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傳一刻】第74期:牛晉桂-協調針法的原理

真傳一刻:十五分鐘內讀完的中醫真傳!

1.及時獲悉全國名師在線講課通知;

2.第一時間獲取名師講課完整譯文;

3.自動保存聽課記錄方便您的學習!

牛晉桂

老師簡介:山西中醫學院畢業,主治醫師。師承祖父,研習中醫,旁涉周易,又學佛理,以易研醫,以醫通易,傅山女科,青主書法,開發創新,三部六義,外治療法,協調針技,兼用他學,靈龜八律,九宮開穴,診斷治病,宗天人觀,五運六氣,手診面診,耳診腹臍,相應針灸,手針面針,耳針腹臍,醫治范籌,內外婦兒,各處疼痛,治療原則,針葯並立,以效為先,團結同道,光大中醫。

顏大夫推薦

劉紹武先生為近現代研究傷寒的大家,獨創三部六病學術體系,以協調療法總領治法。但劉老主要從方葯立論,在外治方法上並沒有細述。近賢牛晉桂老師深契劉老之意,根據傷寒論與經絡的聯繫,以協調療法組方原則組穴立法,立協調針法補協調療法外治之缺,為功不小!本文為牛師闡述協調針法原理,推薦給大家。

錄音整理版:

今天我講一下近現代山西大地一位代表人物,也就是三部六病學說的創始人—劉紹武劉老的學術系統。群裡面有很多三部六病的大家,我這裡就班門弄斧一下。

一、

三部六病學術背景

任何一個學術創立都有相應的歷史背景。我把劉老的生平及三部六病學說的創立等稍作說明。也藉此緬懷劉老,他是三晉大地一位很偉大的中醫大家,值得我們驕傲。

三部六病學說是劉老幾十年研習傷寒論的學術觀念。劉老不受文獻中對傷寒論辨證論治解讀的框架束縛,通過自己的思維,創立了三部六病,做到了古為今用,是走出傷寒論,發展傷寒論的一個傑出代表。劉老學醫時先後接觸陳修園《醫書七十種》、標本中氣等理論,又從湯本求真《皇漢醫學》等中受到啟發,後來立志於研究傷寒論,因為傷寒論診斷準確,簡便良驗,應用效果好,可重複性高。

三部六病產生於三晉大地,由劉紹武老先生經過數十年學習,通過自己的臨床,根據自己的思維,結合自己學習的西醫理論,總結形成的自己的系統,是新型的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學習方法。

法國的生理學家博爾納(Bernard)說過,生命機構儘管多種多樣,但都是一個目的,即保持內環境中生活條件的穩定。三部六病學說一個中心的思想就是協調療法,張仲景的經方是臨床的、直觀的、抽象的思維,三部六病是富有整理性、系統性的辨證方法,以臨床實踐為內容,來自於傷寒論,發展於傷寒論,其與傷寒論有密切的聯繫。

二、

傷寒論與經絡的關係

那麼針灸與傷寒論的聯繫又如何呢?傷寒論六經與經絡的關係是什麼?在此我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讓大家知道經絡的影響力有多大。

1

經絡學說是傷寒論六經的指導思想

經過我的觀察和體會,傷寒論的六經是在黃帝內經經絡學說的基礎上產生的。《傷寒論·序》中說到「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這段話中張仲景已經提到如果不懂得經絡,是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夫。所以傷寒論中的太陽、陽明、少陽、厥陰、少陰、太陰這六經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在《靈樞》的《本臟》、《經別》、《根結》、《經脈》等篇章中,都提到了相關內容,比如「五合」、「六合」、「開闔樞」、「是動則病」、「是主所生病」,以及《素問·熱論》中的傷寒六經等。

傷寒論中的六經是在內經的基礎上產生的,它雖然不是經絡裡面指的六經,但包含了這部分的含義。因為《素問·熱論》中的傷寒六經與傷寒論中的六經,兩者是互相補充的。

張仲景是在內經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對於複雜多變的臨床癥候作了較為系統的歸類,總結了一套辨證論治的規律,使經絡的理論體系更加完整。

經絡學說是傷寒論六經的指導思想,三部六病也來自於傷寒論,這也就是把經絡學說、選穴針刺方法引入三部六病中的歷史背景,也是三部六病協調針法選穴選葯的指導思想,這是一脈相承的。

