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節氣養生】小滿養生 健脾化濕

小滿

5月21日迎來小滿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俗語說「小滿小滿,麥粒漸滿」,此時正是夏熟作物籽粒開始灌漿,似乎能夠看見豐收美景的時節。

五絕—小滿

歐陽修

夜鶯啼綠柳,

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

迎風笑落紅。

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悶熱潮濕的天氣,很多人會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

我院治未病中心、中醫經典病房主任徐宇傑主任中醫師提醒大家:「進入小滿時節,天氣炎熱潮濕,人體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再加上大家在夏天喜食生冷,導致濕氣在體內累積,而出現精神萎靡、四肢睏倦酸懶、口舌發粘、心煩氣躁等癥狀。這個時候如果不及時祛濕,就可能會引發疾病。」

因此,小滿養生,應以健脾化濕為主,大家可以跟照著徐主任的建議來學一學,「既病防變,未病先防」!

一、多喝水

炎熱天氣,人體水分消耗較多,多種微量元素也隨汗水排出,單純靠喝水不足以彌補機體需求,因此要選擇多元的補水方法。應季果蔬富含維生素和礦物元素,不僅能補充人體的水分還可補充微量元素。

二、吃點苦

平素胃腸有積熱,比如經常便秘、反覆口腔潰瘍的人群,水分消耗更多,小滿時節更容易疲勞甚至加重宿疾。要想減少水分消耗,就得吃些「苦」頭。不妨適量吃些具有清熱、通便、開胃作用的苦味蔬菜,如苦菜、苦瓜、萵筍等。

三、重祛濕

小滿前後天氣炎熱、濕氣漸重,素有脾胃虛寒的人群耐不住炎熱而貪涼食冷,就容易出現暑濕外感。中醫認為生薑能溫中散寒驅濕,建議這類人在飲食中注意適當吃些生薑。

徐主任推薦了一款非常適合夏季及體內濕氣較重的人食用的健脾祛濕的粥品。

米仁赤豆粥

【用料】

米仁60克,赤豆30克

【功效】

米仁,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豆,在中藥里稱作為「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

【做法】

1、薏米和赤小豆按2:1左右的比例配好。

2、把薏米和赤小豆洗凈浸泡3-4小時。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猛火煮開,改慢火煮至薏米爛熟即可。

四、導其勢

除了飲食祛濕外,也可以去醫院做做灸法祛濕,或者在家按按穴位來祛濕。徐主任為大家推薦了幾個適合按摩祛濕的穴位。

豐隆穴

【取穴方法】

豐隆穴在小腿外側,膝眼與外踝尖間的中點,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離脛骨前緣兩橫指的距離。

【按摩功效】

豐隆穴是臨床「祛痰」的主要穴位,具有祛濕滌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長期堅持按摩能清除濁濕。

陰陵泉穴

【取穴方法】

陰陵泉位於小腿的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穴相對。順著膝蓋內側橫紋向上,會摸到一塊突起的骨頭,它是脛骨,順著脛骨的下方和內側向上摸,會摸到一個脛骨拐彎並且凹陷的地方,這裡就是陰陵泉所在位置。

【按摩功效】

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的合穴,它能夠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的功能,能健脾化濕、通利三焦、消脹利水。

足三里穴【取穴方法】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按摩功效】

作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對所有消化系統疾病均有效果,除濕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承山穴【取穴方法】

稍稍用力踮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即為承山穴。

【按摩功效】

承山穴是人體最有效的祛濕要穴,能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有些人輕輕一按自己的承山穴,就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表明體內有濕氣。

編輯排版:對外聯絡部


推薦閱讀: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 |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立秋節氣說
『知食小科普』二十四節氣霜降,秋末食柿,賞菊,送芋鬼
『知識小科普』二十四節氣白露,防秋燥,慎「秋凍」
【節氣大全】夏至忌剃頭,3大禁忌不能犯!附十二生肖夏至旺運指南

TAG:養生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