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大師們的寫作課》你會寫作了嗎?反正我是不會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讀這本《大師們的寫作課》,我是受了蠱惑與諂媚的。
想要學習寫作的方法,滿眼望去不外乎是外國作家所寫的寫作技巧書,而國內的作家則把精力放在了文案寫作上,天天在研究如何吸引讀者,如何命一個閱讀量10萬+的題目。想想這其實也不是什麼難懂的技術,再加上用的人多了,不免讓人產生審美疲勞,也不願在上邊多下功夫。看到無數書城鋪天蓋地在推薦這本書,又看到「大師」兩字,並真愛魯迅,張愛玲,汪曾祺。感嘆,現在還有人願意從經典中去學習,這不免是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情懷,所以就下了決心,一定要讀一讀。
花了不少時間,認真讀過之後,卻不免讓人失望、難過。雖自知人微言輕,但好在這個時代還有像簡書這般的平台,任我等可以表達自我,亦覺得有必要在這裡說一說我的淺見,讓更多的學子不致蒙蔽了雙眼,所以就有了這篇文章。
這裡先說一說豆瓣。不知什麼時候,是誰人給它分了一個中國文學界評論的標準,居然豆瓣得分成了我們評判一部作品的標準。我是相信群眾的眼光的,但是我也相信烏合之眾的歡愉和叫囂。所以也請豆瓣不要拿群眾來說事,也真不要給自己再封一個所謂文藝青年領導者的稱號。
我是提倡快速閱讀的,也篤信二八法則。但是我還是很認真的,一頁一頁讀完了這本書。究其原因,主要是被書中所羅列的那些名人名段所吸引,讀起來賞心悅目。再看評論卻是產生了相反的結果。所以,倒不如真的來一個考據學家,把這些名人關於某一方面描繪的段落全部篩選出來,以饗讀者,評論就算了吧,且讓我們安安靜靜的看看球,不要在旁邊嘚吧,嘚吧了。
01好文筆是讀出來的。這也太陳詞濫調了吧!
作者是極其反對現今的語文教育的。無論是從對於語文課本當中選出來的某些作家的作品不屑一顧,還是對語文課本中某些篇章的解讀上,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但是你的這一句——好文筆是讀出來的,就露了餡吧。作者和大多平庸的語文老師也並無區別,他們經常會給家長或學生說:多讀書,讀書多了自然就寫好了。然後這就成了在課堂上並不講習作的一種借口,把所有關於習作的成長全部交給學生自己,他卻在旁邊落得個逍遙自在,並美其名曰:寫作,並沒有辦法教給你,全靠你自己的悟性和閱讀罷了。
作者在全文中其實並沒有教給我們什麼寫作的方法或練習的門道,更多的是,大段的羅列了一些作家優美的篇章來賞析。這是讓我們要去模仿嗎?那也最好教給我們一些模仿的辦法,而不要只是簡單的羅列和評析。並且在賞析中也往往是要麼誇的驚若天人,要麼批得體無完膚,讓我們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最後,我們只能感嘆自己不過是凡夫俗子,還是不要寫罷了。這就好像我們去了博物館,在欣賞莫奈的油畫,但是旁邊一個聒噪的導遊卻不停的給你講解這幅油畫所產生的背景或者某種顏料打磨的方法,甚至用什麼樣的畫框來裝飾,不免讓人倒了胃口。
如果把這句話換成:「好眼光,好境界是讀出來的」,我倒是十分的贊同。好的作品往往讓我們能夠提高人生的格局和境界,也能夠直接提高我們的審美素養。但是如果說到寫作,其實我們每個人經常會感受到,拿起筆來無法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寫出來的尷尬。這時候如果你沒有長期寫作的訓練,沒有自己與自己內心對話的誠實,你根本無法寫出好的作品來,也根本不是你讀了多少書能夠決定的,所以並無什麼捷徑可尋,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好的作者,大家還是要多寫,多練。
02全世界怕只剩張愛玲了吧!
