,按道理講,應該由老師來教,否則,你不知道應該怎樣去修道。這個階段的有為法,在佛家來講,叫「八萬四千法門」,方法有八萬四千種之多。什麼意思呢?這麼多方法,我們一生也學不完啊。我們能一輩子學會八萬四千種修鍊的方法嗎?顯然不能。道家的講法是,道有三千六百門,七十二旁門,我們也不可能用這一生學會那麼多,這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那麼多方法,並不是說每個人必須要全修鍊一遍。其關鍵,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法無完法,因材施教其實不是教,而是悟,得自己修得、證得。這時的有為法在修道來講叫「築基法」,也就是打基礎的方法,這時候「法無定法,因人而異」。所以,每個人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修道,並不是要全部地修過一遍,那是十輩子也完不成的。有沒有「最好」的方法?沒有。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所以,經典中就叫「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話怎麼講呢?就是說你不是我,你有適合你的方法,我有適合我的方法。正所謂「道行天下,眾生平等」,那麼眾生各個不同的方法也就「諸法平等」,沒什麼好攀高比低的。有為法都是一棵樹上的枝枝葉葉,並無高下。方法不是教的,是聞得而後悟得的;悟也不是真得,要自己修得;修得也不是真得,證得才是真得。
這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我們都是從有為法開始的。這個有為法,是打基礎的方法,就好比我們學書法練字,一開始的時候,每個人一定要選擇一個和自己投緣的字體或者碑帖開練——有人喜歡顏體,有人喜歡歐體,有人喜歡柳體,總是這樣。修道修佛也一樣,比如西藏密宗,修行人選本尊,總是要由上師幫著選一個與自己投緣的本尊,而不是亂選一氣,或者都選。所以,就像練書法一樣,後來就是一人一體,我們修道也是如此。有為法都是一人一法,不應該是萬人一法、千篇一律,那是練氣功,而不是修道。就像寫書法,最後實際每人一體,人人寫出來都不一樣,不然終生模仿,那是書匠了。修道或修佛,每一次修鍊都好像是一次藝術品的創造過程,因時空的不同,每次做功的效果也不一樣。這不是體育鍛煉,是一種神聖的藝術品創造,沒有師承不行;師先幫我,證法後才是真得。
◎若非真師口傳心授,毫髮之差,千里之失。愚人不知,在後天皮囊上擺氣血,以為有為之道者,非也。夫金丹之道,先天之學,能以扭轉陰陽,竊奪造化,逆回氣機,顛倒乾坤,先天而天弗違之道,豈做後天一身有形有質之物所能成乎!——《象言破疑·火候說》清人劉一明在這段話里指出,金丹之道其實是借後天返歸先天,這才能「扭轉陰陽,竊奪造化」。顯然所謂「有為之道」,是在「真師口傳心授」的基礎上的由後天而先天的修道實踐,並不是停留在「後天形質」上的「練習」。
學寫字,一人一體,我們不能說你這個是高明的,他那個是低下的。有為法確實是「法法平等,並無高下」,好比一棵上的樹葉,你不能說這片葉子,必須跟那片葉子相同;而且它們都是同根生,所以也不能說這片葉子比那片高等。「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叫有為法。
這個階段,是需要老師講法的,修道者聞得,而後悟得,最後證得,才算真得。即使是佛家的聲聞法,最後也要悟得、證得。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理解,西藏密宗為什麼那麼重視老師,他們的老師叫上師,叫「古魯貝」。一個真正的上師不容易,必須得道,必須「明心見性」,才夠格傳法,是金剛上師,也就是「阿闍梨」。〔當然現在在內地竄來竄去的喇嘛,很有一些人糊裡糊塗的,或者自以為是個貴族老爺,倨傲得不得了,這哪裡是什麼「活佛」。〕
◎勸君早究生死處,訪求名師指靈機。《悟真》《參同》為憑據,《大學》《中庸》言貫一。《玉皇》《心經)藏妙義,《金剛》寶典醒愚迷。三教聖經同一理,並非分門別有奇。吾把下手來泄論,仔細參詳訪聖師。——《金丹四百字解·指玄訪道篇》
修道的目的通過有為法,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進入無為法。徹底進入無為法前有一個過渡階段,這個過渡階段,就叫「鍊氣化神」,初級的有為法階段叫「煉精化氣」。這個過渡就是半有為半無為。真正進入了無為法階段,是沒有老師可以教的。因為一教就進入後天了,有形有相了,不是無為法了。所以,我們的目的,是要通過有為法,半有為半無為,最後達到無為法;還有更高的,就是要「退藏於密」,「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無為而無不為」。注意,並非我們認為有為法是低下的,《悟真篇》中說:「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到了高的層次,無為法的時候,是把人的生命本能調動出來,它是「法法自生,法法自滅」。我們到那個時候,這個方法不是別人教的,是你自己潛能的發揮,它會一個階段變化一下,一個階段變化一下,這個時候就進入到無為法了。具體怎麼進入這個無為法,我們以後再詳細講講,這個是修道最為關鍵的。但有為法是根基,和無為法同等重要。
◎無為者,非謂其凝滯而不動也,以其莫從己(所欲)出也。——《淮南子·主術訓》
◎人無為則活,有為則傷。無為而治者,載天地,為者不能有也;不能無為者,不能有為也。——《淮南子·說山訓》
我們都希望通過有為法進入無為法,真正進入修大道的門。有為法是打基礎的,但修道要練的是無為法。無為法是不能教的,但是要不要老師呢?要。幹什麼呢?給修道的人證法用的。就是說,自己在無為法階段,從生命的本能出現一種境界,一種方法,出現景象了,那這個景象對不對?老師需要聽一聽,因為他是過來人。明眼老師就會印證,他會說你練的路數到底對不對,你已經進入到一個什麼階段了。無為法的階段,一般叫做「煉神還虛」,進入虛靜了;也叫「胎息還丹」,也叫「無為還虛」。這個我們後面還要專門細講,今天我想先把義理說清楚。至於方法相當容易,方法簡單極了,所謂大道「至簡至易」。如果大道不簡單的話,那就是旁門左道了,不是金丹大道了。
◎心安而虛便是清凈,清凈便是道。——《盤山雲棲王真人語錄》
凡是不簡單、很複雜的,那就是旁門;凡是不「源於虛靜」的,就是左道。大道、正道就兩個字,一個叫虛,一個叫靜。有人問,你能不能用一個字說說修道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就是靜。但是不同的人,對於靜字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怎麼不一樣呢?它反映了修鍊不同的目的和需要。有人求個健康長壽,有人求個經世治國,有人求證悟大道,有的修鍊來世,想法不同,自然理解各有不同。古人把身體放鬆、內心空無不叫放鬆,而叫「虛」。「虛」是身體一面放鬆,一面張開,像麵包一樣發開;「外挺拔,內虛靈」,不是鬆懈,不是僵硬,內心一面什麼都沒有想,又什麼都清清楚楚,不是在空想,也不是枯睡、昏沉。所以古人不用「放鬆」,而用「虛」字。
這個很重要,「內虛靈」,才是修行的正路。現在,不少信道信佛的人,越信越不靈活,越搞越愚蠢,就是不上正路導致的。我們一定要注意,修道不是一味講無思無慮、搞「無想定」,不是為了變麻木,是為了開智。
為什麼要先講這個呢?因為我們首先從義理上懂了,以後就容易了。如果理解不到位,方法也就不牢固。所以,我們首先需要理解「靜」這個字。「靜」這一個字代表修道,代表心靜意靜。「平衡曰靜」,身體各個部位必須平衡,心態也必須平衡。靜是全面的平衡,不是完全不動,是意靜而氣血內動。那麼具體到修鍊方法上,有初級、中級、高級。初級就是強身健體和防病治病,這有一套方法,原則一樣,方法各人不同。中級才是延年益壽,返老還童,同時開發智慧,使腦子聰明、記憶力特別好,而且能夠適應各種環境。
◎若要真功者,須是澄心定意,打迭情神,無動無作,真清真靜,抱元守一,存神固氣,乃真功也。——《晉真人語錄》
比如今天中午有人吃飯的時候,就講這個太冷、那個太熱,我說修道的人,應該是八不怕。什麼叫八不怕?冷的,熱的,活的,死的,撐的,餓的,醒的,睡的,統統不怕——他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要了解,真上道了,功夫上身了,即不怕撐得慌,也不怕餓得慌。一次可以吃好多,也可以好幾天不吃——氣足不思食嘛。也不怕累,不怕睡,可以一口氣睡兩三天,也可以兩三天不睡。
再一個,可以做到不怕死,也不怕活。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修道的人,和普通人不一樣。比如,人衰老了,百病纏身,活著只不過是活受罪,誰不怕這樣的「活著」?怕死,更不消說了,不修道的人,百分之百怕死,沒有人例外,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修道的人,他可以預知自己的生死,也可以和上天商量通融一下,都是可以辦到的。
比如,我可以預知將來五年內我不會死,五年後,如果我還想活,那麼好好修行,再活五年。那個時候,整整100歲了,連和自己說個話、理解自己的人都沒有了。因為修道的緣故,我把生與死的界限看得很輕;如果大限到了,再和上天商量,沒完沒了,那就說不過去了,到時候找個不麻煩別人的地方離開人世,這個叫「卓舉」,叫「圓寂」,叫「升天」,也叫「羽化」,如此而已。
其實,現在我的生與死的界線,也已經不那麼明顯了。生也罷,死也罷,好像沒有多大關係,生活只是修道、吃飯。什麼時候活得不耐煩了,只要意守兩個竅——「膏肓」,然後就「命入膏肓」走人,不陪大家玩了。過去真有功夫的修行人,不管哪一家的,都做得到,甚至高明的讀書人也做得到,禪宗叫「坐脫立亡」,其實也沒什麼好稀奇的。這兩竅的具體位置在哪兒?在這裡,左邊這個叫膏,右邊這個叫肓。但你們知道了也沒用,功夫不夠,守竅也只是胡思亂想,想「坐脫立亡」也不容易。這個過去沒有人亂講,怕人們利用來自殺,所以修道的人,包括我在內,都不會詳細告訴大家這兩個竅的修鍊方法,讓我們還是好好活著吧。
我們去山東青島的嶗山和煙台,那些山裡頭的道人一個一個都是在山洞中原地「坐化」的。道門裡的,佛門裡的,有這本事的人,甚至可以提前告訴別人,說是你們明天到我這兒來;大家去一看,這人已經「坐化升天」了,眾人佩服得不得了。道門中人就說是「羽化成仙登三清」了,佛門中人就說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他們用的方法,就是意想膏肓二竅。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
另外,各人修道的目標不同。有人修鍊的目標是修來世,上天堂啦,去極樂啦。我們是修今生,所以第一修健康,身體健康沒有病,老人沒病防病,青年身強力壯。第二修延年益壽,修道得長壽。修鍊得長壽的方法和修鍊得健康的方法不一樣,到了「鍊氣化神」的中級階段,我們自然修鍊得出來延年益壽的功效;甚至包括我們的潛能,都能夠得到開發,我們的智慧也會比以前更清明,有預感功能,超感覺功能。修行界常常說,什麼叫「養生」?處世就是養生。會處世的人一定會養生,會養生的人一定會處世。處世就以要以誠心、愛心、善心、慈心待人,處世也是修養出來的。不會處世的人,道也修不好,所以處世跟養生是一對孿生的兄弟姐妹。到了「煉神還虛」的高級階段是什麼狀態呢?高級階段最重要的一條是什麼?是避禍。大家要知道,當今世界上,今年比去年災害多,牛年比鼠年災害更多,一定會有很多人由於災難、得病死去。修道的人,有預感功能與預知功能,他可以藉此來躲避災難,求得平安。到了修道的高級階段,我們就會自動擁有超感覺能力,也就是原來說的特異功能,我們就能夠趨吉避凶,也能幫別人。知道今天可以開汽車,明天不能開。也可以指導別人,說你今天別坐飛機,別去海南度假了,結果避開了一場災禍。這個以後我詳細給大家講。所以說,高級階段的功夫,最重要的是保平安,能夠防禍,包括防重病,防各種各樣的危險。其實這是一種本能,是我們早有的,遺失退化了,修道是恢復「先天本能」而已。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陰符經》
當然還有更高級階段,更高級就是無所為而無所不為了,那是成仙成佛了,我們不去講它,那叫「煉虛合道」,也叫「煉虛還無」,無是無界、法界。
如何理解「靜」
修鍊的方法,實際上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就是「靜」。可是這個靜字,我們每個人對它的理解並不一樣。先弄清楚什麼叫靜,當然,靜中是求動,兩者是統一、不可分的。這個我們先理解它,理解了以後,練起來非常容易。我們一般人對這個靜字的想法,總是認為你別動,靜坐著,別動,別想,這就是我們一般人的認識。老實說,作為一個生命,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動,即使我們表面不動,內在的氣血卻在動。我們睡著了,我們十二經脈的氣血仍在運行,血管里的血液也在運行。我們的氣血,差不多13到15分鐘要運行一次,可是我們看不見;睡著了,13到15分鐘氣血照樣一個循環。我們的十二經脈假如連結起來,大約有16丈長,一個循環是13到15分鐘,即使在夢裡,我們的頭也一定會自動地動一動,所以我們睡覺也在動。
◎致虛極,守靜篤。——《道德經》
在生命界,動是絕對的,所謂靜是動中之靜。一個人要想練靜的話,一定是在動中求靜。而且我們這個世界,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這個特點是什麼呢?我們這個地球,跟仙佛所在的境界是大不一樣的。佛家和道家所處的境界,叫做「法界」。佛經中又叫「真如法界」,也叫「無界」。實際上它是一個跟「世界」不同的時空區域,最大的不同就是法界不受時空局限,一切都是絕對的。也就是沒有生,沒有死,沒有來,沒有去,沒有男,沒有女,沒有好,沒有壞,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是絕對的。因此,佛又稱「如來」,如來者,如來如去,其實是無來無去,好像來了又好像去了。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經》里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因為如來如去,所以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叫如來。而我們這個宇宙時空是不同的,我們什麼事情都是相對的。什麼叫相對呢?我說這支筆短,其實是比較而得出的,和別的東西比較起來是短的。和另外的東西比較起來,這支筆又是長的。所以我們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相對的,有陰必有陽,有男必有女,有好必有壞,有增必有減。我們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中的絕對,是比較中的絕對,所以真理也是相對的。練功時,身體要放鬆,放鬆的對立面是張開,所以松中必有張,張中必有松;動中必有靜,靜中必有動;虛中必有實,實中必有虛;吸中必有斥,斥中必有吸;練中必有養,養中必有練。所有打坐修行做功夫,都跳不出這五個方面的對立統一,所以一定要辨證地修道做功夫。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經》
所謂對立統一,不叫矛盾統一,是因為對立面相互依存,無此即無彼,無彼亦無此。所以修道,要有和光同塵的心地。
◎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道德經》古人修道,認為人在相對的世界裡應當「和光同塵」不走極端,中正平和;在實際的修道過程中,要「挫銳」、「解紛」。挫銳就是廣泛地吸收有益的經驗,保持冷靜不迷信、不狂熱、不盲從;解紛就是全面地看待問題,超凡脫俗不片面、不極端、不自贊毀他。
佛教里有一個說法——「佛法無邊」,大部分人一聽「無邊」,立即往大里想像,豈不知這個想法已經落到有邊里了,再怎麼大,也有個邊吧?這個「佛法無邊」,其實並不是很大很能耐,佛法無邊,不是「佛法萬能」。釋迦牟尼親自說過我有四不能,像「定業不可改」,所以他無法拯救他的族人和祖國,最後被敵國滅族滅國了;「無緣不可度」,所以他就度不了城東老母。怎麼能說佛法是萬能的呢?佛法無邊的意思,就是說佛法不著邊際,不偏執一邊,不左也不右。有時候人是知道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是左中右,好中壞,可是做起事情來,就著邊——不是無產階級,就是資產階級;不是人民內部矛盾,就是敵我矛盾。而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都是絕對中的相對,相對中的絕對——這就是我們的世界。
因此,靜的對立面就是氣動,動的對立面就是心靜,人無時無刻不在動。所以要想真靜,必須是動中之靜。動的時候,應該心靜,這才叫修鍊。
如何修這個「靜」我們要了解,在相對的「世界」里,任何時候都是有黑必有白,不過是哪個多一點,哪個少一點。所以我們中國大道的特點,它講三,而不是二,不是合二為一,也不是一分為二,而是含三歸一。《道德經》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經典中也說「獨陰不生,獨陽不長」;所謂三,就是除了陰和陽之外,還有含陰含陽。其實,根本上就沒有純粹的陰純粹的陽,總是含的,所以是含三歸一。「一」是什麼?「一」就是產生陰產生陽的那個本體。宇宙萬有,一切生命,無不從本體的功能中生化而來。也就是說,相對的世界是從絕對的法界而來,佛家叫「業風吹動法界覺性海,故成世界」,道家叫「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顯然,二元對立統一的世界,無法含攝沒有對立也沒有統一的法界,而法界卻可以含攝對立統一的世界。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清凈經》
世間哲學立足於相對的世界,只講二,不講三,這樣就永遠落在形而下,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我們修道,要從義理上首先了解形而上的基本意思,你不能完全用世間哲學或者科學去看待它。否則,得個健康長壽沒有問題,再往上走就理解不夠了,佛家叫「見地不明」。
所以必須是三,含三歸一,這一點是西方哲學所不能理解的。修道就叫返先天,返本還原。此話怎講呢?根據所謂「自然規律」,人總是生、住、成、壞的,總是由幼年到中年,到老年,以至於衰亡,這是必然的,有生必有滅。但是,中國的文化卻認為我們還有一種本領,可以返本還原,可以奪天地之造化,可以返璞歸真,所謂「能如嬰兒乎」,由老年變成童年,把我們兒童期蓬勃的生命能恢復過來。修道修鍊什麼呢?就是修鍊返先天,返回我們的先天,由有為而變為無為,這是西方的哲學所不能理解的。所有我們中國文化的著作里,佛經也好,道家經典也好,《道德經》、《陰符經》、《黃庭經》、《龍虎經》、《周易參同契》,《大藏經》裡面的各種經,它們跟西方所說的「自然規律」是不一樣的。不一樣就是高度不同,我們從形而上來看,含攝著這個形而下的生命,自然能夠返得回去,可以順,可以逆,所以非常不簡單。
◎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我不視不聽不知,神不出身,與道同久。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自守根本也。——《西升經·我命章》
《道德經》中所謂「道可道,非常道」,不是指「大道是可以說的,但它不是一般平常的道理」。這個白話翻譯糟糕透頂,充分證明「功夫不到,強要說道,結果胡說八道」。我們要知道,《道德經》出自春秋戰國時代,那時候「說」用的是「曰」這個字,而不是「道」;用「道」表達「說」的意思,那是唐宋以後的事情。老子在他的名著第一章中立了一個總綱,說的是「大道是可變之道,並非常住不變之道」,這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聖人本意。我們要知道,道家思想出於《易經》,而《易經》在上古,曾經乾脆就叫《變經》。「道可道,非常道」,是指在不同的時空中,因為條件地點的不同,表現千變萬化,是可變之道。宇宙是無限的,我們只不過生存在其中小小的一個宇宙中,所以老子的第一句話就是他的空間觀。第二句話「名可名,非常名」,是他的時間觀。
因此,大道在變動不居當中,我們的生命當然可以順,也可以逆,這才有道理。
對修道練功來講,最好的時間,拿一天來講,是子時和午時。子時是23點到凌晨1點,午時是上午11點到下午13點;但世界各地緯度不同,會有時差。為什麼子時午時練好呢?因為正是陰陽交替的時候。所以一天來講,練功最好的時間是午時和子時。作為一個月來講,最好的練功時間,是節氣的前後三天,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每個節氣的前後三天,每月就有六天是最好的練功時間,這也是陰陽交替的時候。一年來講,最好的修鍊的時間是二月和八月;但每年的夏至和冬至,這兩天特別重要,是人類身體轉變的時候,所以這兩天要特別認真對待,加強、加長做功夫的時間,就會一年都舒暢,很有奇效。
這是時間,同時還有個空間。修行也就是打坐時要有方位的觀念,我們現在先不研究它,等將來我們就會知道,這是因人而異的。人在修鍊的時候,到底應該朝東,朝南,還是朝北?你到那個時候會自動選擇的,現在先不去管它,現在管這個,就太複雜了。每個人自動順應天地能量場的方位是不同的。
◎夫天有天子之子午卯酉,人身子午卯酉,刻刻皆有,《古經》云:「不必天邊尋子午,身中自有一陽生。」蓋以陽生即子,陰生即午,陽與陰和即卯,陰與陽和即酉,所謂「活子午卯酉」也,豈是天邊死子午卯酉乎!——《象言破疑·火候說》
然後修道修的是「靜」。大家已經知道了,嚴格講,靜不是不動,靜是在動中求靜,求平衡。那麼怎麼練呢?修道用的方法就是「返」字。剛才講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按哪個方法來修鍊呢?就算是一人一門吧,那它總得有個原則吧?有原則,就是雖然有八萬四千法門,法法都離不開我們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利用我們六根中的一根來修鍊,達到解脫,解脫了就能帶動六根都得到清靜。一根解脫清凈,就會帶動其他五根都進入清靜——尤其是意根,一定要清凈,清凈了,就是「轉識成智」、「煩惱即菩提」,這就叫「以智慧為究竟」。
◎萬物春生夏長,秋斂冬藏,此常道也。即生長之。又斂藏之,是謂返根。返之於根,是謂復命。復命者,復其天命之生氣也。生氣即復,自根而又發,故以長存而不死矣。人能知萬物長存之天機,而能返根復命,則亦常存而仙矣。但知常返本之道,其理幽深,其功細微,有藥物之老嫩,由火候之緩急,有內藥物,外藥物,有內火候,有外火候,有文火候,有修命火候,有修性火候。這些層次,須要真師一一傳授,方可行持。否則不知求詢於人,以自己聰明識見臆度私猜,以為會悟,而便冒然下手,殊不知差之毫髮,失之千里,妄作招凶,理有可決。——《悟真直指·言返本》佛家學佛,道家修道,其根在「返」,其要在「師」。若無明師,一切免談,所以必須慎之又慎。
佛經中有個故事,說觀世音菩薩有一世是今天斯里蘭卡一個小邦的太子,他還有個弟弟。那個時候,觀世音菩薩是男的,叫寶尚,他弟弟叫寶志。他們兄弟倆被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斯里蘭卡外海的孤島上,受罪受苦十二年。後來,一個小邦的國王,他叫法藏,就是後來的阿彌陀佛,救了這兩兄弟。所以,法藏是阿彌陀佛,寶尚是觀世音菩薩,寶志就是大勢至菩薩,這三位就是今天西方極樂世界的三聖。當時,寶尚一天到晚都在想他的師父。他師父的名字,當時叫法藏,後來叫阿彌陀佛,也叫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名字很多。這些稱呼原來的音是什麼呢?就是嗡嘛呢唄咪吽。嗡嘛呢唄咪吽就是阿彌陀佛的聖名,後來又叫觀世音心咒。現在的西藏人一天到晚拿著個轉經筒,裡面用一條綢布寫上嗡嘛呢唄咪吽,嘴裡也念個不停,這就是當年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
除了一天到晚想著師父,念師父的名號,寶尚當時也修行,是法藏教的。怎麼練呢?方法很簡單,就是聽海潮音。這兄弟倆當時被流放的孤島,名字叫普陀洛伽島,在斯里蘭卡的外海,現在還有。寶尚在這個島上靜坐的時候,自然按照他師父的教法,去聽海潮潮起潮落。海潮的聲音是從外部進入耳朵的,但是久而久之,他就返聽了,聽出這個聲音不是來自外面的,是從耳朵裡頭來的——這就是觀世音菩薩修道的一種法門,叫觀音法門。
有人問了,既然觀世音菩薩本是個太子,那就是個男的,到了中國以後怎麼變成女的了?其實菩薩本無男女。東方女性苦難深重,為了傳法救度她們,觀音慢慢就變成女性了,其實菩薩沒有男女之分。
我們修道可以從返聽、返嗅、返觀、返舌、返思開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返璞歸真。觀世音菩薩的前身寶尚用的就是返聽,結果他發現這個聲音怎麼是從裡頭來的呀?慢慢地他的思想就集中了,覺得這個聲音是從心中來的,不是海潮澎湃,而是心潮澎湃了。心潮澎湃,歸於寂滅,就妄念止息,不想了。如果你覺得這個方法好,你就用返聽的方法,也可以和觀世音菩薩一樣開悟的。
◎人能收視,返聽,希言,閉其要口,委志虛無,內念不發,外念不入,精氣神三品大葯凝結不散,九竅可以動,可以靜,動之靜之儘是天機,並無人機,更何有邪氣不消滅哉!——《無根樹解》
釋伽牟尼佛是怎麼得道的?他是用返觀的方法得道的。他在菩提樹下靜坐,閉上眼睛返觀,就看到了星星,看見了光明,因為戒能得樂,定能生慧(光明),無念得空,三者缺一不可。他是睹見明星而得道的,返觀得道,自然眼根解脫;一根解脫,就帶動其他五根隨之解脫,這叫六根清靜。釋迦佛通過內觀返視星星,感覺這星星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身體裡頭出現的星光,經典中叫「金沙入吾內」,「金沙入吾內」以後,釋迦佛開悟了,得道了。這就是釋迦佛夜睹明星而證道,他用的是返觀的方法。
〔當時釋迦佛坐在菩提樹下,屁股下面鋪的是鹿糞,所以西藏人直到現在,出身高貴一些的老年人睡的地方,都是鋪一層羊糞。羊糞在當地甚至用來洗碗,當然我們看著覺得臟,其實他們是很講究的。當時釋迦牟尼佛頭頂上是菩提樹,屁股下坐的是鹿糞,他發誓,若不證道,他就坐死在菩提樹下終不起身。〕傳說中,釋迦佛坐在菩提樹下四十多天,然後通過觀星得道,就突然進入法界,修成正果了。得道以後,他說:「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能修成正果。」所以他就起身找他原先的五個侍從去教化他們。
◎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顛倒妄想,不能證得。——佛陀
少林寺的《洗髓經》《洗髓經》怎麼練?其實方法容易極了——不論坐到那兒,把身體坐直了,想你的脊柱——將脊椎骨拉直,想你的脊椎骨在動,閉上眼睛觀想後面的脊椎在動,可以是擺動,也可以是前後蠕動;可以用身體微微地帶動,但是一定不能用力,一定要慢,一定要連續,不能猛。修道不是體操,不能猛,它是非常柔和的,非常慢的;動的時候,要連續、不間斷、不用力,左、右、前、後、上、下慢慢地動。
◎《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悟真》云:「陰陽得類歸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若陰陽各偏,或陽感而陰不應,或陰求而陽不招,或陽過而陰不及,或陰盛而陽不足,皆是真靈之花有偏,不中不正,道不全成也。——《無根樹解》
所以要輕,不要用力;要柔,不要僵硬;要慢,不要快;要圓,不要斷,它是連續的,裡面在動。那外表會不會動呢?外表也有一些動,但是基本上是你的脊柱在動,可以是擺動的,也可以是轉動的,可以是蛹動,也可以是蠕動,這叫「四動」。修道的時候,閉上眼睛坐著,想你的脊柱,坐直了,放鬆了,它在動,它慢慢地連續地不用力地在動;動到一定程度,你就忘掉了,你就不動了,這就很容易入靜了——這個方法是《洗髓經》裡面來的,這個方法就是少林寺的「伐毛洗髓」,訣竅就是「返觀」。
◎修道之初,先行「四動」,伐毛洗髓,如此方能「陽感陰應」。如果初機修道,上來即坐求崢「陰修」,往往心浮氣躁或凝滯不通,勞而無功。
所以,《洗髓經》裡面用的方法就是返觀。觀世音菩薩用的是返聽。過去有人看香火,看面前一支香,然後也就返觀了。或者是返舌,我等一會兒給大家講怎麼利用舌頭「返舌」來修道。我還給大家介紹一下怎麼「返息」,用反呼吸,逆呼吸的方法修道,一句話:「順則成人逆成仙。」修鍊就是要返要逆,就這麼容易。由返,然後到忘了它,道自在其中。
動的時候脊柱一定要直;一定不要用力,要輕,不用力;要柔,要慢,越慢越好;要圓,圓是什麼呢?不間斷的,要連續。所以你看我現在坐著,我現在搖擺身體,你們看我在整體地搖,我整個身體在搖。但是我在想什麼呢?想我的脊柱,意念集中在脊柱上,這樣才能做到萬念化一念,一念化無念。因為我們初步修道,馬上就要做到無念,這是很難的。無念不是不動,是生生不已之動,由故意的到自發的到本能的動。你腦子不想,裡頭的氣血都在動,意靜而氣動。但是修道的前提是要身正,放鬆,要講姿勢,不能駝著背,不然氣斷了,不能把氣血展開;身正了,你可以靠著,可以躺著,可以站著,都可以修鍊。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這段經文講的就是修道時首先萬念止於一念(心、形、物)而後歸於無念(心無其心,形無其形,物無其物)。
請注意看我現在做「四動」,我意想的是我的後背,慢慢地覺得動的幅度越來越小,氣血順化全身都有麻麻的感覺,全身的氣血都好像在走,方法其實就是這麼容易。你們也可以這樣觀想,觀想脊柱在轉圈。人的脊柱,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加在一起是24節,尾椎骨有骶骨、尾骨兩節,所以共是26節。26節的脊柱,假如我轉圈,一圈兒,兩圈兒,然後再讓它轉回來。你可以蠕動,可以轉動,可以扭動,你愛怎麼動就怎麼動,你覺得怎麼舒服,你就怎麼動。但是,注意一定不要彎腰駝背,要放鬆,慢慢的,意念中你就會覺得你的背長寬了,人身長長了,張開了全身。
做「四動」的時候一定要放鬆。松不是懈,不是像麵糰一樣塌垮下去,而是像麵包似的發起來。松是像麵包似的發起來,所以修道「松中必有張,張中必有松」,千萬別僵硬地用力,放鬆,柔和,柔軟,慢,圓。
開始修道的時候,身體外部是動的,慢慢就變成裡面動了。開始緊張不自然,慢慢就放鬆了,就柔和了,就越來越慢了,並且連續,圓轉如意。「動中之靜為真靜」,放鬆不是背越來越駝了,不是像麵糰了,是慢慢像麵包似的自動發開了——內空虛,外挺拔。這也就是少林寺的《洗髓經》,這就是洗髓,洗你的髓,髓就在你的脊椎骨里。
坐在那兒一點都別用力,但是要挺直,感覺你背部長寬了,你人長長了,一點一點長長,背部一點點長寬了。動你的脊柱,想像從頭到尾,從上到下,由下到上,你的脊柱在轉圈;在擺動,一節一節地擺動;在蠕動,前後蠕動,甚至於斜著蠕動;在蛹動,左轉右轉。試試看,放鬆,從頭到腳都放鬆。眼皮不放鬆,全身不能放鬆,所以眼一定要垂簾放鬆,眼皮自然地耷拉下來,好像留著一條縫,不要想前面的光,而想後面的脊柱。現在,眼睛垂簾,眼部放鬆,臉部放鬆……會有眼淚,有淚花,朦朦朧朧,這說明你眼睛放鬆得很好。
現在,它自動在動,你怎麼坐著舒服就怎麼坐,就是不能彎腰駝背;要返觀,要靜觀。靜不是不動,靜是平衡,你掌握著身上各種各樣的平衡,你把握陰陽,就好像騎自行車似的,你不讓它向左倒,也不讓它向右倒,你要掌握左右平衡;就好像陀螺似的,你外面看它不動,其實它在動。所以動中之靜,才是真靜。
