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十年前習武所經歷的事,及人個習練形意拳的心得體會

談談習武經歷。曾經在哈爾濱形意太極李氏功法創始人李春苓老師處學習,但是沒有拜師。十年前的事了,在哈爾濱南崗區三姓街、燎原街馬家溝邊上。李師傅早上從來不來,那時候早上是一個叫慕老四的人領著練,以健身為主,李師傅上午來,中午就回去,傍晚再來,晚上才是功力和技擊方面的內容。現在在深圳發展的劉治良當時已經練成了,平時不怎麼去,但是李師傅有事兒的時候(比如過生日)他肯定必到,李師傅也比較喜歡他。那時候在練功場比較活躍的是慕老四、老華、陳校長、老馮等人,當時的門內第一高手是王洪濤(後來被開除出去了),此人濃眉大眼,身材高瘦,大骨架,天生神力,訓練十個月基本上就在門內沒有對手了。還有一個叫李強的人也練得比較好,夏天的時候脫衣服,身上的肌肉特別漂亮,是一種活的肌肉,一看就是有功夫的人。練功場上白天以打五行拳和站樁為主,晚上有練力的,就是兩人對練功力。對於新來的沒拜師人,李師傅不怎麼教,都是其他人教,老徒弟他也不怎麼教(按部就班的練就行了),李師傅主要教新拜師的徒弟。

李師傅的用力很奇怪,和徒弟們對練的時候讓我們摸過他的胳膊,肌肉是軟綿綿的,鬆鬆垮垮不用力,但是有力。其他人的都是緊繃著,像正常人一樣。但是其他人的力量還是比正常人大很多。李強在後期好一些,我見過他打十二形,很慢,很有韻味,也很吃功夫。劉治良我只見過他打拳(只看見過一次),很松,爆發力相當不錯,但是沒看見過他練力。李師傅喜歡吃火鍋,愛吃一種小辣椒,能喝一點紅酒,後期做手術之後酒不能喝了,當時住在省委家屬樓,七樓,我們去過他家裡吃飯。他雖然主張兩個人對練,但是他本人並不是通過對練得到的功力。而且眾多弟子們當時身上都沒有那種能在肌肉鬆弛狀態下保持巨力的功夫。後期的入室弟子原磊和李子健練得也都不錯,都得了不少東西。現在的馬家溝邊可能是老馮在挑頭,好久沒去了,呵呵。

有人說形意拳用的是巧勁,這一點值得商榷,用力習慣是巧勁,但是養成用巧勁的習慣靠的是功夫。形意拳是功力拳,長期的練習不可少,每次的量也不可少,量必須體現在動作的到位和時間的到位,產生質變之後才能相應的減少運動量。我跟劉治良不熟,但是聽說他當年沒少吃苦。李強當時家庭條件一般,冬天練功穿的棉布鞋都是陳校長給買的,冬天每天練完功身上都濕透好幾個來回,這是我親眼所見的。原磊那時候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研究生,每天傍晚騎自行車來練功,半夜才回去,只要不下雨,天天去。沒有生理上的質變產生不了高功夫。門裡的人常說:「要出汗,出大汗」,意思就是把汗出透,先是正常的汗,然後是臭汗,也就是排毒,最後出的汗像純潔水一樣,沒有味道才行。這是很艱苦的過程,周期因人而異。有些天生力大的人短時間的練習可以在力量上超越練習很長時間的人,但是他的生理調整程度不一定高於別人,整體機能可能要弱一些。形意拳講究腳踏實地,來不得取巧。不一定講笨功夫,但是一定講苦公共。當時練完功手都夠不到屁股,上廁所擦都費勁,晚上睡覺得用手把腿搬到床上去。

