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毛澤東的歷史不容篡改(十二)

毛澤東的歷史不容篡改(十二)時間:2013-05-14 16:16來源:來搞選登 作者:水陸洲

(十二)「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的環境」

第一部分原文摘錄

第十五章——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主要論述了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期間,毛澤東的外交活動。這一章可以分為六節來讀:

第一節 日內瓦會議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緩和下來,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鬆了一口氣。

  毛澤東對朝鮮停戰的意義作了充分的估計。九月二日,他在一封電報里指出:「最近,朝鮮停戰協定的簽字,顯然是整個和平民主陣營在爭取和平、制止新戰爭的努力中所獲得的新的重大的成就。這一新的重大的成就業已有助於整個世界形勢的開始和緩」。九月十二日,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的講話中又說: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之一,是「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一九五三年八月十五日,毛澤東致電金日成,提出中國對召開政治會議的意見。電報寫道:「我方對於政治會議的方針是,繼續堅持和平政策,堅持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並進一步爭取和平解決遠東其他問題,以緩和國際的緊張局勢。」還提出,政治會議應採取圓桌會議的形式,不採取雙邊談判的形式;參加國包括蘇、中、美、英、法,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以及四個中立國波蘭、印度、瑞典、緬甸;會議議程應當按照停戰協定第六十款的規定,先解決撤軍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再討論其他問題;表決方式採取協商決定,即停戰雙方一致同意的方式;會議地點,建議在新德里舉行。、這個意見,得到蘇聯和朝鮮的同意。

  八月十八日,毛澤東說:「我們這樣做,是為了促進國際間的合作,和創造一個以和平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範例的開始。」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毛澤東致電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全面分析越南局勢,認為:「目前法國人民要求經過和談結束越南戰爭的壓力愈來愈大,法國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也認為侵越戰爭得不償失,主張和談,拉尼埃也兩次正式表示願意談判;但是美帝從朝鮮停戰後便企圖使侵越戰爭擴大化,脅迫法帝打到底。在這個時候,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正式表示願意用和平協商方式解決越南戰爭,是需要的,合時宜的。只有這樣,才能把和平旗幟抓在我們手裡,更進一步鼓勵法國及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積極鬥爭,揭穿法國反動派說越南不要和平,把戰爭責任推在越南身上的陰謀。也只有這樣,才能利用和擴大法美之間的矛盾。」

  毛澤東同時提醒越方,不要因為準備和談而放鬆軍事鬥爭。「和帝國主義者和談,同戰爭一樣,也是一種長時間的尖銳的鬥爭。」「朝鮮停戰的經驗證明,只有我們力量強大,在戰場上給敵人的打擊愈多愈痛的時候,和談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所以應當邊打邊談、談談打打,兩者不可偏廢。決不可因為和談而稍為放鬆自己在軍事上打擊敵人的努力。」

  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日內瓦會議在國聯大廈開始舉行。

  七月六日,周恩來一行回到北京。當天晚上,毛澤東在中南海住處召開會議,同劉少奇、朱德、陳雲、鄧小平一起,聽取周恩來關於日內瓦會議進展情況的彙報。第二天,毛澤東又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聽取周恩來關於出席日內瓦會議以及訪問印度、緬甸和舉行中越會談等情況的報告。最後,毛澤東作了總結性講話。

  從日內瓦會議開始以來,毛澤東一直密切關注著會議的進行,研究各主要國家的言論行動,觀察和分析東南亞以至整個國際形勢及其發展趨勢,考慮我國應當採取怎樣的方針。

  毛澤東對周恩來率領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會議上採取的方針和取得的初步成果很滿意,他在講話里充分肯定這一點,說:「周恩來同志的報告很好,我們應當同意他所講的這些方針,並且批准代表團過去這些活動。過去兩個半月的活動是很好的。我們幾個國家,蘇聯,中國,還有朝鮮和越南,是團結得很好的,方針是正確的,活動是有成績的。」「在談判中該讓的就必須讓,該堅持的就必須堅持。根據總方針,這些具體活動做得恰當,是可以和下來的,就可以達到聯合多數、孤立少數(就是美國人)的目的。」「今後是會議的最後一個階段了,繼續執行這個方針,並且在有些具體問題上抓緊一點,估計可以達成協議,就可以開展一個局勢。」

  接著,毛澤東著重講了在國際鬥爭中如何利用矛盾、聯合多數、孤立少數的問題。他說:「在日內瓦,我們抓住了和平這個口號,就是我們要和平。而美國人就不抓這個東西,它就是要打,這樣,它就很說不過去了,沒有道理了。現在要和的人多了,我們要跟一切願意和平的人合作,來孤立那些好戰分子,就是孤立美國當局,主要還是那裡頭急於要打仗的那一派。美國抓住印度支那這樣一個地方,這樣一個戰爭,對這一點,我們國內有許多人還看不大清楚。為什麼這樣一個小地方的戰爭牽動全世界?就是因為美國要借這個地方做文章,借這個地方擴大戰爭,繼續打下去。這個問題是牽動很大的,牽動了東南亞,牽動了亞洲、歐洲、美洲(比如加拿大)和澳洲。所以,有很多人就同意和平。」

  他又說:「現在總的國際形勢就是美國人相當孤立。這個東南亞的問題——印度支那問題解決之後,估計它的孤立會要繼續發展。現在英國一大幫、法國、東南亞各國、加拿大、墨西哥,還有一些南美的國家,都是不喜歡美國的。所以,這個局勢很有希望。現在,門要關死已經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種有利的局勢,需要我們走出去。」

  「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這是蘇聯提出來的口號,也是我們的口號,現在變成艾登他們口裡的話了,變成尼赫魯他們口裡的話了,他們也講緩和國際緊張局勢。這就是很大一個變化。這種變化,估計再有一個時期,只要東南亞這個問題和下來之後,會有個促進。所以,整個形勢應當說是比較過去大為好轉。因此,我們要對許多國家,比如英國、法國、加拿大這一類國家,比如印度、緬甸這一類國家,凡是有可能的,都要進行工作。甚至像泰國這樣的國家,它在我國附近,也是怕我們的,也要進行工作。」

