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青花瓷器的演變歷程分析參考
歷史青花瓷器的演變歷程分析參考
御藏閣文化傳播2016-08-19歷史青花瓷器的演變歷程分析參考
青花瓷器起源於唐代,成熟於元代晚期。明清時期成為景德鎮瓷器生產的主要品種。青花瓷的造型和釉色在歷代的發展中都有所變化,這也是鑒別青花瓷器的重要方法。
青花瓷器是以氧化鈷呈色的傳統釉下彩瓷器。青花瓷器起源於唐代,成熟於元代晚期。明清時期成為景德鎮瓷器生產的主要品種。隨著民間文物收藏熱的不斷升溫,幽亮雅潔的古代青花瓷器日益成為收藏家們追逐的寵兒。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新仿青花瓷器大量出現。因此,青花瓷器真偽鑒別知識的普及顯得尤為重要。
鑒別青花瓷器應從胎、釉、造型、紋飾、繪畫風格、青料的呈色、工藝以及書寫款識等幾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們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趨勢,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當您掌握了鑒別青花瓷器的方法,便能從收藏中獲得極大的樂趣。
青花瓷器從明代洪武時起,便有官窯和民窯之分。官窯是專為宮廷燒制的御用瓷器,民窯則是為廣大民眾生產製作的日用和陳設瓷器。
官窯青花瓷器由於不計工本,刻意求精,所以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從明成化(1466—1488年)起御窯廠就開始仿製前朝的青花瓷器,如成化仿宣德青花瓷器。民窯仿古更是層出不窮,直到今日江西景德鎮仍在燒制大量的仿古青花瓷器。作為一個收藏者,當然不會願意出高價去買「假古董」。但是,一些仿古作偽者的手段非常高明,其作品往往能夠以假亂真,這就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辨偽能力,提高讀者鑒賞和辨偽能力。本文將從胎、釉、造型、紋飾、青料、款識等方面闡述鑒定青花瓷器的方法。
胎,或稱胎骨。瓷坯經高溫燒結後即成了「胎」。瓷胎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鋁和少量的鉀、鈉、鈣、鎂、鐵等元素。潔白的瓷胎是燒制上等青花瓷器的基礎,一般以瓷石和高嶺土為原料,在1300度以上的高溫下燒成。釉,是附著於瓷胎表面的玻璃質覆蓋層。釉有著與玻璃相類似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對瓷胎起著保護和裝飾作用。釉的主要成分與瓷胎基本相同,只是鉀、鈉、鈣、鎂等助熔劑的含量較高,使釉汁易於在高溫下熔融,填補了瓷胎表面的孔隙,顯得光亮而平整,好似給瓷器穿上一件整潔、美麗的外衣。由於各個時期用於燒制青花瓷器的胎和釉的成分有所差異,修胎、挖足、施釉的工藝也不相同,所以通過對胎、釉和製作工藝的觀察分析,有助於辨別青花瓷器的時代和真偽。我們觀察、分析青花瓷器的胎、釉特徵,受條件的限制,一般僅能通過低倍放大鏡,用肉眼來觀察它們的質地、顏色、厚薄、輕重,釉面是否平整、均勻,氣泡的多寡,以及修胎,挖足的精粗,接痕的粗細等等。
青花瓷器的造型風格是一個時代人們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的具體表現之一。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造型藝術特點,因此通過對青花瓷器常見器型的研究,也是我們鑒賞和辨別青花瓷器時代特徵的重要依據之一。
唐代青花瓷器胎質比較粗松、厚重,胎色有黃白和灰白兩種。由於胎料的漂洗、篩選比較粗糙,所以在胎土中往往可見夾雜著一些灰色、黃色或黑色的小砂粒,瓷胎中還有比較明顯的小氣泡或孔隙。為了掩蓋胎色之不足,在器物的胎、釉之間都施有一層白色的化妝土(又稱「護胎釉」),釉色也有灰白和乳白兩種,釉面往往還有細密的冰裂紋。
唐代青花瓷的器型有碗、盤、瓷枕、罐、三足罐等,其中以碗、盤最多。碗類以足形分為玉璧形寬圈足和玉環形窄圈足兩種形式:以口、腹造型不同又分四種類型:(一)敞口、深腹碗;(二)敞口、淺腹碗;(三)折沿,淺腹碗;(四)花口、折沿、淺腹碗等。
宋代青花瓷器比唐代有所進步,胎質比較細密、堅硬,少有孔隙;胎體比唐代也要輕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處見火石紅;釉層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開片。宋代青花瓷器的器型仍以碗為主,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直口圓唇,腹壁微弧;(二)敞口外卷唇,唇面向外斜出,腹壁微弧;(三)直口平唇,腹壁上部近直,下部向內聚收。
元代燒造青花瓷器的窯場集中於江西景德鎮,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優質瓷土資源。早在唐代晚期,景德鎮瓷工就利用附近盛產的高嶺土燒造胎質細膩的青白瓷。元代工匠又改用先進的「二元配方」,即在高嶺土加入瓷石,增加了瓷胎的緻密度和潔白度,為成熟青花瓷器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在如此潔白的胎體上繪製青花瓷器,更能夠襯托出青花的嬌艷、純美。景德鎮元青花瓷的釉面也非常透明,釉層厚薄均勻,玻璃質感強。釉色微微泛青,顯得沉靜雅緻。
瓷器鑒定交易: 187 0178 8776 王總
元代除景德鎮外,雲南、浙江亦有少量的青花瓷燒造。其中以雲南玉溪、建水、祿豐產量較大,但大多用作葬具,胎質極粗,呈土黃色,胎體厚重,工藝粗糙,不可與景德鎮青花瓷相提並論。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既有繼承也有創新。其突出的特點就是器型碩大,胎厚體重。在繼承傳統造型方面有梅瓶、玉壺春瓶、大罐和碗、盤等。梅瓶是宋代創製的瓶式,元青花梅瓶在宋代修長挺拔的基礎上,又加以改進。如口部加高,圓唇,肩部加寬,顯得豐滿穩重。除圓形外,還出現了八方形梅瓶。玉壺春瓶與宋代器型變化不大,也有少量八方形傳世。罐是元青花瓷中最常見的器型之一,形制較多,有直口罐(圖1)、斂口罐、洗口罐、直口方唇雙鋪首罐等。罐蓋也有多種形式,有荷葉形(圖2)、火珠紐、獅紐等。大盤往往用於外銷,它最適合伊斯蘭教國家抓飯風俗的需要。器型多為敞口、折沿、淺圈足,並有圓口和菱花口之分,圈足內多為砂底,帶火石紅。除以上傳統造型外,元青花中還有許多創新品種,如盤口象耳瓶、塔式蓋罐、八棱葫蘆瓶、蒜頭瓶、雙耳三足爐、四系扁壺、僧帽壺、高足杯、高足豆等。
推薦閱讀:
※鮮亮純正乾隆青花瓷 中華博物 鑒藏講座
※一款青花瓷音箱在江西景德鎮亮相
※元代官窯青花瓷的產生與藝術文化內涵之探秘(一)
※明代成化青花瓷市場價值多少錢
※濃墨重彩 ——康雍時期外銷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