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家長是否願意留在美國作者:思言

留學生家長在美國的真實生活:我們真的很不容易發表於:2009-09-25 17:35:58

  • 作者:戶主戶主發簡訊加好友更多作品博客
  • 級別:上校

    積分:23458

    男人陽痿、早泄―國葯首選專利配方―女尖叫的秘密武器!

    轉帖:雖然很多人中國人,不可能成為留學生家長。然而,透過這些家長的生活,會更具體地解析美國,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了解美國的窗口。

      不遠萬里,留學生家長來到美國。映入眼帘的是迷人的異國風情:金髮碧眼的老外、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隨處可見翠綠的草坪、茂盛的森林……住進了美國式的別墅,坐著兒女開的小汽車,是何等的風光!子女會利用休息日與休假,帶著父母遊覽美麗的風景。從美國人的收入來看,日常生活的物價也不貴。那留學生家長是否願意留在美國?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先說我自己。我在中國的退休金,一年是四萬多人民幣,平均每月三千多。我們有住房,有醫保。我與先生主要的日常開支是水煤電與吃飯,大約二千元。我剩餘的錢與先生的工資,我們可以做很多事,自己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或外出旅遊,都沒問題。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但如果換算成美元,我的退休金每月僅五百美元,只能供倆人糊口,一下子變成了窮人。也許有人會說,還有子女呢。但你仔細想一想:一個人依靠自己的收入生活是心安理得的,而依靠他人的錢來生活,那味道,就不言而喻了。再說,子女們在美國生活得也不容易,也要拼搏呀!

      人食五穀,能不生病?眾所周知,在美國看病很難,也很貴。一般都是需事先預約,等上幾天或幾周,是常事;除非你有私人醫生——召之即來。女兒每年買醫保要花一萬多美元。每年看病時,還得自己先掏錢,等過了八百美元,才開始進入醫保。這一項,女兒女婿每年得花費二萬多美元。我與先生倆的工資總收入,也只有一萬多美元,只夠買一個人的醫保,另一個人怎麼辦?女婿,有一次身上疼,先看內科,與醫生說了一會兒話,付了一百多美元;內科醫生說轉外科,外科醫生說是肌肉拉傷,又付了三百多美元。有個留學生家長,來到美國,沒買醫保,結果生急病住院,花了幾萬美元。家長病癒回了國,子女卻背上了沉甸甸的債務。

      醫保有很多種類:如果,你每年花幾萬美元買的那種醫保,生病時,才能完全進入醫保——自己不必再掏錢。美國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是四萬多美元,這僅是平均線;這個數據也表明,低於四萬美元的美國家庭又有多少。有多少美國人買得起那樣昂貴的醫保?!

      在美國,看牙病不在一般的醫院,而是去專門的牙科診所。收費之高,令人咋舌:就是普通的拔牙或補牙,動則幾百或上千美元。女兒初到美國時,牙疼,就有中國留學生建議:你的簽證還沒到期,趕快回國醫治。在國內的治療費加上往返的機票,比在美國看牙醫的費用還便宜。去年,女兒拔了兩顆多餘的牙,花了一千多美元。這,都不在醫保範圍內。在中國,一、兩百元人民幣就可以解決問題。

      或許你會說,在美國不可以賺錢嗎?你不懂英語,又不會開車,能打什麼工?!我見的最多的:留學生家長,給別的中國留學生帶小孩,一小時四、五美元;或到華人超市,做搬運工,一小時五、六美元。辛苦了一輩子,退休了,該享受晚年生活了,在異國他鄉,還要為生計而吃苦,味道如何?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住在子女家,與住在自己家,味道是不一樣的;再說中國人現在的住房,絕對不是草窩。美國人大多住的是一二層樓的別墅,然而,他們的建築材料,很多外牆與屋頂都是塑料製品。據說,只有五十萬美元以上的,才是磚瓦或石頭的。開始感到很新奇,於是,到哪兒,我就注意觀察美國的房屋,特別是人家建造新的別墅時,留心細瞧,還拍攝了不少。我會用圖片和文字來介紹美國的別墅。當然,公共建築還是磚瓦或石頭的。

      白天,子女們上班上學去了,老人就留在家中,幹啥?每天,吃飯是必需的吧,誰來做?子女忙於工作,老人閑著,自然落到老人頭上。話說回來,孩子是自己的骨肉,總是疼愛有加。於是,勤勞的中國老人就義不容辭地為子女做飯,做家務活……然而,即使是做飯,做家務,看似簡單的活兒,卻常常碰撞出不和諧的火花。為什麼?

