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鮮肉」問題成堆誰之過
06-29
《河北日報》(2017年3月21日) 07版□韓 莉表演用替身、不背台詞、遲到早退、拿天價片酬……真箇是劣跡斑斑。日前,某編劇貼出「檄文」《表演,一個正在被毀掉的行當》,將自己「卧底」橫店的經歷一一道出,矛頭直指部分靠臉吃飯的「小鮮肉」。文章出來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宋丹丹、陳道明、張國立、濮存昕、陳凱歌等影視界名人紛紛發表意見。宋丹丹暗諷「小鮮肉」「愛攀比毛病多」,陳凱歌對他們的演技不以為然,陳道明批評他們「手破了就當敬業」。許多資深導演和編劇也分別表達自己的不滿,一時間,圈裡的「老炮兒」們對一部分重顏值輕演技、投入低要價高的年輕演員的討伐聲前所未有的整齊和激烈,指責其對國產影視劇行業造成巨大的破壞。那麼,「小鮮肉」的表現是不是毀掉表演這個行業的原罪?這些自帶話題、圈粉兒無數的「流量明星」們的鍋背得冤不冤?毫無疑問,相對於諸多踏冰卧雪的前輩,「小鮮肉」們如今的表現太過散漫、矯情、嬌滴滴,很容易讓人產生「怒其不爭」的感慨。但是,如同那些被慣壞了的孩子,究其背後成因,對孩子太過寵溺的家長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板子除了落在不懂事的孩子身上,大人們恐怕也難辭其咎。正如某製片人所言,一年間能播出的國產劇有200多部,其中能在知名衛視播出的僅100多部,能拉動粉絲經濟的「小鮮肉」也不過20多位。戲多「鮮肉」少,他們自然成了所謂的稀缺資源。在高酬勞和高人氣的雙重誘惑下,年輕的娃娃們很容易被名利所驅使,蘿蔔快了不洗泥,出現半個月就拍完一部大劇,使用「表情包」表演的投機方式實不稀奇。此外,製作方和播出平台的責任也不可推卸。他們一味追求收視率和流量,甚至參與自我炒作,在他們眼裡,有演技的演員炒作空間不大,有顏值的反而更容易操作。從目前影視業的生態環境來說,資本是核心,以前的編導中心制,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鮮肉中心制」。作為一部劇的靈魂,編劇往往得不到真正的重視,既沒有充分的創作周期,也沒有合理的薪酬分配。甚至很多大熱的IP劇,為了配合投資方的要求和演員的檔期,兩個月就能攢齣劇本來。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如今卻甘受資本和商業的擺布,編劇再沒心思深入生活,主創團隊也是簡單拼湊、匆匆上馬……今日之狀況,錯在「小鮮肉」,又不僅僅在「小鮮肉」。若想改變現狀,需要的是多方努力,齊出重拳:一方面製作方和播出平台切忌盲目追星、唯利是圖,要肩負起應盡的文化責任;另一方面要對經紀公司加強管理,不能奇貨可居、漫天要價;更重要的是,對待年輕演員要寬容而不放任,要讓他們認識到把戲演好才是正途,而不是助理多、保鏢多、坐頭等艙、住五星級總統套房就多麼光榮。其實,影視界並不缺少榜樣,比如提起「宋大成」,就想到李雪健;提起「康熙大帝」,就想到陳道明;提起「和珅」,就想到王剛;提起「劉羅鍋」,就想到李保田……一個演員能讓角色如此深入人心,達到人戲合一的境界,靠的可不單單是一張或漂亮或帥氣的臉蛋。對「小鮮肉」們而言,顏值高並不是他們的錯,但只靠顏值吃飯卻註定無法長久。把目光放長遠些,知不足明進退,沉心靜氣、內外兼修,才是最好的「保鮮劑」。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建軍大業》集結小鮮肉是拿偉人開玩笑嗎?
※為什麼很多小鮮肉不受人待見?
※「私生活」最亂的女星, 蕭亞軒喜歡小鮮肉, 章子怡最後嫁給汪峰
※看待小鮮肉天價片酬
※看6位大齡女星,如何戲耍小鮮肉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