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保衛戰:一場頗有爭議的戰鬥
06-29
蔣介石毛澤東都看中了四平1946年初,蘇軍開始陸續從東北撤出。共軍大力向北發展,控制了四平、長春等地,繳獲了日軍留下來的大批軍用物資,增強了戰鬥力。 國民黨軍不甘被動,開始向北進犯,首先攻擊四平。 四平位於東北中部平原,在當時擁有10多萬人口,它的位置正好處於中長、四洮、四梅三條重要鐵路的交叉點上,為進出東南西北滿的咽喉要地,是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中共佔領了這個要地,國民黨軍自然想奪回,四平就成為雙方進入東北後第一次決戰的所在地,國共雙方在此首次大較量。蔣介石電令原東北軍第107師師長劉翰東,要他趕快派兵奪回還未被中共重兵防守的四平,並任命他為遼北省主席,省府就設在四平城。蔣介石還特別告訴劉翰東,東北很重要,國民黨的命運在東北;而要控制東北,就必須奪取戰略要地四平。 蔣軍的多路進攻,給東北民主聯軍造成相當大的壓力。未來得及布置重兵的四平很快被劉翰東奪取。 林彪自然知道四平的重要性,遂以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名義向中央軍委發電,建議奪回四平。中央軍委考慮到四平的戰略地位特別重要,回電同意了林彪的建議。 林彪接到黨中央及毛澤東的指示後,立即下令遼西、遼北軍區組織6000人的兵力展開攻擊。戰場指揮由西滿第十三師十旅旅長鍾偉擔任,副指揮由保一旅旅長馬仁興、遼西二分區司令員鄧中人、東滿七縱十九旅副旅長楊肖儒擔任。 3月15日,林彪下令西滿第十三師二十八團攻佔四平西郊的飛機場。此戰費力不大,但繳獲甚豐,大大緩解了民主聯軍的物資困難。 3月17日凌晨4 時,民主聯軍保一旅和萬毅縱隊等部向敵發起攻擊,戰至下午2時結束,生擒遼北省主席劉翰東和匪首王大化、王耀東;敵保安司令張東凱、副司令王永清化裝逃脫;消滅敵人30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69挺、大小炮32門、長短槍2000餘支、汽車20輛、馬300餘匹,其他軍用物資一大批,而民主聯軍只傷亡200人。林彪得知四平解放的消息,甚為高興,通令嘉獎了參戰部隊。 四平被東北民主聯軍奪回後,蔣介石甚為憤怒,立即派出大軍猛攻,要求儘快將四平奪回來。3月21日,蔣軍進佔遼陽;3月22日,進佔撫順,隨後攻佔鐵嶺。 3月22日,蔣介石致電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代理保安司令官鄭洞國,命令他們由瀋陽派重兵向四平發動進攻,並限令在4月2日前奪取四平。熊式輝、鄭洞國接到蔣介石的電報後,立即召集幕僚進行研究。他們認為,四平的共軍不多,很快就會攻下來,遂決定由戰鬥力甚強的新一軍、第七十一軍擔任攻打任務,並派長官部副司令長官梁華盛到鐵嶺設立攻打四平的指揮所。 梁華盛到達鐵嶺時正逢雪化時節,進入四平的道路泥濘,美械裝備轉運極其困難。孫立人的新一軍和陳明仁的第七十一軍行動遲緩,誤時甚多。因此,即使東北民主聯軍不進行阻擊,兩軍4月2日也難以攻到四平。 鑒於東北形勢的嚴峻,毛澤東連連給東北局和林彪發電,要求東北民主聯軍堅決反擊蔣軍的猖狂進攻,保衛東北的戰略要地,以利我黨與國民黨正在進行的談判。3月24日,毛澤東在給東北局並林彪等人的電報中說:「我黨方針是用全力控制長(春)、哈(爾濱)兩市及中東全線,不惜任何犧牲反對蔣軍進佔長、哈及中東路,而以南滿及北滿為輔助方向。…… 動員全力控制四平地區,於頑軍北進時,徹底殲滅之,決不讓其向長春前進。」 