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藥回春有術
06-29
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藥回春有術日期:2010-09-27 作者:朱生樑 來源:新民晚報 |
|
疑難病例 48歲的薛先生,是一家私營茶葉公司的主管,近兩年來被反覆出現的燒心、反酸所困擾,曾因此就診於數家醫院,醫生均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反覆服用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等藥物,仍時感上腹部及胸骨後有燒灼感,有時還會出現不想吃東西、反胃等不適,更讓薛先生困惑的是,許多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友和自己服用相同的藥物後癥狀緩解,為何自己卻久治不愈? 其實,薛先生所患的是一種特殊的胃食管反流病,這種食管疾病對抑酸葯治療效果不理想,在服用藥物的同時還會出現「燒心」、「反食」、「胸痛」等不舒服的感覺,停葯後癥狀更加明顯,醫學上把它稱作「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西藥方案現瓶頸關於這種疾病發生的原因,現在還不很清楚。目前認為這種情況的發生,除胃食管反流病發生的一般原因外,還可能與個人體質、抑鬱或焦慮的情緒、十二指腸內容物的反流、食管敏感性的增強等因素有關。其中個人體質主要是人體內的一種參與藥物代謝相關的酶(CYP2C19),這種酶的活性在不同的人之間可能不同。上述的種種因素可能導致了薛先生的「燒心」、「反酸」久治不愈。 進一步分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如目前「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藥物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選藥物,其作用機制是抑制胃酸,以減輕胃酸對食管炎黏膜的損傷,這類藥物的應用給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福音。但是,有些病人應用此類藥物後卻久治不愈,可能是由於CYP2C19酶的活性不足,造成服藥效果欠佳;有些病人「燒心」、「反胃」的癥狀和胃酸關係不大,其癥狀可能是由於膽汁反流造成的,部分病人也可能存在食管的高敏感性,這種情況下仍然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去治療,其治療效果可想而知。 中藥組方收效佳面對這種久治不愈的「燒心」、「反酸」該怎麼辦?其實,中醫認識這種疾病的歷史悠久,早在《黃帝內經》已有類似的記載。中醫認為這種疾病是因為肝、膽、脾、胃等臟腑關係不協調造成的,通過協調臟腑間的關係,使其「和諧」,就可以治療這種久治不愈的「燒心、反胃」。中醫治療本病有以下一些特色:其一是「審證求因」,求其病機之關鍵所在,治療重在恢復肝、膽、脾、胃臟腑的生理功能,以求脾升胃降、肝隨脾升、膽隨胃降等生理狀態。其二是治療作用的多靶點。一張治療該病有效的中藥方中,各味藥物作用的靶點可能不一樣,如一部分藥物重在促動力,恢復胃腸道的正常蠕動;一部分藥物重在抑酸、絡合膽汁;一部分藥物重在保護食管黏膜、促進其癒合;還有一部分藥物重在調節內髒的感覺;特別是對於胃酸正常或膽汁反流為主而有燒心、反食的病人,可能是西藥治療的瓶頸,而中醫中藥可以通過協調臟腑間的關係,恢復胃腸道的正常蠕動方向,提高食道括約肌的張力等來治療該病。再是中醫用藥的個體化和靈活性。對於每個個體而言,導致「燒心、反酸」的主要矛盾可能不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主次矛盾的比重也可能不同,中醫可以根據不同的患者,選擇不同的藥物以及不同的劑量組方,以求對患者病情的完全適合,如「咽喉的異物感」、「聲音嘶啞」、「胸部的窒塞感(非心肺疾病引起)」、「胃中怕冷和怕熱」、「口苦」等,通過恰當的藥物配伍均有較好的療效。前述患者薛先生,中醫認為是「肝胃鬱熱、胃失和降」造成了他「燒心、反酸」,通過內服中藥協調肝胃之間的關係,使其「和諧、協調」,八周之後癥狀未見複發。 朱生樑(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科主任醫 |
推薦閱讀:
※蕁麻疹的中醫治療
※一刻艾丨古法艾灸為什麼能治病?
※銀屑病(牛皮癬)患者,你所熟知的中醫傳統療法真的都適合你嗎?
※中醫題庫3
※中醫藥治癌的真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