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故事系列【33】——做粿打糕
06-29
記得孩提時代,老家過了臘月初八,若是下雨落雪,村子裡就開始做瞎子粿、打米糕了。 在那個生產隊年代,不知咋搞的,總是缺糧。即便如此,農民還是要省下一點糧食尤其是要把從生產隊分來的雜糧如高粱、蕎麥等舂成粉做些粿子。若是豐收年月,也還要做些白白潤潤的米粿,打些各式各樣的米糕、雜糧糕。媽媽把高粱、蕎麥脫殼之後,參點糯米浸泡在水裡,還瞞著父親量幾斗秈米和點糯米(一般比列是8:2)挑到率水河對面的水碓的臼中分別舂成粉,用細篩篩過之後挑回家就可動手做粿了。奶奶就帶著我和弟弟把做粿用的蒸籠、篾盤、篾鱉(比篾盤小很多)以及打糕用的模印拿到河裡去清洗。模印是木頭做的,刻有各種花紋——有魚、鳥,還有胖乎乎的小孩。奶奶說,用「小孩」的模印打出的米糕是為她的親侄兒,我的灶林表舅準備的。因表舅今年新婚,明年正月,他會領著新媳婦來我家拜年。新婚夫婦頭一年來親戚家拜年,不僅不能收下他們的禮物,還要回贈八個或六個或四個「小孩米糕」,意思是預祝他們多生孩子(那時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呢)。 吃好中飯,我們一家就忙開了。奶奶、媽媽和姐姐負責做粿,哥哥和我負責打糕和起鍋,弟弟負責添柴燒火,妹妹們還小,只有當小吃貨了。媽媽先用溫水將高粱粉泡好揉搓直到綿軟,然後就可動手做粿了。我則把高粱麵糰放進模印里,用手心拍幾下,再用大拇指將模印四周按按,然後用菜刀一削,最後拿起模印「啪」地一聲打在桌子上,一塊高粱糕就出來了。大人們做好三蒸籠就要放在大鍋里蒸了,一般大火20分鐘就蒸熟了。哥哥站在鍋灶前,掀開大鍋蓋——啊,霧氣騰騰。哥哥在霧中提起一籠就交給我倒在篾盤裡,然後手指在臉盆里沾濕,再把粿子和糕擺放整齊。這時,我們幾個小孩都要圍上來搶著吃,媽媽總是說我們是「餓牢里放出來的」。高粱果做完了就要做蕎麥粿,最後做米粿。等到米粿新鮮出籠,我們已是飽得不想再吃了。這樣本來就不多的米粿、米糕才能保留到春節算做一樣配出四件禮物拿去拜年。 後來,田分到戶了,家家戶戶糧食多得糧倉堆不下,過年要做很多米粿。吃不完,就放進大缸里,用水浸著。全家人無論是放在火爐里烤得焦黃焦黃的吃,還是用雞蛋、豬肉炒了吃,一個正月總是吃不完。看看大缸里得米粿都已經發霉了,儘管還三天兩頭地更換清水。 默靈 寫於2015-2-1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你知道哪些勵志故事背後的真相?
※The Truth
※¥%……&67
※在2046年,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並沒有看上去那麼清白 |《2046》4-1
※我是魔王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