3月25日,毛澤東再次致電林彪、彭真說:「談判數日內即可談妥,派停戰小組至東北,望你們準備一切,尤其是不惜犧牲,打一二個好勝仗,以利談判與將來。同時,速將美方運兵、蔣軍進攻消息公布,使蘇聯好在華盛頓安全理事會上講話。同一天,中共中央也致電林彪、彭真,告知周恩來已到重慶,東北無條件停戰的協定可能於日內簽訂,但執行小組到東北並召集雙方代表協議實際停戰還須若干時日。因此,東北民主聯軍至少還須經一兩個星期也許更長時間的惡戰,才能實際達到停戰。在此時間內,頑方會拚命進攻,企圖控制更多的戰略資源要I 地,而民主聯軍應盡一切可口能,不惜重大犧牲,保衛戰略要地,特別保衛北滿。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民主聯軍必須在蘇軍撤退後一兩日內控制之。 林彪接二連三接到黨中央、毛澤東的電令,思慮再三,覺得四平大戰難免。他當即決定帶領民主聯軍司令部的人員趕往四平,親自組織、指揮四平保衛戰。 4月3日,林彪在四平致電黨中央、毛澤東說:」我此刻已到四平街。……集中6個旅擬堅決與敵決一死戰。 4月6日,毛澤東回電指示林彪、彭真:「集中6個旅在四平地區殲滅敵人,非常正確。黨內如有動搖情緒,哪怕是微小的,均須堅決克服。希望你們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覆肉搏戰鬥,殲敵北進部隊或大部,我軍即有數千傷亡,亦所不惜。… … 如我能在3個月至半年內組織多次得力戰鬥,殲滅進攻之敵6至9個師,即可鍛煉自己,挫折敵人,開闢光明前途。為達此目的,必須準備數萬人傷亡。要有此決心付出此項代價,才能打得出新局面。而在當前數日內,爭取四平、本溪兩個勝仗,則是關鍵。」 4月8日,毛澤東又給林彪發電,指示他要堅決保衛四平。 四平街初戰十分激烈 因道路泥濘,人困馬乏,蔣軍向四平進攻的幾路大軍一直不順。直到4月2日,近5萬人的新一軍還在遼寧省昌圖縣境。4月4日好不容易進入昌圖縣城,硬是到不了四平街。左翼第七十一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4日晚才進入法庫縣境。在南京的蔣介石對進攻四平的戰鬥極其關注。3月30日之後,他不斷地叫侍從人員和秘書給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打電話,詢問各部隊展開進攻後的情況。他催問越緊,熊式輝的心裡越緊張,前方的仗打得越糟糕。 眼見戰事進展不順,熊式輝幾經考慮,決定換將,將遇事沉著、冷靜的副司令長官鄭洞國派到開源(今開原),將梁華盛調回長官部。鄭洞國沒有講價錢,立即帶著少數親信走馬上任了。 蔣軍第七十一軍負責從西路進攻四平。此軍人數、戰鬥力不如新一軍。林彪抓其弱點,將打擊的重點放在第七十一軍。 4月13日,東北民主聯軍偵察人員得到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正由法庫縣金家屯向八面城北進的情報,立即報告了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林彪感到這是消滅蔣軍第八十七師的好機會,立即下令原山東梁興初的第一師、羅華生的第二師、原新四軍第三師彭明治旅,加上鍾偉的第十旅、吳信泉的獨立旅以及張天雲的第八旅,火速將蔣軍第八十七師包圍起來,然後採取不同的方式將其殲滅,把蔣軍向四平進攻的囂張氣焰打下去。 各參戰部隊根據林彪的命令,決定先在蔣軍前進的必經之地——大窪附近的一個集市上下手。蔣軍第八十七師未到之前,民主聯軍參戰各部兵分兩路,一部分埋伏起來,另一部分化裝成趕集的農民,混雜在市民中。