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回族命運的悲歌(《回驚天下》作者專訪)(轉)

一曲回族命運的悲歌(《回驚天下》作者專訪)(轉)

一曲回族命運的悲歌——訪長篇歷史小說《回驚天下》作者、著名作家陳自仁先生管衛中

《回驚天下》是第一部描寫清代首次回族起義的長篇小說。甘肅文化出版社將於近期出版。為了使這部小說更加經得起各方推敲和歷史考驗,我們邀請了有關學者和回族各界人士在出版前對書稿進行審閱。凡是讀過書稿的專家學者和回族著名人士,都對這部小說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如中國政協甘肅省委員會原副主席、中國回族學會原副會長喇敏智先生認為,《回驚天下》「給人以心靈的震撼,思維的啟迪。無論是描寫義軍、清軍或百姓中的各色人物,或恢宏博大的戰爭場景的敘述,可以說,人物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場面悲壯激烈、扣人心弦。恩仇愛恨、生死離別無不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著名民族學家馬通教授認為「小說添補了空白,寫得有聲色」。國家有關部門邀請的審稿專家馬煜東先生認為:「該作品不僅豐富了清代西北回族起義的歷史畫卷,同時也填補了我國文學寶庫中歷史鏡像的一個空白。」本著對歷史對小說高度負責的態度,作者對上述人士提出的寶貴意見進行了吸納和恰當修改。本書將於三月出版,敬請讀者注意。為使讀者對這部長篇小說的創作背景有更多的了解,本書責任編輯對作者(甘肅省政府文史館館員、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著名作家)陳自仁先生進行了一次專訪。 問:長篇歷史小說《回驚天下》,在請專家學者和回族著名人士審讀的過程中,已經引起強烈反應,可以說人人交口稱讚。我想請你談談這部小說的創作初衷。 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回族在清代遭受的苦難說起。在西北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中,回族是形成最晚的一個民族,同時又是遭受苦難最多的一個民族。在清代,沒有一個少數民族民族,像回族那樣歷經苦難,慘遭殺戮,仍然頑強地生存下來。可以說,清王朝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對回族來說,就是一部血淚史,是一部飽受歧視、凌辱和迫害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抗爭史,是被迫害者反抗迫害的歷史。查閱當時的官方文件和官員書札,你就會發現,他們寫到回回時,常常給「回」字一個反犬旁,言下之意,就是「獸類」。清朝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統治者對回族的這種侮辱性稱呼,也延續了二百六十多年。當時的回族,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不僅毫無地位可言,而且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很多人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在清朝的法律定位上,回族也被打入另冊。《大清律例》是清朝的基本法典。在這部法典中,專門用於懲治回族的條文就有十三條之多,稱作「治回專條」。這些條文規定,同樣的犯罪,對回族的量刑,要遠遠高於其他民族。例如,《大清律例·竊盜律》規定,盜竊者如為初犯,在右小臂刺「竊盜」二字;再犯,在左小臂刺「竊盜」二字。而回民盜竊,不管是初犯還是再犯,一律在左右小臂和臉上,同時刺「竊盜」二字。再如搶奪財物,漢民十人搶奪財物,才算結夥搶劫,回民三人搶奪財物,即算結夥搶劫。回民結夥搶劫,如果分得財物,不分主犯、從犯,一律斬首;如果沒有搶到財物,一律發配雲南、貴州、兩廣邊疆煙瘴之地充軍。對此,清朝統治者的說法是:「回民獷悍成習」,「僅照常例辦理,不足示懲。」在《大清律例》的具體應用中,官府對回族懲處之嚴酷,手段之殘忍,又往往超出律例規定。在對回族所謂的「謀反、謀大逆」等罪的處置上,在清代早期,官府要寬容一些,一般不分首犯、從犯,一律處死,「年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給付功臣之家為奴,財產入官」。