這裡先聲明,我也非常喜歡張愛玲的作品。而且不止一次的把她介紹給身邊的朋友,希望大家奇文共賞。我也非常理解讀者對某一個作者的偏愛,就像粉絲團的粉絲一樣,容不得別人說一點不好。但是如果只愛自己心中的偶像和明星,而以此為藍本去打擊別的人,就顯得境界有點不那麼高了。就像有很多的人只偏愛李宇春,封自己為玉米,但是你也不能就說鮑勃迪倫是沙啞嗓子,根本就不應該來唱歌。
張愛玲可能在中國的現當代文學中只屬於其中的一個品類吧,作者喜歡她,並且讚譽她,我覺得怎麼說都不會過分。但如果真的拿她要和其他的作者去比,並且把她奉若天人,把其他人罵為狗屎,我覺得也大可不必吧。其中有一段:
「德國漢學家顧彬說莫言能得諾貝爾獎,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葛浩文的翻譯,它採用整體作譯的方法,很好的規避掉了莫言語言的缺點。莫言小說的英文版我沒讀過,之所以願意相信顧彬的說法,是因為一來顧斌一向靠譜,二來我從頭到尾讀了他的《蛙》,並瀏覽了他其他一些小說,感到以這些作品得了中國人引頸企盼多年的諾貝爾獎,倘若不是翻譯為他大大增了色,實在叫人情難以堪。」
對於莫言我也不是過分的喜愛,也沒有在這裡為他鳴冤叫不平的理由,只是覺得,這樣一種風氣實在是太壞了吧!要不你也自己寫寫,然後請人家葛大師替你譯一譯,諾貝爾文學獎必是你囊中之物了。如果這真的不是文人相輕,眼紅嫉妒,那麼我覺得就有點狹隘,並且有點陰謀論的意味了吧。
如果在中國文壇里全都是美貌的張愛玲體,可能正得了作者的歡心吧。我們天天情情愛愛,卿卿我我,然後今天是風月場上的高手,明天又是交際花當中的頭魁,看一看你對我的眉眼,撒一撒她對你的金粉,即使國破家亡,我們也可以談一場轟轟烈烈的傾城之戀,這個世界真正是歌舞昇平,一派祥和啊!
03剝離,抽取,是現代版的一葉障目吧!
作者在文中最喜歡的方式就是抽取出作家一段文字,一句話,再和另一位相比。這種方式是索隱派還是陰謀派就不可而知了。如果文學完全都成了字句的推敲,那麼我們文學的意義恐怕也就不大了吧。難道只能用文字的優美與否來評判作家的高下?
作者在文中這樣評價簡媜的文字:
《漁父》中的很多段落,我都朗讀出來錄了音,跑步時當歌聽,真是比歌還美妙。他對古典意象的鮮活化用已是眾口皆贊,屬於她文字的顯著特色,除此之外,還有音節上的妙處。讀這幾段,有沒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尤其最後的長段,是不是感覺一波連著一波,一浪推著一浪?感覺你是被裹挾其中無法停頓,讚嘆不已,欲罷不能……向來人們認為小說比散文好看,可是簡媜能把散文寫得比大陸當代名作家的小說好看100倍。他不依靠人物,不依靠情節,生生的用文字推動文字,妥妥的魅惑住讀者,叫人翻完一頁又一頁。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這是咱們古代文學的境界。那些千百年來令人悅於目,餮於心的詩詞歌賦,說到底,有什麼深邃思想偉大哲學呢?
我的天哪!什麼境界?還中國古代文學的境界!這可得讓沉睡了千年的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想要爬起來追打呀!這麼看,那是中國的漢賦,是世界上一等一最好的文學。也真不知簡媜在這一刻被捧得是何等的感覺,我想恐怕也早已面紅耳赤,不敢說話了吧。
「不依靠人物,不依靠情節,生生的用文字推動文字,妥妥的魅惑住讀者,叫人翻完一頁又一頁。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這恐怕是天上人間的美女的境界,或是街頭販賣毒品的小販的境界吧,作者的三觀也真是太接地氣了。
作者最為推崇的四字詞語化的表述(「反覆吟誦」,「不知倦怠」,「天花亂墜」,「玄之又玄」……),以及詞語的陌生化效果,就成了我們去衡量一部作品高低的唯一標準。在她大力推崇的當下,殊不知在我們的中學生里,最不缺的就是這種文風,往往用一些不知道該說什麼的詞語堆砌而來,造成一堆陌生化的效果,讓你在似懂非懂之間,感受到文筆的精妙。這時候我們甚至於可以不管不顧,我們要說什麼,我們想要表達什麼,只是讓你覺得一浪又一浪,一陣又一陣,暈死過去。
被作者奉為天才的大咕咕咕雞,簡直就是我們當代的魯迅,我想大咕咕咕雞本人也不敢這樣來評價自己吧。被作者奉為神作的《武漢某幸福中產家庭里一個狗的波瀾壯闊的大計劃》,的確是語言豐富,叫人目不暇接。但是你如果去看看美國「垮掉的一代」艾倫·金斯堡和克魯雅克的作品,恐怕你也就不會有這樣的感受了吧,你會被嚇尿了的!!!
我從來沒有見過誰敢這麼明目張胆的告訴我們:文學就是詞語的堆砌,文學可以不管不顧人物,可以不管不顧情節,可以不管不顧社會。這等關於寫作和文學的追求,不知要戕害多少年輕人的心。如果我們的文壇盛行此風,也不知道我們中國的文學作品要變成何等模樣?恐怕全部變成了文字的把玩,就像是摘了兩個核桃,在手心裡傳來傳去,磨來磨去,上邊粘了厚厚的一層油,還美其名曰包漿,是價值連城之物了吧!
04我們都得穿越回——民國!
