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 | 基於創新型人才培養層次體系的基礎教育改革

任颺 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安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在國家推廣基礎教育的初期,基礎教育的重點是「掃盲」,幫助人民群眾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使其有能力開展精神生活活動,提高生活質量。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其在教育資源、教育手段等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改變,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但是,以往創新型人才培養一般被認為是高等教育階段的任務,基礎教育則「重基礎,輕能力」。當前,創新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由於高考選拔制度沿襲已久,分數線和成績仍然是家長和學生的評價標準,奧數、音樂特長等課外素質教育在某些地方反而成了學生的負擔。因此,我國的基礎教育仍面臨著艱巨的改革任務。

1

創新型人才培養對基礎教育的質性要求

(一)基礎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第一階段

隨著科技產品的多元化、技術創新和成本的不斷降低,科技已融入人類生活,成為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行各業努力創新以提高競爭優勢,滿足人們日趨個性化和智能化的需求。由於歷史因素限制,從近代起我國社會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一直扮演模仿和跟隨學習的角色,至今某些行業領域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目前,創新成為我國高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培養本土化創新型人才是我國教育事業在新時期的第一任務。美國心理學家喬伊·吉爾福特認為:「創新型人才就是人的才智體現為發展性、完整性、健全性與非壓抑性的優秀人才。」性格和才智的逐漸成熟是長期和持續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在各個教育階段都是第一目標。基礎教育階段作為學生性格和才智形成的初期,更應該注重方法的謹慎正確、評價的寬鬆有效。

創新型人才一般具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內在優勢可通過後天培養,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到穩定發展。因此,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基礎教育對於提高千百萬勞動者的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性格品質是創新型人才的必備基礎,這也取決於青少年時期的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在高等教育階段的目標是培養專業領域的人才。基礎教育階段的主攻目標則是鼓勵、引導學生髮現自己的優勢,而不是追求同質攀比。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品質,使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對基礎教育提出鮮明質性要求

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自我約束、控制能力還較弱,常有盲目崇拜教師、完全信任教師的小學生出現,基礎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選擇影響深遠。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基礎教育具有鮮明的質性要求。

第一,引導式教育而非強制。基礎教育應為學生提供多條發展道路的可能性,可通過對學生興趣愛好的觀察和正確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髮展自身特長。但這種引導應當因勢利導而非強制。許多家長對各類特長培訓班趨之若鶩,只考慮升學而不考慮學生自身愛好,只會加重學生課業負擔。

第二,衡量標準多樣化而非絕對分數。評價學生的素質能力應注意採用多樣化的衡量標準,而不是絕對分數。目前的教育現狀卻是,高等教育的入學門檻依然以分數為主,基礎教育逐步開始強調素質教育但又不能忽視分數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壓力反而更大,奧數、英語等幾乎成了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學生的能力不單是靠分數來說明的,分數高不代表創造性強,也不代表品德素養高,父母、教師在對孩子的評判上不能以點概面。

第三,基本知識學習而非專業。基礎教育的內容應是開放的,不設定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設計寬鬆合適的課程來保證學生完成基本知識的學習,而不是刻意要求學生在每門課程中都取得優異成績。基礎教育一味地強調分數,容易忽視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更不利於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第四,培養學生做人做事的能力高於考試能力。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學生並沒有自主選擇權,分數依然是最終要求。很多學生直到進入大學才能自主選擇,可想而知,這樣的學生需要經歷更多的挫折來學會獨立。做人做事的能力是影響一生髮展的重要能力,應當從基礎教育起就加以重點培養。一味地考試而不懂得如何做事,等其踏入社會,終將隨波逐流、泯然眾人。

第五,重視溝通交流。良好的溝通交流能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具備接納、寬容的生活態度,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以更從容的態度面對挫折,這也是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良好條件。家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需要盡量避免「填鴨式」教育,如果只把教師和書本的思想灌輸給學生,就會毫無創造性可言,也就會把學生訓練成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會考試的機器。從填鴨式教育中出來的天才,絕不是因為填鴨填出來的,而在於他們能夠在填鴨的教育方式下,努力保持自己的思想。

第六,儘可能提供完善的教材設備。教育資源不足、分配不均是「擇校熱」的根本原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完善的教學設備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能力的一項重要資源。像物理、生物、化學和地理,都極其需要在實踐或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結論,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現象學習並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將書本生動化無疑是經久不衰的教學理念。實驗也能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嚴謹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這些恰恰是大部分中國式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所缺乏的能力,學生需要機會接觸各類優秀教師和必要的教材設備。

2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漸進目標與層次開發

(一)創新型人才培養漸進目標的設置

結合基礎教育階段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與質性要求,我們發現,在實踐中培養創新型人才可以設置漸進目標(見圖1)。

