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水滸】吳用與諸葛亮誰最厲害

【品水滸】吳用與諸葛亮誰最厲害

吳用,字學究,北宋時期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與晁蓋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梁山。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

水滸軍事吳用

說起《水滸傳》梁山上的軍師智多星吳用,書中是這樣形容:「謀略敢欺諸葛亮、略施小計鬼神驚」,但筆者再閱《三國演義》後,平心而論,吳用和諸葛亮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吳用,只是在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做鄉村教師,只是動了劫生辰綱的念頭,想發上一筆橫財,就此享用一生罷了。從《水滸傳》中描寫吳用也沒有遠大的理想目標,只是生辰綱案發,吳用與晁蓋不得已落草為寇。

從書中可以看出吳用和諸葛亮相比有以下幾點差距。

首先,可以說吳用的戰略眼光很一般。吳用自上了梁山後,並沒有提出什麼遠見卓識和綱領性方略,連類似朱升那樣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大處著眼的方略也沒有,倒是宋江提出了「替天行道」這一政治綱領,可見吳用戰略眼光很是平淡。歷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都有極高的前瞻性和驚人的預見性,像毛主席在抗日戰爭初期就預見了抗戰的三個階段等等。所以吳用從「大局觀」沒有戰略眼光,書中也沒有特別的描寫,由於吳用沒有遠見卓識,最後導致梁山好漢以悲劇告終。

其次,吳用在謀略上疏漏也頗多。吳用在具體的戰術謀略上疏漏也不少,比如偽造蔡京書信一節中,最後還是被黃文炳發現書信的破綻,而吳用等戴宗去了許久後,回來喝酒時才想起來其中的失誤,當下拍腿後悔不迭。又如,高俅被擒上山後,假意答應回去後替宋江等在皇上面前爭取招安事宜,又借口要個精細的人跟隨他回去,宋江招安心切,當場派聖手書生蕭讓跟高俅去,吳用卻又讓鐵叫子樂和也去。可高俅剛下山,吳用便擔心的說:「我觀此人,生得蜂目蛇形,是個轉面忘恩之人。他折了許多軍馬,廢了朝廷許多錢糧,回到京師,必然推病不出,朦朧奏過天子,權將軍士歇息,蕭讓,樂和軟監在府里。若要等招安,空勞神力!」軍師吳用既然明知這樣,放了高俅也就罷了,為什麼不但不阻攔宋江派蕭讓去,自己又讓樂和也跟著去?難道是怕蕭讓被「軟監」起來太寂寞,讓樂和陪他說說話、閑來解悶?

其三,吳用沒有獨擋一面把握乾坤的氣度。《水滸傳》在描寫征討方臘之前,因朝廷猜忌,既沒有封賞梁山眾好漢,又出榜禁止梁山諸人不得擅自入城。一時「眾將得知,亦皆焦躁,盡有反心,只礙宋江一個。」這時李俊,張橫,張順,阮家三昆仲來對吳用說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權,閉塞賢路。……如今倒出榜文,來禁約我等,不許入城。我想那伙奸臣,漸漸的待要拆散我們弟兄,各調開去。今請軍師自做個主張;若和哥哥商量,斷然不肯。就這裡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在這緊要關頭,吳用不敢扛起這桿大旗,更不敢做主,吳用是這樣說的:「宋公明兄長,斷然不肯。你眾人枉費了力,箭頭不發,努折箭桿。自古蛇無頭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張?這話須是哥哥肯時,方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張,你們要反,也反不出去!」吳用明知宋江不肯,又來告知宋江,宋江驚問是誰,還好吳用是有點良心的,沒有把這些水軍頭領的「黑名單」交上去。宋江於是做出一副嘴臉來開全體梁山好漢會,將此事壓了下去。如果這時候吳用等和張楊一樣也來個「兵諫」,逼宋江造反,到時候也不由得宋江不依。

但是說起來吳用和宋江還是大不相同的,宋江對梁山其實並無感情,梁山在宋江眼裡只是個藉以發跡的本錢而已。宋江似乎於此。而吳用對梁山是有深厚感情的,從吳用的最後自縊的結局,可以看出,這一點上吳用之死相比諸葛亮的「運祚身殲軍務勞」的結局更具悲劇色彩。

最近,筆者再讀三國感覺諸葛亮是所謂「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卻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的豪邁人物。無論是政治、謀略等方面與《水滸傳》軍事吳用相比更勝一籌,這是因為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以下幾點優勢。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第一,諸葛亮具有不凡的戰略眼光。諸葛亮與吳用不同,身卧隆中之時就早已將「西川五十四州」之圖繪好,提出了以西蜀為根據地的戰略方針,事實證明後來世事的演變也是按隆中對的大政方針發展的。

