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翻精神的精華,盡在這裡

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

08級學生的筆譯總結中摘抄出來的,其中包含學生的心得和老師的批改意見。在這裡感謝高翻08級的全體學生,以及李長栓老師和周蘊儀同學。

1、雖然必須承認學習的時候很痛苦,但是真的要結束了,倒也頗有些不舍。心中有些擔心,沒有了老師的教導和鞭策,自己在未來的工作中是否能夠保持嚴謹的精神,我們對待未來的工作是否還能夠做到精益求精?但是,我是有信心的,老師傳授給我們的理念和方法,都是讓我們嘆服的,我們不會遺忘,更不能遺忘。我們當中任何一個同學都不能說,以後不會從事筆譯的工作,它是外事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也是口譯工作良好的補充,更是體現功底的舞台。我們要如何能夠無愧於「北外高翻」的稱號呢?只有將老師傳授給我們的東西貫徹到底,甚至推廣出去。

2、周蘊儀學姐在給我們做過的一次講座上說過,翻譯的過程像談戀愛,對它會又愛又恨,恨極了恨不得甩在一邊再不去理它,愛極了又難割難捨,欲罷不能。這個總結很有點浪漫主義色彩,她在鼓勵我們像愛戀人一樣去愛翻譯。如果要我講的話,我更覺得愛翻譯要像愛自己。因為自己是什麼樣,翻譯就會體現為什麼樣。拿到一篇文章時,自己決定下功夫去讀去理解,譯文會體現出你是準確的;自己決定盡己所能用心寫作,譯文會體現出你是投入的;自己決定邊邊角角都照顧到,譯文會體現出你是縝密的。翻譯經過什麼人的手,就會帶有什麼人的性格。我之所以說愛翻譯要像愛自己,一來是因為每一份作品都是一面鏡子,照到的是自己,二來是因為人不會放棄自己。在翻譯受挫時我們不能心存懈怠,就像我們永遠都不放棄自己。愛翻譯要像愛自己。

3、在筆譯過程中,雖然我們要受到原文作者文字內容的限制,但是一個能動的譯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將一篇原文「變厚」,然後再濃縮「變薄」。而這「變厚」和「變薄」的過程就是譯者深度學習過程,也是譯者不斷提高翻譯的職業精神和譯者的我塑造過程。

4、Growingold is mandatory; growing up is optional.其實大多數時候,翻譯也是optional的,只有譯者來要求自己是精益求精,還是矇混過關。成長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但很多時候是痛的越多,快樂的也越多。翻譯也是如此,痛苦是翻譯的必經過程,但是我們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痛苦中成長起來的。

不過既是翻譯,就是語言間的轉換。要做好翻譯,即使翻譯方法掌握的再好,沒有對兩種語言高超的駕馭能力,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學習方法的同時,最重要的還得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漢語、英語水平,這樣才不愧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也才不愧是學了十幾年英語的「專業人士」!

5、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翻譯本身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譯文也許只是短短的幾段文字,但譯者卻必須做大量的調查論證,但在痛苦的同時又為自己解決了一個個的問題而欣喜。態度決定一切,我們在翻譯方面才剛剛起步,只要始終抱著客觀求實的態度,每一次的翻譯實踐都會使我們的能力得到提高。

6、翻譯即如琢玉,是個由粗及細不斷雕琢的過程。只有準確謹慎地剖開材料表層,一點點去掉無用之材,才能真正展現其光彩奪目的內里。

7、我做翻譯時一般有三個步驟,即宏觀把握、細節處理、整體修改。

8、一般而言,譯者習慣漢英對照著翻譯和反覆推敲,以便保持譯文與原文的統一性,不至於偏離原文作者的意思。但缺點在於譯者容易先入為主,一直以中文的思維來寫英文,常常會忽略許多不符合思維的地方。因此經過反覆校對之後,還應刪掉原文,單純從譯入語的角度審視譯文是否合格。

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翻譯是項永遠無法達到完美的事業,但正因如此,譯者永遠走在成長的路上,以有限的精力探索無限的語言世界。這種無限可能,想來應該是翻譯的魅力所在了,所以作為痛並快樂的譯者,也算是大幸。

