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90分鐘無情碾壓 特朗普承認很失敗
希拉里謹慎拿捏,精準反擊(圖源:Reuters/VCG)
特朗普在辯論現場頻頻喝水(圖源:Reuters/VCG)
2016年大選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於美東時間9月26日9時在紐約長島的霍夫斯特拉大學舉行。68歲的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和70歲的特朗普(Donald Trump)隔空較量1年多以後終於首次面對面交鋒。從90分鐘的辯論全程看,希拉里盡大可能地展現了自己作為「久經考驗」總統候選人的優勢,即便特朗普從郵件門、政治精英、身體耐力以及誠信度等發起攻擊,她都能夠遊刃有餘地予以應對。
希拉里無疑是首場辯論的贏家,就連特朗普本人也承認他的辯論表現「如此糟糕」(so awful),儘管他將自己輸掉辯論的原因歸結為自己的麥克風出現了故障,不過美國選民似乎不接受這個解釋。
特朗普雖然沒有了初選中的那種謾罵與粗魯,但他表現平平的背後卻暴露出了他對辯論議題本身的生疏和無知。和希拉里對細節的把握、對議題了解的嫻熟度相比,特朗普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相關辯詞甚至充滿矛盾和自我否定。尤其在後半段,特朗普基本上迴避了主持人的絕大多數提問,並不時地通過插話、喝水等方式,掩飾自己的不自信。
比如,主持人提問如何將海外的就業和企業帶回美國,而特朗普先是答非所問,被主持人追問後,反而強調「如何防止美國就業和企業走出去」,根本沒有給出任何實質的答案。在有關增稅的答問中,特朗普更是瞻前顧後,從未給出完整的可信答案。
整場來看,特朗普並不是在「辯論」,也不是在陳述事實,而是在自說自話和隨機插話。希拉里專業、乾脆、穩重,當然也非常謹慎。特朗普則大部分時間在自由發揮,猶如脫韁的野馬,有進攻的架勢,但力道用不到靶心,很難給予希拉里致命一擊。從辯論現場反應看,特朗普初選階段就已經顯露出的一些缺陷,如口不擇言、缺乏邏輯性等問題,在這場大選辯論中暴露無遺,在希拉里笑稱「我覺得最後我會因為各種非我所能負責的事情而受到指責」時,特朗普竟然不假思索地反問「為什麼不?」,留給觀眾的也只能是愕然和無奈。
另一大敗筆針對如何應對警民衝突、彌合社區關係的問題,特朗普對種族之間的犯罪和暴力進行了天花亂墜的表述,卻最後回歸到自己初選時就支持的「警察盤問與搜身」策略,甚至將槍支暴力與之混為一談。主持人Holt當即指出「警察盤問」方式已經被裁定為違憲,特朗普對此給出的又是一個粗暴而毫無根據的反駁:「不,你胡說。」
特朗普提到了國內就業的外包、芝加哥的社區「警民」衝突和美國基礎設施的落後等,但是他並沒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政策選項。在TPP和NAFTA等問題上,特朗普抓住了要害,但並沒有把這種優勢轉變為辯論的士氣。他也提到了希拉里的郵件門,但是現場效果一般,在調動聽眾情緒方面表現也缺乏亮點。
從中東政策到稅收政策,希拉里儘管同樣未能給出太多新鮮答案,但對各種議題都提出了比較詳細的具體方案,她同時批評特朗普拒絕公布稅務報表、故意炒作總統的「出生爭議」(Birtherism),醜化黑人選民和女性選民等。應對這些攻擊,特朗普儘管全部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反擊,但卻在幾乎所有反駁當中都留下了硬傷和把柄,甚至將「少納稅」與「聰明」聯繫到了一起。美國媒體本就為抓住候選人辯論中的硬傷而摩拳擦掌,幾乎所有主流媒體都開啟了「Fact Check」(事實查驗)專欄,最終結果證明,特朗普給這些媒體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在媒體的集中火力圍攻下,希拉里並非沒有「失算」的瞬間,特別是從「事實查驗」結果來看,她所使用的論據中謬誤和刻意誤導也為數不少,然而問題在於,特朗普並沒有抓住時機。本次辯論中特朗普致力於採用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但事實上,特朗普將所謂簡明扼要的反駁完全變成了重複攻擊,他在辯論現場反覆打斷希拉里並試圖插話,反而使自己的表現既失去了進攻力度,也失去了應有的未來總統的風度。
主持人一定程度上也幫助了希拉里,當然這不是一種偏見或故意「拉偏架」,而是因為特朗普拒給出答案,導致他不得不持續追問特朗普,這一定程度上讓特朗普的軟肋曝光無疑。比如,關於特朗普堅稱自己從未支持過伊拉克戰爭,主持人就明確當場指出反面觀點。主持人開場時要求現場不要過於喧嘩或鼓掌,這就導致很多現場觀眾將壓抑的情緒與熱情在最後總結陳述中爆發了出來,很明顯,希拉里受到的掌聲更為熱烈。
如果換做其他人,希拉里這種做法不一定得分,但她的對手是長於煽動聽眾情緒,卻不善於處理具體政策議題,更不擅長用事實論據為自己立場辯護的特朗普。特朗普所謂「我的麥克風出了故障」的理由顯然不足以服眾,但無論特朗普如何解釋自己的失手,首場辯論中特朗普的失敗已經毋庸置疑。
(霍娜 皇金 撰寫)
推薦閱讀:
※人不是神,人誰沒有失敗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史上最失敗的八大御駕親征
※【精華】寧可相信世上有鬼,都不要相信失敗者的嘴!認真看完勝過你讀10年書
※一個失敗者的自白:讀《二十幾歲決定你的人生主題》
※「特金會」前「無核化」分歧巨大,美國做好談判失敗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