蔣軍第八十七師師部及一個團到達集市後,向群眾打聽此地有沒有民主聯軍,群眾都說民主聯軍先前到這裡來過,但早就走了。 八十七師師部一參謀人員又四處詢問大窪附近有沒有民主聯軍,群眾也說沒有。師長黃炎聽說附近沒有民主聯軍,放心了,立即下令部隊在集市上休息、吃飯。 正在蔣軍吃飯時,一些擁護民主聯軍的群眾敲鑼打鼓趕來致歡迎詞、扭秧歌,以迷惑蔣軍。蔣軍完全被迷惑,遂放棄了警戒。 飯還沒吃完,鎮上突然槍聲大作。民主聯軍裡應外合,將蔣軍八十七師官兵打得暈頭轉向。 師長黃炎見勢不妙,帶著幾個警衛奪路而逃。這樣,進入大窪的一個團的蔣軍除少數被打死外,大部被民主聯軍俘虜。 4月15日,蔣軍第八十七師未進入大窪的另兩個團也被民主聯軍分割成數段,經一晝夜激戰,大部被擊潰。第九十一師也被殲滅一部。此次戰鬥共殲滅蔣軍4000餘人,打下敵機l架,繳獲汽車30輛。進犯四平的蔣軍第七十一軍受此重大打擊後,士氣低落,一撅不振。 八十七師在大窪被殲,國民黨東北行營和保安司令長官部不敢向蔣介石報告。進入東北的軍統特務卻利用他們的秘密渠道將此情況密報了蔣介石。軍統特務在密報中還說,第七十一軍之所以在進攻四平的途中遭受重挫,是因為該軍軍長陳明仁躲在瀋陽,未隨軍行動。 蔣介石接到軍統特務的這份密報,萬分憤怒。他感到,國軍要奪取四平,直至控制全東北,非得嚴明紀律,懲治玩忽職守者不可。他立即口授了一份給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並杜聿明的電報:「第八十七師受此意外損失,據報陳明仁並未隨軍前進,著即查辦具報。」 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參謀長趙家驥接到蔣介石的電報後大吃一驚,立即把電報送給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杜聿明覺得,第七十一軍正在前進途中,天天要打仗,如突然撤換陳明仁,再調別人來任軍長,將很麻煩,而且還會敗得更慘。更何況,陳明仁很會帶兵打仗。 他對趙家驥說:「此事拖一下,如蔣委員長再來電催問,就說在戰鬥發起前已派車將陳明仁送到前方了。第八十七師作戰失利,事出有因。另外,你趕快告訴鄭洞國,要他立即通知陳明仁火速趕往前線整頓部隊,鼓舞士氣,在奪取四平的戰鬥中立功贖過。」 陳明仁接到趙家驥的電話後立即趕往前線。這位好勝心甚強的軍長對杜聿明的保護甚為感激,決心在奪取四平的戰鬥中與林彪的東北民主聯軍比個高低。 林彪此時也沒閑著。他在指揮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外圍狠狠打擊進犯蔣軍的同時,還下令四平城內的各部隊抓緊構築工事,儲藏糧食、彈藥,作好長期抗擊蔣軍的準備。除此之外,林彪還建議成立了東北民主聯軍野戰政治部,並在梨樹縣召開了全東北部隊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要求參加四平保衛戰的各部隊指揮員做好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會上還決定創辦一份《自衛報》 ,由民主聯軍總部野戰政治部副主任陳沂負責該報的編務工作。參加四平保衛戰初戰的官兵,大多系西滿部隊。其部署是:少數部隊擔任正面阻擊和守城,大部主力放在四平側後至梨樹以及四平至八面城之間,待正面消耗與頓挫蔣軍之後,再集中主力,首先打擊稍弱的一路蔣軍——第七十一軍。 對四平的防禦工事,林彪甚為重視。他與彭真及民主聯軍其他負責人一道,數次深入到塔子山、三道林子、孤榆樹等重要防禦陣地視察、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為了取得此次保衛戰的勝利,林彪決定在四平城內設立一個以保一旅馬仁興旅長為首的城防司令部,負責四平前沿陣地上的作戰指揮,而以他為首的民主聯軍前方總部則撤至四平近郊的梨樹縣城。 