2

傷寒論對於經絡的認識

《靈樞·經別》中提到「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以始,工之所以止也」,以及《經脈》中說「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這些完全說明了經脈在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等各個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朱氏曾經強調過「治傷寒,先需識經絡」,

作為研究經方的人,首先要識別、認識和了解經絡系統,開方與針刺不可偏廢一方,臨床中需要既會開方,也會針刺,這樣解決臨床問題會效果更加穩定。

張仲景說「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千般災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第一條便提到了經絡受邪。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乾忤經絡......勿令九竅閉塞」,「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在於絡,肌膚不仁」等這些都提到了經絡。

此外還有趺陽脈的相關「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傷寒吐下後......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發汗則動筋,身為振振搖」。

綜上所述,仲景對於經絡在病因病機、診斷上的認識,是比較深刻的。

太陽病篇中幾條條文還提到了穴位,比如「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提到可以針刺風府、風池。現在治療感冒時使用這三個穴位(雙側風池 風府),叫做感冒三針。感冒初期時不一定要用方葯,有的時候方葯沒有針灸快。傷風感冒在初期可以直接用火針或者毫針點刺感冒三穴放血,感冒便會好的很快。「傷寒,腹滿譫語......刺期門」等,傷寒論中多次提到期門、章門,說明傷寒論也是在調氣機、調肝臟、調少陽,或者可以理解為調厥陰,概括起來就是在調木。

更有意義的是,傷寒論中提到「太陽病......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如果傷寒感冒擔心傳變,可以針刺足陽明胃經,可以選原穴或合穴,比如足三里是可以去針刺。這是完全從經絡上解釋,是不可否認的。傷寒論中的一大思想是用針灸來制止疾病的發展,而且這個思想對後代醫學防病保健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傷寒論中直接論及與經絡有關係的條文有11條,與針灸有關係的條文共有8條。這其中有針有灸,有經驗有教訓,如果不通過大量的臨床實驗,是不可能深刻理解的。所以張仲景不可能不懂得針灸,而且是一位針灸大家。只是當時病變複雜,他用到的方葯比較多,但是如果需要,他也會用到針灸。

3

六經辨證以經絡學說為根據

(1)太陽病與足太陽膀胱經的關係

太陽病的基本癥候是頭項強痛、項背強几几,「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按照經脈的循行「膀胱足太陽之脈......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這直接與經脈有關係。

太陽病還可以出現小腹滿,小便不利或小便自利等,這便屬於膀胱腑證。清代《醫宗金鑒》中就說「太陽之為病,謂太陽膀胱經之所為病也」,很直白的說了太陽之為病就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病變。

傷寒論中不可脫離的就是經絡的癥狀,基礎是首先有經絡所過的癥狀,然後結合其他癥狀,再經過張仲景的辨證論治思維方式,將其升華。

(2)陽明病與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的關係

「陽明病,面合色赤」、「目中不了了,晴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陽明受之......故身熱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這直接點名了陽明經受邪以後出現的癥候。「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熱邪結於陽明,出現腹部脹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不通或熱結旁流等,這是邪入於胃腑,而大腸同時受邪的原因。大家一定要研究每條具體的條文,要研究根本所在,不能只研究方葯的應用。《醫宗金鑒》中「陽明經,內以候胃,外以候肌,言陽明之為病,由太陽之邪,傳於其經,則為陽明病外證;由太陽之邪,傳入胃府,則為胃家實也」,直接指出了陽明病辨別的時候有經絡的癥候和臟腑癥候之分,這對指導臨床治療有重要的意義。

(3)太陰病與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的關係

脾與胃相表裡,胃主受納,脾主運化,運化失常,所以會出現胃腸病。素問熱論中說「傷寒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干」,傷寒論中說「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經脈循行是起於中焦,也就是胃脘部,下絡大腸,還循行於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再循行。所以腹滿而吐、食不下等脾胃病的表現,也是先有經絡所過部位的病變癥狀出現。

(4)少陰病與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的關係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素問·五臟生成論》中提到「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說明心與腎的關係非常密切,「血乃心之所生,而流行於脈中,假令心血不足,其脈必微而細。心為君火,腎乃寒水。水火不相濟,其人慾寐而懶動」。再看經絡循行,「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上挾咽」、「腎足少陰之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這也是有經絡所過的癥候。

