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祭壇上的遊戲——中國古代宮廷政變

權力祭壇上的遊戲——中國古代宮廷政變 2017-04-01 庶民意 天涯社區

 前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天下,他自以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於是創立了「皇帝」名號,自稱始皇帝。自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皇帝權力至高無上,自然成為野心家競相追逐的終極目標。宮廷內部,除了皇帝之外,還活躍著幾種角色:皇子、宗室、大臣、宦官、后妃、外戚。他們圍繞權力,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角逐和較量。然而權力的遊戲是一種極為危險的遊戲,謀劃宮廷政變更是極具危險性。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弒君篡位是大逆不道之事,歷代法律將弒君之罪列為極刑之首。陰謀家和野心家發動宮廷政變時都冒著身家性命的危險,政變無論成功或失敗,均伴隨血腥屠殺。  由於政變的危險性,策劃者往往絞盡腦汁,採用各種謀略和手段,以便有效、迅速、隱秘、安全地實施政變計劃。在中國古代的歷次政變中,政變發動者採用謀殺、兵變、假造符讖、偽造遺詔、禪讓、樹立傀儡等手段,前代的政變手段被後世仿效,新的政變方式又被不斷創造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政變方式。  第一種,謀殺。謀殺是在隱秘的狀態下直接將政敵從肉體上加以消滅,從而實現權力轉移。暗殺的目標首先是在位君主,當擁有合法繼承權的繼承人或者處於有利地位者急於黃袍加身時,謀殺便成了迅速實現即位的有效途徑。謀殺是一種迅速簡捷的手段,但其適用範圍極為有限。暗殺的對象,大多身居高位,戒備森嚴,高度重視自己的安全。而謀殺者冒著極大風險暗殺,他們必須事先看到暗殺結果會帶來極大的權力,否則便不會貿然從事。春秋末期公子光派刺客專諸暗殺吳王僚,專諸將魚腸劍藏在魚腹中,趁上烤魚之機刺殺了吳王僚,由此公子光奪得吳國王位,史稱吳王闔閭。明末,明熹宗朱由校病重,他召見弟弟信王(朱由檢),命他繼承皇位。當時魏忠賢擅權,政局未定,「王(朱由檢)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庖也。」朱由檢(崇禎皇帝)感到很危險,自己隨身攜帶食物,不敢食用宮中飯菜。歷來處高位者都十分謹慎,沒有適當的時機和條件,暗殺很難成功。  第二種,兵變。兵變是在合法的借口下,公開運用軍事手段,逼宮弒君,實現權力轉移。有的兵變通過否認在位君主的血統、否認現政權的合法性,使其行動得到正統觀念的認可。西漢初年,呂后「駕崩」不久,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等人發動兵變,誅滅諸呂,「大臣相與陰謀,以為少帝及三弟為王者皆非孝惠子,復共誅之,尊立文帝。」(《前漢書》)大臣們以皇帝及他的三個弟弟都不是孝惠帝兒子為由,將他們全部殺死,立劉邦的兒子劉恆為帝。  也有的兵變發動者有意製造混亂局勢,然後以平息變亂的面目出現,將弒君謀逆的罪名推卸於人,享用兵變成功果實。南朝宋文帝打算廢黜太子劉劭,劉劭聞訊後搶先發動政變。他假傳聖旨,以宮中發生謀反前去討伐為名,勒兵夜闖皇宮。這天晚上,宋文帝劉義隆與其親信徐湛之議事,天明蠟燭還沒有熄滅。值班衛兵尚在睡覺,劉劭親信張超之率眾徑奔合殿中閣,殺死宋文帝和徐湛之。殺父弒君後,劉劭倉促即位,下詔稱宋文帝死於徐湛之、江湛二人之手,他起兵是為父報仇。兵變受害者反被誣為兵變的發動者,而兵變的策劃者搖身一變成為兵變的平息者。當然,劉劭也沒有好結果。劉劭三弟劉駿在江州稱帝起兵。破城之日,義軍先當著劉劭的面殺掉其四個兒子,讓其體驗骨肉被殘殺的痛苦後,又將其斬殺。  第三種,樹立傀儡,幕後掌控。