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時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十要」是練太極拳的行為準則。在練太極拳時對身體各部位應該有什麼樣的要求,才能更有利於做到「十要」,從而使習練太極拳能夠達到應有的健身效果和更好的技擊能力呢?我們的師傅楊振鐸宗師總結的《二十字口訣》,即「抻出肘尖,空出胳肢窩。肘尖拽膀尖,連手腕,帶手指。」雖然指的是上肢各個部位,但對全身各部位也能起到由此及彼的連帶作用。在多年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也搜集了不少練拳老前輩的有關拳諺、歌訣。下面是我們的練拳體會,同時也將這些拳諺、歌訣提供給太極拳習練者參考。有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要求,就是規矩。

練拳掌握規矩,有利於基礎築得牢,拳藝提高快。因此,我們從求內著眼、求形著手,必須明規矩而守規矩,然後才能脫規矩而合規矩,達到神妙境界。

人體由頭、上肢、軀幹、下肢組成。

一、頭部

頭部包括發、眼、耳、鼻、口、牙、舌、面、頜、項等部位。其要求,頭頂虛領,項部豎直,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僵,氣血不暢。

頭為一身之主,百脈之宗。練拳時,頭要正直,領起,轉動時自然平正。有利於提起精神,保持平衡,穩定重心,減輕壓力,調節中樞神經,促進血液循環。做到動作輕靈、沉著、穩健。

頭若前傾,身必前俯;頭若後昂,身必後仰;頭若左歪,身必左傾;頭若右斜,身必右偏;此皆行拳之大病。克服此病,必須虛領頂勁。

虛領頂勁的具體要求是:

頭頂百會穴輕輕上領,謂之「虛領」。前額髮際的天庭穴向前頂勁,謂之「頂勁」。眼平視,耳靜聽,鼻呼吸,口微閉,牙輕扣,舌上抵,面自然,頜內收,項放鬆。

發警起。

發為血梢,是為氣血運行的末端。警起血梢,是緊閉門戶,使全身的毛孔閉合,肌肉緊湊,氣血集聚,增大身體中的內勁。

眼平視。

眼有鑒察、觀看的作用,是人傳達神意的窗戶。眼平視就是眼觀六路,練拳時意欲向何處,眼神先去,身手是隨著前去。定式時,目光應視前方,身體轉動時眼隨身轉,照顧上下左右。切不可身手向前而眼觀其它方向,此即為身眼不合。練拳時要神凝於目,眼隨手,手隨眼,眼隨足,足隨眼,互相配合,全神貫注。

耳靜聽。

耳為靈性,是監聽器官。能聽上下、左右、前後、內外之聲。凡眼看不到的地方,耳都能聽到,故有耳聽八方之說。練拳時,耳要靜聽身後,兼顧左右,聽音辨向。經常注意耳後高骨的完骨穴,可使氣血貫注於耳,耳方能自然靈敏。

鼻呼吸。

鼻是氣出入的通道,是呼吸之門。控制呼吸在於咽、喉。咽主口之呼吸,喉主鼻之呼吸。咽、喉是口鼻呼吸的氣門。用鼻呼吸要自然,做到呼吸與動作相配合。如感覺呼氣不暢,可張口徐徐呼氣,不可憋氣。自然呼吸,呼吸自然,看起來差不多,其實質卻不一樣。自然呼吸是胸呼吸,呼吸自然是腹式逆呼吸。腹部以肚臍為界線,臍上為上腹部,臍下為下腹部。呼氣時下腹突出,吸氣時上腹鼓出。吸要吸得進,呼要呼得出,內形和外形結合,氣沉丹田,強壯身體,達到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要求。

口微閉。

口微閉,是指上下嘴唇要自然閉合,嘴角的地倉穴要向內收。口的作用有四: 一是利於保護牙齒。二是利於氣的下降。三是防止冷空氣與有害氣體吸入內臟。四是可減少口中津液的揮發,並可產生口水,這種口水稱聖水,玉液,人蔘果。口水可消毒,滋潤五臟六腑,利脾,健胃,強腎。