是不是每一個世代的人都覺得上一世要比這一世更好呢?作者所推崇的那些極致的作家也不外乎就是民國時期最為有名的那些作家了吧?對我們當代作家卻大肆筆伐,然後突然筆鋒一轉,又寄託於90後,00後,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如果我們只能把經典定格在歷史,那麼我們這一代人或是下一代人還需要去做什麼呢?好吧,那我們就只能像你一樣多寫點評論來討點飯吃吧。
從作者自我介紹來看,也是一位天真可愛,追求自由的年輕少女。但是滿口的民國風,自持老者,是想顯得老道,有一些分量,還是附庸風雅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年輕的學子,在民國大家的作品當中汲取營養,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沾沾自喜,而不能自拔,那麼不過變成了一個拾人牙慧、沒有新意的朽者。
05內心裡還有一點透亮。
要說喜歡,作者有兩篇文章還是寫的很有見地的——《高手對決,比的是情感濃度》,《「黃金時代」請你放下文藝范兒》。
作者對血書文學之所以震撼,從內容或曰精神的角度總結的四點是很有獨道的想法的:
1.苦痛;2.直面苦痛;3.追問掙扎;4.擔荷罪惡。
作者對文藝范也有著清醒的認識:
《黃金時代》沒有以文藝范的浪漫來輕侮一代人的痛苦,這真是令人意外而高興。我想,文藝范的盛行也許正是文藝之殤吧,因為它缺乏真摯而灼熱的灌注,說到底是文藝不足范來湊。在許多文藝青年那裡,文藝被賦予了某種不切實際的想像,脫離了生命的沉痛和瑣屑,成為輕盈的、透明的、與煙火俗世迥異的存在。都市小資們(包括我自己)對於歷史和生活的種種幻想,彷彿是從這片土地上滄桑橫流的濁水中升起一股白蓮花般芬芳之氣,無比清新潔凈。近年來以蒸騰得蔚為大觀了。
從這兩篇文字中,還可以看出作者並不只是像那些喝著「清咖」,坐在外灘的星巴克,談論談論文學,評價評價電影,就覺得自己是一個文藝青年了。
很多作品的偉大不光是作者力透紙背的寫作能力,更是那個時代無數人以犧牲自己的青春和自由而換來的深刻價值的顯現。像路遙那一代的作家,他們是用生命來寫作,我們真的無法僅僅從他們的語言是否優美,詞藻是否華麗,比喻是否妥帖來評價他們的作品。「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我們的確也需要讀一讀莫言寫給廣大寫作愛好者的《文學就是寫人》這篇小文章,來看一看那一代作家心目中的文學價值和意義。
當代這些還在搞純文學或是實驗文學的作家,雖然已經沒有上一代作家那麼多的苦痛,但是他們也是在用青春來實驗自己內心的理想,切不可把他們和那些以寫寫文字把玩,或者寫寫文字賺錢,只喜歡寫文案、金句和十萬+軟文大潮中的那些作家相提並論,我們需要對他們保持一份尊敬,更需要保持心裡的那一份亮光。
06捧殺!棒殺!
舒明月的這本書,不過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文學觀的闡述,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或者我們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年輕的文學愛好者,想要博得別人的眼球而寫出來的一些招黑或招粉的文字,就像她自己所說:所有的寫作,都是為了被閱讀。我們也只能感慨,現在網紅太多,想紅不易。但是對某些人的做法,我就有點看不懂了。
這本書之所以受到了大量網友的追捧,不得不說的是,我們一些網路平台,出版社和某些所謂的文學新銳不斷的在自己圈子裡病毒似的發酵和追捧,替其背書。不知道他們的用意何在,難道只是想推出一個文學評論上的爆款?還是某些人把自己有時候想說卻不敢說,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讓一位文藝女青年替他們拋頭露面。你們在力捧這本書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或許也戕害了更多對文學有美好憧憬的愛好者。當喧囂過後,我們看到的可能就只剩一地雞毛,這時候,不知道你們對她是捧殺?還是棒殺?
07書得好好讀。文章還得好好寫。
現在這個世代,我們對於作家的評論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了:哪位作家在作家富豪排行榜排第幾。揶揄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說他得的獎金居然在北京還買不了一套房。現在每一個人都想紅,覺得只要紅了就可以大把大把來錢。殊不知,哪有那麼容易紅啊!解構、重組、顛覆經典不就是一條捷徑嗎?可惜曾經被人們顛覆了上千年的經典,卻還是經典,批判顛覆它的人卻也未見留名。用這樣的方式紅的確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我們還是不要把心思都放在這裡了。
文學這條路上,學習和挑戰經典,大量的閱讀和筆耕不輟,哪一樣都少不了。從複利的理論來講,我們只有不斷的去做這樣一件滾雪球的事情,當到達沸點時,自然而然就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所以說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好好讀書,多多練習,多睜眼看一看真實的世界,親身去體會一下不同的人生,這條看似又慢又長的道路或許才是捷徑吧。
推薦閱讀:
※聖跡史傳 | 曠世宿緣,懺過改愆!——降龍大師傳(三)
※印光大師說在家修行的好處
※體態大師:#氣場大法# 之矯正駝背猥瑣頸
※附錄:蓮宗諸祖論智者大師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