爭權奪位的鬥爭往往伴隨謀殺一類的恐怖活動,凡以下殺上者,古人謂之「弒」,並認為這是大逆不道之事。有的政變勝利者迫於輿論壓力,並不直接出面,而是樹立傀儡,自己在幕後掌控,一旦時機成熟,就取而代之。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以謀反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隨後,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師死後,司馬昭掌權。曹髦不甘心當傀儡皇帝,對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朕不能坐受廢辱,卿等可助朕討之!」王經上奏說:「不可。古時魯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專權,出兵討伐,失敗後出走,丟掉國家,被天下人所恥笑。如今權柄掌握在司馬昭之手已經很久了,內外公卿,不顧順逆之理,阿附奸賊,也不是一天。陛下宿衛寡弱,無用命之人,若不隱忍,禍莫大焉。且宜緩圖,不可造次。」曹髦說:「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決,便死何懼!」王沈、王業見曹髦不肯聽從,就去報告司馬昭。曹髦隨即拔劍登輦,率領殿中宿衛和奴僕們三百餘人鼓噪而出。司馬昭心腹中護軍賈充從外而入,與曹髦戰於南面宮闕之下。曹髦舉劍奮擊,他雖然沒有武藝,但他是天子,賈充手下士兵都不敢與之交手。賈充對他們說:「司馬公養你等何用?正為今日之事!」騎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要死的還是活的?」賈充說:「司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濟聽罷,挺著長戈,躍馬衝去,一戈刺死曹髦。  政變發生後,司馬昭裝著悲痛欲絕,以頭撞輦大哭。他召集大臣商議,尚書左僕射陳泰提議:「只有殺掉賈充,才能稍稍謝罪天下。」司馬昭考慮了半天才說:「你再想想輕一點的辦法。」陳泰說:「我的話只有比這更進一步的,不知道更輕的辦法。」司馬昭不再說話了。弒殺曹髦後,司馬昭改立常道鄉公曹奐為天子。為了掩蓋內幕,司馬昭將成濟兄弟作為「替罪羊」誅殺,誅滅全族。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宮廷玩權力角逐的遊戲,就如同在權力的祭壇上玩遊戲,要麼登上權力巔峰,成為被萬人膜拜的皇帝,要麼成為任人魚肉的祭品。  本書擷取中國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十次宮廷政變,深度解析在權力場上上演的一幕幕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的奪權大戲,讓你讀懂歷史的宿命和輪迴,讀懂政治的面子和里子,讀懂人性的褶皺和隱密。  本書資料來源以《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為主,資料不足則參考野史筆記和實錄,如《吳越春秋》、《明史紀事本末》、《清實錄》等。本書屬於歷史普及讀物,作者力圖以真實可信的資料、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大家在輕鬆中了解歷史。

  一、公子光刺殺吳王僚  1兄終弟及 公子光心理失衡  吳國王族本與周王室同出,他們的始袓是周文王的伯父古公亶父。相傳古公有三個兒子,長曰太伯,次為仲雍,小者季歷。季歷生姬昌——後來的周文王。古公預見到姬昌將來會有作為,想傳位季歷,以便將來季歷傳位姬昌。太伯、仲雍知道古公這個意圖,就自動讓賢,託名外出採藥,跑到江南「荊蠻」之地。當地土著舉他們為君長,自稱勾吳。太伯死,仲雍立。到商周之際,勾吳在梅里(今錫市內)建造城郭,開始進入階級社會。  春秋時期,吳國的疆界已經非常大,佔據了江蘇的大部、安徽和浙江的小部,成了一個東方大國。公元前585年,吳國傳到了吳王壽夢,從太伯傳至壽夢經過了十九世。  