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的中國人

禪藝會

胡適先生曾說:「中國苦難的命運,一是因為窮,一是因為無知。」如今,窮正在遠去,無知卻猶在。中國不愛讀書,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對於這樣一個婦孺皆知的現象,更多人在質疑中國人怎麼了?卻很少見到從自己去改變行為的。改變世界,只是一個響亮的口號;改變自己,需要一個真實的行動。米蘭·昆德拉在《無知》一書中,不斷拷問著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何處為家?何事為本?

中國人中出不了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許多人從體制上檢討,卻不從自己的行為上檢討,一個沒有群眾基礎的對知識的追求,何以能夠出現幾個世界級的精英?如同足球,一個沒有群體基礎的體育項目,讓孩子們在題海戰術中浪費美好時光,又何以能夠出現幾個真正會踢球的球星?

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四大發現中,有一項造紙術,說來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用紙印書的民族,也曾經有過洛陽紙貴的盛況,但歷經千年,文化基因卻一敗再敗,直到出現了轟動世界的發明:「讀書無用論」,請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文盲農民的再教育。可惜沒有這樣的「發明」諾貝爾獎,畢竟你糊塗的時候,別人是清醒的。

同為「國粹」的麻將,也是我們老祖宗發明的,作為娛樂未嘗不可,更多中國人把它作為預防「老年痴呆症」的藥方來對待,更是增加了它的不少「醫學價值」。常見的麻將牌,共有144個,試問,你家裡有144本書嗎?如果沒有,一切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扯談!如果父母沉浸在「東西南北中」,那麼,孩子的未來因離知識太遠,而只能處於飄浮不定中。

當中國人變得有錢時,無知就變得更加可怕。在外請客吃飯時,多點一個菜,從未看到有人猶豫過,用餐結束後不浪費一點飯菜,感覺主人欠了客人一筆情;為自己買個名牌包包時,也沒有看到太多的中國人說太貴。偏偏,走進書店,會一路愁眉不展:「現在的書實在太貴了?」中國的書真的很貴嗎?去過國外的人,都知道這其實是個「偽命題」。人不貴,才覺得書貴。

在機場、在車上、在咖啡館、在草坪上,在海灘上,當中國人在嬉戲笑罵時,在犯困磕睡時,在玩弄手機時,不遠處的歐美人,抑或被太多中國人討厭的日本人,卻靜靜地手捧書本,與過去、現在或未來的大師們正在對話之中。人們總是希望與比自己聰明的人交往,以獲得智慧的力量,世界上最智慧的人都集中在書本里,中國人為何要捨本逐末,只求身邊的小聰明,不求書籍里的大智慧呢?

記得有一位大學教授,在又一屆的畢業典禮上告誡學生,從今往後,沒有人再會逼你們背教科書了,希望你們不要像恨教材一樣恨所有的圖書。「我有一個請求:你們每年認認真真讀完一本好書,一本可以讓你們受益匪淺、印象深刻的好書。大家能做到嗎?」對於這樣一個低要求的請求,對於每年必須看幾十本書的大學生來說,可謂「小菜一碟」,因此沒有人表示無法異議。

二十年過去了,當校友們再次回到母校時,教授又想到了當年的請求,便問那些早已「成家立業」的學生:「還記得我曾經的請求嗎?」一時無人回答,多數人早已忘記了教授的殷切期望,一陣搜索枯腸之後,終於有人想起來了。「那好,請問誰能把自己看過的二十書的書名給大家分享一下?」教授再問。台下頓時一片寂靜。這是教授預料中的結果,因為他非常清楚中國人對於知識的態度。不說別人,就說你,正在看這段文字的人,如果你離開學校五年,那就說上五本書名、如果你畢業二十五年了,不妨說上二十五本書名,必須是完整讀完的,印象深刻的書?好好想一想,然後給自己打一個分數。你及格了嗎?

如果因此給中國人蓋上「最不愛讀書的人」之印,或許許多人會憤憤不平。看一組統計數字,讓每個中國人自己來評估自己有多「無知」吧!全世界年閱讀書籍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猶太人愛書,14歲以上的人每月至少讀一本書,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個圖書館,僅450萬人口的以色列就有100萬人辦有借書證。在人均擁有圖書、出版社及讀書量上,以色列均位居世界第一。

另一項嚴謹的國際閱讀率比較研究顯示,法國人年均閱讀書籍量約為8.4本,日本8.5本,韓國11本。在德國的大街上,不管是目光慈祥、慢悠悠行走的白髮老者,還是舉止優雅、捷步而行的高挑美女,或者看似有些五大三粗,身著藍色工裝的技工,他們的身上總一本書拿著,只要坐下,便可打開書本。德國的產品質量和科技水平讓全世界佩服,德國的哲學思想和行事方式讓全世界折服,一切源自對知識的尊重與不斷的學習。在德國,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之多,如同中國乒乓球隊員獲得世界冠軍人數之多,早已沒有了「振興民族」和「舉國歡騰」的指標意義了。

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在中國,在書籍裡面,賣得最好的是教科書及其輔導材料;在出版社裡面,沒有生存之虞的唯有編輯教科書類的出版機構。做家長的,除了對買教科輔導書有興趣之外,對其他圖書料無再有興趣。或許正是這「萬惡」的教科書,讓多少中國人遠離書籍,正如「遠離毒品,珍惜生命」一樣。不是嗎?多少人在學校時辛辛苦苦背誦下來的政治課、歷史課、語文課內容,在沒有多少時間之後,內容就被否定了,還要人們「解放思想,敢於創新」,那我們失去的那些年華和大腦受到的「強暴」,又有誰可以得到「國家賠償」呢?

書店正在淡出我們的視線,書籍正在搬離我們的客廳,這樣的一代人何以擔當得起「復興中華文化」的使命,又可以對得起「再創百年盛世」的重任?當滿街的銀行與銀樓大大超過書店數量之時,當麻將聲聲蓋過朗朗讀書聲之時,民族復興之路並不是越走越寬,而是越走越窄,容易健忘的中國人或許不知自己正處於懸崖峭壁之上。

中國人瘋狂在歐美購物,在日韓消費,這樣買來的東西都不能轉化為中華民族的生產力和創造力,中國人何不多多研究一下他們社會、文化、經濟多元之下產生的創造力和知識源泉,變盲目崇拜為醒目榜樣,在學習中追趕,在競爭中超越呢。

別再做無知、無趣、無品的中國人!

從今天開始,拿起書本,努力讀下去;

從明天開始,走進書店,買書帶回家;

從後天開始,訂個書櫃,讓它滿起來。

寧做無資的中國人,不做無知的中國人!

(《百態中國人》系列,只是勾畫中國人中的一種常見現象,每種狀況並非通指所有中國人,請勿隨意對號入座,若有巧合,純屬偶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推薦閱讀:

《100句精選的勵志名言名句》中國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編號2012082828
中國富豪流失率全球第一,發家了都跑了!澳洲或成最大贏家?
【舊篇】游八達嶺十三陵賦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十二大忌諱 你犯過幾樣?
命理閑談:孫儷,中國現今非常受歡迎的女星

TAG:中國 | 中國人 | 無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