要慢,要連續,要柔。這個動最好是全身都有感覺,一直麻到腳心。返觀內照,長生久視,你老返觀你的後頭,才能長生。你坐下來就想後頭,或者想你的後腰,想你的命門;你不想動,就想你的命門,可是你不動的話,想想就容易開小差,就做不到化萬念為一念了。
◎順來流去煩惱路,逆來便是聖賢基。《象言破疑·破疑詩》
你動的話就不會開小差,就不會想別的了……要非常柔和的,不用力的,慢慢的,越慢越難,但是越慢效果越強。
先不要憋氣,因為嘴巴不鬆開,身體就不會鬆開。最松的狀態,不是閉嘴,是微微張開一點嘴。你的嘴,最自然的狀態是微微張開一點。嘴不松,身體不會松。你躺著做也可以,躺在床上也可以做,就是背部受點壓迫,有的時候通督脈就比較難一點。你也可以側卧……放鬆,放鬆不是人縮小了,放鬆反而是人有點膨脹的感覺,像麵包一樣的發開了。張中必有松,松中必有張。古人不用放鬆,他要虛,要身體虛空。凡是修道的人,都要懂得「虛靜」二字。虛就是放鬆,松中有張;靜中是平衡,是全面的平衡,是把握陰陽。
人能反其道而行之,即可奪天地之造化。要逆取,也是返取;搖也好,擺也好,你愛怎麼動就怎麼動。要慢要柔,最好是一動起來,全身都麻了,一直麻到腳心,這時候你身體裡面的氣血都在動。所以,身正才能氣動;身不正,氣血淤塞走不動。氣血動,才能意靜——意念才能靜下來,意靜才能神活。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德經》
「正身」必「內省」所謂修道,實際上古人總結就是三件事:一個叫正身,一個叫內省(也叫凝神,凝神內省),一個叫止息。古人總結我們修道,就這三條——正身、內省、止息。其實是兩條,什麼意思呢?因為正身必內省,內省必正身——就是用意念去想你的身正,正身就是姿勢要正,也叫調形,調整形體。正身調形要認真,也要配合意念的返視返聽,自然而然地,就做到了凝神內省。止息我們後面講,現在大家還觸及不到。當我能屏息、止息時,效果會明顯;但現在我們還不能急著練閉息止息,否則血壓會升高,會胸悶頭暈。
◎夫至道真旨,以凝性鍊形長生為上。——《雲笈七籤》
前面,我們講過修道九竅,分別對應天地人;正身內省也講開竅,這個開竅的要點,有二十六個。除去今天,我們還有四天來細細了解這二十六個開竅的方法。
真要修道,必先開竅。談起二十六個開竅的方法,我得到真傳那是非常的不容易。〔1962年,山西發生了一件事,當時的省委書記、省委秘書長都受到了嚴重的處分。因為什麼呢?1962年山西太原中醫研究所的所長,是四川人,他幫著共產黨策反了鄧錫侯、潘文安這兩個四川的軍閥,讓他們起義投誠了,他對我們黨是有貢獻的。解放後,因為他是醫生,在軍隊當過旅長,於是國家就調他到山西太原中醫研究所當所長。這位老先生不簡單,他在峨眉山上曾經得到過一種古代真正修道的方法,叫峨眉十二樁,他也是在峨眉山上修鍊的。他給彭真看過病,後來受到迫害,被判刑十五年,連帶省委書記、省委秘書長都受了處分。我們今天能夠看到這二十六個開竅的方法,就是他傳授的。
這位老先生運氣不好,結果死在監獄了,他的兒子現在在美國;當時還有機械廳的廳長,姓李,被判刑八年;還有一個保定的地委書記,甲等二級殘廢,當過白求恩醫院的院長,姓王,被判刑兩年。後來,山西省的省委書記、秘書長、副書記,有的開除黨籍了,有的判刑了,有的撤職了——這在當時是全國出名的一件冤案。
因此〕這二十六個要點,過去是非常保密的,「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訣。」這些事,我們現在看起來是多麼普通的事,可是當時沒那麼簡單。我們剛一解放,說針灸是迷信,中醫是迷信,北京中醫界四大名醫,施君墨等人,說他們統統不合法。名中醫都是秘密地私底下給人看病,還有一些中醫師失業,甚至沒飯吃!到1956年以後,毛主席出面說「中醫是中國的文化寶藏,要認真加以挖掘」,這才開始一點點好轉。但直到今天,中醫啊,傳統文化啊,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又真正了解多少呢?「無洋難以成文,有外始信其人。」這話是外國人講的!我們相信了,這一定是真的。將來在中國文化史上,我們這幾代可憐人哪,一定會被子孫後代狠狠地笑話。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夫理即道也,道即理也,陰陽之道即性命之道。此理此道,位天地而育萬物,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最幽最深,至精至細,知之者成聖成仙成佛;迷之者為人為物為鬼。然不得師訣,千譬百喻,以有形無,以實形虛,或露枝條,或泄根底,甚難窮究。——《修真辨難·序一》
所以,我現在講的這些東西,這二十六個要點,我都會給大家講清楚;但這是拿命換來的秘訣,不要因為太平盛世,就不當回事。過去知道的人輕易不傳,我現在也不具體講,我們明天、後天再講。
正身的要點有二十六個,各有秘訣。這個秘訣,在古代就是親傳弟子,也是在快死的時候才傳,是那麼保密。除了古人怕「所傳非人」,也因為這是多少代人的總結,來之不易,是血汗換來的,所以鄭重其事,以免被人輕視。
修道的古人認為,正身,就是調整姿勢。調整姿勢本身是個小道,是個技術;但是古人同時認為它也是大道,就是要做人正派,堂堂正正地做人,這個是修鍊的大道。小道調整姿勢,大道是凝神內省。孟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這個意思。後來的理學家,借鑒佛門《了凡四訓》里袁了凡先生的做法,每天反省用的是黑白棋子或者黑豆白豆,起了一個惡念或者做了一件錯事,就擱一個黑棋子或者黑豆;起了一個善念或者做了一件好事,就擱一個白棋子或者白豆。
所以,小道是調整姿勢,大道是做人要堂堂正正;道是內省凝神,大道是「吾日三省吾身」,返觀內視。那麼,止息什麼呢?小道是止息,大道是不和人爭、和光同塵。因為修道必須要練呼吸,最後達到的水平是什麼呢?就是不用口鼻呼吸,而是用全身呼吸,用毛孔呼吸。怎麼練呢?以後我專門抽時間把我的經驗和體會跟大家介紹一下。修道後來肯定是要止息的,「非息停脈住者,而言得定,無有是處。」真正入定,肯定是止息的——不管你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儒家也好,不得止息法門,那種修行充其量只能叫入靜,安靜安靜,真正得定,還差得遠。
◎常人之息以喉,由口鼻進出,不能入於祖竅以歸根。真人之息行內呼吸,四個來往,不用口鼻呼吸,則息息歸根矣。欲尋真人之息,須調後天呼吸之息,以尋真息歸根。其氣藏於祖竅,故息調則氣和,息住氣不散。——《性命法訣明指·安神祖竅》
大道正身,所以也正己,堂堂正正做人。能真得止息法門的人,就從此入了金丹大道的修鍊,也就真正進入了佛門「六波羅蜜」中的禪波羅蜜,也就達到了儒家大宗師「仁者無敵」的境界。仁者無敵,從大道上來講,是什麼?我絕不跟你爭鬥,絕對沒有爭鬥的心。所以,這個止息也是停止爭鬥的意思,沒有爭鬥的心,當然是無敵的,心裡沒有敵人了嘛。心裡沒有敵人了,當然就不會恐懼了,遠離恐怖,這才算得上是一個修大道的人。所以真修道的人,他的內心是非常平和的,非常有安全感,現代人天天求的「開心」,早就在其中了。
要真正理解傳統文化,必須修道古代的聖人還有一個特點,叫述而不作。什麼意思呢?道家的聖人老子,原來什麼都不想留的,他有個徒弟叫尹喜的,當時做看城門的小官,一天看見紫氣東來,就知道必定有貴人過關。尹喜一看,有個老人騎著青牛要過關,一把拉住牛要求老子教導他,尹喜動用了自己的特權,說:你老人家想出關,可以,但得把你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留給後世,澤被後世高明的人。後來老子述說,尹喜記錄,寫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
◎罕言者,未嘗不言,不過不輕言耳。蓋命理幽深,其中有奪造化、轉生死之機,言之起人驚疑。然《大學》《中庸》俱身心性命之學,其中有大露天機處,物人不自識耳!至於贊易十傳,無非窮理盡性至命之學,後世不明大理,各爭教門,彼此毀謗,彼烏知道義之門即眾妙之門,亦即不二之門乎?——《修真辨難》
釋迦佛生前也沒有自己寫過東西,那些經典是他圓寂以後,他的弟子們回憶老師所講的東西結集而成的。《論語》實際上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夫子的言行編輯而成的;《易傳》也不是他(孔子)一個人寫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寫過《易傳》,然後大家統一以他的名義發表。
那麼,聖人為什麼自己不寫書?因為聖人教化,講究個「順天應民」,講究個「緣起」;他們是順應我們這些凡人的疑問,順應我們的需要,隨機說法,這樣的隨緣說法,就是「與道合真」。他說了,弟子記錄下來,這就是述而不作。能力差一等的,只好「祖述文武」——三皇五帝、堯舜禹湯,一路扯古論今,套著聖人的語言「作書」。所以,「千古文章一大抄」,又抄又套又偷,不是你抄我,就是我抄你。所以清朝有個大臣,也是個才子,名字叫紀昀紀曉嵐,乾隆皇帝讓他主編過《四庫全書》,從此他不敢寫一本書,說千古文章一大偷。為什麼?他說天下的理,被古人都說透了、說盡了,我們連理解、繼承都還來不及,偏要抄古人的來為自己揚名,還有什麼可說的?所以紀大學士只寫過一本書,叫《閱微草堂筆記》,這只是他個人的人生感想。
可是,沒這個覺悟的讀書人不是,而是左一本,右一本,現代人更不得了——我們拿起一看,不是抄人家的,就是偷人家的。所以聖人叫述而不作。當然,這是人文,論到科學,我們還是應該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多寫點,因為這方面我們確實太缺了。
◎經書之喻言,埋沒古人之本意,或流而為閨丹,或誤而為爐火,或執其色身,或著於空寂,邪說淫辭,流行宇內,即有一二志士,滿眼針刺,滿耳梆鈴,陪明無施,主意不定,一入網中,終身難出。此予辨難之所由作也。辨何難?辨其似是而非、似真而假之難,辨其古人託言隱語、指象畫形之難。——《修真辨難·序一》
還有一點,要真正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定要實修實證,不能只是依文解字地在那裡「搞學問」,結果全都似是而非,振振有詞卻離題萬里。我們要想真看懂《論語》、《孟子》、《道德經》、《南華經》,以及《黃帝內經》、《龍虎經》、《黃庭經》、《周易參同契》,甚至《大藏經》,首先要求我們自己修道,實修實練;然後再結合著去看,就能一看就懂,一通百通。因為聖人是知行合一的,理論和實踐合一,認知和生命合一,上古甚至是儒道不分的。所以,真要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就得真修道。修道也罷,學儒家養氣也罷,最低我們能夠真正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正讀懂中國的經典著作。
現在講四書五經,大多數是就字論字、依文解字,這個樣子講繼承傳統文化都難,更談不上發揚光大。我舉一個例子,儒家經典《大學》裡頭有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止善。」這話是什麼意思?你可以用政治學來解釋它,但這只是認知科學;生命科學在哪裡?這話也同時表達了生命科學。明德是什麼?你修道,開上丹田竅的時候,自然會明白什麼是明德;上丹田竅真開通了,當然就「明明德」了。往政治治國方面解釋的,至少還沒有離開聖人的本義;再等而下之的,那就滿嘴胡扯了,把明德解釋成「明白道德」。這樣講的人,根本沒有哪怕嘗試一下聖人之道啊,就一路考試考過來了,所以當年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解釋成是「學習以後時時複習,也很高興啊」,整個兒一個應試教育;在古代,「學而習之」,是講做人之道,可不是應試啊。
◎易有漸卦,道有漸門。人之修真達性,不能頓悟,必漸而進之,安而行之。——《天隱子·漸門》
什麼叫親民?親民當然要打開中丹田和夾脊二竅,這叫開心。開心以後心胸寬廣、海納百川,自然有人氣、有人脈,不是親民是什麼?能親民,當然擁有影響力,能夠教化周圍的人,就能「親民」。什麼叫止於止善?古代儒道不分的時候,大家修道修到止息的時候,下丹田就開始「辟闔」,一起一伏內息綿綿,全身的毛孔都在呼吸,息停脈住天人合一,後天胡思亂想的妄念自然停止,當然「止於止善」了。
沒這個學養的人怎麼解釋呢?解釋成「一直偉大到最高的善,才停下來」。這個聽著就很忽悠,難以自圓其說嘛。
通上四竅「明明德」,通中兩竅「親民」,通下三竅「止於止善」。竅通了,能止息了,一個人才能「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不都說得很清楚嗎?知止而後能定,就能真正進入禪定。真正入定的人才能明白虛靜的道理啊,這都是修道啊,所以古代的大儒都仙風道骨。〔現在北大的老師講《大學》,沒有實證,然後就不知所云,不知道講到哪裡去了。所以,我們只有修道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非常重要的。我說得也許不對,如果不對請大家批評。〕
現在,我們講究個分門別類、條分縷析,而古人的很多思想,它是生命與認知合一的,所以傳統文化的經典分內解(生命內證)、外解(認知實踐)。內解講人和人的關係,外解講人和物的關係。同一句話,可以適用於人際關係,也適用人與自然界的關係;而不是人與人的關係叫「歷史唯物論」,人與自然的關係叫「自然辯證法」,分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我們的傳統文化不是這樣的。
大道研究的首先是人對自己的認識,二是人對人類的認識,三是人對自然界的認識,這三者是統一的,這才是大道。大道可以超越時空,是含三歸一的。或者這麼說,內解講「修身齊家」,外解講「治國平天下」;同一句話,你可以用於修身齊家,也可以用於治國平天下。可以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可以研究人與社會的關係。中國的經典,真的很了不起,〔所以不修道去解釋中國的傳統經典,根上不理解,自然振振有詞卻離題萬里了。要傳承和發揚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和經典,就要修道修鍊。〕還有不少東西,連說都說不清楚,文字就更難表達了。
◎法道無為,治身則有益精神,治國則有益萬民。——《老子河上公注》
回過來談「盤腿」講到現在,我們了解了修道的幾個要點。《洗髓經》里的方法,對於健身養神,對於治病防病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要長壽,那就達不到了。怎樣才能長壽,並且開發人的潛能?那我們必須了解盤腿坐的道理。修道、修佛為什麼要盤坐,盤坐有什麼好處?特別是雙盤有什麼好處?為什麼道家的道士和佛家的和尚,他們都要打坐練功呢?他們為什麼要盤腿?這種盤腿的姿式多達十二種。
◎深夜打坐,清凈自然……夜來氣清,息調神往。——《道竅談》
盤腿,它的首要目的,就是防止漏精。精氣想要不外泄,必須盤腿。盤腿一定得功夫?不一定,好多出家人老了一身病,因為姿勢不正確照樣出毛病。那麼盤腿的關鍵在哪兒呢?不在腿,在腰,在頸。坐勢不正確,坐得久了,屁股尖會疼,腿當然也疼。為什麼?痛是不通,對吧?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盤腿痛,首先是哪兒不通呢?是腰和頸不通。這時候應該怎麼坐呢?南懷瑾老先生提倡屁股底下墊高坐,屁股墊高自然腰直。以前的古人還用一種方法叫「晃海」,就是這樣,上身轉圈。平時盤坐腿痛,就要練這個。什麼叫「晃海」?海呢,就是海底,具體說就是肛門的前口,就是陰竅——以它為中心,跟畫冰激凌蛋卷似的。手要這樣往後,手往後一背,就能打開中丹田竅接人氣。
初步練盤腿坐,我們要練這個「晃海」。人的會陰竅是海底輪,要練這個晃海畫圈;要越慢越好,越柔和越好,不要用力,要慢,要圓。先晃海熱熱身,然後盤坐的時候有個竅門——這個竅門就是我們坐的時候,把上半身的重心往前放,而不是端著個架子往後。我們多數人打坐是這樣坐的,就是垂直90度,那麼重心在哪兒呢?重心在屁股尖上,坐久了屁股尖當然疼。佛家道家真會打坐的,他們是先伸直了腰,往前伏一下,完了以後上半身起來,下半身不動;然後重心落在中間,而不是後邊。這樣一來,並不是90度,而是往前的,這才叫「蓮花座」。上半身的重量主要靠兩股承擔,而不是屁股尖。
盤腿的目的,第一是防漏,防止漏精氣;第二是溫暖腳心。我們心臟的血液流通,每15分鐘一個循環,靠心臟的泵壓來完成;腳心是動脈和靜脈交匯的地方,網狀的,腳離心臟又最遠,所以喝烈性酒喝多了,腳心就血脈不通。所以白酒少喝,有好處,一喝多腳就發涼了;而且年紀一大腳心就老是涼的、麻的、木的,因為血液循環不好。因此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千萬別老蹲在家裡不走,慢慢就不能走路了。
◎三關者,口為心關,足為地關,手為人關,謂之三關,三關調則五臟安,五臟安則舉身無病。——《真誥·甄命授》古人認為口不言則「心關」,手結印相疊則「人關」,足盤坐交迭則「地關」,這三關調和就可以「舉身無病」。
醫生跟我說過,像我這個年齡一天要走三個小時。我在蘇州住的時候,一天出去走三公里,回來走三公里,在湖邊練功一小時。散步跟盤坐一樣,溫暖腳心,保持腿腳的氣血,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但是散步腰要直,身體要挺直,不能彎腰走路。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因為人老先老腿,年歲大了,骨質鈣化,越來越走不動了,一走就腿疼——尤其上台階,上不動了。所以我們老年人一定要練走路,走路的時候要配合呼吸。
這是老年人,修道的人一定要盤坐。盤有十二種姿式,不是只有一種,就好像站樁,站樁有三十六種姿勢。盤腿有十二種,這種叫散盤,也叫銅盤;這種叫單盤,也叫銀盤;先以右腳壓左股上,後以左腳壓右股上,這樣的雙盤法,叫降魔坐;先以左腳壓右股上,後以右腳壓左股上,叫吉祥坐,所有的佛都這麼盤坐,這是最高等的。那麼盤坐法還有很多,比如這種坐法叫騎鶴坐,農村老太太都是這麼坐的。
雲岡石窟裡面的壁畫里也有許多盤腿的方法;也有跪著的,跪著的是腳跟壓著屁股尖,日本人習慣於這種盤法。日本武士習慣拿著個小馬扎似的工具,把腿這麼放,坐在上面,這是日本的習慣。年輕一點的人,最好坐一個椅子的前半部分,坐直了別坐滿。為什麼呢?坐滿會影響下肢,氣就不通。這樣半坐氣才容易通;不過這有缺點,就是容易滑下來,年輕人可以這麼坐,年老就不可以了。
◎爾時,尊者羅雲即中道還到祗桓精舍,詣一樹下,正身正意,結跏趺坐,專精一心,念色無常,念受想行識無常。——《增一阿含經·安般品第十七》
此外,我還要講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腳平吸、接地氣的問題。我們習慣於坐椅子上腳丫子不著地,或者翹著二郎腿只有一個腳著地。修道的人他這兩個腳心,要像吸盤一樣吸住地。為什麼?因為我們身體里的病氣都是從腳心排出的,其次是腋窩。我們的病氣是從腳心排出的,所以我們坐的時候雙腳要著地;不管這椅子是高是低,一定要腳吸住地,叫做「腳平吸」,因為腳平吸才幫助我們把病氣排出去。不知大家聽懂這意思沒有?武術家練功,有一種叫摩擦步——他走路的時候,好像這個腳沒離開地在摩擦似的。修道的人,走路的時候,坐的時候,都要腳好像張開似的,實際上腳丫子怎麼能張開呢,只是意念上微微張開一點兒,就好像吸盤要吸住地,不要用力,這樣的話你的病氣就可以往下排。
今天我們講正身,講調整姿勢。在修道裡面有「正身四綱」,即四個要點,其一就是「腳平吸」,其二是肱要圓,其三是腰要直,其四是頭要正。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禮記·大學》
問答學生:李老,您說《道藏》裡邊也收錄了佛家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將《心經》看成是道家的經典,這個讓我很困惑,為什麼佛家的經典又成了道家的經呢?
李老:一般人非常樂意劃圈子,你的我的,你們家的我們家的,所以很在意佛家的、道家的、基督徒的、穆斯林的等等,這可以說是全人類的通病。劃圈子、分家產,這種習性與真理無關,與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不安全感有關——因為心裡感覺不安全,所以才會在意外在的這些東西,給自己圍起來,武裝起來,然後覺得自己似乎安全一點,好過一點。真正的大佛大道是相通的,也不會把經典當財產來劃分——這個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現象上分佛家道家,但真理只有一個,為什麼經典就不能通用呢?
同時,《道藏》有意把《心經》列進去,那是有很深的用意的,道家的高人借用這麼一部家喻戶曉的佛家經典,非常好地說明了道家煉丹成仙得道的整個修行過程。這部佛家經典在道家那裡,其實也成了一個很完備的系統,特別好,能夠完整的說明道家金丹大道成就的理論、方法以及程序。我們想想,這部經,只有短短的260個字,卻把佛家的、道家的真正核心和秘密說清楚了,還很完備,這是何等的偉大!道家為什麼要囿於門戶之見,不去借鑒這麼好的東西呢?
◎儒也者,行道濟時者也;佛也者,悟道覺人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三教聖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牟尼、孔、老皆名曰道。——《張三丰全集》
道家煉內丹,用《心經》來說明,真是非常好,而且融會貫通。但這一次沒法詳細展開來給大家講了,那可就太長了,我們時間也不夠;等以後吧,趁我還健在,陸續把這些經典整理出來,再報告給大家吧。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
學生:李老,煉內丹為什麼要打坐?一定要打坐才能煉成內丹嗎?
李老:對,完全如此。打坐盤腿第一要防漏,「天機不可外泄」,防止精氣外漏,這就要盤腿。採藥、煉丹,無不要求盤腿打坐。如果你只是希望健康就可以了,那你端坐著練練氣功也沒問題,不一定要打坐盤腿;但你要求長壽,就要修鍊丹道了,因為築基功夫不合格,沒有練成「馬陰藏相」,是無法修得長壽的。所以,「馬陰藏相」也叫「馬陰長壽」。
學生:李老,我是練過太極拳的,您說內家拳是從丹道來的,我不是很理解。
李老:內家拳,就是要你練出內勁,要不叫什麼內家?真正中華武術的根基是丹道,是需要盤腿打坐煉丹的。煉丹有成後就產生外動外相,外動是自發的,不是人為的;現在不是,現在是太極舞、太極操,這都不是內家拳的本來。真正的太極拳是通過煉丹自動出來的——也就是說,太極拳是煉內丹的外動、外架,是自發的,不是人為的。
真正會打太極拳的人,哪裡用得著真跟人對打,你打我的時候,我根本不用接觸你,「應手即撲」——真正高手不需用手打人,對方撲來,不等近身,已經被內氣彈出丈外,所以叫應手即撲,撲就是撲倒在地。你還沒接觸到我,我的氣就把你蹦出去了,所以「應手即撲」是彈出去,不是打出去,所以對方並不受傷,但是人照樣倒,這種氣就是所謂內力、內勁、內功。以前,我坐公共汽車,公共汽車上人很多,後面有人擠,有人就拿手推我的背,然後原地蹦一下,好像被電著了似的,他就發牢騷,說你怎麼打我啊?我說我的背怎麼打你啊?其實修道的人自然習武,他周身的氣運行周轉,一有外力接觸,氣就集中在那一點起作用,會彈人的;高手能用這個氣把人推倒,不用挨著。
所以,兩個內家高手較量,可能根本不需要交手就定了勝負。真正內家高手過招,是先看眼睛,我看你的眼睛,你看我的眼睛,然後各佔一邊走步轉圈,如果其中一個眼睛一眨巴,氣一散,那麼就甭打了,輸贏已定,不用交手了,這個就叫「聽拳」。太極拳高手楊露蟬和八卦掌高手董海川較量,兩個人在一起,走了三天的圈,互相聽拳聽了三天,但雙方都渾然一體,了無破綻,最後兩個人只好做罷,根本沒交手,就算打了個平手——這個,拿現代人肌肉運動式的「技擊」去套,完全沒法理解。因為內家拳源於丹道,所以真要有真氣,就可以通過兩眼和外架表現出來,誰高誰低一看就知道。
太極拳的創始人張三丰在《太極十三勢》中說:「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不老春,這就是標準的煉內丹的語言。
當年,河北省獻縣有一個人叫郭雲深,他帶出了一批徒弟,最小的徒弟就是王薌齋,創立了「意拳」。意拳其實也是源於山西的心意六合拳,還有形意拳,李洛能就是形意拳的高手。近現代中國內家拳里最重要的,一個是形意拳,一個是八卦掌,一個是太極拳,它們都是內家拳,是通過內丹練出來的。內丹怎麼煉法?我明後天給大家介紹。真正練內家拳的人,應該先煉內丹。如何通過內丹達到太極拳法的原理和練法,我整理了一本教程,這本教程我還沒有想好要發表,先內部用著吧,看機緣。通過這本教程,大家能實際驗證煉內丹能自動出現內家功夫。
學生:李老,那內家拳的內力和我們肌肉的力有什麼區別啊?
李老:自然是有區別的。孔子有一個說法,叫「中和之氣」,這是在形容內力。什麼叫做「中和之氣」呢?中就是「引而未發謂之中」;和呢,就是「發而皆中謂之和」。就像一張弓,拉開來要射未射,這個時候才有力量。我引而未發,那對方肯定害怕,我箭一放出去就沒有力了,所以你看太極拳沒有走直線的,直著這麼一伸拳,肌肉做功了,內氣反而放不出去了。所以在修鍊的人來講,內力和肌肉發力是不一樣的,因為肌肉發力只好走直線,出去就沒有了。「力發於脊」,肌肉的力自脊柱出,其實就是後腰這麼一擰,好像全身力量就集中於這一點;內力不是,是旋轉的,發之於氣海,一般人說內力自下丹田產生,其實是氣海,這裡也叫「力竅」,也叫「勁竅」,也叫「勢竅」。勢竅是什麼意思?我將飛未飛,將跑未跑,這個叫「勢」,勢一展開,就會飛會沖,這也是孔子說的「中和之氣」,引而未發的階段。「發而皆中」,就是只要出手就不會落空,真有內力,會運用內力,那肯定是意到氣到,不會落空;像那種搞呀搞,半天打不到點子上,那是肌肉的力,不是內力。兩個內家拳高手對陣,往往同時擊中對方,看著慢吞吞,聲音卻劈雲裂帛,很不簡單的。
學生:開夾脊竅我知道了,那夾脊對應身體前面的中丹田竅怎麼開啊?
李老:打開這個竅的方法,就叫舒心,也叫開心,要笑臉常開,心胸開闊,那麼有煩惱紋都會平的。如果愁眉苦臉,天天煩,煩惱紋就出來了。所以我們人要心懷坦蕩,總是開心,心裡很美,然後平時雙手抱球,形如弓弦,兩中指間好像有根弓弦,這樣開肩又開心。
◎心下絳宮金闕,中丹田也。——《抱朴子內篇·地真》
學生:修道怕風,那怎麼防呢?
李老:天熱的時候,你可以什麼都不穿,光屁股練功都可以,但膝蓋一定要蓋一層布,因為膝蓋最怕受風,受風了也不容易好。修鍊的時候咳嗽了,這時候最好有人在你的背後給你蓋一塊毛巾,蓋到你脖子的這個地方,事先蓋也可以,蓋住了玉枕,就可以防風了。
學生:李老,您說我們牙齒平時要輕叩,這主要起什麼作用啊?
李老:牙齒一叩,就能關住我們的腎氣不外漏。要證明我的腎氣足,我筋強氣足,一定是牙齒一咬就有聲音的;年輕人腎氣足,早晨醒了以後,一咬牙就出聲音了。修金丹大道的人,採藥的時候,牙一定咬得非常緊,要多緊有多緊,別害怕。我們平常去小便,千萬要咬緊牙小便,為什麼?因為這樣子防止腎氣隨著尿排走,這種咬牙也是固齒、健齒的。所以我們平時不練功,雖然不咬緊牙齒,但是要輕叩,起一個健腎的作用;到了修丹道的時候,剛開始咬牙以咬槽牙為主,因為你咬不住門牙,到了高級階段是自動咬門牙。
學生:那我們平時就要牙齒叩住,舌頭捲住,對吧?
李老:說得好,是這樣。叩齒健腎,也能起思想集中的作用,為什麼?因為牙一咬,人的輸出神經就受到抑制了,思維比較不容易散亂。捲舌幫著咬牙,更能做到專心一致,舌為心之苗,它能幫人做到專心一致,這樣做事情都比較專心。捲舌還能「搭鵲橋」,讓任督二脈相通;捲舌還幫助我們產生大量的口水,口水裡面有多種酶,道書上叫「長生酒」,也叫「金津玉液」,還叫「神水」。將來大家要是煉到了「玉液還丹」,那這個口水是從腦間滴下來,透明的,是甜的,像葡萄糖一樣甜,這個對煉內丹有大用。現在這麼一捲舌,口水幫助了我們的消化,我們吸收能力就強了。這個口水也叫「黃婆」,它是「真意」,所以我們要「飲刀圭」,然後它才能把情帶到下面,和性相交,叫「龍虎交媾,陰陽交泰」,它是不可缺少的媒介,太重要了。
◎若問女子玉液還丹,便是赤龍化為白鳳。充滿下田,恍如胎孕,功滿氣化,神光圓足,透出頂門,練就陽神,玉液還丹。——《女功止法》
學生:我記得有句話,叫「鼻拉臍,降火氣」,是這樣嗎?
李老:說的非常對。因為我們普通人的頭往前伸,鼻子往外翹,常年軀幹和頭部不那麼協調。我們修道以後,收頜,鼻子微收,和肚臍垂直,像是拉了一條豎線,這就把脈道打通了,脈通則氣通,氣就降下來了,不是浮著不下來。一收頜,你看:耳朵就對著肩,鼻子就對著臍了。假定我們很生氣,要跟人吵架,跟我的妻子,或者我的丈夫吵架,跟我的孩子要生氣,怎麼辦呢?只要這麼一收頜,鼻拉臍,就好像鼻尖到肚臍有一根線,這麼輕輕一拉,肝火立即下降,讓你生不起氣來,這叫「鼻拉臍,降火氣」。
學生:李老,練內家拳站樁,腳的要求您說得很詳細,那麼腿的要求是什麼?
李老:腿的要求叫「屈中有伸」——站樁明明是蹲的,但你要想你是站著的。隨著功夫的加深,你的意想就起作用。站樁里的騎馬蹲襠,一站一個時辰,不累嗎?那個訓練起初是大跨度的,但它不是傻練、死吃苦。內家站樁的竅門就是「屈中有伸」——你往下蹲,這是屈;但意念中是伸,是挺,日子長了,自然不一樣。我們現在太平盛世,不需要練這個,但你要懂,要真懂中國文化的精華都是些什麼。
修金丹大道也有站樁的,姿勢大約有三十六種,最難的兩種,一種叫「降龍伏虎式」,一種叫「童子拜觀音」。邱處機邱長春有一個徒弟,叫郝大通,他煉丹站在海邊練,「童子拜觀音」,一隻腳落地閉著眼睛站,能站九個小時。煉丹站樁,能修成金丹大道,其副產品就是內家拳,有武功了,就這麼回事。不修丹道只練武功的人,也知道不能漏精,漏了也得從頭再來,這不就說明內家拳的源流了嗎?就是練外家的,比如拳擊,他們在比賽以前,優秀的運動員也不敢有性生活,怕影響發揮。很多生理學家覺得可笑沒道理,但運動員自己知道有沒有道理。我們站的時候是「屈中有伸」,或者「曲中有挺」,但現在你站,最好不要讓膝蓋超過腳尖,就是別蹲太低。太極拳里有往技擊實戰過渡的一門,叫「太極推手」,推手的時候丁八步,膝蓋不超出腳尖,過了就倒。當然,現在推手是表演,兩人「頂牛」頂上了,因為沒有內力只有肌肉力了。
◎閉絕命門保玉都,百年方酢壽有餘。——《道樞·太極篇》這裡的「閉絕命門」,指的是斷絕性生活,固守精氣。
□《黃庭內景經》隱藏章第三十五
隱藏華蓋[1]看天舍,朝拜太陽[2]樂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3],脾神還歸[4]是胃家。耿養靈根不復枯[5],閉塞命門保玉都[6],萬神方酢(方胙)壽有餘[7],是為脾建[8]在中宮。
學生:坐在椅子上練功,最理想的坐姿是什麼樣?
李老:要往前坐,坐在椅子前半部分,並且直腰拔背;如果這麼坐的話,這一塊氣不容易通。我們的屁股尖上有個穴位叫承府穴,《西遊原旨》里說把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這麼坐正以後,就只壓住了我的承府穴,就等於把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幫助我們減少胡思亂想,它的好處是這樣的。
學生:李老,一直腰,肚子是鼓還是收啊?
李老:先收後放鬆——先吸氣收腹,然後再輕輕地放鬆,腰往前一送,挺腰,這就對了。太極拳里管它叫「塌腰」。這麼一「塌腰」,你看我一坐直,好像是掉進井裡了,然後想出來,就得把身體拉長,往上拖;這麼一拖,肚子非收進去不可。開始練的時候肚子可以鼓,可以收;將來程度高了,肚子是收的。「虛心實腹」,肚子里有氣,氣海充滿,所以是實的,而肚子是內收的。你們看佛像,除了彌勒是大肚皮以外,其他佛都是收肚子的。那麼你一收肚子會出現什麼現象呢?背就直了,並且三陰會自動提起;然後「松密處」,開海底的竅。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道德經》古人修道,尊奉老子虛心實腹,弱志強骨的生張,講究「三頂」,即腦頂宜微向上項;舌尖宜往上頂;尾骶宜往上頂。做到三頂則三關易通,固氣安神,物慾之志變弱;填精益髓,後天凡骨變強。從而弱志強骨,脫胎換骨。
學生:李老,那內家拳的這個內氣,究竟是什麼氣?