  毛澤東還提出:「美國內部也是有矛盾的」,「對美國這樣的國家也不是沒有文章可做。」「對美國要使它分化,使它孤立,孤立以後它總要分化的。在目前世界上這樣四分五裂的形勢下,一塊鐵板那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它們反蘇,反共,反對中國,反對人民民主國家,反對我們這個陣線,那是真的;但是,它們那個資本主義世界是很不統一的,四分五裂的。美國現在主要的最大的目的,還是整這個中間地帶,就是從日本到英國這些地方,整得這些國家哇哇叫。」「美國現在往往就是利用反對共產主義這個旗幟來把它那些朋友的地方佔領起來。」

  在全篇講話的最後,毛澤東總結說:「總之,國際上我們就是執行這個方針,只要在和平這個問題上能夠團結的,就和他們拉關係,來保衛我們的國家,保衛社會主義,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

  這不僅是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會議上奉行的指導方針,也是中國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謀求睦鄰友好、與不同社會制度的一切國家和平共處的外交指導方針。

  七月八日,周恩來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常委會第五十七次會議上,作了關於出席日內瓦會議以及訪問印度、緬甸和舉行中越會談等情況的報告。毛澤東在講話中,再次肯定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會議上的方針,肯定外交工作的新成就。

  毛澤東說:「同意周總理報告中所講的外交方針——國際和平統一戰線。目前在外交方面,比過去八年中間開始有了改變——和平協商達成協議。」

  在這次講話中,毛澤東對中國外交及有關工作,提出了十一條意見:

  「 一、爭取恢複印度支那和平。

   二、開始建立東南亞和平區域,建立合作並發展它,訂立互不侵犯條約或集體和平公約。

   三、與英國改善關係,爭取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四、爭取與法國改善關係,建立邦交。

   五、爭取與美國政府改善某些關係——孤立與分化。

   六、團結一切願意和平的力量(包括政府在 內),孤立和分化美國。

   七、國內要團結,支持代表團,爭取外交勝利。

   八、國內統一戰線的發展和鞏固。有人懷疑圈子越搞越小,並非如此。

   九、國際和平統一戰線。

   十、增強警惕。敵人要破壞和分裂我們的國內聯盟和與蘇新國家②的和平聯盟。門大開了,要團結、警惕。

  十一、增強外交工作陣營。為保衛建設和工業化,沒有外交陣營的發展是不可能的。」③

  建國前夕,毛澤東曾經提出了「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方針,目的是要肅清帝國主義的在華特權,同時也考慮到英、法等西方大國短期內不會改變追隨美國、遏制中國的政策,因此,將同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問題暫時擱置一旁。採取這樣的方針,是由當時的環境所決定的。而在朝鮮戰爭結束以後,隨著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英、法等國同美國的矛盾日益明顯,以及它們對中國態度發生的一些變化,特別在日內瓦會議期間充分表現出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及時作出外交政策上的重大調整,提出:「現在,門要關死已經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種有利的局勢,需要我們走出去。」對於英、法這類國家,要改善關係,爭取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對於一切希望和平而對中國還有某些疑慮的國家,也要主動地去做工作。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針變化。這是適應新形勢(國際的和國內的)而採取的新方針。中國的外交工作將要出現一個新局面。

  七月七日和八日,毛澤東先後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全國政協常委會上的這兩次講話,表明他對中國的國際戰略以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了很大的發展和完善,不僅有了基本原則和大政方針,而且有了具體可行的措施和步驟。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周恩來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會議期間的成功外交實踐。這些實踐,使毛澤東在朝鮮戰爭結束後對國際局勢和國際矛盾所作的判斷和分析,得到進一步驗證和補充。

  

第二節 改善與英國的關係

  在參加日內瓦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同英、法等西方國家政界要人進行了較多的接觸,在謀求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和平共處關係上也取得進展。六月十七日,中英雙方同時發表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協議,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辦駐在倫敦,其地位與任務與英國駐北京代辦的地位和任務相同。」實現了中英兩國互換代辦而建立的半外交關係,使英國在同中國的關係方面走在西方大國的前列。

一九五四年八月,英國工黨領袖、前首相艾德禮率英國工黨代表團訪華。八月二十四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會見他,同他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談話。

  會談的話題從中英關係開始。毛澤東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來,中英關係已經根本改變。雖然並不是說我們之間沒有爭論,沒有不同意見,也不是說我們兩國的制度沒有不同之處。」「在我們和你們之間,基本的爭論是不多了。是不是?這是基本問題。我們和法國的關係同樣是這樣。」

  當客人問道:「你們能不能與這樣的社會主義(指工黨的社會主義。——引者注)和平共處和合作?」毛澤東明確地回答:「我認為可以和平共處。」並對和平共處作了進一步的引申,說:「這裡發生一個問題,難道只能和這種社會主義共處,不可以和別的事物共處嗎?和非社會主義的事物,像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封建王國等共處嗎?我認為,回答也是肯定的,只需要一個條件,就是雙方願意共處。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認為,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又說:「我們走的是兩條路。讓我們做朋友吧,不僅在經濟上合作,而且在政治上也合作。在日內瓦會議上,中、蘇、英、法四國,還有越南民主共和國,就能合作,因為我們有共同要求。」毛澤東還向客人表示希望他們也採取和平共處的政策。

  客人又問:「你看國際形勢可能怎樣發展?」

  毛澤東說:「我看現在的國際形勢是好的,日內瓦會議以後有了一些改變。有些人批評說,你們到中國來會上當,主要是美國這樣說。我看你們以不聽他們的話為好。歷史是以若干年為單位來計算的,不能以一時的議論為準,不能聽那麼多。」

