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別字辨析(一)
果:食不裹腹/食不果腹【病例】「食不裹腹,衣不蔽體」早已成為歷史,今天,人們對飲食的要求,已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診斷】音同致誤。【辨析】「食不裹腹」應為「食不果腹」。「果」和「裹」讀音均為ɡuǒ。「果」,本指樹木結的果實。大凡果實,皆飽滿而圓脹,莊子便用「果」來形容人的飽足的樣子。他在《逍遙遊》中寫道:「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腹猶果然」就是肚子像果實一樣圓滾滾的,故「果腹」有飽足義。成語「食不果腹」,則是說吃不飽肚子,常用來形容貧苦的生活。「裹」雖和「果」同音,但意思是指在外部包紮、纏繞,「衣不裹腹」也許還可以說,「食不裹腹」讓人無法理解。趺:跌坐/趺坐【病例】沈先生曾寫過一首《跌坐》詩,表明自己的心志:「舉世囂囂我適靜,棕床跌坐作心觀。」【診斷】形似致誤。【辨析】「跌坐」應為「趺坐」。「趺坐」是一種特殊的坐姿,也許一般人不太熟悉的緣故,出版物中常誤為「跌坐」。這兩個字雖然只差一小撇,但一個摔倒了,一個穩坐著,字義差得很遠。「趺」,音fū。形聲字,本義為腳背;用作動詞時,指左右腳交叉盤坐。這是佛教徒的一種常用坐姿,稱為「趺坐」。這樣坐著是不可能「跌」的。用作名詞,可指石碑的底座,如「石趺」「龜趺」等。「跌」是一個常用字,看字的構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它的意義:失足。——失去平衡自然容易摔倒。引申義有墜落、降低、價格下降等,如跌落懸崖、股市暴跌。
敦:溫柔鈍厚/溫柔敦厚【病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儒家認為,溫柔鈍厚是《詩經》的基本特色。【診斷】音近致誤。【辨析】「溫柔鈍厚」應為「溫柔敦厚」。這四個字就字面意義來說,指溫和而寬厚。《詩經》是「四書五經」之一,其中有不少作品意在諷刺,但用語怨而不怒,所以稱之為「詩教」。這是符合儒家的道德標準的。「敦」本是古代的一種食器,音duì,它由青銅製成,器身和蓋子都為半球形,器物整體呈球形。由於這種器物看上去厚重而實在,因此,本為名詞的「敦」,引申出了形容詞的意義,可指情感的誠懇和深厚,漢語中有一批由「敦」構成的詞,如「敦請」「敦促」「敦聘」等等。「敦厚」由兩個同義語素聯合成詞,無論「敦」和「厚」都包含著正面的情感。而「鈍」本義為不鋒利,引申指遲鈍、愚笨,在詞義上是否定的。「敦」和「鈍」自不能混為一談。
箭:明槍暗劍/明槍暗箭【病例】祖父死後,大哥因為做了承重孫,便成了明槍暗劍的目標。家庭氣氛變得更加壓抑。【診斷】音同義混致誤。【辨析】「明槍暗劍」應為「明槍暗箭」。「箭」和「劍」讀音均為jiàn。「箭」可在遠處、暗處發射;「劍」為短兵器,適合於近戰。所以「箭」和「劍」雖同為武器,卻不能混用。距離遠、暗地裡傷人要用「箭」,面對面公開作戰要用「劍」。「明槍暗箭」比喻公開的和隱蔽的攻擊,不能寫成「明槍暗劍」;而「唇槍舌劍」是口舌之戰,舌是最短不過的「兵器」,適合比喻為「劍」而不是「箭」。
推薦閱讀:
※『用神兩現』辨析
※產品缺陷、產品瑕疵與產品不合格法律辨析
※古詩鑒賞中常見易混術語辨析(劉小忠)
※吳貴森:刑法上「公共」概念之辨析
※六組修辭手法辨析
TAG:辨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