李老:武術界有個說法,叫力發于丹田,其實就是從腹部的「氣海」發出來,這肯定是內力了。內氣的對外作用就叫「內力」,內力的能量基礎就是「內氣」。內氣周身流通,但主要儲存於氣海,所以氣海又叫「行竅」,它的名稱也很多。內氣是武術家的叫法,中醫認為它是經絡的氣,所以又叫「經氣」;它又是「命氣」,又是「榮氣」,其實是一個東西,只是叫法不一樣。榮氣,就是榮養的,所以它不止走經絡,也走血管,管人體的營養,潤澤五臟六腑。
我們現在開始修道,煉的這個氣,還不是宇宙本源的「先天一氣」,這個叫「水谷精微」,半先天的。為什麼?它源於我們吃東西、喝水,所以叫「衛氣」,這個衛氣不走血管走組織液,所以會在皮膚的真皮層流通,還走肌肉,所以它的名字也很多。我們開始練的氣,我們說氣通不通,就是指衛氣。為什麼叫衛氣呢?因為它保衛我們,不讓「外邪內干」,它在體表走真皮層,在體內走肌肉,肌肉在中醫里叫「腠里之間」,是走肌肉的。衛氣有一大特點,就是它能被人的意念指揮,能夠「意到氣到」,剛開始我們的「意」還只能是後天的思維用意,談不上「神意」,所以練氣理氣的這個氣,就只是衛氣。
◎「衛氣」雖說也為水谷精微之氣所化,然而其氣剽疾滑利,不受脈道約束而循行於脈道之外。對於衛氣的作用,《靈樞·本臟篇》有著極為權威的記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又說:「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至密矣。」這說明,人體肌腠的溫養,毛孔的開合,以及對於外邪的抵抗能力,莫不和衛氣發揮的作用有關。
武術界所說的「混元氣」,其實古人叫內氣。這個比我們開始練的這個氣要高級點,不是衛氣,是榮氣;它全身都有,但儲存在氣海。榮氣和衛氣都是半先天的,一半靠吃飯,一半靠父母給我們。最開始的內家拳的氣,就是這麼個內氣,其實就是榮氣,榮養全身,所以練武能身強體健。榮氣走血管,所以往裡走潤澤臟腑,練武的人臟腑要比一般人強壯得多。榮氣走經絡,所以能外放表現為功用,表現為「內力」,這個就能夠用於技擊實戰了。而我們剛開始練,意念只能引領衛氣,衛氣走肌肉,所以有外力;內力要從經絡出,那是榮氣,所以現在我們的程度,只有外力沒有內力。
內力源於內氣,其實就是榮氣。那麼金丹大道要得「真氣」,不是得內氣就可以了,真氣要比內氣高級。真氣是先天的,不是後天的,也叫「真元之氣」,也叫「先天一氣」,是宇宙本體的那個動能。修道要修到「神意相會沖泥丸」,這就得了真氣了;然後它會自動在中脈里匯合,這個地方就是「玄關一竅」了。然後丹成結胎,脫胎,沐浴,出神,全在這裡了——這才算是丹道正宗,必定是以真氣為基礎。沒出真氣,沒出「先天一氣」,都是練氣功,或者練武功,不算修大道。那麼過去的古人還真就是這麼修鍊的,他們先練氣功,有個健康的身體;然後練武功,強壯臟腑,可以保家衛國;最後修丹道,能夠長生得道。因為我們人哪,生而能知的聖人少,學而或知的凡人多,所以先從後天思維的意念引領開始練。我們人在放鬆靜守的時候,就可以引領並且強化這個衛氣了,衛氣居中外邪不侵,人的免疫功能大大加強,自然就健康起來了。現在的人也叫「生物電場」什麼的,其實就是練氣功。內家拳是「煉精化氣」,已經練榮氣了;榮氣能走經絡內臟,全身做功,也可以表現為外在的「內力」,這個力已經能夠發揮宇宙本體動能的一點作用了。所以,真有內家功夫,往那一站,你用後天肌肉的力量是推不動的;但這些都只是修大道的「學前班」,金丹大道是要奪那個宇宙本體生生不已的動能之「機」,達到「同於造化」、與天地同根的程度,就要求我們有大氣魄、大心胸。
◎真正靈藥是何葯?先天真一之氣也,先天精氣神三寶也。先天真一之氣又名真種子,此氣不落於色象,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真空妙有,統攝精氣神三寶。三寶亦非有形之物,乃無形之真。玉蟾翁云:「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雖分三家,總歸於先天一氣。三家合而成一氣,一氣分而為三家,採藥者即采此一氣三寶,運真火煅煉成丹,點化一身萬般陰氣,歸於純陽清凈、無垢無塵之原物。如人有病,用藥醫治而成好人矣。——《象言破疑·藥物說》
修大道,不止為我們個人,也為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更要為全人類的生命進化實證一條明路。孟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像他一樣思考生命,思考人生的意義,才不會局限在一人、一族、一國的眼界,才能擴大到全人類世世代代的福祉上,這才是大道之大的本意。
現在,我們把前面提到的二十六個修道秘訣詳細說說,並且加以實踐。這二十六個秘訣其實就是修道的二十六個細節,在過去,人們認為這就是秘訣,這也確實是修道開竅的秘訣。昨天我們講過,修道要開人身九竅,不管你是佛門的、道門的,修行要得正果,都需要用這二十六個秘訣來開九竅,甚至練武術的人,也是一樣。在公園裡,有人在那裡站樁.他站著幹什麼呢?實際上站樁在武學的真實目的,也不過是開九竅.但站樁如何開九竅,大多數老師是不會告訴你開竅的秘訣的。武術老師不會直說,就是叫你傻站著,說是看你能不能站出「東西」來——這個「東西」不過就是武術界所說的「內氣」或「內功」。當然了。這樣傻乎乎地站,偶爾也有人碰對了,站出點「東西」,這個相當於買彩票了,純屬巧合,瞎貓正好撞上死耗子了。過去的老師父一看你撞上了,站得有「東西」了,他才過來東比畫一下,西比畫一下,你才知道:哦,是這個架勢才能產生效果,才會產生內氣、內勁、內力、內功,才有內家功夫。
◎人之一身,三元四相具足,故謂之七寶林。——《太上升玄消災護命妙經注》
◎古人修道,分外丹、內丹,內丹家認為人身本具道,自有秘訣可成道。因此,道由人修,修從身來,非常重視「鍊形」,即身形架式的修鍊。
至於現在,「武」只有「術」了,真正成了「武術」了,就是些花架子,跟小青年的街舞似的,看著好看,能演電影,但那個是「舞」不是「武」,更談不上什麼「以武入道」了。我相信現在絕大多數在公園裡練站樁的,真的不是老師不告訴他,確實是因為老師自己都不知道。
我很早就學太極拳,是真正技擊用的太極拳啊,不是公園裡邊的「太極舞」。中國的武術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內家拳,一類叫外家拳。內家拳只產生於東方,尤其是中國;在國外、在西方是沒有的。內家拳是什麼呢?是道門裡煉內丹煉出來的「副產品」,上古天下不大太平,儒道也不分家,高明的人會修道煉內丹,而後產生外在的功用,這個就是內家拳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內家拳里有形意、八卦、太極,這都是中國的寶貝,外國人很難理解。太極拳出在河南溫縣的陳家溝,形意拳跟八卦掌都出在山西。歷史上武術界很多人,他們是真懂得秘訣的,但他們輕易不會傳。我年輕的時候就學過這個,所以我知道秘訣,後來,中國武術協會就聘請我為中國武協的常委。今天大家有緣在一起,我把這些秘訣公布出來,告訴大家,不管你練武術還是不練,你起碼能知道中華武術真正的秘訣是什麼,怎麼用,這樣至少中國內家拳不至於完全退化成「中國外家舞」。
◎紫陽翁云::「咽精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中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檔。」噫!「金暇蟆,玉老鴉,認得真的是作家。」有為之道.豈易知哉!——《象言破疑》
◎清人劉一明的這段話表明,即使是「後天有為」的方法,沒有名師真訣,也是「水火煮空檔」,盲修瞎練而已。
中國內家拳都是從樁法開始,也就是要站樁。站樁相當於我們修道煉內丹的「正身」,也就是調整姿勢。站樁不單純是站的,有坐樁,有卧樁,還有躺著的,這些都是樁法。我們修道煉內丹的人呢,要盤腿打坐,要降陰昇陽,要採藥煉丹;內家拳要站樁練氣,道理大體差不多。為什麼呢?內家拳的基礎是內丹,內丹的外用是內家拳,就這麼簡單。內家拳和內丹的奧妙都是相通的,這些秘訣不但可用在我們的武術上,也可用在修道煉內丹上,因為它們的本源是相同的。所以,修道必習武,以武可人道,因為二者是父子關係,息息相通。佛家有少林,道家有武當,小說家也是根據中國文化這一特點來的。
自古至今,所有修道習武的人,都要「正身」,其要點有二十六個,我教給大家,也讓大家來體會,這都是很寶貴的,恐怕現在知道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方法很簡單,大家也可能聽說過,但不一定會用。這二十六個要點一般分成四綱,就是四個綱要。四個綱要;其一是腳心;其二是頭;其三是胳膊,古人叫肱;其四是頸。這四綱與我們修道所謂的盤腿打坐,是同樣的歷史悠久啊。
◎有為豈是弄皮囊.做作千般總受傷。怎曉心傳真妙訣,鬼神莫測扭陰陽。——《象言破疑》
向雪山白猿學習那麼,盤腿是怎麼來的呢?傳說7000年前,在喜馬拉雅山上居住生活著一個人數不多的部落民族。這麼高的山,冬天非常寒冷,並且缺衣少食,所以每年過冬,總得死幾個人,而部落里人本身就少。那怎麼辦呢?部落的領袖就去觀察動物,印度的學者甚至考證說這位民族領袖的名字叫阿達錫瓦,他觀察到雪山上的白猴子,就是一種白猿能在室外安然度過冬季;他還到山洞裡觀察狗熊,發現狗熊可以冬眠安然過冬。人是萬物之靈,人為什麼就不能度過冬天呢?阿達錫瓦發現狗熊吃上一秋天,吃得胖胖的,然後就躲在一個山洞裡面開始冬眠,蛇也冬眠,但是人類學不了啊,睡久了還頭痛。因此他就觀察雪山上的白猿,看看這些不冬眠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結果他就發現雪山的白猿都是盤著腿過冬的。然後他就有樣學樣,但是學得不像,還是渾身發冷,因此他就仔細觀察,發現了雪山白猿盤腿打坐的七個要點。
這七個要點就是腳怎麼辦、手怎麼辦、腰怎麼辦、頸怎麼辦、肩怎麼辦、眼怎麼辦、嘴怎麼辦,共七個要點。這個方法我們現在管它叫「七支坐」,因為它有七個方面的要求,就是手、腳、肩、腰、頸、眼、口,所以叫「七支坐」。這個方法從喜馬拉雅山傳到印度,所以印度各個宗教都用這個方法。
不過它當時的名字叫「坦特羅」,後來變成「坦達」,後來變成「達」,再後來就變成「Chen」,這就是禪的音。這個「達」是意譯,「Chen」是音譯,其實就是禪定,這就是禪定的來歷。我們打坐,是打禪定來的,目的也是為了「定」。這個演變過程,是印度的學者考證出來的,不是我們考證的。禪定跟禪宗不是一回事,是兩碼事,它只是打坐修行的方法;禪定是所有修道人都要了解和掌握的技術,佛陀也承認禪定是「共法」,公共的法,誰家都得用,只要你修行。後來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有一位著名的僧人,還被聘請去印度傳「七支坐」。
◎念誦一唵聲,制氣至極止,如其力所能,平等持不已,正定念聲逝。——《禪定點奧義書》
◎《奧義書》為古印度婆羅門教的典籍,遠早於佛陀出世的時代。這段文字中已經明確地指出,因念誦禪定的方法.得定而後聲自止,「正定念聲逝」。
「七支坐」的七支,其實就是「七肢」,就是手一支,腳一支,肩一支,腰一支,頸一支,眼一支,口一支。後來這個方法發展了,發展到四綱二十六個要點,這就是通行於佛道儒各家的打坐修行的秘訣。這二十六個要點我在講義里都印出來了,口訣都在上面。將來,你們打坐、禪定、修鍊的時候可以慢慢地研究,慢慢地精通。
詳細談談「七支坐」◎真正要想證道得定,最後還是要這個姿勢,這叫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南禪七日》
◎盤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身體什麼氣脈都容易打通.真正難通氣脈的是雙腿,由腰以下兩個腿,那個氣通了,才算通了。——《南禪七日》
現在,我們還是從「七支坐」開始吧。
先說「腳一支」。這個就是我們講的盤腿了,7000年前阿達錫瓦發現雪山白猿能在冬天過冬,能適應寒冷的天氣,就是因為它們盤腿。我以前在北京做過實驗,按照正確的「七支坐」來盤腿,把人放進冰庫里,零下二十多度,只穿短褲,光著身子,最長有一個人坐到了兩小時4O分鐘,這些人都是修行不久的人。所以,「七支坐」禦寒的能力確實很強,修道的人可以起「暖」,還能保持身體的熱量不散,確實不簡單。像我們煉金丹大道的,「七支坐」還可以防漏,防止精氣外漏,這很重要,不漏你才能生熱安爐、降陰長陽,採藥煉丹,漏掉的話,一切都是白扯。
除此以外,「七支坐」還有一個作用,什麼作用?人體的氣血往上走,往周身走比較困難,但當你盤腿以後,人體就形成了環路,就能夠把氣血運行到周身,這才能「通關展竅」,人體的氣脈才容易練通。否則,氣都不通,不管你修佛還是修道,都是「功夫不上身」,都不入流呢。所以「七支坐」盤腿的作用就像壓力泵,讓氣血往我們全身運化。真要上了道,我們盤腿是越盤越緊.以後你們自己就會知道。盤腿你不用管它,它自己會越來越緊,自己就會通關展竅,打通全身的氣脈.這是「七支坐」盤腿的第二個作用。
第三個作用,是我們盤腿的時候容易「入定」。入定以前要入靜,入靜的時候,我們已經需要有意地訓練屏息。真入定以後,呼吸是「息停脈住」的,腦子不起什麼後天的妄想,但會進入「色陰」、「受陰」的狀態,那又是另一種境界,這在佛家的《楞嚴經》裡邊就有,道書里也有。最終,我們修金丹大道,要練到「滅息定」,佛門叫「滅盡定」。為什麼一定要練到滅息定?跟佛門一樣,修大道要證悟,也需要入「非想非非想處定」,佛門的「受想滅定」或者叫「滅盡定」,和道門的「滅息定」,名詞不同,意思則一。
這個扯遠了。以大家現在的基礎,我們還是轉回來先說說「入定」,佛家說「非息停脈住者,而言得定,無有是處」。真要入定。修道的人當然進入先天的呼吸了,口鼻肯定不呼吸了。先天的呼吸在哪裡?你看胎兒,他們主要通過臍帶來吸收物質營養,所以入定以後的呼吸從橫隔膜以上的肺部,移到了橫隔膜以下的腹部。這個是不是「滅息定」呢?這個還不是,只能算是「胎息」。什麼意思?胎息胎息,還是有息——當然,能胎息,這修道就有點意思了。過去的人,專門練這個,鼻孔前粘個雞毛,口鼻不呼吸雞毛就不動,這個時候,人的下丹田竅會「辟闔』,全身的毛孔在呼吸。有人就說了,毛孔能呼吸嗎?過去有人做過實驗,他把會胎息的修道的人,身體塗上樹膠一樣的塗料,讓毛孔不開.過了四個小時,這個人就死了。事實上,人體不單能靠口鼻呼吸,還能靠全身呼吸;所以我們要常洗澡,常常讓毛孔開著。最初修道的人,最怕兩件事,一是驚功,二是吹風。因為修道的人,他的毛孔是張開的,所以不能坐在風口練功。如果天熱開窗,我們要避開通風口,這時候最怕的一個是風,另一個是驚。我們練著練著,窗戶咣當一下,這叫「驚功」了,我們最怕這個。這怎麼辦呢?我給大家教掐訣,一驚的時候馬上就醒;掐訣還能保護中樞神經系統,所以修行要掐訣。
◎元為陽,為剛,為動;牝為陰,為柔,為靜。元牝之門乃陰陽之竅,剛柔之門,動靜之關.無方無所,無形無象,彷彿曲肖,虛懸一竅,在五行不到之處,四大不著之境,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乃陰陽相合之中一竅。愚人不知,以口鼻為元牝者。非也。夫口鼻是呼吸出入之門,非陰陽出入之門,陰陽相合,生仙生佛,口鼻呼吸之氣豈能生仙生佛乎!《悟真》雲「元牝之門世罕知,莫將口鼻妄施為」者是也。——《象言破疑》
掐訣還能離幻辟邪。我們修鍊的時候,有可能出現幻覺,這個跟內景有關,也跟神經系統有關,還跟神經病、精神病有關。什麼叫出幻?練著練著看到美女、看到亭台樓閣,狐狸精都會出現,掐著訣.一下就沒了,所以掐訣能夠鎮驚、離幻、辟邪。
胎息的入定,還是一種淺入定,但這個時候修道的人口鼻是屏息的。平時我們就有屏息的經驗,比如說你穿針的時候,你怎麼辦呢?你屏息不呼吸,因為怕手抖;士兵射擊的時候,也要屏息,因為怕手抖;再比如,你端著一碗熱湯走過來,你肯定憋口氣屏息。佛家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又說「定為百工共法」。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不管你是幹什麼的,總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分神,這個時候你自然要「定」,要定可以,屏住呼吸。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毛主席游長扛。他不是自由泳蛙泳什麼的,他就是躺在水面上,然後這樣劃拉兩下,就這樣在長江上遊了兩個小時,其間他也要屏息的。我們也可以在家裡試,把澡盆里放滿水,躺在澡盆裡面,神仙似的;然後一憋氣,口鼻不呼吸,身體就自動漂起來了。憋氣省力啊,可以游好長時間。等將來我們修鍊到胎息,你們就會明白,屏息是非常有用的,治病、入定、出功、益智,都得打這兒開始。
◎靜定之際,先行閉息之道。閉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際,而一息續之。今則一息既出,而又抑後息,後息受抑,故繼之緩緩焉,久而息定。抑息千萬不可動心,動心則逐於息,心未止而心已動矣。——《玉清金笥清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
「反者,道之動也。」修道要返,金丹大道更要返息,佛家叫「觀息法門」。修道要上道,要煉成金丹,當然要能夠胎息,所以先得學會屏息。這當中有什麼道理呢?因為人只要一吸氣,中樞神經就必定活動,意念就不能停止,當然也不能真正「入定」。
呼呢,只是影響我們的自律神經活動,修道初期關係不大,但也有用處,如果你心裡很煩,或者你現在睡不著覺,心裡亂,這時候你想著腳心,然後吐氣,一會兒心就定下來了,很快就解決了。
所以,口鼻呼吸不止,不能進入胎息,中樞神經活動就停不下來,妄念紛飛——不管你是佛家的,道家的,還是什麼家的,修行都還在思維里轉圈圈,連入門都談不上。我們明天後天講呼吸吐納的方法,就是讓大家明白如何「返息」。佛教里練呼吸叫「安般」,道家叫「吐納」。練呼吸的方法非常多,在印度來講,有一百三十六種,在我們中國有多少種呢?我沒有統計過。總之,呼吸方面的修行方法,在印度不只佛教,印度有很多種宗教都在用,我們道家也用這個方法,這是不謀而合的,因為這個方法可以幫我們入定,而「定為共法」,是所有修行的人都要掌握的.
「七支坐」盤腿打坐的第四個好處,是入定以後修行的人不倒。如果我們就這麼坐著練功,難以入定不說,萬一入定了,人咕咚一聲就倒了,這個很糟糕;所以,盤腿以後,修行人入定可以不倒。
第五個作用,就像葡萄的藤到了冬天需要捲起來埋土裡,怕的是它的養分丟失.盤腿也是防止我們精氣等人身精華的東西丟失。這是養生最好的方法,我們只要能盤腿坐著,有心臟病、腦病的人,很少會在盤腿的時候出問題。
盤腿打坐如此重要,因此,各個宗教里修道,都在用這個方法,佛教密宗里,尤其是一派叫「大手印」的,把盤腿稱為「身印」,可見它的重要。
「七支坐,最關鍵的東西是腰這一「支」,腰要挺起來,而不是腿盤起來。眼睛也要放鬆,因為眼不松,嘴就不松,嘴不松,身體就不會松。嘴的要求是不要緊閉,抿著個嘴。我們煉內丹,除去「昇陽」的時候需要嘴緊閉,其他任何時候修行,都要微張。為什麼?因為嘴微張才能松。如何證明你練的時候嘴是松的?就是口水都要出來了,證明我們的嘴松下來了。所以我們修道,一般的時候不要把嘴閉死,你可以自己試,嘴微張好像傻子似的,口水都快出來了。嘴鬆了,身體才能松,古人總結了這個經驗。
◎眼為神之門,耳為精之門,口為氣之門。視之不息,則神從眼漏;聽之不息,則精從耳漏;言之不息,則氣從口漏。——《陰符經註疏》
嘴的要點,還有一個是牙齒,另一個是舌頭。這兩樣該怎麼辦?牙齒聯繫到我們的腎經,中老年人牙齒鬆動,也就是性激素、荷爾蒙衰落下來了。可我們修道有一種本事,就是牙動搖到快要拔掉的時候,你只要咬緊牙,好好修,牙就能固住,把它恢復到不需要拔牙的強度。雖然我90歲了,我的牙只有四個是假的,其他的全是真的;但是我的牙磨短了,所以我不得不墊著個牙套吃東西。我修內丹,在「採藥」的時候,需要咬住牙,常常一咬就是一個半小時。平時修鍊的時候怎麼辦?平時牙碰牙別咬緊——只有「採藥」的時候才咬緊,採藥就是丹法中「性來了」以後「採藥」,這個時候要咬緊牙,我們平時修鍊的時候,牙齒輕輕挨著就行了。
牙的問題跟腎經有關,可以看你的腎水足不足。如果您是個青年人,您腎水足,牙齒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證明:你醒來的時候,你輕輕地咬牙,會發出吱吱的聲音,這證明你腎水足,可是我們老年人多數做不到了。腎氣足,表現在骨頭和牙齒上,腎主固齒,固齒就是骨頭和牙齒都好;所以腎虧的人,他走路骨松腿軟。年歲大了,性荷爾蒙不足了,腎虧了,腎虛了,缺乏這個東西,牙齒就動搖了,腿就軟,走樓梯的時候就好像爬不上去了。
我們修鍊的時候,牙輕輕咬住,然後嘴要咧開,要眉開嘴笑——你看佛像,都是面帶慈樣、面帶微笑,佛像的牙齒也是輕咬、輕叩的,嘴微張的,所以他們是笑口常開。
再一個就是舌頭,舌頭非常重要。有人常常說,我心亂,我修鍊的時候就是靜不下來,很多人常常說這個話。心裡亂,就是心裡不專一,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怎麼辦呢?其實辦法非常簡單。是什麼呢?中醫里講了,舌為心之苗。我們中醫認為,思維、思想為「火」,並且分為「相火」與「君火」,相火就是意念活動,君火就是神,元神;因此舌頭跟心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跟人的思維活動有很大的關係。
◎舌抵上齶,道書上又稱「閉塞風關」,目的是為了調息和緩引精氣至泥丸。
佛教里說「心,分為心性、心意、心神等,心意相當於人的第六識,也就是大腦的思維活動;心神是第七識,就是思量判斷的根本;心性是第八識,是這一切功能的本體。我的講義裡面都有分析,這個說法不是咱們道家發現的,這是人家佛家幾千年的體會,很不簡單的。
舌頭跟心有這麼大的關係,那麼有沒有證明?有,我們古代人犯了心臟病,是通過舌頭來搶救的,功效卓著。我們現代人心臟病犯了,當然立即給他吃硝酸甘油,或者上氧氣;古人沒有硝酸甘油啊,也沒有氧氣來搶救,那古時候的人怎麼搶救呢?古人就用筷子把病人的牙齒撬開,用手把病人的舌頭拉出來,人的舌頭底下,不是有兩根青筋嗎?這個青筋裡頭的血有講究,道家認為可不是一般的血,叫做「金津玉液」,負責搶救的人拿一根三棱針,對著這兩根青筋輕輕一刺,它就出血,一出血,就把人給搶救過來了。
佛門裡有人專門刺舌血寫佛經供佛,刺的也是舌下血,不是舌尖血。我自己這30年來,從來都是「返舌」的,也就是捲舌的;除了吃飯說話,其餘時間我的舌頭都是卷著的,連睡覺舌頭都是卷著的。我的心臟病有多厲害啊,30年前,我三根主動脈有兩根是打結的,只能用一根,醫生都很奇怪,照片子看得清楚極了,醫生說你怎麼靠一根主動脈就活下來了?我說我的方法就是捲舌頭,這個方法道書上叫「捲舌塞喉」,在《道藏》裡面可以找到這個方法。我這個身體條件,我都能修道,都健健康康活到了9O歲,走路年輕人都得跑著跟,你們比我年輕,身體條件也好,更沒有問題了。我卷著舌頭,就讓心臟沒犯事,你說「舌為心之苗」有沒有道理?等我煉內丹、「採藥」的時候,我能把我的舌頭伸到我的小舌的位置,這兒叫「懸膺」,又叫「十二重樓」,這個時候自然「息停脈住」,入了定了。舌頭就這麼重要,佛家也好,道家也罷,舌頭伸不到「十二重樓」,不「搭上鵲橋」,修行人就沒辦法止息入定。
◎喉氣和取,出息時便閉氣,令外不入,內不出。是擁塞喉關(捲舌塞喉)也。——《真氣還原銘》
所以我們修鍊的時候,舌頭要卷著。最初,你們把舌頭頂到上牙根這個位置,相當於拿舌尖舔上牙根,這叫上齦交。然後慢慢地,隨著功夫的加深,舌頭會自動往裡舔。修道真對路的話,舌頭都自動往裡卷,而且不同的階段,舌頭卷的位置是不同的。捲舌上頂,這個在丹道里稱「搭上鵲橋」。為什麼叫「搭上鵲橋」呢?因為人體有任督二脈,督脈管著所有的陽經,任脈管著所有的陰經,那麼人生下來以後,舌頭平伸,任督二脈的連接就斷了,所以修道返先天,就要搭上鵲橋,把任督二脈給聯繫上,所以要捲舌。
後面講內丹「採藥」的時候,也需要用這個捲舌。功夫深了以後,人的脖子和兩腮這麼動一下,舌頭就能碰到小舌上,這個時候,修道的人全身都會產生震動,這就叫「六根震動」。「六根震動」是什麼呢?是「丹田如火燒,兩腎如湯煎」——兩腎就好像熱水燙著似的,肚子如火燒,眼睛冒金星,兩耳灌風——左耳龍吟,右耳虎嘯(左耳出現「吟吟」的聲音,右耳出現「呼呼」的聲音),腦後椎鳴——出現「咄咄」聲,身體產生「轟轟」的感覺,這個就叫六根震動。
◎丹書上也有「六候」的說法: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後生風,腦後鷲鳴,身涌鼻搐。這六種景象即表明修道已到「產大葯」的時候了。
那麼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所謂的神通,神通是禪定的副產品,真入定以後,出現神通還是有可能的,所以舌頭在修道當中有這麼重要的功用。不修道的人,捲舌舔上顎也有很多好處啊,最大的好處就是專心。你試試看,比如你做事情,舌頭卷著,你會專心,看書專心,做事專心,也能改善睡眠;很多人修行入靜,說我入靜不了,就因為沒有捲舌。
我30年前有心絞痛,這個疼經歷過的人都知道,是劇疼,從背後往前疼。怎麼辦?咬緊牙,嘬舌頭,輕輕地吸氣,不超過五分鐘就不疼了。
再一個,因為我經常捲舌、嘬舌,我就不愛喝水,只是勉強喝點,我平時一天咽下的口水不少於半茶杯。捲舌就有口水,這個口水在道書里就叫「長生酒」,它不但幫助消化,還能治胃病。你們別看我現在9O歲了還能健步如飛,我身體條件並不好,可以說修道的基礎比絕大多數人都要差。我17歲就有胃病,胃潰瘍、胃下垂,因為我老捲舌,嘬舌頭,結果比平常人咽的口水多,因此,我的胃病就好了。現在,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涼的熱的都一樣,吃冰塊也行,吃熱的也行,根本不像90歲的胃口和適應能力。唾沫里有多種酶,有蛋白酶、脂肪酶這些好東西,它們是鹼性的,可以中和胃酸,可以讓食物很快地在胃裡消化。消化好,營養好,面色也就會好。
◎《道法會元》上說,舌頭主動,象徵心,捲舌、嘬舌、舌抵上顎,能調腎水上升,灌溉泥丸,貫通全身關竅,象「金橋引神」、「鵲橋引情」一樣,使情歸性.陰復陽,益處極大。
還有一點,舌頭還可以治療男人的早泄,一對男女做愛,做愛時女的嘬緊男人的舌頭,他就不會很快漏精,奧妙就在這兒。在丹道中,捲舌也是防止精氣外漏的一種方法。
有時候,有的人因為有病,舌頭腫了——舌腫,下身也一定腫,有些搞臨床的大夫就有這個經驗。舌頭為心之苗,在丹道中還認為它與人體的生殖器官息息相關。所以捲舌可以防止漏精泄精,可見舌頭在修行中是如此地重要。這個方法,在道家叫「捲舌塞喉」,實際上也是金丹大道三大秘訣之一。
以前我們講過,金丹大道三大秘訣,一是「玄關一竅」,二是「抽坎添離」,三是「飲刀圭」。這個捲舌塞喉的方法,就叫「飲刀圭」,是修道三大秘訣之一。什麼叫「刀圭」?圭就是過去大臣上朝見皇帝的時候手裡拿的東西,這個叫圭;古代的兵器里有像這個圭的,叫刀圭,我們的舌頭就像
這個刀圭。但大數人看到的書上解釋是,「刀圭』是兩個土字,這兩個土在河圖洛書裡面就是戊己土,戊土和己土,戊土就是「情」,「性」叫己土,我們把口水咽下去以後,就是讓戊土和己土「和合」。這時候,口水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把情跟性和合,所以丹書里把它叫「黃婆」,就是做媒的,它起個媒介作用,令我們的情與性結合。內丹修鍊,必須要用「黃婆」,我們一咽口水才能把中丹田竅的「戊土」情帶下去,和下丹田竅的「己土」性結合,「黃婆」的任務在丹書里非常保密,這種方法就叫「飲刀圭」。戊己二土以黃婆為媒,才能「還精補腦」,單純的性(性激素)或者單純的情(向性腺激素),都沒法直接用來「還精補腦」,所以要用口水來媒介一下。有些人胡說八道,說「還精補腦」就是「用精液來補腦」,這個就太離譜了。精氣化為精液的話,基本上跟修道沒什麼關係了,還能補腦?這種說法真是不可思議。
◎真汞原非塵世汞,真鉛不是出山鉛。一情一性先天葯,鍛煉歸根了大還。——《象言破疑·破疑詩》
◎咽液服氣為飲刀圭。——《元始天薄說得道發身經》
所以口水用處非常多,平時可以治胃病、心臟病,能使人心思專一;煉丹能當媒介,帶領情跟性的結合,所以我們平時舌頭盡量要卷著。
那麼修道的時候「飲刀圭」,怎麼知道戊土和己土已經結合了呢?我們修道的時候,二土結合有特定反應,就是我們的肚子里會出現聲音,「咕嚕咕嚕」的,這不是胃蠕動或者腸蠕動的聲音,而是二土結合以後,就會產生一個個小水泡泛起似的聲音,而且你洱朵能聽得見,如果你聽到有五六聲,那你這個功就算練成了——這個在丹書裡邊叫「交罷」,也叫「水火既濟」,完成了.你出定醒來以後,全身非常輕鬆,舒服極了。
以上,我們算是把「七支坐」嘴的要求講完了。
除去嘴以外,還有眼。誰都知道,眼是心靈的窗口,這個眼的要求,在「七支坐」裡邊叫「垂簾』——垂簾就是眼皮自然耷拉著,不要閉緊。任何修行的人,眼睛都不要閉死,自然地耷拉下來,就有一線白光在眼前;如果你閉眼的話,就把心火憋在裡面了,就會充血,兩個眼角甚至會出血。我的眼角也是出過血的,後來才眼皮一垂,垂簾以後就好了。另外,眼睛不能因為垂簾就俯視,要正視。正視就是不要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看,平視,然後要想內里,就是返視斂神。到了高級階段,修行的人會出現一種「白玉觀音相」,就是眼珠子上翻,是觀頂的。修行到了高級階段的時候,人的眼珠自動就這樣了;如果能這樣頂視似地返觀,再意守膏肓二穴,想走就走,生死自由。生死自在了沒有?不見得,「坐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禪宗大德這話的意思是,雖然有這個本事,但是「先師意」——了生脫死、生死自在的能耐,夢都沒有夢見呢,因為這個只是功夫,而不是正果;但即使是功夫,你們想用這個辦法離開人世,還差得遠。
◎臨目,目欲閉而不閉,欲開而不開,令幽顯相關,存注審諦。——《雲笈七籤》
也有人好表現,急著要「白玉觀音」,就把眼睛愣翻上去,這也叫「白玉觀音」,有高血壓的「觀音」——功夫不到,勉強做血壓一下就上來了,受不了了,所以修道還是要道法自然。
「七支坐」裡面,眼睛一垂簾、二平視、三返觀、四斂神。返觀,功夫深了,自然觀得長久,道書中說「久視才能長生」。返觀什麼意思?我們想背後、觀內在,神光內斂,這就叫返觀斂神,這就是得長壽的不二法門。
《金剛經五十二家解》中有一句話:「自古千佛萬佛無不是頂天立地,鼻拉直,眼拉橫,兩眼看兩眼。」大家可以來體會一下:鼻拉直,就是下巴微收,鼻子不前翹,呈一條豎的線;眼拉橫,就是眼睛平視,呈一條橫的線,這個就是面部「十字架」。所以你看,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都有這個,有個十字架,一進教堂就有十字架,所以哄鼻拉直,眼拉橫。要輕柔地展開,不能太用力。
這好懂。那麼修行界多年來爭論的是什麼呢?就最後一句「兩眼看兩眼」。能看的「兩眼」是一雙眼睛,這個好懂;但是眼睛看的「兩眼」是什麼?就有人出來忽悠了,說是肚臍眼啦、腰眼啦,這不對——相當於媽媽告訴孩子說「你是從我胳肢窩裡邊生出來的」。諸佛的眼睛看什麼眼?這一點始終是保密的。真懂密宗的人就知道,諸佛看住的這兩個眼,其實就是密處的兩個,是「無漏」的;諸佛內視,返觀內照,就是這麼兩眼看兩眼的。
當然,大家聽了哈哈大笑,覺得這怎麼可能。大家笑,不過就是覺得上面兩眼尊貴,下面兩眼下賤。這誰規定的?這是自然本原嗎?不過就是人的觀念。人的這觀念哪,最靠不住,佛家叫妄念,如果沒有下面這兩眼排泄,哪個人活得下去?
《道德經》開篇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後來又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他什麼意思呢?上等根器的人聞道,他就很認真地去學、去練;中等根器的人聞道,半信半疑、若存若亡,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下等根器的人聞道,一聽就哈哈大笑。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層次的人不笑的話,那就不是「道」了。莊子講「道在屎溺」,莊子是最了解老子的,這是莊子說的。
所以人們為什麼一聽(下面兩眼)就要「大笑之」呢?當然,佛菩薩要看下面兩眼,這能不「大笑之」嗎?如果不笑了,這倒不是真道了,所以老子就點明這個。不過一定有人會站出來大罵我在胡說,侮蔑佛祖,罪過!罪過!