練拳時口應微閉,不可將口大張,呲牙咧嘴;嘴唇綳得太緊,可造成不必要的身心緊張。發勁時可張口發聲,勁隨聲發,震懾對手。

牙輕扣。

牙在四梢中屬骨梢,是骨的末端。牙輕扣是指在練拳中,上下牙輕輕扣合,不要把牙咬得過緊,咬牙是在發勁的一瞬間。牙咬得松與緊是隨發勁的大小而隨時變化。松咬可全身放鬆,動作輕靈;緊咬渾身是膽,全身有力,有蔑視對手,壓倒一切的氣勢。

舌上抵。

舌在四梢中屬肉之末端,為肉梢。舌上抵是指舌抵於上齒的根部,勁力向前上方發放,接通任督二脈之氣,稱鵲橋。舌中抵是將舌抵於上下齒之間,勁力向前發放。舌下抵是將舌抵於下齒的根部,勁力向下方發放。

面自然。

面部的表情一般來說,有喜、怒、憂、思、悲、驚、恐等。練拳時,要面帶微笑,體態才能自然放鬆,精神才能高度集中。這樣外示安逸,才能神不外透,意不外露。面部表情有渙散對手的作用,使對方產生麻痹思想。也可使對方望而生畏,精神受到壓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術。

頜內收。

頜內收有利於虛領頂勁,頸項豎直。練拳時下頜不可向前仰起,以免呼氣時,因不能適應運動量的加大引起呼氣不暢,影響虛領頂勁和拔背的姿勢。

項松豎。

項的作用有二,一是豎項,二是挺項。

豎項是在意識控制下完成的,要松豎項不犯僵硬,松豎項既可保持頭的端正,又可使頭在左右轉動時保持靈活性,有利於左顧右盼。

挺項是在爆發勁力時,項部挺實有巨大的頂勁,有效抵禦油錘貫頂的巨大壓力。

練拳時項部要端正松豎,不可軟塌低頭。眼神向何處轉動,頸項也隨著向何處轉動。

頭部歌訣

頭宜中正百會領,左右歪斜皆為病;

天庭之位須前頂,前俯後仰身難正;

下頜宜收不宜突,頸項豎時須意領;

眼觀六路看前方,瞟眇斜視神必亂;

耳聽八方身靈敏,腦後辯聲顧左右;

鼻是通道呼吸暢,順其自然不憋氣;

舌頭要抵上下動,接連鵲橋氣通行;

牙宜輕扣不宜分,始終緊扣是毛病;

嘴唇上下宜輕閉,地倉微收利氣沉;

頭為身主是首領,若不中正全失中。

二、上肢

上肢主要有肩、膀、肘、腕、手等部位。要求肩松、肘垂、腕坐、掌撐,形於手指。

肩是兩肩最頂端的高骨處和肩關節。是上肢的根節。

松肩是將肩頂骨落下,肩關節鬆開,肩井穴放鬆,氣血可順利通過肩部,使胸、背、肘氣血相通,緊則固,松則通。因此一定要先將肩井穴放鬆。

沉肩是肩鬆開下沉。兩肩微扣,向下沉勁,促使氣血和內勁下注於湧泉,上注於肘手,中蓄於腰脊。上可增大上肢的支撐勁力,下可起到堅固腳步的作用。

總之,松肩以通氣,沉肩以貫勁。

松肩的練法是,用意念想一下肩井穴,動一下鎖骨,肩就鬆了。並非用拙力所為。

練拳時從全身放鬆上想,對肩關節也從放鬆上想。懂得虛實是變換後,要從沉著上著想,使內勁由鬆柔趨於沉著,手臂極為輕靈圓活,但又極為柔軟沉重,這樣就產生了剛柔內含,似松非松,富有彈力性的掤勁。沉肩時腋下要空,可容一拳。練拳時兩肩要平齊,防止在轉動時形成兩肩一高一低,破壞身法的中正。

