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澤東遊學之路|毛澤東|楊開慧
原標題:青年毛澤東遊學之路
1918年,新民學會在長沙的部分會員合影,後排左四為毛澤東。
青年毛澤東。
上個世紀50年代,陳昌之女陳文新與「舅舅」毛澤東的合影。
本版撰文/記者 范亞湘
毛澤東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上學時,他自己規定了「三不談」即:一不談金錢;二不談身邊瑣事;三不談男女方面的問題。被同學們譽為「身無分文,心憂天下」。他不僅如饑似渴地向書本求學問,讀「有字之書」,而且還走出校門,面向社會,讀「無字之書」,即「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
A 與溈山密印寺方丈的一番長談,毛澤東開始領悟「救國救民的大道理」
1917年暑期,在一師讀書的毛澤東邀了在楚怡小學教書的「學長」蕭子升,各帶一把雨傘、一個挎包,裝著簡單的換洗衣服和文房四寶,外出遊學。遊學是指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另外一個全新的環境學習和遊玩。遊學本來起源於春秋戰國時的孔子「周遊列國」,但湖南俗話稱遊學為「打秋風」。指窮知識分子靠作點詩、寫幾個字,送給鄉里的土財東,換幾個錢糊口,形同乞丐。
此次毛澤東他們沒帶分文,歷時一個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遊歷了長沙、寧鄉、安化、 益陽、沅江五個縣的不少鄉鎮。途中,結交了農民、船工、財主、縣長、老翰林、勸學所所長、寺廟方丈各色人等,寫了許多筆記。回到長沙後,為了紀念這次旅行,毛澤東和蕭子升還換上遊學時的草鞋短褂,到照相館裡拍了一張照片。
這天,毛、蕭二人來到寧鄉縣溈山密印寺,法一小和尚接待了他們。據蕭子升在上個世紀50年代撰寫的《我和毛澤東的一段曲折經歷》里說:「法一,十五歲,很會說話,字也寫得很好。」「我和毛澤東就離開了寺院,向山下走去。法一送我們到山腳,灑淚而別。」
毛澤東與蕭子升在密印寺期間的主要活動是兩次會見方丈。
蕭子升在書中說,他們到達密印寺後,是法一安排他們住下的,可當二人提出要拜見方丈時,卻被拒絕。但由於毛、蕭二人一再堅持,法一就答應把由他倆簽名的一張便條送給方丈。溈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副主任、地方史研究專家喻立新給記者還原了方丈見毛、蕭二人的情景。
過了一會,方丈同意見毛、蕭兩人。方丈注視一番來客,然後抬手一指:「這位可是毛施主?」
「你怎麼會知道?」毛澤東不勝驚訝。
「兩位施主是簽了名的。」方丈不緊不慢地看著桌上的便條說:「毛施主一個字要佔兩三格,而蕭施主一個格能寫兩個字。字如其人的道理,貧僧略知一二。」
喻立新說,在關於溈山史志中,密印寺方丈的名字唯缺1905年到1918年這一時段的。不過,蕭子升在書中卻說:「住持方丈又是一位大學者。」
上個世紀70年代初,寧鄉縣計劃籌建「毛主席早期在寧鄉的革命活動紀念館」,專門成立了「毛主席革命紀念地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毛澤東1917年在寧鄉遊學期間許多當事人進行過調查,其中就對法一和尚做了調查筆錄,其中就有毛澤東「萬佛之中指金佛」的故事。
其實,法一說的「毛澤東驚天一指認金佛、大和尚(方丈)執意邀毛談佛經」的故事,早就在溈山一帶流傳。那故事大致意思是:毛、蕭二人原計劃只在密印寺住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天空烏雲密布,他倆準備參觀萬佛殿後離開溈山。在萬佛殿內,碰巧遇上剛做完早課的方丈。方丈說萬佛之中有一尊純金佛像,平凡之人很難辨認出來。毛澤東繞行殿內,對著一尊佛像一指。方丈心中一驚:「佛門之外,一眼認出本殿金佛,唯有這年輕人。」方丈送兩人出殿,只見烏雲漸漸散去,天上的太陽射出了萬道光芒。方丈更加詫異,於是定要邀請毛澤東,前往客堂談經論道。
在蕭子升書中,有這樣的記載:「第二天早上當我們說要離開時,和尚們告訴我們說,方丈請我們再留幾天,並且當天下午想再見見我們。」
這位方丈到底與毛、蕭二人談了什麼?1917年8月23日,也就是毛澤東剛遊學回來沒幾天,給他的老師黎錦熙寫了一封信,從其中的「感慨」可窺一「斑」:「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之源」,這裡的大意就是「要改變中國混亂局面,必須改變人們的思想。改變人們的思想,應該找到大本大源」。
