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學】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生於書香世家,天資聰穎,少年才俊,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十六歲的元好問赴并州趕考,在途中碰到一個捕雁,聽聞捕雁者捕殺了一隻雁,而另一隻逃脫的雁悲鳴不止,之後竟投地而死。元好問年深受感動,從捕雁者手裡買回了那隻殉情的雁,將它葬在了汾河邊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並寫了著名的《雁丘》詞,其後又加以修改,成了一首傳世之作《摸魚兒·雁丘詞》。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雖然極具才華,但是其在科場考試的追求上可謂一路坎坷。十六歲起開始參加府試,並未中榜,十九歲時,又到長安參加府試,可惜依舊未中。他在二十一歲時由長安返回故里,定襄遺山安心苦讀,故而自號「遺山山人」。直到衛紹王崇慶元年,元好問再次輾轉到中都(今北京)第三次參加科舉考試,然而依舊未考中。而此時,金朝的三十萬大軍被蒙古擊敗,蒙古大軍逼近中都,在戰亂之年的坎坷之路以及國家的日益破敗危難,加之考試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元好問此時心灰意冷。但是在科舉考試的這條曲折之路上,元好問並未輕易放棄。貞佑二年,元好問赴汴京考試,雖然考試結果還是失敗的,但是此次元好問卻通過這次的應試,結交了一批文人墨客和當朝權貴,在詩歌創作上也小有成績,名震京師,深得時任禮部尚書的趙秉文的檄賞。但是隨著戰亂紛起,元好問由山西顛沛流離至河南,在貞佑五年之時,二十八歲的元好問又再次赴京趕考,可惜的是仍未成功。直至興定五年元好問此時已經三十二歲,終於進士及第,但是意外的是在這次科場考試中元好問因糾紛,被誣為「元氏黨人」,雖被任官,但是潔身自好的文人元好問憤然不就選任。直到他三十五歲時,元好問得到舊人趙秉文的貢舉,以考試優異得中科舉。這等第之後,元好問才正式就選,被任為權國史院編修,雖留官汴京,但是生活卻頗為清貧。

  蒙古屢犯,在戰火紛亂的年代,元好問的仕途也是一路坎坷。金哀宗正大二年,此時的元好問三十六歲,對於這種無為的官職生活並不滿意,因此告假回到登封,在這期間元好問撰寫了一部非常重要著作《杜詩學》,詳細考證了杜甫的傳志、年譜和整理了唐朝以來評論杜詩的言論。而在正大三年,元好問任河南鎮平縣令。而不久之後,蒙古軍攻陷鳳翔元好問藉機辭去幕府。正大八年,元好問調任南陽縣令,在任期間元好問積極進行改革,任績斐然,可謂是「知南陽縣,善政尤著」。此後不久,元好問赴京調金中央政府任尚書省令史,後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轉任尚書省左司員外郎,最後官至翰林知制誥。正當元好問仕途一路高歌猛進之時,天興二年,蒙古軍圍汴京,元好問被圍城中。金哀宗出逃,崔立率兵向蒙古請降獻城並脅迫朝臣為自己立碑歌功頌德,元好問、王若虛等人都被迫參加撰寫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跡,刻上歌頌繳械投降的碑文,在其仕途之上可謂遭受奇恥大辱。金亡之後,元好問與金朝的大批官員被俘,元好問作為囚徒期間逐漸與蒙古國的漢軍首領嚴實、趙天錫等人交好,漸而擺脫了被囚禁的生活。亡國事實已無可改變,仕途也是一路崎嶇不平,元好問轉而寄詩抒情,且以詩存史,思亡國之痛,感人世離散,悲世事艱難,並且著手編輯金國已故君臣詩詞總集《中州集》。而中州則寓有緬懷故國深情之意。

  元好問在詩、詞、曲、小說上皆成績斐然,他迄今流傳下來詩有千餘首,詞380餘首,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詞人,散曲6首,散文250餘篇,且著有小說《續夷堅志》4卷202篇,《中州集》10卷,《唐詩鼓吹》10卷,《遺山樂府》五卷等。此外元好問還是一位優秀的文學評論家,他的《論詩三首》、《論詩三十首》等,採用類似杜甫所開創的以詩論詩的模式,概括了漢朝以來的各種詩歌風格與重要詩人,獨具慧眼,點評獨到精準。

  生於亂世的元好問創作了大量的感盪人心而有雄渾大氣的喪亂詩,反映了在戰爭狀態下人民的艱苦生活。有關元好問的作品整理,版本眾多,元好問詩文集在元代主要有兩種版本,一為張德輝編次的四十卷本詩文總集,另一為曹益甫編二十卷本《遺山詩集》。四十卷本在明清兩代均有刻本,是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本子,為《四庫全書》所收錄。此外,還有道光三年(1850)張穆校刊本及光緒七年(1881)重刊張本的讀書山房本等。《四部叢刊》影印的也是明弘治本,並用靈石楊氏本補充了第二十二卷的部分脫文。曹益甫二十卷本沒有四十卷本流傳得廣,在明末有汲古閣《元人十種詩》刻本。

(來源:國學時代 作者:田野)


推薦閱讀:

國學文化25
國學 | 《詩經》六義指的是什麼
竇娥之孝與宋元孝道 – 國學網
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九 )——清代的四大高手

TAG:國學 | 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