到了清代後期,特別是同治年間的回族起義失敗之後,官府對回族採取了滅絕人性的「株連九族」、「斬草除根」的辦法,除成年男性全部誅殺,其「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給付功臣之家為奴,財產入官」外,對年滿十一歲的男孩,「均交內務府閹割,發往新疆等處給官兵為奴」。不滿十一歲的男孩,先關入大牢,等年滿十一歲後,再進行閹割發配。我們從左宗棠《審明叛逆眷屬按律議擬折》中可以看到,大批回族首領的後代,均被閹割發配。這些孩子被閹割發配後,要麼很快悲慘地死去,要麼在忍辱含垢中度過餘生。田五起義失敗之後,經乾隆批准,賞給各省官兵為奴的回族子女,就有四千多人。清王朝這種滅絕人性的做法,不僅在十九世紀的中國,就是在世界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可以說,有清一代,回族受盡了苦難,同治年間的回族起義失敗之後,整個民族都走到了種族滅絕的邊緣。 問:據文獻記載,回族在明代社會地位較高,有不少人在朝廷做官,軍隊和地方各級政府中,回族官吏更多,社會各個領域中出現了不少回族名人。為什麼到了清代,回族的社會地位會一落千丈呢?答:回族作為一個統一的民族,真正形成的時間是元代,明代則是回族的興盛期。元末爆發農民起義,不少回族人士參加了起義軍。後來,相當一部分人投入朱元璋領導的義軍,成為明朝的開國元勛。明朝初期,被皇帝封王、封國公的回族將領,就有近十人。可是到了清代,回族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這與清朝統治者蔑視回族和伊斯蘭教有密切關係,也與清初的米喇印、丁國棟起義有密切關係。在宗教信仰上,清朝統治者信奉藏傳佛教,排斥其它宗教。對回族和伊斯蘭教,從他們入主中原之時,就採取蔑視和排斥的態度。到了乾隆朝,一度把伊斯蘭教定為「邪教」,禁止傳播,稱傳播伊斯蘭教為「邪教惑眾」。回族將領米喇印、丁國棟領導的反清起義,發生在清朝順治年間。這次反清起義,聲勢浩大,震驚天下,震撼了清王朝的統治地位。為了撲滅起義的烈火,朝廷幾乎調集了陝、甘、寧、青的所有軍隊。最後,起義軍因敵我力量懸殊而失敗,米喇印、丁國棟及其屬下壯烈犧牲,整個河西走廊,蘭州、臨洮、榆中、渭源、隴西、臨潭、臨夏等地一些城鄉的回民,除逃亡外地者外,幾乎被清軍屠殺殆盡。這次起義波及的清真寺,大都被清軍焚毀。順治年間的回族反清起義,是回族命運的一個轉折點,是其整個民族噩夢的開始。此次起義之後,回族幾乎成了統治者的眼中釘、肉中刺。特別是乾隆年間的蘇四十三和田五起義之後,統治者對回族的敵視和防範,達到了前所卻未有的程度。《大清律例》中用於懲治回族的專條,大都是這一時期形成的。 問:這樣看來,用小說的形式描寫米喇印、丁國棟領導的反清起義,就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回驚天下》作為描寫米喇印、丁國棟反清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否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回族經歷的那些苦難? 答:創作《回驚天下》,不僅是要人們認識回族在清代經歷的苦難。作為作者,我最想表現的是回族反抗清王朝殘暴統治的悲壯歷程,通過典型人物和特定的情節,展示回族先輩為民族的生存和信仰自由而浴血奮戰的精神風貌,同時引導人們更加珍惜和平環境的來之不易,呵護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回族在清代的歷史,不僅是一部苦難史,還是一部反抗史。清代二百六十多年,回族的反清起義,小的不計其數,大的有五次。回族的每一次反清起義,都是自衛性質的,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官逼民反。我計劃以《天傾西北》為總書名,創作三部回族反清起義的長篇小說。第一部《回驚天下》,反映順治年間的米喇印、丁國棟起義;第二部《魂斷關山》,反映乾隆年間的蘇四十三起義;第三部《血祭高原》,反映同治年間的回族起義。通過這三部書,比較集中地反映回族在清代的苦難和反抗,反映他們為了民族的生存和信仰自由而抗爭的精神。