「大本大源」是什麼?毛澤東在信中沒有全盤托出。不過,這次遊學到達益陽後,他就有了明確結論,「大本大源就在工農群眾」。有學者如是說,毛澤東「救國救民的大道理」最有可能是在密印寺與方丈的幾次長談中頓悟的。
B 不帶一分錢、靠「行乞」遊學,毛澤東當年很「前衛」
為何毛澤東喜歡遊學?1936年,他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回憶說:「有一天我讀到一份《民報》,上面刊載兩個中國學生旅行全國的故事,我想效法他們的榜樣……」
毛澤東給斯諾的描述是:「一個名叫蕭瑜(蕭子升)的學生和我做伴,我們走過五個縣,沒有花一個銅板。農民們既給我們吃的,又給我們地方睡覺;所到之處,我們都受到很友善的歡迎和款待。」
關於這段經歷,蕭子升所著《我和毛澤東的一段曲折經歷》有一則故事就是「毛澤東和我曾是乞丐」:
一天清早,我和毛澤東出長沙西城。過了湘江,我們就踏上通往寧鄉縣城的道路。
我們邊走邊談,過了漫長一段時間,我們感到很餓。
毛澤東說,「我們開始行乞吧,我們已經餓得要命了。」毛澤東問路旁小食店的女人,「你知道附近有讀書人家嗎?」她說,「在小店後面住著一位姓劉的老紳士。」
「潤芝,」我嚷道,「劉先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了!」
我們走到一座堂皇的住宅前,敲門。劉翰林終於走出來了。他年約70歲,他露著驚奇的眼光注視著我們。當他明白我們的來意後,過了一會兒,打開紙包,(我二人)一下子富起來,紙包里包有40枚銅板。
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小食店,不一會兒就飽餐了一頓,每人只花了4枚銅板。
後來,我們沿路乞討,農舍相隔二、三里,討到的只是冷飯冷蔬菜,半飢半飽的。我們深深感到,討飯與在飯館吃飯是何等的不同!
我們來到溈山,找到一戶人家,一對和善的老夫婦給了我們足夠的飯菜。老人對我們說:「你們兩個小夥子,看上去決非乞丐,可為什麼以乞討為生呢?」
「我們家境不好。」毛澤東答道,「但我們想旅行,因此唯一的辦法便是一路乞討。」
他說:「當叫化子沒什麼不好,叫化子總比強盜好得多!」
「叫化子是最誠實的人,」我辯解道,「甚至比做官都要誠實得多。」
蕭子升的這個辯解,很能表現他自尊甚至虛榮的性格。畢竟,他已經畢業,並在長沙城最好的小學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矯情」一點倒可以理解。毛澤東就說:蕭子升放不下架子,問人問路,都要先整整衣服,乾咳兩聲,然後開腔,還只願進大戶人家。
不過還是有人識破了他們的不凡。在益陽,一個飯店主人叫茹英的姑娘,便慧眼識英雄,看出他們的行藏,驚嘆道:「二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啊。」
就是在這個暑假,毛、蕭二人「一雙草鞋一把傘」一口氣遊走了湘省五縣,做了貼近民生的社會考察,不能不說,毛、蕭的遊學方式其實在當時很「前衛」。
C 毛澤東遊學不住好房間與長工同睡一床,深入了解民生疾苦
毛澤東在他的讀書筆記 《講堂錄》中記下:「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在這裡他就特彆強調了讀書不僅要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即社會和天下萬事萬物。要讀懂這本書,就必須走出學校,到社會上親自調查,體驗民情。青年毛澤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期間,曾幾次和好友遊學。據後來發現的史料記載,毛澤東的第一次遊學應該是1916年5月,毛澤東步行數百里,從長沙到婁底市茶園山(今婁星區茶園鎮東沖村)拜訪劉且侯。劉是毛澤東在一師的同班同學,他家在當地是一個大富戶。當時,毛澤東在劉且侯家住了四、五天,並走訪了許多貧苦人家。在劉家,毛澤東不住好房間,不睡好床鋪,堅持和長工王海文在側屋睡一個床,屋裡放在一個桐油燈,兩人抵足而眠,無所不談,得到許多珍貴的資料。毛澤東白天有時到外面調查,有時在房裡看書,書是他自己帶來的。離開蒼山局時正逢大雨,劉且侯因病重,就沒去送毛澤東了。劉且侯不久病逝,當時毛澤東並不知道。後來毛曾去信邀劉相見,才知道劉早已去世。
在毛、蕭二人遊學的前一年暑假,23歲的毛澤東徒步120里到長沙縣板倉楊家拜訪老師楊昌濟,在板倉屋檐下,他與15歲的少女楊開慧那驚鴻一瞥,奠定了他們後來情定終身的基礎。這次,他還與楊開慧兄妹一道拜訪了離板倉40里的高橋柳午亭先生,進而撰寫了頗具影響的《體育之研究》一文。
1918年早春,毛澤東利用寒假期間,到好友陳昌、陳紹休、羅章龍的家鄉瀏陽南鄉、西鄉遊學考察,而且毛澤東在陳昌等人家一住許多天。在那裡,他結交了更多的朋友,了解到更多的民情。
