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提升:思維廣度,深度,高度,遠度

思維提升:思維廣度,深度,高度,遠度如果你足夠強大,你就不會把幸福押在別人身上,你會自己創造幸福或者給別人帶來幸福。而變得強大的途徑就是學習,就是讀書,學一切東西,讀任何想讀的書。一個人思維的寬度和深度決定了自己發展的力度。讀前「忙、盲、茫」,讀後「靜、勁、凈」。追求不需要的東西,是謂貪婪。一達到目標就立刻追逐下一個目標,而不懂得暫停下來慢慢享受,其愚蠢就像辛苦做好了菜肴便立刻倒掉一樣。智者善於攝取別人智慧;能攝取天下人的智慧,就已經是大智慧。善與惡、正與邪就像一對同生共死的孿生兄弟,永遠在光明和黑暗的道路上同行。 惟有保持或增加對 物質科學世界情感靈魂世界人文社會世界的探索,才是擴展思維的根本之道。思維混沌我們掩蓋,才能安全。 我們無法說出原因。我們不慣於解釋。 思想混沌,盲目。無法清楚闡述理由。儘管嘗試各種表達方式。 身體思維分離。我們有雙重生命。 你的大腦是你唯一的工具,要正確利用這個工具,唯一的途徑就是去了解它。與很多人的直覺相反,實際上我們的思維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和陷阱(keyword: cognitive bias),我們解決日常問題的思維方式也並不總是最優的(keyword: bounded rationality)* 人總喜歡沿襲以往習得的經驗,並通過類比來進行外推。我第一次在一個地鐵終點站坐地鐵的時候,看著從遠方開來的地鐵,我心生疑惑——「這車每節車廂都這麼長,待會怎麼調頭呢(我心說沒看到鐵軌終點有一個大大的供調頭的 U 形彎啊)?」,當車開始開的時候我終於意識到原來車是可以往兩頭方向開的。* 人 喜歡從關聯當中尋找因果,有一次我我老婆去銀行取款,到了 ATM 室的自動門口,我開玩笑地拿著手頭的飯卡去刷了一下,然後——門居然開了。我頓時來了勁,立即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刷卡裝置不安全,至少不是能夠專門識別銀聯的卡的。我甚至飛快地泛化出了一個更具一般性的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即可能所有帶有磁性的卡都可以用來開門。老婆看我得意洋洋,就潑過來一盤冷水:不一定是你的卡刷開的啊,你不刷卡試試看。我不信,說怎麼可能呢,心想我刷卡,門就開了,還有比這更明顯的因果關係嘛。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走出門,這次沒刷卡,門也開了——原來是感應門——原先這個 ATM 室的確是刷卡門,但後來改成了感應門,刷卡的那個裝置只不過沒拆掉殘留在那裡而已。總的來說* 人類的思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捷徑,每一條捷徑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腦的認知複雜性(籠統的看一個問題要比細緻的分析簡單得多),有助於迅速做出絕大部分時候都正確的判斷;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導致人們把大部分情況下成立的法則當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可以說,有多少捷徑,就有多少條謬誤。* 人類的情緒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惡一個人,你往往就會反對他的所有立場。反之亦成立。* 人類大腦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先天就具備一些特定的「思維定勢」,以使得人類能夠在面對進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適應性問題時能夠不假思索的做出迅速的反應。然而,在現代社會,這類思維定勢已經不適應了。* 人類不可避免的受著各種各樣的偏見的影響,這些偏見有些是有一定適應價值的「思維定勢」(如事後聰明式偏見),而有些則是大腦的認知機制的「缺陷」。學習知識的讀書:擴展思考範圍的「廣讀」讀書的首要目的是「知識的學習」,但如果讀完了書,卻沒能讀通,也是枉然。田坂強調,想將書上的「死知識」變成「活的創造力和洞察力」,就必須以建構自身 「知識的生態系」的想法來讀書,也就是確立自己讀書的目的,然後以一個中心主題出發,有機地將不同範疇的知識連結起來,架構出屬於自己獨特而有系統的觀點。