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皇帝的逆襲!3萬對10萬一戰成神,42天收復3州17縣!

作者:月小妝

唐末五代是一個軍閥主義大興的時代,從中央到地方,無數大大小小擁兵自重的軍閥,自覺不自覺地攫取更多的權利,滋長更大的野心。

陳獨秀曾經有一句話,來評價民國年間的軍閥混戰之亂源:「兵靠大帥以生活,大帥挾兵以橫行,兩相結合,遂造成中國之大患。」這話放到唐末五代,一樣是真理。

柴榮是五代十國里最閃耀的一顆明珠,甚至超過郭威,和後來作為北宋開國皇帝(實際也是五代出身)的趙匡胤。

柴榮的出身算是富農,但家道中落,投奔了姑父郭威。郭威挺喜歡這小子,在他身上隱隱可見自己兒時的影子,健碩勇猛、機靈聰明,是塊好料子。正好他沒兒子,就收柴榮為養子,改名郭榮。

在郭威還沒發跡的時候,柴榮去販賣茶葉,維持家用,等郭威起來了,柴榮就棄商從戎,隨郭威轉戰四方。

公元950年,郭威被授為天雄軍節度使,統領重兵坐鎮河北,柴榮就改任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協助養父掌軍。而他的治國才能,在郭威建立後周政權後就已經顯露出來了。

那時,柴榮被任命為澶州節度使,他把這個地方治理得有聲有色,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政治十分清明。

郭威即位後不久就病死了,臨終前他指名要柴榮即位,他的眼光果然沒錯,為後周選了一代明君。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柴榮繼位不久,北漢劉崇(沙陀人,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北漢開國君主)聯合遼國乘機南下,打算乘著後周內部還不穩定,打擊後周的力量。高平之戰,就是北漢、契丹聯軍與後周在高平一帶進行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後周初戰不利,柴榮冒著矢石親臨戰場,扭轉戰局,大獲全勝,中原王朝從此由弱轉強。

這劉崇也是欺負柴榮年輕,覺得肯定好打,自信滿滿的糾集號稱十萬大軍虎狼一樣撲向璐州,其中,他自己的兵力大約3萬,遼國五萬餘人,加起來差不多八九萬,為壯聲勢就說是十萬。

宰相馮道(這是個高人,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屹立不倒,被稱為官場「不倒翁」)竭力阻止,不讓他御駕親征。柴榮說:「那劉崇小兒就是欺我年輕,想吞併中原,我必須親自征討他!」

周世宗激動地喊道:「唐太宗就喜歡御駕親征,每戰必勝,我也要學他!」馮道則不留情面地反駁道:「你是你,唐太宗是唐太宗!你龍椅都沒坐熱,還是先把小命保住再來說這些大話吧!」儘管如此,周世宗還是決定御駕親征!

三月十九日,柴榮率領周軍與北漢軍隊高平相逢,北漢此時有契丹兵馬幫助,氣勢很盛。(即使沒有氣勢也很盛,因為狂傲的劉崇覺得柴榮根本就不是他對手,這次找遼國來太不應該了,萬一贏了他們搶功怎麼辦?)

柴榮並不是頭腦發熱,他是一個出色的軍事謀略家,在出征之前,點兵部署,他是做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戰略策劃的。

然而,戰場上是很難預料的,什麼都可能發生。剛交戰的時候,驚惶不定的周軍就出事了,右軍將領樊愛能、何徽即領騎兵先逃,右軍潰敗,步兵千餘人解甲投降北漢。柴榮見情形危機,用刀劍撥開呼嘯著衝上來的箭,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正是諸軍建功立業的時刻!大家不要怕,給我殺!」周軍見皇上尚且不怕,稍稍穩住了陣腳,但形勢依然非常危急。

大將趙匡胤不由得熱血上涌,徑直衝到張永德面前高喊道:「現在主上有難,我們食君之祿,難道不該擔君之憂,浴血奮戰嗎?既然敵軍從兩翼包抄而來,我們則從兩翼反擊,穩住陣型待劉詞將軍趕到,則可全線反擊!」張永德也是一員猛將,當即願與趙匡胤並肩奮戰。趙匡胤又道:「我軍右翼已經崩潰,張元徽勢猛,我願率軍前去迎他,張將軍可去援助左翼!」

不懼艱險,迎難而上,此誠猛將之風,太祖胸懷!