壽夢年老時,遇到和老祖宗古公亶父一樣頭疼的問題。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札。季札在壽夢四子中最賢明,因而深得壽夢寵愛,壽夢想要把王位傳給季札,可是季札不肯接受。吳王壽夢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九月,壽夢去世 ,諸樊「攝行事當國」,代理執行政務。諸樊服喪期滿後,讓位於季札,季札極力推辭。吳國人堅持擁立季札為國君,季札不得已,拋棄家室跑去種田。吳王諸樊把都城遷到姑蘇(今江蘇吳縣),建立城郭宮室。  人們為什麼擁戴季札呢?因為季札是一個賢能的公子。吳國處於春秋各國邊緣,文教非常薄弱。季札曾經遊歷中原,對各諸侯國的音樂分別進行過精闢的評論,擁有優越感的中原諸侯因此對吳國刮目相看。季札出使鄭國的時候遇到了重臣子產,二人一見如故。季札對子產說:「鄭國的執政者生活奢侈,這是無法持久的。貴國的國政必將要落到您的身上,您他日為政,一定要謹慎以禮治國,不然鄭國將敗。」  季札出使徐國,徐國國君非常喜歡季札的佩劍,想要索取,但又不好意思明說。季札看出來了,但因還要到中原各國去出使,就沒有把劍送給徐國國君。季札返回吳國時又經過徐國,徐國國君已經死去,季札就解下寶劍,掛在徐國國君墳墓上的樹上。隨從不解,問道:「徐君已經死了,那寶劍給誰呀!」季札說:「我心中早就已經把佩劍送給徐君了,怎能因為他死而違背自己的心愿呢?」季札出使中原諸侯國一周,滿載盛譽而返,大大地風光了一回,時人都尊稱他為季子。  季札是一個不貪戀權力、閑雲野鶴般的人物。當諸樊的生命也走向終結的時候,權力問題就出現了。諸樊將自己定位為「看門人」,虛位以待弟弟季札。一旦季札想即位的時候,諸樊就會將王位「物歸原主」。諸樊見季札仍然無意繼位,就不立太子,規定王位依照兄弟次序傳遞下去,希望最後把國君的位子傳給季札。諸樊死去以後王位傳給了余祭。公元前531年,余祭去世,余眛繼位。余眛四年(公元前527年)去世,季札還在壯年,朝野擁戴季札登位。季札還是逃避不肯就位,他說:「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逃回他的封地延陵。  吳人說:「先王有命,哥哥做國君去世了由弟弟繼位,一定要把君位傳達到季子。如今季札讓位而逃,而王余昧最後被立為君,現在他既已去世,應當由他的兒子代立為君。」吳國人擁立余眛的兒子僚為國君。兄終弟及的次序沒辦法繼續了,僚於是成為吳王。  諸樊的兒子公子光非常不滿,公子光認為按照子承父業的次序,王位應該回到長子這一系,由自己即位。因為吳王僚的實力比公子光強大,並且得到廣泛支持,公子光在僚即位之初表面上支持吳王僚,不敢輕舉妄動。暗地裡,公子光秘密蓄養謀臣武士,以求推翻吳王僚自立。  吳王僚執政13年,帶領吳國穩步邁進強國之列。儘管吳國與中原諸侯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但很少有諸侯拿正眼去看它,這種狀況在晉國實行「聯吳制楚」戰略後才得到扭轉。當中原國家停止了戰爭,尤其是晉、楚兩大國40多年內沒有再發生戰爭時,外交的中心轉移到了東南地區。  吳王僚和公子光都是一時人傑。吳王僚二年(公元前525年),公子光帥軍攻伐楚國,結果打了敗仗,而且還丟了先王生前的坐船。公子光率領餘眾偷襲楚軍,又重獲先王坐船,然後回師。  吳王僚八年(公元前519年),吳王僚率公子光等興兵進攻楚國控制的淮河流域要地州來(今安徽鳳台)。楚平王命司馬薳越率楚、頓、胡、沈、蔡、陳、許七國聯軍前往救援,令尹子瑕帶病督軍。進軍途中,子瑕病亡,薳越被迫回師雞父。此時,吳王僚移軍鍾離,尋找戰機。  公子光說:「諸侯跟隨楚國的很多,但都是小國,他們是因為害怕楚國,才不得已前來。胡國、沈國的國君年幼而浮躁,陳國大夫夏嚙年輕力壯,但是生性愚頑,頓國和許國、蔡國憎恨楚國的政令。楚國令尹死亡,軍隊士氣低落。代理統帥薳越出身低賤卻受寵信,難以統馭全軍。七國共同參加戰卻不同心,楚國可以戰勝。如果分兵先攻打胡國、沈國與陳國,三國一定率先逃跑。三國失敗,諸侯軍隊的軍心就動搖了。諸侯混亂,楚軍必定奔逃。