問:我在閱讀《回驚天下》,常被書中的人物和情節深深感染。我覺得,通過閱讀這部小說,可以幫助人們了解那段悲愴的歷史,引起反思,記住歷史的教訓。 答:清代回族起義的歷史,是非常悲壯的,也是異常慘烈的。清代一系列的回族起義,沉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同時也給回族帶來了滅頂之災,對整個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裡,我們以同治年間的回族起義為例。據曹樹基所著《中國人口史》一書推算,此次起義前的咸豐十一年(1861年),甘肅全省 (當時的甘肅省包括今天青海和寧夏部分地區) 人口總數約為1945.9萬,起義結束後的光緒六年(1880年),全省人口僅存495.5萬,人口損失1450.4萬。此次甘肅損失(包括死亡和逃亡)的人口,既有回族,也包括其他民族。當時的河州,是回族聚居區。河州人口的損失,最能說明這次起義中回族付出的慘重代價。據《中國人口史》一書推算,咸豐十一年,河州人口為75.4萬;回族起義結束後,只剩下21.5萬,起義中人口損失多達53.9萬,起義後剩餘人口約佔起義前人口的28.5%。在當時的甘肅,屠城、屠鎮、屠村的事屢屢發生。回族起義中,回族以及整個社會為之付出的代價是無法計算的,不僅僅是人的生命的代價,還有經濟和社會的代價。起義及統治者對起義的鎮壓,給社會造成的創傷需要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修復。更重要的還是起義失敗之後,沉澱在社會心理上痛苦記憶,會通過人們的口述心記,代代相傳,變成一個民族乃至一個社會永恆的痛苦記憶。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我一直盼望作家能用小說的形式反映清代回族起義,給生活在和平時代的人們反思歷史,提供一條別樣的途徑。我也盼望自己的作品,能為各民族珍惜和睦,加強團結,共謀繁榮,為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騰飛的偉大夢想,發揮些許作用。 問:《回驚天下》中的情節和人物讓人為之震撼,可以說,這部小說既是一首回族人民求生存的絕唱,又是一曲回族命運的悲歌。你剛才說盼望作家能用小說的形式反映清代回族起義,可是,中國作家中涉獵這一題材的人很少。你能說說其中的原因嗎? 答:清代波瀾壯闊的回族起義,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可是,回族起義是一個敏感的題材。其中有兩個原因,讓作家顧慮重重。一是宗教問題。如蘇四十三起義的起因,就是教派糾紛,後來官府鎮壓,這才引起大規模的反清起義。在文學創作中,宗教歷來是敏感題材,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帶來消極後果,甚至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二是民族問題。回族起義是個複雜的社會現象,其中交織了太多的民族問題。如同治年間的回族起義,存在大量的回漢相殘現象,給當地的回族和漢族,都留下了久遠的傷痛。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同樣會產生消極後果,帶來社會問題。作為一個有良知、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應該客觀、公正、藝術地處理這些問題,創作出各民族都能認可的作品。我想朝這個方向努力,更想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回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 問:作為一位漢族作家,你確實闖入了一個風險很大困難重重的領域,但這也正好體現出了你的社會責任感。如果作家們都害怕擔風險,都不去寫這一段歷史,那麼這段慘痛的歷史不就永遠被湮沒了嗎?那才是真正的損失。據我所知,你為寫好這三部書,查閱了數千萬字的史料、檔案,特別是對回族的民族習俗、禮儀、禁忌和民族心理等等,下了很大的功夫,力求弄得清清楚楚;寫作時可以說一絲不苟,講求有根有據,絕不感有一絲馬虎。書稿完成以後,又請十多位回族學者、專家、阿訇審讀,認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從大處到小處,都做了反覆修改。我們現在還不敢說書中就沒有一絲差錯了,但你這種嚴謹、負責任的態度,我想是會獲得回族各界人士的認可和信任的。最要緊的是,你在這部小說中的立場、感情,是站在被侮辱、被壓迫的人民一邊的,是充滿了強烈的正義感的,這些從具體描述中都可以感覺得到。同時你也注意了歷史描述的客觀性,不因主觀感情而歪曲歷史事實。這些都體現了一個作家應有的良知。相信這種良苦用心是會得到回族人民的認可的。感謝你接受我的專訪。我們期待繼這部小說出版之後,《天傾西北》的第二部《魂斷關山》、第三部《血祭高原》早日問世,以饗讀者。 答:謝謝你的理解。在所有的這些方面,我和你,和前述回族人士,心思都是相通的。