◎問曰:「道成之後,壽與天齊,何以顏子三十二歲即死乎?」答曰:「道成以後,身外有身,是雲真身,又雲陽神。陽神乃金剛不壞之真身。道至陽神出現,回視幻身如一堆糞土,何足戀之!聖賢暫存幻身者,不過為修真身耳。真身即成,幻身無用,不棄何為。」——《修真辨難》
在《莊子》里,還有這樣一段記載;「它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這段是說,孔夫子一聽他的徒弟顏回做到「坐忘」的程度了,這個不簡單啊,似乎得道了啊,於是「蹴然」。古人都是跪著坐的,屁股落在腳跟上,這個時候孔子趕緊直起上半身問:「何謂坐忘?」坐忘就是打坐達到了「忘我的程度」。顏回用這個詞形容自己的感受,孔子是過來人,一聽這個有意思啊,趕緊問;顏回就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孔子一聽,真得道了啊,於是給顏回印證說:「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當老師的說:顏回啊,你「同於大通」了,天人合一了,無是非善惡的對立了,很清楚地了解造化的變化無常了,果真如此聖賢啊!顏回啊,這一回你是真得道了,我也只好跟在你的後面向你學習了。
這是莊子講的孔子和顏回師徒倆修道的對話,莊子是得道的,老子是得道的,人家孔子和顏回也是得道的。所以,真要了解儒家,就得好好修道,因為古人是儒道不分的,真要把握儒家的「仁」悟通才行。「仁」不單是仁愛的意思,也是果仁的仁;仁是核心,人事的核心是什麼,請大家悟。那麼,顏回這個時候請教老師,事實上他已經在修「無為法」了,這個時候只能報告自己的心得,由老師來印證,沒法抓著個具體的方法修了,所以孔子也只能給他印證,沒辦法具體教他了。真實身體力行實證修道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明白這些聖賢的真意啊,只是看看書本就能真懂?我看不是。內行就知道,看《道德經》之前最好先看《莊子》;看《論語》、《易傳》之前,最好先看《孟子》。為什麼呢7我們悟還不夠啊,只好先從容易一點的地方下手。莊子這一段既說道也論儒,我們現在知道「坐忘」,就是我們修道的時候,要「墮肢體」,身體要松,要虛,真正煉精化氣合格了,幾乎沒有身體的感覺。這是身體的,要放鬆,精神上要「黜聰明」,就是放逐那點小聰明,別在妄想裡面打轉,這樣才能「離形去知」,而後「同於大通」,就能夠跟宇宙大通合一,「同於大通」了,也就是得道了——這裡的「大通」就是宇宙天地間能動的那個本體啊。
◎坐忘者,長生之基也。故招真以鍊形,形清則合於氣。含道以鍊氣,氣清則合於神。——《道樞·坐忘篇下》
「黜聰明」,「離形去知」,講得多精彩啊,不愧是「賢哉回也」,連老師孔聖人都很佩服。這說明,修道跟我們求學問不一樣,求學問的人是「為學日益」,知道得越廣博越好;而修道呢,「為道日損」,並且「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這是老子《道德經》里講的。你要「坐忘」,修道的人得捨得把自我的東西一點點丟掉;甚至修功夫,功夫的高低也看你舍掉了多少,所以「為道日損」,它跟求學問是不一樣的。這個人學問大,不等於得道了,這是兩碼事。修道是要講功夫的,不是嘴巴講講,玩虛的,所以要真正「黜聰明」。我們常常自以為聰明,黜就是黜棄,我們那點小聰明還是靠邊站吧,別以為自個兒很聰明。修道的人就要去掉聰明勁,要「離形去知」,把你的那些「知識」,讓你那些自以為是的東西靠邊站,別老記著自己了不起。你懂得多,那連功夫都練不成,更不用說得道。你是大官也好,將軍也好,一介平民也好,只有「離形去知」,你才能修到與宇宙大地間的大道相同——「同於大通」。這是孔子給顏回印證「坐忘」。在《莊子》的《大宗師》裡面,後世的儒家養氣,修道修到「大宗師」的大儒,就能達到這個程度。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絕,無以忤心。然後安坐,內觀心起,若覺一氣起,即須除滅,勿令安靜。雖非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行而久之,自然得道。——《洞玄靈寶定觀經》
因為「為道日損」,要「離形去知」,所以修道的人要恬淡虛無,諸葛亮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修道的人要淡泊寧靜,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更要舍掉自我的聰明啊,功利啊。自我的執著捨棄得越多的時候,也就是修道的功夫越高的時候,「損之又損,以至之無為」,那就是真正修大道了。
好,我們回過來繼續講「七支坐』。我們要學習「自古千佛萬佛」,要「鼻拉直」,下巴這麼微收,鼻子好像和肚臍有一根線,把它輕輕拉直。修道,鼻子有大用處,鼻子的鼻尖在修道的時候叫「鼻準」。這是什麼意思呢?修道的時候,這是一個保險裝置,鼻尖是一個保險器。為什麼?因為我們一開始修道,許多人總是喜歡守上丹田,尤其是不少出家的和尚。和尚是一開始修行就練「性功」,也教人家守上丹田,甚至有人胡說這是什麼「上玄關」。功夫不到,一守上丹田,血壓就升高,除非你是低血壓,否則這麼修行要頭暈胸悶的,會心煩練不下去。
那麼正確的修法,是先從「海底」開始,當我們功夫已經到了「精滿氣足」、陰竅顫動的時候,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會產生「先天一氣」,這時候才能補腦。這時候,才需要我們改守上丹田;但守上丹田之前,先守鼻準。為什麼呢?你意守鼻準,鼻樑會自動產生一線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自動幫助我們用意,不需要我們有意。這麼修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防止高血壓,防止腦充血,這時候鼻子是一個保護裝置,叫「鼻準」,也是諸佛「鼻拉直」的目的。所以現在出家的師父要注意,這個時代高血壓、心腦血管方面的毛病這麼多,要傳法指導眾生,自己一定要用心修行,見地要高明,懂得人體的道理,才好傳法度生。
談到鼻子,密宗里還有一種方法,叫做「九節佛風法」,也是通過鼻子來練呼吸。人的兩隻鼻孔是不一樣的,男的是右邊鼻孔構造精細,所以「九節佛風法」里用它來吸氣;女的是左鼻孔精緻,所以用左鼻吸氣,右鼻吐氣,這是密宗用的方法。
那麼「七支坐」里,「手一支」手部的要求是什麼呢?我們只知道「合十」,這是佛教顯宗的手勢。我們看有人合十是這樣,這是不對的;要這麼合十,肩鬆開,背圓了,正好通夾脊竅——所以你看,佛道兩門的修行都是相通的。為什麼?因為都是要人來修,人體都是一樣。
佛教密宗里叫「結印」,這個最常用的手印,叫彌陀印,就是阿彌陀佛的手印。阿彌陀佛的手印有九品,我們練著練著就會自動變化。它最初用的手印就是這樣,右手的中指對著左手的掌心,然後兩大拇指形成一個圓,可以挨著,也可以分開,這個一看就知道,是彌陀印。電影里那個一休和尚,他結的就是彌陀印。第二品就是阿彌陀佛的定印了。當他入定的時候,他的手就變成一個方塊樣的,是這樣的姿勢,仍然是中指要對著掌心,然後這樣。
觀世音菩薩的手印有三品,一品是這樣,右手在外面,形成花籃的形狀,這個右指壓著左指合起來,右小指再壓,然後一個一個的這樣形成一個花籃。這個叫「九品蓮花印」,右手大拇指壓住左手的大拇指,形成九個瓣,下面合住,這是觀世音菩薩的第二個手印。
密宗里不同的佛菩薩,對應不同的修行狀況,而手印則相當於他們的另一個名字,所以在佛教密宗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手印。修行人要接他們的信息,就要先選定「本尊」,然後結相應的印,念相應的名號或者咒語。我們修道的人,把結手印叫「掐訣」,一般掐的訣叫「太極陰陽手」。為什麼要這麼掐訣呢?這樣一來人是虛腋的,兩肩撐開;不能這麼放,這麼放會影響呼吸。掐好「太極陰陽手」的訣,然後放在腿上開始修鍊。
我們到白雲觀去看,那些得道的「真人」——供的真人像,比如三清——太清、上清、玉清,他們掐的訣都是「子午訣」。為什麼叫「子午訣」?因為左手無名指的指根這個地方,叫子;中指尖這個是午,所以真人們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掐住左手的子位,然後左手拇指掐右手中指尖,然後翻過來放在腿上,這個叫「子午訣」,道家真人「手一支」都是這個掐法。
◎左手大指(拇指),捏定(右手)中指。右手大指,進入左手內。右手在外,為陰抱陽,此名子午八卦連環訣。捏定後將手置於下丹田處。《經》云:手腳和合扣連環,四門緊閉守正中。等心氣適和後,含眼光,凝耳韻,舌抵上穎,調鼻息。——《捏子訣》
「子午訣」的作用是什麼呢?它的作用是「鎮驚辟邪」。一旦修行人受驚,手就自動地掐緊了,這一掐緊,就能夠保護我們人的中樞神經,所以這是一個保護裝置。
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制幻」,掐住這個訣幻覺不容易出現。我們修道的時候,美女來了,亭台樓閣來了,什麼狐狸精啊都來了,掐住這個地方能鎮驚辟邪,幻覺就沒那麼容易出現了。修道是容易受驚受邪的,比如你在修鍊,風一吹,樓上的馬桶掉下來了,這叫「驚功」。這時候怎麼辦?你就用手指頭梳頭,拚命地梳頭,同時呼氣;如果驚嚇得太厲害,單靠梳頭還不解決問題,這個相當於小孩子「驚風」了,怎麼辦呢?洗熱水澡,出一身汗——打開熱水,慢慢洗,出一身大汗,這個可以緩解,這是防驚。
那麼修鍊的時候最好就掐訣,先不用掐緊,一受驚.它會自動掐緊;另外修鍊的時候,屋裡最好不要有貓呀狗呀的。你一打坐,貓狗都往你身上躥,有時候也挺嚇人,所以修鍊的屋裡頭,不要放狗、放貓。要是住平房,等你打完坐一睜眼,你就會發現,玻璃窗外,或者屋頂上,准有貓在那兒趴著——這些動物都是有靈性的,因為它們感覺到你在這兒有好東西,氣場好,結果都來了,比人還有誠意。但萬一貓「哇」一聲大叫,也很嚇人,所以「手一支」的要求就是要掐訣或者結印。
那麼,肘部的要求是什麼呢?首先要「沉肩墜肘」。怎麼墜肘?像修行中要「兩手抱球」,但不能這麼抱,要墜肘,這就有氣場了。抱的這個球直徑最好別超過三拳,不能這麼抱,這麼抱氣就斷了,要在三拳之內才好;要松肩,做抱球的姿勢,先往下沉一下。沉肩墜肘兩手抱球。
你們看鉗工,他拿板銼銼一塊方鐵的時候,他左腿弓,右腿綳,得這麼銼;鍛工掄大鎚打鐵的時候,是墜肘的,不能這樣,一這樣氣就斷了,他肯定幹不了幾下,就得大喘氣。所以,肘要墜,肩要沉。其次,腕要提。手部的手腕是提勁兒的,這個叫「坐腕」,坐腕指要扣,指根要塌,手心要空,虎口要圓。大家看過頤和園的獅子沒有?頤和園門口的銅獅子,公獅子用爪子玩一個繡球,它要一用力,這個繡球就破了,它不用力,這個繡球就滾了;母獅子按著一個小獅子,它一用力,這個小獅子就受傷了,它不用力,這個小獅子就溜了。這個就是修道中所說的坐腕——就是指尖扣,指根塌,手心空,虎口圓。這都是秘訣,這是對「手一支」的要求。
那麼「腳一支」、「腿一支」的要求是什麼?修道要排病氣,這時候對腳的要求是這樣的:首先,要腳掌內扣。腳掌這麼一內扣,自然會斂臀、提氣裹檔、臀胯自圓,同時會有一股氣包圍。所以腳要跟肩一樣寬,然後腳內扣,這個很重要。腳內扣要有空的感覺,腳的中心空,人的病氣才能不斷地排出去。人體排病氣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腳心,一個是腋窩。感覺腳入地三尺,病氣就下沉了。另外,我們平常都站成八字,力量壓在外側,內側通不過去,腎經走內側,因而腎氣不通。所以修道不能站八字,要平直站,與肩同寬;走路也不能往外撇著腳走,修道人走路要直走,別走八字,平時如看到有人走路八字腳,此人老年必孤獨。
其次,是腳趾分開。這麼一站,好像每一個腳趾是張開的,其實你穿著鞋怎麼能完全張得開?但是感覺是張開的。站樁就這樣站,最好盤坐時也一樣,好像自己坐在高凳上,讓膝蓋與腳尖垂直,不能膝蓋超過腳尖。還要想像有塊白布,把你的檔都包起來了,就是我剛才講的,提氣裹檔。站的時候,微微前傾一點,提一下腳腕,腳腕就提起來了。這樣久而久之,站出功夫以後,別人踢也踢不動,這就有些意思了。所以腿支的要求有四點:一、檔要圓;二、坐不實,就要想著要站起來的樣子;三、腳心內扣;四、腳平吸。
◎坎離莫向北南求,火性飛騰水下流。二物如能顛倒過,水升火降結丹頭。——《象言破疑·破疑詩》
站著練的時候,如果老意想下面,會拉稀,這叫「腎水太過」,就是腎水下沉了;如果站得牙疼,或者長瘡上火,眼睛有問題了,這叫「心火上頭」,這是意守的位置太高了,所以修道要把握平衡,平衡最難.
我們講「七支坐」,已經講完了眼一支、口一支、手一支、腳一支、腰一支,大家現在知道了,腰要挺直起來,任何時候腰要保持正直,身正為養生第一法。現在比較難的,就是頸與肩,頸一支、肩一支最難。
有一年,我到加拿大給人講課,我就告訴他們「七支坐」的做法,現場有好多中國的師父也都來了。在加拿大溫哥華,有很多「中國師父」,他們是靠教我們的傳統文化,教功夫吃飯的。我講「七支坐」,兩個半小時連講帶示範就完了。我一出會場,他們拉我過去說:李老啊,你知道嗎?我們在加拿大講「七支坐」,要講兩年半啊!你講了兩個半小時秘訣就全抖出來了,我們還有飯吃嗎?我當時非常後悔啊,所以我以後到國外,就不敢講了——別砸了人家的飯碗啊。
還有一年,我到瑞士講課,講到肩一支、頸一支的時候,當時在座的全是外國人,都是西方人,他們說我們聽過。我問誰給你們講過?說是有一個澳大利亞的歌劇演員講的。這位歌劇演員怎麼修起道來了呢?原來這位歌劇演員名字叫亞歷山大,1899年他32歲,有一天唱歌的時候他忽然唱不出聲來了,他很痛苦,這是他的職業啊!
他唱不了了,於是回家對著鏡子研究,他發現:每當他收頸,藏喉、頭一頂,就唱出來了,他很驚奇。此後,他就不唱歌劇了,就用這方法給人治疑難病。他在歐洲、美洲行醫達4O年之久,他一般見病人講三句話:第一句話就是你脖子要放鬆。比如病人來了,有一種病,尿床,亞歷山大自己也尿床,三十多歲了還尿床。病人來了以後,躺著或者坐著、站著都可以,亞歷山大第一句話就是,你脖子一定要放鬆,不能綳著。這不行,因為一繃緊了,氣就不通了,所以脖子要放鬆。第二句話是下巴內收,頭輕輕地向上頂,向前一點一點地頂,別使勁,不要讓脖子僵。「脖子不能僵」這一點非常重要,脖子要松,要能夠轉動,頭向上、向前輕輕頂,一點一點地頂,這是第二句話。第三句話是感覺你的背慢慢地長寬了,腰和頭要拉直,就像是一個十字架,身長高了,背長寬了,就這麼三句話。
他就用這三句話,用這套辦法治好了無數疑難雜病。他的影響還不小,歐洲人很多人都知道他,知道脖子要松,下巴要內收,頭要頂。為什麼下巴要內收呢?為什麼脖子要松?因為下巴一內收,我們腦後的玉枕竅就開了。玉枕竅是我們的上丹田竅相對的地方,在腦後叫玉枕竅,它實際上是人的延髓所在地,它平時是關著的。玉枕竅是特別窄的,所以又稱之為「關」。那麼開它的方法是什麼?就是讓它平展。我們平常人頸一緊、頭一仰,腦後玉枕就關閉了,現在我們一收下巴,頭輕頂,腦後就平展了,這個叫「開玉枕」。玉枕竅又叫「神竅」,它是「出神」的地方,所以在夜裡,你要這麼一開玉枕,有眼通的人就能看見你放光了。廟裡頭、教堂裡頭我們看佛像、神像,它們的腦後有個光圈,基督教叫「聖光」,佛教叫「覺明」。開玉枕竅要收下巴,可是你一收下巴,脖子緊了,這不行,脖子還不許緊,這就是「頸一支」的難處。
另外,我們人體有任督二脈。前面的脈就是任脈,「任」就是生孩子的「妊」的意思,督脈就是總督陽脈,任脈是總任所有陰脈,這是兩條非常重要的氣脈。相比較而言,督脈不好打通,任脈好打通,尤其是女人容易打通。那麼通的方法是什麼?就是收頷藏額,而且脖子不能僵,輕輕地、一點一點地動,好像夾著一個乒乓球在脖子下;有這個動作以後,你就有一種似尿非尿的感覺,這就是任脈打通了。
◎人身任督二脈.為精氣之源。督脈起於小腹,貫脊而上行,又絡腦自脊而下。腦為髓海,命門為精海,實皆督脈司之。——《莊子集釋》
腦後這個位置叫玉枕,是最難通的關。修道的人知道.人背後有三關:尾閭、夾脊、玉枕。尾閭是最好通的,所以形容它為鹿車,跑得快;形容夾脊為羊車,比較慢,比鹿車慢一點;最難通過的就是玉枕關,就是這個地方,這裡面是延髓,非常狹窄,不容易通過,於是古人就叫它「牛車」,意思是最慢、最難、最負重。《六祖壇經》裡面,六祖說「常馭白牛車」,什麼叫「常馭白牛車」呢?因為玉枕竅不容易通過,所以修道人在沒有通過督脈,過不去的時候,就想像有一條帶子綳在腦門上,拉著一輛牛車爬坡,這一爬坡,玉枕竅就通了,這就是竅門。為什麼叫白牛車,黑牛車不行嗎?白指的是西方庚辛金,在正統道家來看,人體的背後就叫西方,五行屬金.人體正面五行屬木,所以通玉枕是從後面用帶子拉著牛車爬坡,所以修到這裡的人,往前一感覺,往前一拉,牛車就上去了,所以叫「常馭白牛車」,這是通關通玉枕的,這也是竅門。而後修道的人就出現「神光」了,外國人叫「人體輝光」,它的奧妙是你打開了玉枕竅,所以要收頷藏額,後腦平了,玉枕也就開通了。四面放光的感覺,很妙。
◎玉枕者,玉者貴重也,枕者枕骨也。仰卧著枕,腦後之骨要保重,甚於執玉,故名玉枕。——《甲乙經》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而修道的人應當讀《西遊原旨》,這是王重陽「全真七子」中的邱長春邱真人寫的。裡面講到,觀世音菩薩給了唐三藏三個緊箍咒。那麼菩薩為什麼給他緊箍咒呢?是怕孫悟空搗亂。孫悟空是什麼?孫悟空是「心猿」,就是佛家講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裡邊的「意」,就是人的胡思亂想,所以孫悟空一個跟頭就到西天了,我們一想紐約就到紐約了,一想月球就登月了。人的第六識沒有修成正果的時候,就是胡思亂想。人胡思亂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大部分時間不過是個「性」,性慾的性。所以「心猿」孫悟空手裡拿著個金箍棒,金箍棒是什麼?原先叫「定海神針」。這枚針平時藏於海底,定住「東海」,一旦被孫悟空拿走,那就要它大就大,要它硬就硬,要它軟就軟,這都什麼意思啊?男人的男根,平時縮在下陰(下陰也叫「海底」啊,佛教密宗叫「海底輪」,這是海的「底」,前後聯繫,其實就是「東海的底」),這「神針」在東海的底定住東海,可不就是「定海神針」嗎!為什麼定住「東海」而不是「西海」?因為太陽東升,東方主生氣,生生不已,所以此「東海」又叫「氣海」,儲存「生氣」的海嘛,就這麼簡單。然後孫悟空來了,人開始胡思亂想了,一想就想到性,於是「神針」就成「如意金箍棒」了;「如意」是大小軟硬變化多端,「金箍」不過就是一圈包皮箍著。那麼孫悟空不用它的時候怎麼辦?道書《西遊原旨》說是「藏在耳朵里」了,腎開竅於耳,不過就是放到腎竅里。
◎《西遊記》者,元初龍門教祖長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書闡三教一家之理,傳性命雙修之道,俗語常言中暗藏天機,戲諫笑談處顯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從身體力行處寫來;一辭一意,俱在真履實踐中發出。其造化樞紐、修養竅妙無不詳明且備,可謂拔天根而鑽鬼窟,開生門戶而閉死門戶,實還元返本之源流,歸根復命之階梯。悟之者,在偏即可成聖,在釋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萬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經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難之苦而一斤斗雲可過,不必用降妖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畢。——《西遊原旨·劉一明序》
我們現在明白了,長春真人邱處機寫的《西遊原旨》其實全是寫怎麼修道的,但沒有人給你們講明白,你們只好當神怪小說看;即使講明了,你們又「哈哈哈」——「下士聞道,大笑之」。學心理學的人知道,有個叫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家,他認為人類的潛意識、無意識總是離不開「性」,他一說就「科學」得不行了,其實我們的古人早知道人性是這樣。
那麼人的意識,心猿孫悟空總往「性慾」這裡跑,總要玩耍金箍棒,怎麼辦呢?觀世音菩薩通過唐僧給他戴了一個緊箍咒。這什麼意思呢?就是這條箍子在頭上這麼一緊,人是不是有頭皮一張、兩眉展開的感覺?如果這條緊箍咒越來越緊,人的頭皮越來越張開,就能克服修道人的胡思亂想,這個就是修道的一個秘訣,就叫「展慧中」——慧中一展,胡思亂想就停住了,這就是奧妙,這就是降伏胡思亂想的辦法。修道的時候胡思亂想怎麼辦?不要緊,抬頭皮把頭皮張開,別使勁,微微的,然後眉開嘴笑,展開「慧中」,一展開慧中,你的胡思亂想就斷了。
前面我們講過收頷藏頷開玉枕竅,也就是開神竅。這個辦法是開上丹田竅,也叫開意竅,也叫「展慧中」,也就是展眉開顏,一展慧中,就把上丹田竅打開了;「展慧中」,眉開了,嘴自然是笑口常開。佛像是面帶慈樣的,如果佛像閉緊了嘴可就不是面帶慈樣了,所以修行人嘴不能緊閉,嘴要微張——除非你在「昇陽火採藥」的時候,要緊閉。嘴微張,牙輕扣,舌要卷,聽耳韻;耳朵叫「聽耳韻」,實際上就是返聽,好像在聽耳內的韻律。
在長春真人邱處機寫的《西遊原旨》里,觀世音菩薩當時送給唐三藏三個緊箍咒,不是一個,但是《西遊記》為了簡化它,就只剩一個緊箍咒了。那麼修道的人,這三個緊箍咒的用處在哪兒?第一個是「展慧中」,第二個是「展肩膀」,第三個緊箍咒用在胯上。
所以修鍊的時候,修道人的身體就形成這樣一個形狀,背張開來像弓,這是弦;我們平時的脊背中間有條溝,這麼一戴緊箍咒,這麼一合手,背是平的,夾脊竅也就開了。肩戴緊箍咒,展開夾脊竅,感覺自己的背寬了,背圓了,背張開了。修鍊的時候,一頷首,玉枕接通;夾脊也要通啊,氣才能通過,否則它過不去啊。
這是肩一支。實際上還有胯一支,也得戴緊箍咒,這叫「斂臀」。這是第三個緊箍咒,帶胯、上斂臀、挽胯,以後我細講的時候告訴大家怎麼修。
如何打通中脈我們再研究一下頂竅怎麼開。張三丰講過,開頂竅叫「全身輕利頂頭懸」,它還有一個名字叫「虛靈頂勁」。其實做起來容易極了,就是收下巴,頭輕輕往上頂,一頂以後,氣沉丹田,氣就下來了;氣下來以後,你的手都麻,全身舒服極了,所以叫「全身輕利頂頭懸」,就那麼簡單。太極拳里講「虛靈頂勁」,打太極拳頭要頂起來,可不能用力,不能僵硬,這麼一頂,你的頂竅(陽竅)就開了。功夫高了以後,大家將來頂竅是出神的(出神就是出現身外身)。佛教叫「現法身」,道家叫出「身外身」,它是從哪兒出?從頂竅出。
◎九載功圓,則無為之性自圓,無形之神自妙。神妙則變化無窮,隱顯莫測。性圓則慧照十方,靈通無破。故能分身百億,應顯十方,而其至真之體,處於至靜之域,闐然而未嘗有作者。此其神性形命,俱與道合真矣。——《悟真直指詳說三乘秘要》
那麼頂竅在哪兒呢?很多人都說就是百會穴。百會穴是兩耳間,耳尖向上頭上中間的一點,但頂竅並不是百會穴。它是哪兒呢?它是百會穴前那一點,再往前就是囟門,就是小孩子軟塌塌的囟門,頂竅在兩者的中間。練功的人,他這個頂竅(陽竅、靈竅)是軟的,因為它可以出靈的,摸上去是軟的,只有修道開了頂竅的人才會有,是這麼一個道理。
在西藏,上師會先讓徒弟練功,等過一個月兩個月,會摸摸你的頂,看「熟沒熟」,「熟」就是」頂開了」,這裡是軟的了;然後上師用的方法,叫灌頂。佛教密宗里,當老師的每傳一個法都要摸頂、灌頂,不過以後要開頂。為了早出功能,用開頂的方法,他們開頂,真的是拿鑽頭打一個小孔,然後用吉祥草(吉祥草是一種軟中帶硬的草),從這兒扎進去,避開左右腦(這個得有技術,有本事才行,因為不能扎在腦組織上),探到腦垂體,刺激那個垂體,然後這根草放裡面十七天。弟子在黑屋子裡要坐十七天,出來以後拔掉這根草以後,能開發他的眼通等神通,這就是密宗的奧妙。
那麼陰竅怎麼開啊?簡單,「松密處」——放鬆你的二陰;其實你腰一直,自然就「松密處」了。
我們道家修鍊,在「無為法」階段之前,「開三丹通三關」,開上、中、下三個丹田竅,然後「打通三關」——就是通玉枕、夾脊和尾閭三個竅。到了「無為法」的高級階段,就是開頂竅、陰竅、意竅和總竅。陰竅在肛門前口,它有很多名字,也叫虛竅,也叫會陰竅,也叫「牝門」。然後開頂竅,也叫靈竅;然後開意竅,就是通過展慧中開的兩眼兩眉間的竅——這三個竅開了以後,就叫「神意相會沖泥丸」。總竅在間腦那兒,相當於松果體,也叫泥丸宮,會有一種神意出現,這就叫「真氣」。真氣是這麼出現的,一般人看武俠小說,以為任督二脈一通,然後真氣就怎麼怎麼著,其實小說家不知道真氣怎麼來的。
《悟真》云:「竹破須半竹補宜,抱雞當用卵為之。萬般非類徒勞力,爭似真鉛合聖機。」真鉛即先天真一之氣也。觀此一切,認凡葯為仙藥者可以悟矣!——《象言破疑》
那麼在「神意相會沖泥丸」之後,得真氣了,然後是「真氣歸中」——這裡邊有個「玄關一竅」的奧妙。就是開這三個竅,頭一頂,一收頷,展慧中,「神意相會,真氣歸中」(歸到中脈),這時候,你就不要管它,在無為的狀態里讓它自動運行。那麼人的中脈,前有任脈,後有督脈,中脈也有九個竅,這九個竅在無為的狀態里,它自己會把真氣停在某個位置上,這個位置就是「玄關一竅」。
◎不識陽精及主賓,知他那個是疏親。房中空閉尾閭穴,誤釘閻浮多少人。緣督子曰:「一點陽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腎,而在乎玄關一竅。」所謂陽精者,以其至陽至精,而無一毫陰濁之氣也。即本來剛健中正純粹之精,藏之則為真空,發之則為妙有,所謂秉彝之良心,又謂道心,非後天至陰至濁之精可比。夫陽精在人身中,主宰造化,卻除諸邪,古人名之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氣,其實皆道心陽精之一物耳。陽精者,先天地所生,為主;陰精者,後天地所生,為賓。主者與我相親,賓者與我相疏。錯認陰精為陽精,行房中御女之術,閉尾閭,勒陰精,妄想結丹,焉能成之!陽精雖是房中得之,而非房屋之房,乃是一身之房,如仙翁所謂「家家有」、「家園種」同一寓意,豈得認為房屋之房乎?——《悟真直指》
中脈上有九個竅,一般的道書上都不告訴你。這九個竅就是最上邊有頂竅(靈竅),人的間腦裡面有「泥丸」(總竅),泥丸下面有懸膺,下面是十蘭重樓,然後是絳宮,然後是黃庭,黃庭下面是炁穴,下面是玄關,最下面是陰竅,也就是海底。陰竅和炁穴之間往往是「玄關」,炁穴跟任脈的氣海相對;玄關的位置是自動出現的,你不要管它,等它自己來,你就知道了。這條線,上為頂竅,下為海底,是道家的中脈,道書丹書上一般叫「沖脈」;佛教密宗里講三脈七輪,七輪也在中脈上。
真氣出現的奧妙,就是開陰竅,開頂竅,開意竅,然後「神意相會,真氣歸中」。有些人的真氣會自動走到炁穴,也有的就停在玄關。玄關,每個修道的人位置各有不同,玄關一竅怎麼找?怎麼知道你的玄關一竅在哪裡?幾乎所有的丹書都不會告訴你玄關一竅的奧妙。
怎麼找到玄關一竅呢?你要先用「定海神針」意守海底,先守肛門前口的陰竅,守在這兒,這兒肌肉就跳;跳了以後,大約三個月,這個氣就往上走,到了中脈的這個位置,它就不走了。這個位置大體上離肛門半尺以上,相當於關元穴的後位,每個人不太一樣,有的高有的低,這裡就是玄關一竅了。它極其重要,以後採藥結丹了,結胎、脫胎、沐浴、得葯、煉丹全在這裡。
歷史上,不少人傾家蕩產到處訪道,詢問玄關一竅在哪兒。修金丹大道的人如果不知道玄關一竅,採藥以後就沒法修鍊了。我們要知道,人身有大的經脈二十四條,二十四條脈通了,你身體什麼病都沒了。這二十四條脈是,十二正經再加上奇經八脈,這就二十條了;然後是人體中間的中脈,道書上叫「沖脈」,還有左右二脈(佛教密宗里講中脈的粗細相當於中指,兩邊的左右二脈的粗細相當於小指),這二脈起於左鼻孔、右鼻孔,然後跟中脈的下面會合,這個會合之地密宗稱之為「生法官」,也就是我們修道的人說的「玄關一竅」。那麼這總共是二十三條。還有一條昵?密宗裡邊就叫「海螺脈」。
玄關一竅找到了,是最快樂的時候,也是最快意的地方——這個就是真氣的奧妙,有的人練了一輩子,也沒有出現真氣。方法非常簡便:展慧中、松密處、收頷、頭輕頂,然後意氣神氣衝擊泥丸,真氣出現,然後真氣歸中,也就是進入中脈,這都是自動的,不要管它,這就是到了無為法階段了。
◎元關一竅少人知,恍惚杳冥含兩儀。順去流歸煩惱路,逆來便是聖賢基。——《象言破疑·破疑詩》
現在我已經把修道裡面三個最秘密的「訣」告訴大家了,一個叫做「玄關一竅」,包括如何找法;一個叫「飲刀圭」;還有一個「抽坎添離」,我不能在這兒講,只能個別的人練到一定程度我來告訴你。這是修鍊里最保密的三個,因為提早說了,會心生追求,必須保密,到時候我會單獨告訴你。沒有一本書這麼明確地告訴大家,丹書上只是這麼說:玄關一竅就是玄牝之門。什麼叫玄牝之門呢?就是機去則隱,機至則現。什麼叫機呢?又說天機不可泄漏。什麼叫天機不可泄漏?天機者,腎氣也,腎氣就是性氣,不可泄漏。這一圈下來,再聰明的人都暈了。現在的人只知道個「天機不可泄漏」了。
現在你們知道了,不要哈哈笑,也不要罵!要真正修道,修大道,不是我保密不漏天機給你們啊。
◎須要不先不後,不將不迎,不可太過,不可不及,坎來則離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陽復以陰接之,大要不失其時,不錯其機。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食其時者,趁時而吞服先天之氣也,動其機者,隨機而扭轉生殺之柄也。食時則後天之氣化,百孩皆理,可以全形;動機則先天之氣復,萬化俱安,可以延年。時也,機也,難言也。要知此時即天時,此機即天機,苟非深明造化、洞達陰陽者,烏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玩蟾輝,正是金精壯盛時。若到一陽才起處.便宜進火莫延遲。——《陰符經注》
何答學生:「展慧中,就開心」,李老,這個我沒有聽太懂。
李老:這個是要你打開意竅的方法,就是展慧中。什麼叫展慧中?比如我們高興的時候,就眉開眼笑;如果你一天到晚眉開眼笑,就長不出煩惱紋——就是這樣,如果你經常心情開朗,眉心就展開了,你的這個竅就開了,這叫展慧中,就是展開意竅的意思。為了讓你更進一步理解,邱處機在《西遊原旨》里形容觀音菩薩給了唐三藏一個緊箍咒,唐僧於是就給孫悟空戴在頭上,他一調皮呢,就念咒,這緊箍咒就會收緊,就能降伏雜念,孫悟空就不敢胡思亂想了。你想,這個緊箍咒這麼一收緊,是不是眉頭就不由自主地展開了?立刻把那些胡思亂想鎮住了,這就是展慧中。嘴呢,你就笑,要笑口常開,你才能開心,對不對?面上要和善,你老愁眉苦臉的,你就煩惱多多,纏在裡面就不容易開這個竅了,人會變得陰冷、死板、固執,一點都不可親,還覺得自己楚楚可憐,但不是我見猶憐,而是人見人煩,這個就不好了。
◎凡人輪迴生死不停,只為有心。得山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一氣不生,則脫生死。——《水雲集》這裡的心即是種種雜念妄想,若能降伏胡思亂想,則成道可期。
展慧中,就是展開眉頭。氣開了,眉展了,舒心了,嘴笑了,開心了,這就是開這個意竅的秘訣。這個意竅,對我們在群體中活動,尤其重要。這個竅呢,叫出死入生——注意,不是出生入死,人的意念,是從這裡出入,也就是說發射和接受的;人的情感也是從這裡發出的,人的七情六慾等,就是從這裡進進出出,所以你才能「通感」,很直接地感受到別人的情緒,也能讓別人感受得到你的情緒。所以,我們在群體中,要進出開心的、快樂的信息,大家也歡迎你,你也就開心了;如果不是這樣,不是展慧中,而是皺眉頭,這個樣子的自哀自憐,雖然看上去美得像林黛玉,其實是相當愚蠢,因為誰都怕這麼一個提也提不起來的人,真正無可救藥,也就沒人理這個人了。所以為什麼叫慧中,就是智慧的中庸之道,要讓情緒「引而不發謂之和,發而皆中謂之節」,要「和」、要「節」,就是要恰恰好,符合中庸之道,這才是聰明人;相反自我可憐得沒完沒了,不僅不美,還丑得要死,似乎智商都有問題了,沒有智慧。所以古人將此精確地稱為「展慧中」。
◎出生入死,生之徒(途)有三,死之徒(途)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有三。——《道德經》老子這段話說明人類的生命非常有限,並且時常處於危險的狀態。
學生:老師,身體放鬆還有其他的訣竅嗎?
李老:可以吐氣放鬆。輕輕地緩慢地吐氣,但不要長時間地吐氣,吐久了會很累的;吐的時候可以有聲音,也可以沒聲音。
還有一種方法是觀想全身像蓬鬆的軟麵包,又有點像喝醉酒,又有點好像傻掉的感覺,如醉如痴——注意千萬別拿勁,別弄得身上綳得緊緊的,綳著勁的身體不會放鬆。但也不要落入困的狀態,否則就會很想睡覺;保持放鬆,但也要保持一顆清明的心,不要變成昏昏沉沉的,有所定,也有所覺。
好,大家試一下。身體放鬆,嘴巴放鬆,舌頭不碰到牙齒,上牙床和下牙床分開,開始吸氣……不要緊張,自然地吸氣……不要想著吸,也不要想著呼。寧肯少呼,寧肯慢呼,不要太用力,身體鬆弛,呼得自然一點;呼的時候,身體可能會發脹,腳心有感覺,腳心中央的穴位好像有氣串來串去,有的時候好像腳心在「嘬」氣。
累了可以停一停,不呼不吸,可以張嘴放鬆,口水太多就整個咽下去;鼻子有病的人,會流鼻涕;有的人會打哈欠,不用理會這些情況。老年人坐不住的,可以墊個墊子靠著牆練,可以靠著直背的椅子練,但是背一定要直,不能躺著練。
學生:在打坐過程中鼻子癢,可以撓撓嗎?如何守下丹田?
李老:打坐當中會出現很多種情況,比如腿疼啦,鼻子癢啦,腰痛啦……一句話,再難受都要忍!第一次坐下來,要忍,以後才能坐下來;腰要挺直,彎了馬上要挺直,背痛要扛過去;流鼻涕,不能擦鼻子,擦了以後,手會痛;腿盤久了也會疼,麻脹、酸痛,一定要忍過去;身上癢、流眼淚,都不要用手去碰。
守下丹田的方法是:降陰後,手護著下丹田位置,前後、左右、上下斜著轉,用心念守這一動;要慢,不要用力,孩子似的輕輕呼氣,如果死死地抱住守的念頭反而守不住。從背後守效果比較好,如果不從背後守,從前面守,有些人需要用兒天時間來慢慢把握。守你的腹腔,小肚子裡頭,好像氣在轉,甚至於帶動全身都轉。
◎所謂「降陰」,丹書中也叫「降陰符」,方法採用象坐的姿勢(見P135圖),張口呼氣,重呼不重吸,意守腳心(血壓高者)或中丹田(血壓正常或低者),「呼呼呼吸」,即為降陰。
學生:老師,我們現在可以開始打坐了嗎?
李老:好,現在第一步,盤腿。腿收進去,能盤到什麼程度盡量盤。
第二步,兩隻手掐「子午訣」放在腿上,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掐左手的無名指,左手的大拇指掐右手的中指。
第三步,手臂輕輕放在腿根上,胳膊不要貼著胸部,貼著胸部內側會導致呼吸困難。
第四步叫搭橋。搭橋就是舌頭要卷,用力來嘬舌頭,牙齒要咬緊,頭要直,不要低頭,這樣子才不會胡思亂想,才不會昏沉。咬緊牙,嘬緊舌,不能張口,輕輕地吸氣,別管呼——吸長,吸短,腰直,這樣才能「三陰內收」。如果陽舉,吸幾口氣就倒了,一會兒就會出汗的。嘬舌頭——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嘬舌頭能起到治病的作用。咬緊牙嘬舌頭,吸氣,別考慮呼,同時意守丹田,把手放在大腿根部;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掐左手無名指指根,子午訣的好處是防漏精,防止出現幻覺.
