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三大治病主體

、一養(養脾、養胃)二通[通腸道、通氣血、通經絡]三調(調筋、調骨)三個因素平衡狀態被打破而導致的、過盛、虛損、和紊亂。任何一相過亂都會導致致疾病。安身之本必須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五穀養命養五臟。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筋柔骨正、氣血自流、董道如法、長治百病。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屬土,而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顧,土能生長以滋養萬物。胃與脾,一陰一陽、互為表裡,脾與胃共同參與飲食的消化吸收。《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裡面講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脾為陰土,喜燥惡濕;胃為陽土,喜潤惡燥;脾的運化有賴於胃的動力,胃的受納有賴於脾的資助,而且不燥不濕、不冷不熱,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完成納運過程。在病理上,脾惡濕故多濕症,胃惡燥故多燥症。所以在臨床治療上,健脾祛濕、益胃養陰等方法是常用的。

脾與胃通過經脈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胃主接收食物,脾主運化食物。食物進入胃以後,由胃進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將其變成食糜,然後由脾進行消化、吸收,化生為精微營養物質;要很好地完成這一程序,必須使脾與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相互協調,才能正常發揮。

從四時的升降運動,聯繫到脾胃的升降功能,脾主升清,脾氣上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輸布到全身發揮其營養功能,脾以升為順;胃主通降,食物入胃,經胃的腐熟後,必須下行進入小腸,才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為和

脾胃居中土,是臟腑的中心,與其他臟腑的關係很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而且根據五行關係,很容易出現相生相剋的疾病傳變現象。正如《慎齋遺書》所說:「脾胃一傷,四臟皆無生氣」。

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後天調養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如果先天非常好,不重視後天脾胃的調養,就會多病減壽。所以說脾為後天之本,是當之無愧的生命之源。脾主運化,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的原料,才能使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以

:脾生血、心主血,脾氣足則生化氣血功能旺盛,心血充盈;脾氣虛則化源不足,心血虧虛。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先天與後天相互滋生、相互促進,腎陽可以溫()脾氣,以發揮其運化功能;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又可以資助腎的藏精。故在治療上,應該考慮到疾病的傳變規律,顧此及彼。


推薦閱讀:

為了給養父治病,我嫁給了鄰村傻漢,卻又意外驚喜讓我去愛他
[智悲翻譯]正念冥想是治病良藥嗎?
韭菜的治病功效與食療方
枸杞治病驗方 31 v
[治病良方] 我們一家子15年來就是靠的這些法子不生病的 下

TAG:中醫 | 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