定式時,肩要與胯成一垂直線,兩肩松沉,並微有前合之意,氣貼脊背,兩肩一線貫通,互相呼應。

不論前進後退,左旋右轉,肩與胯保持上下對準,做到肩與胯合,肩平身正。

肩部歌訣 之一

肩宜里合併松沉,鬆開肩井氣通行;

兩肩內合勁成一,沉肩垂肘推山動。

前肩伸,後肩撐,左右兩肩力爭衡;

前肩按,後肩拌,左右兩肩陰陽換。

肩部歌訣 之二

肩勁要沉,虛腋勿聳。向前微合,有助含胸。

一舉一動,兩肩要平。一高一低,有阻正中。

兩肩骨節,似有一線。互相呼應,團聚自然。

腋留餘地,可容一拳。伸縮纏繞,隨心所欲。

搖肩晃膀,抖勁力出。如風擺柳,活潑無滯。

肘是承上接下的轉換部位,是勁力的會藏之所,在上肢部是中節,關鍵穴位是曲池。

肘要松垂並微屈,用意貫注於肘尖,使手臂在伸縮運轉時,輕靈沉著而不飄浮,有迴旋的餘地。撐肘,張肘,墜肘,裹肘,可增強坐腕的作用。在定式時,肘尖要和膝關節上下呼應,兩肘在前後、左右、上下也要相互呼應合住勁。手臂在上舉時,肘尖要有下垂之意。肘部若遠離身軀向外突出,是捨近求遠的做法,既妨礙沉肩,也影響沉氣。肩鬆氣到肘,肘沉氣到手,手心一空,氣就到指尖。

合肘以求勁整,領肘以求變化。撐肘以求圓滿,催肘以求發力。

沉肘的練法,想一下曲池穴,意想肘尖接觸到地面,手腕有活動的感覺就成了。

肘部歌訣

心肘兩相依,起落常護心;

用肘宜近取,最忌遠處尋;

變化要迅速,露形勢已盡;

中起領根梢,裹肘能制人;

腕關節在全身關節中最為靈活,旋轉度很大。應重視坐腕。坐腕在手臂伸縮纏繞中,腕部既不強硬,也不軟弱,而是柔活有韌性地運轉。到定式時,腕部應該隨著身法的落胯,塌腰,沉氣等沉著下坐,並有定向,促使手掌徐徐貫注內勁,這叫坐腕。

腕部如果鬆懈無勁,手臂必然沒有掤勁,易被對方拿住手腕而被制。

松腕的練法,想一下神門穴或想雙手撫摸大西瓜,腕就鬆了。

腕部歌訣 之一

手之變化,決策於腕;

掌根銳骨,即為腕動;

玲瓏活潑,剛柔著穏;

擒拿點打,無不應順;

掌腕合竅,方能制人;

腕滯力拙,徒勞費神。

腕部歌訣 之二

腕連手與臂,三節活動把;

氣由丹田出,抖腕把勁發;

上下左右旋,內拉外推把;

外甩內攔臂,全靠腕當家;

行路練腕功,日練四十八。

手最為靈巧,是感測器,一切聽、化、發勁都通過手,手法的變化最多,是上肢的梢節。關鍵穴位是勞宮。

太極拳的手型分掌、拳、鉤三種,套路以掌法為主。運之於掌,形之於指。

掌法有正掌、立掌、垂掌、仰掌、側掌、俯掌、反掌等七種。

掌法的特點,出掌和收掌都應自然舒適,不綳挺,不屈曲,內氣彌散於掌間。

手掌未前伸時,手掌微帶窩形,形如荷葉狀。蓄而不張,這是虛掌;在前伸的過程中,螺旋形的旋轉前伸,逐漸舒展,減少窩形,這叫由虛而實;到終點時窩形消失,微微展指,坐腕,掌根貫勁前凸,意勁貫注於指尖,這叫做實掌。

