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山學經之五:脾經

香山學經之五:脾經(2010-01-19 18:57:33)

脾經21穴 少血多氣

一、已時(9點至11點)—脾經旺。已時脾經旺,造血身體壯;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

二、本人編製的記憶

殷都太公孫,商丘擅陰交,漏鼓帝陰鈴,血即沖門射。

婦急打橫夫,(哀求),十斗天溪餉膿包。

解釋:商朝也叫殷朝。

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

三、流注線:

此一經起於隱白,終於大包。

1.起於大指,上循膝股內前廉,入腹,會於臍,屬脾絡胃,上膈,散布胸中(肺),俠咽,連舌本,散舌下;(足太陰經筋,會聚於陰器)

2.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四、主治:

本經:足太陰脾經,表裡經:足陽明胃經;同名經:手太陰肺經; 別通經:手太陽小腸經

脾不統血,多見於慢性出血,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脾氣下陷,又稱中氣下陷,多由脾虛、中氣不足發展而來,也可由久泄久痢或過度勞損所致。症見頭暈目眩、語音低怯、氣短乏力、自汗食少、腹脹腹墜、便意頻數、脫肛、子宮或其他臟器下垂等。

脾失健運,脾陽虛則運化失職,輕則出現腹脹納呆、腸鳴、泄瀉,久則面黃肌瘦、四肢無力;若水濕困阻則四肢倦怠、浮腫,或成痰飲。

五、穴位介紹 隱白:大趾內甲角,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療肺氣不足,鼻出血,月經不調,痛經。有止血的療效。井穴(木)。

大都:節前陷中,滎穴(火)。

太白:節後陷中。俞穴(土),原穴,土生金。通過脾來補肺,健脾去濕的功能相當于山葯薏米粥。要經常揉。

公孫:腳側中點,絡穴,通沖脈。公孫是黃帝的姓氏,有土德,居中而統領四方,主治脾胃、肝腎、神志。

1. 脾經的絡穴公孫通心(由胃別上膈,注心中),故能治神志病,如癲癇,狂言,失眠,眩暈等。

2. 公孫通沖脈,與內關一起,治心胸,如煩心,心痛。

3. 本脾經及表裡經,治脾胃,如腹虛脹,胃痛,痞積,痢疾等

4. 脾經原穴俞穴(土),土生金,通過脾的運化水濕與肺為水之上源的宣發,化濕能力很強。如:水腫,黃疸,浮腫,呃逆,嘔吐,噎膈(足太陰脾經經過肺)

5. 通過三陰交及與肝腎兩經相鄰,治肝腎方面的婦科病。(足太陰脾經也繞陰器)

商丘:經穴(金)1.傷心的地方,故治神志病,如善太息,心悲氣逆,情場不舒,身倦嗜卧,癲癇,多夢。(脾經注心)

2.脾土生金,故可治肺病,如喘咳,(同名經肺經),也可治腸胃病,如腹脹、腸鳴、便閉。

3本經所過所主,如所過痛證,生殖、疝氣、婦女不孕。

4.健脾利濕,如身寒。5.痔瘡。

三陰交:上三寸。經穴(火)。主治消化、泌尿生殖、神志等。回陽九針之一。有補脾胃,助運化,利水濕,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益腎平肝的作用。

漏谷:上六寸。本穴善治泄瀉痢疾。健脾化濕,理氣宣痹,主治脾胃、肝腎、少腹。後1寸是築賓,前1寸是中都。在漏谷的位置,肝經在前,脾經在中,向上則脾經在前。如陰陵泉(脾)後一寸是膝關。

地機:上9下5,郄穴。陰陵泉下3。(陰陵下面的山,是帝王的基業,龍脈也)。理血行水,主治脾胃、肝腎、少腹。

陰陵泉:下2寸,合穴(水)。脾主運化,本穴為水,運化水濕的能力更強。

1. 水病,如暴泄,水腫,小便不利,尿失禁。(脾運化水濕)

2. 合主逆氣而泄,如腹滿,喘不得卧,頭痛。(脾運化,且入肺)

3. 所主,如生殖。(足太陰經筋,會聚於陰器) 所過,如痹症,類中風。

4. 本名陰陵泉,有陰寧之意,主神志,如失眠,怔忡,心悸,本穴為水有治火之功。(本經至心中+別通經小腸經與心經表裡+胃經通心經+肺經連心經)

血海:上2寸。把掌心放膝蓋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點。氣血聚集的地方。治血症:出血、貧血、血淤症。與血有關的:血熱則動為風:如搔癢,濕疹,女子崩漏,陰部搔癢疼痛,瘡;血冷則凝,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少則貧血,氣力不足,人易疲乏。

沖門:乳頭直下與曲骨平交點。入腹。曲骨,橫骨,氣沖,沖門。

府舍,腹結,大橫(直臍,直乳),腹哀(便膿血,建里,石關,關門,腹哀)。

食竇,天溪(乳外),胸鄉,周榮(中府穴下1.6寸)。大包。

大包:脾經最末一穴,在淵腋下3寸,當腋窩與章門連線的中點。脾之大絡。

主治:中氣不和,胸脅中痛,哮喘,實則一身盡痛,虛則百切皆縱。

推薦閱讀:

為什麼去香山沒有看到紅葉?
北京 十方普覺寺 香山卧佛寺
從面相看一個人的財氣 ? 香山堂天星風水|安智居士
天星風水秘訣換石改向之法(最新) ? 香山堂天星風水|安智居士

TAG: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