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人生的開端:站在他人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在昨天的文章中,問渠君討論了幫助孩子整合自我與他人的第一個方法:親子互動,讓家庭充滿幸福感。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另一個重要方面:站在他人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TED演講:看臉知你心

兩場「風波」的背後

今年年初,國內民間教育圈流傳甚廣的是培德書院校長錢志龍先生「被開除」一事。

根據媒體報道及涉事方在自媒體上的發聲綜合來看,事件起因於培德書院的一名小學四年級女學生上體育課時被踢到,家長不滿到學校討要說法,對學校的教育理念提出質疑,並要求開除涉事老師。在溝通無果之後,培德書院校長錢志龍單方面對家長表示「我們的家校共建關係宣告破裂」。

此後事件並沒有結束,家長不斷在各類媒體上發聲,甚至將培德書院告上了教委。至此,培德書院和錢志龍被推向了風口浪尖,最終培德書院辭退了錢志龍以平息此事。

讓我們再看一個發生在育兒圈的案例。

4月底,發生在杭州的一起「母親因1歲兒子被踩情緒失控」視頻引發自媒體和朋友圈的熱議。據媒體報道,在遊樂場,一名1歲左右的男孩被大幾歲的小女孩踩了身體。男孩的母親比較著急,再三大聲要求並拉扯小女孩,要其當面道歉。女孩母親則護住孩子,替女孩道歉。其後,男孩母親又與一位勸架女子發生衝突。

這兩個事件自然成為了自媒體流量的」收割機「。但從朋友圈流傳的文章來看,均是從教育理念、教育現狀、家校關係、孩子成長、孩子教養等方面進行評述,鮮有自媒體從「社交商」這個容易被忽略的維度展開討論。

無論是培德書院事件中的錢志龍先生、學生的家長和培德書院的董事會,還是「母親因1歲兒子被踩情緒失控」事件中的「男孩母親」和「女孩母親」,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副圖景:人人都對他人漠不關心、不知如何處理突發事件、缺乏社交意識。

按照「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2:影響你一生的社交商》一書中所提出的社交意識的概念,其涵蓋的範圍很廣,從對他人心理狀態的瞬間感知,到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思想,再到對紛繁複雜人際關係的洞察,都屬於社交意識的範疇。具體來說,社交意識包括:

  • 原始同理心: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非語言情感信息。

  • 適應:專心致志地傾聽,適應他人。

  • 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感覺和意圖。

  • 社交認知:清楚社交活動的規則。

  • 缺乏社交意識並非個案,即便是在公共事件中也屢見不鮮。

    在社交意識中,設身處地處於最核心的位置。這一研究領域的先驅、得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專家威廉·伊克斯認為,正是這種能力成就了「最機智的顧問、最老練的官員、最成功的談判專家、最有希望勝出的政治家、最傑出的教師、最敏銳的心理治療師和業績最突出的銷售員」。

    設身處地味著我們不僅理解別人的感覺,也了解他的思想,這種能力是建立在原始同理心基礎之上的,但是這種對別人感覺和思想有意識了解是原始同理心所沒有的。這需要大腦對原始同理心進行深加工。

    一個處理危機事件的典範

    美軍發動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後不久,有一隊美軍士兵去當地的清真寺拜訪一位穆斯林長老,希望他能夠協助分發救援物資。沒想到,當地人誤以為這些美軍士兵是去逮捕他們的精神領袖——那位穆斯林長老,或者是去破壞他們的聖地清真寺的,因此數百名憤怒的當地人聚集在了清真寺外。

    這些人包圍了全副武裝的士兵,他們揮舞著手臂,憤怒地叫喊著,並且不斷縮小著包圍圈。情況越來越危急,指揮官克里斯托弗·休斯上校急中生智,迅速想出了對策。

    他先拿起一個喇叭,命令士兵們單膝跪下。然後又命令他們把槍口朝下放好。

    最後他命令道:「微笑。」

    見此情形,雖然還有一些當地人仍然不依不饒地大聲叫喊,但是大部分當地人都報以了友善的微笑。在上校命令士兵們邊微笑邊慢慢撤退的時候,甚至還有些人親熱地拍了拍士兵們的後背。

    這一機智的舉動正是社交意識的完美體現。

  • 休斯上校必須充分意識到那些當地人是多麼敵視他們,並且找到安撫方法。

  • 他必須保證士兵們信任他,絕對服從他的命令。

  • 他還必須保證他們的姿勢能夠衝破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和當地人好好溝通。

  • 只有具備上述所有條件,他才能在瞬間作出「微笑」的命令。

  • 這一事件表明,即便是在混亂、緊急的情況下,人類的大腦依然具備非常高明的社交商。

    共情力:站在他人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正如文章開頭的兩個事件一樣,孩子只要處在關係中,就會面臨爭吵和分歧。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讓孩子遠離所有衝突,但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基本的第七感技巧,讓他們知道如何用—種健康的、具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衝突,並且在與人相處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懂得如何應對。

    (第七感:指觀察並理解他人的內心感受,並通過行為表達自己的理解和關心的能力。詳細內容請看文章:三個全腦教養方法幫助你的孩子更具專註力)

    下面介紹三個發展第七感的技巧。

  • 以他人的視角看世界: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立場

  • 你正在書桌旁工作,7歲的女兒湊了過來。她看起來很生氣,向你告狀說哥哥馬克剛才叫她蠢豬。當你問她哥哥為什麼說這種話時,女兒堅持說沒有原因,只是反覆強調「他就是說了」!

