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浣溪沙.蓮漏三聲燭半條》
06-29
蓮漏三聲燭半條,杏花微雨濕紅綃,那將紅豆記無聊。春色已看濃似酒,歸期安得信如潮,離魂入夜倩誰招。
譯文: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著流淚的蠟燭,春天的微雨一點一點地打濕紅花,遙寄的南國紅豆因為離別的愁苦招致埋怨。春天已過了許多,那個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樣守約歸來,撩起在夜晚夢見他的小心思,卻不能將其招入夢中。
作者: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賞析:此篇寫離情。上片景起,寫夜深,杏花微雨,雨濕紅花。下接以「那將紅豆記無聊」,用一細小情節便把相思無聊的情態勾畫得活靈活現。下片寫失望的心情。一層寫春已深而離人久久不歸,盼他如期歸來;一層是寫盼望與他夢裡相逢。但這些都成了無望之想,「安得」與「倩誰招」露出了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這闋詞,是以女子的口吻話離別之情。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即景抒情。「蓮漏三聲」點明正處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在這個燭光微搖、略帶寒意的夜間,寂寞的主人公打開小窗,任那略帶寒意的幾許杏花春雨輕打自己的臉龐。驀然發現,寒食節已經近了。寒食節將近而相思卻無計可消除——面對此情此景,刻骨的相思便如同春水一般襲來,緊緊縈繞在周圍。古代的女子一般會採擷紅豆遙寄思念,這裡作者運用對寫法,雖明寫愛人採擷紅豆遙寄無聊,實則是為了突出在思念遠方的愛人,愈見思念之深。而在詞的下片,從身旁的景物出發,即景抒情。在一派杏花春雨柔美的包裹之中,不禁感慨而今的春色已然如同美酒一般濃烈,一般讓人沉醉。「已看」二字與「安得」相對比,春色愈濃,愈加體現出對於離家已久的愛人深切的思念,遠方伊人歸期不得的焦急與惆悵。期望在夢裡與愛人相依卻不可得,心念及此,不由得萬般惆悵迷離的傷情湧上心頭,唯有將這一腔無人可訴的思念寄托在寂寞的夜裡。這首詞運筆如行雲流水,描寫愛情真摯纏綿,低徊悠渺的情致滲透在字裡行間,使讀者不知不覺間已被他深深打動。推薦閱讀:
※納蘭性德詞選
※是否每顆文藝的心裡,都曾住過一個你?
※【毛筆行楷】 納蘭性德《唐多令.絲雨織紅茵》
※清名家詞之三十三 納蘭性德《通志堂詞》(六)
※那個叫納蘭性德的男子...
TAG:納蘭性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