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歷代對聯述略
06-29
自北宋初年起,潮州即有「海濱鄒魯」之美譽。《永樂大典·卷5345》引李公甫《回張潮州啟》曰:「封疆雖隸於炎方,文物不殊於上國。」可見,自唐宋以來,潮州也是催生對聯的一方沃土。可惜的是,由於經歷了宋元之際、明清之際、「文革」的三次劫火,地方文獻散佚殆盡,因此,時至今日,我們仍很難對潮州的楹聯史作比較全面系統的闡述。只能根據倖存志籍中的零星資料,粗略地尋覓其發展的軌轍。如: 民國《潮州志·叢談志·人部》載唐宋潮州八賢之一、高士吳復古(子野)於元豐(1078-1085)中到京師遇藍喬(傳為得道仙人),相從於湖海六年,還家告妻子曰: 黃卷塵中非我業; 白雲深處是吾家。 這是一副對仗工整的述志聯。以筆者管見,該聯也是見諸文獻記載的、年代較前的潮州本土對聯實例。 嘉靖《潮州府志·人物誌》載,登北宋政和八年(1118)進士第的饒平人張夔,曾告誡即將出任容州通判的兒子張昌裔說: 慎勿與人交水火; 好尊名節重丘山。 這是一副屬「流水對」性質的格言聯。據志書所載,張昌裔上任後,「持身謹飭,能不替(違背)其父風。」也即是說,上述格言聯收到極佳效果。 《永樂大典·卷5343·風俗形勝》引元《一統志》謂,宋孝宗嘗問王大寶,潮州的風俗如何?王大寶回答說: 地瘦栽松柏; 家貧子讀書。 用聯語回答皇帝的提問,言簡意賅,十分得體。此聯兼用借對與本句自對的格式,手法頗為高明:栽,義為種。又,義同「崽」。(潮人稱魚苗、樹苗為「魚栽」、「樹栽」,本此)以「栽」對「子」,是借義對讀,本義是誦讀,也指文體名(晉·張華《博物志》卷四謂:「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用含義為文體名稱的「讀」來對「書」,使之變成名詞對名詞,也是借義對;而上聯的「松對柏」、下聯的「讀對書」,則稱為「本句自對」。本聯有如杜詩中的「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一樣,用借對(尋、常,度量名)、自對(「尋」對「常」,「七」對「十」)而渾然一體,流暢自然,巧對而令人不覺其用對,可謂神乎其技。 康熙《潮州府志·古蹟》云:「鳶飛魚躍亭,元王翰建,正統三年知府王源修。在韓山書院(此處指今城南中學)前,戴希文詩云: 西郭雲連沙樹晚; 前池風薦水花涼。」 志書言上二句為「詩」,其實,從引文的文意看,更像是亭聯。果如此,則元代潮州似乎已有為景點配楹聯之習尚。 明代以後,潮州也和全國各地一樣,進入對聯的鼎盛時期。其時,無論是城鎮還是鄉間,只要是園林、邸舍、寺觀、祠宇,以至民間的宅院、市肆的商家、江河的津梁、山野的陵墓等,幾乎都可見到楹聯的身影。像天順五年(1461)嶺東參政劉瑋所建的韓文公祠石坊,就有劉瑋撰書的坊聯(現移刻於城北祭鱷台): 佛骨謫來,嶺海因而增重; 鱷魚徙去,江河自此澄清。 建於萬曆十三年(1585)的鳳凰塔,有潮州知府郭子章撰書的塔聯: 玉柱擎天,鳳起丹山標七級; 金輪著地,龍幡赤海鎮三陽。 建於今楓溪區的三山國王廟,有明萬曆壬子(1612)科解元、癸丑(1613)進士吳殿邦撰書的以「楓溪」二字冠首的廟聯: 楓老山門古; 溪深國澤長。 潮安縣磷溪鎮仙田鄉的「丁宦大宗」祠,有明天啟年間南京禮部尚書黃錦撰書的祠聯: 官紀太常,五馬清風餘鳳水; 績崇名宦,千秋禋祀薦仙田。 …… 上述坊、塔、廟、祠諸聯,實為筆者隨手摭拾的、至今尚有實物遺存的幾則明代聯語而已。雖然掛一漏萬,但滴水可觀大海,由此數例中,已可領略到明代潮州楹聯的概貌。 