  接著,毛澤東著重談了共同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問題。他說:「中國是一個正在開始改變面貌的落後國家,經濟上、文化上都比西方國家落後。但是現在正在開始改變面貌,已經取得了改變的可能性。中國是農業國,要變為工業國需要幾十年,需要各方面幫助,首先需要和平環境。經常打仗不好辦事,養許多兵是會妨礙經濟建設的。如果諸位同意的話,我們要繼續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我想,這也是英國、法國所需要的。我們的國家現在還很窮,如果能得到幾十年和平就好了。」又說:「有兩個基本條件使我們完全可以合作:一、都要和平,不願意打仗;二、各人搞自己的建設,因此也要做生意。和平、通商,這總是可以取得同意的,對不對?」

  毛澤東對美國的亞洲政策及對華政策提出了批評,指出:太平洋不太平,根源主要在美國。他希望英國工黨的朋友們勸勸美國人:「一、把第七艦隊拿走,不要管台灣的事,因為台灣是中國的地方;二、不要搞東南亞條約,這也是違反歷史的,要搞就搞集體和平公約;三、不要武裝日本,武裝日本的目的是反對中國和蘇聯,最後會害自己和西南太平洋各國,這是搬石頭打自己的腳,這種可能性是有的;四、不要武裝西德,武裝結果不是好事,也會是搬石頭打自己的腳。」「希望美國也採取和平共處的政策。美國這樣的大國如果不要和平,我們就不得安寧,大家也不得安寧。」

  這是毛澤東建國以來第一次向西方大國的政界要人發表長篇談話,第一次向西方大國的政界要人詳細闡明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闡明中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基本立場。這以後,中英兩國的貿易關係得到恢復和加強。中國在走出國門、爭取同西方國家和平共處方面,又跨進了一步。兩個月後,毛澤東對這次會談評論道:「同英國工黨代表團談談是很好的,意見雖然不同,但是談開了是有好處的。我們熱誠地招待了他們,他們想看的都給他們看了。」

  

第三節 改善同亞洲鄰國的關係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有一個過程。

新中國成立前後,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央人民政府十月一日公告等文獻里,多次提出要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係。這些原則,也寫入《共同綱領》,作為新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部分。這以前,一九四九年一月,毛澤東在審閱中共中央關於外交問題的指示稿時加寫了一段話:「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不允許任何外國及聯合國干涉中國內政。因為中國是獨立國家,中國境內之事,應由中國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決。」

  毛澤東提出的上述外交原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後,同世界各國進行建交談判所遵循的指導原則。這些,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中國同印度政府代表團就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的關係問題舉行談判的第一天,周恩來會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代表中國政府第一次提出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他說:「新中國成立後就確立了處理中印兩國關係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

  這次談判,於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九日結束,在雙方簽訂的《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中,寫進了這五項原則。

  一九五四年六月下旬,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應邀訪問了印度和緬甸,在先後發表的中印總理和中緬總理的聯合聲明中,都鄭重地寫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中印聯合聲明裡還確認:「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各國之間,而且適用於一般國際關係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確定的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總的方針指導下,總結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經驗的產物,是對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後提出的建交原則的發展。周恩來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概括、提出和推廣,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

  毛澤東全面地分析了形勢,決心高舉維護和平、睦鄰友好這兩面旗幟,首先爭取同印度、緬甸這兩個有影響的亞洲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以此帶動同整個周邊國家建立友好關係。

  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中國。毛澤東極為重視,同他舉行了三次會談。  十月十九日,第一次會談。談什麼?毛澤東經過考慮後,確定以東方國家的共同點作為會談的主題。一開場,毛澤東就說:

  「我們所有東方人,在歷史上都受過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欺侮。」「中國受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欺侮有一百多年。你們的國家受欺侮的時間更長,有三百多年。現在日本人也處在受壓迫的境地。因此,我們東方人有團結起來的感情,有保衛自己的感情。」「儘管我們在思想上、社會制度上有不同,但是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要對付帝國主義。」「此外,尼赫魯總理知道,我們的國家不是一個工業國,而是一個農業國。我國的工業水平比印度還低。我們要努力十年二十年之後才能取得一些成績。帝國主義國家現在是看不起我們的。我們兩國的處境差不多,這也是東方國家的共同處境。」

  毛澤東又說:我們兩國「著重的不是思想和社會制度方面的不同,而是我們的共同點」。

  毛澤東說:「應當把五項原則推廣到所有國家的關係中去。」「問題是有些大國不願受約束,不願像我們兩國那樣,根據五項原則訂立協定。」

十月二十一日晚,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在北京新僑飯店為尼赫魯總理訪華舉行宴會。毛澤東應邀前往出席,格外引人注目。席間,毛澤東繼續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個話題,同尼赫魯交換意見。

  毛澤東說:「我們在合作方面得到一條經驗:無論是人與人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國與國之間的合作,都必須是互利的,而不能使任何一方受到損害。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損害,合作就不能維持下去。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五項原則之一就是平等互利。」尼赫魯點頭稱是。

  毛澤東又說:「國與國之間不應該互相警戒,尤其是在友好的國家之間。像我國同美國這樣互相警戒著是不好的。我們是信任印度的,印度是使我們可以睡得好覺的。」 ①在兩天前的會談中,他曾經對尼赫魯說:美國把防線擺在南朝鮮、台灣、印度支那,「這使得我們很難睡穩覺」。

