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聞之十三:君、主、皇、帝、朕、王、尹
有國家必然有國主,國主在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謂,曾叫過:王、君、皇、帝等等,今兒咱就說說這些字。
尹: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尹」的字形是一隻手執著表示權利的杖,本意是治理。《說文》:「尹,治也。」《尚書》:「尹而多方。」古代許多官名由此而來,如:府尹;京兆尹;尹氏(官名。掌管冊命臣工之事);尹寺(宦官);尹長(官長)等。「君」字也由此而來。
君: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君」字由「尹」、「口」組成:「尹」表示治事。「口」表示發號施令,合起來的意思是:發號施令,治理國家。本義是「君主」。《尚書》:「奄有四海,為天下君。」《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後來又引申了,尊貴者稱為君,《說文》:「君,尊也。」
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王」字最早的字形十一把大斧,上面是斧柄,下面是寬刃。這就是實力和權威的象徵,所以古代最高統治者稱為「王」。《六書故》:「王,有天下曰王。帝與王一也。」
主:
小篆
「主」為「炷」的本字,意思是「燈芯」。上古時火種非常寶貴,往往由一族之長保管,因此也用「主」指領袖人物。後來引申為「君主」、「主人」等義。
皇:
金文 小篆
「皇」是「煌」的本字。字的下部原是燈座;上部三豎畫表示燈光。小篆上部訛變為「自」,隸書再變為「白」,遂不好理解。《詩經》:「朱芾斯皇。」毛傳:「皇,猶煌煌也。」引申為「大」、「帝王」。《說文》:「皇,大也。從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
帝: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帝」原是「禘」的本字。「禘」是古代的一種隆重的對上天或宗廟的祭祀儀式。甲骨卜辭有「帝於岳」、「帝下乙」等記載。字形像架幾段木材作為祭台的樣子。後來多假借為帝王的「帝」字。「帝」,本義宇宙的主宰,相當於今天所說的「老天爺」。《字彙》:「帝,上帝,天之神也。」《說文》:「帝,王天下之號也。」
據說,在上古時期有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到底是誰?七說八不一,有多種說法。到了秦始皇將兩個字聯起來,為自己起了個新名稱:「皇帝」,而且叫:「始皇帝」,以求能萬世。
朕: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朕,甲骨文是兩隻手拿著一根尖棍子在「舟」旁修補船縫。本義是「縫隙」,如《周禮》:「視其朕」。後來「舟」訛變為「月」。字義也常用作「我」。《說文》:「朕,我也。」秦以前,部分尊卑都稱「朕」,從秦始皇始,專用為皇帝自稱。
無論是「王」、「尹」、「君」手中都有一個表示權利的杖,這個權力來自於誰?也就是說,這個權杖誰給的?殷商說「君權神授」,周說「君權天授」,後來所有的君主在下命令(稱「聖旨」)時都會說:「奉天承運」,以此表示代天行事。那麼,天為什麼授他?而不授予別人?因為他是上天的兒子(還是嫡長子),所以君主都稱「天子」。於是乎,掌權的合法性確立了。接踵而來的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一莫非就莫非了2000多年,直至帝制被推翻。
推薦閱讀:
※中國皇帝趣聞錄——忽必烈劃中軸線 朱元璋毀了元大都
※圖文:八大經典拆字趣聞(轉)
※漢字趣聞之九:向、牖、囪、窗、門、戶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但當你親眼看到裸體海灘的時候,你會為眼前的景象而感到震撼。
※最新經典語錄集錦(5)(2012-02-27 07:20:49)轉載▼標籤: 經典語錄集錦雜談 分類: 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