當時還有一個俱樂部,在一個半地下室,有的時候大家在那裡吃飯。俱樂部里還有啞鈴、綳弓之類的東西,後來啞鈴被王洪濤拿走了,綳弓不知所蹤。李師傅反對練這些東西,但是不太管,他一般只說一遍,別人不聽他就不再提醒了。有俱樂部的時候是李氏形意太極門的全盛時期,後來發生了一系列變故。李師傅早期有個叫韓金洲的弟子練得不錯,我不認識此人,但是接觸過他的學生。李師傅曾經說過出功夫的秘訣,只有五個字:「低架子,慢練」,聽著很簡單,做起來不容易。「低架子」首先腰胯要鬆開,骨骼大架要撐住。「慢練」主要是體會力的傳導和支撐,這樣在對抗時才能把來力送入腳下。所謂形意太極拳就是形意和太極的拳式變化不大,但是內在勁路互相借鑒,可以用太極勁打形意,也可以用形意勁打太極。

都說八卦掌有「縮胯之功」,其實形意拳也有,好好體會三體式就能有所感受。但是八卦掌在動態中容易保持,形意拳一動起來就容易丟東西,李氏形意太極拳的好處就是先動起來再說,通過外在動作逼迫內在的勁兒,所以出功夫快。

李老的東西確實來自楊永蔚前輩,我和楊老前輩的另一位徒弟也接觸過,此人功夫不錯,在江邊練(松花江)。我曾想跟他學,但是太遠了,沒去。那時李師傅還在世。我一開始也以為李師傅的東西就是把形意拳放慢動作而已,後來跟門內的人在一起時間長了才知道不是這麼回事,雖然看起來就是慢練。說到改稱呼,很多門內人也不同意,慕老四就曾明確反對,他的說法和上面那位兄弟一樣。其實我倒是覺得叫什麼無所謂,我們練的是功夫,功夫上身就行了,管他叫什麼。可能是因為我沒拜師,所以門派觀念不強吧。其實我在別的門內也有拜師的,因為有的門派你不拜師他不教,一點都不教,所以只能先拜師。還有的人,比如我第一個真正磕頭遞帖子的師傅,看你大老遠的來了,非常熱情,招待很好,而且告訴你很多東西,所以儘管他身上沒什麼東西,只是理論高手,但是當他提出要我拜師的時候(不收錢),我還是拜了,不拜不好意思啊。此人在武林中極其有名,就不提他的名字了,現在已經沒聯繫了,但是拜師貼還在。即使在拜師的門內,我的門派觀念也不是很強,看到別人有好東西還是忍不住借鑒。

學習武術是有竅門的。想學某種拳法的時候,先不要練習自己原來的東西,準備個10天左右,每天伸展伸展肢體,簡單活動一下,不要做任何肌肉練習。然後去學拳,在練基本功(如劈拳)的時候看看自己什麼部位的筋腱、肌肉先酸痛,這些部位就是你所學拳法的勁路主要流經部位,然後有針對性的強化,不是強化這些部位,而是強化對勁路的把握,這樣就會很快的掌握要領。形意拳的五行拳打起來並不是後腳催動軀體,而是軀體帶動下肢,同時帶動上肢,在此過程中完成整個行拳軌跡。李師傅在世的時候我曾經問過他怎麼看待李仲軒先生的東西,結果李師傅對其不予認可。我後來就不再問了,歲數大的人有的時候就像小孩一樣,沒必要跟他較真。學術方面有不明白的儘管問,如果他不願意告訴你或者解釋不明白,你就多觀察,或者可以到同門處去串東西。

如果同門處串不到,還有個辦法,就是在根上找。比如形意拳的行拳勁路搞不懂,可以看看心意拳;對於三體式沒感覺,可以試試蹲毛猴;有一段時間我總想弄明白通背的伸肩和穿手中拳,就是不懂,後來在山上遭遇猴群,看到猴子的動作,一下子明白了。其實就是脊柱和腰的縮彈,可以讓肢體的動作特別快。通背拳傳說中是仙授拳法,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人工雕琢的痕迹很少。八卦掌也是一樣,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去推推磨盤,被迫的就把全身上下的勁路貫通了。練到一定程度的可以試試棉花磨盤,呵呵,話止於此吧,我畢竟不是八卦門的,把人家東西漏了不好。

