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中國政治傳播研究思維範式
列印 糾錯 分享 推薦
內容摘要:由酋邦,到王國,再到帝國,構成了古代中國從文明、國家的起源、形成、發展到衰亡的全過程。回顧這一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家是階級鬥爭的工具,是階級鬥爭發展到不可調和時才出現的強制性機構,但它也具有隨著社會複雜化而提出的社會管理和保持社會運轉的職能。研究中國國家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應該將之放在中國所處的特定地理自然環境中,放在中國社會所處的特定文化格局中。
關鍵詞:起源;階級鬥爭;發展模式;文明;文化;放在中國;關鍵詞;酋邦;形成;地理
作者簡介:
【摘要】「古史辨」運動興起後,為找到自己真正的古史,學界開啟了從考古學上探索中國文明化的歷程。由酋邦,到王國,再到帝國,構成了古代中國從文明、國家的起源、形成、發展到衰亡的全過程。回顧這一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家是階級鬥爭的工具,是階級鬥爭發展到不可調和時才出現的強制性機構,但它也具有隨著社會複雜化而提出的社會管理和保持社會運轉的職能。地區不同,環境不同,文化傳統也不一樣,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出現的國家也必然會有一些不同的特點,甚至遵循不同的發展模式。研究中國國家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應該將之放在中國所處的特定地理自然環境中,放在中國社會所處的特定文化格局中。
【關鍵詞】酋邦 王國 帝國 文明化 國家起源
宋代長江航行方式及港口體系 2016年03月03日 08:31 來源:《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作者:黃純艷 字型大小列印 糾錯 分享 推薦
內容摘要:【摘要】宋代長江航運的空前發展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研究者多關注宋代長江航運的繁榮狀況,而缺乏對當時長江航行方式的考察。長江中下游航行時,為了避開中流的風浪,船隻主要選擇循岸和在夾河中航行。長江航行方式的考察有助於推進江船結構和技術、航行群體和航運市場的研究。
關鍵詞:船隻;長1江航行方式;順風;考察;長江沿線;拉縴;長江航運;港口體系;夾河;關鍵詞
作者簡介:
可以說,中國的政治傳播研究已經進入深水區,一是因為前所未有的中國政治傳播實踐迫切需要成熟理論的有效指導,二是因為以政治學和傳播學為主力軍的諸多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乃至一些相關的自然科學齊聚當下中國的政治傳播研究。所謂深水區之「深」,意味著諸多的深度難題呈現在研究者的面前,比如,在寬泛無邊的政治傳播領域中具體研究對象的選擇等。但是,在筆者看來,目前遇到的難題,是政治傳播研究的思維範式和方法論問題。思維範式和方法論的不得體,導致諸多的研究浮在面上隔靴搔癢。
從現在中國政治傳播研究的狀貌上看,一方面,政治學範式方法與傳播學範式方法各領「理論戰略」與「策略技巧」之風騷;另一方面,恰恰因為這種範式與方法的壁壘和局限,導致了政治傳播研究進入深水區而又陷入深水區。事實上,政治學與傳播學的這種範式與方法的局限性是不能依賴自身而超越的,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超越政治學和傳播學的哲學思維範式和方法論。或者可以換個角度表述為,只有從哲學思維的高度審視政治傳播研究中遇到的難纏的問題,才能使研究做到邏輯自洽論證清晰。適應於政治傳播研究的哲學範式方法很多,這裡就筆者觀察的中國政治傳播研究所急需的三種思維範式簡略論之。
內容與形式辯證統一的思維範式
哲學中的內容與形式,不僅是用來指稱客觀世界萬事萬物結構形態的關係範疇,更重要的是人類頭腦中掌握世界的思維範式。中國政治傳播研究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或困境,就是政治學和傳播學相互纏繞在「政治傳播」的內容與形式的割裂之中。一方面,政治學認為政治傳播是傳播政治,離開政治就無所謂政治傳播。在政治傳播中,政治是主體,政治傳播的內容要依賴政治學來提供。傳播只是工具,是形式,而內容為王。因此,中國的政治傳播研究必須仰賴於政治學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傳播學認為政治傳播的「落腳點」是傳播,沒有傳播,政治也就原地不動死水一潭,所以,政治傳播應在傳播上猛下功夫。
這種纏繞和撕扯的結果是,在政治傳播的研究中,政治學施展身手卻並不顧忌所說所論是否便於傳播,很多時候是高調自唱自言自語,抽象而高遠的高談闊論只飄蕩在自己的耳旁;而傳播學,則不太顧忌自己傳播的究竟是什麼,比如,可能連學者自身都沒有吃透其精髓的「中國夢」、「一帶一路」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傳播學研究者用數以萬計的所謂學術論文訴諸同樣數以萬計的「策略技巧」而傳播,蔚為壯觀的景觀之下是冷冷清清的傳播效果。
從哲學上講,這兩種情況當然都是未能正確理解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係,或至少說,不能用內容形式相統一的哲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來思考和把握政治傳播。針對政治傳播具體而言,內容決定與其內在一致的形式這一原理,決定被傳播的「政治」有其本身內在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講,政治學在政治傳播中的「使命」決然不僅是研究內容,而是同時研究內容和形式。同理,傳播學亦然。內容本身「無理」,說得再多再好再花哨也不能使之變為「有理」。固然對內容有反作用,但是,形式卻不能脫離其內容而被隨意「創造」。故此,傳播學更應注重對政治傳播內容的深刻研究。
分享到: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析論 ▏楊光斌:從求變到求治——中國政治學研究範式轉型
※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四種範式及其比較
※現代密體花鳥畫新範式──讀孫林的密體花鳥畫
※國家理論的譜系01|「回歸國家範式」之爭
※葉嘉瑩:詩詞吟誦現在太雜亂 我要留下一個基本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