4月17日,鄭洞國和梁華盛將昌圖指揮所遷移到雙廟子,並下令各部馬上開始進攻四平城區。當天,四平的東西鐵路被切斷。18日,鄭洞國、梁華盛指揮陳明仁的第七十一軍三十師l 個團從四平南郊海豐屯、泊脖子、鴨湖泡向民主聯軍的陣地作試探性進攻,接連三次均被民主聯軍打退。鄭洞國感到,民主聯軍的陣地牢固,不能從正面硬攻,只能採取尋其弱點或遷回攻擊的辦法,才能打開缺口。第二天,他在指揮所召開了作戰會議。會上,各軍、師的將領結合頭天試攻的經驗教訓提出:改變方向,向民主聯軍防守的薄弱點發動猛攻,一鼓作氣打開突破口。鄭洞國同意了下屬們提出的作戰方案,決定將突破口選在民主聯軍保一團第三營和萬毅縱隊第五十六團之間的鐵道結合部。隨即,蔣軍新一軍第三十師憑藉其強大的火力,向民主聯軍的兩部結合部發動了猛烈進攻,鐵道兩邊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由於這處陣地防守較弱,加之敵人炮火甚烈,民主聯軍的官兵經努力奮戰,仍難抵住蔣軍的進攻。這樣,鐵道結合部陣地被蔣軍奪去一處。 此處陣地失守,林彪感到四平城內陣地上的防守力量不足,果斷決定增加兵力。與此同時,為鼓舞正在激戰的部隊,林彪以「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名義給城內的兩個守備團發去了指示電:『自即日起,須堅強守備,度過危機。近日我南北滿主力將陸續向四平前進。我軍利用四平街先消耗和頓挫敵人,然後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手段殲滅第七十一軍,造成東北自衛之大捷。 林彪的電文,給城內的部隊鼓舞甚大。官兵們一邊與敵人作戰,一邊高喊:「堅決執行林總的命令,誓死守住陣地!」 當天下午,民主聯軍西滿第三師第七旅第二十一團官兵與鐵道結合部的其他兩支部隊緊密配合,與敵死戰,奪回了被蔣軍佔去的一處陣地,並消滅一大批蔣軍。蔣軍第三十師的進攻被迫停止。 毛要林將四平街化為馬德里 四平爭奪戰打響後,蔣介石更為關注戰鬥的進展。他不斷地叫侍從人員催問四平前線攻擊的進展。在延安的毛澤東,對四平保衛戰也高度關注。他分析了東北戰局後,感到四平保衛戰仍應堅持下去,而且應不惜一切代價保住這個戰略要地。4月22日午夜,他給林彪發了一封電報:望死守四平,挫敵銳氣,爭取戰局好轉。 4月18日至26日,第七十一軍和新一軍的3個師輪番向民主聯軍的陣地發起猛攻。民主聯軍憑藉有利地形,給進攻之敵以狠狠打擊。戰至26日晚,第七十一軍因傷亡慘重,銳氣大減,被迫停止了進攻。 毛澤東得知四平守軍打退了蔣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十分高興,於4月27日以軍委的名義再次致電林彪:「四平守軍甚為英勇,望傳令獎勵;請考慮增加一部分守軍(例如一至兩個團),化四平為馬德里。」 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1936年,德、意法西斯為控制西班牙這一戰略要地,打擊英國在地中海的勢力並從側後包圍法國,決定對西班牙進行武裝干涉,支持佛朗哥叛亂勢力。佛朗哥叛軍在外國反動勢力的支持下,於9月向馬德里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西班牙共和國軍隊在由54個國家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組成的「國際縱隊」的配合下,進行了馬德里保衛戰。