將掌收回時,螺旋形的旋轉後縮,手掌逐漸由舒展而復歸於含蓄,仍成窩形,這叫由實而虛。掌型不對,內氣散不出去,難以做到粘黏連隨,無法進入身無形,手無相的境界。

手掌歌訣

氣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

按實始用力,吐氣需開聲。

拳要握成平扁方形,四指併攏,拇指貼在食、中二指節上,手心松握小氣球,腕部鬆柔圓活,毫無僵滯。不論松握、緊握都要有團聚氣勢的意念,做到分之不能開,擊之不能散。

出立拳時(虎口在上),小指中節領勁;出平拳時(拳心向下),中指根節領勁;出栽拳時,中指二節領勁;出拳往上沖時,中指根節領勁;出拳上挑下撥時,大指二節領勁;出拳下劈時,腕骨外旋,小指根節領勁。

領勁之法是勁點乘勢轉圈,隨方向變換,以勁能貫注於拳為標準。

由拳變掌時,將手心之氣推出。由掌變拳時,將手外之氣攏回手中。由拳變半握拳時,四指略松展,拇指壓在拳眼上,腕微鼓,內氣才能通至中指根。

握拳要實,不要握死。握死內氣不能流通於手腕之間,導致僵滯拙力,內氣不暢。

拳的歌訣

行拳以心主,拳打一氣連,

出拳如山崩,收拳快如風,

拳眼步三靈,目須盯敵情,

起落和進退,貴乎在自用。

鉤手是五指松垂聚攏,撮在一起,內含小氣球,腕部鼓起,內氣才能暢通無阻。若五指緊捏在一起,腕部有拙力,鉤尖僵硬,內氣不通。

鉤手是練腕力和指力的方法之一,要求掌心含空,指不用力,無緊繃感,多用於刁、拿、鎖、扣手法。

鉤手歌訣

鉤手法別奇,五指撮一起。

擒敵變化多,鉤手出絕技。

指包括足趾,是筋的末梢,有主宰四肢之收縮,手掌之開合,身體之轉動,兩足之進退起落的作用。

出手伸掌時,手如瓦攏,曲中求直,指宜微屈,微向後翹,內勁趨向指梢,達到指似鋼錐。出步發力時,掌踏趾扣,五趾抓地,有趾欲透骨之意。

出俯掌時,由小指領勁移向無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尖端,使內勁貫到五指指肚。出仰掌時,由拇指領勁,依食指、中指、無名指,勁貫小指尖。平掌起落中指尖領勁,中指尖勁足,其餘指尖勁也足。定式時,眼神注於那指,那指貫足內勁,一指勁足,其餘也會貫足勁力。手尖與足尖相呼應,兩手尖也相呼應,手尖、鼻尖、足尖對齊,稱三尖相對。

手指歌訣

練成妙指法,秘訣在眼神,

指氣眼之法,點打武藝真。

三、軀幹

軀幹包括胸、肋、腹、背、脊、腰、臀等部位。要求,胸含背拔,腰松臀斂。

胸為頸下腹上部位,胸與背相對應。

對胸的要求是,有含有提,有開有合,含胸以順氣,提胸以下腰,開胸以舒張,合胸以聚氣。回要胸空,出要胸實。含胸是胸肌放鬆,胸腔微內含,心中感覺鬆快。含胸有利於呼吸暢通舒適,氣不上浮,使氣沉丹田。含胸對於兩腿的起落和進退有輔助作用。