10、我最大的收穫便是懂得了「魚」與「漁」之分,掌握了打魚的工具、技巧和步驟,不再貪戀到手的小魚。儘管譯文依然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和自己的標準,但是當面對一篇糟糕的文章時,我已經知道怎樣用掌握的工具理清每一句的含義,再盡己所能用譯入語表達出來。我想對一位譯者而言其他都還可以慢慢提高,這種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回望過去一年的歷程,想到今後一年不用再糾結於各種難纏的有中國特色的文章,不禁如釋重負,但更多的是惋惜再少有機會能聽您指導,也許會少很多醍醐灌頂的機會。以後的人生旅途中我會努力堅持您的翻譯理念,並在可能時傳給其他人,造福大眾。嘮叨至此,要發自肺腑地說一聲:「謝謝您」。

11、翻譯是人類最複雜、最困難的活動之一。它涉及人的認知審美、語言文化素養、對翻譯的認識等諸多因素[1]。翻譯好比寫作,但卻是一項甚至比寫作更難的再創造過程,要求譯者不僅有過硬的英漢雙語功底,還要對所要翻譯的文章背景要足夠的了解、運用各種工具進行大量的研究和論證。只要擁有了對文章的了解,才能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圖,才能做好翻譯的本職工作——傳遞信息,做溝通的橋樑。

12、翻譯不是機械的字詞對照,譯者也不是機器。我越來越感覺:翻譯工作就像是「牛吃下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一樣。如果不能把原文的「草」細細嚼碎,反覆琢磨,認真消化,又怎能產出順滑美味,營養豐富的奶(這才是真正的「達」)。有時喝牛奶的人(譯文的讀者)如果覺得奶不好,很少有人懷疑元兇是沒有營養的草,更多的人會責備奶牛沒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從「草」到「奶」,不僅僅是形態的變化,就像從原文到譯文,並不僅僅是換了語言的外衣,更是兩種文化的思維方式、社會傳統、審美習慣,論述風格的碰撞和互動。作為學生的我們,一年前才剛被李老師(奶牛飼養員)領進了門,給的草形態各異,唯一的相同之處就是沒一個美味,沒一個好消化的。這也是李老師的良苦用心——外面的世界哪能都是嫩嫩的青草,不鍛鍊出剛強的胃,怎麼能產出合格的奶。未來的路要靠自己走,未來的草要自己吃。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雖然這句話已經被重複了很多遍,但是真理是顛撲不破的。

13、只要過程合格,產品就更有可能合格。

14、隨意刪除原文的內容是譯者的大忌。我並沒有把我刪掉的內容置之不顧,而是在後面的內容中時時地觀察,這段被刪的內容是否跟下文有聯繫,若有我則必須重新考慮。

15、想當個認真的翻譯也不容易啊!!

16、關於具體詞語的翻譯,我通過此次翻譯作業得到的最大體會是需要做三重工作,依次為確認1.某詞在源語語境中究竟是何含義、是否合適,2.是否存在對等的譯入語表達,3.該譯入語表達在譯入語的語境和文章上下文中是否合適。

17、總的來說,做一篇翻譯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從語言文字功底到知識背景,處處都在考察我們的能力。每次做完一遍翻譯,都感覺自己元氣大傷。不過,做完翻譯之後的成就感也是其它所不能替代的。翻譯是一個不斷磨練、不斷超越的過程。一篇翻譯並不是說一次做完就了事了,它是在一次次修改中逐漸完善起來的。作為譯者,我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不斷提高自己。筆譯課雖然結束了,但是筆譯學習仍是漫漫長路,還得在今後不斷努力。

18、做好一篇翻譯,需要理解、分析、調查和表達多種能力,是對作者語言和判斷能力的綜合考驗。但每次翻譯最深刻的感覺就是,譯者英語水平是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因此,翻譯水平的提高是腳踏實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翻譯工作者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