此戰殘酷、激烈,長達數年,傷亡巨大,直到1939年3月底才告結束。 毛澤東要林彪將四平化為「馬德里」,並要求增加兵力,林彪更加清楚了四平保衛戰的重要和激烈,而且作了長期戰鬥的準備。 4月28日,中共中央又給參加四平保衛戰的全體官兵發來嘉獎電:頭和平民主,你們堅守四平,甚為英勇,特傳令嘉獎!望你們再接再厲,堅守到最後勝利,把四平變成馬德里』! 為了在四平及外圍地區更有力、有效地打擊進犯的蔣軍,就在四平保衛戰激烈進行時,林彪下令後方二線部隊乘機奪取了東北另外幾座較大的城市。4月18日,民主聯軍攻佔長春;4月25日,打下齊齊哈爾;4月28日,拿下哈爾濱。此舉使蔣軍東奔西跑,顧此失彼。與此同時,林彪對四平城內的防衛又作了調整:調西滿第三師第七旅二十一團、北滿第七師炮兵旅第二團和配屬的第六十七團進入市內,增加守城力量;市區外圍的萬毅縱隊第十九旅第五十五、五十八團配置在城東南角正面;山東第一、二師放在四平街西北;西滿第三師第七、十旅部署在四平以東;第三五九旅作為預備隊駐公主嶺。另外,他還將南滿第三縱隊第七、八旅作為機動部隊放在昌圖、開源之間,開闢第二戰場,切斷蔣軍的後勤補給線,使前線蔣軍飢不裹腹,無力作戰。 林彪的上述部署相當精妙。蔣軍急想把四平這塊硬骨頭早點啃下來,但硬是啃不動。 當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還希望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在lO天之內打出城外或尋機擊潰蔣軍新一軍。林彪也有此想法。後來,因敵情有變及其他原因,這一設想無法實現。為此,林彪於4月29日給毛澤東發了一電,大意是:目前在四平,民主聯軍還不具備殲滅或擊潰蔣軍王牌部隊新一軍的能力和條件。對這支國民黨精銳中的精銳,肯定要打,但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還不行。時候到了,民主聯軍肯定要把蔣軍這支王牌部隊消滅在東北。 蔣軍在四平的陣地進攻難有進展,便用大炮對民主聯軍的陣地進行猛轟。民主聯軍以牙還牙,也用猛烈的炮火予以還擊。頗為有趣的是,蔣軍的炮兵每次總是先發炮,目標暴露後,很快被民主聯軍的炮兵抓住壓了下去,不但被打啞,陣地上的炮彈也被炸毀甚多。到後來,蔣軍炮兵不敢再亂打了。 這樣,敵我在四平的攻防處於對峙狀態。 1946年4月30日,蔣介石拒絕馬歇爾和民盟及中共提出的在東北停戰的方案,決定迅即佔領長春。蔣介石的這一態度,使毛澤東對與國民党進行的談判徹底失望。他分析了東北局勢和蔣介石的心態後,感到今後一個時期國共兩黨在東北的鬥爭肯定是以軍事為主,而且誰有智慧、本領,誰就能奪得東北。鑒於東北軍事鬥爭的複雜及難度,有必要突出林彪在東北的地位,使他放手大幹。毛澤東的想法,得到了中央其他領導人的贊同。1946年5月l日,毛澤東單獨給林彪發了一個電報,全文如下: 「感電(指林彪4月27日給毛澤東的電報)悉。(一)前線一切軍事政治指揮,統屬於你,不應分散。如工作繁忙,需人幫助,則可考慮調高崗等同志來助你。如前線機關以精簡為便利,則照現狀為好。(二)東北戰爭,中外矚目。蔣介石已拒絕馬歇爾、民盟和我黨三方同意之停戰方案,堅持要打到長春。因此,我們必須在四平、本溪兩處堅持奮戰,將兩處頑軍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其銳氣,使其以6個月時間調集的兵力、武器、彈藥,受到最大消耗,來不及補充,而我則因取得長、哈,兵力資材可以源源補充,那時,便可能求得有利於我之和平。(三)力戒輕敵,每戰必須集結全力,打敵一點,以期必勝。