其中,培養內在優勢是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智商,注重性格品質是為了提高其情商。而基本目標任務的完成,是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受教育者必須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在學習、工作實踐中更具創造性,更有效率。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教授知識,培育學生的基本素養。應利用完善且多樣化的教育設施,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繼而培養其做人做事的能力,並重視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培養內在優勢時,要高度重視引導式教育、設置多樣衡量標準和完善教育設施。基礎教育在基本的教育任務之外,應當以培養學生內在優勢與健全性格品質為目標,前者依賴於引導式教育、多樣衡量標準及完善的教育設施,後者則來自學校對學生做人做事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重視。本文將在上述目標及相應實施原則之下,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層次開發

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同樣如此。學生的自身特徵和生活環境不同,所需培養方式、培養目標、培養周期均各異。為提高操作的可行性,在這裡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進行遞進層次的劃分。根據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和原則,創新型人才培養層次主要分為基本素質培養層次、優勢特長培養層次、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和創新能力培養層次(見圖2)。

圖2中由左至右,依次為基本素質培養層次、優勢特長培養層次、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及創新能力培養層次。每個層次內部又存在從上到下的時序關係。不同層次間則存在逐次的遞進關係。例如,好奇心與發現問題是優勢特長培養層級的第二層次要素,其本身則需建立在對自身優勢、興趣愛好的了解基礎之上。

1.基本素質培養層次。基本素質培養是基礎教育的第一層次。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何種職業,不論成就大小,良好素質、良好心態是成功的基石,也將是學生一生的財富。基本素質培養也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盡量以樂觀態度輕鬆面對各種起落。其主要包含對學生意志品質、做人做事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意志品質指堅強、堅持、樂觀、善良等基本人品。做人做事能力的概念較為籠統,這裡指承擔責任、認真努力、思維邏輯清晰等符合職業發展的優秀品質,在基礎教育階段可通過提高學生對組織活動的參與度來實現。溝通交流能力則分為學生之間的相處能力,學生與家長、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等方面,不僅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適時為家長、教師提供調整教育方式的依據。

2.優勢特長培養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第二層次是優勢特長培養。學校可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和興趣小組等方式來初步判斷學生的優勢和興趣愛好,再進一步了解學生優勢水平與感興趣程度,並加以適當引導,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優缺點,有意識地提高與改進。第二層次的主要目標是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即獨立思考能力。發現自身優勢與興趣愛好,能夠提高學生自信,為其提供可行的發展方向。但只有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獨立思考能力,才是引導學生將自身優勢應用於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兩者間也具有相互促進作用,這一過程是優勢特長得到長足發展的重要基礎。

3.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創新不是無根的想像,也不是完全依靠自身優勢來體現,而是需要建立在深厚的知識、經驗、技能等專業基礎之上。基礎教育在這一層次上起到奠基作用,能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有更高的追求,產生知識學習的願望和動力。專業人才培養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專業領域知識技能的學習,另一方面是全面學習,內容不限,涉及文學歷史、生活常識等與世界存在相關的已有知識。也就是說,專業人才培養不僅以專業深度為目標,而且注重知識的廣度,使學生對外界不同觀念、理念等持有開放、包容和理解的態度。

4.創新能力培養層次。第三層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向特定領域不斷進取的信心,並付諸實際行動;第四層次的培養目標則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層次都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期望學生以某一素質能力的突出表現取得創新成果。第四層次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對前面三個層次的綜合利用創新。綜合創新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各種教學活動中均可體現,沒有統一的方法,支持學生自由發揮即可。第四層次致力於培養學生經自主分析後採取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在標準答案之外,根據自己理解得到更有創意答案的能力;培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通過對某問題的獨立思考進行創造發明的能力等。

由此,一套完備的創新人才層次開發理論體系就被構建出來了,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面我們就將這套理論轉向基礎教育的實踐中。

3

基礎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踐轉向

(一)以創新型人才的層次開發理論為基礎

無論是師資隊伍和教學模式的構建,還是課程設置和教學工具的採納,都應貫徹創新型人才的層次開發理論。之前已經提到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雖然可以依靠後天努力完成,但這也是一個漫長的工程。在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學生本身的條件自然不可或缺,但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尤為重要(見圖3)。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依靠教師的正確指導與知識類型容量的合理選擇,而且要依靠多樣的衡量標準,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開發層次和教育階段及教育模式等外部因素進行調整。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層次開發理論融入與受教育者相關的一切環境變數之中,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

(二)以培養創新型教師為開端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經驗,發展思維的直接途徑,也是學生行為的直接模仿對象。按照韓愈所說,教師在育人時,也有著內在的層次與邏輯:先「傳道」,後「授業」,最後「解惑」,這其實和開發層次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不同的培養層次中,教育的重點也有不同。

首先,在基本素質培養層次,「師者」應著重「傳道」。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先進的教育理念,而且要具備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真正在教育實踐中做到言傳身教。其次,在優勢特長培養層次和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師者」應著重「授業」,既在講授知識時旁徵博引,充分運用開放式課堂,又在教育過程中敏銳地發現不同教育對象的優勢,針對不同特點的教育對象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後,在創新能力培養層次,「師者」應著重「解惑」,這裡的「解惑」主要是解決學生將知識運用於實踐時遇到的問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讓學生面對不同問題能夠自主採取靈活有效的解決方式。教師應該先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解析,而後讓學生反思,自主解決難題,培養其創造性。同時要看到,這些培養方式並不是孤立的,而應該融入人才培養進程的始終。所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僅要求教師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還應具備掌握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勇於探索和創造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這樣,才能不斷開拓教學研究的新領域,開創創新教育的新局面。

