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BBC專題音樂紀錄片《偉大的作曲家》視頻 全7集 中英字幕 (BBC Gr

第一集:巴赫J.S.巴赫(Johann Sebastian, 1685-1750),德國作曲家、管風琴家,管風琴家和市鎮樂師約翰·安布羅西烏斯·巴赫(Johann Ambrosius Bach)之子。J.S.巴赫10歲時父母雙亡,赴奧爾德盧夫與兄約翰·克里斯托夫共同生活,並在當地學習鍵盤樂與管風琴。1700年起在呂訥堡聖米夏埃爾教堂任唱詩班歌手3年,1703年起在阿恩施塔特任管風琴師,1707年起在米爾蒙森任管風琴師。1708年起在薩克斯--魏瑪公爵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在當地工作9年,由於未被任命為樂長,1717年前往安哈爾特-克藤宮廷任樂正。克藤親王的興趣在於器樂曲,巴赫這一時期創作的器樂曲基本為滿足親王的各種需要,他還創造了大量優秀的鍵盤樂曲,許多是為自己的獨生子而作的練習曲。1722年J.S.巴赫申請萊比錫托馬斯教堂合唱隊長的職務,未被選中。而因選中的格勞普納撤回申請,他又在托瑪斯教堂指揮他的《聖約翰受難曲》證明他勝任此職,於1723年5月被任命。餘生在托馬斯教堂度過,誠摯地為教堂各種儀式創作受難曲、彌撒曲、康塔塔與經文歌。1740年開始患病,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中幾乎完全失明。音樂:加德納 <指揮> 英國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 & 蒙特威爾第合唱團、萊比錫托瑪斯教堂合唱團大鍵琴:庫普曼、蒂妮·瑪托特、雅克·路希耶、喬安娜·麥克格雷格、參與制作的音樂家:指揮家 加德納(John Eliot Gardiner)鋼琴家 席夫(Andras Schiff)大鍵琴演奏家兼管風琴家 庫普曼(Ton Koopman)大鍵琴演奏家兼鋼琴家 喬安娜·麥克格雷格(Joanna MacGregor)大鍵琴演奏家兼鋼琴家 雅克?路希耶(Jacques Loussier)鋼琴家 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第二集:貝多芬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1770~1829),祖籍佛蘭德的德國作曲家,其祖父與父親均供職於科隆選帝侯。父親從小就逼迫他學琴,望子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貝多芬13歲任宮廷樂隊大鍵琴手,14歲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18歲任歌劇樂隊的中提琴手。179O年,海頓見到貝多芬,獲准他成為其學生,此後自 1792年起終生定居維也納。1787年,因母病危而中斷學習,1795年首次在維也納以作曲家及鋼琴家身份登台。貝多芬1782年在曼海姆出版了處女作,為鋼琴而作的《以德雷斯勒的進行曲為主題的6首變奏曲》。1802年,他意識到耳聾已無法醫治,寫下了《海利根斯塔特遺囑》,同時卻創作出了極明朗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並建立了成為偉大作曲家的信心。貝多芬儘管不斷與一些富有的女學生相愛,但屢遭打擊,一生沒結過婚,一直與孤獨在作鬥爭。他的創作可分成3個階段,前期還能看到海頓、莫扎特的影響,追求一種和諧、優雅的情調,其代表作如第一、第二交響曲;第一、第二鋼琴協奏曲及一些早期的奏鳴曲、室內樂。中期作品開始體現強烈的個性,在作品中強調戲劇性,強調個性的張揚,強調衝突和精神的升華。貝多芬的中期是他的創作巔峰期,其實從創作鋼琴奏鳴曲《悲愴》起已接近中期,從《第三「英雄」交響曲》起至創作《第八交響曲》止,這個中期是貝多芬創作的「夏天」,6首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和第三、四、五鋼琴協奏曲、《拉茲莫夫斯基四重奏》、《月光》、《華德斯坦》、《克萊采》等奏鳴曲,達到了浪漫主義表現的極端。而晚期作品,則更多地追求內心衝突與這種衝突的升華,更多地是內省。《第九交響曲》和《莊嚴彌撒》可以看作是通向晚期的門口,而真正代表晚期創作狀態的是最後的6首弦樂四重奏(第 12—16、大賦格)和3首鋼琴奏鳴曲(第30—32)。貝多芬的偉大在於他開創了音樂上的浪漫主義,他的早期作品一方面是古典的,一方面是浪漫的,他開啟了音樂從古典主義走向浪漫主義的大門,從而拓展了音樂的結構與表現力。