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真美妙!科學家發現母乳會促進寶寶長出特殊的健康腸道微生物 | 臨床大發現

就拿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來舉例吧,這種腸道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發生在早產兒中,可謂是寶寶「殺手」,差不多每一千個新生兒中就有三個寶寶,因它告別剛剛來到的世界。而母乳餵養能把寶寶患這種可怕疾病的風險降低50%[1]。

對於胃腸道感染來說,保持腸道內環境穩定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家覺得,母乳餵養的這種良好的效果,一定和腸道微生物有關!果不其然,來自佛羅里達大學Mansour Mohamadzadeh教授團隊發現,母乳餵養會讓寶寶腸道中「長出」一種丙酸桿菌(p.UF1),這種細菌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防禦能力,一方面減少病原菌、降低NEC發生的風險;另一方面,在NEC發生以後,它還可以控制炎症反應,幫助修復受損的腸道組織、提高了存活率。這項研究發表在《臨床研究雜誌(JCI)》上[2],《科學》子刊《科學轉化醫學》也專門配發了評論[3]。

Mansour Mohamadzadeh教授

研究者收集了40名早產兒(出生≤32周且體重≤1800g)的糞便,對比了母乳餵養(HBMF)和配方奶粉餵養(FF)給腸道微生物帶來的影響。毫無疑問,二者之間無論是菌種的分布還是數量,差距都非常大。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 phylum)丙酸桿菌屬(Propionibacterium)上。在諸多丙酸桿菌兄弟姐妹里,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的丙酸桿菌——p.UF1。在母乳餵養的寶寶體內,這種細菌在出生後第13天到第21天快速增長,在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身體里則幾乎沒有發現。

p.UF1的基因90%和現在已知的丙酸桿菌們是一致的,但它有個特別的地方——它能編碼所有氨基酸發酵、代謝、生物合成過程的關鍵酶。

說起來這種細菌還挺有意思。研究者把它移植到正常的小鼠體內,結果沒到5天,小鼠體內的p.UF1就死光光了。它們倒是能在無菌小鼠體內好好活下來。研究者們猜,可能是p.UF1實在太「弱」了,打不過腸道里的原住民。看來簡單粗暴的菌移植或者是單獨補充可能並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可見母乳餵養(HBMF)和奶粉餵養(FF)寶寶中丙酸桿菌差異

腸道微生物能影響免疫功能,這可是個眾所周知的事情了,那這個p.UF1又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研究者把寶寶的便便移植給無菌小鼠,發現移植母乳餵養寶寶的糞便的小鼠,體內的Th17和Treg細胞數量明顯更高。把p.UF1和配方奶粉餵養寶寶的糞便一起移植給無菌小鼠,小鼠體內的Th17和Treg細胞也升高了。

這兩種細胞都是T細胞,Th17細胞能夠增強免疫反應,提高對病原體的殺傷力,Treg則能夠抑制免疫反應,幫機體控制炎症。可以說它們倆數量增加,可以在保持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增強對壞蛋的防禦能力。

左側為Th17細胞水平,右側為Tregs細胞水平

可見奶粉餵養(紅色)細胞水平明顯低於母乳餵養(藍色),補充了p.UF1之後(綠色)有所上升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免疫發育也要受到媽媽的腸道微生物影響[4]。研究者給小鼠孕媽媽移植了一些p.UF1,它們的寶寶也會有更高的Th17和Tregs水平。

通過分析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組成,研究者發現,與只移植了奶粉餵養寶寶的糞便的小鼠相比,多移植p.UF1的小鼠,γ-變形菌的數量減少了好多,和移植母乳餵養寶寶糞便的小鼠菌群比例差不多了。直接說γ-變形菌可能讀者們有點陌生,要是說幾種臭名昭著的的病原菌——沙門氏菌(腸炎和傷寒)、弧菌(霍亂)、耶爾辛氏菌(鼠疫)等——都屬於這個類別,那讀者應該就明白γ-變形菌不是「好人」了。

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p.UF1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反應,減少致病菌,降低患病風險。

從左至右分別為移植了母乳餵養、奶粉餵養糞便和奶粉餵養糞便+p.UF1小鼠的腸道菌組成

紫色為γ-變形菌

那麼p.UF1是怎麼實現這種保護效果的呢?

