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中華五千年演義(33)太白下凡

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中華五千年演義(33)太白下凡太白下凡

李白象縱覽本次人類中華五千年文明,不同朝代以各樣文學、藝術形式承載其當時歷史及文化,從上古神話、先秦散文,到兩漢辭賦、魏晉駢文,再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各朝文學流光溢彩,所有這些都被用來傳載神傳文化,讓後世人能聽到創世主遠古之呼喚,讓人們依稀能通過這些千古流傳的文學藝術作品,看到神言、神跡,保持神人之聯繫,不至被徹底毀滅。唐朝最令人矚目之文學成就當屬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起,唐朝著名詩人即層出不窮,盛唐時期有賀知章、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有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有李商隱、杜牧等,眾星捧月,更襯托出詩仙李白引領一代風騷,將中國詩歌推向頂峰。後世宋、元、明、清雖也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總體水平皆無法望唐詩之項背,唐詩成為中國古詩不可逾越之巔峰。盛唐詩潮波瀾壯闊,氣象萬千。而其中最引人矚目、動人心弦者當屬李白之創作。李白詩歌,最充分亦最集中地體現了盛唐時代精神風貌:熱情飽滿,蓬勃向上,積極樂觀,個性色彩,神傳之筆,修煉精髓,李白所擁有之這一切造就了中華千古詩歌史、文學史中最富朝氣的鼎盛時期。一代又一代世人最津津樂道之詩人,非李白莫屬。李白被人譽為「千載獨步,唯公一人」之詩仙,其文學造詣亦被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大唐李白作為詩人,開創正統文風、詩風,引領藝術領域之正理,明示藝術領域中人們如何修煉、提高,什麼是文人應走之路,何為正統神傳文化藝術。

優曇婆羅花青蓮出世李白於唐中宗元年(701年)生於四川廣漢(今彰明)青蓮鄉,此地原名清廉鄉,後因李白號「青蓮居士」而改名為「青蓮鄉」。其母夢見長庚星墜入懷中;長庚星即太白金星,所以為李白取字太白。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稱李白是「太白星精」,範傳正後來為李白撰寫碑文時,亦用這一說法:「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所取像。」李白號青蓮居士,他在《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序》中述說身世: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居士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青蓮,原本出自於西域,梵語裡稱為優缽羅花(又名優曇婆羅花),青白分明,不染塵埃。佛經雲,優缽羅花開之時,「萬王之王」轉輪聖王將來世間普度眾生。以青蓮自稱,及以「金粟如來為後身」,寓意優缽羅花開,轉輪聖王將攜如意真理來世間。謫仙展現李白自幼讀書習字,五歲時已展露其超人之天資稟賦。在其《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有:「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六甲乃計算年月日之歷學,而百家則是諸子百家之著述。李白五歲時,父親讓他讀《子虛賦》,十五歲時即作《明堂賦》,與司馬相如媲美,謂「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

李白父親曾把他送到眉州像耳山讀書,起初李白讀書並不專心,還會逃學。據《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記載,李太白在山中讀書,尚未讀完,便逃學離去。經過一小溪,見一位老婆婆正在溪邊石頭上磨舂米之鐵杵,李白奇而問之,老婆婆答曰:「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當真可以?」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聽後很感動,回到山上苦讀,學業大進。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岩。後世所傳「鐵棒磨成針」之典故即出於此。《天寶遺事》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瞻逸,名聞天下。後世常用「妙筆生花」即出於此處。開元十三年(725年),時年約二十五歲之李白在遊歷蜀中後開始仗劍遠遊。在江陵偶遇丹丘生,並由丹丘生結識著名天臺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字子微,號白雲子,為唐朝名道。他曾多次受武則天、睿宗和玄宗三代皇帝召見。司馬承幀不僅是有名道士,道術精湛,而且寫得一手好篆,詩也飄逸如仙。玄宗對其非常尊敬,曾將他召至內殿,請教道法,為他打造陽臺觀。玄宗妹妹玉真公主還拜其為師。李白器宇軒昂,資質不凡,司馬承禎一見已十分欣賞,及至讀其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讚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之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褒獎之語讚美李白。說其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之因素,此與後來賀知章讚美李白為「謫仙人」異曲同工,二人皆視李白為非凡之人。義氣橫飛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左右,李白游太原,在此期間,李白慧眼識英雄,結識當時還在當兵之郭子儀。郭子儀軍罪在身,李白仗義向長官說情,為他脫罪。對此郭子儀深深感激。而後遂有郭子儀為李白解官脫罪之回報。二人肝膽相照,演繹千古佳話。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唐肅宗子唐代宗時,郭子儀又平定僕固懷恩叛亂,並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大唐江山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他而獲得安寧達二十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皆賴李白仗義,使大唐多一棟樑大將。皇宮奇遇天寶元年(742年),由名道吳筠、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和賀知章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下詔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帝嘉之,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玄宗又問及一些當世事務,李白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有李白侍從。在長安供奉翰林期間,數次機遇顯示李白胸中無窮學問,非謫仙不可。李白「醉酒和番書」所傳為當時大唐滿朝文武無一人識得番國所下之番書,只得請李白上殿。李白酒醉中和番書,傳下千古佳話。一般人解釋似為李白幼年曾在西域小住,所以識得番書。也有書稱,這番書乃東渤海國所下,等等。其實,蓋因李白本非常人,「謫仙」兩字非恭維之詞,李白胸中學識無限,自非常人可比。這也是唐玄宗如此賞識李白一布衣之原故。