音樂:哈爾農庫特 <指揮> 歐洲室內樂團、林賽四重奏組參與制作的音樂家:鋼琴家兼指揮家 阿詩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指揮家兼鋼琴家 蒂爾森·托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揮家 哈爾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鋼琴家 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第三集:柴柯夫斯基柴柯夫斯基(Pyotr I Iyich Tchaikovsky) 1863~1865年在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安東·魯賓斯坦,1866年到莫斯科尼古拉·魯賓斯坦領導的新辦音樂學院中任和聲教授,在學校創作了他的早期作品《第一交響曲》。並結識了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但因被認為追隨西方音樂風格而不是真正的民族樂派,在1874~1875年創作了《第一鋼琴協奏曲》之後,才開始獲得世界範圍的影響真正走向世界。柴柯夫斯基早期創作中的著名作品,主要為這首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和第一至第三 3首交響曲。早期創作以比較清純的抒情為特徵,沒有特彆強烈的衝突。1877年柴柯夫斯基結婚,9 個星期後分居,因其同性戀傾向,自此構成了精神抑鬱,直到1885年的這段時期,是他創作中期。其中期創作與梅克夫人有密切關係,表現出強烈的情感衝突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代表性作品為第四、第五交響曲、舞劇《天鵝湖》和《弦樂小夜曲》。1885年創作《曼弗雷德交響曲》可看作中期創作頂點與晚期的交接。 1885年起他開始隱居,一方面追求心靈的平靜,創作出類似《睡美人》、《胡桃夾子》這樣美麗的舞劇;另一方面心靈又無法平靜,1893年創作了《第六交響曲》(《悲愴》)。音樂:特米卡諾夫 <指揮> 聖彼得堡愛樂樂團參與制作的音樂家:指揮家 格傑耶夫(Valery Gergiev)鋼琴家 基辛(Evgeny Kissin)小提琴家 文格洛夫(Maxim Vengerov)指揮家 特米卡諾夫(Yuri Temirkanov)舞蹈家 瑪卡洛娃(Natalia Makarova)第四集:瓦格納瓦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 ,德國作曲家,1830~1831年就學於萊比錫托馬斯學校1832年創作了一首交響曲,並於這一年晚些時候創作了第一部歌劇《婚禮》(Die Hochzeit),後被他自己撕毀。1833年於維爾茨堡任合唱指揮,1834年於勞赫施塔特任劇院管弦樂隊指揮。1839年赴巴黎,1838~1840年創作歌劇《黎恩濟》而一舉成名,1843年被任命為宮廷歌劇院指揮。1849年因在德累斯頓起義中站在革命一邊遭到通緝而逃往巍瑪投奔李斯特,後在蘇黎士定居。1861年反格納被獲准重返穩國,1864年開始得到年輕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的援助,從此改變了經濟據據的態。 1871年起晚年的反格納開始說服科羅伊特市政當局,到處奔走而修建科羅伊特劇院和籌各首屆拜羅伊特音樂節。音樂:諾林頓 <指揮> 布拉格交響樂團、巴倫勃伊姆 <指揮> 柏林國家歌劇院樂團參與制作的音樂家:指揮家 索爾蒂(Sir Georg Solti)鋼琴家兼指揮家 巴倫勃伊姆(Daniel Barenboim)指揮家 諾林頓(Roger Norrington)第五集:普契尼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義大利作曲家、義大利教堂樂師第五代傳人、當地教堂的管風琴師,浪漫樂派,1858年生於盧卡。1880年入米蘭音樂學院隨巴齊尼和蓬基耶利學作曲,以《群妖圍舞》參加松佐尼奧的獨幕歌劇比賽,雖遭到評獎團的拒絕,卻獲得了博伊托的好評並於1884年在米蘭上演。