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裸奔」嗎?你的所有隱私,可能此刻正在暗網上拍賣
你知道嗎?你的所有隱私信息
可能只值5美金
前幾天,日報組織小編們去泰國團建。小編剛出國不就,QQ號就被盜了。於是親戚朋友就收到了各種以小編的口吻要錢的信息。
網上詐騙團伙幾乎掌握了我所有的個人信息,從上學的學籍記錄到旅行的時間地點,都十分詳盡,要不是及時發現,可能小編朋友的錢就要被騙走了。
聯想起前幾日Facebook的信息泄露,格外不寒而慄!
這個個人隱私信息被瘋狂盜取和泄露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是在裸奔。
今天這篇文章,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也希望能傳播開來。
話說前年,扎克伯格發了一張圖片到自己的Facebook主頁上,卻沒想到這張圖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你注意到細節了嗎?
一個細節在這裡:
看到了嗎?
有細心的網友注意到,扎克伯格用膠帶堵住了自己電腦上的攝像頭
這個不起眼的細節,卻揭露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
連技術高超如扎克伯格這樣的人
也擔心自己電腦攝像頭被黑客控制來偷窺他
很快,這個被網友發現的細節,被各大媒體報道:
人們紛紛在問同樣的問題:
連世界頂尖互聯網公司Facebook都這麼害怕黑客的入侵嗎?
進而人們又擔心:我們存在Facebook或者其他網路上的信息,到底有多安全?
這些疑問,在當時沒有得到回答,
但兩年後的今天,Facebook卻發生了一件「驚天大案」,側面應徵了當時網友們的擔憂:
這兩天,「Facebook泄漏5000萬用戶信息」的消息登上了國內外新聞的頭條,FacebookCEO扎克伯格在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也發文回應,承認是在他的監管之下發生了泄漏事件:
「我們有責任保護好用戶的數據,如果我們沒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就不足以向用戶提供任何服務。我這幾天一直在儘可能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並在考慮怎樣做才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好的消息是,我們在幾年前就做出了相應措施來保證此類事件不會在今天發生。但我們還是犯錯了,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們必須趕快行動起來。」
面對這次的信息泄漏事件,扎克伯格提出了一些補救措施。
第一, Facebook將調查所有在2014年採取更嚴格數據訪問條款前訪問過大量用戶數據的應用,對不配合此次調查的開發者,將禁止這些應用訪問Facebook的數據。如果發現任何開發者曾濫用用戶身份信息,同樣會屏蔽掉他們,並且通知受影響的用戶。
第二,Facebook將加強對開發者訪問用戶數據的限制,以防止其他類型的數據濫用行為,同時,也要求開發者在訪問用戶的帖子數據或其他隱私數據前需要尋求用戶的同意。
第三,讓用戶清楚地知道,哪些應用是在徵得同意後,並且正在使用他的Facebook數據。
Facebook深陷泄漏用戶數據的醜聞並不是第一次。
2013年,Facebook承認曾於一年前未經允許泄漏600萬用戶的電話和郵箱地址等信息,並將那次泄漏歸咎於存儲全球11億用戶信息的檔案資料發生了技術故障,該故障導致下載好友聯繫方式的用戶,獲得了他們不該獲得的信息。
雖然,Facebook在2014年就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來避免類似這次事件的發生,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現在又有5000萬Facebook的用戶信息遭到泄漏。
這次Facebook攤上事兒,不管是「怒背鍋」、「被人坑」,還是蓄謀已久,都讓大眾再次真切地感受到,《紙牌屋》里位高權重的的人,利用社交網路的用戶信息,有針對性的推送信息,進而影響、教化的劇情,絕對不是編劇的腦洞。
據外媒報道,一家名為Fractl的內容營銷機構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在暗網上,只要5.20美元就可以買到一個Facebook用戶的登陸信息。
有人可能會問,暗網是什麼?