《回驚天下》序 言政協甘肅省委員會原副主席中國回族學會顧問、原副會長喇敏智 陳自仁先生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作品40多部,並結集出版了《陳自仁文集》1-8卷,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0多項,堪稱隴原頗有名氣的豐產作家。他供職於高等學府,蟄居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任館長,被聘任為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是體制內有薪金供給、無衣食之憂的文化人。可見他並非「職業作家」,也不屬於從事某個學術領域搞研究的學科性專家。可能是他聰慧的天賦和豐富厚實的文化知識底蘊、較高的文學理論素養、所處的良好環境,以及厚積薄發的勤奮換來的才華與志趣,廣泛涉獵各類知識資源,造就了其醉心於多讀書、勤創作、善思考、悟精髓、求徹知的稟賦,從而擔當起有良知的文化人的社會責任,並不斷推出新作品。 新近,他正在創作全面反映清代西北三次回族反清起義的系列長篇小說《天傾西北》三部曲:第一部《回驚天下》,第二部《魂斷黃河》,第三部《血祭隴原》。第一部現已脫稿,真乃一部回族生死競存的絕唱,一曲回族多舛命運的悲歌,一部滿清王朝血腥統治中華民族的血淚史。 陳自仁先生與胞弟喇敏學是同仁,托舍弟送來《回驚天下》書稿並約我寫序。信中說:「回族曾經幾度輝煌,可是到了清代卻飽受歧視和迫害,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起義。通過小說,藝術地總結和反映這些起義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回族雖為華夏一族,卻始終是大清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以致《大清律例》中,專門用來懲治回族的律例就有十三條之多,懲治之嚴酷,讓人心驚肉跳。」這些話語使我對作者和作品刮目相看,遂逐字逐句認真仔細地讀完了書稿。 《回驚天下》運用文學手法,真實再現了清初甘肅河西回軍將領米喇印、丁國棟率兵起義反清的悲壯史實,給人以心靈的震撼,思維的啟迪。無論是描寫義軍、清軍或百姓中的各色人物,或恢宏博大的戰爭場景的敘述,可以說,人物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場面悲壯激烈、扣人心弦。恩仇愛恨、生死離別無不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回驚天下》對強權者和弱勢者是非功過的評判考量,表現出一個有良心的作家對公理、對人性、對正義、對普世價值觀的捍衛。作者對「天傾西北」這樣重大而又棘手的民族宗教題材的選定,立意高遠,風格獨特。其直面、沉遠、犀利、魔幻般的筆鋒言說,敘事磅礴,驚心動魄,駭人聽聞,搖曳多姿,感情細膩,激情迸射,語言精妙,發人深省,給人以心靈的撞擊,心智的啟迪。 作者作為一名漢族文化人,敢於取材西北回回民族反清起義的重大歷史題材,確有過人膽識和紮實的歷史學、民族學、宗教學功底。突破了階級、政治、民族的界限,有強烈的歷史穿透力和社會批判力。相比較而觀,時下國人正處於偉大而艱難的社會轉型期內,人們普遍患有面對經濟快速發展,物慾橫流,縱慾奢樂,心志頹廢,個性膨脹,人心浮躁和信仰缺失,道德丟失,真情喪失的「社會病」,連許多文人墨客也墮入其中不能自拔:有為「真金白銀」而寫吸人眼球、誤人心智滿紙銅臭作品的;有為邀恩取寵而寫通篇鶯歌燕舞、阿諛獻媚之詞的;有為沽名釣譽而寫淺嘗輒止、胡編亂造的印刷垃圾的……。正所謂「當今之世,讀書的人尤其是讀好書、悟真諦的人未見增多,寫爛書造文化印刷垃圾的人未有減少」,真讓智者憂慮,仁者揪心。而陳自仁先生正如因獲諾貝爾文學獎而一舉成名的莫言等有良心、有憂患意識、有歷史責任感的作家一樣,冷眼向洋看 世界,人醉我醒苦中樂。難能可貴! 確實難能可貴!作為先睹為快的讀者,我覺得西北地區的大小官員應該讀此書,對執政親民、社會和諧大有裨益;西北地區回族等各穆斯林民族大眾更應該讀此書,對愛國愛教、養心益智大有裨益。歷史上我回回民族愛「衝動」、「盲動」、「激動」、「亂動」的錯誤再也不該重犯了。珍惜生命、珍愛和平是時代的呼喚。願本書有更多讀者,也願《魂斷關山》、《血祭高原》早日問世。