19、一直以為,翻譯過程是「痛並快樂著」。痛苦的是,譯者要本著原文的意思和思路來構建譯文,而不是隨性的寫作,天馬行空,是受限制的發揮和重組。這其中要涉及對作者意圖的探究和把握,還要對原文提供的信息進行大量研究求證,辨其真偽後去偽存真。所以大部分「痛苦」體現在對原作者寫作內容的揣摩和批判上,然後通過對譯文的撰寫和修改,達到讓讀者群理解和體會的目的。而所謂的「快樂」除了在完成上述工作後的如釋重負,以及成功地架起作者與讀者之間暢達溝通的橋樑之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隨著譯者求證過程的深入,一個又一個未知的領域之門在你面前慢慢開啟,讓你可以順著門縫向里好奇的張望,你可以選擇推開門走進去,一探究竟;但如果你的好奇心已得到滿足,那索性就此打住,關上門離開,因為你已欣賞到裡面的風景,足矣!因而,令我十分享受的是,翻譯是一種在工作中就可以享受到不同學科和行業知識成果使譯者快速增長見識的職業。

20、把翻譯看作改建工程,將中國式的廟宇(中文)改造成西方的教堂(英文),整個過程包括批判,拆除,清理和重建。

21、老生常談的還有語言錘鍊問題。批判思維比較容易培養,只要能懷著認真執著的態度,加上大量細緻的考證和分析,就能有所突破。但對譯入語的把握卻沒有這麼簡單,即使在尋找到平行文本後獲得一些啟發,但那解決的也許只是詞語或句子的問題,而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結構,包括風格和文體,如何譯的准,譯的好,使各個層面都能表現出來,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時的累積和訓練。

22、筆譯比口譯更費時,更耗力,對譯者的要求也更高。口譯因為有時間壓力,所以對譯文質量的要求不是很高,更看重的是平穩流暢與否,以及信息量,不需要使用華美雋永的詞語,不需要搭建複雜精妙的結構,所以以前聽一位資深口譯員說過,如果把口譯的譯文記錄下來,那這個文本是不能見人的。而筆譯就不一樣了,要精雕細琢才行。因為譯者往往不是該領域的行家,所以小到一個字,一個詞,大到一段話,一篇文章,都要有質疑的精神,並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展開調查與考證。翻譯非文學類文章,尤為艱難,為了確保專業性和精準度,不得不在下筆之前做大量的調查和研究,將自己打造成該領域的准專家。

23、翻譯的過程好比排雷的過程,看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時候都要慎之又慎,要一個一個將地雷找出來。

24、翻譯是一種創作的過程,事實上,翻譯的擔子並不比原作者清,在原文不明了的時候翻譯還要承擔起調查、論證、闡明的任務。這是一個既費體力又費腦力的過程,但是就像藝術家創作出經典的作品一樣,翻譯通過不懈的努力與探索也終究可以踏入藝術的殿堂。正所謂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翻譯上的成就也只能依靠譯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與研究。

25、最讓我鬱悶的是,自己理解了原文,但是由於表達的貧乏,很那準確並且生動的表達出自己所要的感覺。再一次感覺到,英文寫作的功底會直接影響翻譯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我存在句式安排、選詞等等問題的原因。關鍵還得把自己的英文基礎打紮實。

26、作者的觀點不用改。錯誤發現了,要改。沒有發現,不改,也不是譯者的責任。譯者的責任,是把作者想表達出來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現錯誤,可以向作者指出或改正。

27、翻譯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既需要像科學工作者那樣仔細調查、小心求證,又需要擁有藝術家那樣的激情和靈感。翻譯說來簡單,只要理解了原文,再用另外一種語言表達出來即可。然而,翻譯的理解不同於普通讀者的理解,目的不是獲取信息,而是對原文進行全方位的剖析,非「掘原文三尺」而不罷休。翻譯的表達也不同於寫作的表達,魯迅就說過,翻譯比寫作更難。寫作時不會的可以繞過,翻譯卻不行。更何況表達的載體並非母語。

28、翻譯其實和演員很像,都是在不斷變換著身份和心境,去揣摩體會他人的情感和意圖。演員通過表情、眼神、肢體語言等形式再現角色,而翻譯則是依靠遣詞造句、布局謀篇。閱讀平行文本就是為了醞釀情緒,體會nativespeaker在談論這樣的問題、表達這樣的情感時是如何運用句子結構、如何起承轉合的。