(5)厥陰病與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的關係

「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心包是心的外圍,有衛護心臟、代心受邪的作用。「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傷寒,厥而心下悸」,這些都是心包代心受邪的體現。熱論中「傷寒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這是足厥陰肝經的癥狀,正好是經絡所過為主治。此外因為氣血生化的緣故,有肝腎同源的說法,比如「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手足厥寒,咽喉不利,咳吐膿血,泄利不止,小腹滿按之則痛等,就是冷結在關元等,這些是肝腎同病的表現。

《靈樞》記載「夫十二經脈者,內屬臟腑,外絡於肢節」,經絡在人體是一個廣泛的聯絡系統,身體某一處受邪,必然先引起相應經絡循行路線、所屬臟腑、相應部位或者器官先發生功能障礙,然後再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癥候,就是內經中提到的「是動則病」。

三、

協調針法的產生

三部六病來源、發展於傷寒論,同時也是在周易的思想指導下創立的。周易是任何一門學術的基礎,完全可以來指導針刺臨床,既然三部六病學說也有周易的思想,那麼兩者必然有切入點,這也是三部六病與經絡可切入的一個契機。

針灸講究的是調氣血,刺激一個穴位便是全身運行,這便需要找一個與之有關係的切入點。三部六病的協調療法有一個組方大法,針灸也可以組方,每次扎針都有一個組方大法,協調療法可以把針灸的組方大法切入進去。選穴是調節氣機,針刺方法是和解,有病治病,沒病調理,這也是協調療法的思想。

三部六病與經絡相契合產生協調針刺方法,這也就補充了臨床中的一個缺口——沒有外治方法。

四、

協調療法

1

協調療法的機制

模擬飲食進入人體後的消化、吸收、利用過程,通過人體的自愈能力,使機體內部調節、控制機制恢復來發揮作用。

協調療法有代表方劑,這也是劉老創立協調療法對中醫的一個貢獻,山西中醫的一個代表和特色。中醫發展以來逐漸掌握了各種病理下有效的藥物,寒熱、補瀉、升降、收散等,陰陽水火、左右升降,這些就構成了中藥的基本特性。

小柴胡湯就包括了寒熱、溫補、升降、收散等方法,可以在整體上調和五臟六腑,可以「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小柴胡湯的主要指征又與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經絡所過的病變一樣。小柴胡湯中劉老用蘇子代替半夏,降氣利膈寬腸,防止半夏之燥熱。用川椒代了生薑,溫中散寒解郁,溫中但是不傷津液,還可以緩急止痛。所以劉老把小柴胡湯發展了,組方精神沒有變,但使它更加平和,叫做協調療法,可以溝通上下內外,調節三焦通暢。這種思想很有意義,也值得借鑒。

2

協調療法的功能

(1)整體協調,協調人體全身上下內外經絡臟腑,整體陰陽等。

(2)恢復人體自我調節能力。經絡具有這個能力,可以雙向調節,針刺穴位沒病防病,有病治病。協調療法中的中藥也是這個能力,沒病防病,有病治病。中藥就是糾偏,是葯三分毒,所以要挑一個平和的方劑,還有一定的服用時間。能修復人體的機體能力,可以幫助經絡溝通內外環境,可以「開鬼門,潔凈府」,排除機體內的代謝產物。協調療法涉及方面比較廣,而且是雙向調節,服藥比較安全,適合一些雜病,慢性疾病等。

3

協調療法的優越性

(1)解決醫患不能分離的難題;

(2)製劑比較落後的難題;

(3)病變在後期錯綜複雜(合病、並病等)、顧此失彼的難題。

針灸介入可以縮短療程,提高療效,穩定療效。因為針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而且調節面廣,可以通調全身。所以我選擇協調療法與針灸結合起來,定一個協調療法的基礎針灸方。協調療法有一個基礎的中藥方,還應該有一個基礎的針灸方,這就是我運用協調療法的基本組方原理,指導針灸選穴組方的出發點。

今晚就講到這裡,主要講協調療法與針刺的結合是有理有據的,它的三大特點是:來自於經典,指導於臨床,結合於自我思維。

謝謝大家。

END

翻譯:王春穎

校對:王春穎蘇雪貞蔡果宏

編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章來源於牛晉桂老師2015年6月10日在三晉經方論壇的講課,由「中醫家」委託中醫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中醫在線論壇聯盟提供支持。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推薦閱讀:

家居方位風水原理
試用科學原理剖析陳氏太極拳的「松」、「柔」和「技擊」 陳立清
伏羲八卦的工作原理
CATIA二次開發交互設計原理
批八字算命的原理與步驟

TAG:原理 | 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