◎《道法會元》中將搭橋之法稱為「山澤通氣」,講煉丹靜坐時,捲舌頂齶,慢慢調息,做到外無所入,內無所出。
然後吸,稍微一忍,別想著呼,不能吸長,就吸短,吸兩下也行,停一下,接著又吸;千萬別松牙,別松舌,如果鬆了都要從頭來,口水多了才咽。痒痒,難受,忍一忍,剛開始練打坐,是有困難的,不好受;吸,忍一忍,別考慮呼,吸……這個吸,有點像吸痰似的,可以不出聲,也可以出聲,自動呼氣。
吸的時候,有一個全身都在收縮的感覺,你不要管它,這是自然出現的;腰要坐直,痛要忍一忍,累了也要忍一忍,會出汗。第一次難受,彎腰是氣不通,氣不通身體肯定痛;忍一忍。吸,停一下……吸,收一下,慢慢地就不吃力了,自然了。用力嘬舌,始終不能松,這樣思想才集中,才能採藥。有些學員因為從來沒有盤腿打過坐,就覺得難受,腰疼,背疼,腿疼,要忍一忍。人體本身能治病的,腿要儘可能盤緊,效果才好;坐直,一定要坐直,不直氣就不通了,效果就差了。
別考慮痛,咬緊牙,嘬緊舌頭。是不是很難受啊?是難受,這兒疼,那兒疼,這兒癢,那兒癢,盡量別動,千萬別拿手去抓癢,流鼻涕隨它流,流眼淚隨它流。咬緊牙嘬緊舌頭,咽吐沫的時候也不能鬆開;不能把嘴鬆開,你要鬆開就得從頭來了。我們初煉丹不容易啊。
◎元代陳致虛在他的《金丹大道》中說,所謂內丹之道.就是在於逆萬物順行之道,忍盡辛苦,誠信向道,專一精修,竭力使萬象萬念合而為三(精、氣、神),三複化為二(氣、神),二復歸一(神)。一歸於道。並認為這是「奪盡天地沖和之運,陰陽化機之妙」,最終重返本源,常住永生。
咬緊牙,嘬緊舌,吸氣,這也是採藥的功夫,也是昇陽的功夫,這也是升氣的功夫。剛才我們降陰,降了20分鐘;現在昇陽,昇陽應該是40分鐘。慢慢地吸,如果累了,吸不動了,停一停,不吸不呼,放鬆;一會兒又想吸了,接著又吸,身上的氣好像收縮了,人的身體好像也在縮小,全身都有麻脹感;你也可以觀想後頭,最好觀想後頭,想後腰,想脊柱,它微微在動。吸氣這個過程讓它養成習慣,不理它,自然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好……現在開始觀想你身體好像在抽緊,你就不想呼吸了,身體好像收縮了,就已經吸了;身體一抽,你就想著後頭,想肛門,從後頭想肛門。
不要意守吸氣,意守吸氣血壓就上來了,頭暈。讓這種呼吸方式形成條件反射,可以觀想全身在抽緊——吸的時候,你全身都抽緊了,你就不至於只想口鼻了(全身包括背、肩、肚子全都縮小了,然後再鬆開)。想著全身都在收縮,輕輕吸,一收縮,它就吸了,不要故意去想口鼻;放鬆……放鬆的時候,有一點點抽緊。放鬆……抽緊……好像全身都抽緊了,這時全身都麻了,有快樂了。
肛門竅(會陰竅)性感來了,好像要尿了,有時候全身都會顫動、麻,有時候還陽舉,有時候就陽倒了。全身麻,全身縮,自然一點,不要猛,不要快,要柔和,非常好……現在大家腰要直,咽吐沫時,隨著吸,咕咚一下子就咽下去,一直咽到胃裡;如果咽的很多,一口咽下去,胃裡面會出現咕嚕咕嚕的響聲,不是胃發酵,是小肚子里會有響聲,這個就叫坎離交,就是情與性的相交混合,這時候心理上會產生非常開心的感覺,有一種感動,有一種慈悲心,有一種愛心。溫熱溫熱的,咽下去的時候,就把這個情帶下去了,當你咽口水的聲音,就把這個清帶下去了;情通過口水,咽下去以後,與性棍合,就叫抽坎添離、離卦變乾卦。
◎名者以定情,字者緣性言,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周易參同契》魏伯陽這句話指明了只有情來歸性才是還丹。
◎托黃婆,媒媲女,輕輕地,默默舉。——《入葯鏡》崔希范這句話說明,想要「情來歸性」、「抽坎添離」,需要柔和地咽下口水這個「黃婆」,並將「情」輕輕帶下去,「性」默默舉,自然情性混合,大功告成。
好,全身在收縮,縮到哪兒呢?縮到丹田,縮到後背;後背再縮,咬緊牙,嘬緊舌……再抽緊,這一抽緊就自然吸氣了。這個吸不是用鼻孔吸,用鼻膜、鼻根吸,好像擤痰似的,但是不要用力;放鬆……再吸,身體抽緊了……收縮,就吸了,這也是全身的呼吸,全身在收縮,放鬆。全身難受,別動,因為一動,氣就散了。
好了,現在時間到了,先把舌頭和牙齒打開;第二步把手打開,放在膝蓋上。如果牙咬太緊打不開,你哼哼兩下就打開了。把兩手放在膝蓋上,把腿打開,擺成「象坐」的姿勢。有些學員的腿打不開,旁邊的人可以一點點幫助他打開;如果很疼,可以用兩個手捧著大腿,搖——向下搖,也可以這樣慢慢地伸一伸,腳腕子也可以轉一轉。
現在不怎麼疼了,腳跟挨著放。兩個手扶著小肚子也可以,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右手在下,摁住肚臍眼下面,摁住氣海的位置。輕輕摁住以後,輕輕地哼氣,觀想氣回丹田,好像全身的氣都回到丹田了。我們剛做的一系列動作叫「還原」,叫「引氣歸海」,也叫「溫陽」,或叫「沐浴』。它的目的就是把散在全身的氣都收回來,收回來以後,我們的精神、氣力才好:如果不做還原,打坐做完了會感到累、身體疲勞。所以我們必須要做還原,想著全身的氣,回到氣海,鼻子用「哼」的方法,與吸的方法相反。哼氣,不要費力,輕輕地用鼻子出氣,用鼻子哼氣——還原這套動作,短的可以做七分鐘,長的十二至十五分鐘都可以。「還原」過程的特點是出的汗會收進去,原來身上帶著汗,都被收進去了。
◎《西山群仙會真記·修法入道》中點明:居靜正坐,閉目冥心,定息住氣,手兜外腎(睾丸),搓臍下,舉二足等方法,而道無所不包,無所不通,不泥於伎藝之能,治疾病之功。這裡的搓臍下的方法,即是用於「引氣歸海」的「沐浴」之功。搓臍下,兜外腎(睾丸)二者一起做,便是「九九還陽術」,是道家祛病健體很重要的方法。
用鼻子哼氣的時候,舌不能碰牙,牙不能碰牙;腰要坐直,慢慢地哼氣;嘴不要閉,因為一閉嘴就緊張了,身體就緊張了。用鼻子輕輕地哼氣,不用力,不能想嘴巴,想著哪兒呢?想著丹田,想著哼氣。這樣子把全身的氣儲存在氣海,然後你做完了功,就非常有精神了,後面的四五個小時之內,非常舒服,如果不收功,不做還原,就會疲勞。
摁住肚臍眼下面,摁著氣海的位置的兩隻手,可以輕輕地轉,不轉也可以,剛開始時是有意地轉,到後來的手是自動轉的。注意一點:男的是右手在外,左手在內;女的是右手在內,左手在外,雙手重疊按著肚子,輕輕地……小螺旋轉……慢慢轉,這樣子可以加快還原;男性應該向逆時針轉,女性應該是順時針轉。現在不要求那麼複雜,你擱在那兒就可以了,或者你愛怎麼轉,就怎麼轉,將來它自動會轉的,可不要瞎揉一氣,這不是按摩啊。對……就擱在上頭,慢慢地輕輕地揉,這樣就把全身的氣儲存在氣海了。
這時候呢,如果腿還不舒服.還可以再抱著腿搖一搖。搖一搖,可以緩解腿的疼痛。然後慢慢站起來,別使勁踏地,慢慢扶著站起來……也別用手用力摁地,用手摁地手要疼的。站起來後散散步,慢慢走,看著腳散步,也可以同時搓搓臉,揉揉頭,做一些輔助動作。
一定要散步,不要讓腿帶著疼,如果疼,下次就更疼了,散步散到腿很舒服了,不疼了才行(血壓高的,看著腳散步)。在廟裡,和尚都是排著隊,沿著大雄寶殿散步,他們一般都要散步20分鐘。咱們不需要那麼長時間。但是剛坐完,不能去大小便,起碼要過半小時以後才能上衛生間,因為打坐後半小時內身體在吸收精華,這時候去大小便會把精華排出去的。別喝涼水,可以吃東西,但別吹風,因為這時候毛孔都開著呢。活動到腳很舒服了、不再疼了為止;疼也治病,因為我們的關節,氣不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個疼在開始是有一個規律的:它這個規律就是現在疼,明天也許比現在還疼,後天還疼,然後大後天就緩解下來了。疼——更疼——疼——不疼。打坐時疼也有規律的:開始不疼,到2O分鐘疼,然後不疼了,40分鐘又疼,它們都是有規律的,像波浪一樣起伏。
學生:李老,為什麼我是大腿根疼,別人是腳疼?
李老:每個人不一樣,有的人屁股疼,有人腿疼,有的人腳腕疼,那疼本身也是好事兒,要忍一忍。練功的時候,手不要亂動,別一會兒抓痒痒,一會兒擦眼淚,千萬不要,因為你這個時候神經非常集中,你做這些動作,一會兒手就要疼了,或者發木;收功後,如果臉上發皺,頭上難受,就搓手,乾洗臉。今天咱們能做到這程度,這是不容易的,很多人都做不了,你們能堅持下來,很好,回去要堅持,要努力。
第四部分呼吸的訓練要善養「浩然之氣」儒家的孟子講養氣——「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實就是講修道。「養」是什麼意思?就是去妄存真。去妄,去除胡思亂想,然後才能「其性存焉」;去妄,然後才有真,這個真後來就叫「真氣」。到今天,我們一共了解了修道要涉及的三種能量,古代叫「氣」,但並不是「空氣」的氣。這三種氣,大不一樣,我們練功、練氣功什麼的,只能練「衛氣」,它能強健身體,並不能算內力內功;練武功,練內家拳,我們發力「自丹田出」,調氣發力,只能調「經氣」也叫榮氣;只有修大道最後才能修出「真氣」來。
◎老子云,得其一,萬事畢。所謂一者,先天真一之氣,即所謂天地之精,亘藏於陰陽之宅也。何以守之?亦曰:慎內、閉外而已。——《南華真經·副墨》這裡的「先天真一之氣」即真氣。
真氣不是自下丹田出,而是自氣海出,「意」和「神」會合來刺激泥丸,這個時候就來真氣了,叫「神意相會沖泥丸」,然後修道的人才正式修沖脈(中脈),這叫「真氣歸中」。真氣出現了,就會自動進入中脈,這時候修道的人才算進入無為法,算是「起修大道」了。這就是它的奧妙,這也就是秘訣。
一般人不了解的是,修道每一步有每一步的練法,有每一步的驗證,有每一步的理論,絕對是很嚴格的,也很難討巧逾越。把道家的「無為」理解成「不作為」,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只能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像是兩個人辯論,水平太低的那個人必須把高的那個人的水平拉下來,低到跟他一樣的程度,然後才能跟對方說幾句。真正無為是得道高人所為,我們只好「無為」啊,「順其自然」啊,自我開解一下。
◎智者不以(地)位為事,勇者不以位為暴,仁者不議位為患,可謂無為矣。——《淮南子·詮言訓》
◎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所謂無為者,因物之所為。一一《淮南子·原道訓》
◎無為者,非謂其凝滯而不動也,以其莫從己出也。——《淮南子·主術訓》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如何開兩個竅——意竅上丹田和神竅玉枕了。「展慧中」開兩眼兩眉間的上丹田竅;收頷「全身清利頂頭懸」、「馭白牛」過關開玉枕竅。然後,我們舌?小舌頭;「息停脈住」的時候,我們就返先天了,在完全「入定」的那個「虛靜」里,陰極陽生,神意相會——「意氣」和「神氣」自動地併合一處衝擊總竅泥丸,也就是正式地開泥丸竅了。衝擊後會產生一種東西,這個東西你要是有意地去感覺它,倒沒有了;你不感覺它,就好像有個東西——這就是《道德經》裡邊講的「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中有精」就是這個東西了,後來叫「真氣」,叫「真精」,站在宇宙本體造化的功能上又叫它「先天一氣」。這東西「恍恍惚惚,窈窈冥冥」,你想它,它就沒了;不想它,它就出來了。它會自動地進入中脈,在中脈里走。
這就是出真氣的方法和秘訣。那麼修道修到出「真氣」以後怎麼辦?要無為,要不想,一想就沒有了,一動後天意念就又沒有了,所以真氣要「養」,要學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怎麼養呢?去妄存真。那麼怎麼才能做到呢?打坐的時候捲舌塞喉,咬緊牙,息停脈住(入定),萬念化一念,一念化無念,竅門就在這裡。
呼吸的重要性開竅我先跟大家講到這裡。那麼我們修鍊,不管你是佛門的、道門的、儒門的,都要掌握「止息法門」;息特指修道人的呼吸往來,我們現在還談不上息。我們的呼吸主要跟空氣里的氧氣打交道,一呼一吸到達肺里,橫膈膜以上而已,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這個在佛學裡叫「風」。所以我們現在也要練呼吸,以便「由風入息」,最後達到「息停脈住」真正入定。進入無為法的修鍊,也就進了金丹大道的門了。
◎初打坐,學參禪,這個消息在玄關。秘秘綿綿調呼吸,一阿一阿鼎內剪。——《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打坐歌》
現在,我們練的時候,不要平均呼吸。什麼叫平均呼吸?吸三下,吐三下;一二三吸,一二三吐,不要這樣練,這樣練不出功夫來。我們練的時候要練「差額呼吸」,這種「差額呼吸法」,在佛教裡面就叫「安般法門」。我們現在練差額呼吸,就是呼長吸短,意念管呼不管吸;或者反過來,吸長呼短,意念管吸不管呼。這兩種方法,我們現在就要學會,吸長呼短,古人修道叫做「昇陽法」;呼長吸短,古人修道叫做「降陰法」,都很關鍵。
具體修鍊的時候,開始吸三下,慢慢地吸四下,再慢慢地吸五下,但是要自然,別憋氣。我們現在還談不上「練息」,現在算是「練風」,總之就是不要像平時那樣平靜呼吸,要差額呼吸,古代把練習呼吸的修道人叫「練氣士」,就是這個原因。差額呼吸很重要,如果我們呼三下,吸三下,基本沒有什麼治病的效果,就是練氣功效果也不好。那麼凡是陽性病,太陽病、少陽病,比如發燒、臉紅,一號脈是陽性的病,就用呼長吸短的辦法來修鍊治病;凡是陰性病,比如少陰病、厥陰病,臉色蒼白,身上怕冷,那我們就用吸長呼短的辦法修鍊治病。所以,我們要是有高血壓病,就以呼為主;低血壓,就以吸為主——修鍊內丹更要注意呼吸。
◎靜定之際,先行閉息之道。閉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際,而一息續之。今則一息既生,而抑後息,後息受抑,故續之緩緩焉,久而息定。抑息千萬不可動心,動心則逐於息,息未止而心已動矣。——《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
現在公園裡也有些人練吸呼,叫「吸吸呼」,我在地壇、天壇公園都看到有人在練。這個方法就是延長吸,然後要停。這樣練,相當於做人體內部的「有氧運動」,做著做著會體內生熱,而癌細胞怕熱,癌細胞在特定的溫度是不能存活的;而且我們知道「衛氣」可以運用意念引領,衛氣衛氣,能護衛我們的身體,那麼我們延長吸來呼吸,再意守相應的病患部位,就能讓身體的某個局部溫度升高。原來我曾開過一家防癌治癌的醫院,前後開了七年,我當時兼任醫院院長,防癌治癌就用這種方法,呼吸法門運用得當,是有效果的,比如吸吸呼呼停,然後腳跟著動。1957年有一部革命愛情電影,曾經風靡一時,叫《柳堡的故事》,這是女演員陶玉玲的成名之作,她演那個女主角二妹子,結果陶玉玲成了五六十年代我國觀眾的「紅色戀人」。陶玉玲成名了,但後來她還年輕時就得了口腔癌和乳腺癌,她就練這個——「吸吸呼呼停」;現在,她可能七十多了吧,還在電視里介紹這個「吸吸呼」昵!她是個聰明人,實實在在修行,結果把握住了生命。
明天我們正式教「採藥煉丹」。「採藥」的時候,我們就是用這個,這種延長吸的方法。練呼吸,就是練習控制呼吸,呼吸要勻細深長,要練呼長吸短,或者吸短呼長。
我們修道,先這麼練,練「風」;最後你能夠達到「止息」的程度,這就是訓練「止息」的方法。一開始練功打坐,我是一分鐘呼吸兩次,後來就是八九分鐘一息了。所以毛主席在長江里游泳,他不是漂著的嗎?他用的就是這個方法,他搶一口氣,憋著,然後人就浮在水面上了。原先在昆明湖,就是頤和園裡邊那個湖,燕京大學有兒個外國教授,能躺在水面上看報、抽煙,就是憋氣、搶一口氣而已——從這個方法開始,漸漸地「止息』。我們練呼吸的目的,最後是「止息」,也就是靠毛孔來呼吸,配合意念,可以達到「息停脈住」,這時候才算是真正得定了。
◎張三丰在他的《大道指要·道言淺近說》中指出: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因此練習「屏息」、「止息」最重要的是順應自然,任息自調,修道之人只要致虛守靜即可,真息一出,凡息自停,自然「息停脈住」心靜息調。
我們修道,必定要訓練呼吸,所以先要憋氣,憋氣在修道裡面叫「屏息」。屏息,就是你拿一根線往針眼裡穿的時候,你屏住呼吸不喘氣,這就叫「屏息」;但是屏息只能算「入靜」,不能算「入定」,只有息停脈住,達到毛孔呼吸,才能算真正入定。
現在大家當一回「練氣士」,具體修鍊一下吐納,就是呼吸的方法,佛教叫它安般法門,也就是「安那般那」;道家呢,就叫吐納法。在我們初步修鍊吐納的時候,我們需要「正身」,就是調整姿勢。正身我們之前講過,正身要達到什麼目的呢?達到不用正身了,不用調整姿勢了。這樣一來,你長期都堂堂正正的,姿勢都是調整正確的,不講正身了,這就到位了。說實話,正身真正到位了,你會覺得任何椅背都是多餘的,也不喜歡腿抬高、蹺二郎腿了,因為氣脈通了。我們開始練,就非得講正身,講調整姿勢,因為我們身不正,管道不通,氣脈不通,所以調整姿勢的目的是為了讓氣脈通。
現在我們複習一下「七支坐」,以及裡邊的二十六個要點。從做人的道理來講,正身既是養生,也是做人,會養生就一定會處世。為什麼?人在意誠身正的情況下,他雖然達不到「入定」,但至少是「入靜」了;寧靜以致遠,在這種心情非常平靜的情況下,人是非常理智的,待人接物,決策決定,協調用人,都是在腦子清醒的情況下做出的。所以,我們入世修道有一條做人的原則,就是凡是在激動的情況下,你不要作任何決定——比如,要跟人家簽協議,要投資或者不投資,去不去這個地方,一定要心平靜了再定。靜能生定,定能生慧,所以我們說會養生必會做人,必會處世;會處世的人必會養生,就是這個意思。
◎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心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中知抑則平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
釋迦佛講法講了四十九年,到最後,他跟他的弟子說:我老實告訴你們,我這一輩子給你們說法,其實我什麼都沒有說。(見《金剛經》:「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這話,當時有的弟子明白了,有的弟子不明白。他的弟子阿難,後來就問了:「你老人家講了四十九年了,還說什麼也沒講,那你走了以後怎麼辦呢?我們向誰去求教?」釋迦佛說了一句:「以覺者為師。」就是以覺悟的人為老師。後來,我們把這個「以覺者為師」就改成了「以戒為師」了,這個很麻煩。戒怎麼能為師呢?那只是規範制度,它怎麼做導師?豈不荒謬。你不吃肉了不說謊了,那不過是準備學費去找真正的導師學習,佛教密宗叫「修資糧」,資糧夠了,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覺者」為師。現在的人動不動就覺得自己持了幾條戒就很了不起,一臉佛相,滿嘴佛話,看誰都不順眼,逮誰就說誰,自命清高,神經兮兮,這哪裡是修佛啊,明明是胡來嘛!真正修佛,就要「去妄念空」,不要妄想,念頭要空掉,如果我們能讓自己的胡思亂想靠邊站,讓自己的心猿孫悟空靠邊,我們自然就修佛了,就這麼簡單。
呼吸在修行里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呼吸和我們的思維息息相關——尤其是吸氣,必然要影響中樞神經;其他五根(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皮膚)都要靠大腦的思維才能分辨思量,都需要通過意根(也就是大腦)來作用,所以,意根靠邊站了,其他五根也就靠邊站了,就能去妄念空,其性存焉。要想去妄念,口鼻就不能呼吸,口鼻里牙、舌、鼻竇等都是大神經,一呼吸必然刺激大腦思維,妄念紛飛,所以要止息。止息的最高的狀態就是滅息,羅漢能達到滅盡定、滅受想定,這個才是修佛的正果。修道的人講究拿根雞毛粘在鼻子上,雞毛不動這才能叫「入定」,鼻子一喘氣就人不了定,因為中樞神經活動了,後天的妄念又開始紛飛了。
◎氣息既和,自然於上、中、下不出不入,無來無去,是為胎息,是為神息,是為真橐龠、真鼎爐,是為歸根復命,是為玄牝之門、天地之根。氣到此時,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氣熏蒸營衛,由尾閭穿夾脊,升上泥丸。下鵲橋,過重樓,至絳宮而落於中丹田。是為河車初動。——《張三丰大道指要·玄機直講》
這個止息,說句實話,也不過是修小道。真正的大道是什麼呢?就是金丹大道,得修鍊內丹。明天給大家具體講修鍊內丹的方法,其實修鍊內丹和修佛太一致了。張伯端張紫陽真人是道家全真教龍門派的南五祖,他就說過:佛家的修鍊方法和道家的修鍊方法太一致了,越高級越一致,只不過,在初練的時候,道家講得更細緻具體,而佛家就講得籠統一
些。比如,道家逐級講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對這四個階段的前兩個階段講得特別具體;而佛家就講得很籠統,就講暖、頂、忍、世,太籠統了。但是,到後面的高級階段,佛家講得更具體,而道家則講得籠統。並不是它們不同,而是用的話語體系、修鍊的方法略有區別而已。《金剛經》中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所謂「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此心同,此理同」。像佛道兩家,初級階段都是以行善為主,都是在「修資糧」。就中國的廣大群眾來說,真正修佛修道的,實際上是非常一致的,不謀而合的;很多不同,有的確實是印度和中國的話語體系或者思維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但另外有很多不同,不客氣地說,是人為的,是後人人為加上去的,所謂「門戶之見,宗派之爭」,這個跟真理就沒什麼關係了。
◎北宋張伯端,為道家內丹修鍊「南派」創始人。他所著《悟真篇》與東漢魏伯陽所著《周易參同契》同為「丹經之王」,享有崇高的聲譽。他在《悟真篇》中指明:道、佛、儒「雖三分,道乃歸一」。他說:「先以神仙命脈誘其修鍊,次以諸佛妙用廣其神通,終以真如覺性遣其幻妄,而歸於究竟空寂之本源。」主張融合三教,以明大丹妙旨,反對三家「各自專門,互相非是」,「迷沒邪歧,不能混一而同歸」。
所以我們不要去爭論,修大道的人不跟人爭,那些「我修鍊的是佛家的,你修鍊的是道家的,我就比你高」的說法,都是違背法教的。所謂「法法平等」,不要去爭,認真修行,不要去爭是非短長,時間長了,自然就能證明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這個也是修道當中涉及的做人道理。
用「六字訣」治病呼吸的方法,不僅對我們修道很重要,就算只是求個健康的生活,也非常重要,我們的講義里有詳細的說明。現在國家體委和衛生部推行四種古代的功法,分別叫「六字訣」、「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但是很可惜,現在國家推行的這四種功法,都不是修道自發出現的,而成了體操——其實這四種功法,都是古代佛道兩家的修行人,煉內丹時產生的外動的功夫。所以後來他們組織了一個很大的團到法國推廣,法國不歡迎,因為徒有其相而無其實。
這四種功法,跟我們的呼吸有特殊關係的,就是「六字訣」;「六字訣」是陶仲景推廣的,或者說是他發明的,他用六個字的發音來治療各種不同的病症,很有效果,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
「六字訣」里第一個「呵」字,吐氣開聲,是治心血管病的;如果肝經有病,肝經就是所謂肝的系統,按我們的說法,也包括人的內分泌系統這一類的病,用的是「噓」這個字;治脾胃的病,用的是「呼」,可出聲,可不出聲;肺經有病的,呼吸道系統有病的,用的是「嘶」,用來治肺病咳嗽一類的病;腎經有病,腎虛的,用的是「吹」。人身體里有上中下三焦,上焦是屬於呼吸系統的,中焦是屬於脾胃和肝系統的,下焦是屬於泌尿和生殖系統的,如果三焦都有病,用的是「吸」,這個很有效。
◎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徽而引之,名曰長息。內氣有一,吐氣有六。內氣一者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吸)、呵、噓、嘶,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無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對應腎水)可吹,溫(對應脾土)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吸)以去煩(對應三焦),呵以下氣(對應心火),噓以散氣(對應肝木),嘶以解極(對應肺金)。——《雲笈七籤》
「六字訣」對我們平常人修道很有好處,如果累,你甚至可以不出聲念。有的時候,我在修鍊的時候,我也用「六字訣」,刺激「總竅」裡邊的腦垂體,帶顫音地念「呼」,可以刺激腦垂體,效果會更好一點;肺不好的念「嘶」,腎不好的念「吹」,三焦都有病的念「吸」。很簡單,大家平時沒事可以用這個方法,但練的時間不能長,時間過長會傷氣,不要超過半小時,這個在古代很有名,供大家參考。
學習煉內丹現在咱們具體來煉煉內丹,現在就可以實驗,就可以做一做。開始練的時候,如果在床上,我們用的是「象坐」。為什麼?因為直接盤腿打坐很累啊,那你就坐象坐,因為大象坐起來就是這個姿勢——當然,剛開始煉內丹,我們大家也最好像南懷瑾先生說的那樣,把屁股底下墊高,這樣直腰就容易了。
有一年我們去歐洲、美國,他們的電腦椅跟咱們的不一樣,咱們是活動的轉椅,它們有一種不是,它那個椅子,前下方是夾板似的兩塊板,人坐上去腳不挨地,是跪靠在那兩塊斜板上的,然後人重心靠前挺腰直背,這種椅子好貴的,大體都是300歐元以上。
咱們現在就開始試著煉內丹,如果有皮帶的,鬆開皮帶,不要束緊腰腹。等我們具體煉內丹的時候,帶鬆緊帶的短褲最好不要穿,如果沒有系帶子的短褲,就把帶鬆緊帶的短褲直接脫掉;不要讓腹部有任何的帶子來束縛它,要寬衣解帶。為什麼?因為這兒有帶子勒著,氣不容易通。
◎煉丹時呼吸不離鼻口,卻不能意想鼻口,這一秘訣在《坤元經》中表述如下:「靜養胎中生息(指由凡息而達到胎息),主在默運身中呼吸,不在鼻口,未離鼻口。雖有呼吸之名,實無呼吸之相。要用先天臍輪之呼吸,不用後天鼻口之呼吸。」由此可知,由凡息到胎息,需要由鼻口而「臍輪」,所以不能意想鼻口;勻細深長的呼吸自可慢慢達到胎息的效果。
我們現在煉丹,關鍵不許意想鼻口,難就難在這兒,因為煉內丹的關鍵是掌握呼吸法門。好,大家坐直,腰要直,吸,慢慢……慢慢肚子鼓起來,別猛,慢慢地,肚子一點點鼓起來;停一停,忍一忍,然後就放鬆,別管呼氣,慢慢……慢慢肚皮縮回去了一一這個方法叫正呼吸,也叫調息,咱們試一試。
想著小肚子,吸,慢慢腹部脹起來了,你不吸怎麼脹呢?肚子慢慢脹起來了,脹起來的時候,全身都麻了;然後,慢慢讓它自然地下去,腰要直,要慢,要均勻,呼吸要勻細深長,那個氣好像可以滲透到五臟六腑。
吸,慢慢地肚子鼓起來了,稍停一停,忍一忍,別太猛;然後慢慢松下來,肚子就癟進去了;想著你的下丹田竅,吸進去了,吸的時候綿綿的,憋一會兒,然後放鬆,腰拔直,肚子就縮進去了。
吸.肚子鼓,甚至於周圍的腰都鼓起來了。一鼓起來,一直麻到腳,一直麻到全身,這樣治病的效果就好;又慢慢地松下來了,不要想鼻口(想鼻口,血壓就上去了),你要覺得是你的小肚子在吸氣、在呼氣。想後腰呼吸也可以,想你的後腰張開了,腹部慢慢地縮下來,小肚子就貼背了;忍一下,再來吸,這個忍的時間,慢慢你就越忍越長。
這個呼吸的方法,治病效果非常好,可以打通微循環,將來要滲入骨膜,就是治風濕病,治各種骨關節的病,治老年腿疼。呼吸要均勻,吸也好,呼也好,要均勻。
很好!慢,別著急;勻,均勻,柔和,勻細深長。如果我們在家,躺在床上也可以練,但別超過半小時,因為超過半小時就太累了,忍一忍,但千萬不要忍得胸部發悶、頭髮暈,這就不對了。放鬆,身體放鬆,背部張開,好像氣在背部里走,想我們的丹田、氣海。
呼吸、意念一定要結合,「意氣相隨,心息相依」,這跟日常的呼吸是不一樣的,不能想外,只能想內,也可以想後(後背、後腰)。吸,如果呼吸覺得困難、彆扭,可以把胳膊張開一點,不要壓著腋——因為胳膊壓著腋,喘氣就費勁,就好像抱球似的。讓胳肢窩有一點虛空,這樣呼吸就舒暢了;你要是壓著它,你呼吸會難受。
對了,這樣你們就呼吸舒暢了。如果躺在床上呼吸,枕頭要比平時稍微高一點,以便「鼻拉臍」,好,先練到這裡。
那麼修道是個「順則成人逆成仙」的過程,我們剛開始練,不說「成仙」,首先至少要突破壽命的限制,求得長壽健康,死的時候好死,痛痛快快抬腳走人,誰也不麻煩,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氣脈通。氣脈真正通暢的標誌就是「止息」,所以我們呼吸的頻率與我們的壽命是成正比的。
◎道家內丹西派,其清修丹法的總訣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近代道家學者陳攖寧先生也認為陳摶陳希夷內道之道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個字。張三丰在其《道言淺近說》中云:「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西派始祖李涵虛在《道竅談》中指出,神與息,即意與氣「相隨相始」貫徹修道的始終;「調息之法自調心始,凝神之法自調息始。此聖賢仙佛之梯航,吾人入德之路也。」西派高傑玄靜居士徐海印(頌堯)在《天樂集》中也講:「昔以因緣.得遇汪師(體真山人汪東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門,方知玄宗確有其傳。」因此,西派丹功總訣名曰「心息相依」。心息相依,就是將調心和調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心調息,以息攝心,心息相依交抱,性命自能相融矣。元代李道純在其《中和集》中說:「氣神和合生靈質,心息相依結聖胎。透得裡頭消息子,三關九竅一齊開。」
你們看講義,雞一分鐘呼吸30次,它的壽命只有12年;鴨子一分鐘呼吸28次,它的壽命只有16年;那麼狗呢?它一分鐘呼吸24次,所以它活20年。狗很有意思,你養狗,它臨死的時候不死在家裡,跑出去找地方去死,很奇怪的。那麼牛呢?它一分鐘呼吸20次,所以它的壽命有32年;那麼大象呢?大象是每分鐘呼吸18次,它的壽命是6O年。一般說來,人的呼吸是16次,如果你每分鐘呼吸16次,就可以活到72歲;換句話說你每分鐘呼吸18次,你就只能活到60歲。烏龜能做到一分鐘呼吸8次,有一種龜,它一分鐘只有兩次呼吸,所以它的壽命能達到200年,甚至500年。所以呼吸對人的長壽是有決定意義的,是人的壽命長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人的壽命還有別的影響因素,飲食、運動、情緒,有什麼病,等等。我們有空的時候,就可以在家裡看自己的表:你要是能做到一分鐘呼吸16次,就會有72歲壽命;如果能做到14次,可能能達到80歲;你要是做到跟我一樣平時呼吸12次,你就可以超過80歲。
我們修道煉內丹,呼吸要能做到一分鐘兩次。呼吸要越來越深,勻細深長,自然的,綿綿的,細細的;呼為綿綿,吸為細細。煉內丹我們要漸漸地做到一分鐘兩次或者四次呼吸,你們看廟裡前面有兩個護法神,叫「哼哈二將」,這就是訓練呼吸的法門。呼吸法門有多少種?按印度人的統計,能達到136種,我們中國的呼吸方法有多少?我們很難統計,我估計起碼一百種。但是,我們現在只需要練三種,或者最多練六種呼吸方法就夠了。這些呼吸方法跟我們平時的正常呼吸不一樣。
那麼一開始怎麼練昵?姿勢要保持好,不要彎腰駝背,要放鬆坐直,躺著練,站著練,盤腿練都可以。人體里有橫膈膜,有盆腔膈膜,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大,兩膈膜就真「隔膜」了,氣就不通了.所以我們呼吸只是到這裡有感覺。我們開始修鍊的時候,要打通橫膈膜,打通兩層膈膜人體氣脈才通。那麼打通要用什麼方法?要用腹式呼吸。所以我們前面提到,要讓肚子鼓或者扁,呼吸要用到肚子,不能單單只靠胸腔;婦女多半懂得腹呼吸,除非受孕了,她只能用胸呼吸。我們開始練功,那非用腹呼吸不可。為什麼?這個力量大,它能產生力量,打通橫膈膜。
◎關於腹式呼吸,《女丹十冊》中說:若女功運煉,亦只用中宮內運呼吸,隨著口鼻之呼吸而行,出入自由,無礙無滯,久久行之,自然息息歸根,打通上下。橐龠者,即往來之呼吸,古人喻之為巽風。——《金丹證論·煉丹第一》
開始修道練呼吸的時候,我們要鼓肚子癟肚子,這也叫調息。《道德經》中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所以腹式呼吸古代在書上也叫「橐龠」(風箱的意思)。意思就是說,修道人的肚子好像皮囊風箱,肚子鼓起來,皮囊進氣;然後慢慢放鬆,皮囊出氣。呼吸要勻細深長。練習腹式呼吸的時候不能意想口鼻,因為你一想口鼻血壓就上升,一會兒就會頭暈胸悶。要想下丹田,得想小腹,難就難在這裡。
這個呼吸要越慢越好,越勻越好,越深長越好;吸的時候好像在聞花香,吐的時候好像大雁平沙落地,不用力。修道練呼吸,必須要和意念結合,叫「心息相依、意氣相隨」,一定要做到這一點。它跟我們日常呼吸不一樣,我們日常呼吸可以同時想外面的事;修道不行,你必須想你的腹腔裡頭,讓呼吸跟意念結合,呼吸就是息,心就是意念,心息相依就是意念跟呼吸結合。開始我們修道離不開意,將來用的是神,現在沒有達到「識神退位本神出」的程度,所以只能用意,也就是「識神」。所以呼吸,也是返息,就是返觀、返聽、返思呼吸,慢慢就練成了。
◎思慮精靈號識神,輪迴種子帶根塵。愚迷俱把遊魂弄,到底誰能見主人。——《象言破疑·破疑詩》古人認為,我們人類的生命,被思慮之「識神」所導遊,因而本體智慧不明,輪迴不已。然而不藉助「識神」又無法修道、成道,這一看法,佛道兩家驚人的類同。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逆腹式呼吸(這個是我們吸氣的時候肚子是扁的,吐氣的時候肚子是鼓起來的)。這種方法比正呼吸(腹式呼吸)打通橫膈膜的力量還要大,我們將來採藥煉內丹的時候,幾乎都要用到這種呼吸方法——當然,一開始你們做逆腹式呼吸有點困難,就用腹式呼吸好了。
◎心靜則息自調,靜久則心自定。死心以養氣,思機以純心。精、氣、神內三寶,耳、目、口為外三寶。常使內三寶不逐物而游,外三寶不透中而擾。呼吸綿綿,深入丹田。使呼吸為夫婦,神氣為子母。子母、夫婦聚而不離,故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動,常熏蒸於四肢。——《張三丰大道指要·道言淺近說》
練過腹式呼吸以後,再練逆腹式呼吸,呼吸的力量更大。將來我們要練到什麼程度呢?感覺肚子癟得幾乎貼背。所以,不管你是正呼吸還是逆腹式呼吸,都要和意念配合,都要有中心。現在這是腹式呼吸,進一步用的就叫「腰周呼吸」。什麼意思?我們已經不只是肚子的鼓、癟了,我們一吸一呼腰都脹落,力量就更大了。那麼再進一步是什麼呢?再進一步就是體呼吸,體呼吸也叫毛孔呼吸。到將來,我們修內丹的時候口鼻是不呼吸的,拿雞毛粘鼻子上都不動,是用身體的毛孔呼吸的。所以古人叫「怒髮衝冠」,毛髮如棘、如鉤,毛孔張開,毛髮都是立起來的。為什麼?因為一用口鼻呼吸就會影響中樞神經活動,特別是吸,中樞神經一活動,妄念就停不下來,所以用體呼吸才能「息停脈住」——入定。
平常,我們的身體都需要有點汗,像手腳要略微濕潤,太幹了並不好。汗流太多也不好。多了怎麼辦?古人就用螞蟥粉,放在一個布袋裡頭,唱京戲的,一練功、一唱戲就出汗,所以他們都用螞蟥粉撲撲,防止出汗。正常的健康人手是微微濕潤的,毛孔通暢,太幹了不好,太濕了也不好。
佛門裡面也有呼吸方面的訓練法門,他們這個念經要唱,就是「觀息法門」的一種。佛門裡面有一種專門的音韻學,我們的普通話平常是四聲,加輕聲是五聲。他們不是,他們是十六聲,又名「華嚴音韻學」,這裡邊就有呼吸的奧妙。比如法師告訴徒弟,說你今天念經,念《阿彌陀經》三百遍,那個和尚要像平時一樣出聲念,不念啞了嗓子才怪。
他們不是,廟裡念經的特點是嘴不許動,舌動,就像唱歌似的;同時,他們念的時候是有回聲的,念的時候呼中想吸,吸中想呼,好比說我呼,想的是我在吸,所以又是一種平衡。咱們現在不能學,學了就亂套了,但是將來你要明白,他們的功夫就是「呼中有吸,吸中有呼」,這麼念,其實是唱,不累也不傷氣,奧妙就在他會回聲。什麼叫回聲?吐氣的時候又回來了。咱們不是,「南無阿彌陀佛」,都是吐氣的,念久了傷氣。
在佛教裡頭,念咒念經的時候,呼吸方法是分類的——治病的、驅邪的,是大聲的;敬神的、敬佛的是中聲的,中等聲音的,你能聽得見;「南無阿彌陀佛」是增福增壽的,是小聲念;消災的是默念,不出聲的,所以它們是有區別的。比如念《大悲咒》,這裡面有觀世音菩薩的八十四個聖名,是治病驅邪的,要大聲念,專治那種神經病。
有些體力行業里的高手,甚至有一種「打呼嚕」的呼吸法門,為什麼要故意打呼嚕呼吸呢?這個可以刺激腦垂體,快速消除疲勞。「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我們這幫領導幹部都是「黑幫」,要在大太陽下面乾重體力活,鏟石灰,鏟煤渣,勞動一個上午,中間只給五分鐘時間休息。大太陽底下曬得渾身是汗,滿地灰泥,只給五分鐘休息,怎麼辦呢?那時候我就用這招,我躲在牆角下,就練這個,叫「假打鼾」,用打呼嚕的辦法深呼吸一陣,五分鐘休息,我就來神了,大多數人都累趴下了。
問答學生:李老,再給我們講講別的呼吸法門。
李老:好!也有呼吸法門,真是響如驚雷。比如,你沿著隴海線,離西安七十多里地有一個村子,這個地方有名,農民畫畫特出彩。當地有一個小亭子,當年這裡曾經有一萬多名道士,率領他們修丹道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重陽。現在,只剩一個小亭子,裡頭有碑,碑上面寫的是當年道士們練功的一種方法:他們用一塊黑布,往腰間這麼上下一纏,只留肚子鼓出來,煉丹的時候,他們呼吸的聲音在兩米以外都聽得見。當年在西安,我還遇到這樣練的人,兩米之外,甚至再遠,我都可以聽到他的呼吸聲,真是響如驚雷,咱們現在做不到。這種煉丹法,真是猛呼吸法門啊,這當然有秘訣,需要纏腰。這個竅門很有用,比如我們要去爬山,旅遊的時候要爬山,爬山很累,怎麼辦?就找一條帶子,這帶子過去叫「腰裡硬」;用這「腰裡硬」纏著肚子,這麼在上頭一纏,然後在下頭一纏,兩頭就堵起來,中間存著這麼一口氣,這時候去爬山,你不累,乾重活也是一樣的,所以武術家都是用「腰裡硬」纏腰的。有功夫的人把肚子露出來,走起路來是飄著的,不累;而且練硬氣功的人,你拿刀剁他的肚子,也沒事。
◎王重陽,道家內丹北派實際的開創者,姓王名中孚,字允卿,又名德威。宋末金初咸陽人(今陝西威陽)。七歲誦經,二十歲貫通百家諸經。及長,允文允武,尤擅弓馬,曾應武舉試,中甲科。後棄家修道,遇鍾離權、呂洞賓二仙點化。王重陽一生致力於道教及內丹修鍊的發展,首創道教全真派,廣招門徒,著名者有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世稱「全真七子」,在道教史上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
這種呼吸法門適合大運動量的時候,但我們煉內丹的時候可不行,連帶鬆緊帶的短褲什麼的都要把它拿下來,因為一有束縛,氣就會受影響,就可能不通。
學生:最後練到可以毛髮呼吸以後,是不是口和鼻子就沒有用了?