胸的虛實管兩手,胸微內含,兩鎖骨松沉,左右胸肌交替變換虛實,弧形旋轉。重心下降,身有主宰,這就是運化在胸。

含胸的方法,意想兩乳頭往下沉氣至肚臍下。開始練拳,不善含胸,容易挺胸或凹胸,形成駝背,應注意避免。

肋包括胸肋和腰肋,作用有二:其一,保護五臟六腑;其二,對肺的伸縮開合,呼吸吞吐量的大小起重要的主宰作用。

肋的練法,兩肋象手風琴似的向左右兩側極力張開,上下升降如伸懶腰,可增強肺活量,補充足夠的氧氣。

腹有上腹部與小腹部之分,以肚臍為界。太極拳對腹部的要求是松靜,也要求氣沉丹田。

腹式呼吸有順逆兩種,順呼吸即呼時小腹內收,吸時小腹外鼓;逆呼吸即呼時小腹外鼓,吸時小腹內收。小腹外鼓即為「氣沉丹田」。

氣沉丹田,在發勁時,有助於穩定重心,增強兩足力量,下盤穩固,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加大爆發力,使發勁沉著松靜。

氣沉丹田,姿勢上要做到尾閭正中,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提頂吊檔,胸背肌肉鬆沉,肋骨節節松沉,就能做到氣沉丹田。

背指脊椎體兩側,上至左右肩,下至左右腰部。拔背的作用是有利於卷勁和放勁,避免脊柱鬆弛過度,產生低頭彎腰等現象。

拔背的練法,意想脊椎骨鼓起來,大椎穴和衣服相接觸就成了。吸氣時背宜輕拔,呼氣時背宜緊拔。使勁力上移至大椎處,再分散到前胸兩膀、兩肘、兩手上。

脊就是脊椎骨,分為頸椎,胸椎、腰椎、尾椎。脊椎是主宰上體左右轉動的中軸,也是全身上下連接的橋樑,更是發放全身勁力的主宰。轉腰旋脊,力由脊發,立身中正,都離不開脊柱,正脊柱通百脈。

正脊柱好處有四:一、調整陰陽,調整氣血。二、帶動四肢,全身一動無有不動。三、保持軀幹正直,氣宇軒昂。四、使內勁起於腳根,通於脊背,形於手指。

腰是一個圓周,包括左右腰,前腰(腹部),後腰(命門)。

腰是上下體轉動的關鍵,對動作的變化,重心的穩定,勁力的發放,起主宰作用。對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

練拳時,首先腰部要放鬆,無論是前進、後退、左旋、右轉,都應以腰為軸,帶動四肢。腰部松而沉,可使丹田氣沉得充分,下肢穩固,轉動靈活。腰部松而直,可挺起腰桿,脊柱堅強有力,勁貫四稍。腰不松沉,易使臀部外凸,尾閭不正,上重下輕,腳下無根,虛實不清,轉換失靈。

太極拳主宰於腰,活潑於腰。腰松全身松,百會湧泉上下通;腰緊全身緊,四肢百骸難通靈。

松腰的方法,一收小腹不要想腰,腰就鬆了。

腰的歌訣

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腳,

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

練太極拳要求斂臀,不蹶屁股,收尾閭。

收尾閭可使脊柱產生上下對拔的爭衡力,使脊柱舒展和柔軟,保持中正勁,不使勁氣分散,穩固重心和根基。斂臀是提肛、縮陰、松腰、圓檔、合胯,使丹田抱氣,縮陰開肋,松腰提胸,合胯爭衡。提起精神,滿身輕利。

斂臀的方法,兩肋稍微收斂一下,兩環跳穴縮回,尾椎向前托起小腹,臀就斂了。

臀部歌訣

留臀收肛,意推丹田,

上提下壓,氣貫腰間,

抖勁喊放,勢欲推山,

臀法制人,仙著難言。

四、下肢

下肢有胯、襠、膝、腳等部位。

胯是下肢根節。

要求:胯松襠開,就像騎馬,膝裹足抓,像站在車內突然剎車時下肢的用力。

胯關節的練法,常做彎腰、壓腿、踢腿、壓膝等動作。

練拳邁左步時,右胯微向後撤,同時左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凡前進或後退時,兩胯節直豎,與兩肩節齊進齊退,動向一致,保持尾閭中正,久練胯會鬆開。