  十月二十三日,毛澤東和尼赫魯在中南海頤年堂舉行第二次會談。

  在第一次會談結束前,毛澤東曾對尼赫魯說,如果有機會,想共同討論一下「戰爭作為政策的工具是否有利益的問題」。這成了第二次會談的主題。

  毛澤東說:「我們現在需要幾十年的和平,至少幾十年的和平,以便開發國內的生產,改善人民的生活。我們不願打仗。假如能創造這樣一個環境,那就很好。凡是贊成這個目標的,我們都能同它合作。」又說:「尼赫魯總理到中國來已經有幾天了,一定已經知道了我們的情況。我們現在正執行五年計劃,社會主義改造也正在開始。如果發生戰爭,我們的全盤計劃就會打亂。我們的錢都放在建設方面了。如果發生戰爭,我們的經濟和文化計劃都要停止,而不得不搞一個戰爭計劃來對付戰爭。這就會使中國的工業化過程延遲。」

  十月二十六日,在尼赫魯去華東、華南參觀訪問的前一天,毛澤東同他舉行第三次會談。會談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

  毛澤東:「大約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個詩人屈原曾有兩句詩:『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毛澤東:「尼赫魯總理這次來訪,一定會看出來,中國是很需要朋友的。我想印度也是需要朋友的。」

  毛澤東重申了前兩次會談中闡明的一些觀點,對中印兩國首腦的多次會談作了總結。

  談到兩人在戰爭問題上的爭論,毛澤東說:「朋友之間有時也有分歧,有時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紅耳赤。但是這種吵架,和我們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本質上的不同的。」「我們是一個新中國,雖然號稱大國,但是力量還弱。在我們面前站著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美國。美國只要有機會,總是要整我們,因此我們需要朋友。」

  毛澤東對尼赫魯提出的建立和擴大和平區域的建議表示支持。他說:「建立和擴大和平區域是一個很好的口號,我們贊成。為此目的,就需要去除一些足以引起懷疑、妨礙合作的因素。中印簽訂了關於西藏的協定,這是有利於消除引起懷疑、妨礙合作的因素的。我們共同宣布了五項原則,這也是很好的。華僑問題也應該適當地解決,免得有些國家說我們要利用華僑搗亂。」「凡是足以引起懷疑、妨礙合作的問題,我們都要來解決,這就能達到五項原則中的平等互利。」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十六日,緬甸聯邦總理吳努應邀訪問中國。

十二月一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和吳努舉行第一次會談。  

這次會談從兩國關係的歷史談起。

  毛澤東說:「在歷史上,中國同緬甸打過仗嗎?恐怕次數很少吧?」

  吳努說:「打過兩次。一次是在元朝忽必烈汗的時期,另一次是在清朝。但是我們同漢族從來沒有打過仗。」

  毛澤東:「這兩次戰爭,都是中國人不對,中國侵略了你們。以後我們兩國應該和平共處。」

  毛澤東在同吳努的初次會談中,著重強調了中緬兩國的共同點。

  他說:「兩個國家在一個時期之內互相不夠了解,這是很自然的。我們應該在合作中增進了解。我們很需要和平的環境,我們還有許多事沒有辦好。」「我們兩國的經濟水平差不多,主要都是農業國。像中國、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這樣的國家,大體都在同樣的一個經濟水平上。我們都希望把自己的國家變成工業國家。」「這是一個長時期的工作,不能在短期間完成。我們需要和平環境,需要朋友」。

  接著,雙方就緬甸境內的國民黨軍隊問題、中緬邊界問題、華僑問題等這些涉及中緬關係的重要而敏感的問題,友好坦率地交換意見,增進了相互間的了解和友誼。

  談到在緬甸境內的國民黨軍隊,毛澤東表示:「你們的困難,我們是諒解的。我們知道,國民黨軍隊繼續在緬甸存在,是因為你們有困難,而不是你們故意允許他們留在緬甸。我們決不借口國民黨軍隊在緬甸,而破壞我們兩國間的和平關係。」「我們曾經對邊境上的人下過嚴格的命令,叫他們只採取防禦措施,不得越過邊境一步。」

  談到中緬邊界問題時,毛澤東針對緬甸方面的疑慮說:「我們兩國的國界很長,有些疆界還沒有定。我們兩國邊境上的少數民族也有許多是相同的,這些人互相往來是非常可能的;不滿意政府的人相互跑,也是非常可能的。但是我們決不利用跑來的人,去損害緬甸政府的利益。這就是互不干涉內政,同時也是互利,因為互利就不能互相損害。」

  毛澤東似乎摸透了吳努的心思,對他說:「你們心裡想的,我們知道。你們怕我們的雲南省對你們不利。」

  毛澤東耐心地對吳努解釋說:「我們的想法同你們的想法是有些距離的。你們很害怕,因為不了解情況。我們對情況很清楚。我們囑咐那裡的人對緬甸友好,不要鬧麻煩。我們已經做了準備,讓吳努總理從雲南回國。」毛澤東並表示,歡迎緬甸在昆明設立領事館。

  毛澤東說:「我們應該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我們之間的問題,這樣可以增加我們的互信。也許有些問題現在還不能解決,例如邊界問題,不過將來是要解決的,可以留到以後解決。總之要使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害。」

  關於華僑問題,毛澤東說:我們經常教育華僑遵守居留國的法律,不參加居留國國內的非法活動,搞好同居留國政府和人民的關係。他又特別說到:「國籍問題也要搞清楚,到底是中國籍還是外國籍,不應該有雙重國籍。」

  毛澤東和吳努還談到亞非會議。毛澤東主動表示:「對於亞非會議,我們很感興趣。尼赫魯總理告訴我們,亞非會議的宗旨是擴大和平區域和反對殖民主義。我們認為,這個宗旨很好,我們支持這個會議。如果各國同意,我們希望參加這個會議。」

  吳努告訴毛澤東,有些國家會建議蔣介石參加會議。毛澤東說:「看來似乎有些困難啊!不過我們還是希望中國能夠被邀請。只是不能像有些人建議的那樣,請中國參加聯合國,又把蔣介石保留在聯合國里。這樣我們就不好去了。因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毛澤東再次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參加亞非會議,我們將感到光榮。」