陳昌於1911年考入湖南省第一師範後,與毛澤東、蔡和森等成為同窗摯友。1918年4月,陳昌加入毛澤東等創建的「新民學會」,積极參与毛澤東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和文化書社的活動。1921年冬,陳昌經夏明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陳昌曾經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30年1月,陳昌在澧縣不幸被捕,次月被殺害於長沙瀏陽門外。
1918年春節過後,毛澤東到瀏陽遊學,在陳昌家裡一住就是49天。由於陳昌夫人叫毛秉琴,與毛澤東同姓,因此,她與毛澤東以兄妹相稱,當時,陳昌四歲大女兒稱呼毛澤東為「舅舅」。
1918年夏,毛澤東與蔡和森赴洞庭湖地區進行遊學式的旅行調查。
當然,據張昆弟日記中記載:1917年9月16日,和彭則厚、張昆弟徒步到昭山,在那裡住了一晚;據羅章龍回憶,毛澤東還獨自到南嶽考察過,但這兩次時間較短,只能算「到」,算不得「游」。
遊學途中,毛澤東蕭子升
由「乞丐」變成貴賓
野外露宿
天色已晚,毛澤東和蕭子升沿著一條小河一直走到午夜,最後決定在河灘上露宿。由於很疲憊,兩人很快就進入夢鄉。夜裡毛澤東醒來,發現蕭子升不知什麼時候跑到附近的一棵小杉樹下睡覺,於是轉過頭去,準備繼續睡,就在此時他發現不遠處一隻「老虎」正盤踞在那裡,注視著自己。此時他已完全清醒過來,可是怎麼逃呢?冷靜地思考後,他認為老虎並沒有發現他們,關鍵是要防止蕭子升醒來後喊叫,於是他慢慢挪動到蕭子升那裡,一直守在蕭的旁邊。
天亮後才發現,所謂的老虎原來是一塊石頭。就在兩人準備起身時,草地上突然竄出一條蛇,幸虧沒有被咬,否則附近又沒有醫生,很是危險。於是兩人決定,以後盡量不在野外露宿了。
不過,在寧鄉密印寺拜訪了方丈去安化梅城的路上,毛澤東與蕭子升還是在河堤上露宿了一夜。他們找來兩塊又大又平的石頭當枕頭,毛澤東風趣地說:「沙地當床,石頭當枕,藍天為帳,月光為燈。」還指著一棵老樹說「這就是衣櫃」,順手把包袱和雨傘掛在了老樹上。
「行乞」益陽
毛澤東和蕭子升到達益陽縣城時,大約是早晨10點鐘,由於沒吃早飯,就硬著頭皮進了一家茶館。吃完早飯後,蕭瑜留下,毛澤東出去想法子找錢。但走遍了兩條街,只討到21文錢,無奈之下返回茶館。兩人商量後,決定給店鋪寫對聯,換以少許的金錢。毛澤東以最佳的書法寫了若干條對聯,得到了大多數店鋪的歡迎,很快還清了飯錢,一家茶葉店老闆還盛情邀請他們喝茶。原來店主曾是讀書人,為生活所迫才經營茶葉店。在聊天時,店主提到他的三個兒子,店主自豪地說他讓兩個兒子做生意,另一個兒子去讀書,這樣,家裡可以保持讀書的風氣,也不大可能有人餓死,顯然店主為自己的安排沾沾自喜。但毛澤東認為:店主的決定很自私,只考慮了家庭利益,沒考慮兒子們的個人願望以及社會整體的利益。他對蕭子升說:「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太重,所以人們缺乏民族感情。而一個好的國家是保護人民的,因此人民有義務保衛國家,人民應該為國家著想,不能只顧自己的家庭利益。」講到這裡,他停了一會,接著又說:「最最重要的是,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好政府!一旦建立了好的強有力的政府,人民就可以組織起來!」
正當他倆準備離開益陽時,突然發現牆上貼著一份縣長告示,這才發現他們在一師的化學老師張康峰竟然是益陽縣長,於是決定上門拜訪。
但在門口被衛兵攔住了。從裡面走出個門房,態度非常惡劣地趕他們走,並且嚷嚷著:「要是我進去對縣長說有兩個叫花子要見他,他一定會立刻把我開除的,你們快給我滾出去!」兩人非常的生氣,堅持要見縣長,最終門房報告了縣長,張康峰先生看到名片後立即接見了兩人。
他們和張康峰談了好幾個小時,還一起吃了晚飯。於是,兩個「乞丐」搖身一變,變成貴賓了。第二天離開的時候,張康峰還命令門房將他們送到城門。離開益陽後,他們繼續向沅江前行,路上開始討論在益陽的經歷。蕭子升對那個張康峰的評價很差,認為那個門房不過是執行命令罷了,是張康峰明確指示不要讓窮人進去。張康峰就是人們常說的那種勢利小人,這種人的人生目標就是權勢和金錢,他們的頭腦里不可能有高尚一點的思想。但毛澤東對張康峰並未作評價,而只是默默地一路前行。
推薦閱讀:
※定弘法師:學佛青年應有的觀念
※陳可辛聊了《喜歡·你》和《七月與安生》,以及被「小鎮青年口味」綁架的市場
※【瘋狂吃貨】文藝青年的甜品坊 把星級酒店西點屋搬到家
※青年得志事業有成的面相
※COVtab每一次遠行都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