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教師節專稿:教師撐同志嗎?

2015. 09. 09 | 第 66 期 搜狐文化頻道出品 教師節專稿:教師撐同志嗎?

導語 大陸同性戀特別是青少年同性戀群體的生存狀況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關注背後有很多爭論出現:對於同性戀認定標準的不統一,同性戀青少年群體面對的諸多問題,教師對於同性戀青少年群體的認知情況是什麼?

  標準不一:約40%教科書視同性戀為病態

  2001年中華精神科學會發布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簡稱CCMD-3),認定同性戀為一種性傾向而不是病態。而美國精神病學會、世界衛生組織分別於1986年、1990年就在其DSM-III-R、ICD-10等科學標準中將同性戀剔除,不再視其為病態。

  而2014年8月,公益組織「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發布的《中國高校教科書中對同性戀的錯誤和污名內容及其影響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全國被調查的90本變態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科書(2001年CCMD-3發布以後出版)中,僅有42本書含有同性戀內容。而在不到50%的含有同性戀內容的教科書中,約40%的書仍將同性戀視為病和變態,超過50%以上的教科書內容認定同性戀需要進行「以成為異性戀為目的」的「扭轉治療」。除此之外,有些教科書前後內容不一致,邏輯矛盾。例如,前面闡述同性戀不屬於病態,後文有大談同性戀應進行以轉變為異性戀的「扭轉治療」並介紹相關成效。有3本書單獨列出了「同性戀」作為獨立章節進行闡述,在涉及同性戀內容的書中有將近九成專門討論了同性戀「是否屬於病態」這一問題,從「是否屬於病」的結論來編寫教材內容。

  小調查:超七成教師支持同性戀

  「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與15家各地民間團體合作,與72位大學、中學教師進行了對面對交流。來自11個省市的有54位教師通過拍照的方式來公開表達對同性戀的支持和友善。「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及15家公益組織完成了近61位教師的性少數認知態度調查。在61份有效記錄中,16.4%為中學教師,其餘均為大學老師。調查顯示:95.1%的教師表示知道同性戀,高達74%的受訪教師並不了解跨性別這一性象,或是將跨性別認為是一種性傾向,或直接表示不了解和沒聽過。

  2006年前後,大陸出現了較早的一批青少年同性戀團體,他們主要集中零心地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福州等沿海或大城市。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即是在那時創辦。當時這些青少年團體以校園學生小組為主,主要發起人均為在校大學生。因小組的持續性不強,半數都在發展半年後消失。極少數的校園小組(如廣州、福州)得以持續地發展,並成為具有自身使命和遠景、策略且專註於同性戀青少年權益的民間團體。他們逐漸地從校園活動/行動轉變為可持續、有策略目標地機構項目運作。國內LGBT校園小組已超過23個,其中有一半發展超過2年。而實際上真正持續關注同性戀青少年社群的民間團體只有一至兩家。

  同性戀青少年群體:抑鬱風險提高3倍

  同性戀青少年人士除了面臨其他青少年(14-26)這個年齡周期內的成長、學習壓力和未來的迷茫之外,他們還面臨更多的生活挑戰。

  2014年5月發布的《中國同志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因為缺乏足夠的教育和社會支持,性少數(LGBT)青少年抑鬱傾向的風險3倍高於全國青少年整體的風險(LGBT青少年為35.07%,全國青少年16.8%)。此外,該報告還提到性少數群體在情緒改善(60.61%)、減少自我認同所帶來的痛苦(47.20%)、提高自信心(47.71%)、解決人際和戀愛問題(48.39%)、與家人出櫃和溝通(42.44%)等方面有著強烈的心理服務和支持需求。

  另外一項調查中,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聯合其他組織針對420多名開展的校園內基於性向、性別身份的欺凌調查顯示:44%遭遇過同學、老師如起綽號、嘲笑、惡意的玩笑等言語攻擊。22%的遭遇過同學、老師將其性傾向等隱私曝光的惡意傳播。5%曾經遭到來自同學的敲詐、勒索,威脅其生命和財產安全;並有10%的曾經遭受過來自同學其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髮等。7.6%的甚至遭遇過來自同學和老師的性騷擾。

  這些校園欺凌對他們造成了學業、精神和心理、身體等多方面傷害。如59%的被調查者同學間關係變得不和諧、成績隨之退步、逃課和逃學行為、輟學等;42%的被調查者曾有過抑鬱;26%變得容易憤怒並有報復心理;分別有16%和19%的被調查者長時間處在恐懼狀態,並有失眠;5%的被調查者身體上留有不同程度的輕重傷。遭遇欺凌後,26%的被調查者有過酗酒、自殘、自殺以及因情緒壓抑和陌生人發生性行為。而因為缺乏良好的校園、社會輿論環境,當遭遇到欺凌時只有33%的被調查者尋求過外界支持。

  備註:

  1、性傾向是指「持久性的對一個或兩個性別產生的情感、浪漫和性吸引。」美國心理學會認為同性戀是性傾向的一種,指一個人無論在性愛、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這樣的性向並不一定從外顯行為表露出來。通常,性傾向被歸為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等。

  2、性傾向和其他與性有關的概念是相互區分的:「生理性別」(biological sex)是指男性或女性的解剖學、生理學、遺傳學特徵,例如我生來具有哪個性別的生殖器或第二性徵;「心理性別」指一個人將自己視為男性或女性的心理認同,例如我認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而「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則是指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性別與其生理性別不符,他們被稱為跨性別。而李銀河的現任伴侶正是一位生理為女性,心理認同為男性的跨性別。但跨性別者的身份與性向並無關係。

  3、DSM-III-R,是指1986年美國精神病學會推出的《診斷與統計手冊》(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第3版修正版。ICD-10,是指199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通過了第10次修訂的《 國際疾病分類》(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4、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

推薦閱讀:

莫把教師節變成「進貢」與「朝聖」日
教師心理素質對教學的重要性
香港教師收禮等於受賄
一位教師給「教師節」的特殊禮物:網上曬出學生禮單
熊爸爸 祝福教師節快樂

TAG:教師 | 偏見 | 教師節 | 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