  十二月十一日晚,在緬甸來賓到外地參觀訪問的前夕,毛澤東再次和吳努會談。

  毛澤東進一步闡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他說:「五項原則是一個大發展,還要根據五項原則做些工作。我們應該採取些步驟使五項原則具體實現,不要使五項原則成為抽象的原則,講講就算了。」「我們認為,五項原則是一個長期方針,不是為了臨時應付的。這五項原則是適合我國的情況的,我國需要長期的和平環境。五項原則也是適合你們國家的情況的,適合亞洲、非洲絕大多數國家的情況的。對我們來說,穩定比較好,不僅是國際上要穩定,而且國內也要穩定。」

  他再次重申,我們希望緬甸國內和平。中國不會幹涉鄰國的內部事務,既不會利用鄰國的共產黨去干涉那個國家的內政,也不會利用華僑去干涉居留國的內政。對緬甸是如此,對泰國也是如此。

  毛澤東還談到大國小國的關係問題。他說:「我們反對大國有特別的權利,因為這樣就把大國和小國放在不平等的地位,大國高一級,小國低一級,這是帝國主義的理論。」國家不論大小,應該是完全平等的,這是一個基本原則,不是空話。 「既然說平等,大國就不應該損害小國,不應該在經濟上剝削小國,在政治上壓迫小國,不應該把自己的意志、政策和思想強加在小國身上。既然說平等,互相就要有禮貌,大國不能像封建家庭里的家長,把其他國家看成是它的子弟。」 「不論大國小國,互相之間都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友好的和互助互利的關係,而不是不平等的和互相損害的關係。」

  這就是毛澤東理念中的新型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他要通過倡導和履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與國之間逐步建立起這種新型關係。同時他相信,只有在這種新型的完全平等的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礎上,才能為中國的工業化建設創造出和平的國際環境。

朝鮮停戰以來,特別是日內瓦會議以後,經過中國政府的不懈努力,使周邊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國內建設有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雖然由於美國的阻撓,朝鮮半島未能實現全面撤軍,但是長期停戰已成定局。印度支那半島,雖然存在著美國干涉的危險,但是八年抗法戰爭勝利結束,十七度線南北實現全面停火,大大減輕了對中國南部的壓力。中國謀求建立睦鄰友好關係的努力初見成效,與印度、緬甸實現了高層互訪。與此同時,中國同西方大國的關係也有了鬆動。中國正在逐步地重返國際政治舞台。這是以緩和國際緊張局勢、打破帝國主義封鎖遏制政策為目標的中國和平外交政策的勝利。

第四節 反對美國干涉我國解放台灣

  

  朝鮮停戰後,彭德懷責成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在一九五三年十月制定出關於攻擊金門作戰的準備工作計劃,並報毛澤東審閱。計劃提出,要在一九五五年一月底以前完成解放金門的一切準備工作。

  毛澤東沒有急於表態,而是請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真考慮攻打金門的問題,多方徵求意見。

  十二月十九日,毛澤東看了由彭德懷轉來的華東軍區參謀長張震上報中央軍委的來信。信中列舉了目前攻打金門的各種不利因素,並提出兩條建議:一、在攻打金門之前,可以先攻克上下大陳島,使兵力可以集中使用;二、將攻打金門的戰費節約下來,先修通福建鐵路,便於攻取金門、台灣時保證供應,即就經濟意義而言,也可使物資得到交流。毛澤東將這封信退給彭德懷,批了一句話:「此意見可注意。」

  這時,有關部門已作出關於攻擊金門作戰費用的概算。陳毅對此提出不同意見。概算上報毛澤東時,彭德懷也提出了意見:「預算甚大,無十分把握,宜暫緩準備,待偵察後看情況再決。」

十二月二十二日, 毛澤東審閱了這個概算,連同他的批語送給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陳毅傳閱。批語寫道:「陳毅同志意見,目前不打金門為有利,否則很被動,且無攻克的充分把握。我同意此項意見。需費近五萬億元,無法支出,至少一九五四年不應動用如此大筆經費。」

  毛澤東權衡利弊,審時度勢,採納了陳毅等人的意見,果斷地下令暫緩攻打金門的作戰準備。(後來經他同意,貫通福建的鷹廈鐵路破土動工,一九五七年實現全線通車。)

  一九五四年七月七日,在聽取和討論周恩來關於日內瓦會議情況的彙報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專門講到台灣問題。

  他說:「現在美國同我們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台灣問題,這個問題是個長時間的問題。我們要破壞美國跟台灣訂條約的可能,還要想一些辦法,並且要作宣傳。我們要組織一些宣傳,要大罵美國搞台灣,蔣介石繼續賣國。另外,在外交方面要有一種適當的表示,比如在僑民問題上的接觸,其目的就是迫使美國跟台灣不要訂條約。我看,美國跟台灣訂條約,英國也怕,也反對,法國也可能是反對的,對於它們也沒有什麼好處,這就會成為很長期的僵局嘛。」

  七月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作出「一定要解放台灣」的決定。七月二十三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將這個決定昭告全世界。社論列舉美國企圖長期侵佔台灣、提出所謂「台灣交聯合國託管」的方案、正在同蔣介石談判簽訂所謂「共同安全雙邊協定」等嚴重事態,表達了全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決心:「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不達目的,決不休止。」

  二十七日,中共中央就解放台灣問題,致電當時正在國外訪問的周恩來,指出:「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我們沒有及時(約遲了半年時間)地向全國人民提出這個任務,沒有及時地根據這個任務在軍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傳方面採取必要措施和進行有效的工作,這是不妥當的,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提出這個任務,還不進行工作,那我們將犯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電報所針對的,正是美國策劃的「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使台灣問題國際化的陰謀。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八月十一日,周恩來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上的外交報告里,重申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八月二十二日,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五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為解放台灣聯合宣言》,提出「解放台灣、反對美國干涉」的響亮口號。