諸葛亮料事如神,就用下圍棋為喻,諸葛亮好比高手觀人下棋,對局人一招壞棋落下後,旁人還都不覺得怎麼樣,諸葛亮就早已算出勝負已分。如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 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封建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孫權和劉備聯軍大破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而吳用隨手棋太多,常常自己剛落下子後,馬上又撓頭嘆氣,《水滸傳》中的江州偽造蔡京家書救宋江、東平府顧大嫂協助史進越獄和杭州攻打八門趁虛而入,這些都是吳用的瑕疵計謀,最後被對方識破。

第二,諸葛亮精通兵法。諸葛亮精通兵法,可以說眾所周知,比如諸葛亮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火燒赤壁、水淹七軍等一系列生動精彩的故事,使人過目不忘。書中描寫的何等機智豁達、出謀劃策,遊刃有餘,簡直就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有情有義、細節迭出。諸葛孔明先生一生用兵謹慎穩當,很少折損大將。而《水滸傳》軍事吳用用計雖有雷同,但多數都是派內應,先在內部鬧將起來,然后里應外合而取勝。如攻打祝家莊是這樣,曾頭市也類似,鬧華山大略也如此,最後征方臘還是依樣畫葫蘆。《水滸傳》中的吳用幾乎不能信手拈來幾處發現其大智大勇的範例。

諸葛亮還精通陣法,在《三國演義》中隨便排個陣就夠司馬懿喝一壺的。所以嚇得後來司馬懿不敢交手了。而吳用呢?《水滸傳》中在攻打遼國時蠻夷之族排的陣卻不識得。倒是地煞級的朱武看出是「太乙混天象陣」,最後還是宋江做夢,夢中得九天玄女指教,方才破了「太乙混天象陣」。

第三,諸葛亮對農田水利建設貢獻卓越。諸葛亮對包括都江堰在內的農田水利設施的修建和維護非常重視。以都江堰為例,《水經注》載:「諸葛亮北征,以此堰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卷33《江水》)諸葛亮把保護和改善都江堰等水利設施看作農業的根本,國家發展的資本,專門設置堰官,加強管理,並抽調士兵常年進行保護和修理,使大小渠道暢流無阻,為保證農業生產起到了關鍵作用。

諸葛亮的農戰思想是其實現北伐魏,東征吳,達到興漢之終極目標的思想基礎,因此,蜀漢在同魏、吳的長期戰爭夾擊中能夠獲得較長時間的生存、發展,與諸葛亮的農戰思想有直接的關聯。而《水滸傳》中宋江、吳用對發展農業生產根本沒有計劃,一心想著招安。當時水滸梁山在興旺時期人馬最少也有六七萬之眾,要養活這些人馬的花費可是不小。每天每人吃一斤糧食一天就得支出六七萬斤糧食,梁山好漢要長期盤居水伯梁山抵抗北宋官兵的圍剿談何容易?逼得眾好漢沒有了退路,最後只有隨同宋江、吳用一起招安。

《水滸傳》中108名好漢各分為36天罡,72個地煞。智多星吳用的智慧是梁山眾好漢中一流的,書中描寫真實而實在,《水滸傳》還把他比作諸葛亮。筆者最近再閱《水滸傳》對吳用的描寫,與《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寫有著不同之處,甚至可以說二者不可相提並論: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可謂高瞻遠矚,而《水滸傳》中吳用則處處因事而施計、依「主」而定策,並無戰略遠見;諸葛亮目標主張始終如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和吳用誰最厲害?從《三國演義》與《水滸傳》這兩部經典名著已經做出了解答。在人生目標與社會理想層面,諸葛亮是救民為國,一以貫之;吳用是由「圖個一世快活」到「扶國安民」,又回歸到追求「快活」。在智慧才能層面上,諸葛亮是具有大智慧的傑出戰略家,吳用則是戰術家而缺乏戰略眼光。


推薦閱讀:

被隱藏的真相,諸葛亮出山時竟然只是個普通參謀
諸葛亮執政11年到底犯什麼錯誤,導致蜀中無大將
蔡宏偉:諸葛亮拒絕跳槽的理由
諸葛亮用人六不可取
諸葛亮與法正:權變

TAG:諸葛亮 | 吳用 | 厲害 | 葛亮 | 諸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