暗網,也叫不可見網、隱藏網,是指那些存儲在網路資料庫里,但是不能通過超鏈接訪問,而是要通過動態網頁技術訪問的資源集合,不屬於那些可以被標準搜索引擎索引的表面網路。
對暗網有過了解的人應該都聽過類似的表述:
在網路世界也有著一套冰山理論。即我們平時能看到的網路(或者說互聯網)只佔整個網路中的4%-5%,也可以稱之為"明網",超過整個數據量的95%都隱藏在冰山之下,在冰山之下,存在著很多見不得光的東西,包括暴力、犯罪、毒品交易、兒童色情…
暗網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入的,暗網鏈接需要一定的契約、技術手段和資金支付。
在暗網,人們的隱私被「明碼標價」。
比如社交媒體,Facebook的登陸信息在暗網上僅需2.5美金,Gmail的售價就更便宜了,只要1美金;
出行軟體,Uber和GrubHub的賬號和密碼分別賣到7美元和9美元;
相比之下,最貴的是支付軟體PayPal的信息,被賣到了247美元。
Fractl還指出,越是容易獲得的數據,黑客售價越低。
名為Top 10 VPN的安全研究公司也發現:
一個人的在線身份信息可以賣到約1200美元。
更可怕的是,在暗網上,只要160美元就能買到一個人的銀行在線消費記錄,而全部的財務信息,也只需710美元。
其實,國內網民的信息數據也經常遭到泄漏。
據媒體報道,來自北京的陳先生的家裡在裝修,購買裝修材料那是必不可少,每個周六日都獻給了傢具城建材城,各種買買買,就在一周後可怕的事情出現了。
各種騷擾電話和簡訊接踵而至:「需要做衛生嗎?」「需要做瓷磚美縫嗎?」「我們有一個傢具展活動要來嗎?」 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到十幾個騷擾電話,那時陳先生就知道了,自己的電話已經被店家賣了出去,並且不知道倒了多少手。
再到後來挑燈具的時候,收到的簡訊都是各種燈具城店鋪的推薦,新品、打折卷。
2017年,中國企業「趣店」也被爆出「百萬學生信息慘遭泄露」,並且這些數據可以在黑市上被交易。
趣店以校園貸起家,之後退出校園轉向白領市場,提供「現金貸」和消費分期貸款。此次被泄露的信息非常全面,除學生借款金額、滯納金等金融數據外,還包括學生父母電話、男女朋友電話、學信網賬號密碼等非常隱私的信息。
趣店的信息泄露普遍被懷疑是公司內部出了「內鬼」所致,而被員工坑了的公司也不絕不止這一家。
2013年,支付寶被爆出其前員工盜賣20G海量支付寶用戶信息的醜聞。
儘管支付寶聲明稱,泄露的數據為「2010年之前不含密碼、不含核心身份信息的部分非敏感交易內容,不涉及用戶隱私及安全」,但是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此番泄露的信息頗具交易價值,極有可能包含個人識別等敏感信息。
隱私安全面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威脅。
在大數據時代中,信息太容易「裸奔」,各種手機和電腦軟體分分鐘就把你賣了。
網路運營者有責任和義務,妥善保護好用戶的信息,建立起完善的用戶信息保密體系。但同樣,大家也要增強防範意識,保護個人隱私,不讓非法分子有機可乘。
比如,注意網上註冊的風險,不在來源不明的網站註冊,能使用用戶名註冊的,別用手機號碼註冊。
不隨便給別人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工作和生活的手機號碼盡量分開。
如果要賣掉舊手機,自己格式化數據是遠遠不夠的,裡面的信息一點要用專業的軟體清除掉。
平時收到的快遞包裹上的信息一定要撕掉或者塗抹掉。
推薦閱讀:
※美滿的婚姻也應該保留隱私
※《一天世界》博客:輕視隱私違反了我的美學
※數字經濟下的隱形威權與窮人幻想
※互聯網下,如何證明你不是個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