  與此同時,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以解放台灣作為長期的鬥爭目標,制定了對台鬥爭的軍事計劃和實施步驟。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邊打邊建」的方針,即在準備解放台灣的戰爭中,加強空軍和海軍建設,推動軍事工作、外交工作、政治宣傳工作和經濟工作。炮擊金門,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毛澤東發起這場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鬥爭時,曾經把阻止美蔣簽約作為鬥爭的一個目標。但是,這一目標沒有能夠實現。這裡面除了美國頑固堅持既得的戰略利益,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實際國力又比較薄弱等客觀原因外,從主觀上來說,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人當時還沒有深入了解美蔣在簽約談判中的矛盾分歧,也沒有充分估計到美蔣在炮擊金門的壓力面前會迅速達成妥協。

  炮擊金門以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集中力量首先解放與海運、漁業直接有關的浙江沿海島嶼,同時要儘力避免引起中美直接衝突,釀成國際爭端。為此,毛澤東精心指導實施了解放一江山島戰役。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協同作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解放了位於大陳島外圍的一江山島。一月三十日,人民解放軍下達準備進攻大陳島的命令。美國見大陳島失守已成定局,向台灣當局施加壓力,國民黨軍只好在二月十一日撤離大陳島。人民解放軍連續作戰,到二月下旬,收復了浙江沿海的全部島嶼。

  二月二日,毛澤東得知美軍將掩護國民黨軍撤離大陳島,立即給主持軍委工作的彭德懷寫了一段批複:「在蔣軍撤退時,無論有無美艦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帶射擊,即是說,讓敵人安全撤走,不要貪這點小便宜。」

  三月十四日,他再次指示彭德懷:「馬祖及其他任何島嶼敵人撤走時,我均應讓其撤走,不要加以任何攻擊或阻礙。此點請予考慮酌定,指示華東及福建。」

第五節 參加亞非會議

  

  毛澤東對這次沒有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十分重視。周恩來負責準備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的方案。四月四日,由周恩來主持起草的《參加亞非會議的方案(草案)》、《訪問印度尼西亞計劃(草案)》等文件,報送毛澤東等審閱。四月五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通過這些文件。

  《參加亞非會議的方案》提出:「我們在亞非會議中總的方針應該是爭取擴大世界和平統一戰線,促進民族獨立運動,並為建立和加強我國同若干亞非國家的事務和外交關係創造條件。」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方案》提出:最高綱領,是爭取締結亞非國家和平公約或和平宣言,主要內容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殖民主義、要求和平、反對戰爭;最低綱領,是爭取發表一個帶公約性的公報,作為亞非會議的具體成就之一。

  估計到由於某些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挑撥,會上很可能針對中國提出所謂共產主義威脅的問題。《方案》提出具體的應對原則:在會上多提亞非國家的共同性問題,不突出我國的特殊問題;從大多數亞非國家的要求出發,再聯繫到我國的要求;中國支持他們,不要求他們支持中國;對某些國家出於對社會主義的不了解和疑懼而可能進行的攻擊,採取申明立場、不為所動的方針,避免會議陷入關於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和爭論;儘力爭取團結大多數與會國,使會議能就共同願望和要求達成協議,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這些方針和原則,體現了中國政府求同存異、顧全亞非國家的整體利益、謀求會議成功的真誠願望。

第六節 和平外交新局面繼續取得重要的進展。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毛澤東會見巴基斯坦新任駐華大使蘇爾丹烏丁·阿哈默德,同他進行了友好的談話。

  他說:「亞非會議要不是由五個科倫坡國家發起,而由中國發起,那就開不成。他們相信你們,不相信我們,原因是我們是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但是,我們共產黨並不像美國所描寫的那樣是不理髮的,是青面獠牙、三頭六臂的,我們是講道理的。」

  他對大使說:「現在我們了解,巴基斯坦當初參加馬尼拉條約集團是因為怕中國侵略。希望你們慢慢地能了解中國是不會侵略的,並希望消除彼此間的誤解,改進彼此間的關係。我們已經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關係和貿易關係,我們同泰國、菲律賓尚未建交,但也希望能改進我們同它們之間的關係。周恩來總理在亞非會議上已同它們的代表有了接觸。」

  毛澤東向大使再次重申周恩來幾天前在亞非會議上代表中國政府的表態。他說:「中國願意同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和平共處。周總理在聲明中已表示我們願意同美國人坐下來談判。在亞非會議期間,我們同五個科倫坡國家和泰國、菲律賓曾談過台灣問題。一切問題應通過談判來解決,打仗的辦法不好。」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巴基斯坦總理蘇拉瓦底正式訪華。十月十九日,毛澤東同他會談。

  毛澤東說:「我們願意進一步搞好我們兩國的關係,如果你們也有同樣的願望,我們兩國的關係是可以搞好的。亞非各國,根據萬隆精神,都應該建立和平共處和友好的關係。」

  毛澤東對巴基斯坦參加馬尼拉條約和巴格達條約⑧表示了中國的態度:「我們原來希望你們不參加這兩個條約,但是你們已經參加了,沒有辦法。你們有自己的政策,我們只能作為朋友提出建議,不能干涉,無權告訴你們採取什麼外交政策。我們建議你們不反對中國和印度,而且對整個亞非地區國家都以團結為重。」

  同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七日,印尼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訪問中國,中國政府隆重接待。

五月二十六日,毛澤東會見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  

毛澤東以充滿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客人的歡迎:「歡迎你們,歡迎其他各位朋友,我們十分歡迎你們。我們是朋友,我們和中國人民都很高興看到你們。」