29、總之一句話,一篇翻譯做完,心中必然「坦坦蕩蕩」,不怕別人質疑。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付出大量的勞動和心血,不厭其煩地調查研究、閱讀平行文本,反覆思考、字斟句酌。有時為了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詞,吃飯想、走路想、甚至睡覺都要想,頗有些「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而我也始終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翻譯和寫作一樣,除非自己親歷親為,否則看得再多也始終停留在大腦的表層,不會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30、余光中說:「翻譯如婚姻,是一種兩項妥協的藝術。譬如英文譯成中文,既不許西風壓倒東風,變成洋腔洋調的中文,也不許東風壓倒西風,變成油腔滑調的中文,則東西之間勢必相互妥協,以求"兩全之計』。至於妥協到什麼程度,以及哪一方應該多讓一步,神而明之,變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依著自己的修養了。」

譯者未必有學者的權威,或是作家的聲譽,但其影響未必較小,甚或更大。譯者日與偉大的心靈為伍,見賢思齊,當其意會筆到,每能超凡入勝,成為神之巫師,天才之代言人。此乃寂寞之譯者獨享之特權。——余光中

31、要具備良好的語言水平,必須提高對語言的敏感度,做個有心之人,並進行廣泛涉獵。語言功底提高了,許多東西就水到渠成,譯者自然就會少些愁眉緊鎖的時刻,多些妙手偶得的驚喜。有了良好的翻譯態度,才能高屋建瓴,不流俗於做「翻譯匠」的工作,朝著「翻譯大師」的大道走進。

33、有人說,如果把寫作比成自由舞蹈,翻譯就是戴著手銬腳鐐在跳舞,而且還要跳得優美。因為原文的創作不受語言形式的限制,而翻譯既要考慮對原文的忠實,又要按譯文的語言規則來表達原文的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翻譯並不比創作容易,有時甚至更難。難度越大,其藝術性就越高。翻譯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它的藝術美已經遠遠超出了語言的範疇。

34、漢英翻譯中常常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從而影響了譯文的準確性。由此可見,漢語的表達能力和對漢語的理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了翻譯質量的好壞。在翻譯中,我愈加感到漢語功底對翻譯的重要性。英語的語言能力也不可忽視,譯文應流暢,內容準確,在查資料的過程中,通過大量閱讀外刊,及外網上的原版文章,有助於培養能夠跟進一步向讀者的表達習慣靠攏,從而提高翻譯能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擴大知識面,老師曾經說過,翻譯學到一定程度,受限的不是不會運用翻譯技巧,而是背景知識不夠,譯者知識面的寬窄決定了其翻譯質量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

35、經過這一年的學習與實踐,我總結要想做出一篇高質量的譯文是需要質疑精神的。在閱讀原文的時候,要在每一段每一句後面都畫上一個問號,看看原文中是否有需要求證的辭彙或短語、原文邏輯是否清晰、表達是否精鍊等,然後再思考怎樣的譯文才能最好的傳達原文的意思。這樣做一開始可能會降低翻譯速度,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譯者會逐漸培養出一種「敏感度」,即讀過原文後可以較快地判斷出是否有需要改動、刪減的地方,想必這樣就既能保證翻譯的速度,又能得出較上乘的譯文了。

36、翻譯是一個理解、求證、表達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譯者要與不見面的作者和讀者進行對話,了解原文的背景和目的,將作者的思想準確、通順地傳遞給讀者。非文學語篇的翻譯要求譯者在對原文進行解構和重構時,特別注意信息的準確、邏輯的嚴密和表達的嚴謹。這就需要譯者進行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接近或達到作者的理解水平,充分發掘作者原語語境下所要表達的意義,以符合習慣及規範的目標語表達出來。

37、然做完了,但仍感到還有諸多遺憾,這主要是和譯者自身的語言水平相關。由於水平有限,譯文尚有很多不足之處,與高質量的翻譯相比,在駕馭文章及遣詞造句的能力上仍然有待突破。譯路漫長,雖然每次翻譯都不完美,但每次都儘力有所提高,這也是作為譯者的追求和樂趣所在。

