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抒不盡的鄉愁

抒不盡的鄉愁林漢筠 (廣東東莞) 《 光明日報 》( 2012年09月07日 16 版)

這幾天,看到人們大包小包地拎著精製的月餅,讓我想起,中秋佳節就要到了,那個寫滿鄉愁的日子,那個充滿期待的日子已觸手可及。

多少年來,我奔波在異鄉這塊生存的土地上,感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偶爾停頓的空隙里,鄉愁如同腮上怎麼刮也刮不凈的鬍鬚,一次次地湧上心頭。

知道「鄉愁」這個字眼,緣於余光中那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那時,我正在鄉下那間簡陋的小學讀書,教我們語文的是一個年輕老師。那是一個中秋佳節,她在黑板上寫了這首詩,然後說,鄉愁是一股內心無法抑制的思念,時間一樣漫長,也因為時間,這種思念變得越發的深重。

那時我們尚小,有父母常伴,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鄉愁,更不懂得遊子的那顆拳拳赤子之心,只會跟著老師大聲地朗讀。後來,我也走進了離鄉別井的行業,行走在異鄉的土地上,蝸居在異鄉的鴿子籠,鄉愁就這樣隨著一個又一個節日的到來,愈發顯得沉重。

那時,父母還在世,他們住在遠隔萬水千山的鄉下。我為了生計,不得不放棄中秋回鄉團聚探望父老的念頭,只能在電話這頭訴說思鄉之苦,思鄉之愁。在那些皎潔的夜晚,細細領會著蘇軾描述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生動場景,穿越時空,神遊萬里。豪放的蘇軾,將中秋月夜寫進兒女情長,將鄉愁與天公相比,借酒澆灌鄉愁,讓「鄉愁」兩個字在張揚中延伸。而含蓄的余光中,卻將一個立體的「鄉愁」展示出來,空間、時間、文化感、滄桑感,把鄉愁演繹成遊子的精神家國。

真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信息時代。即便自己遠在外地漂泊,不能及時回家,每當心中那抹鄉愁湧起的時候,都可以抓起電話與家人對話,將鄉愁盡情地發泄。電話里,聊的是親人的身體、故鄉的小路、門前的小溪、後園的花果。後來,又用上了電腦,與家中親人進行視頻聊天,訴說鄉情鄉心。咫尺之間,我們所有思念的語言,聚集成不同的音符,鄉愁便成了我向故鄉的合手膜拜。

記得當年我離家遠行時,走過家門前的石橋,傷感地望著母親。母親抹了抹眼角的淚水,指著前方的路說:男兒就是一粒種子,可以隨風而安。風將種子吹向哪裡,他就可以在那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知道,知道。可儘管這粒種子可以在異鄉落地,但他的根基永遠都在故鄉。故鄉永遠是他的牽掛,永遠是他的念想,永遠是他的靈魂,這便是他情牽夢繞的鄉愁。是啊,在人生之中,每一個人都在流浪,鄉愁便是那艘可以把我們帶回家鄉的船。把故鄉放在心裡,在心尖上永遠為故鄉留下一個角落,那麼,鄉愁就是一抹甜甜的笑,也是一種自我激勵。

一年中秋,幾點月華。此時,月光初上,我秉燭而立,一縷清香撲鼻而來,將滿腹離愁半腔深戀傾注在這清香之中。

不知誰在對面唱起一曲《故鄉的雲》,是為我的離愁,還是為我的懷戀?好在回鄉的路不遠,現在條件也好了,想極了,可以隨時走上回鄉的路。

(作者為基層政府公務員)


推薦閱讀:

鄉愁是遊子漂泊心靈永難忘卻的根
鄉愁和鄉愁四韻
鄉思 · 鄉情 · 鄉愁
還有鄉愁嗎?

TAG: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