右翼潰敗了,如果劉崇不那麼狂傲,猛擊右翼,估計能生擒柴榮。然而他並沒有,他太自信了。

據說戰前布陣時,北漢軍列出一字長蛇陣,劉崇親率禁軍主力居中,張元徽居左,遼軍耶律敵祿居右。周軍仍以凹形防禦面應敵,樊愛能、何徽居右,對位張元徽;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李重進居左,對位耶律敵祿;宣徽使向訓、鄭州防禦使史彥超率精銳騎兵居中,對位劉崇本人;周世宗本人親率近衛在二線壓陣,殿前司都指揮使張永德、趙匡胤隨行;劉詞的部隊尚未到場,趕到時可以作為第二梯隊跟上。

周世宗雖然是未經戰陣的年輕人,但是從這番布置來看,他或者說是他的參謀部水平遠遠高於劉崇。

遼軍主將耶律敵祿發現這個問題了,他發現柴榮的布局很拉風,而劉崇的布局卻有一個漏洞。他趕緊去找劉崇,但此刻這個傲嬌的將軍在幹嘛呢?喝酒慶功呢!他正在中軍擺開牙床,一邊奏樂一邊品酒,擺出一副「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的架勢。

遼軍主將耶律敵祿快哭了,老大你能長點心嗎?我們要敗了啊啊啊!

劉崇說,敗了?怎麼可能?

遼軍主將耶律敵祿說,那我們遼軍先按兵不動,看你們打,我們黨後援。

劉崇輕飄飄的說,行,隨便你。

正好,他覺得一個人就能搞定,弄遼國軍隊豈不是要跟他強功?

我們回到戰場上來,看現在情形如何了:

趙匡胤策馬到陣前高喊道:「現在軍情緊急,主上尚且浴血奮戰,我等將士難道還要貪生怕死嗎?」諸軍都是凜烈男子,聽到此話哪個不是熱血沸騰?此時趙匡胤和張永德各率兩千精銳騎兵分別向左右翼發起反擊,周世宗也是胸中一熱,將御前禁軍盡數增援中軍,僅留五十騎在近身護衛!周軍無不捨身奮戰,尤其是趙匡胤,一騎絕塵,從北漢軍陣中密集處穿過,沿途連斬數名敵將,當真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右翼軍士氣大振,借著愈發猛烈的南風,向北漢軍發起了潮水般的反攻,趙匡胤身先士卒,左臂中箭,血染戰袍,卻愈戰愈勇,周軍漸漸有反敗為勝之勢!

趙匡胤的喊聲,在漫漫的沙塵中擴散。周兵士氣大振,無不以一當百。後周左軍統帥李重進和白重贇也奮力出擊,北漢兵大敗,右軍統帥驍將張元徽被殺。楊袞見勢頭不對,帶領契丹兵轉身逃跑了。

劉崇這次下了這麼大的賭注,結果把壓箱子底的錢,幾乎都輸光了!翻山越嶺,僥倖逃得一條性命,回到太原清點人數,身邊就只剩下了十幾個人了。

凱旋而歸的柴榮,也隱隱意識到了後周軍隊不像他想的那麼驍勇善戰,有幾個明顯是草包,其餘的只是草包的沒那麼厲害,要是沒有他和趙匡胤力挽狂瀾,說不定人馬都跑了。

不行,得開始整頓軍紀。殺人!

高平之戰後,周世宗整頓軍紀,重獎作戰勇猛的趙匡胤、張永德、劉詞、史彥超等將,將臨陣脫逃的樊愛能、何徽處斬,殺了70多將領,把臨陣投敵的士兵全部處死。周軍上下肅然,大家都知道害怕了,殺一儆百,沒人敢逃跑了。

回到汴京以後,柴榮又把軍隊整頓了一遍,老弱病殘都遣送回家,各地挑選精壯、勇猛的軍士運輸回京,編為禁軍,這樣就建立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武之師。

柴榮即位後,由於他自幼生活在社會底層,對民間疾苦很有同情心,所以他首先就是反貪,以嚴刑峻法打擊不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的貪污人員。

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額外多收了稅,柴榮讓他自殺謝罪。供奉管孫延系監督民工修建永福殿,孫延希剋扣民工錢,讓民工用瓦盛飯,樹枝當筷子,柴榮得悉後大怒,下令將孫延希斬首示眾。

