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藝雕刻技法述要[根藝]
鄭勝寧:根藝雕刻技法述要
根藝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是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各種千姿百態的根料,經過人工順應自然形態巧妙的雕琢加工,創造出具有天然形質美和人工雕藝美,「奇」「巧」相結合的,散發出質樸泥土氣息和具有深邃藝術內涵的造型藝術。
根或枝只是一種材料,從原始的根料到根藝作品,總是通過剪截、雕刻或拼接三種方法加工製作而成,把天然的樹根揀來充當完整作品的情況是極少的。藝術品創作是人的一種自覺的、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活動,非人工所創造的美,不屬於藝術範疇。
根的藝術是作者根據根木的自然形態進行藝術構思,然後對其進行技藝加工,去粗存精,保留其生動形象的部分,並適當地作一些雕刻,更完美、更集中、更典型地保持了根木原始形態美的作品。根的天然形態是本,人工構思和處理是關鍵,雕刻又是人工處理的最佳手段。雕的含義既包括動用雕刻刀、鑿,也包括鋸、銼、斧、砂等的技藝加工,又包括藝術思維的精心琢磨。因此,掌握和運用雕刻的技法,為根藝創作、生產服務,不僅能豐富根藝的表現手法,擴大根藝的題材內容,提高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並且對拓展根藝事業,提高經濟效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現就有關根雕技藝的幾方面要點,談點個人粗淺看法。
一、選料構思
先有形式,後有內容;先有根料,後有構思,這是根雕藝術創作獨特之處。它不同於其他姊妹藝術,如雕塑、木雕等往往是先構思設計,做泥稿,然後根據泥稿和題材內容需要去尋找合適的材料,同時可以複製出同一批量的作品。而根雕最大的特點是獨一無二,一件就是一件,世界上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件根雕,因為每一件作品都是依據根料的自然形態、質地、色澤等確定題材內容,依形賦意的。因此,選材對根藝創作來說至關重要,一塊好的根料是作品成功的一半。根無定形,有的人選料時往往會覺得可供使用的特別少。具有一定經驗的根藝家,對根料上的疙瘩、團塊、纏扭、孔洞、凹凸、枝杈、畸曲、皺摺、紋理等等,在創作構思中都可以充分地巧妙利用。正是這些在木材中被稱為劣質的帶有「缺陷」「殘疾」甚至醜陋的根料,對創作者來說卻是最容易產生效果的根材。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賦根木以生命,正是根藝家從中突出作品內涵、體現個性的精華所在。
例如根雕《鎮邪鍾馗》原是一塊被遺棄的松樹瘤,但我發現這塊松樹瘤紋理特別明顯,繁而不亂,虛實相交,這種自然造化非人工所及。那強勁的旋律縱橫馳騁,正可體現鍾馗的氣勢與神韻,於是我重點在其頭部特別是面部進行刻畫,鍾馗的鬚髮及衣袍部分順其自然,一個腰佩寶劍、凜然正氣的中國傳統神話人物——鍾馗誕生了!