此點你已充分注意,望深入教育,一體遵行。」 蔣軍在四平及其以外地區連連受到東北民主聯軍的打擊後,認為東北戰局處於進退兩難局面的癥結在於四平未打下,只要四平一攻破,東北局面就會大為改觀。為扭轉不利戰局,蔣介石用美國空軍的大型運輸機將美械裝備的另一精銳之師― 廖耀湘的新六軍空運到東北,然後由開源、西豐、葉赫鎮遷回到四平。 杜聿明、鄭洞國有了援軍,決定集中大批主力部隊儘快打下四平,隨後攻佔永吉、長春。為實現上述目標,杜聿明將新六軍第十四師、第二十二師從遼陽、本溪等地調到開源,作攻擊四平的準備。接著,蔣軍第九十三軍也由北平調到了東北。一時間,蔣軍集結在四平的部隊多達10個師。 與此同時,蔣介石還派出大批作戰飛機,幫助杜聿明作戰。 5月15日,杜聿明下達了對四平發動全面攻擊的命令,要求所部:「這次一定要打下四平!」 根據杜聿明的命令,新六軍另加第八十八師擔任右翼兵團,向民主聯軍的左翼攻擊,其目標是攻下公主嶺、梅河口、長春、其塔木等地;新一軍從正面向四平發動攻擊,奪取四平街後,再攻打雙城子、德惠及松花江北岸諸要點;左翼兵團第七十一軍兩個師向八面城民主聯軍右翼包圍攻擊,然後再向鄭家屯、雙山等地前進。 15日這一天,蔣軍依照杜聿明的布置兵分三路向民主聯軍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皆遭到民主聯軍的頑強抵抗。其中央兵團左翼第五十師以10倍於民主聯軍的兵力向四平以東、哈福以南民主聯軍的258高地發動了強大的攻勢。由於此處陣地地勢平坦,官兵無法隱蔽,加之敵人炮火猛烈,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上的民主聯軍官兵傷亡甚多。後因人手不夠,陣地難守,民主聯軍被迫撤出258高地。 為快速奪取四平,5月17日,杜聿明下令總預備隊第一九五師投入圍攻四平的戰鬥。一九五師佔領哈福後,立即對民主聯軍的重要陣地塔子山形成了三面包圍,準備一舉消滅該陣地上的民主聯軍官兵。蔣軍的攻勢有了一些進展後,杜聿明甚為興奮,感到打下四平指日可待,便將戰鬥情況電告了蔣介石。蔣介石怕杜聿明報告的情況不實,又怕進攻再次受挫,立即命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趕赴東北,了解情況。到瀋陽的當天晚上,白崇禧聽取了杜聿明進攻四平的情況彙報。白崇禧對杜聿明說:「蔣委員長對四平戰役極其關心,特派我來了解作戰情況。蔣委員長說,四平這一仗打得太長了,不能再往下拖。只要把四平打下,對中共和談就有面子了。至於進攻長春的問題,暫不攻擊為好,一則為緩和輿論的非難,再則可以整訓部隊,養精蓄銳,待與中共和談不成再進行大舉進攻。 此時,民主聯軍的一些陣地十分危險,特別是第三縱隊的塔子山被蔣軍三面包圍後,城內民主聯軍的處境極其不利。塔子山在四平東南約lO公里處,是東部最高的一座山頭,又系民主聯軍全部防線的最東端,如果失去此陣地,民主聯軍就難以堅守四平。 蔣軍也深知此陣地的重要,故集中大批兵力對此處陣地展開了猛攻。由於民主聯軍的官兵拚死抵抗,敵終未得逞。 合下,集中全部炮火再次猛轟塔子山陣地。在這塊只有百餘平方米的小山頭上,每分鐘落下30餘發炮彈。山上樹木、雜草全部被炸飛,工事大多被炸塌,民主聯軍官兵也大部負傷… … 與此同時,蔣軍新六軍在廖耀湘的嚴令下,從東、南、西3 個方向拚命向塔子山發起衝擊。民主聯軍西滿第三師第七旅十九團官兵忍著傷痛,連續6 次打退敵以營為單位的衝鋒。 塔子山陣地上,蔣軍屍橫遍野,民主聯軍也遭受了很大的傷亡。林彪下令悄悄撤軍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民主聯軍的傷亡不斷增加,陣地很難堅持。 