研究者在p.UF1表面上發現了一種數量很多的蛋白——二氫硫辛醯胺乙醯基轉移酶(DlaT),這種蛋白能夠激活免疫系統,提示有外敵入侵,促進免疫細胞分化成Th17和Tregs細胞。

除此以外,在那些單獨移植了p.UF1的小鼠糞便里,研究者發現了更多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這些p.UF1的代謝產物可不是廢物,它們對Th17細胞穩態具有調節作用[5,6],還參與多種維生素的生物合成[7]。

研究者給懷孕小鼠每周移植兩次p.UF1,直到它們生下幼崽。然後誘導這些新生小鼠出現NEC的癥狀。結果這些NEC小鼠的存活率和體重都升高了,它們腸道內由炎症造成的損傷也更少。在組織切片中可以看到,移植p.UF1母鼠生下的病鼠,小腸絨毛形態更接近健康小鼠,這讓它們能夠更好地吸收營養。這還多虧了p.UF1降低了iNOS、IL-1b、IL-6、IL-23等促炎因子的表達,抑制了炎症、減少了損傷。

腸道組織切片

這足以說明母乳餵養讓寶寶「長出」的p.UF1是種十足的好菌,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減少致病菌,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母乳餵養的寶寶患NEC的概率要比奶粉餵養的寶寶低足足50%。

Mohamadzadeh博士說,當針對李斯特菌進行測試時,這種有益菌也引發了類似的效果。李斯特菌能夠引起流產或新生兒死亡。

「這很重要,因為這種有益菌可以顯著減少人體的炎症反應。」Mohamadzadeh博士這樣說道。這意味著我們或許可以通過菌群移植,或者對關鍵的DlaT蛋白做些文章,來治療受炎症困擾的病人。

哎,當媽媽真是不容易。從十月懷胎,到寶寶呱呱墜地,再到兒女長大成人,媽媽都一直默默地張開翅膀為我們遮風擋雨,連餵給我們的奶水都能保護我們不受致病菌侵擾。

奇點糕這就要去給媽媽打電話了~

給媽媽們筆芯?~

編輯神叨叨

母乳餵養固然好,但是有些媽媽出於身體條件等各種原因,不能自己餵養寶寶。這種情況下,聽醫生的話,千萬不要強求,也不要自責焦慮~畢竟媽媽的安定情緒,也會給寶寶帶來幸福~

參考資料:

[1]Sullivan S, Schanler R J, Kim J H, et al. An exclusively human milk-based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ate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than a diet of human milk and bovine milk-based products[J].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0, 156(4): 562-567. e1.

[2]Colliou N, Ge Y, Sahay B, et al. Commensal Propionibacterium strain UF1 mitigat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via Th17 cell regulation[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7, 127(11).

[3]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9/412/eaap8172.full

[4]Gomez de Agüero M, et al. The maternal microbiota drives early postnatal innate immune development. Science. 2016;351(6279):1296–1302.

[5]Barnes MJ, Powrie F. Regulatory T cells reinforce intestinal homeostasis.Immunity.2009;31(3):401–411.

[6]Veldhoen M, Hirota K, Christensen J, O』Garra A,Stockinger B. Natural agonists for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in culture medium are essential for optimal differentiation of Th17 T cells. J Exp Med. 2009;206(1):43–49.

[7]Ulvik A, Midttun ?, Pedersen ER, Nyg?rd O,Ueland PM. Association of plasma B-6 vitamers with systemic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before and after pyridox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m J Clin Nutr.2012;95(5):1072–1078.


推薦閱讀:

如何科學地判斷你心儀的那個人是在對你暗送秋波,還是欲拒還迎?
這是我見過最科學最好看的小戶型玄關設計,越看越實用,值得借鑒
佛學與科學——用理論物理學求證佛法(上)
高效工作 2:欲善其事,首先掌握科學思維及其分析方法!
喜馬拉雅山千年雪人之謎,高達3米以上,科學家:讓人難以置信

TAG:科學家 | 健康 | 科學 | 生命 | 生物 | 寶寶 | 微生物 | 發現 | 母乳 | 腸道 | 腸道微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