  講到亞非會議,毛澤東十分稱讚印尼對這次會議所作的貢獻。他說:亞非國家的團結是有希望的,萬隆會議已經走了第一步。在西方國家面前,我們的問題是團結起來,保衛自己,而不是互相打主意,彼此損害。為此,就要採取步驟來消除存在於我們之間的不了解和障礙,增加互相的了解。他說,過去中印間存在的西藏問題,中緬間有華僑和國界問題,中國和印尼也有華僑問題,這些都能夠友好地解決。毛澤東再一次表達了中國對改善同泰國、菲律賓關係的願望,希望印尼總理見到泰國、菲律賓的領導人時,告訴他們中國是想和他們的國家友好相處的。

  沙斯特羅阿米佐約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想促成中美兩國就台灣海峽局勢舉行談判。毛澤東表示:「我們願意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存在的問題。打仗總是不好的」。他以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為例證,說明戰爭的政治後果對西方國家並不利。他說:「正是考慮了這一點,我們說,用談判來解決問題,試試看。況且朝鮮戰爭和印度支那戰爭最後都是用談判解決的,台灣問題也可以用談判解決。我們已經在萬隆會議表明了這一點,可以用這一點去說服西方國家。」他進一步提出:「如果美國願意簽訂一個和平條約,多長的時期都可以,五十年不夠就一百年,不知道美國干不幹。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美國。」

  這是一次非常友好的會談,雙方談得那樣愉快、和諧。正如毛澤東說的:「我找不到我們兩國間有任何利害衝突,而只能找到兩國合作有互利的方面。」沙斯特羅阿米佐約也說:「這次談話是既愉快又有益。」

  一九五五年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由林山榮吉率領的日本國會議員代表團訪問中國。這個代表團,包括了日本各重要政黨的國會議員。十月十五日,毛澤東會見了代表團全體成員。

  毛澤東向日本朋友表達了中國政府對恢復中日邦交的期望。他說:今天來的客人是我們的鄰舍,左鄰右舍,是很接近的一個鄰舍。日本朋友到中國來,從你們日本家裡到我們家裡來看一看,我們應該感謝。中日關係的歷史是很長的,人類幾十萬年以來過著和平的生活,我們的祖先吵過架、打過仗,這一套可以忘記啦!從法律上說,中日就是處於戰爭狀態。你們把恢復中日關係放在第一條,這是很好的。就人民的利益要求,應儘早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

  毛澤東還對日本朋友說:中日兩國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美國壓在我們的頭上。「美國的手很長,它抓住我們的台灣,也抓住日本、菲律賓、南朝鮮。亞洲這樣大的地方它都想抓。這件事情終究不能持久的。這裡是我們的地方,這裡的事情應當由我們的人民來管。現在我們要求它放手,把手拿走。放手以後,我們再來拉手。」「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自己管,這是個真理。」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毛澤東頒布命令,公布了《關於處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國戰爭中戰爭犯罪分子的決定》。在押的一千零一十七名日本戰犯被寬大釋放,另外四十五名從寬判處有期徒刑的,也允許家屬前來探視。中國政府為促進中日關係發展採取的這一行動,在日本各界深得人心。獲釋的日本戰犯,不少人後來成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推動者。

  毛澤東和中國政府為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的種種努力,並沒有使邦交正常化很快成為現實。由於日本當時歷屆政府都沒有勇氣改變追隨美國的政策,中日邦交正常化還要經歷一個長期曲折的歷程。對鳩山首相訪華的邀請沒有能實現。毛澤東和中國政府把中日關係的立足點繼續放在民間,著眼於長久,著眼於未來。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泰國派出經濟文化代表團秘密訪華。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澤東同代表團成員進行了友好談話。毛澤東表示:我們要慢慢地、逐步地改進中泰關係。我們只講和平共處,講友好,講做生意,不在你們國家講共產主義,不挑起人家來反對自己的政府。還表示兩國可以進行貿易,中國可以買泰國的大米和橡膠。代表團訪華期間,簽訂了《中泰貿易會談紀要》。

  這次秘密訪華的成功,促成泰國人民促進友好訪華代表團在一九五六年一月公開訪華。代表團包括了泰國各黨議員、商人和記者。二月十日,毛澤東會見了代表團全體成員。

  他對泰國朋友說:我們可以等待。目前你們處在困難中,必要時對美國說幾句好話,對我們說幾句壞話,我們是諒解的。又說:各國都必須發展自己的經濟和文化。你們的國家和別的國家有了獨立自主,發展了經濟和文化,對中國是有好處的。

  以這次公開訪問為起點,來華訪問的泰國友好人士日漸增多,增加了彼此間的了解和信任。

  這樣,到一九五六年初,中國的周邊環境已大為改善。曾經對中國存有疑慮甚至敵意的國家改變了態度,為友好信任的合作氣氛所代替。中國對亞洲鄰國的影響在增強,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說話的份量也在加重。

  從一九五三年七月朝鮮戰爭停戰,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提出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維護世界和平的方針以來,到一九五六年上半年,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核心的中國和平外交,就在各個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同周邊的睦鄰友好關係正在建立,和西方大國的和解及貿易往來在逐步發展,美國遏制和孤立中國的政策受到有效的制約,就連美國也開始同中國政府保持外交接觸。主張和平,反對戰爭,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

毛澤東在一九五六年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估計,就是根據這個情況作出的。正如中共八大所提出的:「世界局勢正在趨向和緩,世界的持久和平已經開始有了實現的可能」。這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第二部分對原文的評論

這一章寫得很好,充分體現了毛澤東的外交路線的正確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進一步批判了說毛澤東搞「閉關鎖國」錯誤觀點。研究本章請結合學習毛主席的下列文章;

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四日)

  *這是毛澤東同志同兩位拉丁美洲人士談話的一部分。

  美國到處打著反共的招牌,為著達到侵略別人的目的。

  美國到處欠賬。欠中南美國家、亞非國家的賬,還欠歐洲、大洋洲國家的賬,全世界,包括英國在內,都不喜歡美國。廣大人民都不喜歡美國。日本不喜歡美國,因為美國壓迫日本。東方各國,沒有一國不受到美國的侵略。美國侵略中國的台灣省。日本、朝鮮、菲律賓、越南、巴基斯坦,都受到美國的侵略,其中有些還是美國的盟國。人民不高興,有些國家的當局也不高興。