至於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生態系」?田坂建議,必須在讀書的同時,一邊進行相關內容的延伸思考,以拓展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在做法上,有4種延伸思考的技巧:技巧1:邊讀邊「自我深度提問」田坂表示,只要提問,就會引發新的聯想,進而串連起相關的知識,從中孕育出自身的「知識的生態系」。舉例來說,在閱讀《管理在管什麼?》這樣一本書時,除了理解基本知識(如「管理」的定義與理論)之外,更要進一步自問:「在網路革命及全球暖化等趨勢下, 管理的下一步會是什麼?」思考隨著時代及趨勢的演變,管理這門學問有哪些觀念是歷久彌新的,又有哪些必須與時俱進、甚至徹底被顛覆?此外,與個人相關的各種議題也是延伸思考的重點所在,舉凡「公司是什麼」「工作報酬是什麼」「成功的意義何在」等問題,都能讓知識和個人產生聯繫。技巧2:邊讀邊「連結現象,創造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應周遭環境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思考「這些事之間可能有著什麼樣的關連?」田坂以自己為例說明,他在逛書店時,通常都會輪流看各個分類 書架上的書,一邊觀察「最新的話題為何」「多數人有興趣的書是什麼」「舊理論有哪些新應用」,一邊構思各種關於未來變化的可能「故事」。例如在社會趨勢類書區中,發現「團塊世代紛紛屆臨退休」相關議題的書籍大量湧現;信息管理類的書架上,「部落格架設」「信息管理學」等書籍很多;在職業進修區看見《成為諮詢顧問的方法》等書。乍看都是不相干的信息,但走出書店後,他便會在腦中描繪出以下的故事:「退休後的團塊世代,有工作意願的人還很多,這之中應該有很多人不會考慮繼續在企業中任職,而會依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在網路上提供收費的諮詢顧問服務。這時,能否為自己架設一個專屬的部落格,做為新事業的基礎平台,以及能否有效地將過往經驗轉化為可傳授的知識,便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提升自我的知識管理與網路技能,將是下一波提升個人競爭力的學習重點。」田坂表示,這種方法正是「將整間書店當作一本書來閱讀」,從單本的書籍內容以外,汲取許多潛在的關鍵情報。技巧3:邊讀邊「留心有興趣的字詞」至於構思故事的秘訣,則有待在平日閱讀中多留心觀察。田坂說,在讀書時,有些「特別有感覺」的字眼會沒來由地映入眼帘,他在當下通常不會追問原因,只會先在筆記本寫下來,往往等到看過幾本書之後,就能抓出數個語詞做出相關的連結,進而產生新的概念與構想,他將這種方法稱為「知的創發」。畢竟創新很難刻意營造,無意識下的迸發,有時反會帶來非常好的點子。技巧4:邊讀邊「想像未來」在各種提問與延伸聯想的方法中,田坂強調,最重要的莫過於「對未來的想像」。身處變遷快速的現代社會,集結成書的知識往往都已是第二手信息,一味地生吞活剝,未能同步思考未來的可能面貌,將會局限個人的洞察力與創意發想。能夠在閱讀的同時,一邊意識著「在所屬的產業中,將來會發生什麼?」是有助於將知識轉化為自身智能最重要的思考課題。掌握智慧的讀書:親身感受的「體讀」讀書的第二層目的是「掌握智慧」,了解各種行為處事的方法與態度。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許多智能沒有親身經歷,只靠閱讀別人的經歷,很難有深刻體會。如何有效地透過閱讀來掌握難以言喻的智慧,田坂提出5個重點:重點1:區分知識與智能請把別人在書里分享的「智慧」,當成是「知識」就好。舉例來說,市面上常見各種分享「成功方法與秘訣」的書籍,彷佛讀完就掌握了邁向成功之路的訣竅。但田?認為,成功人士的成功關鍵要素,有時只是事後諸葛,而且常是「個人限定」。讀完名人的經驗談與智能結晶,其實只是抓到「這樣做或許可以成功的『知識』」而已,還必須透過與自身經驗交互驗證,才不會陷入誤解之中。重點2:對照自身經驗要確實理解書中的意涵,得透過將書中所述與自身經驗相對照,才能讓別人的文字成為自己的體悟,否則一切都只是「別人的經驗」而已。例如業務達人在書中描述:「為緩和顧客與陌生人見面時的緊張感,與顧客會面時的最初幾分鐘,必須配合對方呼吸的節奏而呼吸。」有業務經驗的讀者,看到這段文字時,腦中便浮現出拜訪客戶的場景,並開始思考書中所說的「該怎麼觀察對方」「該怎麼配合」「該用什麼速度調節呼吸」是不是真的可以派上用場,這便是抓到了自身經驗中的重要智慧。以書中文字為觸媒,讓智慧從自身經驗中浮現的讀書,就是「掌握智慧的讀書」。