    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習慣於從自己的視角看待事物,而且通常只是看見我們想看見的。但是,如果我們更多地運用第七感,從他人的視角看待世界,就更有機會用健康的方式來化解衝突。

    要教給孩子這個技巧是很難的事情,尤其是在處於激烈的爭吵中時。所以我們自己首先要冷靜心理,這樣我們就會採取更好的方法引導孩子。

  • 首先我們要表現出注意到了孩子的感受。記住,先聯結,再引導。這將會降低孩子的防衛心理,讓孩子更可能注意到哥哥的感受。

  • 然後我們可以著重於目標,培養女兒的共情素質。通過向孩子詢問他人的感受,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別人會作出這樣的反應,就能夠促進孩子共情心理的培養。

  • 考慮他人的想法需要我們運用右腦和上層大腦,這二者都是讓我們建立成熟、充實人際關係的社會神經通路的一部分。

  • 傾聽言外之意:教孩子理解非語言信息,真正聽懂他人

  • 教孩子注意聽別人說話是很重要的,但是人際關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傾聽那些沒有說出來的東西。孩子們通常不太會這個。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當你的兒子把椒鹽餅乾浸到妹妹的酸奶中,把妹妹弄哭了,而你訓斥他時,他委屈地說「但是她喜歡這樣啊!我們正在玩遊戲呢。」

    非語言信息表達的內容有時候比話語還要豐富,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運用他們的右腦,更好地理解他人表達的東西。

    例如,在贏了一場重要的足球賽之後,你的孩子需要你幫助他意識到,他的對手隊伍里的朋友雖然說自己沒事,但的確很需要安慰。作為證據,你可以向孩子指出那位朋友的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耷拉的肩膀、下垂的腦袋和沮喪的臉。

    通過幫助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觀察,他的第七感將得到發展,以後將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感受。

  • 修復關係:教孩子在衝突發生之後進行補救

  • 我們知道道歉的重要性,也教孩子說「對不起」,但是孩子還需要知道,很多時候道歉只是一個開始,他們還需要用行動把做錯了的事情糾正過來。

    在某些情況下,孩子可能需要採取一些具體的、直接的行動,比如把弄壞的玩具修好或者換一個新的,或者幫忙做一些重建工作。

    也可以採取一些溫暖的、比較保險的舉動,比如為這個人畫一幅畫、做一件善意的事,或者寫一封道歉信。

    重點是你要幫助孩子用行動表現出愛和悔悟,表明他們考慮到了他人的感情,並且希望找到辦法來修復關係中的裂痕。

    這與之前提到的兩種思維拓展策略直接相關,即同理心和感同身受。要真誠地修復關係,孩子必須理解他人是如何感受的,對方為什麼會感到難過。

    父母還可以問孩子類似問題:「如果是你心愛的東西壞了,什麼能讓你好受一些?」每一次努力關心他人感受的行為,都能在大腦的人際關係通路中創造更穩固的聯結。

  • 第七感「治好」自私的孩子

  • 我們常常忘記「教導」的本意是「教」而非「罰」。孩子是學習的主體,而非被動承受行為後果的客體。通過教導第七感,就能把衝突轉化為學習、建立技能和發展大腦的機會。

    第七感能夠讓孩子意識到思維和情感的重要性。如果這方面發展不良,孩子會僅僅從表面作出反應,在缺少反思的情況下對行為作出機械的「應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第七感老師,能夠利用具有挑戰性的狀況,讓孩子運用自己的反思系統窺見人與人之間共享的內心世界。

    當孩子發展出第七感技巧,他們就能夠學會在自己與他人的內心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這些反思技巧也是孩子學習平靜自己的情緒、理解周圍人的情緒的基礎。

    第七感是社交商和情商的基礎,它讓孩子了解世界是由關係組成的,他們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中,感受很重要,而聯結是回報、意義和歡樂的源泉。

    圖解「共情力:站在他人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避免無視和否認

    從他人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教孩子整合自我與他人


    推薦閱讀:

    【智慧法語】應該如何看待情?
    應理性看待中國富豪不赴慈善晚宴
    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
    佛弟子應如何看待八字與風水
    如何看待男食客掌摑老闆娘?

    TAG:人生 | 世界 | 視角 | 雙贏 | 這個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