另一件根雕作品《楚魂》是利用一塊長75厘米、寬37厘米、厚15厘米的三角形爛樹根製作的。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凈寺菜園邊發現的,雖說這樹根已被螞蟻、小蟲咬得千瘡百孔,積滿污泥,卻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仔細地洗凈污泥,剔除腐爛,頃刻,那優美而流暢的木紋、自然的木質形態顯露了出來,使人欣喜若狂。在作品的藝術處理上,採用粗雕與細刻結合、人工與自然結合的手法,即頭部重點加工,胸部作為過渡,其餘部分僅略作調整,基本保持了木質的自然形態和紋理。「浙報」的評論文章指出:「屈原那寬闊的額頭、披肩的頭髮、清癯的臉面,雕刻得光潔、精細,尤其是下垂的雙目,飄逸的鬍鬚,表露出一副嚴肅的神態。被狂風吹起的衣衫,形象地喻示屈原在勁風中行走,整個作品表現了屈原為國為民的沉思和憂慮,同時,又表現了詩人在逆境中的非凡風度和瀟洒氣概。」作品獲中國第五屆根藝美術作品展銀獎。
面對根料,構思要反覆推敲,深思熟慮。有的根形,一見鍾情,可一氣呵成;而大量的材料盤根錯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前後左右、翻來覆去地觀察揣摩,直至找到最佳形象。如果根材特別「奇」,一時又想不出做什麼,可放置起來經常觀察,等待靈感,直至找到最佳角度與形象,再量料取材,動手雕刻。
二、製作打坯
材料與構思確定之後,繼爾開始製作打坯。首先把樹根的多餘部分處理掉,底部也把它鋸平,使根能立起來,能平穩地放在工作台上或打坯凳上。然後確定要雕部分的位置、方向,用鋼筆、粉筆或毛筆在根料上面畫好。用定位分面法進行打坯,先找出作品中雕刻部分的最高點,將這些點用線連結起來,組成一塊塊平面。處於平面以下的次高點、低點暫且不管,然後用打坯刀把處於平面以外多餘的木塊削掉,一次進行完畢,再找准次高點進行第二次塊面切削,逐層進行,越分割越細,作品大體雛形就出來了。
打粗坯時,尤其是較大的作品,要大刀闊斧地進行雕刻,不必膽小不敢進刀,漂亮的毛坯在樹根上留下的都是勁利的刀痕,很有「刀味」。雕鑿時,可使用一些較大的雕刻平刀、圓刀或反口刀,以握拳式執刀法,牢牢控制刀把進行工作。
打粗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雕刻刀不要直入木頭,以免刀子入木過深吃在木頭裡拔不出來,極易使樹根爆裂,損壞作品。因此,用刀時宜偏斜一些,順著木絲縷或橫對木絲縷一刀刀切削。初刻者用平鑿打坯,宜鋼火面朝上,多用圓中鋼與反口刀,這樣可以削木少些。同時打坯刀要磨得厚些,刀柄粗些短些,這樣操作時靈活,並能承受得住重量和壓力,不致破損。
2.粗坯要體現「粗」字,著眼於大效果,不能大體未打好就深入到細部,把鼻子、眼睛都打出來,結果一比較,又因位置不對,比例不準,又要推翻重來,事倍功半。所以要求從外到里,從大到小,從粗到細,循序漸進。
3.惜木如金。根雕打坯主要是抓重點部位,如頭臉、手或腳,有些人物僅雕一對眼睛或半個鼻子,主要起「畫龍點睛」作用,千萬不能雕過了頭,失掉了天然形態的本。打坯,減去容易加上難,因此要善於留下一些余木以作調整修改時的餘地。凡是根塊與疤結特別多的材料,打坯時,臉部能刻出一塊好料是令人高興的事,若無餘地,臉部遇上疤結就沒退路了。
4.市場上常見一些根雕,僅雕個頭,像一支支「蠟燭」,其弊病是缺乏整體感。應該把未雕的部分都要計算考慮進去,人體的基本比例「立七坐五盤三四」和人體基本結構都要掌握,打起坯來才會心中有數。
進入細坯階段,先要仔細檢查一下粗坯各部分的比例、位置是否正確,然後把粗坯留有餘地的部分刻實,五官刻出。雕刻時,用握拳式執刀法兼用三指執刀法,靈活地刻畫各個部位,根據對象,可調動各種刀子一起工作,以求得豐富的表現效果。該剛則剛,該柔則柔,用有力多變的刀觸反覆雕鑿,以達到作品形神兼備。
三、細心修光