高力士脫靴

李太白醉寫蠻書圖關良繪李白受到玄宗如此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嫉恨之心。其間,有歷史上所傳之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研墨、太白醉寫蠻書的千古美談。玄宗雖三次欲為李白封官,然因佞臣的誹謗、嫉恨,終未成功。其實,李白之使命亦非在皇宮。李白在皇宮不足三年,上奏獲准賜金還山。後來,李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縣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李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李白長笑而去。(《唐才子傳》)梁園賦詩天寶三年(744年)春,李白離開長安,開始了以梁園(開封)為中心之第二次漫遊,歷時十一年,「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天寶三年(744年)夏,李白來到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杜甫。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出道不久,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兩人一見如故,成為摯友。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天寶三年秋,在汴州又遇見了高適。高適自幼學書學劍,雄心勃勃。其過人才氣、雄健奔放詩句,早已聲名遠播。

李白、杜甫、高適三人便結伴同行,暢遊了梁園和濟南等地。三位當世大詩人攜手登臨高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酣飲豪歌,慷慨懷古。文壇三傑吹臺相會之際,都曾寫下傳世詩篇。這一時期,是李白創作最豐富時期,代表作品有《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北風行》《梁園吟》等等。正是這首《梁園吟》,讓李白最後一任夫人宗氏對其才華如醉如痴,引出了一段流傳後世之「千金買壁」佳話。當時李白揮毫將此詩寫在壁上,被後來之宗氏發現,嘆為觀止。為阻止寺院之人將其擦掉,不惜重金買下該壁,也成就了宗氏、李白這對才子佳人終成眷屬之千古美談。宗氏是一才貌俱佳之大家閨秀,為前宰相宗楚客孫女,並且宗氏也是忠實的道教信仰者。上元二年(761年),宗氏到鄺山學道而去。但是由於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從永王李磷冤案時多次施救。從此兩人沒再見面。李白很喜歡最後一個妻子宗氏,曾作詩《自代內贈》表達對妻子的思念。詩人仙逝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那時,永王李磷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抱著平定安史之亂的志向,李白應邀入幕。永王和肅宗爭位,不久敗北,被坐以謀反失勢。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時郭子儀請解官以贖,出面為李白說情,使李白免於死罪,改為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由於李白人品高貴,素負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宴請,大家都很尊重他,並沒有把他看作一遭流放之罪人。乾元二年(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大赦。他隨即順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之《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心情:「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上元二年,年過六十之李白返回金陵。在金陵,他作客在當塗做縣令之族叔李陽冰家。上元三年(762年),賦《臨終歌》後仙逝,時年六十二歲。唐代宗繼位後以左拾遺之位召李白復出,但李白已然仙逝。詩仙揚名始於大鵬,仙逝前又以大鵬游扶桑而中天摧之歌,結束瑰麗一生,余風激萬世,英名傳千古!修煉境界進皇宮之前,李白已在修煉,亦有神、佛、道人邀其修煉。在他離開皇宮經過苦修後,李白已然達到高深境界,能看到其它空間很多殊勝景況,並能和眾神溝通、交流,隨意游弋於不同仙界。這從他進皇宮前後所寫詩文中可窺見一二。李白自幼飽讀儒、釋、道經書,三教九流皆在其心中,為其所用。後人總是試圖弄清李白到底是信佛,還是通道,或是修儒,卻不知有更高法門為萬法之源。李白在人間修煉,並非受儒、釋、道所限。無法用此說清李白修煉得道之法門淵源。李白在其修煉中、修成後所見、所遇在其詩、賦中多有描述,只是很多世人及不修煉之人,特別是近代不信神之人不能理解,只能稱之為夢想、幻想、浪漫主義或酒醉之言。後世大多數人在賞析李白詩詞時,多將精力放在常人能看懂之處,卻大都不提他所寫佛、道、神之理,仙界之景,及其把正道修煉帶到詩、詞、歌、賦中來之本意。他所帶給大唐、帶給人間者乃是以修煉正理作為創作詩、詞、歌、賦之主導,用以謳歌神;兼之其偉大人格,正統神傳之詩風、文風,即真正之神傳文化。詩仙李太白在中華大唐盛世中璀璨峻拔、高遠曠世的貢獻,更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瑰寶中之瑰寶,輝煌中之輝煌。
推薦閱讀:

如果父母中的父親太強勢,母親太懦弱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兒子或者女兒?
三種老師
兒童情商教育刻不容緩
「北大留美學生寫萬字長文數落父母『過度關愛』」事件中,王猛父母是什麼心態?
不完美的你+不完美的我≠完美的我倆

TAG:教育 | 孩子 | 故事 | 中華 | 教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