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雜談】台灣妹眼裡的中國

台 灣 妹 眼 里 的 中 國 ——讀「衚衕台妹」宮玲的《從台北到北京》 文/漸平 漂泊詩人 當法國總統以最高的禮遇接待胡錦濤主席;當英國首相率史上最豪華的團隊訪問中國;當中國成功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提出應由中美兩國解決世界經濟問題的G2概念等等,這些無不說明了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政治上的成就和話語權。但,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國內諸多無法迴避的問題,如貧富差距、環境污染、官員腐敗、強拆中的草菅人命、見死不救只為躲避被敲詐的危險、無聊的炫富女、我爸是李剛等等,諸如此類的信息,以各種方式瀰漫著,讓人懷疑正義是否匿跡,邪惡是否橫行? 超凡的經濟成就、獨特的發展方式、另類的政治生態、乖張的公民素質就這麼組成當下的中國,真實得難以置信的中國!相信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無論多麼深邃的思想、多麼睿智的頭腦,即便再借你一雙慧眼,要把當下的中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儘管研究中國的文章和書籍如潮水般的湧現,結果還是:當局者迷,旁觀者也迷,有一種霧裡看花的無奈與無助。 純理性的思辨太過冰冷,純感性的表達太過衝動,尤其是那些如啟明星般熠熠生輝的國家,在這次的經融危機中很不爭氣地紛紛隕落的時候,本來相對完整的證據鏈已生生地斷裂,政治、經濟、人文、科技等本來有血肉聯繫的整體,現在卻已散落一地,狼藉一片,已沒有了足夠的說服力。因為腿有些軟,嘴也有些軟了。 所以,在這個全世界都困惑都浮躁的時候,恰是最需要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時候,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對中國的所謂全面性地客觀評判,總讓人心生疑惑,對於中國大陸和台灣既兩岸問題的討論也大多如此。 由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作序,台灣和大陸著名人士聯合推薦,台灣知名媒體人「衚衕台妹」宮玲的《從台北到北京》這本書,則有些與眾不同。這種不同,或許是因為要在大陸出版發行的一種無奈的妥協,或許是因為「同文同種」的同理心而傳達的一種善意的期盼,而更大的不同在於,書中沒有所謂世界性的宏大的視野,沒有嚴謹繁複的理論架構,沒有道聽途說的妄臆猜測,就像作者所說「什麼都不曾擁有,只是經歷著」,因為經歷過,文章才平實而樸素,真實而生動。這也是那些能言善辯的理論家、盲目的愛國主義者無法比擬的。 作者帶著鄉愁,帶著希望,帶著愛,從台北到北京,開始了尋根之旅、踏上了歸鄉之途。滿懷憧憬從現實出走,卻走到了另一個陌生。有好奇有欣喜,有困惑有痛苦,更有思考和期盼。所有的一切,娓娓道來,情真意切。文章中有不同的觀點,但並不狹隘;有犀利的言辭,但並不刻薄;有深刻的困惑,但卻充滿希翼;有理性的思考,但卻是感性的表達,讓人信服,也讓人感佩。 文章涉及的問題,都是兩岸人民共同關注的,更是作者的切身感受。成長於台灣,多年的大陸工作經歷,兩岸三地的媒體工作經驗,使作者有機會廣泛接觸了兩岸各階層的人物,從平頭百姓到兩岸黨政高層(如台灣的馬英九、連戰和宋楚瑜,大陸的胡錦濤、溫家寶等)。文章以兩岸民眾的生活為基點,憑藉媒體人敏銳的洞察力,從民生形態和文化的視角,比照了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的深刻差異,探討了兩岸關係的當下和未來。 很多問題看起來很複雜,但換個角度看,也許很簡單,所謂「大道至簡」也就是這個意思。儒學很複雜,一言以蔽之,不過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已;基督教很複雜,其核心,不過就是這句「你願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待人」而已。 作者在這二十萬字的書中所傳達的,不過就是「能讓兩岸的人們有意識的『知道』彼此有所不同」、「讓彼此都能夠以一種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對方,更重要的是『看自己』」和「對別人的喜怒哀樂心存謙卑,才能使得自己的心胸平和與寬容」這幾句而已。而這,恰恰是解決兩岸問題的根本。 這本書的寫作特點,可以借用王國維的「入乎其內,出乎其外」來形容——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當然,這部作品有怎樣的「高致」另當別論,至少,它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韻味!

宮鈴,網名衚衕台妹,台灣人,祖籍安徽。台灣資深媒體人,先後從事廣播、報紙、電視與網路媒體,專職採訪台灣時政與兩岸新聞。2004年起,多次跨越兩岸從事新聞報道工作。2005年,報道中國「兩會」,獲溫家寶總理提問。曾隨行採訪胡錦濤主席與連戰主席、宋楚瑜主席首次會面。2008年以「衚衕台妹」為網名,深入接觸大陸互聯網,策劃並執行大陸網民對話馬英九,引起強烈反響,並獲《南方周末》媒體致敬獎。多次擔任鳳凰衛視、北京電視台、深圳衛視、黑龍江衛視等媒體特約評論員。被《南方人物周刊》稱為「大陸互聯網上走的最遠的台灣人」。
推薦閱讀:

雜談:樓房的吶喊 作者:孤帆酒樓
閱前須知
看完這個,才發現中國這幾十年運氣好到爆 - 軍事雜談 - 華聲論壇
12星座雜談
風水理氣「祿馬貴」雜談(三)

TAG:中國 | 台灣 | 雜談 | 漂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