他還規定,誰推薦人當官,如果當官開始貪污,推薦人一併處死,這一舉措令後周朝廷震動,人人自危。

不過後期當人們都奉公守法時,他的法律就不那麼嚴苛了,他廢除了凌遲之類的酷刑,代之以較為人道的處罰方式,他制定了《大周刑統》,北宋的《宋刑統》就是依照此來制定的。

柴榮用人,不管什麼貴族不貴族,唯才是舉,就算文憑不高,只要有才能,他都大膽啟用。魏仁浦不是科舉出身,大家都反對用他,柴榮堅持用他為宰相。

柴榮分給流民土地,又讓地主貴族也交稅,所有人無論貴賤,一律交稅。這一舉措簡直具有超時代的戰略眼光。

為了獲得更多的勞動力,他下令僧人還俗,毀佛,讓這些勞動力都去種地。想出家也不是隨便能出,必須背誦一定數量的經文。

顯德三年,(公元955年)四月,柴榮發動10萬民工,幹了件大事。他將汴京擴展了一倍還多,使汴京成為當時全國第1大京都,其繁榮寬闊,豈非六朝古都所能比擬?難怪趙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

柴榮在曆法、音樂、典籍方面也做了突出的貢獻,其中太祖實錄的撰寫,讓五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得以面世。

柴榮一生還有一場威武的戰役,也是他能夠一統中國的關鍵戰役,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他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役。

南唐雖然搖搖欲墜,統治者昏庸,但並不好打。南唐轄境30餘州,廣袤數千里,實力相當強大。

柴榮佔領後蜀四州後,李谷率兵攻壽州月余不克,後來柴榮派李重進增援李谷,依然不克,最終柴榮重兵圍攻,所耗損元氣不少。

趙匡胤等大將攻取南唐及諸州,這才讓局面逆轉。

此時李璟坐不住了,遣使請和,表示願意割地納和,但是柴榮不願意,繼續派兵攻擊南唐。

柴榮為了拿下南唐,甚至讓南唐被俘獲的水軍教習水戰,打算從水路過去。

南唐這塊骨頭不好啃,啃了三次才啃下來。

十月,柴榮親率諸軍第三次征南唐,目標是奪取江淮之地。

十一月,攻濠州、敗唐軍於渦。遂鼓行而東,沿淮城柵,所至皆下。十二月,泗州守將以城降,柴榮親率水陸大軍東下,得敵艦船三百餘艘,加之周軍數百艘艦船,水陸俱奔,所向皆捷,連降濠州、漣水、亳州。次年正月,柴榮親率戰艦數百艘大敗南唐水軍,逼近金陵(今南京)。

李璟慌忙求和,獻了四州,都是肥沃、戰略位置重要的地方,納貢稱臣。此時柴榮也怕繼續南下,會讓遼和北漢趁虛而入,也有班師的想法,於是同意了李璟的求和,和南唐簽訂合約。

至此,後周盡得淮南14州60縣之地。後周國力驟強,震懾南方割據勢力,為北伐掃清障礙。

北伐可以說是柴榮做的一件意義重大的事,對於漢族而言,柴榮的舉措是英雄之舉。

燕雲十六州的割讓,不僅僅讓中原的漢人顏面盡失,更可怕的是那是外敵入侵的門戶,北方蠻夷如果趁虛而入,中原就是待宰的羔羊。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全,也是為衣一統中華的夙願,此時的柴榮,全力向北!去完成他的英雄夢想!

公元959年(顯德六年)一月,柴榮下詔:「每年新及第進士及諸聞喜宴,宜令宣徽院指揮排比。」「禮部貢院今後及第舉人,逐科等第定人數姓名,並所試文學奏文,候敕下發榜。」二月,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河。發滑、亳二州丁夫浚五丈河,東流於定陶,入濟,以通青、鄆水運之路。又疏蔡河,以通陳、潁水運之路。左補闕王德成因舉官不當,左遷右贊善大夫。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至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五月,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遇疾而返。

他走的十分不舍,而且頻頻回顧,將瓦橋關改名雄州,將益津關改名霸州,並留下韓令坤、陳思讓兩將率兵駐守,以待來年再次北伐。

他沒想到的是,沒有來年了,直到病榻上,他還想著要去北伐,稍微好點,就忙著點兵點將。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六月十八日,一代聖主柴榮病逝於滋德殿,享年39歲,葬於慶陵。

他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卻懷抱著收復燕雲十六州,一統天下的英雄夢想,倉猝而終。可惜,可嘆!

推薦閱讀:

杜甫讚美諸葛亮的一首詩,曾被乾隆皇帝高度讚美!
桑塔格:她在旁觀皇帝的新衣
竇漪房的小兒子劉武為何沒當上皇帝?劉武真的是劉啟害死的嗎?
明朝皇帝為何如此短命,大部分死於30多歲
皇帝的棺槨因為腐爛而被遺棄,農民用了之後發生了可怕的事情!

TAG:逆襲 | 皇帝 | 一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