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高度決定孩子未來
東子:本名范景宇,一個富有傳奇經歷的教育專家、心理專家、暢銷書作家,「父親教育」和「快樂教育」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從事青少年心理諮詢和親子教育研究20年來,出版《好爸爸勝過好老師》、《求求你,表揚我》、《家有中等生》等著作30餘部。在100多個城市作親子講座1000多場。近日,推出《做父親的幸福》一書,首次公開自己的16年教子隨筆,與廣大讀者分享做父親的幸福。日前,記者就如何做父親和家教中的有關熱點問題專訪了東子老師。
長期以來,「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被中國人廣泛接受的觀念。教育孩子的職責也自然落在母親的身上。然而,東子卻認為:即便你給孩子再多的錢,再好的物質享受,如若不能給孩子足夠的關懷和呵護,也不是一個好爸爸。因為孩子所需要的精神營養是空白的,不能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就是對孩子的心靈傷害。因此,他強調「父親的高度,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影響孩子,孩子改變世界」。東子用自己獨創的教育理念,使女兒范姜國一邊玩邊學,3年半讀完小學,兩年半讀完初中,15歲考取重點大學,且「品行好、能力強、分數高」。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童年不快樂
記者:60、70後的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說你的童年充滿了被打的痛,而且沒有玩具、動畫片、小人書、可口的零食,可回憶童年是快樂的。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童年擁有那麼多,卻不快樂? 東子:因為我的童年裡是沒有「課業負擔」這個詞的。放學後是玩耍的最美好時光,書包往家裡一扔,人就溜出了門。大家三五成群聚到一起玩遊戲,春天玩推圈、踢毽子,夏天去河裡抓魚摸蝦,秋天躲到稻草堆里捉迷藏,冬天坐雪爬犁、甩陀螺、打雪仗、堆雪人…… 現在的孩子,雖然不愁吃,不愁穿,要什麼有什麼,可如山的作業,沒完沒了的課外班,壓得孩子難以喘息,哪還有快樂而言啊!如果拿我們的童年和現在孩子的童年交換,你願意嗎?我經常想問那些說現在孩子有福氣的家長。 在精神快樂和物質豐富但精神貧乏兩種狀況之間,想必沒有人願意拋棄前者而選擇後者。所以,我的童年雖然充滿了被打的痛,沒有家長細膩的關愛,物質貧乏,可是每每回憶起童年,心裡充盈著的還是快樂。 記者:女兒小時候,你發誓給她快樂,讓她快樂學習、健康、順利成長,你也確實做到了。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快樂,可是,孩子面對寫不完的作業常常很煩很抵觸,父母該怎麼辦? 東子:不寫或少寫,我的女兒范姜國一就是這樣的。當我看到孩子學習任務增加、時間延長,可是知識量沒有增加,每天大都是在進行著重複性的「勞動」,本來從小愛學習的女兒對作業厭煩、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時,我感到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於是通過和班主任、校長的溝通,免除了家庭作業,使孩子從機械、重複、繁瑣的作業中解放出來。 從「作業大山」下解放出來,女兒每天回家玩耍、看電視、看課外書、做家務,非常快樂,逐漸找回了學習的樂趣。自已又會主動寫作業,這樣寫作業心境與被逼著寫作業是完全不同的。雖然允許女兒不寫或少寫作業,但有一點和她說好了,就是學習的效率要高,成績不能回落。正如女兒在接受採訪時所講:「玩得盡興,學得開心,所以學習就好啊。」
學習需要有快樂的感覺
記者:在孩子教育中,對父母來說,「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很多人甚至用學習好壞對孩子實行「一票否決」式評價。在你眼裡,孩子的「學習」是什麼?你是怎樣幫助女兒「學習」的? 東子:我認為,學習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是為了擁有較好的生存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而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孩子在未來有自立於世的能力,有傲視風雨的人生態度,有感受快樂的一顆充滿陽光的心。我特反對給孩子貼標籤,尤其是以學習優劣來衡量孩子。多年來,我一直在痛斥「苦學」,倡導我的「快樂教育」理念。我要女兒有別於那些接受常規應試教育「鍛造」的孩子,不是每天陷在題海中苦學、死學,而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學會靈活學習,快樂學習,從而輕鬆獲得一個人成長、發展過程中所必須掌握的文化知識。 事實上,學習需要有快樂的感覺,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習像遊戲一樣有趣。想一下,孩子為什麼那麼喜歡玩?因為玩可以讓他們快樂。如果學習也能讓他們快樂,孩子還會有厭學的情緒嗎?還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嗎?當然不會,而且在快樂的心境下,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更高。所以,我幫助孩子「玩」過小學,「樂」過中學。 小學階段強調一個「玩」字,並不是對孩子無原則地放任,任憑孩子像脫韁的野馬一般,而是要把握一個「度」。更要注意因勢利導,使孩子在開心之餘更獲得知識和能力。我們都知道通過玩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學習給人帶來的快樂,此「樂」應是更高一級的「樂」。通俗的解釋就是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從而收穫成功之樂,中學期間孩子就應該這樣度過。
讓孩子成長不孤獨