38、學了一年的筆譯和口譯之後,對翻譯最深的體會就是,翻譯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職業,所謂「板凳要坐十年冷」。做翻譯的時候要靜心分析理解原文,進行調查取證,要耐心斟酌字句,考慮篇章結構,寫完還要虛心向同學請教,完善不足之處。有時候會翻的很掙扎很痛苦,在翻譯過程中感嘆自己才疏學淺,感嘆知識的空白面太多。翻譯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似乎一旦投身這一職業,就要不斷地追趕每個所涉及領域發展的腳步。當然,翻譯也有翻譯的樂趣。尤其是在調查取證的時候證實自己翻譯過程中的猜想的時候,那種喜悅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每次在聽過老師講評之後,學到了新知識,也會感到無比愉悅,覺得自己在通往一個合格譯員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一個合格的譯員要對自己嚴格,對工作嚴謹,永遠自己跟自己較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39、我的漢英翻譯才剛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培養出了我對原文的質疑態度和加深對原文理解的意識,了解了動筆之前做準備工作的重要性。譯者決不能想當然,不能輕信作者,也不能輕信從別處獲得的信息。譯文應當是獨立的文本,有自己的生命力。但譯文到底能有多獨立還必需取決於譯者的批判性閱讀和思考。翻譯中要善於藉助多種資源和工具,進行查證,保證譯文的準確。把握了正確的信息,還要保證語言的流暢、優美、地道,這需要多年的錘鍊,非一朝一夕能成。在英文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則更需要多利用英英詞典、搭配詞典和Google等工具。雖然這一門課程結束了,但漢英翻譯方面需要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學習的過程遠未結束。現在在我的身上也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需要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按照老師所教的態度和方法,繼續努力,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譯者。

40、理解高於一切。

41、對於作者的觀點,不用修改。支持性數據,也不用核實。只是在檢查原文邏輯和調查術語時,偶然發現原文錯誤,再與作者協商。否則,譯者會擔負無限責任。

42、英文學到現在十一年了,也常常感到絕望。好在古人也說「學然後知不足」,意識到「知識的圓圈之外還有那麼多空白」,總比做一隻井底之蛙來得好。而在漫漫翻譯路上我所要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繼續較真,不偷懶,不做胡適筆下的「差不多先生」;二是夯實語言基本功,厚積薄發,「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3、翻譯不光是個技術活,還是個體力活。

44、首先是作為一名翻譯應有的職業道德。我們要對自己說的話,寫的字負責任。特別是在做筆譯的時候,要記住自己是在為作者和讀者服務,要使自己的譯文兼具準確性和可讀性。其次,我學會了利用網路這個工具,從在線詞典到搜索工具,有大把的資料和平行文本供我們參考,當然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翻譯的時候,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查更多的資料。第三,我還學到了很多新鮮實用的翻譯理念,包括簡明英語,中文的斷句,句子的節奏和韻律,還有對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處理等等。我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翻譯水平還亟待提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翻譯是個很辛苦的工作,翻譯技藝需要長時間的磨練才會日漸純熟。筆譯課雖然結束了,但是我不會停止對筆譯的學習。最後,我想謝謝老師這一年來對我們的諄諄教誨。

45、譯者和作者的關係:扯不斷,理還亂。

46、如無他人翻譯,自己翻譯的將來就會作為標準,所以更需謹慎。符合語法,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就行。

47、真正的交流只能在充分理解對方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翻譯只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進行的事情,其目的是實現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也就是說,翻譯是不得不存在的「惡」。翻譯之所以有「惡」的一面是因為它永遠無法實現完全信息對等的交流,就算信息對等了,由於外語讀者不具備原語文化方面的背景也會出現誤讀和誤解,所以說翻譯有時甚至會阻礙正確的交流。