打坯後修光,一環扣一環,逐漸深入。修光時,用刀宜洒脫酣暢,不要拘謹,即使精微處,也只是下刀小心謹慎而已,並非不敢下刀。手臂要有勁,鑿腳要清爽,認出倒順縷。鑿刀要磨鋒利,特別是一些木質較鬆軟的樹根、松樹瘤等,刀子不鋒利無法修光潔。操刀的動作要多種多樣,有平推直前,有橫向雕鏤,有迴環逐旋等,以表現挺括與流暢等各種效果,達到順應自然、肌理相應、協調一致、自然過渡的目的。
修光的過程,亦是整體調整、形象刻畫、體現神韻的最後階段。顏面五官結構修光時,表情要求特別嚴格,需細心謹慎。因為這些部位,如嘴角和睛神稍有誤差,神情就會大變,「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因此,刻畫形象時,思想要集中,情緒要飽滿,使形象刻畫得鮮明、生動。
四、磨光修細
根雕造型定型之後,以作品的題材內容和表現力決定需要不需要局部或全部磨光打砂。例如根雕《滄桑》,那一刀刀的雕刀痕,正體現出人生歲月之艱辛,因此無需花工夫去砂光,效果不錯。
磨光打砂的工序是先粗後細。即先用1號粗砂,把鑿痕砂光,隨後用零號或雙零號砂紙反覆擦磨,直至沒有砂紙痕為止,使作品光潔美觀,紋理明顯,更加惹人喜愛。
磨光後著手修細,修細主要是刻眼睛(有的作者修光時已刻好)、拉鬚髮、刻花紋與指甲、配道具以及最後調整等。鑲配道具要注意材質、紋理、色澤的一致,以鑲拼連接部位不留痕迹為目的,達到「天衣無縫」,令人難以覺察。
五、上漆配座
根藝作品有人主張不上漆,日本一些佛像清刀也要求不上漆,除客戶提出特殊要求。對大部分根雕來說,我認為還是上漆為宜,其好處有二:其一,上漆後,作品紋理更清晰,增添了自然美;其二,上漆後對作品起到保護作用,它能防潮、防蛀、防裂以及防臟。因為漆層的隔離作用,即便灰塵污垢浸沾,也可以一經摩擦便又重現光澤。
根藝品上漆有多種方法和材料,有選用傳統生漆、石蠟、松節油,也有使用油畫色,但我們普遍使用的是硝基清漆(亦稱蠟克)。硝基清漆淺薄時呈透明狀,塗飾後能將作品上的木紋以至顏色都顯現出來。刷漆的方法是:把硝基清漆和香蕉水混合溶化,用水粉筆或排筆塗飾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時清漆的濃淡要掌握好,塗刷要均勻,最忌又臟又亮。
其次,有時由於材質及特殊需要,先上水色,做成仿古色。水色用水溶性酸性染料黃納粉、黑納粉調劑,另加少量黑墨水來加深顏色。其深淺可根據做成淡柚木色或深紅木色的要求進行配製,待晾乾後上清漆。
根雕的底座要視主體作品的需要而定,它能起到美化作品、深化主題的作用。配座時要注意主體和底座大小比例得當,以人物與動物為例,一般以3∶1、4∶1或5∶1為宜。構圖要均衡,力求和諧;主從關係明確,不可喧賓奪主;同時還得相互呼應,渾然一體。
六、取題落款
根雕製成後,最後一道工序是取題命名,刻字落款。有些作品無題勝有題,還有些題目過於直露,反顯淺薄,不耐咀嚼,所以起名要含蓄貼切,弦外有音。
刻字落款如中國畫上題行款,書法與位置很講究。虛實勻稱,端正文雅,協調統一,賞心悅目。取題落款之後作品才全部完成。
除了學習和掌握根雕技藝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和掌握有關繪畫技巧、人體解剖知識與雕塑造型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欣賞和創作水平。「功在雕內,更在雕外」,只有這樣,才能使根藝創作的整體水平更上一層樓。
(作者為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根藝美術大師,浙江省根藝美術學會原主席)
推薦閱讀:
※腦子裡都裝了什麼?科學家用1750片黃金雕出腦切片告訴你
※不看不知道,原來木雕上的圖案都不是隨便雕刻的!
※龍門石窟: 佛像雕刻藝術大觀
※絕壁之上,萬仞之巔——視頻看崖柏價值的多重疊加
※漲姿勢|喜歡和田玉雕刻的朋友戳進來
TAG: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