請讓先頭部隊收斂威勢,誘敵深入,後續部隊鞏固軍陣整頓師旅,再圖進取。」  吳王採納公子光建議,迅速向楚聯軍逼近,在古代用兵忌諱忌的晦日——七月二十九日,突然出現在雞父戰場。吳王以左、中、右三軍主力預先埋伏,中軍由吳王僚率領,公子光率領右軍,公子掩余率領左軍,以不習陣戰的三千囚徒為誘兵攻胡、沈、陳軍。兩軍剛一接戰,吳國誘兵就潰退而逃,三小國軍隊貿然追擊,很快遭到伏擊而失敗,吳軍俘獲胡、沈兩國的國君和陳國的大夫嚙。這時,吳國又施計策,故意釋放俘虜,讓他們逃回聯軍營地,造謠說國君被殺。吳軍在後面乘勝擂鼓,吶喊進攻,許、蔡、頓等軍喪失鬥志,不戰自潰。在後面督戰的楚軍原本想以小國軍隊為掩護,還沒來得及列陣就受到前面潰軍的猛烈衝擊。楚軍潰不成軍,大敗而回。吳軍奪取了州來。  在吳國朝野看來,公子光是一個能臣幹吏。但功勞越大,公子光的心理就越不平衡,他越發認為吳王僚搶奪了自己的寶座。

  2 平王殺父 伍子胥發誓滅楚  公子光手中最鋒利的武器不是腰間的佩劍,而是伍子胥。吳王僚五年(公元前522年),逃亡在外的楚國人伍子胥前來投奔吳國。  伍子胥名員(yún),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他們的先祖伍舉因向楚莊王直言諍諫而顯貴,伍舉的後代子孫在楚國很有名氣。  楚平王的太子名建,楚平王派伍奢做太子的太傅、費無忌做太子的少傅。費無極得不到太子寵信,就想讒害太子建。平王派費無忌到秦國去為太子建娶親,待嫁的秦國女子長得很漂亮,無忌趕回來報告平王說:「這是個絕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過來。」平王便自己娶了那位秦國的女子,對她極為寵愛,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軫。平王又另外給太子娶了一個齊國女子。  費無忌離開太子侍奉平王,他擔心有朝一日平王死後,太子繼位會殺掉自己,就在平王面前讒毀太子建。這時,太子建的母親蔡氏失寵,平王越來越疏遠太子建。後來平王將太子派去駐守城父,讓他守衛邊疆。  費無忌整天在平王面前講太子的壞話。他說:「太子因為秦國女子的緣故,不可能沒有怨恨之心,希望大王有所戒備。太子在城父統帥軍隊,對外勾結諸侯,恐怕會打進來造反作亂。」  平王就召來太子太傅伍奢審問。伍奢知道是費無忌在平王面前說了太子的壞話,便勸諫平王說:「大王怎能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  費無忌說:「大王如果現在不制裁他們,他們的陰謀就會得逞,大王將很快被他們捉住。」  平王就把伍奢關進監牢,又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太子。奮揚派人先去告訴太子說:「太子趕快走,有人來殺你了。」太子建逃到宋國。  費無忌對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都很賢能,如果不把他們殺掉,將是楚國的禍害。大王可以拿他們的父親作人質,把他們召來。」  平王派人對伍奢說:「如果你能夠把兩個兒子招來,大王可以放過你。」  伍奢說:「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尚,小兒子叫胥。長子伍尚性情和順溫厚,如果聽到我召見他,馬上就會來。次子伍子胥少好於文,長習於武,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他知道來了會被給抓起來,肯定是不會來的。」  楚王派人去召伍尚、伍子胥,說:「你們來了,我就饒你們的父親活命,你們不來,我就殺死你們父親。」  伍尚準備前去,伍子胥說:「楚王之所以要召我們兄弟去,並不是真的想讓我們父親活命,只不過是怕我們逃脫會留下禍患,因此想用父親作人質把我們騙去。我們倆一到,父子就都會被處死,這對父親有什麼好處呢?不如我們投奔別的國家,借別國的力量為父親報仇雪恨。現在我們前去被殺死,就什麼也幹不成了。」  