      你想呀,兩代人,天天零距離地接觸,怎能沒有矛盾?!就是在中國,兩代人長期生活在一起,也會矛盾重重。更何況多年生活在海外的學子,與長年生活在中國的父母,忽然住在了一個屋檐下,兩代人之間的溝通,有多難?再說,女兒或兒子是自己生的,媳婦呢?女婿呢?那關係就複雜多了。

      我們有自己幾十年的生活習慣,而子女又有在海外多年的生活習慣。而且,老年人與年輕人的生活理念,思維方式……有著巨大的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放棄我們幾十年的生活習慣,來適應孩子?還是孩子放棄他們的,來遷就我們?這其中,就需要磨合,磨合的過程,雙方都會感到不適。

      這代人的父母,大多是經歷過文革,在該讀書時被殘酷地剝奪了讀書的權利,文化程度不高。而這些能拿全額獎學金出國的孩子,大多是國內名校的高材生,又在海外讀了博士學位,與父母在文化程度上的差異,不言而喻。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差距,就決定了留學生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上,有一定的難度。當然,現在,也有兩代人在美國各買一套房,分開來住。

      普渡大學,有一個小松鼠公園,邊上有好幾幢留學生公寓樓,裡面住著不少中國留學生。她們生了小孩,父母就過來帶。經常看到她們年邁的身影,推著嬰兒車緩慢地走著。一天,我想去尋問一下英語學習班的事,正好碰到一個中國女人推著幼兒車,我說:「你知道,這個社區有個免費的英語學習班?」她搖晃著頭,說:「你可以讓女兒上網查一下。我來了幾個半年了,都麻木了,也不想學。」這個小公園,也是中國家長們常聚集的地方。在這裡,老人們互相交談,也傾訴著心裡的煩惱。你如果問:「你覺得這裡好?還是中國好?」很多人會說:「當然是國內好。」然後,互相詢問,來多久了?什麼時候回國?

      在普渡大學航天系有個飛機場,它與留學生公寓樓之間,有著大片的廢地。每年春天,如果你願意出十五美元,可以向學校租一塊地,在那裡種些在超市上買不到的蔬菜:青菜、刀豆、絲瓜、扁豆……主要供應中國人。美國人口少,人工特別貴,蔬菜的種植,採摘,儲藏……都需要人工。美國的農業都是高度機械化的,像中國農民那樣,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精耕細作,在美國怎麼可能?因而,蔬菜品種遠不如中國。

      這些老人種的菜,在超市是買不到的,也便宜些:兩美元五根黃瓜,一美元一盤扁豆或一斤青菜,冬瓜六毛錢一斤……這裡也是中國老人聚集的地方:賣菜的,反正要整天守候著;買菜的,也不急著回去。都是中國人,也有著差不多的經歷。於是,大家就相聚著隨意聊天。我簡要地談一談。

      一個來了三、四年的成都男人,抄著一口濃重的四川話,說:「在這裡租了點地,種蔬菜,賺點錢。每天就圍著菜地、家、普渡大學轉。在這裡,你是聾子啞吧殘疾人,哪兒也去不了。老外說什麼,你不懂。回國後。要好好到各地旅遊,想去哪,去哪。」 有人插嘴:「在這裡有錢,也沒處花,沒本事花。你一會英語,二不會開車。」