48、要做一名好的譯者,就必須要肯下苦功夫,苦想、苦找、勤改、比較、試驗,同時不斷提高的自己的中英文水平。

49、譯者在翻譯時需有諸多方面的關照。宏觀的諸如,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作者的身份和立場。關涉中國的文章,翻譯時還需置身於國家和民族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此乃譯者的愛國主義情懷。無論是自然科學抑或人文科學的文章,翻譯時都應從讀者的角度出發,該解釋的解釋,該作注的作注,此乃譯者的人文關懷。中觀的諸如,句與句、段與段乃至全篇的邏輯關係;每句話見諸於紙端和隱藏於紙下的含義,無論作者是有意還是無意而為之。微觀的諸如,對詞語、句型的甄選,對簡潔性、語言多樣性的關照。以上種種,謂之譯者的博思,而唯有譯者在譯時多作考量,讀者在讀時才能少費些思量。

50、翻譯是個不斷求索、反覆醞釀的過程。初次著手這篇文章的翻譯時,看見諸多長句、比喻句和中國化的表達方法,大有王國維先生所說的治學的第一重境界之感慨:「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而後,在翻譯過程中,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至對文章總體風格和立場的把握,小至句子的結構、選詞、標點,均是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甚至日思夜想,幾易其稿。真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現在,當我回首自己翻譯此文所走過的心路,總結心得寫就此文時,又不禁慨嘆「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1、翻譯是一門藝術,雖然說有技巧可循,可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己的雙語水平,多讀雙語原語佳作,多吸收地道的表達,還要多掌握各方面的知識,這才能夠真正的提高翻譯水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2、翻譯是門學問更是門藝術。在電腦前絞盡腦汁、思來想去地尋覓恰當的表達來傳達原文作者的意思,這個過程誠然是痛苦的,因為自己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總是不能讓人覺得完美。而且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譯文的水平也會參差不齊。但是當看到一行行字在鍵盤上敲出心裡又是非常高興的,特別是找到了想要的表達法的時候。我想這也是這麼多人前仆後繼地奔在翻譯這條路上的原因。翻譯是個痛並快樂著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享有這個過程,而不僅僅是完成一項任務。翻譯的時候還可以大大地擴展知識面,要是能夠做個有心人平時多注意多留意,我們一定能夠掌握豐富的只是,為將來尋求全方位發展打下基石。

53、,現在大家在翻譯時調查的很多東西並不是專業性很強、必須要調查的內容,當然這表明了大家勤于思考的習慣,是非常好的。但是有時候,大家是否是害怕注釋寫的太少,作業分數會比較低呢,呵呵。這就有可能會導致一些形式大於內容的現象。當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更加見多識廣了,是不是也可以給我們減輕一些調查的負擔呢?特別根本不是專業性的內容,只是英語語言本身的問題。當我們的英語好到一定程度,會不會覺得有一些東西根本就是渾然天成、無需思考的,因為我在哪兒已經看到過了,存在我的大腦里。但是遇到專業領域的文本,肯定還是要做調查的,只是這個度應該怎樣把握,怎樣真正體現自己的思維。

54、有人說,譯者是戴著鐐銬的舞者。此話一點不假。經過閱讀、理解、翻譯、查證、修訂、審校,完成一篇譯文,過程是相當耗費心力和時間的,期間得承受身心的煎熬。因此從事翻譯工作需要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專註的精神。我們在翻譯時常說,譯者要突破語言的外殼,這並非易事。在翻譯時怎樣實現歸化與異化、直譯與意譯的平衡,其實都要譯者做出艱難的選擇。世界上什麼最難?選擇最難!所以,翻譯工作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也正因為永遠沒有最完美的翻譯,所以才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好的翻譯,所以我們才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儘管我們戴著鐐銬,但是如果我們肯下苦功,在點滴進取中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假以時日,我們也能成為出色的舞者。還是那句話,譯海無涯,學無止盡。

55、記得入學的時候有位老師曾經說過,「也許你們並不是每個人將來都能做同聲傳譯,但是高翻肯定能夠提高你們的個人素質。」也許將翻譯代入到這句話中更為恰當。翻譯使譯者在重塑原文的同時給自身也注入了新血。漢英筆譯的實踐中,重塑原文幫助譯者對語言的變化性和創造性有了更敏感的認識;而更為重要的是,對漢語理解程度的每一次加深,對英語認知疆域的每一次拓展,對未知學科領域的每一次探索,都像是補充了一條重塑所需要的基因片段,令人在求知的過程中不斷振奮,不懈努力。