李老:對,至少呼吸方面是沒有用了,因為煉丹最後要做到止息。有這麼個說法,古人過去練功可以夾住鼻子練習,這個我沒有實驗過。當然,已經學會用毛髮呼吸的人,上吊找死就不容易了,吊不死的,他不靠口鼻呼吸,所以也能夠人水不溺。
學生:調息還有哪些用處呢?
李老:呼吸法門還可以防治乳腺癌。一開始練的時候,就是吸吸呼停,或者吸吸停呼,慢慢地,就能吸吸吸停停呼,這個得一點點來,這個方法是防治癌症的。有一次我在菲律賓講課,講完了以後來了一個醫生,他說你講的怎麼跟我治病的方法一樣,我這一生治病都是用呼吸法門的。他寫了很多書,要送給我,我說不用,這是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我那裡都有;他說他是自己發現的,一輩子看病都用呼吸法門,這個也很了不起啊,就那麼無師自通了,真是不簡單。
學生:這說明調息的作用很大。
李老:當然很大了!但是第一步你得打通你的橫膈膜,不然你的氣脈不通。氣脈通的表現就是我輕輕一吸,我的腳跟都動了,這就是莊子在他的《大宗師》中提到的:「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我這個呼吸到達腳跟了,才能通達全身。看看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沒有。
◎張三丰認為: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調息為調度陰竅之息(「性」),與自己心中的氣(「情」)相會於氣穴(氣海)中。心止於臍下叫凝神,氣歸於臍下叫調息。
學生:調息的時候,停止呼吸的時間長了,對其他的器官沒有什麼壞處吧?
李老:不會,不會出毛病!但方法不當,會頭暈胸悶,而不會憋出病來。所以,調息的時候,你的思維需要配合,意想下面,別想上面,想上面血壓會升高,就會頭暈胸悶的。
學生:李老,止息之前,是呼氣之後止好,還是吸氣之後止好?
李老:剛開始煉丹的時候,要求我們最好是呼完氣以後,然後止息(停)。如果是要防治癌症什麼的,就是吸完停,「吸吸停呼」這樣來。你得慢慢來,別著急。我吸口氣憋住,止息了,後來我根本就不吐氣,我沒有吐,但是你們不行,慢慢來。按照南懷瑾老先生的主張,你們現在先得呼氣,呼出去止一陣兒,我覺得這個說法是真正對大家負責任的。為什麼呢?現代的人貪心比較大,什麼都想要,什麼都要得,而環境污染又那麼厲害,平時也不懂養生,體內積累了那麼多垃圾和毒素,先不捨出去,練什麼都是白搭。一上來先拚命吸,說是要把所有的好東西都吸進來,這個聽上去很聰明,很佔便宜,但是也不想想,體內不好的那些東西怎麼辦?那些東西堵在裡面,恐怕外面的好東西被擋了道也進不來。
那麼先練呼出去這個方法就比較好。氣脈通,剛開始打通的是肌肉的脈絡,慢慢打通骨膜,再慢慢打通骨髓。要善用呼吸,因為它能幫助能量滲入到骨髓——開始是滲入肌肉表皮,然後是骨膜臟器,最後是深入骨髓。一般人臉色不好看,因為臉部微循環的氣血供應不足,所以會利用呼吸的人,首先會改善氣色。真能夠讓呼吸能量滲透骨髓,那什麼骨質病都會變好的——我認識一個從小得小兒麻痹的,通過呼吸方法,三年以後她能夠走路了,但走得遠一點,就會有點吃力了,但是畢竟她能走路了。我這輩子,通過教呼吸法門,很多人的骨質病都大有改善,有風濕性的,類風濕的,也有骨癌的,就是用呼吸,用這個呼吸來防病治病的效果是很好的。
學生:李老,我家裡有個病人,是我的公公,他是前列腺癌,現在做了手術,天天吃藥,剛才聽你講那個「吸吸吸停」,像他這樣做了手術的練練也沒有什麼不好吧?
李老:當然會有一定的幫助。像你公公的情況,現在主要是要控制住,不要再擴散,練呼吸法門會有幫助。但老實說,大部分的癌症病人,都是疼死的、餓死的、嚇死的,我以前兼任癌症醫院的院長,當了七年,我見過的癌症病人晚期是很痛苦的,臨死的時候疼得要命,打杜冷丁都不管事,活活餓死了(不想吃東西了,喪失了生存的意志),自己把自己嚇死了。
所以首先要解除這個害怕的問題。大部分癌症病人覺得「我是被判死刑」了,其實癌症是可以治的,完全有治的可能性;但他本人一害怕,完全放棄了,那就是華佗再世,也成了白搭。先在思想上解除負擔,然後得有人指導他練呼吸,慢慢地,通過呼吸把能量滲透進去,人的免疫系統就恢復了,然後人體自身就能夠對付癌症了。
學生:呼吸法門,講義中一共列了七種。響們這兩天講的好像沒有這麼多。
李老:呼吸法門,在金丹大道中,共有一百多種,講義中的七種,原本打算讓大家都練的,但現在實在沒有時間了。明天我們就講煉內丹了,煉內丹共涉及三種呼吸方法,我們將來會學習更多的呼吸方法,現在就先學會這三種,這三種都不難。其他的,有些也很重要。呼吸法門有很多種類,但以這三種為基本,為總綱;其他一百多種,有很多是針對特定的人,比如特定的體質,特定的病痛,特定的性格等,往後大家有基礎了,就會慢慢深化和掌握。
◎張三丰在其《大道指要·玄機直講》中指出: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平,平字最妙。因此,他認為:修道者每日不可上座即「煉丹」,先須靜一個時辰(兩小時),待身心都安定了,氣息平和,再行煉丹,則很快萬念俱泯,一靈獨存,此謂正念。
學生:李老,我的血壓高,那麼煉內丹的時候,是不是得先降血壓,就跟「降陰符」一樣操作?
李老:煉內丹以前確實要考慮到血壓,我們的講義里列了一張表,大家量量血壓對照那張表,就會知道自己煉內丹需要什麼樣的步驟程序,這也是道門正宗丹法和社會上所謂的「練氣功」不一樣的地方,而且要嚴謹和詳細得多。如果你有高血壓,那就要降血壓,血壓降了,達到表裡列的這個標準,才能正式進入煉內丹的程序;至於說降血壓跟降陰符一樣,這個不是這樣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降血壓怎麼降?待會兒我給你們幾個單獨說一說,你們注意幾個關鍵就可以了。
學生:這兩天我覺得有點便秘,可能跟煉丹有關係吧?
李老:煉丹,最初往往會出現便秘或者拉稀,拉稀有的時候是排毒反應。便秘是你老意想上頭,氣就上行,下面乾結,就會便秘;得把氣引下來,可引得猛了,老意想下頭,你就可能拉稀。那麼,人到中年,血壓往往偏高,所以最好是意想下面,腳平吸,氣才沉得下去——腳站在這兒的時候,要把它吸在地上,腳趾要有個抓地的意思,你這個氣就下去了,大便就好了。
學生:李老,我們煉丹要守竅,這和守穴位到底有什麼區別啊?
李老:竅跟穴位是不一樣的,這個你知道嗎?穴位是指人體經絡的結穴處,而竅更與人體激素有關係;那麼這兩者各在哪裡?功夫深了,可以返觀,就能內視得見。現在我們功夫太差,閉起眼睛一團黑,真是「無明」,能返觀的人,這個功夫就有點意思了。當然也有一些人急功好名,好顯擺,動不動神叨叨的,說「開天眼」了,看見這個了那個了,基本上都是妄想幻覺;真正能返觀的人,就能看到經絡,就是所謂「人體隧道」。
守竅有一個方法,不是「嚴防死守」——它要求我們守竅呢,要若有若無、似守非守,這很難。如果你守得太執著了,會有弊病:竅位會守出一個疙瘩來,能量盤結,不是好事;但一說不要死守,大家又乾脆守不住,拚命開小差,實際上又守不住,一會兒就跑了。所以現代人煉丹,我主張不用守竅,我們用呼吸法門。守竅是意想,我們現在妄念紛飛的,守不住啊,古人主張似守非守、若有若無,這更難,還是呼吸法門方便和容易一點。
◎張三丰認為:用意守竅,要在勿忘勿助。守其清靜自然叫勿忘;順其清凈自然叫勿助。勿助勿忘,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鑽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會,不覺恍然陽生,如痴如醉。此可謂真消息,實乃玄關發現。
學生:《黃帝內經》裡面也應該有煉丹的竅吧?
李老:《黃帝內經》沒有這個。《黃帝內經》是講中醫用的穴位的,而我們煉內丹是講竅,這個竅往往與人體激素密切相關,比如:這個地方是人體的性腺所在地,這裡是向性腺激素所在地,這個是延髓,這個是腎上腺……所以竅和這些地方大有關係,並且激素往往影響全身,而穴呢往往影響一條經絡。
第五部分修鍊金丹大道對「氣」時理解我們剛開始修道,練的這個「氣」叫什麼氣呢?這個氣叫衛氣,中醫叫浮陽氣。它又叫意念氣,因為我們後天的意念可以指揮它,這個是我們現在可以練的氣。為什麼叫衛氣呢?因為它是保衛人體的;它也叫皮毛氣,因為它走人體的表皮,所以可以表現在人的體表之外,科學界又叫它「身體輝光」。現在香港、台灣地區和日本、美國都能買到專照人體輝光的機器,假如你周圍有點淡藍色,慢慢地進入深藍色了,表明你在逐漸入靜了;如果是粉紅色,表明你在戀愛了。這種光有多少種呢?資料里說有六十四種,想殺人的人、很生氣的人都會有不同的顏色。這種氣是半先天的,一部分自飲食得來,一部分靠父母遺傳而來,它也是我們勞動出力的那個「力氣」的來源。
這個氣,我們現在可以練。這個氣也叫「水谷精微」,半先天的。為什麼?因為它源於我們吃東西、喝水,也源於父母的遺傳。這個衛氣不走血管走組織液,所以會在皮膚的真皮層流通,還走肌肉,所以它是我們普通勞動花的力氣的來源。衛氣在體表走真皮層,在體內走肌肉,肌肉在中醫里叫「腠理之間」,是走肌肉的。衛氣有一大特點,就是它能被人的意念指揮,能夠「意到氣到」——剛開始我們的「意」還只能是後天的思維用意,談不上是什麼「神意」,所以初步練氣的這個「氣」,就只是衛氣。
我們修道到中級階段,練的這個氣叫「榮氣」,又叫「經氣」,也叫「營氣」,是走經絡的氣,在經絡里流通。榮氣又叫「命氣」,它存於下丹田,它是走經絡的,也走血管,所以又是管我們營養的,能夠潤澤我們的五臟六腑。榮氣一天一夜在人身的經絡里大約流通行走五十二圈,不是你能用後天的意念引導和指揮的。有人說我能夠給你的經絡「止氣」,我能給你打通經氣,我能讓你經絡裡面的氣讓它走哪兒就走哪兒,這個不大可能。榮氣是天然在經絡里流通的,因此榮氣不能練,只能調,古人修道叫「調經順氣」,所以說,經氣不能練,只能調。
◎「營氣」循行於脈道之中,有著內而化生血液,營養五臟六腑,外而滋潤皮毛筋骨作用的一種「精專」之氣。關於營氣的生成過程,《靈樞·營氣篇》認為:「營氣之道,內谷為寶,谷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靈樞·邪客篇》則概括營氣的作用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
怎麼調呢?比如雙手捧起對著天靈蓋這麼灌一下,這個就是調經順氣了。很多動態修鍊的姿勢只是為了調榮氣的,不是練衛氣的。比如說我感冒了以後,影響了我的大腸經,影響了我的肺經,那麼我這兩條經絡上的穴位的電場一定失衡,這時候,我就打坐修鍊.或者針灸按摩,這也是調整經絡里榮氣的流通,以求得平衡。現代醫學已經可以通過測量我們經絡上特定穴位的電量,來了解人體電場是否平衡,從而診斷人是否健康,所以榮氣不能練,只可以調。
修道到了高級階段,「神意相會沖泥丸」,就產生真氣了。修道的「真元之氣」或者「先天一氣」,這個能練嗎?當然不能練,你一動思維意念真氣就「杳杳乎不知所蹤」了。真氣不能練,能調嗎?也無所謂調不調,因為這個氣並非指你我身體裡面一圈一圈流通著的「氣」,而是指宇宙造化萬物的那個本體的功能。這個「氣」按孔子在《易經·繫辭·乾卦》里的講法,「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能夠「統天」、「御天」,當然是「先天一氣」了,在天之先嘛!能夠「萬物資始」、「品物流形」、造化萬物,當然是「生生不已」的,所以孔子說:「大哉乾元。」「乾」者動也,指本體造化的那個動能;「元」者,一切之始也。
既然為「元」,是「先天一氣」,自然就是《道德經》里講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里的那個「無名」了;我們的古人很勉強說它是「一」,這個「一」並不是道的本身,也就是說它不是宇宙本體本身,而是道的功能,是本體的功能,因此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先天一氣在鴻蒙,無象無形不落空。認得生初真面目,方知我有主人公。——《象言破疑·破疑詩》
修道的人真正明白並且掌握它了,那就得道了,也就明白《易經》的精神究竟是什麼了,所以孔子在《易傳》里又說:「《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這樣的得道高人,自然就像莊子說的,可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不用「待」,不靠任何外在的條件了,瀟洒地逍遙遊去了。
可是麻煩在於,真氣這東西不能「練」,也不能「調」,只能「出」,只能「養」,只有修道的人「息停脈住」入了真正的定,一念不起的時候,它才「神意相會沖泥丸」——「出」現了。然後如果你還在入定當中,它才會「真氣歸中」,歸的那個地方就叫「玄關一竅」。然後如果你繼續入定的話,它才能夠在那個「一竅」里「養」著,然後你神意用功夫(不是用意念啊,是神意),它才會結丹、結胎、脫胎、沐浴、出神。
不過這個才只是真正的金丹大道的入門功夫。為什麼?因為還只是了解和運用那個「一」,不是那個「道」;只是本體的功能,不是本體本身。
道呢,只能悟,不能「出」,也不能「養」。老實說,道跟我們「出」的「養」的「真氣」也沒什麼關係,這跟佛家講「禪定並非佛法」是一個道理。道不是修鍊而得的,它一直在那裡,只是需要你悟到它。怎麼悟呢?首先得通過禪定、通過「真氣」來了解和掌握它的功能;如果連它的功用你都沒有見過、體驗過,那個道,你當然就「對面不識」了。
所以,僅僅是為了「出真氣」,就需要我們「止息去妄」一念不生,何況那些我呀、你呀、愛呀,恨呀的東西?所以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真得道的人表面上跟我們一個樣,但他的內在跟我們不一樣,他不會「自己」啊,「功勞」啊,「名利」啊,天天想這些;更不會有「真氣」了,成天打打殺殺,那是小說家的事情。修大道的人不要說得道,如果真能修到「息停脈住」得定,那性情也是恬淡、平和得多。
◎所謂藥物者,譬象也。後世學者見丹經藥物之說.誤認為有形有質之物,而遂採取山中草藥,配合服餌,妄冀長生,或採取五金八石,煅煉丹藥服餌,妄想飛升。殊不知有形之葯僅能治有形之病,而不能治無形之病,若欲治無形之病,非采先天真一之氣,余無他術矣!《參同》云:「同類易施工兮,非種難為巧。」——《象言破疑》清人劉一明的這段總結.說明「非采先天真一之氣,余無他術矣!」人若想要證道得道,又必須通過了解「真氣」才行得通——「同類易施工,非種難為巧。」
對生命的把握這個就扯遠了,大家也基本上在聽故事,暫時還靠不上邊;先這麼講一講,我們先在理論上有個系統、有個認識,再來修道就知道大體上是怎麼一回事。那麼修到「真氣歸中」了,道門裡就正式煉內丹了,一步一步的,在無為法里往上走——胎息還丹、煉丹返虛、煉虛合道,這個比較籠統。佛家的就精密一些,色界四定,無色界四定,四禪八定,再往上又是練禪、熏禪、世出世間上上禪等,最後也是得道成佛。
要出真氣,需要後天返先天,那麼人後天的意念如何才能靠邊站呢?只有它靠邊站了,「識神退位元神出」,才能返先天。所謂識神,就是我們大腦的思維功能;而元神,則指我們的本能功能,比如心跳、呼吸、內分泌、消化等,這些完全是由我們的本能來支配的。不是說你的大腦想到了,然後心臟才開始心跳——那樣的話,是要死人的,這個部分的管理與支配,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你想想,我們的身體那麼多器官,生化活動等,那麼精密的組織和活動,全部都是在自動化地進行,那麼管理和支配這一龐大系統的體系,真可謂是「神」了,就是超出想像,不可思議。而「元」是指原始、開始,我們人一生下來,就有這些本能的活動了,所以是「元」,而不是後天的認識學習,得來的那個「識」。
◎但神有元神,有識神,識神能以敗道,元神能以成道。蓋識神帶有歷劫根塵,借元神之靈而生妄,不至喪去性命而不止。修行大法,須要以元神而制識神,識神不起則邪火滅,邪為滅而真火生,真火生而和氣絪縕,生機不息,大道可望。愚人不知,誤認昭昭靈靈之識神以為元神者,非也。夫元神者,不神之神,靈而最真,真而最靈,昭昭靈靈之神,乃神而神者。雖靈有假,假中之靈為輪迴之種子。古仙云:「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生死本即識神之謂也。——《象言破疑》
◎問曰:「元神識神之來因如何?」答曰:「元神乃二五之精,生於混沌鴻蒙之中,非色非空,無形無象,乃天地陰陽之氣結聚而成者。即人受生之始,父精母血交合杳冥之中,有一點造化氤氳之氣入乎胞胎,始而無形生形,無象生象,五官百骸,四肢五臟,不期然而然,雖父母亦莫知其所以然,胎中即具先天靈氣,元神已藏於中。此元神之來因也。識神者,即後天之陰神,此神歷萬劫而不壞,在輪迴而不息,當嬰兒出胞時方入其竅,與元神相合,混而為一。此識神之來因也。」——《修真辨難》
當我們能夠後天返先天、「識神退位元神出」的時候,我們便可以自主地認識並且掌握自己的本能了。你像練瑜伽的,功夫深的,可以控制自己的心跳、呼吸、體溫、血壓,可以控制自己的消化與內分泌系統,而且左眼往左轉,右眼往右轉,所以這是生命界的一次飛躍。人可以操控自己的本能,是對生命的認識與把握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我們修道煉丹,肯定要在生命的本能這個層面上做功夫,那就「要健康得健康,要長壽得長壽」,「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逆練成仙」。
現在我們知道了,道家正宗,道門正脈,並不是說讓我們認命順天不作為,天讓我們怎樣我們就怎樣。生命中有一個可以把握的絕對,我們通過返先天,就可以把握住這個絕對,那麼就可以實現絕對的自主,絕對的自由,達到所謂「逍遙遊」的神聖境界。
大道就這麼簡單,也這麼神奇,可以化人體這個終歸要爛掉的腐朽為神奇,這也是道家的真正秘密、真正核心!當然,道家的術數我們覺得更親切,更實用,可我們要知道,術數並不是要你順著你那個所謂的命運無所作為,不去發揮人在生命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從而抱持宿命論、虛無主義,這是對真正道家的誤會,這個要了解。
佛家呢,有所謂「八識」的說法。對應道家的講法,佛家所說的「意識」,就相當於「識神」了,就是大腦的思維活動,是人的意念活動,這個被佛家稱做第六識。前五識是什麼呢?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第一識指眼睛的功能,識在這裡當「功能」講,眼睛的功能就叫「眼識」,不是指眼睛本身。眼睛本身,當器官來講的時候,佛家叫「眼根」;相對於眼識這一功能,它對應的對象,佛家叫「眼塵」,又有人管它叫「色」。
其他四種,都差不多這樣: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是功能;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這是器官;聲、香、味、觸,這是功能對應的對象。
那麼前五識——作為器官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發揮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的功能,對外界的色、聲、香,味、觸,去看、聽、嗅,嘗、受,最後這些信息要靠第六識(就是意識)來分別審量,進行分門別類,辨別區分,從而感知和思維。
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包括大腦思維的功能,叫意根的,並不是由大腦來支配和管理的,所以你不是腦袋想一下,你才看到東西,而是一睜眼就看見,這些功能是由第七識(佛家叫末那識的第七識)來進行的。
所以有人的鼻子功能還在,但是大腦受傷了,傷損到某個特定區域,這個人就嗅不著味道了,並不是這個人鼻子的功能喪失了,醫生一查,還好好的,這時候,是大腦受損,無法辨別區分了,所以嗅不著了。現代有人就認為,這些感官的功能完全是由大腦支配和管理的,這個不對,不是這樣的。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他曾作過一個比喻。他說,人就是一座城池,開著五個城門,分別是眼、耳、鼻、舌、身;城裡面坐了一個看城門的主管,這個主管就叫意識,就是人的第六識,總是忙著分別審量,總是分別、分析、辨別和選擇,這個就是現在所講的「理性」。
但是完全的理性、完全的理性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總是有些本能性的東西,沒什麼道理,就是這樣,包括感性、情緒、情感,還有心理學裡說的潛意識,當這些出現的時候,理性就不怎麼管用了。而且真相是,人的理性往往受下意識的支配和領導,所以人這座城池裡還有個管城門主管的,在這個主管之上,還坐著個皇帝一一這個皇帝呢,就是第七識末那識。
這個在佛家唯識學中叫末那識,在禪宗中叫「心地」,所以它是管前六識的老闆。那麼我們煉丹呢,首先要返先天,所以要閉目塞聽,讓前六識的功能暫時關閉,認識一下這個老闆。認識這個老闆,然後把握這個老闆,這個時候,我們的生命活動啊,情緒情感啊,下意識活動等,我們都會有個認識和把握,而不是完全聽憑擺布,擺脫一般人所謂的「造化之傀儡」的命運,實現「我命由我不由天」,「同與造化」的成道境界,達到生命界的最高存在和最高成就。
南懷瑾老先生就說過,人其實就是個被設定程序的機器人,還以為他自己很自主——佛家叫這個為「輪迴」。
這個認識和把握,是離不開我們這個城池裡的這塊地面的,這個心地呢,六祖慧能叫「心性」,它就像大地,是所有一切的基礎,一切無不從它起,一切最後都歸於它;這個心地,在佛家唯識學裡,就叫第八識,阿賴耶識。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會記錄和保存在這個第八識里,人死了,什麼都沒帶,就帶著這些記錄。所以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和把握這個第八識,生命就太無奈了,太痛苦了,完全不由自主地到處流轉,無法把握自己,這個太可怕了。所以,自古以來,就有高人苦苦追求、把握它的方法,能夠成功的,道門裡叫「成道」,佛門裡叫「成佛」,儒家叫「成聖」。
那麼方法呢,就是「無不心地用功夫」。從後天的六識返回到第七識,「識神退位元神出」,這個元神,在佛家就是這個心地。它管什麼呢?比如說你感覺冷了、熱了,你長指甲了、長頭髮了,你血壓高了、低了,這都是有一個電子計算機,在給你支配和管理的,不是你的大腦在支配的。這個是第七識,要進入這個心地裡面,達到「無不心地用功夫」,就需要讓意識活動這個干擾源、雜訊源關閉,所以各家都有打坐、禪定等相似的辦法,目的無非是進入它,認識它、把握它。
等這一步成功了,停下來不前進,只是「用功夫」的,佛祖當年就叫「外道」,道家正宗就叫「旁門左道」。所以我們要知道真正的「外道」是很不簡單的,戒守得比佛門更多,非常注意練功夫。
六祖說得很清楚:「無不心地用功夫。」不管你什麼門什麼宗,不修功夫就不用妄談成佛成道的,連功夫都是在心地下的,不是在大腦和嘴巴上下的。所以不能「後天返先天」,不能「識神退位元神出」,都是口頭禪。
那麼繼續前進的,就會有朝一日明見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親身體認到這個「心性」,即所謂「見性成佛」,這個才是「成佛得道」的正途.