伍尚說:「我也知道即使我們去了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但是現在我們不去,以後如果不能報仇雪恨,就會被天下人恥笑,那就後悔莫及了。」他對伍子胥說:「你逃走吧!你報殺父之仇,我前去赴死!」伍尚隨即被捕。  使者追上伍子胥,伍子胥拉開弓搭上箭對準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說:「回報平王,欲國不滅,釋吾父兄;如若不然,楚國將成為廢墟。」使者逃跑。  伍奢聽說伍子胥逃走,說道:「楚國從此將要為戰爭而吃苦頭了。」伍尚被押到國都,平王將伍奢和伍尚殺死。  伍子胥聽說太子建在宋國,就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宋國正發生內亂,伍子胥就和太子建一道又到鄭國,鄭國國君鄭定公對他們非常優待。太子建又到晉國去,晉頃公說:「太子與鄭國相親善,鄭國也很信任太子,如果太子能為我作內應,那我們一定能夠把鄭國滅掉。滅掉鄭國,就把鄭國封給太子。」  太子建心動了,這麼好的事情怎麼偏偏落在自己的頭上?太子建回到了鄭國,在鄭國做起了內應。這時,太子準備殺掉自己的一個隨從,隨從知道他們的密謀,就報告了鄭國,太子建被鄭定公殺死。伍子胥與太子的兒子勝逃往吳國都城姑蘇城。  公子光想謀殺王僚,但沒有找到合適的人,為了暗中求訪能人,他找到一個叫被離的人。被離善於相面,公子光任命他為管理市場的官吏。  有一天,姑蘇城街道上傳來了凄涼悲切的簫聲。被離跑出來一看,大吃一驚,他說:「我相過的人多了,還從沒見過這種相貌的人!」此人正是伍子胥,被離請伍子胥入室上坐,伍子胥一再謙讓。被離說:「我聽說楚國殺了忠臣伍奢,他的兒子伍子胥逃往別國,大概就是你吧?」伍子胥猶豫著沒回答。被離又說:「我不是想害你的人。我看你相貌非比尋常,想替你找到取得富貴的地方。」伍子胥承認了自己確實是伍子胥。  被離將伍子胥引薦給了公子光。當時公子光正謀劃奪取王位,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實力差距。姑蘇城裡遍布忠於吳王僚的軍隊和大臣,他的力量太弱了。正在公子光頭疼的時候,他抬頭看到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花白的頭髮,魁梧的身材,一雙逼視前方旁若無人的眼睛。  伍子胥的實際年齡遠遠比他的外表要年輕。僥倖逃生後,報仇心切和艱苦的生活讓伍子胥過早地衰老。伍子胥出逃到吳國的過程充滿傳奇色彩,民間傳說有很多,「蘆中人」、「過昭關」、「一夜白頭」等等,他是九死一生才逃奔到吳國的首都姑蘇。在姑蘇街頭,伍子胥最初以吹簫賣藝為生。  伍子胥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僚,吳王僚認定伍子胥是個人才,拜他做吳國大夫。伍子胥復仇心切,他強烈建議興兵伐楚,並願意充當先鋒。吳王僚被他說動了,同意出兵伐楚。  公子光去見吳王僚,他說:「萬乘之主,不為匹夫興師。伍子胥因為父兄被楚王殺死,才勸說大王進攻楚國,他只不過是想替自己報仇而已。楚國並不能一舉攻破,戰勝則伍子胥可以報仇, 戰敗我們就要遭受恥辱,千萬不能這麼草率。」吳王僚冷靜想想,認為伐楚的時機的確尚未成熟,便收回了伐楚的決定,並對伍子胥有了看法。  伍子胥大為失望,公子光暗暗高興。伍子胥發現了公子光的不臣之心,知道他想殺死吳王僚自立為王,在這種情形下不便再講對外採取行動。既然只有公子光登位之後才能攻打楚國,那麼他首先應該儘力幫公子光奪得王位。  公子光又對王僚說:「伍子胥因為您不肯發兵,心懷怨恨,不能再任用他。」伍子胥辭去大夫的官職,王僚同意伍子胥辭官,賜給他陽山一百畝的田地。伍子胥和公子勝就去陽山種地。


推薦閱讀:

明朝統治276年間,唯一一次幾乎不流血而且還成功的宮廷政變
養生堂20111214視頻下載 劉鋼 肩周炎 輕柔透巧的宮廷手法3
來自宮廷的健脾益氣食譜
郎世寧宮廷畫欣賞_
張鳴:宮廷如戲場

TAG:中國 | 遊戲 | 宮廷 | 權力 | 古代 | 中國古代宮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