入清以後,潮州楹聯更是浩如煙海。其中之佼佼者,如「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塔作筆,仰寫天上文章。」(青龍廟聯)「托缽僧回,碎剪湖雲補破衲;聽經客至,閑敲石火煮新茶。」(西湖南岩寺聯)等等,早已膾炙人口,往昔之男婦老幼,大多耳熟能詳。而歷代志籍以及嘉慶鄭昌時《韓江聞見錄》、咸豐林大川《韓江記》與《西湖記》等書,於聯語多有輯錄。限於篇幅,不一一徵引。 伴隨著對聯的普及、發展,許多有關聯語的故事與傳說也應運而生。 民國《潮州志·叢談志》據福建《上杭縣誌》述「東莆屬對」曰: 林大欽以母老乞歸,道經杭邑。舊有句曰:「白水頭,白屋白雞啼白晝」,未有對者。大欽隨地詢名,去縣十五里,得對曰:「黃泥豅口,黃家黃犬吠黃昏」,人稱其工。蓋白水磜、黃泥豅二地,悉杭轄也。 對於近乎「絕對」的出句,林大欽居然能對出工整的對句,狀元爺的敏捷才思,確實無與倫比。但文中一句「大欽隨地詢名」,卻揭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創作源於生活;聰明須加勤奮。 該書還介紹了少年林大欽另一則應對的傳說:潮州太守一夕出巡,至西門樓,更鼓適敲四下。轉至東門樓,則敲三下。太守以轉瞬間更鼓差異如此而不悅。隔日傳守門吏責問,說「昨宵更鼓為何沒個準的?我今有一對,限你三天內對出來,如果對不出,就將你繩之於法!」於是念出上聯: 東樓三,西樓四,更鼓不明,不明更鼓 守門吏苦思而不得其對,只好請林大欽幫忙。大欽其時不過是個生員(秀才),卻應口而對曰: 南斗六,北斗七,諸星燦爛,燦爛諸星 守門吏趕緊持對子呈太守,太守知是林大欽所對以後,便大大地給予獎勉。 《潮州志·叢談志》還據《蕉嶺賴氏族譜》輯錄「其肖屬對」條,略云:賴其肖字若夫,自幼心思活潑。其父任雲南雲州知州,其肖隨父至任所。適逢上司出對子難其父,曰: 凡竹無心,爆竹偏從心裡發; 其肖代其父對曰: 百花畏火,燈花卻向火中開。 上司見對愕然,更出一對曰: 剃刀雖利,難伐千年古木; 其肖應口而對云: 燈火本微,能燒萬里青山。 這位客家少年,真箇了得!難怪他回家後,十二歲便到潮州應試(其肖系鎮平白馬鄉人,其時鎮平尚隸屬潮州),並高中秀才。相傳他幼稚時曾到河邊戲水搜沙,適有官長經過,見狀戲曰: 作河溝小子氣象; 不料其肖竟應聲曰: 正疆界王者規模! 平生志趣,已隱露於聯語中。其肖後來到省城參加鄉試,至河源聞甲申之變,遂返里聚鄉中義勇以附福王。後又舉兵響應陳邦彥、陳子壯義軍,兵敗返鎮平。惠潮道陸振芬曾招其歸順,其肖誓以死報前明。寨破,竟不知所往,成就抗清義士之英名。(參見清·黃釗《石窟一徵·人物》) 以上的引述,無不雄辯地說明了:自明清以來,對聯已滲透到潮州社會的各個階層和領域,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成為美化環境、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文化源泉。因而,它理所當然地成為地方歷史文化中一筆珍貴無比的瑰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潮州青龍廟安濟聖王的由來
※潮州歌冊《過番相思歌》
※這些潮州古字,99%的潮州人都只會說,不會寫!
※大師饒宗頤:潮州首富公子少年退學、19歲受聘中大、戰亂曾顛沛流離
※18歲完成潮州藝文志,20歲被聘為大學研究員,101歲饒宗頤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