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觀影 |《為所應為》: 一種高舉大旗的罪惡

阿賽爾 凱迪網路

片名:為所應為

導演:斯派克·李

主演:奧西·戴維斯/丹尼·愛羅/斯派克·李

上映日期:1989-06-14

1989年的美國電影《為所應為》,是一部反映紐約布魯克林區種族衝突的好片,是美國黑人導演斯派克·李(他還出演片中重要角色)的作品。

這部電影真實反映美國種族衝突內核的部分,影射了種族魔咒是如何在黑人心中形成夢魘,並反過來損害自己的。

全片的開頭平淡無奇,但漸成大勢,形成可怕的社會浪潮。只因為一件小事,片中大批人參與打砸搶燒,還帶上光明的「反對種族歧視」政治顏色。每一個冷靜的觀眾都明白,這部電影並不是聲討種族歧視問題,要聲討的,恰恰是天天高喊的「反對種族歧視」口號下的族群政治。

這就如同當年日本天天高喊「讓白人滾出亞洲」、「建立我們亞洲人自己的東亞共榮圈」一樣。喊著這些口號的人,卻在發動戰爭,舉起屠刀,屠殺他們所要解放的「奴隸」。

上世紀最好的蠱惑者一度被他的人民捧上神壇

沒有比操控族群政治、階級對立更能蠱惑人心的東西。當年希特勒玩弄這個,竟然發動了可怕的二次大戰;日本人玩弄這個,竟然屠殺了2700萬中國人。特別當這些族群政治被冠以「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時,它的欺騙性、蠱惑性就更大,最後的結局就是毀滅一切。

單方面地說種族問題,並不是歷史的、公正的立場。任何政治形態的形成,都有其歷史軌跡。比如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就不是一日之功,但也不能脫離歷史真實來事後諸葛亮,大談當年的所謂「不正確」。

在殖民開拓時代,英美處在高速發展的資本主義初創時期,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就勾結一些海盜、不良商人、非法船隊,賄賂非洲當地的酋長、頭人,並利用當地的種族衝突,販賣了大量的非洲人。

那還不是人權完善的年代,帝國主義時代的利潤誘惑,弱肉強食邏輯的橫行,人們不覺得不正常。不然,為何那時整個歐洲和美洲,沒有大規模抗議販賣黑奴的社會運動?

不是說販賣黑奴正確,但這個「不正確」是事後的認識。這就如同我們如今看待歷史上的士大夫忠君愛國,會覺得可笑,但在當年的歷史條件下,他們不忠君愛國,難道要造反消滅故國才算正確?

只有經歷過災難,並吸取教訓,人們才能認識到災難的原因並加以避免。這個過程,有時相當漫長。指望歷史上、現實中的一切錯誤立即糾正,指望通過一次革命徹底解決所有社會問題,是不現實的,也是危險的。

《為所應為》這部電影,很深刻地揭示了打著「消滅種族歧視」旗號而做下的「集體無意識罪惡」。

所謂「集體無意識」,即是一個人用別人灌輸的固定概念來解讀事物——這個固定概念顯然會形成籠罩在群體之上的意識形態。

這就是洗腦的強大作用。電影中的很多黑人,並不是壞人,包括那個送外賣的主人公,其實是個很有尊嚴、很有涵養的小子,但最後反而是這個最不可能大搞「種族衝突」的人,率先玩起暴力,製造出巨大的悲劇。

片中野草般生長的布魯克林社區,輕易被某種概念拉向群體暴力

而那些參與的人那麼熱情高漲,認定這是黑人反抗白人的革命行為,遂對薩爾這個老實巴交、自食其力的底層白人展開血腥的進攻,毀滅他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而這個精神支柱,卻是一家養育這片黑人區的食品店。

究竟誰錯了?或許有人認為那個眼鏡黑人最討厭,罪魁禍首應該是他;或許有人認定那個天天提著大號收錄機喧囂擾民的黑小子該死,他才是挑事人;或許有人認定送外賣的黑人最沒良心,薩爾待他不薄,但他率先動手、引發騷亂……

洗腦是很可怕的。一旦社會問題被染上強烈的政治概念,一旦通過群眾運動去解決問題,事情就會變得很危險,「文革」即是案例。

破除政治概念的魔咒很重要。只有切實為自己的權益奮鬥,而不是為某種政治概念奮鬥,整個社會才有理智和平等。中國人上這個當,不是一次了。


推薦閱讀:

聖一長老:《地藏經》之世間眾生罪惡
【思考】劉波:當罪惡悄然來臨
洗去手上的罪惡
[圖文]揭秘美國黑手黨的罪惡勾當– 鐵血網

TAG:罪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