藉助於別人的經驗,發掘屬於自己的體悟。重點3:抱持謙虛態度最怕的就是有些人,由於經驗不足無法領略書中深奧的智慧,就武斷地批判「這本書寫啥都看不懂!」「這書毫無實用!」田?指出,若用這種「因為年輕而傲慢」的態度來讀書,就等於扼殺了把前人話語升華為自身智慧的機會。即使未曾體驗過書中所描述的內容,若能抱持著「謙虛的態度」來學習與記憶,如此在往後碰到類似情境時,就能兩相對照,將過往的文字轉化為自身智能。重點4:將感動瞬間銘記心中在讀書時,務必要記得「共感的時刻」,也就是在讀到書中某句話時,心中產生了「啊呀!就是這樣!」那種被觸及、領略到智慧的感動瞬間。就如同平日辛勤操練是為了比賽奪冠時的榮耀,這種感動,是激發一個人追求智慧的最佳動力,也是自我成長的體認。重點5:抱持實踐的覺悟最後,尋求閱讀智慧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實踐」。田坂指出,好不容易體悟了書中智慧,如果沒能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必定會日漸淡忘,尤其在信息快速替換的時代,失去了,往往就難以追回了。在尋求智慧的同時,更要抱持著「十年修行」的覺悟,真正去實踐。思維空像:看不見自己不知道大家對自然是怎麼理解的?老師說"自"是自我,"然"是樣子.自然就是自我的樣子.思維空像就是要我們打破自己現在加在我們身上的框框條條讓自回到一個本我的時期一個字--"空".思維空像的原理:無我簡單說就是忘我 不受外界干擾 完全和現在所做的東西融為一體.就如我們看到小朋友在河邊玩沙子的時候,那時候的他就和那一堆沙沒什麼區別了,心裡想的也只有沙子.思維空像的規律:色即是空,空即事色這句話出自於《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佛法中這句話基本上是說萬物本空的理念,是要我們了解萬事本無永恆,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思維空像的方法:悟其實要有好的思維是要我們養心才能做到的.其實我對悟的理解很簡單就是用心去體會.什麼是思維一體化?一、思考力專輯概說包含了時空掃描技術、真理的結構理論、合理性法則、價值思維方法論、智慧曲線三維模型、一體化理論、制衡理論、系統理論、對立統一規律……等基本概念。首先:必須了解《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全集》的基本特徵和主要用途,才能很好的理解這套書。這套書的主要閱讀對象是成人,需要讀者首先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並具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基本的判斷能力。其用途不是應付考試,而是幫助一個人建立自己的思考力體系,並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個性化訓練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全集以闡述基本理論、解說主要方法、提出主要問題、給出解題思路、解讀學習疑難為主,同時進行個性化訓練。其目的在於啟發學習者獨立思考的能力,避免知識灌輸導致的懶于思考和思維僵化。習慣於應試教育的人在閱讀習慣上可能很不適應這種學習方式,有相當一部分學員還沒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就急於查找問題的答案,然後根據答案生搬硬套,這樣的學習方法和急躁態度,怎麼鍛煉自己的思考力?因此就會出現學習上的煩躁。其次: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思維方法,才能在一種創造性的閱讀過程中使自己的思考力得到鍛煉。從部分學員寄回來的作業答題看,這些不得要領的學員主要是沒有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同時基本功也不是很紮實,導致學習過程中不得要領的現象。然後:思考力的鍛煉和思維方式的完善是在對象化過程中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理論學習是基本前提,但是思考力的訓練離不開學習與實踐的反饋過程。思考力的訓練不能用簡單的學習來理解它,應該把思考力的學習和訓練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結合起來。