胯部歌訣

一胯起時一胯落,起落高低使用多。

下體樞紐全在此,莫把此處視等閑。

襠即會陰部,襠要圓,要虛,不可尖襠。胯根撐開,兩膝微向里合,襠就能圓。胯松沉,臀部微斂,襠勁自足。

下蹲時,襠的高度不低於膝,否則會形成盪襠,虛實變換不足。擰腰時,襠需扣,不扣則散。活腰時,襠需松,不松則滯。塌腰時,襠需合,不合則浮。塌腰合襠為蓄勁,活腰松襠為柔勁,出勁時,需扣襠擰腰。

腰襠不松活,內勁運轉遲鈍,腰不塌,襠不扣,發勁就會浮而不力。

膝關節是人體關節中負荷最大,活動最強的關節,是決定起落、進退、竄奔、跳躍的關鍵部位,是下肢中節。

對膝的要求是松、扣、頂、提。松是膝關節放鬆,膝不掛力。扣是微向里扣,以利氣血通達。頂是膝上頂,里外頂,跪膝用膝擊打。提是把力量集中於膝,把周身之力透達於腳尖。

做踢腿或獨立動作時,先提腿把力量集中於膝關節,提膝與胯平或高於胯。

膝的練法,經常做獨立雙手抱膝,使膝部緊貼胸部,膝提得高,腿也能踢得高。

膝部歌訣

足來提膝,近便加膝。

膝起望懷,膝落近移。

腳包括腳趾、腳掌、腳跟,承擔著人體的全部重量,是下肢的梢節,又是全身的根節。是步型,步法的根基。

步型是定勢後,兩腳形成的尺寸、位置、方向、角度。有弓、馬、虛、仆、丁、歇、平行、獨立等步型。

步法是兩腳在進退、閃展、騰挪、轉折時各種變換的方法。有上、退、進、撤、跳、蓋、行、跟、插、擺、扣、碾等步法。

兩腳輪換運轉時虛實要分明。凡向前的步法,提大腿,膝帶腳尖下垂,腳面不可繃緊,由屈而伸,緩緩邁出腳尖,由下垂漸變為上翹,腳跟輕輕著地,腳掌、腳趾全面落實(按跟、掌、趾的順序)。凡後退的步法,先提大腿,膝帶腳跟,腳尖下垂,緩緩後伸,輕落大腳趾,然後腳掌、腳跟全面落實(按趾、掌、跟的順序)。橫開步法,輕落大腳趾,腳掌、腳跟落地,全面落實。腳尖的上翹、下落、外撇、里扣、前進、後退,都須大拇指領勁,注意轉動中的落點定向。

太極拳上肢的動作是以手領肘,以肘領臂;下肢是以腳領膝,以膝領股。手尖、腳尖輕領手、腳運行,胸腹也隨手腳運轉,上下相隨,一氣貫通。

腳部歌訣

腳為人之馬,全身憑它駕;

弓步站如釘,虛實要分清;

馬步埋深樁,練蹲三柱香;

虛步單立腿,試探假與真;

實則雙腳立,虛則退如飛;

進退側跳步,移變輕鬆靜;

起步踝要松,邁步如貓行;

步步要均勻,輕巧柔活靈。

以上是練太極拳時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說明:在寫作這篇文章時,曾參考了顧留馨、王培生、顧樹屏、曹志清、王長青等諸前輩的有關著述。

作者簡介:

邊秀宏,男,太原機車車輛廠退休職工。1948年出生,1969年從部隊退伍。曾拜形意拳名師王輔仁為師,後又學練太極拳。第四代楊氏太極拳嫡傳人楊振鐸先生的入室弟子。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張未仙,女,太原機車車輛廠退休職工。1955年出生。第四代楊氏太極拳嫡傳人楊振鐸先生的入室弟子。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推薦閱讀:

史上最全「身體缺啥補啥」對照表
月經期做身體檢查有影響嗎
【四季飲食】冬季進補需先調理好身體
大量飲VC飲料 小心身體缺VC
女人對你「開倉放糧」,身體難免出現這3個「暗號」,別不懂!

TAG:身體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