為了繼續打下去,林彪下令民主聯軍第十旅火速增援塔子山。遺憾的是,第十旅過遼河時,輕信個別人的意見,未下河試探水的深淺,沒有及時徒涉過河,使塔子山陣地沒有援兵而難以守住。第十旅未按時趕到塔子山增援,是四平保衛戰中一個不小的失著。 林彪得知塔子山陣地即將被蔣軍攻克,感到民主聯軍與蔣軍在四平的力量懸殊太大,沒有條件而且也沒有必要再在此地大打下去。為了保存民主聯軍的實力,以利今後再戰,5月18日,林彪向中共中央、毛澤東報告了四平保衛戰的近況。林彪在電文中說:「四平以東陣地失守數處,此刻敵正猛攻,情況危急。」午夜,東北民主聯軍根據林彪的命令,突然悄悄撤離了四平。 5月19日,毛澤東以中央的名義給林彪回了電。他在電文中說:l,四平我軍堅守l個月,抗擊敵軍l0個師,表現了人民軍隊高度頑強的英勇精神,這一鬥爭是有歷史意義的。2,如果你覺得繼續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應主動地放棄四平,以一部在正面遲滯敵人,主力撤至兩翼休整,準備由陣地戰轉變為運動戰。 19日上午,蔣軍佔領的四平,是一座什麼也沒有的空城。 四平保衛戰使蔣軍的新一軍傷亡6000多人,第七十一軍第八十師大部被打死,第九十一師損失l 個半團,第一九五師死傷過半,總計傷亡1.6萬餘人;民主聯軍也負出了傷亡8000人的代價。 蔣介石得知自己的部隊佔領了四平,甚為高興。當天,他把他的喜悅之情寫進了日記。然而,他不知道,他儘管攻克了四平,卻還是輸家。因為他即使傷亡了1.6萬餘人,民主聯軍主力也未被消滅,林彪指揮民主聯軍部隊悄悄地撤離四平,只不過是暫時的退卻。 5月19日,蔣介石給杜聿明打電話,命令杜聿明指揮部隊繼續前進,一舉攻下長春。杜聿明深知,四平戰役蔣軍並未取得勝利,長春不那麼好打。但他又不敢違令,只好答應按蔣介石的指示辦,並告知攻克長春還需做些準備工作。四平保衛戰,是解放戰爭戰略過渡階段全國打得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個戰役。此戰表面是以蔣軍攻佔四平街而取勝,真正的贏家卻是林彪統率的東北民主聯軍。但有趣的是,蔣軍在東北卻召開了一個大規模的慶功會,還給一些參戰部隊的將領如陳明仁等人發獎授勛。其宣傳工具也乘機大造輿論,說什麼「林彪敗走麥城」,「國軍在四平街取得大捷」等等。 事過多年,對解放戰爭期間發生在吉林四平的這場大戰,黨內、軍內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此戰時間打得過長,還有人認為根本不應該打。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老一輩革命家黃克誠大將。 據黃克誠說,敵人傾其全部主力再度猛攻四平時,集中了8個軍的兵力與東北民主聯軍作戰,其中新一軍、新六軍和青年軍第二O七師(相當于軍的兵力)全系美械化裝備,其餘的5 個軍也都是半美械化裝備,有一定的戰鬥力。相比之下,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一線的兵力要少得多。雖然後期又調來了山東部隊的第七師和新四軍的第三師、第八旅一部參戰,但仍未能根本改變敵我力量懸殊的態勢。 鑒於當時雙方力量的懸殊,黃克誠感到東北民主聯軍不能在四平與蔣軍硬打下去,如果再往下打,民主聯軍有被消滅的可能。為了保存東北我軍的實力,黃克誠在白城子除向中共西滿分局的一些領導同志談了自己的看法外,還特地給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發了幾封電報,建議正在進行的四平保衛戰要適可而止,不能與敵硬拼,但林彪一直沒有回電,也不撤兵。 