其實我覺得人體本來蘊含巨大能量,所謂功力其實並不是練出來的,而是激發出來的。後天練出來的東西也能實戰,但是不保准,所謂拳怕少壯,就是說壯年人力量足,反應也快,所以難以與之對抗。但是像李師傅那樣七十多歲且骨瘦如柴,卻能輕鬆把壯年人弄趴下,我覺得除了掌握技巧外,就是體內的力量得到了激發。曾經接觸過八極拳的真正傳人,他告訴我八極拳有一套體系完整的「私房功」,專練功力的,如「擋板功」,就是強化撐捶的。我們閑聊的時候他也提出過類似觀點,就是說李書文在年紀很大的時候仍然能打出暴烈的勁力,就是在年輕的時候通過練功把體內的本力激發出來了,所以才能長久保持。如果只是後天練習產生的力量,那麼在年紀大了之後一定會衰退,像運動員一樣。

對於拳法的掌握一定要根據拳法的功能來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比如直拳是用來打人的,那麼在掌握基本要領之後就要多打實戰,在實戰中完善直拳技能。有的動作是用來推的,比如李氏形意太極拳中的練力(其實就是原來形意拳中的「頂牛力」,主要是用來檢驗拳法勁力是否貫通的,同時也有強化筋骨的作用,後來李春苓先生又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動作),那麼就要多推,在推中自然可以掌握要領。有的動作是練功夫的,比如三體式,那麼就要多練,練得多了功夫就上身了。按照三體式的要領自然能夠做到「腰馬合一」,但是運動中保持就不容易了,所以要練拳。其實「腰馬合一」好練,難練的是「腰橋合一」,因為肩肘的要領在運動中不好保持,所以即使做到「腰馬合一」後,身體還是容易「散」,這個時候李師傅所教的功夫就能夠顯出作用來了。

李春苓先生所傳車派形意已經不是形意拳了,但是動作及功法還是保留了形意拳的名字。比如說盤根。本來我都有點忘了,昨天看了獵手兄弟的回帖,找了一下佛山張冊和劉治良推手的視頻,看了一下,張冊的步法很活,聽畫外音是八卦的東西,其實李師傅所傳的有一種叫做盤根的功法,也是走圈的練法,劉治良肯定學過,就是不知道有沒有下功夫練。如果盤根練好了,步法及身體的靈勁兒絕對不輸八卦掌。從視頻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劉治良功力較深。當年和楊允靜(靜拳道創始人)比武的時候,兩拳打在楊的胸口(當時的規定是不戴護具、不準打頭、襠、後腦,畫了一個圈不準出圈),當時楊允靜吐了,可能是傷到了胃,而劉治良受了楊的一拳一腳,什麼事都沒有。後來《精武》在刊登此事的時候,輕描淡寫,未提及比武結果。我們在馬家溝邊練功的時候,場子里很少有人練十二形和盤根,都是以五行拳和練力為主,很多人連十二形都沒有學全。我也沒學過。我只學了五行拳,就連三體式都是從別處串來的。提到三體式,最後披露一點小秘密。如果有學過蹲毛猴的朋友不妨一試。以左式為例,按照蹲毛猴的要領蹲好,把丹田一翻,自然催動左腿向前,同時右腿外撇,勁力自然貫通到右膝,右膝一擰,勁力貫通右腳,整個下盤變成一體,這是腰、馬初期的練法,以後要在保持勁力的情況下自然鬆開。腰橋的部分就不細說了,還是那句話,多看看心意拳的動作對理解形意有好處。

呵呵,名字沒有意義。因為李春苓先生所教的東西根本不是形意拳,所以我如果說「李春苓先生所傳車派形意」,則名不副實。加了姓氏確實沒有長遠的,如戴家拳就是這樣。但是所謂薪火相傳,名義上的傳承斷了,功夫是不會丟的。薛顛的象形術沒有加姓氏,也不過一代而終,但是象形術還是傳下來了。我見過正宗的象形術,只不過人家現在不叫象形術了,改成了別的名字,不說了。