      有個女的,長得清秀,來美國二十多年了,當年與丈夫伴讀來的。老外來買菜,她常做翻譯。在美國,生了兩個小孩,將孩子含辛茹苦養大。現在孩子都上了大學,他的先生以先期回國五六年了。她說:「等孩子大學一畢業了,我就回國。」我問:「你會開車嗎?」「車是會開的,可英語沒完全過關。現在去醫院看病,醫生的話,有些還聽不懂。」我後來告訴女兒,女兒說:「是的,別說她,就是我們去看病,有些話也聽不明白。」女兒當年考托福、考GRE,幾乎是滿分呀。她說:「畢竟不是自己的母語,一些從沒接觸過的詞,怎麼聽得懂?!特別是一些醫學專業名詞。」她說:「老了,還是回去好。如果在這裡生病了,請不起人服侍:一個月吃住全包,還得支付一千多美元。芝加哥等大城市需一千三、四美元。」

      有個江蘇的老人,一頭白髮,來了三次美國,也就是在這裡待了三個半年。因這裡空氣質量好:乾淨,灰塵少,病菌少,氣喘病也有所好轉,就特別喜歡美國。我問感覺如何,他總是毫不猶豫地說:「美國好!」我說:「你自己不會開車,哪裡也去不了。」他說:「兒子帶我去了黃石公園。平時,我可以騎車去超市。」「你也只能去個附近的超市,還能去哪兒?在中國,你哪裡不可以去?」 他兒子花二十多萬美元,買了二百六十平米的二手別墅,他這次是來為兒子搞裝修的。美國人口少,人工特貴,如請人,光房子油漆,就需二千多美元;而自己做,只需二百多美元。請人通下水道,花了一百多美元。凡事,要請人做的,都非常貴。他兒子在大學做老師,三十多歲了,還沒結婚。我說:「你現在,只是與兒子兩個人過,還是比較簡單的;等你兒子結婚了,媳婦進了門,再生了小孩,你的日子與現在就不一樣了。」他明白我話中的含意,就默默地點頭。有個女的插話:「你現在說好。等你生病了,就知道了:你自己去不了醫院;去了醫院,也聽不懂醫生的話;又請不起人照顧……」

      一個來自上海的男人,他平日話語不多。住的小區,與我們差不多:四周都是美國人,見了面,打個招呼。大家都住得分散,整天見不到人,只聞汽車聲。想說個話,也找不到人。再說你語言不通,別人也沒法與你交談。當我問起在這裡的感覺,他嘆道:「冷靜啊。還不能生病!」

     冷靜,無聊,我並不覺得,我有許多事情可做:這裡的自然風景這麼優美,是瞧不夠的。我可以騎車到處游;以後,也可乘城市巴士,去自己能去的地方玩。還有很多公園、森林、城鎮、各種各樣的小區……大學圖書館裡,有著豐富的中文藏書。社區圖書館,也不錯:那裡窗明几淨,寬敞舒適,地上鋪著地毯,寬大柔軟的沙發,四季空調,工作人員熱情而友善。有很多藏書與大量的電影DVD,世界風光DVD,還有各種CD,包括學英語的CD……全部免費。如果是美國人,坐在那裡,真是一種無法形容的精神享受。而我所能利用的,非常有限——滿眼都是英語;圖書館桌上擺放著不少電腦,都免費上網。但那是英語操作系統,打不出一個中文字。

      當然,也有一些留學生家長長期黑在美國,有的甚至於拿到了美國的老人綠卡。他們是否喜歡美國,他們的內心感受如何,且不說它。但一些無法擺脫的現實,他們必須面對:沒了自己的「窩」;將自己的工資換成了美元,變成了窮人;沒有人領著,自己哪兒也去不了;生病了,怎麼辦……

        小松鼠公園

       留學生公寓樓

      高爾夫球場

      這些彎曲的鐵柱子,是用來讓大學生鎖自行車的
    推薦閱讀:

    風 水 淺 議(作者:楊學信)
    摘自《耳洞》 作者:笙離
    再見2017,2018你好! | 作者:王猷之
    勿生帝王家:崇禎女長平公主的人生悲劇作者:楊 府字體: 【大 中 小】
    《內丹之基,先天之炁》????????作者:曾慶余

    TAG:美國 | 留學 | 學生 | 留學生 | 是否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