今天,我們參考和比較了佛、道兩門修行的方法,就是為了說清楚為什麼返先天這麼重要;結合前面我們講過的具體練法,大家現在應該對真實成道的方法有個系統的認識了。
金丹大道的基礎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具體練一回,我們今天下午回到金丹大道的具體修行上來。我們大家都沒有基礎,而丹道的入門功夫就是「百日築基」,就是男的要「馬陰藏相」,女的要「斬赤龍」斷月經。
有人問了,我萬一練成「馬陰藏相」,可以「交而不泄不排精」了,那我想要孩子,我該怎麼辦呢?我想繼續排精,可以做到嗎?要恢復排精,其實是很容易的,因為這個排精不排精,關鍵是看你「安爐生熱」了沒有。如果你生熱了,就是你屁股底下熱,精囊裡頭就不生產精子了。睾丸怕熱,一熱它就會垂下來,以利生產(生產精子)。這個意思明白了沒有?所以不會因為有人練得「馬陰藏相」了,就一輩子不能生孩子了,不是;婦女也是,婦女把月經斬斷以後,她如果還想來月經,一樣會來,不會是一輩子不來月經的。
所以,「馬陰藏相」是靠不斷的練功來保持的,如果不練功,就恢復了本來的功能,自然就會排精,就能有孩子;如果每天都練功,每天都讓睾丸發熱,它自然就不產精排精了。如果是你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長期不練功,它又垂下來涼了,就能產精排精了。
◎近代陳攖寧先生指出:「女子修行與男子有別。男子陽從下泄,女子陽從上升。男子體剛,女子體柔。男子當保守丹田之陽梢,不使外溢,積之既久,用身體中真火鍛煉,則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化為虛,而道成矣。女子乃陰體,須用乳房靈脂,交化氣質,久久運煉,自然赤返為白,血化為氣。血既化為氣,仍用火符進退,亦能氣返純陽,了道歸真。故女子初功,先鍊形質,後煉本元。不似男子之功,先煉本元,後鍊形質也。」而真正要「築基成功」,則男人必須「馬陰藏相」,女人「斬赤龍」。男人「馬陰藏相」後功行日久,更上層樓自然可以做到滴點不漏,精滿而不欲,永不起陽,這才算丹基成。這叫做握固即不漏。握固後,一方面,精門長死了;另一方面,會陰溫度高,精一到此就化為氣,所以說,「精滿不思淫」,而可達到「見景不欲」、「見景不泄」的境界。
但金丹大道的基礎是「馬陰藏相」,練不成「馬陰藏相」,談不上健康長壽;練不到返先天,出不來「先天一氣」,就談不上開智。為什麼呢?精氣和性氣結合產生的先天一氣,才能補腦,然後才能腦子特別聰明,記憶力特彆強。精氣和性氣不能直接補腦,補不了的。
「馬陰藏相」以後就叫「閉關鎖陽」,有的丹書上用「握固」兩個字形容它。握固是什麼意思?我們快到性高潮的時候,將要排精的時候,把手擱在這裡攢緊了,咬牙,這個時候不射精,這就叫握固。達到了「馬陰藏相」,才能叫「築基」,這就是說你才打了基礎。
女性修道練的是「斬赤龍」。女性乳房的乳頭後面有兩個竅,這兩個竅就叫「膏肓」,左邊是膏,右邊是肓,也有丹書叫乳根穴的;這裡分泌一種液體,叫「泥液」。這個泥液可以保護心臟,每個女人都有這個,從後面乳根穴里分泌出保護心臟的泥液;泥液在男女性生活的時候,就會往下排,排的時候就會通暢,並且保護心臟。如果它長時間不排,就堵塞住脈道了,這個女人就會老是病歪歪的。但是非常可惜,自宋以後,我們的文化出了問題,直到現在我們多數的中國婦女不懂這個。
◎《泥丸李祖師女宗雙修寶筏》中說,女子修道,「必先息心,心息定而神清,心斯涼矣。」然後按摩乳房,覺得有暖氣烘烤雙關(「膏肓」二處),「得有煙焰,勢逼透關。滿關泥液,分沛乳溪,一如泉涌。」一會兒便可以真意導入氣海,寂而守之。
性生活品質不好,或者長時間沒有,不排液,女人就會心裡煩躁,因為堵塞了氣脈。正常的性生活,應該是男排精,女排液。但男人跟女人不同,男性高潮來得快,走得也快,女性是來得慢,走得也慢,所以沒等女性達到性高潮排液,男人已經呼呼大睡了,這女的心裡煩透了,久而久之,女性就會得病。
所以古代房中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男女同時排,達到雙贏。我們煉內丹,又要求男女都不能排。那麼要採取一種什麼方法呢?就要守乳根,守胸中的這條線。過去叫守膻中,那麼她守的位置,應該是這兒,可是書上胡說八道,告訴你守這兒,結果守了半年、一年,她什麼也沒覺得——因為她守的是膻中穴,我們說要守膻中竅,這是兩碼事。
男性要做到「馬陰藏相」。過去講百日築基,是一百天就可以做到的;但是現在是不可能的,他沒法專心練,得上班啊,得工作,所以有的人兩年,有的人三年才能做到「馬陰藏相」。可是婦女比男的快,婦女做到「斬赤龍」,幾乎一半時間就夠了,比如說男的要三年,女的要一年半;男的要一年,女的要半年;男的三個月,女的一個半月就行了。那麼女性怎麼練呢?女同志練的時候,用兩個指縫夾著乳頭慢慢地揉,每揉一下,就呼一下,一次最多夾三百六十下,每呼吸一下,夾一下,一會兒就來快意了;有的人來得很快,有的人來得慢——這就是斬赤龍的方法。想哪兒呢?想乳溝,想這塊。即使你不煉丹,平時也要揉。為什麼呢?因為女性常常揉乳房的話,就可以抑制和防止乳腺癌。
◎把意念集中注在乳溪(膻中竅)部位,同時用手在乳溪部位作旋轉性按摩。按康的次數不加規定,以自我感覺到乳溪氣機洋溢為度。之後又用兩手分別旋轉按摩左右乳房,一直按摩到氣機洋溢,絪縕圍繞,一股暖氣直透雙關心前脊後.把滿關泥液烘得釋然融化,涌滿乳溪。隨即又用真意引導泥液,入於南洋(乳溪入里1.3寸處),加以意守。意守的時間,控制在36次呼吸左右。意守放鬆之後,自感南洋泥液油然下降,分注兩腰,並且左右盤旋。這種注溪摩房,周天升降功法帶來的箇中滋味,以及接下來的「內顧」境界,李泥丸描述為:「此中滋味甘香,氣神充和,三田一貫。已而玄況四塞,急須內顧,順將萬緣放下,旋覺身虛若谷,大地亦無,隱隱涼氣襲人,絪縕四塞。忽復霧散雲收,下現性海,碧波澄如。我總一念不動,忘境忘情。忽現金光萬道,細雨如珠,隨光下注,左旋右轉,化成皓月,浮沉晶海,蘧然如夢醒。」
女性平時陰道潮濕,甚至流水,這個不是她的液,它只是一種潤滑液,丹道家管這種水叫做「初潮水」。初潮水如果流下來,就算已經漏了;如果不流下來,可以濕潤內部環境。所以女性的陰道應該老是濕潤的。
女性往往在月經將要來的時候(比如說前三天),這個時候她就腰酸腿軟,甚至肚子疼,不思飲食,這是月經將要來之前的信號,這個信號,就叫「月信」,這個時候女性要加緊練功。斬赤龍的關鍵時刻正是這三天,就是月經未來之前、月信來的時候;隨後,女性的月經出現了,這幾天不能練功,因為你一練功以後,血就會更多;等到月經將盡,這個時候血已經淡了,黃了,快停了,這個時候又重新練功。月經來的時候不要練,練了傷身體,這個要說清楚。
◎《採金歌》曰:「三十時辰二日半,採取只在一時辰。」此指月經後二日半為採取之時機。女性練功自采亦在此時,如《道藏輯要·女丹合編》中《女功練己還丹圖說》於女功自采其氣謂「凡女功所五者,氣機也。但其中有壬癸之分,如壬水初來癸未來,此即信到也。信到彼自知之,或頭昏或腰疼,信至而潮猶未至,此正宜迴光返照,默守乳房血海,用採取之法,以補腦築基,則所采者壬水,非癸水也。如癸水一到.自應停功,必至三十時辰兩日半,癸盡之時仍用採取之法。」又《古本周易參同契集注》:「呂祖《三字訣》云:滓質物,自繼紹。二者余,方絕妙。滓質物,言癸水初降;二者余,謂癸盡鉛生」。又《採金歌》云:「三十時辰兩日半,採取只在一時辰。臨爐火候直吐心傳矣。」原文小註:「癸水初凈,又有淡黃涓滴,過此便當急休,所謂二者余,此與白虎首經二點初凈者異。」
過了更年期的人,要想讓月經來,也是這個方法,揉乳房三百六十下,一會兒快意就來了,然後呢,月經慢慢會恢復。女性年老以後.她的陰道非常干,而且完全張開,只要她做這個揉乳房,就會重新封閉起來,還會總是濕潤的,但不流,這個時候,她就會健康長壽。
那麼男同志怎麼辦呢?女同志可以揉乳房,男同志就要搓睾丸,因為老年以後,你的睾丸越來越小。男性陽舉,是陰莖里的海綿體里充血了,這個血來自哪兒呢?來自兩腎。所以他要是性生活過分了,就會腰酸腰懶,甚至於腰疼,因為兩腎供血太多了。你看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臉上發黑,腳發飄,他一定是手淫過度——這都很可惜,因為人的精血精華不能輕易給排出去,要利用它長生長壽。
現在有人說,陰莖里的血怎麼會是兩腎流過來的,明明是靜脈血管流過來的嘛,所以就詆毀古人不懂科學,這個就叫「學問不精,妄加斷言。」
這一點,在各宗教里都有精確的觀察和體悟,這裡就不詳說了。
再說一下,道門正宗里的金丹大道,所要煉的「精」,並不是男女做愛或者手淫後強忍著不排的那種「精」,這種精叫「濁精」,是不能用的;當時不排,不過是改道進了膀朧,早晚還得排出來。而且這種忍精不排,自以為金槍不倒,自誇其能,不過是增加了前列腺的負擔,並且讓血液里混進去一大堆沒用的垃圾,實在也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內丹要用的「精」,是無欲而舉,單純的性感產生的精,才是真正金丹大道要用的原材料,才叫「外葯」、「內葯」、「大葯」,這種精不能排,反而應該吸收進我們的身體里,變成長生藥、不死丹。
◎所謂「先天之精」,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稟受於先天的生命起源物質。《靈樞·本神篇》說:」故生之來,謂之精。」修道之人所煉之精是先於後天之精,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精液」,學者不可不察。另,唐代大醫學孫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對「以不射精為要務」的片面觀點,指出」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至生癰疽」。
我們前面講過,不排精,就需要盤腿。盤腿種類很多,現在很多人盤不了,盤腿的關鍵不在腿,關鍵在腰——所以要伸直脊柱,逐漸逐漸你氣通了,盤腿就很容易了。盤腿防漏,可以通關斬竅,達到氣通、氣脈通達的效果。
盤腿讓你身體的養分、你的精華,不外泄,就像葡萄的藤,都是捲起來埋在土裡,到了冬天要截,讓它短一點。怕什麼呢?怕養分外散,所以我們人也一樣,要盤起來。
情性結合才成丹現在,我們感覺氣血鼓盪,這才能推動氣血在周身運化。再來,已經有一點要射精的感覺(這時候有射精的感覺,還沒有達到非射不可);這個時候已經有汗了,但是這個汗還不是太多。這時候我們仍然想會陰竅,跟剛才一樣,想會陰竅。現在,有些想射的感覺,丹法里管這個階段叫「調葯」。調葯是什麼?是使我們這種性感更加興奮,更有射精的感覺。接下來怎麼辦?用一個秘訣,叫做「吸提嘬閉」,這就是金丹大道里「採藥」的秘訣。
採的這個葯有三種,一種叫外葯。外葯是什麼昵?我們前頭不是講,全身要有氣感,這種氣感就叫外葯。有了氣感再加上性感,這個是第二種,叫內葯。單有性感不行,不能叫內葯,所以性感必須和氣感結合,這個叫內葯,但仍屬小葯,還不是最大的興奮,所以不是大葯。特別興奮的時候,將要射精了,怎麼辦呢?要用這個「昇陽法」,配合呼吸,然後「吸提嘬閉」,採到的這個葯是第三種,才算是大葯。
◎所謂「昇陽法」,丹書中也叫「昇陽火」,其法採用盤坐,緊咬牙齒,捲舌塞喉,意想會陰竅(肛門前口),吸吸呼,呼吸重點在吸氣,此即「昇陽」。
採藥的秘訣中,「吸提嘬閉」是金丹大道里最重要的部分。怎麼做呢?就是舌頭要嘬緊,牙齒要用力咬,別害怕,有多大勁,就咬多大勁,然後只考慮吸,別考慮呼。這個時間有多長呢?這個時間,如果你降陰是20分鐘,這個就得40分鐘;你降陰是半小時,這就得一小時。這時候不能松牙,不能松舌,為什麼呢?你一松就漏了。所以一定是咬緊牙,嘬緊舌頭,往裡吸,這個舌頭已經不是舌舔上顎了,是舔軟顎了。
呼吸要只管吸,不考慮呼。這個時候,有的人兩三口氣,就陽倒了;但是有的人不是,他更興奮了,但是五六口氣、十來口氣的時候,就好了,遲早要陽倒的,這是「吸」。那麼「提」是什麼呢?你腰一挺,三陰提起,就是三陰都閉了,肛門也閉了,陰莖也閉了,會陰提起。「嘬」是什麼呢?嘬緊舌頭。你越嘬緊舌頭,思想越集中,越能控制,嘬舌頭可以防止射精,防漏。「閉」是什麼呢?是五門緊閉——特別是呼吸緊閉,不喘氣,比如說我吸完一口氣,要忍,要閉氣;眼睛也閉,鼻子也閉,口也閉,五門緊閉。所以這就叫「吸提嘬閉」。
慢慢的,你會陰竅就會發熱、發燙,丹田就會熱,兩腎就發燙,所以修丹道的時候,要用被子捂住一點,保持溫度,效果會更好。煉內丹,要降陰符,一直呼一直呼,這樣一來就會產生「抽扁血管」的現象(這個時候血管抽扁了,人體就「欠氧債」了);隨後,再來一個「昇陽法」,比如你吸了十下……停……憋氣……自動呼……然後吸,接著停。
在昇陽的過程中,卷緊舌頭,你口裡就會有大量的口水出來,嘴裡存滿的時候,不能鬆開牙齒,咽口水的時候不能松齒。昇陽法要求始終卷緊舌頭,咬緊牙,那麼到將來,你的舌頭比同齡人長。因為我們老了以後,我們的舌頭越來越短,味覺漸漸退化,吃東西不香;而我們修道煉丹的人不是,我們老了以後吃什麼都香。
◎西晉魏夫人所傳《黃庭內景經》中將口中津液稱為「玄泉」。她說:「玄泉幽闕高崔巍。」
昇陽憋氣,不喘氣,這時是閉息的。閉息幾秒鐘,或者一兩分鐘,我的師父最長的時候,能夠閉息九分鐘,我能閉三分鐘不呼吸。然後接著又吸,這個時候就會出汗,就有了口水。怎麼辦呢?有口水就咕嘟嘴,像吞一個棗子似的,咽下去,這一咽,就把我們的「情」帶下去了。
這個時候,照道書上的說法,我們下面是「坎水」,上面是「離火」;也有丹書形容下面是「虎」,上面是「龍」;還有個說法,是說下面是「坎男」,上面是「奼女」——坎男與奼女相交,不能只是性,還必須要有情,這個情,就是人類的情意。
六祖慧能,有個水平很高的弟子叫懷讓,懷讓有一個徒弟叫龍牙禪師,他說「人情濃厚道情微」,人情是很濃厚的.愛啊恨啊,要死要活的;修道之人呢,他這個情感好像是見了女人都要躲開的。但接下來,龍牙禪師說:
人情濃厚道情徽,道用人情世豈知!
人情不為道所用,人情能留幾多時?
「道用人情世豈知」,修道煉丹就要用這個人情啊。所以真正金丹大道,不是只用性,用到性荷爾蒙,用到精,而且還得用情,真正是情與性的結合。
◎或有問於潛虛子曰:丹經之言先天一氣,必於同類求之,為說者何?曰:予聞之師:金丹之道,必資陰陽相合而成。陰陽者,一男一女也……故夫男女陰陽之道,順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金丹就正篇》
現在,我們真正知道所謂「雙修,是什麼了,毋庸諱言,道門裡有雙修派;佛家也有,密宗把這個部分叫「無上瑜伽」。這個部分很難很難,絕對不是普通修行人有福分可以去修的:首先,這個修道者,如果是個男的,他得練到「馬陰藏相」,要打下修道的基礎才行;其次,他的雙修伴侶得完成「斬赤龍」,也得打下修道的基礎——這個部分是關於「性」的要求;這兩個人還要情投意合、情真意切,這個是「情」的要求。
◎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莊子·大宗師》
現在我們想想,這得多難哪?那麼我們一般人修道呢,還是清修比較行得通。
修道煉丹是要用情的。情的內容很廣泛,我們對於人類,甚至於壞人,我們都願意幫助他,願意愛他,更不用說對於一個女人。喜歡,但是沒有其他想法,這個就是「道用人情」了,佛家叫「慈悲心」。
道用人情,就是我喜歡你,可是我沒有非分之想,就是那麼單純地祝福你,希望你好,沒有利用,沒有佔有,沒有控制,這個時候人情就升華成道情了。
老實說,我們這些凡人哪裡做得到啊?一喜歡就想拿回家佔為己有;不拿回去?那我也不理你了,也沒什麼喜歡了,所以並不那麼容易真正做到。宗教里為什麼要戒啊戒的,就是防止你有非分之想。所以要明心,明白自己這個愛人的心;然後還要見性,就是性來了,無欲而起性感了,這叫「活子時」,不要急著想女人,這樣就太可惜了,全都往下流掉了。浪費精華不知痛惜,真叫「愚痴眾生」;性來了把握住,修鍊活子時,健康長壽成道,這才是聰明人的追求和作為。
實際上修鍊內丹,就是這樣情與性的交合。剛才我們講的「明心見性」,是修行功夫的另一種說法,當然不是六祖慧能指的「見性成佛」。佛經在這方面比較隱諱。佛教認為,情是性發展而來的,如果單有性,就是畜生了;而人是有情的,人是「有情眾生」,這個情不是壞事,性也不是壞事,修鍊就是情與性的棍合交融——這個交融用什麼做媒介呢?就用口水,丹書上叫「黃婆」。
◎人之真情如金,真知如鉛,二物屬剛;靈性如木,靈知如汞,二物屬柔。真情真知剛而易沉,靈性靈知柔而易浮。若以性求情,情來歸性,以真制靈,靈歸於真,剛柔相應,陰陽和合,化為一氣,生機長存而不息矣。如情不歸性,靈不歸真,是謂金隔木,汞隔鉛,孤陰寡陽各一邊,焉能返本還元,結成真靈之丹哉?——《無根樹解》
丹書上把性叫坎男,用坎卦表示,坎卦正中是陽爻;把情叫奼女,用離卦表示,離卦正中是陰爻。把坎卦的陽爻抽出來,添進離卦正中的陰爻里,離卦陰爻變陽爻,就成了乾卦;三爻都是陽爻,所謂純陽之體,就是這麼來的。這一抽一添,就是丹書中所謂的「抽坎添離」,其實就是性與情的交融混合。
混合在哪裡呢?混合在黃庭。黃庭嚴格講不是胃部,也不是什麼太陽神經叢,就是胃後面這兩根神經。古人把這個看得很嚴重,說是「成仙之要」,我看故弄玄虛、窮開心的成分挺大。但這兩根神經確實很重要,不懂這個「性情結合」,修丹道也就成了瞎扯,這個倒是真的。
這個過程呢,也許在下面交,也許在上面交,就是丹書所說的「也許是龍去就虎,也許是虎去就龍」,這個時候我們咽口水,就把我們的真意帶下去了,這個就叫黃婆,就是性與情交合的媒婆。
真意下去以後,就會聽到我們小肚子裡頭,不是胃,是在胃下面,「咕嚕咕嚕」的聲音。這就是你用你的黃婆,把你的情和你的性混合了,這個就叫陰陽交、龍虎交、坎離交;交完以後出現的這種響聲,丹書上就叫「交罷」,就是交完了。交完了產生什麼呢?對,就是內葯,也許好一點,是大葯,這才能補腦,它自動會去補腦的,你甭管它。
◎魏伯陽說:「贍理腦,定升玄,子處中,得安存。」清人劉一明認為:贍理腦者,贍養也,理即性。腦在人身之上處,頭之後,系耳目視聽不及之處。此言養性,至靜之境,方為極功。(贍理腦,即還精補腦)。由此可見,那種「精液補腦」的說法,要麼是望文生義的牽強附會,要麼是別有用心的胡說八道。
如果性與情不混合,性是衝動猛烈的,丹書形容說像老虎;情可能是假慈悲,假情假意裝好人。所以丹書形容情的「氣」內涼外熱,就像很多人,外表看起來似乎有情有義,不過就是廉價的同情,丹書說是像龍,居高臨下,很有優越感地施捨點「同情」出來。
◎道家正宗認為,人有「性」故而有力量,敢於承擔,人有「情」故而有慈悲心,擁有智慧;故而性情結合才算有智慧,有力量「積功累德」「濟世度人」。《抱朴子內篇·對俗》說:「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者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復中行一惡,則盡失前善,乃復更起善數耳。」又說:「積善事未滿,雖服仙藥,亦無益也。」
所以單純的情沒有能量,飄在天上,對人對己灑點毛毛雨開溜,不肯真正承擔——你看很多女人,對情感的需要很強,結果沒什麼力量行動,就是不敢愛別人,也不敢接受別人的愛,稍微試一下,又逃得遠遠的,就是因為她的性沒有參與,所以就沒什麼能量可言。
單純的性則沒有智慧,就是那麼個強烈的衝動,不能擴大和升華,方向單一,行為粗野,就是要佔有和控制,把這股衝動發泄了了事——就像很多男人,活了大半輩子,對人生的理解不會比他的下半身升華多少,天天追逐色慾,忙得不亦樂乎,但是空虛得要命,就是他的情被壓抑,沒有開發出來,沒什麼智慧和品質可言。
那麼修道煉丹不一樣,讓性與情混合以後,就是道書里說的「抽坎添離顛倒顛」,這一顛倒啊,我們既有智慧又有力量,多好!《易經》里形容說「陰陽合其德」,這才是幾千年以來,真正聰明的人追求的,人高明就高明在這個地方。
性情結合,「抽坎添離顛倒顛」,由後天變先天。進入先天以後,所有的功法都是自動的,不用管,都是自發的——丹法的修鍊,過程就是這樣。
交罷了,就會「咕嚕咕嚕」響,丹書中就叫「水火既濟」。這時候你會發現你小腿都會出汗;所以,一個完整的煉內丹的流程,就是降陰、昇陽、交合,最後要還原。還原什麼呢?因為氣還分散,還原才能將氣導歸氣海,而不是漏出去。所以這個還原也叫「引氣歸海」,歸到氣海去了,存起來。
還原的時候按老法子來做:人不動,用鼻子哼氣。還原的時候,牙不碰牙,舌頭自動擺在那兒,加快我們的迴流。做多長時間呢?一般能做十分鐘就夠了,有人做八分鐘就夠了。還原完成的特點是什麼昵?汗自動會幹——還原的時候呢,身上出的汗,一點一點都收回去了。古時候,這個還原,又稱為「溫陽」或「沐浴」,因為這個時候,你就感覺你像洗溫水澡一樣,身上是溫熱的。
◎魏伯陽在《悟真篇》中指出:「一陽才動作丹時,鉛鼎溫溫照幌幃。受氣(引氣歸海)之初容易識,抽添運火卻防危。」他在這段話里講解了「沐浴」的景象(感受)乃正確做法;尤其指出「沐浴」時「抽添運火卻防危」,《金丹四百字注》中也說:「不增火,不減火,為沐浴。」
我們一般還原,十分鐘就夠了,汗收下去就夠了。但是古人不是,他溫陽的時候太舒服了,他根本就不願意下座,他們溫陽的時間達到四個小時。我們太忙,只要坐十分鐘,汗收下去,氣收回來就可以了。想什麼呢?想引氣歸原,加快這個回收,用螺旋轉的辦法來加快。螺旋轉,男同志先向右轉,逆時針;女同志先向左轉,順時針。按古人的講法,這個逆時針轉是三十六下,是9的倍數;順時針轉是6的倍數,四六二十四,六六三十六。到將來你根本不需要自己轉,它完全是自動轉的,你也別管了,它會自動地慢慢轉,這都是人的本性。完成以後,因為做了一個小時的昇陽盤腿,腿有點僵痛,先不要急於下座,先抱著腿,搖一搖。
當然,你們也可以在還原之前做這個動作,因為腿麻、腿疼,所以就先做這個。也可以昇陽完了再做,做十來下,七八下以後,好一點,這才下座。在廟裡,和尚做完了以後,列隊排成兩行、四行,沿著大雄寶殿轉二十分鐘,這一遍功才算練完。練完以後,特別要注意,這時候臉發紅,最怕摸涼水、吹冷風,就像自己是一個「坐月子」的人,因為這個時候,骨頭是軟的,就像孕婦,所以你看孕婦生完孩子以後,戴帽子怕吹風,因為毛孔是張開的。
所以你下功以後,你自我感覺好像孕婦生過孩子,不能摸涼水,不能洗衣服,可以看書,可以吃,可以喝。在半個小時之內,不能尿尿拉屎,甚至一個小時之內,都不能幹這個。為什麼呢?因為你練出來的精華,你的身體正在吸收呢,這半個小時正在吸收,你要尿尿拉屎,把好東西都尿出去了,可惜了。所以做完以後,最好休息半小時,一定要見風的,頭、身上都要包住才行。
◎葯已歸爐,必要封固,不令外馳也。……封固者,溫養也。——《玄妙境》
整個過程就是這樣,等到我們大家「煉精化氣」築基了,「馬陰藏相」了,下一步練什麼?就是「鍊氣化神」。鍊氣化神的時候,需要「閉關」。閉關的時候要找到一間房子,有一點亮光,或者背後有一盞小燈都可以。開始往往先閉三天,不要猛地來;三天完了一個禮拜,慢慢十天,慢慢四十天,慢慢七七四十九天。閉關的時候可以不吃東西只喝水——那時候一定要有人守關,有人在外面守著,修道的人這個時候會出神,出陽神,所以一定要有人守關。
佛道修行,不謀而合這幾天大家都不容易,練得很用心、很認真,一個個臉色也轉過來了,這就是金丹大道的神奇之處。那麼道家門裡在台灣有一位蕭天石老師,在修行界很有名,當年在川康一帶,他曾經和南懷瑾先生結伴遊歷,遍訪名僧高道,整理和寫作了不少丹道以及養生方面的著作,我手上拿著的這本《道海玄微》,這就是他整理並且補充寫作出來的。此外,市面上也有很多關於丹道養生的書,但是說句實話一般人都看不懂,因為真正的秘訣很多都是保密的,書上並沒有。
但是,如果你像這樣修鍊過一遍內丹,你再去看這些資料就會非常容易懂,像南懷瑾的書、佛道兩家的書,以及最近出版的丹書,你看看就明白了,起碼能明白個八九分。如果你沒有具體跟上學過內丹修鍊之法,只是「自學成才」,坐在那裡看書或看資料然後跟著比畫,那個太難了,你基本上看不懂,所以修證更是無從談起。
◎
堪嘆世間學修行,不明性理說道經。
先天三寶拆散了,金木水火不相生。
閉目枯坐假裝像,不知採取亂胡行。
自己盲修自昧自,將錯傳人問自心。
那裡是你生死竅,誰個才是本來真?
冬至一陽在何地,夏至一陰怎麼生?
離明二字怎麼講,返本還原怎樣行?
拆坎補離怎下手,清濁二氣何處分?
爻珠老嫩甚物件,織女牛郎怎相親?
修行不明此中理,切莫人前談坎離?
守死血心默景意,現出幻景當寶貝。
大限來時無常取,憑何本領避吉凶?
——《金丹四百字解·指玄訪道篇》清人劉一明再三告誡,修道一事,精微奧妙,非過來人指點不能為之。他在《悟真直指》中又鄭重指出:萬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復命即常存。知常返本人難會,妄作招凶往往聞。因此,不遇明師,不知真訣的「自學成才」者,斷無可能成功,反而招害,學人不可不察。
現在,你們還認為內丹就是道家的修鍊方法嗎?不是的。不管你是修佛,還是修道,都是人在修嘛,所以修佛修道,自然而然,是不謀而合的。從利益眾生的角度來看,大家不要死抱著個門戶之見,來為個人設限,「閉關鎖國」。老實講,搞這種門裡門外的把戲,只是為了獲得心理學所謂的「安全感」——我是門裡的,你們是門外的,享受不到門裡的好處,所以我就比你們高;我高人一等,有優越感啊,於是昂然立於眾人之上,自我感覺良好,就覺得安全了。大家想想,這種境界,做人都欠缺起碼的自信和謙卑,何況成仙成佛?另外一方面,大家也不要讓宗教的外形外相給嚇住了,宗教需要開門立戶,所以有門有戶,這是個組織經營的問題。既然如此,那麼這必然是個相對的道理,大家大可不必將它看得那麼嚴重。一旦看得太嚴重了,後果就很嚴重。比如基督教說「你要愛你的敵人」,愛敵人都可以,境界多高啊;但一到異教徒就不行了,比如愛一下佛教徒行不行?這個就不行了,異教徒不信主,所以主就不喜,就得下地獄。這麼一來,我們就可以理解在西方歷史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宗教戰爭。征伐異教徒,是替主行道;搶劫有錢人,是替天行道——不管在西方,還是在我們東方,各有各的文化優勢,也各有各的文化弊端。對於這些基本的問題,我們要深思之,明辨之,而後才能篤行之,不要稀里糊塗的,搞得迷信偏見盛行,烏煙瘴氣。總之,要有智慧,佛家叫「要有見地」,先做好人,再談修道修佛。
◎北宋張伯端說:「性命本不相離,道釋本無二致。彼釋迦生於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為最上乘法。」「老氏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修積以逃生死。釋氏以空寂為宗,若頓悟圓通,則直超彼岸;如有習漏未盡,則尚拘於有生。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樞要,則立躋聖位;如其未明本性,則猶滯於幻形。其次,《周易》有窮理盡性至命之解;《魯語》有毋意、必、固、我之說,此又仲尼極臻於性命之奧也。」
佛家修行,也有「採藥煉丹」,不過佛家不叫「採藥」,叫「采牟尼」。
釋迦牟尼佛講:一候在彼,二候在我,三候四候采牟尼。什麼意思呢?一候在彼,就是在彼處,就是在修佛人的「密處」,也就是道家講產葯的地方。二候在我,到了第二步,就要調葯,要盤腿昇陽,所以在「我」嗎!「三候四候采牟尼」,什麼意思呢?二候在我,調葯昇陽,在將射未射時,吸提嘬閉採藥啊,采牟尼。就是佛家的採藥——你看,這和道家內丹修行的方法很一致啊。而且,三候采牟尼是講給初練者的,四候采牟尼,是講給老修行的。道家的講法,是初練金丹大道,寧可趁著「葯嫩」(還不到將射未射的時候)采了再說,因為初練者把握不好火候,不小心就會射了,漏了,這個就叫「爐崩火滅」;那麼成了老修行了,時機火候把握得比較好的時候,就可以在將射未射的時候,葯完全調好的時候,再采,這也叫「四候采牟尼」。
◎張伯端在其《悟真篇》中說:「安爐立鼎法乾坤,鍛煉精華制魄魂。」就是說以會陰竅為爐,以下丹田竅為鼎,採藥煉丹,引情歸性。爐鼎之說,由此大行於道家內丹各派。
當然,我們剛開始練的時候,肯定會漏,會「爐崩火滅」,不要緊,重來,經過多次實踐以後,我們就可以在將射未射,葯已調好,在「四候」的時候採到葯,採到牟尼。
那麼本師釋迦佛接著講:五候練神功,六候神功畢。五候練什麼神功呢?也就是抽坎添離(情性結合);再然後,六候神功畢,就是溫養、沐浴、收功了。一候呢,是2O分鐘,六候是120分鐘,整兩個小時,相當於古代的一個時辰,所以你看,佛家跟道家太相像了。
我們剛開始練習,能每天堅持練一個小時或者一個半小時就很了不起了;慢慢地能堅持練兩個小時,剛好和古人練功相同,正好是一個時辰。
現在,跟大家講一個歷史上的修鍊內丹的典故。在此告訴大家,希望你們能思考一下,或者當做一個傳說也可以。
這天底下,最難當的就是老師了。教育別人,談何容易啊——當老師,面對一大堆學生,各種各樣的脾氣秉性,深不得淺不得,重不得輕不得,最後往往吃力不落好。凡人如
此,神仙也難逃啊!《金華太乙宗旨》是呂洞賓呂真人著的,呂真人是神仙,不假吧?他的《金華太乙宗旨》寫出來以後,呂老師的一位徒弟就開始非議這部經了,當時呂洞賓就很生氣,說了一段狠話:「畜生好度人難度,我寧度畜生不度人。」所以後來,他對世人宣稱:我沒有徒弟,根本沒收過徒弟——當然劉海蟾說自己的師父是呂真人,這是徒弟認師父,另當別論了。佛家認為生命界有六道,有六種生命形式與生命依存的時空——老實說,鬼並不可怕,因為鬼都怕人,這是真的;人才是最可怕的,不但鬼怕,連神仙也怕,所以才說「寧度畜生不度人」。
一般說來,弟子跟師父修行,總會有人回頭誹謗師父,放眼各門各家,歷來如此。學生學了幾天以後,就會瞧不起師父,「徒弟罵師父」,大概是修行界的規律,導致所有的師父最擔心、最苦惱的事情,就是如何找到一個真正的徒弟,比如達摩祖師花了九年才找到他的徒弟。達摩為什麼要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呢?就是為了等一個真正的接班人,真正的徒弟。說近一點,將形意拳改為意拳,大名鼎鼎的王薌齋,也是被徒弟給氣死的。無論古今,大約人性總是攀高附貴的,所以做弟子的總有人擔心,一談「我師某某某」,大家都找師父去了,沒人理我了,所以乾脆自稱「自學成才」或者「虛空傳承」,甚至是「得自天授」,這雖然都是鬼話,不過還算好點的,總好過回頭誹謗師父。
◎蓋以明師教人,千磨百錯,明察暗試,以驗真假。果是真誠之士,如真金不怕火煉,愈煉愈明,自為高人鑒賞,決定提接。若非志士,始勤終怠,或陽奉陰違,自己身邊事,未能行得過去,而欲妄想他人寶物,所謂:嗔不除,態不改,墮入生死輪迴海,堆金積玉滿山川,神仙冷笑應不睬。道且不得聞,而況成道乎?夫聞道者小聖人,成道者大聖人。聖人之事,豈是玄虛不實之輩所能得者哉?——《金丹四百宇解·學人二十四要》
那麼,怎麼辦呢?呂洞賓一生氣,就說他沒有徒弟,其實劉海蟾的確是呂洞賓的徒弟;而道家名人陳摶陳希夷,則是劉海蟾的徒弟。現代,凈空老法師就說「我沒有徒弟,我不收徒弟,我們只是互相學習」。原先,南懷瑾先生還不大有名的時候,他沒說自己有徒弟,也沒有人稱他為師父;這幾年有名氣了,結果冒出一大堆自稱是他的徒弟、再傳徒弟的。
◎用功不力難深造,抱道而亡方見真。以上二十四要,乃學人緊要之關口,必須真展實踐,條條打通,行得過去,方能遇得真師,聞得大道。若有一條不能行過,即遇真師,聞道猶在兩可。——《金丹四百字解·學人二十四要》
可見,古代嚴謹而神聖的師承製度,在現代只不過是個商業性的包裝手段,有利則徒弟、徒孫,無利則師父、師祖,想怎麼來就怎麼來,倒也算得上是「自由自在」了。達摩祖師等了九年,才有一個人拿著一把刀,砍斷了自己的手臂來表示求法的誠心,感動了達摩,才正式收他為徒弟,這個人就是禪宗二祖慧可。
山西人侯耀真,修行的功夫很深,北京市聘請他擔任針灸醫院的副院長。他是怎麼學到一身功夫的呢?他的師父曾經收過很多徒弟,但當師父快死的時候,徒弟全跑了,沒有人在他身邊管他,結果當師父的臨死前想喝一杯酒,那個時候很窮,想喝卻喝不上。這時侯耀真來了,二話不說就把自己的棉襖當了,買回了一碗酒給師父喝,師父這才告訴他,下丹田具體在什麼位置,侯先生得了真傳,自然功夫就好。
我個人覺得道理得分兩面講,古人講:父不慈,子不孝,不可救藥。當老子的「不慈」,很混賬,一味強調兒女要去孝順,也是於事無補,難道老子讓殺人就去「孝順」殺人?為人師的也要有師德,做弟子的要有感恩之心,這樣才能發揚光大我們文化中優秀的一面。中國傳統文化中,也不見得全都是好的,全都是精華,比如打劫有錢人被看成「替天行道」,我看這種強盜哲學反映了一種十分陰暗的心理,並不高明。我願意把我知道的都教給大家,就在這裡教,有心來學的人都可以向我學習,儘管學,我不藏私,因為這套東西本來就是度人的,我沒有呂純陽真人那麼高明,畜生的丹田在哪裡我不知道,我只懂這套度人的方法,所以度不了畜生,只能度人。我沒興趣管師父徒弟這些,只要你想學,我本人都願意教給大家,所以我不收徒弟,也從來沒有徒弟。
我手上現在拿的這本書,就是呂洞賓呂真人著的《太乙金華宗旨》,這本書來之不易,裡面有一個曲折的歷史故事。
《太乙金華宗旨》在中國已經失傳,是日本人在歐洲發現失傳的版本,然後由英文,德文、法文翻譯成日文,在日本流傳。中國某師範大學的一位教授在日文書中找到了這部經典,再由日文翻譯成中文,才使得這部經典得以在中華大地重見天日,現在,大家在大一點的書店都可以找到。我們現在學習的金丹大道,哪怕大家只學了幾個小時,現在拿起《太乙金華宗旨》一看,你不會跟以前一樣雲里霧裡的,而你們也就會越來越知道內丹體系是中華民族的無價之寶啊。
以前,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在東北成立過一家專門用內丹之術治療各種疑難雜症的醫院,那裡的醫生其實都是修行有成的老中醫、老修行,他們給病人開的藥方就是煉內丹,很多不治之症就是這樣被治好的。當然,大家這幾天學的還是金丹大道的初級階段,是築基的功夫。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基礎沒有打好,怎麼可能達到高級呢?築基功夫非常重要,請你們千萬千萬不要把它當成一般的東西,或者當成一個學習班式的節目輕視它——這是中國的國寶,方法簡單極了,最重要的是堅持,半途而廢的話,又得從頭再來,前面的功夫不起作用了。我這五十年間,天天堅持練,每天兩個小時,沒落下一次,所以才有今天的一點心得,來跟大家報告。
回到具體的功夫修鍊上。在修鍊金丹大道的過程中,有兩個特別方法請大家記住:第一就是「鼻拉臍」——微收下巴,鼻子跟臍部垂成一條直線;第二就是「中指意對」——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在意念當中,讓兩根中指間拉有一根意念之線。僅此而已嗎?毫不誇張地說,我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才悟出「中指意對」的妙處。當年師父告訴我:「你不要忘記,時時要中指意對。」可我真正理解是在20年後,「意對」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意念當中,兩根中指間有一根線相對相連,總有這麼一根意念之線把它們連著,然後,把這根線輕輕地「拉開」,這麼一拉開,你的背就張開了,心也就開了。
開心,是修佛修道,乃至一切法門修行有成的基礎。不管是成仙,還是成佛,都必須建立在你現在當下身心充滿喜悅的基礎之上。即使成佛,也不能違背你當下的身心喜悅,這在道家就叫「以快意為綱」,佛家就叫「法喜充滿,禪悅為食」。
◎李泥丸說:「蓋女以血為本者,血旺則精盈,心涼則生血。古雲液血之煉,血精之化,還仗神清。血無液化,液泥成痰,流注脾胃,蒸升著肺,散流經絡,百病猥生,五臟被炎,六腑遭厄,故古丹訣曰,必先息心,心息定而神清,心斯涼矣。」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女丹修法,要在心息神清。心要息,自然煩惱要少,開心豁達。其實,這同樣適用於修道的男人。
什麼叫神仙啊?簡單,無煩無惱即成仙。我們這些俗世中人,也得想法讓自己開心啊,一個不開心的人,必然自閉,必然沉浸在自己的煩惱裡面,覺得這些煩惱最重要,對於外界就談不上有什麼靈性與悟性,智慧也就封閉起來了,會變得比較沒有智慧,當然生活中也會有更多的障礙與痛苦。
尤其是女同志要注意啊,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候,愁眉苦臉會佔到便宜,因為那叫「我見猶憐」;過了二十五歲,就越來越占不到便宜了,因為這時候叫「抑鬱症」,需要去找心理醫生了。
不管是做人,還是成仙,都得開心。所以,「中指意對」的作用非常大,兩根指頭這麼一拉,好像緊鎖的心門都拉開了,拉開了以後背部的氣脈就展開來了。修行要注意背部,背部不能僵,一僵,氣就過不去。所以,在任何時候,中指都要意對,忘了其他不要緊,記住這一點就行,慢慢你就會發現裡面的奧妙了。
現在,我完完全全把我的體會與大家分享,都告訴大家,不做隱瞞。雖然各人情況不同,方法因人而異,但是在這裡我要奉勸在座的各位:不經過這些悟道的過程,是不可能理解古代寶貴的東西的。比如,張三丰說過「頭頂青天」,怎麼理解和領悟?其實就是頭輕輕地一頂,就這麼一下,氣就頂丹田了,貫通虛空,說起來多容易啊,但張三丰這句話是總結了古人多少代的經驗啊!