其實我已經不再說李春苓先生所傳的拳了,如果有朋友們見過李春苓先生,就會明白什麼叫做「虎行如病,鷹立如睡」,李老先生平時無精打采,練拳的時候也是,但是一旦動手,兩隻眼睛神采奕奕,如同變了個人。所謂「虎行如病,鷹立如睡」很多人的理解是平時內斂保養,用的時候再爆發,其實不是這個意思。所謂「病」,就是說不再依靠後天拙力。比如你有200塊肌肉,力量很大,那麼你突然患上了重感冒,就會渾身無力。但是患上感冒之後你還是200塊肌肉,為什麼就沒力氣了呢?說明你練的肌肉力是後天拙力。人在病了的時候還能發出力量,才是先天本力。「睡」也是一樣。人在睡著之後從床上掉到地上一般不會摔壞,就是人體在無意識狀態下的自我保護能力。「虎行如病,鷹立如睡」就是平時就能達到先天狀態。為什麼很多人都是老年成就大能?就是因為老了,沒力氣了,所以才走先天巧勁的路子,結果成就了武功。所謂「打人如走路」很多人的理解是勁力從腳下出,直達梢節,其實不是。「走路」是指不經過大腦的自然狀態。誰見過走路之前先想一想腳怎麼發力、怎麼邁步、用幾分勁兒的?都是想走了抬腿就走,打人一定要找這個狀態,達到了這種如同走路一般自然的狀態,形意拳自然能打。

難道你們練拳不在腦子裡練嗎?我每天固定的時間練不同的東西,其餘時間,比如在車上坐著,就在腦子裡練拳啊。我確實見過很多年輕時候不行,中間不練了,也可能是沒有突破,或者是生活所迫,然後老了又撿起來了,結果成高手了。不說別的,哈爾濱就有。但是我跟人家不熟,不好意思把他的名字說出來。只能告訴你不是形意拳,也不是太極拳。大連一個練通背拳的老人也是類似這樣。另外我可能說的不明白,不光是老人,病人也容易成就。如李春苓本身就是為了治病練拳的,結果練出來了,這是身邊的。還有傳說中的王薌齋也是身體不好,霍元甲也是。當然這些跟我沒什麼關係,我只是練自己的功夫,至於別人老年還是有病,嘿嘿,反正我不想為了體驗他們的狀態而提前衰老或者是疾病纏身。

最後說點東西吧。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學功夫,最後都發現不能打,是指街頭的打。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學的時候沒有跟老師打。比如李春苓先生,他都70多了,你能跟他打嗎?他也不可能教你打。我在李師傅處斷斷續續待了很長時間,沒看見有打鬥的訓練,也可能有,但是我沒看見過。正宗的車派肯定是有的,但是車派的人不太認可李師傅的東西,實際上李師傅的東西也已經改的面目全非了。比如手型,我到現在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也不明白為什麼改。在師傅身邊也不敢問,畢竟沒拜師。劉治良能打是他自己練成了,不一定是李師傅的體系中的。李師傅的體系只能說有利於推,所以才在全國的推手比賽中得了很多大獎。也因此我自己才另外尋找其他的能打的體系。其實打人很簡單,不用特意學,但是要想打得巧或者一對多,或者打比自己體型大的人就得專門練了。所以各位如果學拳的時候最好能跟師傅打一下,或者跟同門打一下,挑身形體重相近的,要不然容易判斷失誤。

發一篇文章不容易,喜歡的朋友麻煩您轉載一下此文章,感謝!!!

推薦閱讀:

微笑服務心得
【寫在告別前】6年10個月19萬公里福瑞迪使用心得
(25)孫氏內家拳傳人張西可實戰與練功心得 (五)
手捻葫蘆盤玩手法與心得淺談
(12)[轉載](轉)《子平真詮》讀書心得2

TAG:經歷 | 心得體會 | 心得 | 十年 | 形意拳 | 意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