音樂:理查·巴克利 <指揮> BBC愛樂樂團演唱:荷塞·庫拉、朱麗安·麥金尼斯、瓦杜娃參與制作的音樂家:指揮家兼雙簧管演奏家 馬克拉斯(Sir Charles Mackerras)男高音歌唱家 荷塞·庫拉(José Cura)女高音/次女高音歌唱家 朱麗安·麥金尼斯(Julia Migenes)第六集:莫扎特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自幼就表現出超常的音樂天賦,3歲練琴,5歲作曲,1762年起其父安排去歐洲各國宮延表演,1763年作更廣泛的旅遊演出,在路易十五的凡爾賽宮逗留了兩周。1764年到達倫敦,受喬治三世接見,在倫敦曾師從阿貝爾與J,C,巴赫,創作了最早的3部交響曲。1766年莫扎特全家返回薩爾茨堡。1767年與1768年兩次再訪維也納,創作了早期的兩部歌劇。1769年底,其父又帶他到義大利,其後不久又兩次訪意。莫扎特的早期創作基本都是在其父帶他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中的創作習作,這期間他廣采各家之所作,鍛煉了極強的適應各種創作的能力。在莫扎特的早期創作,主要受巴赫創作的影響。1778年,莫扎特到巴黎,7月其母去世,其時法國人以對為神童的莫扎特不敢興趣,莫扎特求宮廷職務不成,只得返回薩爾茨堡,擔任宮廷與教堂的管風琴師,因與大主教不和終於辭職去維也納。1782年起莫扎特的創作開始進入成熟期,1782年8月,他創作了《後宮誘逃》,然後與康斯坦策.韋伯結婚。這段時間,他創作了大量最有光彩,也最具他特色的作品。在維也納宮廷擔任樂師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為宮廷服務的舞曲、媳游曲、小夜曲;他和迪特斯多夫和海頓一起拉弦樂四重奏,擔任中提琴手,創作了非常重要的《海頓四重奏》,另還有各種類型最優秀的協奏曲與室內樂。1788年後可看作莫扎特的第三階段,也就是晚期。這一階段一方面他創作出巔峰作品,比如最後的3部交響曲、歌劇《女人心》與《魔笛》;另一方面,他的創作中也開始出現了較烈的衝突,在晚期的室內樂作品、宗教作品中,這種衝突表現的特別明顯。音樂:科林·戴維斯 <指揮> 倫敦交響樂團、俄耳甫斯室內樂團、安德里昂四重奏組鋼琴:伊莫金·庫佩爾參與制作的音樂家:指揮家 科林·戴維斯(Sir Colin Davis)指揮家 索爾蒂(Sir Georg Solti)鋼琴家 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鋼琴家 伊莫金·庫佩爾(Imogen Cooper)女中音歌唱家 芭托莉(Cecilia Bartoli)女高音歌唱家 莉蓮?沃森(Lillian Watson)第七集:馬勒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奧地利作由家、指揮家。 6 歲起學習鋼琴, 1870 年舉行首次鋼琴獨奏會。 1875 年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愛波斯坦學姻琴、富克斯學和聲、弗朗茲.克倫學作曲,是布魯克納的追隨者。音樂學院畢業後,開始指揮生涯,1885年移居布拉格,1886年又在萊比場擔任尼基什的助理指揮。在萊比錫應韋伯後裔之邀,根據《3個便士》的一些片斷創作歌劇,該劇上演後,開始引人注目。同年成為布達佩斯歌劇院首席指揮,1889 年其《第一交響曲》首演。1891年任漢生歌劇院指揮,1894年完成《第二交響曲》(復活),1895年在柏林上演。以後馬勒夏天作曲,冬天指揮,他的音樂杖理查·斯特勞斯賞識。1897年棄猶太教而皈依羅馬天主教後,成為維也納宮廷歌劇院院長。1907年,他在一場論戰之後辭去該職,1908年l月l日在美國亮相,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1909年應聘任新組建的紐約愛樂樂團常任指揮。1907年後,他因心勝病一直處於死亡的陰影之下,1911年因心臟病導致嚴重的血液感染而病逝。音樂:索爾蒂 <指揮> BBC交響樂團參與制作的音樂家:指揮家 索爾蒂(Sir Georg Solti)指揮家兼鋼琴家 蒂爾森·托瑪斯(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揮家 夏伊(Riccardo Chailly)男中音歌唱家 托瑪斯·漢普森(Thomas Hampson)
推薦閱讀:

【認識佛教】7:什麼是三皈依、三皈授受依式(視頻 文字)
【視頻】BBC《曠世傑作的秘密》國語全
如何給視頻加片頭/片尾
學跳交誼舞和拉丁舞【視頻】*
網上惡搞拜金女視頻到底是真是假?

TAG:音樂 | 紀錄片 | 作曲 | 視頻 | 字幕 | 轉載 | 作曲家 | 偉大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