此外,還應通過舉辦培訓班和優化教學演示訓練,培育創新型教師隊伍的人才梯隊。同時,建立科學的反饋評價體系尤為重要。目前,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偏重於學生成績,如成績高說明教師教得好,這種評價方法是極其片面的,應逐步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制訂教學評估辦法,使教學評價逐步走向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形成科學的反饋評價機制,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課堂教學以思維、感受和獨立思考為主

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樹立榜樣並引發學生思考的場所。它不局限於三尺講台和台下的聽講書案,而應是更加廣闊的舞台,對創新型人才四個層次的培養也是在課堂上進行的。

在基本素質培養層次,著重培養意志品質、做人做事和溝通交流等能力。儘管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知識的積累,但知識並不能替代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學目標應從單一的知識掌握轉向多項的能力培養。獲得知識的目標應該是基礎性的和服務於能力、個性發展的,教學活動應以互動式的雙邊活動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發展做人做事能力和培養溝通能力為主要目標。

在優勢特長培養層次,讓學生了解自身興趣愛好,在此基礎上培養其好奇心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典型的「流水線式」教育,在補充人才知識儲備時,也消磨掉了人才本身所具有的優勢。而且創新思維與能力是難以通過閱讀和聽課來掌握的,缺乏實踐的指導往往容易禁錮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應該打破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建立多場合、多環境、多角度的授課方式。例如,開展不同地點的課外授課,帶領學生參與不同學科的發明創造活動,讓學生動手實踐、身臨其境,有利於打破課程與學科界限,在實踐中發現興趣愛好,從而有計劃地培養自身優勢。同時,能夠讓學生領略多學科交叉知識的魅力,培養其好奇心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專業人才培養層次,人才不僅要有大方向上所要求具備的能力,同時也要突出特色,培養自身專業技能,使其具有競爭優勢。專業人才的培養,源自對其第二層次能力的發掘。這就要求在教育實踐中,以個人優勢興趣為基礎,開設第二課堂。同時,要重視興趣小組等團體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的專長能有施展的舞台,在團隊中相互學習,提高專業水平,而且能夠使其體驗創新活動的成敗得失、團隊的集體作用,還有助於鍛煉其組織、協調與溝通能力。

在創新能力培養層次,要指導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力。經過前期的積累後,學生應達到能夠獨立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方面可以創新教學模式,如研討式課堂教學。教師拋出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後分享技術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相互之間可以聆聽他人的研究過程和結論,同時坦率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一種觀摩、學習、借鑒的創新學習過程,也是一種創新實踐的過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以教材設置創新和信息技術開發為導向

教材所蘊含的基本素質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基礎。教材中不僅包含完整準確的基礎知識,而且通過事例教學等方式可以使學生領悟到做人做事的準則和開啟其創造性思維的門扉,為之後達到更高層次提供動力。因此,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中,要注重教材設置的創新。同時,由於信息技術已成為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許多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已具有充分條件接觸到電子信息設備,在實踐中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資源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在教材設置上,首先發掘學生的優勢特長是教材的主要目標。在教材中,應儘可能地把那些反映當代科學技術最新發展成果以及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去。讓知識不再晦澀難懂,變得生動有趣。這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領會知識且能貫通整個知識體系,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助於教師在教授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優勢,進而予以個別引導。其次,教材的專業性是教學目標完成的保障。教材不僅要具備專業嚴謹的知識內涵,而且應該對專業人才進行適當的拓展和發散。最後,教材的創新性是其靈魂。表現形式和摘選文章都應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引導學生思考,同時鼓勵保護學生的發散思維。

與此同時,學校也應加強教學設施建設,購置先進的教學設備,構建現代化的教學平台,將信息技術充分靈活地應用於學生基本素質、優勢特長、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四個層次的培養之中。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多媒體科學技術和設備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學校應引導學生正確、有效使用信息技術,使其「為我所用」,將其作為溝通交流、資料查詢或實驗的工具,促進創新型思維的發展。

創新型人才是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並能夠取得創新成果的人。培養創新型人才任重而道遠,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去努力探索。按照上述四個培養層次目標,結合實際,積極大膽地探索,創新型教育可望蓬勃發展,創新型人才隊伍也就會日漸壯大。


推薦閱讀:

「麻衣神相」入門基礎知識解析與秘傳口訣!(精藏全篇)
陳益峰:墳墓風水基礎知識
【糖尿病基礎】教你看懂糖尿病化驗單
「利益至上」不能成為中國的外交基礎
轉,《戶外運動入門基礎》遠足徒步穿越的基本步法與特殊地形通過技巧

TAG:教育 | 教育改革 | 創新 | 人才培養 | 改革 | 人才 | 基礎教育 | 教學 | 課程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