最後,引《回驚天下》中三段話作為本序言之結尾: 「我回回部族,本無一己之國土,亦無一己之家園。我們聚為一族,祖輩生在華夏,長在華夏,是華夏大地養育了我回回。因此,華夏大地,就是我們的國土,就是我們的家園。朝廷好,皇上好,我回回就好,我回回的日子就好。朝廷和皇上重用回回將士,我等就有用武之地,就有出頭之日。」(《饕餮盛宴》卷。米喇印與丁國棟密謀時的對話)卷二《突降諭旨》中甘肅巡撫張文衡與總兵劉良臣談話中說:「我查訪城中老者,披閱地方典籍,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河西回回,向來忠於國家大統,即便鬧事,也是事出有因,只為族人爭利,從不稱王稱霸,另立朝廷。自古以來,回回可愛之處,就是沒有權謀野心,沒有分疆裂土,另立朝廷的野心。」 卷二十《回驚天下》尾聲:「回回的第一次反清起義,歷時一年零八個月,就這樣悲壯地結束了。這次反清起義,是回回反清的發端,也是回回命運的轉折點,是回回噩夢的開始。這次反清起義,也為後來的回回反清埋下了驚人的伏筆。」是為序。 2013年元月6日陳自仁,男,1952年1月生於甘肅漳縣。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甘肅省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甘肅省老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甘肅圖書館學會副會長。陳自仁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30多年來,發表中短篇文學作品70餘篇,出版文學作品40多部,主編出版學術著作12部。2007年1月,出版《陳自仁文集》1-8卷。此後,又陸續出版了長篇小說《白烏鴉》,長篇人物傳記《隴上翹楚》,長篇紀實文學作品《敦煌之痛》,長篇民間文學評論《心靈的記憶》等著作,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其中少年長篇小說《恐怖雨林》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甘肅省特別優秀圖書獎;《猴徙》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湖南省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一等獎、甘肅省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榮譽獎;長篇遊記《小霞客西北游》獲中國圖書獎、第十一屆冰心圖書獎、第三屆敦煌文藝獎文學作品二等獎;科幻小說《黑沙暴》獲甘肅省優秀圖書獎,長篇科幻系列小說《遙控人》《螞蟻人》《雙腦人》《超能人》《組合人》獲2001年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第四屆甘肅省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其中《組合人》獲全國第三屆「蒲公英優秀作品獎」;科普散文集《為禽獸喝彩》獲第五屆甘肅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長篇小說《白烏鴉》獲第四屆黃河文學獎長篇小說二等獎。此外,還有部分論文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長篇小說《白烏鴉》、《蒼山遺恨》、《科學狂人》、《我是誰》,遊記《中國西部神秘色彩》、長篇傳記《殞命中亞——斯坦因探險考古生涯》、《隴上翹楚》等出版後,曾在天津《今晚報》、《蘭州日報》、《蘭州晚報》、《鑫報》、《絲綢之路》等報刊和互聯網上連載,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甘肅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報》等報刊,就其創作活動和作品發表了大量的專訪和評論。甘肅電視台曾播出《從此岸到彼——陳自仁文學之路》(上、下集)專題片。

推薦閱讀:

命運都是自己的善惡所造
窮人改變命運怎樣做
[轉載]性格決定命運你能走到哪裡和走的高度
桂花樹命運特供
普化散人的文件夾【因果 輪迴 命運】8

TAG:命運 | 回族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