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昌碩:苦鐵篆印器重青田

吳昌碩:苦鐵篆印器重青田

2014年03月16日 09:09新民晚報

朱文印章「顯亭長」邊款

「苦鐵」印邊款

  吳有斐

  2013年是吳昌碩先生榮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長100周年,2014年迎來吳昌碩先生170歲壽誕。上海吳昌碩紀念館為紀念、緬懷、傳承、弘揚,舉辦一系列書畫篆刻展覽。在一次吳昌碩先生後裔提供的家藏缶翁篆刻印珍展示中,展出了吳昌碩先生的名章、齋印、閑章等十數方,認真觀之,竟大多數是取青田石作印材的。如白文的「安吉吳俊章」(37歲)、極有個性的名號章「(吳俊)苦鐵」、為恩師楊峴先生所篆的朱文印章「顯亭長」(42歲)、常用的朱文齋名章「破荷亭」,懷念故鄉的白文印章「歸仁里民」(39歲)等等均為青田。最有意思的是他43歲時篆的青田石白文印「安吉吳俊昌石」,邊款即是「舊青田石,貴如拱璧,六字工整,刻重其質也」。足見他對青田石的青睞、器重。這十餘方印,儘管多普普通通的青田素石,色澤暗沉,但歷經百年,火氣褪盡,包漿醇和,實在溫婉古雅可人。這批印章目前均由吳昌碩四世孫輩精心珍藏,為此次紀念活動才公開展出,與大家共賞、分享。

  吳昌碩對印材的選擇,是與他的人生境遇分不開的。「余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摘自吳昌碩《西泠印社記》)。他自幼身處浙江安吉深山,耕讀世家,家境清寒,學習篆刻也只能就地取材,或山石或方磚之類。25歲後外出求學、遊歷,漂泊於江浙,經濟一直拮据,所以印材始終以選用價廉物美的青田石為主。直至五六十歲後,詩書畫印自成面目,得社會認可,潤筆逐漸豐厚。篆刻所選石材才多樣高端起來。

  家藏一張吳昌碩先生拜託浙江親友為之代購青田石印材的便條,十分有趣:「青田石不計大小,檢清白者,望買一大筐來,我欲自刻印。並因前刻成者為人偷賣,平日心血一旦拋棄,恨恨。唯腰員者不宜多買,切切特書」(見圖)。

  正因為「與印不一日離」,所以要買「一大筐」;正因為青田石耐溫、緻密、價廉,他一買就是「一大筐」;更因為他特有的「鈍刀硬入」縱橫恣肆的篆刻手段,與青田的石質契合,能奏出吳氏雄渾大氣、古樸遒勁的印風,所以才需「一大筐」。有研究者歸納:「吳昌碩自篆印章的石材,大多很普通,較平常。」此判斷有一定道理。印如其人么,吳昌碩先生的為人就像這普通平凡的青田石一樣,厚重、實在、有親和力。

  當然,任何判斷不能太絕對,即使在吳昌碩家境貧寒的歲月里,他也有用佳石奏刀的印章。如他42歲的朱文收藏印「苦鐵歡喜」,用的就是上佳的芙蓉石,見邊款「仲毅老友持贈此石,即破斧燈下」,原來是朋友相贈;如46歲刻的白文自嘲章「酸寒尉印」,用的竟是帶鈕的田黃石!茲因為上一年好友任伯年,替吳昌碩畫了一張「冠服—端立—拱手—厥狀可哂」的酸寒小吏肖像。此下吏生涯,令吳昌碩刻骨銘心,自然要用最好的石材來載錄。又如51歲篆的白文印「俊卿大利」,用的也是上好的芙蓉凍石,兩面邊款,末行記時為「甲午十月記於榆關軍次」,原來刻此印時他在大清軍艦上正隨好友吳大徴大帥去打倭寇呢,怎不期盼此一仗,自己大吉,北洋水師大勝,揚我民族聲威!

  吳昌碩先生一生刻印無數,求印者自奉石材,那就當別論了。

  吳昌碩先生刻印喜用青田石,善用青田石,最重要一點是他有「點石成金」的本領,再普通平凡的石材,在他印刀下就是能呈現一種強烈的氣勢神韻,一種不同凡響的張力,一種獨有的吳氏印風。


推薦閱讀:

清末海派60家之01:吳昌碩石鼓文書法欣賞(四)
吳昌碩刻印的代庖者(文/錢君匋)
石濤 鄭板橋啟功吳昌碩「四家竹風飄然而至」
吳昌碩評傳(1)

TAG:吳昌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