記者:50、60後小時候有兄弟姐妹做伴,成長不孤獨,現在的孩子雖然有父母陪著,但是沒有小夥伴交流,成長是孤獨的。作為家長,怎麼緩解這一問題呢? 東子:是的。現今的孩子,正深陷「夥伴危機」中,像「孤獨的小螞蟻」一樣。你所說的是造成當今孩子沒有夥伴的客觀原因。而讓孩子陷入孤獨狀態的主觀原因,則在於我們家長的種種顧慮。大部分家長也知道孩子沒有夥伴很孤獨,可是極少有人支持孩子找同伴玩耍。因為第一,孩子沒有時間。每天放學回家有一大堆的作業要完成,即便雙休日也要參加各種輔導班;第二,讓孩子出去找同伴玩,家長不放心。 孩子的成長需要群體生活,需要夥伴。否則孤獨感會讓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甚至將來孩子會因此無法和他人交往,無法適應社會。為了讓女兒依依擁有和夥伴玩耍的快樂,我通過各種方式、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同伴交往,支持她交朋友,給她大量時間和同伴一起玩耍。 僅有小夥伴是不夠的,家長還要做孩子最好的玩伴。父母做孩子的遊戲夥伴,不僅可以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而且在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同時,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從而在共同玩耍中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所以為人父母者不要認為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學校,給孩子買了大堆的玩具,或者有保姆陪著孩子,就可以放手不管。無論工作有多忙,也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和他一起做遊戲,感受他的快樂,做他最好的玩伴。 記者:許多家長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孩子玩,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在親子時間裡,玩些什麼好? 東子:什麼叫有時間,什麼叫沒時間?如果你認為鈔票重要、工作重要,那自然就沒有陪孩子玩的時間。而如果你認為孩子的快樂重要,那你就有時間陪孩子。我的生活、工作狀態如此,相對於那些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的父母來說,我和依依相處的時間太少了,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和依依一起玩耍的時間,要比那些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卻不陪孩子玩的父母拿出來的時間多得多!和依依一起玩的時候,我把自己幻化為「大小孩」,不僅把自己童年裡玩的遊戲一一教給孩子,而且耐心學會現在的孩子正玩的各種遊戲,然後全身心投入其中。我教會依依玩我小時候經常玩的彈杏核、帶依依去坐雪爬犁、溜冰、打陀螺……而依依教會我玩魔方,還教我玩各種網路遊戲,然後和我對決。
父教不能缺失
記者:現在不少家庭父教缺失。很多父親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孩子,自然也就缺失了教育。這二十年來,你奔走於多個城市工作,生活並不安定,你是怎樣「陪」女兒、進行「父教」的?從你的實踐看,在孩子教育中,父親如何做才不會「父教缺失」? 東子:正如在前幾天,我在微博上寫的那樣:「忙爸爸們」應該思索這樣一個問題:「為何而忙?」僅僅是事業嗎?為當更大的官、掙更多的錢、出更大的名。不!這不是你的全部!因為你還是兒子、丈夫和父親,尤其是後者,不能陪孩子玩耍的爸爸,是沒有資格為人父的! 所以,自我做父親那一天起,我就告誡自己:無論多忙,都要擠時間陪孩子。即便有時不在一起生活,孩子要一兩個月才能見到我,此間我保證每天和孩子通個電話,儘管有時通話只有三五分鐘,但是我要讓這女兒聽到我的聲音,因為父親的聲音和背景,對於孩子都是一種精神慰藉,一種強大的力量。 記者:你女兒小學時連跳兩級,在很多人眼裡是天才,你並不這樣認為,女兒成功跳級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東子:人們習慣地認為,在學校里只有高智商的孩子才可以跳級。我女兒跳級後,凡是知道的人,第一反應就是:這孩子真了不起,學習真好,真聰明。其實,我的孩子很普通,在我看來,只要科學施教,合理引導,大多數孩子都可以成功跳級。因為首先,比照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業並不是很繁重,完全可以在現行規定的修學時間裡再省出一到兩年。而現在孩子之所以課業負擔重,多是因重複性、機械性的訓練、題海戰術和人為施加的壓力造成的。 其次,在學校里,老師每天面對著一群個性不同資質各異的孩子,卻採用同一種教育方式,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甚至為了保證每個孩子不掉隊,某個知識點老師要反覆講、練若干遍,接受能力弱的孩子跟上了,接受能力強的孩子只能增加重複學習的負擔;為了提高考試分數,老師會拿出大量的時間帶領孩子們在題海中奮戰,相同的題型不知道重複操練多少遍,孩子的時間和靈性就這樣在機械訓練中被消磨掉了。 我女兒成功跳級,並能保持學習成績優秀的原因,無非這麼幾點:第一,因材施教的結果;第二,讓孩子像玩一樣學習,保持快樂輕鬆的學習興趣;第三,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簡言之就是:興趣足、情緒好、效率高、方法對。而這幾點,大多數家長都可以引導孩子實現。
父母要感恩孩子
記者:你認為孩子應該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為孩子付出很多。但是,父母也應感恩孩子,因為孩子給了父母幸福。你的新書名是《做父親的幸福》,女兒給了你哪些幸福? 東子:感恩孩子,正如我的自序寫的那樣:一是孩子讓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二是孩子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感恩;三是孩子讓我們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四是孩子讓我們成為「好人」;五是孩子給予我們幸福。上天賜予孩子,是對我們最大的眷顧和愛憐。沒有孩子,我們的生活會失去多少樂趣;沒有孩子,我們的幸福生活又從何而來…… 這個書名是我16年做父親的切身感受:我幸福於孩子的快樂成長,幸福於孩子的明理懂事,幸福於孩子的良好品行,幸福於孩子給予我的愛和理解,幸福於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每一天……
推薦閱讀:
※未來彌勒金線光明路
※你這樣富養孩子,卻偏偏養窮了他的未來
※2020年有什麼期待?
※蓋茨小扎齊警告:未來15年里1/3的工作將被AI取代
※「人機一體、智能製造」將是未來製造業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