56、翻譯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倍加認真地對待翻譯,不斷地提高譯文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完善自我。既然選擇了翻譯,就要肩負起自己的使命,認認真真翻譯,認認真真做人。

57、以前做翻譯,總是傾向於字對字、句對句的翻譯,這也是許多外行人的對翻譯抱有的看法。現在漸漸的做多了些、看多了些,會發現真正好的譯文有時完全打亂了原文的語序、結構,以達意為己任,傳達出作者的真正意思,這才是翻譯的目的。讓譯出語流暢、符合語言習慣,盡量避免翻譯腔,脫離語言的外殼。

58、清楚地記得一堂課的標題:化翻譯為寫作,翻譯是基於原文思想的創作。這是李老師對我們中譯英筆譯提出的要求。這一要求讓每一位學翻譯的人聽後都會怦然心動,因為它是翻譯的一種美好境界。但是,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啊!期末考試的這篇翻譯文章更是讓我看到了自己與「美好境界」之間的差距。

59、要研究英語的特點,要看英文寫作手冊。漢英翻譯教材說的不一定對。因為那是中國人的總結。他們對英文的把握有限。

60、你們要傳遞翻譯學院的火種。

61、官方說法都有微言大義,需要我們去發掘。

62、口譯是儘力而為,準備在工作之前完成;筆譯可以邊翻譯,邊查證,盡量完美。兩者要求不同。

63、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你有根據,還怕說不過他們?如果誰膽敢與你理論,你把證據拿出來,他們一定對你刮目相看。大多數人尊重真理,而不是「權威」。

64、官方譯法不一定都不對。臨時應急拿來用是可以的。但當你落的到筆頭時,就要留心了。有一點疑問,就去查。

65、不僅看人民日報,還要看不同的聲音,不同學者的聲音,不同國家的聲音。只有比較,才會發現觀點的差異,才會作出獨立判斷。不妨看看美國國務院的網站,以及CIAfactbook關於中國的介紹。

66、對。其實簡明英語並不容易。不是babytalk.再把那些寫作指南看看。

67、一方面需要不斷提高英語水平,學會說「高級」英語,另一方面又要不斷甩掉這些壞習慣,如何在其中找到一種平衡?有時覺得難以權衡。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看看中國人的中文寫作水平,就可以知道外國人也不一定能寫好外語。

68、我說的研究型人才,是翻譯中的研究,不是翻譯研究。我從來不寫別人看不懂的文章。

69、是的,時間太短,但你們把這個理念帶回去就行了。今後不僅翻譯用得著,任何工作都用得著。我是在培養你們對待工作的態度,甚至對待生活的態度。

70、是的。我感到力不從心。與你們集體(不用說個人)接觸的時間太有限了,我的很多知識無法傳授給你們。所以,我只能教你們最有用的東西,即方法和理念。各科的知識由你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慢慢積累。

71、忠實是指忠實原文的信息,不是文字。所以,可以儘管脫開原文重新寫作。你們的主要問題是英語語言不過關。

72、是誰給政府文件定的風格?你看看美國政府的文件,是不是平鋪直敘。我們自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政府文件標準。

73、簡明英語需要動腦筋才能寫好。比中式英語更難。

75、一個學期下來,你還沒有認識到翻譯就是寫作嗎?難道充滿翻譯腔的譯文才是好的譯文嗎?翻譯和寫作的唯一區別,就是翻譯表達他人的思想,寫作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思想用簡明英語,表達他人的思想為什麼要啰里啰嗦?譯者是作者的代言人,是作者委託的「槍手」,你就是作者第二,為什麼要採用不同的標準呢?所以,不要把自己看成譯者。譯者就是作者。作者就要遵守寫作的規則。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17793874&owner=709789469

推薦閱讀:

美麗從這裡開始-美女 蝴蝶結
這裡說的開胯,不是廣義的開胯
想要挽回女神的心,各種技巧秘籍全在這裡!
男性這裡兩個形狀,可能已經患上前列腺炎!
聽說,這裡的手錶值100000++

TAG:精神 | 這裡 | 在這裡 | 高翻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