現在我們言歸正傳,再煉一次內丹。有人問:煉內丹最佳的時機是什麼時候?是活子時,或者活午時,就是古人稱的「機」,也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邊的「時」,其實就是無欲而陽舉的時候,這是活的「時」,活的「機」。另外,古人煉內丹,講究個「四正時」,四正時就是子、午、卯、酉四個時辰。四正時是很好的煉內丹的時間——子時,是半夜11點到凌晨1點;午時,是上午11點到下午l點鐘;卯時,是清晨5點到7點;酉時,是下午5點到7點。在四正時煉內丹,會事半功倍——當然,最好的時機,是活子時或者活午時。
◎《金丹四百字》云:「火候不須時,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虛比。」《悟真篇》云:「總識硃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大都全藉修持力,毫髮差殊不結丹。」曰「冬至不在子」,曰「卯酉亦虛比」,曰「毫髮差殊不結丹」,可知非天邊子午卯酉矣!如雲是天邊子午卯酉,是十二時,只有四時修持,所餘八時棄之不用,豈能毫髮無差乎?《入葯鏡》云:「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可見年月日時,刻刻用功修持,防危慮險,毫髮不容有差。——《象言破疑·火候說》從清人劉一明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真正結丹,必須是「活子時」、「活午時」,即「意所到」的「真火候」。但如何識別運用,卻又「毫髮差殊不結丹」,也因此而更凸顯明師真訣的重要性和無可替代性。
現在,大家練習當中要注意幾個關鍵的問題,我再重複一下:昇陽,就是陽舉了,這時候身體發熱了,也發汗了,特別是屁股底下發熱了;降陰,一般就是為了「息陽」,陽舉而後降陰可以轉化能量,這個過程叫「調葯」。「調葯」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開始陽舉,還不是很興奮,性快感還不強烈的時候就要調葯,調葯不是靠想入非非來加強性興奮,而是靠呼吸——隨著我的呼吸,隨著我的發熱,隨著我出汗,尤其是屁股底下出汗了,這個性興奮度就越來越強,就在這個時候要「調葯」。調葯的功夫叫「一二三」,按古人的說法,這「一」呢就太嫩了,這個「三」呢又太老了。什麼叫太老了?就是馬上要射精了,一個沒忍住,漏了點,就叫太老了;這個嫩的呢?就是想射,離真正射其實還早,還不到時候,所以古人就在「二」的時候採藥。但是這個火候非常難把握,稍有不慎就會失敗,所以古人的經驗是趁嫩的時候就採藥。我們寧肯少採點,但是也比采老了強,所以我們寧肯在「一」的時候采。降陰以後,就產生了葯,剛開始修道,就趁早先採葯,以後要在「二」的時候採藥。葯是什麼?我講過了,外帶著氣,內里有性感、先天精華,這個就叫「來葯」了。
葯分內外,外葯是什麼呢?是全身有氣感。全身有氣感,再加上有性興奮,就叫內葯。但是剛開始陽舉還很嫩,還不夠,因此就要調葯,調到將要射精而未射精的時候,或者有一點點水液出來,這時候就是「二」了,應該馬上盤腿,馬上捲舌昇陽。有同學問昇陽本身就是採藥,這話對嗎?對,是這樣子的,我們沒有先人的水平,所以我們寧肯早一點采,千萬不要漏了。我個人的經驗,一個人在修鍊的過程中,其實會經歷多次的漏丹,其實就是多次的失敗。如果我們漏丹了,我們這次漏了,別害怕,也別難受,這個漏叫「爐崩火滅」,不過沒關係,重來;也別去後悔,去難受,因為沒有什麼意義——「曲則成」,人要做成一件事,總是曲折的,總有無數的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嘛!慢慢地,失敗多次以後,就會有所體會,就容易掌握這個火候,這個火候就是將射未射的「二」的時候,這個時候開始採藥,剛剛好。
昇陽的時候如何採藥?方法就是「吸提嘬閉」。這個時候我們就通過「黃婆」,通過咽唾沫,把「情」帶下去和「性」結合,這個過程叫「交」——丹經裡面的陰陽交,男女交,龍虎交,坎離交,都指這個。「交」是混合,需要媒介.這個媒介就是「飲刀圭」(咽唾沫),最後就「交罷」了,「交罷」,就叫「水火既濟』。
◎《本草綱目》中說:「人舌下有四竅,二竅通心氣,兩竅通腎液,心氣流入舌下為神水。」由此可見,舌下所出的唾沫,被古人稱為「神水」,足見重視。至於其功用,白玉蟾甚至說:「神水沃滅三尺火,慧劍掃除六賊兵。」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大家煉過一遍丹了,現在好好溫陽沐浴一下。
在座的女道友要好好感謝孫不二孫真人啊,沒有這位女性的前輩,我們的女同志修道就太難了,因為大部分丹經都在講男人修道。邱處機邱真人,很有名的一位道士,沒有他,元朝統治者只怕會殺更多的人吧。邱真人有一個徒弟叫馬丹陽,非常有錢,是山東青州人,馬丹陽的妻子,就是孫不二,這是一對有名的夫妻。孫不二是女丹的創始人,寫了一本《元君坤元經》,是一本專門講述修鍊女丹的經典。她的愛人馬丹陽善行醫道,他一生用的針灸之法跟十二個穴位有關,叫「馬丹陽十二穴」;在十二個穴位中,凡是胃不好的,他都是找足三里。
◎元初成吉思汗南下中原,殺戮甚重,於是全真道士邱處機不遠萬里,赴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內)見成吉思汗,勸其慈儉愛民,毋行殺戮,成吉思汗聽取了他的建議。後邱真人又在燕京(今北京)創立十方叢林,收容戰亂時無家可歸之人,活人數萬,京城百姓齊呼其「邱神仙」。——詳見《玄風慶會錄》
我們臉上長疙瘩,往往跟胃經有關係(消化不好,臉上就容易長一些疙瘩)。長疙瘩其中一個原因是內分泌旺盛,另一個就是消化不良。現代人營養過剩,但是消化不良,就是吃東西的時候沒有細嚼慢咽。古代講究「食不語」,就是吃飯就不說話了,思想要集中;在西方,外國人吃飯以前祈禱,感謝上帝給予這麼好的美食,應該很認真地享受食物,這是同樣的道理。現在不是了,大家一面跟人聊天談事.腦子動得飛快,一面就這麼吃下去,結果往往不大消化。
吃飯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咽,干、濕分吃。你想喝湯,先喝湯,或者吃完了以後再喝湯喝水——千萬不要一口飯菜、一口水,這樣子就沖淡了胃液,胃酸就會「咬」胃;而且胃病往往引發其他的病;吃不好,就睡不好,就精神焦慮等。日本人生活保健有個好習慣,就是天天要掐「足三里」,或者揪「足三里」。因為「足三里」是管胃的,通胃經,這就借鑒了」馬丹陽十二穴」。
「足三里」在身體什麼位置?足三里穴位於膝眼下10厘米,你可以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頭處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經的要穴。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臟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人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身體的保養極為重要,而足三里穴則能保養胃,幫助胃擔此重任。
◎足三里穴出自《靈樞·本輸》,又名下陵,鬼邪,下三里,為足陽明經合穴,為常用的強壯穴之一,為歷代醫家所推崇。根據實際應用分析,本穴其有補脾益氣、和胃調中、疏通經絡、調理氣血、鎮靜醒神、強精健腦、溫中昇陽、理氣止痛之功。按現代醫學分析,具有調理胃腸功能、解除平滑肌痙孿,調節神經系統、增強機體應激能力,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對消化、神經、循環、呼吸、泌尿等系統均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我們也可以經常用艾灸足三里穴,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儘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最好每月用艾灸此穴10次,每天一次,每次20分鐘;也可以用指關節代替,按壓足三里穴,亦可達到同等效果。
保護胃,也就是保護健康,如果喝水,千萬別牛飲。茶道里有一個程序叫「漱飲」,喝茶以前要聞一聞,聞那個茶香,慢慢地,一點點地,這就對了;千萬別牛飲,牛飲不消化,傷脾胃。而且不要一會兒喝一點,一會兒喝一點,因為這個樣子飲水,胃就要不斷地勞動,不斷地消化,所以要給胃一點休息時間。比如跟別人談話,談四個小時,如果頭一個小時喝水,起碼中間隔三個小時再喝水,不要這四個小時都喝水,會傷胃。
談完了吃飯,我們說說睡覺。現代人睡覺是個大麻煩,因為失眠的人太多了,要去花錢買覺睡(需要催眠才睡得著)。如何緩解失眠呢?失眠分兩種:一種是根本睡不著,躺著也睡不著;另一種能睡著,但是睡不深沉,很快就醒了,睡的時候老做夢,腦子半醒半睡。為什麼現代人睡覺盡做夢呢?有各種原因,多數的原因是看電視看得太晚。
貪看電視,一直看很晚,血老涌到頭上,就容易失眠,所以睡眠最重要的就是「頭」的維護。修道有一個原則:頭要涼,腳心要熱。頭如果充血,腳就要缺血,腳就會涼——剛好跟修道反過來。我們呢,最好晚上九點就睡覺,古人都是這樣養生的。可是我們恰恰相反,晚上看書啦、看電視啦,或者聊天啦、喝茶啦,睡得都很晚,腦部充血了,當然睡不好覺。還有一種是吃那個夜宵,還沒等過三小時、四小時,就睡了,這都會影響睡眠。
另外,枕頭的作用很關鍵,如果不用枕頭,血液往頭上流,是睡不好覺的。我們需要學習古人,枕頭用硬的,為什麼要硬的呢?因為我們睡覺的時候,這個「頭」的穴位本能自發地尋找硬物,幫助按摩恢復元氣;不要睡棉花、鵝毛的軟枕頭,哪怕你用一個蕎麥殼子做的枕頭也好啊。古人都是用比較硬的枕頭,瓷的、石頭的……在家裡你可以試試,用兩條毛巾鋪在一本厚字典上睡,開始不習慣,慢慢習慣以後沒有它還真睡不好;出門在外住旅館,可以用一本書墊在枕頭下解決這個問題。年歲大的人,枕頭要高一些,要比年輕人稍微人高一些。
南方人喜歡在睡前用熱水洗腳,為什麼要拿熱水洗腳呢?為了讓腳部充血、活血。睡眠的重要原則,跟修道一樣,就是腦部少血,腳部充血;但是南方人洗得太淺,大多數人用小盆。洗腳應該用桶,水一定要熱,不管10分鐘也好,20分鐘也好,水要達到膝下,洗到小腿側出汗才算起作用;中途水涼了,要重新換熱水;也可以淋浴,洗溫水澡,洗完後搓腳心,揉腳活血。睡覺前散步也是一個解決失眠、有助於睡眠的好方法,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所以要經常運動。
總之,修道也要休息好。進入睡眠狀態,一定要做到腦部少血,腳部充血。但是早晨就不是了,早晨是頭部要多血。我每天起床後,用涼水沖頭,本來缺氧的腦部血管受到刺激,充血了,人就精神。有些女同志頭髮長,洗頭麻煩,可以戴帽子,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我們修鍊金丹大道的人,有卧式煉丹法和平式煉丹法。平式煉丹法就是平躺在床上煉丹;不是平躺,而是側卧,這個煉丹的方法叫卧式煉丹法,也稱獅子王卧法。為什麼叫獅子王卧法?你們看,這樣睡在枕頭上,手肘在這裡邊,一條腿伸長,一條腿曲起來,從鼻尖到腳尖,好像有一根弦。意想什麼呢?想著把它拉長,一點點長長,背後也一樣,這個卧法,就是獅子睡覺的姿勢,好處是不壓迫睾丸,所以稱為獅子王卧法。
修鍊金丹大道的人,練到一定程度,有一個特點:不會做夢;還有一個特點:面部紅潤,精神好,不疲勞。如何做到不疲勞?古人講,就叫「寤寐一如」——就是一個人在那兒打坐,像睡著了,又像醒著,所以叫「寤寐一如」——這是在修鍊的過程中自然達到的境界。打著坐,像醒著,又像睡著,將睡不睡,俗稱「不倒單」。曹雲風,原佛教協會的秘書長,他的住處是沒有床的,很多有道行的和尚也沒有床,他們都是「不倒單」的狀態。但是我們剛開始煉丹,還不行,還是需要睡眠的。
◎凡人睡卧,神入陰窟,氣散四肢,夢寐顛倒,罟獲陷阱無不投之。日所積者,不如夜所耗。故必打煉睡魔,使心神居室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庶得行道無阻也。古仙云:睡了一時,死了一時;睡了一日,死了一日;日日有功無睡,千日便了事也。又云:一年不睡下丹結,二年不睡中丹結,三年不睡上丹結。此為的言。若虛室生白,神明常照,雖寐(睡著)猶寤(睡醒),不妨去睡。——《修真辨難》
問答學生:我們講義中講的「抽扁血管,欠氧債」,我還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李老:「抽扁血管」的目的是為下階段做準備,否則你下一階段煉丹的時候就很難了。那麼什麼是抽扁血管呢?你想咱們「降陰符」的時候,不斷地呼氣吐氣,一呼就呼個二十分鐘半個小時,你的一部分血管就已經被抽扁了,因為呼長吸短,我們就人為地造成了體內的「負壓現象」,部分血管就會扁,這叫「抽扁血管」。這個時候,我們一方面一部分的血管是扁的,另一方面血液里缺氧,所以就「欠氧債」了。到了煉丹的下一個階段,我們主要要注意吸氣,而且一直以吸氣為主;但是,如果你不「欠氧債」,你這種吸氣,很難吸長,也很難屏息,甚至止息。但如果你「欠氧債」,體內就急需供氧,所以你急需要吸氣,這時候你長吸並且停息,血管就恢復了,這就是欲升先降、欲得先舍。所以先搞明白呼氣,再來吸氣,明白這個意思嗎?
一般人所謂練氣功,先吸氣吸得很忙乎,說是要吸取這些精華,那些好東西,貪心很大,愚不可及,先不舍怎能得?先不呼得「欠氧債」了,怎麼吸收精華?
學生:李老,您說「修道始終以快慈為綱」,又說這個快意和胡思亂想、男女色慾沒關係,那麼打坐過程當中如何意想這個「快意」呢?
李老:你們可以意想小腹;如果這樣什麼感覺也沒有,可以意想肛門前口的部位。意想這個位置,有利於我們將血壓降下來——當然,也有人低血壓,那就意想中丹田竅。我們給大家發的講義中,有一張血壓對照表,大家根據那張表,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該降血壓還是升血壓。
煉丹,尤其不要急著昇陽。假如說我們現在開始打坐煉內丹,那麼先做降陰,呼氣,進行10分鐘;而後昇陽,昇陽需要2O分鐘。一般情況下,昇陽需要的時間是降陰的一倍,降陰半小時,昇陽一小時;中間交換的時候歇一會兒,歇的時候最好憋氣,既不吸氣,也不吐氣。如果意想小腹,或意想脊柱,什麼變化也沒有,就意想肛門前口,這樣一意想,一般人的肛門前口都會一跳一跳的,這一來,快意就來了,性感就產生了。
這時候有的人會發熱,甚至於有汗。在家裡練,披著被子,很快屁股底下就熱了;在家裡練的時候,披著被子,屋子要暖一點,比冷好,這樣效果快。
所以,觀想肛門前口的時候,這個部位自己會跳動,會縮,這個時候就會有快意了;時間一長,身上就發熱,屁股底下也發熱,一會兒甚至出現陽舉了,性來了。
那麼打坐的時候,如果全身放鬆,眼睛松下來,有時會有眼淚流下來;如果你見到光,見到各種顏色的光,或者有黑色的光,你不要理會這個現象。你開始觀想你背後,或者你觀想你的丹田在輕輕動,慢慢的,柔和的,不要停頓,你感覺有一股能量在微微動,慢慢動;要觀想能量動態中有一股靜態,這是我們要抓住的真正靜態。如果老是想著動態,死守它,一會兒就開小差了,思想就跑東跑西的,所以自然的,隨著動的流淌,反而能守住它。這個自然的動的流淌可以是整體的動,可以轉圈,可以是前後轉,可以正轉,可以反轉,可以螺旋轉——重要的是要「慢」,「慢」才能體驗到「氣」,身上放鬆,不要緊張。
◎清靜派言煉己,主在排除雜念,堅定意志;道家正宗雙修派言煉己,主在對景忘情,臨機之時不興淫念,對女方要「敬之如母,畏之如虎」,不能動情。否則爐毀丹飛,本為接命,反致傷命,所謂「接命之時即傷命之候」,故當戒慎。非煉己純熟,不得行還丹之功。《古本周易參同契集注》謂:「故推月候之消息,雖大用現前,而臨爐交接,必須對景忘情,一空坎離(此指男女)色相,方能以我之真無,而制彼妙有。」另外,修鍊丹道的女性,一旦陰氣發動,情慾找上門來之時,可即刻行後升前降,戰退群陰之法,一直行到陰氣消盡,情慾寂滅為止。其法:陰氣至,情慾動時,即用真意目力神光,往後移運,仍由赤道上升,入頭頂,至明堂不交盡,分左右兩路,從耳後降至胸前。交個盡.不繞兩乳,即從兩乳中間,一直送入丹田。略停一停,仍往後轉移。要細心速行,一連三五次,直運至陰氣消盡,情慾寂滅方止。
學生:李老,這個過程中的「性來了」,是明心見性中的「見性」嗎?
李老:我們現在講的這個「性來了」,還是一種生理心理現象,是修道修佛的基礎。而禪宗六祖慧能講的「明心見性」,那是個修行的成果,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嘛,顯然,這兩者不一樣。禪宗講的見性,如果用佛家唯識學的理論,就好解釋了。見的這個「性」,是人的本性,也就是一切生命所本有的佛性,那個如來佛性,這個「性」,相當於唯識學裡面講的第八識阿賴耶識。親見阿賴耶識的體、性、相,親見第八識的運作,那這個人修行當真了不起,見性成佛了,最起碼是真正開悟了。所以,我們現在講的「性來了」,性是指快意;「明心見性」的性,是佛性。但是,此性亦彼性,彼性亦此性,二者本無別,這又是根本的道理。只是,我們現在沒有證悟到那一步,還都是凡夫,所以「口頭禪」可以這樣講,好讓我們看看地圖;講真實修道,我們就不能「未悟言悟,未證言證」,假裝自己已經按圖走到那兒了——這個問題,現在很嚴重,修行界里充滿了打坐三天,就自稱自己「開悟」的傻瓜,這個是「開誤」,不是「開悟」,誤人誤己的「誤」。
◎三界亦空,三世亦空。知三世空,我身亦空。知我身空,諸法亦空。以法空故,故名海空。——《太上一乘海空智效經》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無論佛家道家,真正開悟,恰恰「知我身空」,絕非夸夸其談、自吹自擂之輩。
學生:自己在家練的時候,怎麼掌握時間呢?比扣,您講降陰需要多少時間,昇陽需要多少時間,這個時間怎麼把握?
李老: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們修鍊金丹大道,怎麼掌握時間,怎麼提醒自己昵?比如說,怎麼知道降陰已經進行了20分鐘了,然後再換昇陽40分鐘?這個問題在初練階段比較重要。我的觀點是,順其自然,你往往會發現,你的感覺很准:降陰剛好20分鐘,昇陽剛好40分鐘——當然,差個幾分鐘也很正常!那麼,到了後來,你一圈功夫做下來,時間剛剛好,這也是人體生物鐘的妙處。所以,其實我們不需要時不時去看鐘表的,不需要去看時間,順其自然地煉丹就可以了;何況,一個人老是惦記著看錶,那心思也基本上不在煉內丹了,只是機械完成時間,練功夫反而成了形式。
學生:李老,您能跟我們說說拍手功對養生有什麼幫助,以及如何練習嗎?
李老:拍手功是一個很簡易的養生方法。早上去公園,可以看到一些個人、團體在自發練習拍手,有雙手拍的,也有拍身上各部位的。拍手為什麼能起到養生保健、祛病的作用呢?因為我們的手上有很多個穴位,這些穴位是跟五臟六腑相連的,拍手時可以振蕩氣脈,帶動經絡和氣血的循環,把身上陰濕和污寒之氣由皮膚毛孔排出去。大部分的疾病都是氣血失調造成的,氣血主要靠氣來引導,因此氣是健康的關鍵;而氣的順暢與否,會影響生理機能、內外分泌、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拍手既然可以促進和改善氣血的通暢,所以拍手對於改善身體狀況是有相當的效果的。
拍手有幾種方法:
第一種是實心法。十指張開,兩手手掌對手掌,手指對手指用力拍。這種方法打擊面最大,刺激穴位的力度也最大。盡最大的力氣來拍,不要怕痛,這樣的效果最好。
第二種是空心掌。將手掌弓起,手指依然張開,拍下去時,只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邊緣部分,這個第二、第三指節和手掌心接觸不到。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減少擊打產生的噪音,但力道會減弱,要想達到效果,只能拍久一點。
第三種是局部拍手。即右手拍左手,然後左手拍右手。拍手心,拍手背,不斷地重複。
拍手可以隨時隨地練習,可以坐著拍,可以站著拍;也可以一面走一面拍,原地踏步拍,根據不同的情況自己進行選擇。練習拍手功最好選擇在僻靜、空氣清新的山林之中。一邊拍手,一邊散步,對健康幫助最大。現代人工作比較繁忙,在家裡、在辦公室……只要是空氣流通較好的地方都可以進行練習。
練習的時候,第一要注意不宜吃飽飯的時候拍,會妨礙消化,飯後過半個小時拍。第二是拍手的時候選擇無人或空曠的地方,避免噪音影響他人;或是選擇用空心掌拍法,盡量降低聲音。
學生:我有多年的胃病,經常胃泛酸、難受,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李老:我從18歲起就有胃病,我的胃病鬧得很厲害。開始的時候是胃下垂,引起這個癥狀的原因往往是東西吃得太快,或者是一邊喝水,一邊吃東西。如果一個人的臉發黃,沒有光澤,中醫師就知道,那一定是脾胃不良,因為人的上眼皮主胃,下眼皮主脾,脾和胃是表裡關係。脾胃是一對姐妹,一個在表,一個在里;一個在腑,一個在臟,五臟六腑嘛!上眼皮有眼泡是胃虛,下眼皮有眼泡是脾虛,所以中醫的望診是望面部五官,望上下眼皮就知道脾胃有什麼問題。
胃的前口叫賁門,末埠叫幽門。胃分泌胃酸,一接觸賁門,條件反射,賁門就收縮,這一收縮人體就會產生飢餓感。胃酸是腐蝕性特彆強的液體,弄一塊肉用線捆著,吞下去,一會兒拉出來,肉塊都是爛的。胃酸太多,人體的反應是想喝水,沖淡胃酸;但水本身走水液代謝,並不能被人體消化。要中和胃酸,最起作用的應該是人的唾液,唾液是鹼性的,含有多種酶,澱粉酶、脂肪酶……很多都是助消化的物質,道家稱唾液為「長生酒」。為什麼胃會得胃潰瘍?是因為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往往狼吞虎咽,三口兩口就把食物吃下去,沒有足夠的唾液中和胃酸。食物留在胃裡面的時間很長,實際上是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胃酸越來越多,逐漸腐蝕胃的表裡,就造成胃潰瘍。
◎醫書《難經》中說:四十四難曰:七沖門何在?然。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前口)為賁門,太倉(胃)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屁眼),故曰七沖門也。這段話表明,人身健康與否,與胃前口賁門、末埠幽門有很大的關係。
當年我患的是十二指腸潰瘍,便血,很痛,很嚴重。當我得知這個方法後,就改變了我的飲食習慣.比方說我現在吃一個燒餅,我吃一塊到嘴裡,這一小塊燒餅,我要在嘴裡嚼一百下;現在大家想想,你們吃一個燒餅咬一口要嚼多少下?嚼五六下就咽下去了。文革的時候,我住牛棚,一天的伙食是一個窩窩頭,其他的人餓極了,窩窩頭一到手,兩三口就吞下去,結果大便拉出來的還是窩頭;我不是的,咬一口,含在嘴裡嚼一百下,這樣慢慢地嚼,混著足夠多的唾液,咽下去中和胃酸,我拉出的大便量很少,只有很少的灰粉,十二指腸潰瘍也沒事了。
所以,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尤其是有胃病的人,一定要干、濕分吃:你要是想喝湯,想喝水,先喝,喝完了以後再慢慢吃乾的;吃乾的食物的時候,一定不要拿水或湯送。平時的時候,舌頭卷著,飲「長生酒」——堅持以上的方法,就可以把胃病慢慢地養好。
◎上頷是天池穴,因其上通腦髓,恐其往下泄氣,用舌頂住天池穴,引真氣由玄膺穴下降丹田,生有甘璐,順歸氣,過十二重樓。——《性命法訣明指·安神祖竅》
回來講喝水的問題。人有一個穴位在肚臍上一寸(兩橫指以上),有些按摩師把這個位置叫「闌門」,我們一般稱做「水門」。「水門」按中醫的說法,是管水的「消化」,如果喝太多水,就會造成消化不良;有經驗的按摩師,行家裡手,給你按摩之前,他不管別的,必定先按「水門」,幫助你消化堵在胃裡的水。
該怎麼正確喝水呢?古人喝水跟我們不一樣:古人喝一口水,隔很久才咽下去;好比茶道,先要聞一聞,一點點地抿到嘴裡,再慢慢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下去。現代人不是這樣的哦,牛飲,咕咚咕咚下去了,傷胃啊。
還有一種人,他不喜歡喝白開水,愛喝茶。如果喝了白開水,他會吐出一些白色透明的液體,這種液體叫做「引」——有這種癥狀的人脾虛,脾是虛弱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喝水要慢慢喝,不要牛飲,吃飯要慢慢嚼,不要狼吞虎咽。我舉一個例子,有兩個老農民,每天早晨起來兩人都要幹活,每人各給二兩麵粉,其中一個用二兩麵粉做一大碗糊糊;另外一個呢,就烤一個燒餅,烤出一個餅帶著下地了,這兩個老農民哪個會先餓呀?
對!吃燒餅會先餓。因為喝糊糊飽肚啊,胃慢慢地吸收,慢慢地消化;吃燒餅只能幹嚼,吸收快,消化快,所以很快就餓了。吃白薯,口裡為什麼會冒酸水?因為白薯一到嘴裡就化了,接著就吞下去,沒有機會嚼很多次,唾液中和不夠,當然口裡會冒酸水——記住!吃東西的時候,有胃病的人要細嚼慢咽,千萬不要就一口湯(或一口水),下一口飯。
學生:李老,聽說傢具的擺設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影響,對不時?
李老:對,特別是電器的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很大,盡量不要用太多電器,不用的時候把插頭拔下來.床不要對著反光的物件,像電視機,鏡子、燈具或玻璃品等不要對著睡床。現代人很喜歡在卧室里放一台電視機,躺著看電視,覺得很舒服,其實這樣不好,很容易患咽喉炎——實在不行,就用一塊布蓋上去。還有在卧室里不要放置人形的藝術品。什麼叫人形的藝術品?像布娃娃啦、壽星老人、佛像啦等,千萬不要放。
學生。李老,練功的時候我很容易口乾舌燥,是不是上火了?有什麼辦法嗎?
李老:對。我們說口乾,主要是由於陰虧而引起的,唾沫少就是陰虧;陰虧是什麼,就是腎虧。一個人要是忍不住尿,就會忍不住精。怎麼辦啊?咬緊牙尿尿,這樣能固精強腎。今天我只是給大家講講健康的方法,其實每個人對於健康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知識;我講的也許是廢話,但我想對於咱們的這次學習也許有一些好處,希望我們能繼續交流討論,你們也是我的老師。
◎凡人體氣散,心氣耗,真氣不應,須用集之,所以叩齒(咬牙)以擊動天門(鼻孔),而神氣應。——《天皇至道玉冊》
附錄推薦序胡因夢(台灣身心靈導師)
我是在二十齣頭的時候開始練習靜坐的,當年台北有位祖籍徐州、三代為草藥大夫的唐師父在某個美商機構裡帶靜坐班,我聽人說他有灌頂發功的能力,於是懷著高度的好奇加入了這個小團體。
第一天打坐沒多久,唐師夫便開始一一為學員們灌頂發功,我是在座十幾個人當中第一個有氣動現象的。孰不知這種令我暗地自豪的外氣啟動現象,後來竟然演變成了嚴重的困擾。
外氣啟動但匯不進中脈,其實是氣走岔了路,或者可以說是氣進入了旁支而非主流。這層認識是半年後從某位印度瑜伽大師那兒得知的。這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活躍於歐美的Swami很坦誠地對我說,氣必須匯入中脈才不會無法自主地晃動,但可惜他並沒有能力幫助我,所以我只好靜待造化的安排了。
忍耐了一陣子無法自主的外氣晃動與上火,久違的師姐孫春華某日突然打了一通電話給我,說是要到家裡來為我做一件重要的事。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她竟然主動送上門來解決了我那段時期最嚴重的困擾。她把我的外氣匯進了中脈。而這便是李老在本書第四部分所提到的「真氣歸中」經驗。
與李老見面是在2007年。在這之前的一段漫長的「真氣歸中「歷程里,我經驗到了無法言喻的「氣脈探險之旅」。我有過天人般的至樂與禪悅,也遭遇過剖腹產後從天上掉入地獄的「暗夜」考驗。由於春華姐多年來一直在內地了她的菩薩大願,因此我所有的氣脈變化都只能靠自己摸索。在見到謙沖、真誠、誨人不倦的李老,真有一種「氣脈探索之旅」終於靠了岸的感覺。他就像是一部人體精微系統的百科全書,身心靈任何一方面的疑難雜症或潛能發展,你都能從他那裡得到精闢的解析。舉個例子,西方能量醫學慣用的「基因形態發生場」這個辭彙,李老就用了「玄空造化場」這個更傳神的名詞來替代。「基因形態發生場」指的是有形界最精微的元素顯化的場域,換言之,再推演下去勢必會進入對無形界的探索。立品出版的《改變,從心開始》也提到靈魂從無形界轉成有形的人身,必須藉助中脈七輪這個能量轉化系統,才能將靈魂攜帶的軟體記錄,轉成身心的硬體構造,但這樣的解說仍然忽略了小宇宙與大宇宙之間的能量互動關係。
李老所謂的「玄空造化場」則更貼切地說明了宇宙行星射線的引力作用,是跟人類在有形界顯化出因果業力息息相關的。此外,我多年來一直在經驗以及教導的「拙火自律運動」,也從李老這裡獲得非常清晰的印證。李老稱這種自律動功為「晃海」,顧名思義我們立即能明白這指的就是晃動海底輪。事實上,真氣歸中之後出現的第一個現象,就是從海底輪產生一股渦旋狀的能量波,這時身體如果不緊繃,能夠從人格的核心放鬆下來,這股能量波便自然會往上攀升,帶動身體形成8字狀的律動。這種律動看似簡單無奇,其實是一種頗為強烈的內臟運動,因為它的方向是從里往外的。
多年來我的修練方式就是李老所謂的「晃海」。由於這是一種動功,所以我始終沒經歷過李老在本書里描述的練功方法。就因為不是一步步按部就班走過來的,所以剖腹產後想再恢復經絡原先的通暢狀況,就不是一時半時能達成的了,原因很簡單——我沒有一張足以依循的能量系統指南地圖。
如今讀者們有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在李老這樣的國寶級大師指引之下,詳詳細細地理解從小宇宙回返大宇宙的整個歷程,真是令人羨慕及欣慰。但願讀者們不必像我一樣走了那麼多的「氣脈岔路」,而能珍惜李老提供給大家的真誠指導。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呼吸之間》為丹道高人李謹伯老先生數十年修道方法的真傳,指導人們如何具體修道,以達到健康長壽,開發潛在功能,生髮智慧,最終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李謹伯老先生年屆九旬依然鶴髮童顏,耳聰目明,思維清晰,健步如飛,可見其修道體悟真實不虛。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導如實去修,也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作者簡介
李謹伯,生於一九二○年。銀行世家出身,西南聯大畢業,年輕時參加革命,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屢屢出生入死。新中國成立後,曾於中共天津市委統戰部、天津市財政經濟委員會、第一機械工業部等部門任職。因早年忘我工作,李老於二十七歲時身惠重病,幸獲民問奇人用傳統醫術一導引布氣法一救治得愈,從此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後四處參訪明師,屢有奇遇。李老至誠學習,精心實踐,得以精通道家丹道養生絕學,對佛教、密宗等亦有特別研究。曾二十多次出國講學,在我國內地、港澳台地區及英、法、德等國政界、商界、學術界擁有眾多追隨者。
編輯推薦
《呼吸之間》根據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講授內丹修道之學的錄音稿整理而成。正文兩側的註解,則是作者廣泛引用道家的經書典籍,與李老的講授內容互為啟發、互相佐證;同時,也可作為李老相關說法的延伸閱讀的素材。李謹伯老先生生於1920年,出身於銀行世家,擁有豐富而傳奇的人世。1947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惡疾。李老為此尋師訪道,先後獲得道家多位高人的青睞,並得到他們秘傳的修道真訣。李老至誠用功、潛心實踐,真正掌握了道家內丹修鍊中的上百種秘訣。退休後,李老不辭辛勞地為國內外的友人同好傳授內丹之道,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出了貢獻。
推薦閱讀:
※喘氣也是一門學問
※呼吸低效還想工作高效?這五個胸廓練習必須做!
※生命破碎、呼吸艱難伴隨女人一生
※壯腰八段功呼吸法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的拳勢呼吸和纏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