林彪不迴音,黃克誠很著急,於是,又於1946年5月12日給黨中央發了電報,就四平保衛戰及東北的局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黨中央和毛澤東也沒有給他任何迴音。對此,黃克誠心裡一直有想法,但又不知林彪、毛澤東為何都不給他回電。 直到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約黃克誠等人到他的住地談話時,談到了當年的四平保衛戰,他才知道林彪不給他迴音是因為四平保衛戰要大打系毛澤東決策的,林彪不回他的電,有其難處。毛澤東還問黃克誠:「難道四平保衛戰打錯了了』黃克誠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說:「開始敵人向四平推進時,我們打他一下,以阻敵前進,這並不錯,但後來敵人集結重兵尋我決戰,我們就不應該固守四平街了。因為,此戰從4月中旬一直打到5月中旬,雙方攻奪異常激烈,蔣軍雖然被我大量殺傷,我軍的傷亡也相當嚴重,最後不得不被迫放棄陣地後撤。毛澤東聽了黃克誠的敘述後說:『當時固守四平是我決定的。」黃克誠說:「是你決定的也是不對的。」毛澤東說:「那就讓歷史和後人去評說吧。 不可否認的是,對四平保衛戰持肯定意見的居多數。當年參加過四平保衛戰的王玉峰在《解放戰爭時期遼西地區一些大事的回憶錄》 一文中,就對四平保衛戰作了較為客觀的評價。他說:」四平街地處東北三省中心,是中長鐵路並聯結東、西滿重要的交通樞紐,又是吉、黑兩省在南面的屏障。守住四平街,對鞏固長春、哈爾濱等大城市,爭取時間,開展建立北滿根據地的工作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還需指出:當時歷史前景,敵我雙方都在爭奪東北,同時,又正在進行停戰談判,戰爭與和平需要兩手準備,為爭取和平創造一定的條件,也需進行有力的軍事鬥爭。… … 此次戰役充分表現了我軍大無畏英勇頑強的精神,在防禦作戰中,是一次出色的、成功的戰例,是應該加以肯定的。 當年在東北戰鬥過的老一輩革命家耿飈,在他的《回憶四平保衛戰》 一文中,也對此次戰役作了肯定的評價。他這樣寫道: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看四平保衛戰的成績和意見,我認為至少有下列幾點值得談一談: 首先,我軍以寡敵眾,以劣勢裝備對抗國民黨軍隊的美式武器、先進裝備而能消耗大量敵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最後能夠從容地主動轉移,取得了四平保衛戰的勝利。這是什麼原因呢了這原因除了指揮的正確外,主要的是由於我們的戰士懂得為誰而戰,高度的政治覺晤產生了高度的勇氣和戰鬥力,再加上人民的支持,所以才能打勝仗。 第二,四平保衛戰牽制了敵人,把敵軍的精銳部隊吸引到四平周圍,阻延了敵軍的北進,使我軍司令部得以從容部署東北戰場其他地區的兵力。 第三,我軍完成阻擊任務後,主動撤離四平,這體現了我軍戰略上和戰術上的靈活性。毛主席歷來不贊成死守一個城市,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尤其是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更應如此。 四平保衛戰所體現的這些精神,在以後其他地區的戰役和戰鬥中,也常常得到體現。耿飈的上述說法,基本為四平保衛戰作了定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