  一切受壓迫的民族都要獨立。

  一切會有變化。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讓位給新生的小的力量。力量小的要變成大的,因為大多數人要求變。美帝國主義力量大要變小,因為美國人民也不高興本國的政府。

  我這一輩子就經歷了這種變化。我們這裡在座的有清朝出生的人,有民國出生的人。

  清朝,早被推翻了。什麼人推?孫中山領導的黨和人民一起推。孫中山力量很小,清朝的官員看不起他。他多次起義總是失敗。最後,還是孫中山推翻了清朝。大,不可怕。大的要被小的推翻。小的要變大。推翻清朝以後,孫中山失敗了。因為他沒有滿足人民的要求,比如沒有滿足人民對土地的要求,對反帝的要求。他也不曉得鎮壓反革命,當時反革命到處跑。後來,他就失敗於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之手。袁世凱的力量比孫中山的大。但還是照這個規律:力量小的,同人民聯繫的,強;力量大的,反人民的,弱。爾後,孫中山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同我們共產黨合作,把袁世凱留下來的軍閥系統打敗了。

  蔣介石統治中國,得到全世界各國政府的承認,統治了二十二年,力量最大。我們力量小,原先有五萬多黨員,經過反革命的鎮壓,只剩下一萬多黨員。敵人到處搗亂。但還是照這個規律:強大的失敗,因為它脫離人民;弱小的勝利,因為它同人民聯繫在一起,為人民工作。結果,也就是這樣。

  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很強大,國民黨的軍隊被趕到了偏僻的地區,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也只能在敵後農村開展游擊戰爭。日本佔領了中國的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但是,日本軍國主義,還有德國希特勒,也是照這個規律,沒幾年就倒了台。

  我們經過了很多困難,從南方被趕到北方,從幾十萬人到只剩下幾萬人。長征二萬五千里,剩下二萬五千人。

  我們黨的歷史上有過多次「左」傾和右傾的路線錯誤。其中最嚴重的是陳獨秀的右傾和王明的「左」傾。此外,還有張國燾、高崗等人的右傾錯誤。

  犯錯誤也有好處,可以教育人民,教育黨。我們有很多反面教員,如日本、美國、蔣介石、陳獨秀、李立三、王明、張國燾、高崗。向這些反面教員學習,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在歷史上英國同我們打過很多仗。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沙俄、荷蘭,都很喜歡我們這塊地方。他們都是我們的反面教員,我們是他們的學生。

  經過抗戰時期,打日本,我們的軍隊發展到了九十萬。然後是解放戰爭。我們的槍炮不如國民黨。國民黨軍隊四百萬,打了三年,累計起來,被我們消滅了八百萬。在美帝國主義幫助下的國民黨打不贏我們。強大的打不贏,弱小的總是勝利。

  現在美帝國主義很強,不是真的強。它政治上很弱,因為它脫離廣大人民,大家都不喜歡它,美國人民也不喜歡它。外表很強,實際上不可怕,紙老虎。外表是個老虎,但是,是紙的,經不起風吹雨打。我看美國就是個紙老虎。

  整個歷史證明這一點,人類階級社會的幾千年的歷史證明這一點:強的要讓位給弱的。美洲也是這樣。

  只有帝國主義被消滅了,才會有太平。總有一天,紙老虎會被消滅的。但是它不會自己消滅掉,需要風吹雨打。

  我們說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是從戰略上來說的。從整體上來說,要輕視它。從每一局部來說,要重視它。它有爪有牙。要解決它,就要一個一個地來。比如它有十個牙齒,第一次敲掉一個,它還有九個,再敲掉一個,它還有八個。牙齒敲完了,它還有爪子。一步一步地認真做,最後總能成功。

  從戰略上說,完全輕視它。從戰術上說,重視它。跟它作鬥爭,一仗一仗的,一件一件的,要重視。現在美國強大,但從廣大範圍、從全體、從長遠考慮,它不得人心,它的政策人家不喜歡,它壓迫剝削人民。由於這一點,老虎一定要死。因此不可怕,可以輕視它。但是,美國現在還有力量,每年產一億多噸鋼,到處打人。因此還要跟它作鬥爭,要用力斗,一個陣地一個陣地地爭奪。這就需要時間。

  看樣子,美洲國家、亞洲非洲國家只有一直同美國吵下去,吵到底,直到風吹雨打把紙老虎打破。

  為了反對美帝國主義,中南美國家的歐洲移民要同本地印第安人團結起來。從歐洲移入的白種人,是不是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人是統治者,另外一部分人是被統治者。這樣,這一部分被壓迫的白種人就容易同本地人接近了,因為所處的地位相同。

  我們和拉丁美洲的朋友,和亞洲非洲的朋友,是處在同一種地位,做同樣的工作,為人民辦點事,減少帝國主義對人民的壓迫。搞得好了,可以根本取消帝國主義的壓迫。在這一點上,我們是同志。

  在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上,我們同你們性質相同,只是所在地區、民族、語言不同。我們同帝國主義卻有性質上的分別,我們看到帝國主義就不舒服。

  要帝國主義幹什麼?中國人民不要帝國主義,全世界人民也不要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無存在之必要。

2005年1月2日初稿

2013年5月4日修改(責任編輯:流水)

推薦閱讀:

毛澤東本想三年結束「文革」,沒料到局勢會失控
毛澤東的《五·二零聲明》是震撼世界的人民宣言
卸甲一書生:毛澤東的日常生活與特別保障體制(5)
毛澤東最欣賞的十個女人最終結局
毛澤東評點唐朝的幾封「上書」(圖)

TAG:歷史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