通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從生活和工作中學習比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更有價值——但是容易迷失方向,走上彎路,造成「學習浪費」;從書本上學習比從生活中學習更直接也更加方便快捷——但思想容易脫離現實,鑽牛角尖,成為書獃子。如果能夠在《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全集》的指導下以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和思考,那麼,您不但能夠創造出學以致用的價值,也能得到書本知識的方便和快捷。「一分為二,合二為三」也是這個道理。必須掌握三個最基本的概念,即:思考力、思考力體系完整性、思維方式完善性。文化診斷學指出:思考力也是矢量,同樣遵循力學原理,決定思考力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大小、方向、著力點:其大小取決于思考者的知識和信息量;其方向取決于思考者的價值目標和思考的集中性;著力點取決于思考的技巧,即對思考對象關鍵環節的把握能力。這三個基本要素與具體人的思維活動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人具有個性特徵的思考力體系和思維方式——思考力個性。一個人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程度,決定了他對事物認知的科學程度;一個人思維方式的完善性程度,決定了他對事物把握的合理程度。其中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是由思維速度、思維廣度、思想高度、思維深度組成的,思維方式的完善性是由科學思維水平、價值思維水平、應變思維水平的相互作用決定的。並且,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程度直接決定著思維方式的完善性程度。為了使理解更加直觀,這些內容可以總結為如下公式:思考力=大小+方向+著力點思考力個性=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程度+思維方式的完善性程度;思考力體系完整性=思維深度+思想高度+思維廣度+思維速度;思維方式完善性=科學思維水平+價值思維水平+應變思維水平;在這裡,「=」並不是完全數學意義上的定量相等,而是結構關係式中的「合成」關係,是定性意義上的,其中遵循「一分為二,合二為三」的基本規律;「+」也不是完全數學意義上的相加,而是定性意義上的統一,屬於結構關係式中的「合力」概念。要理解思考力的抽象本質,必須理解思考力的三個基本要素。但是現實創造活動的思考力並不是抽象的,而是與具體的人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就形成了思考力個性。一個人的思考力個性具體的表現在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和思維方式的完善性程度上,其中,思維深度、思想高度、思維廣度、思維速度的統一形成一個人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程度;科學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的統一形成一個人思維方式的完善性程度。二、思維一體化人的創造活動離不開思維,同樣,人的思維活動也是在創造活動中不斷發展的,並且,在創造過程中形成和總結出來的思維方法是為創造活動服務的。離開了創造活動的需要,也就離開了對思維方法的需要,如果思維方法不能納入創造力體系和創造活動的需要,那麼,琳琅滿目的思維方法將失去它們的運用價值。任何創造活動圍繞著創造目標都相對獨立的形成了自己的創造力體系,通常,這個創造力體系包括:一項創造活動首先需要有相對合理的目標,其次需要有相對可行的方法,第三需要有相對有效的組織方式,第四需要有能滿足活動需要的資源配置………如果目標不合理,就很難產生可行性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可行,就不可能構建有效的組織方式和執行體系;如果組織方式不合理,就很難科學資源配置;如果資源配置不科學,就達不到良好的執行效果……目標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組織有效性、資源配置科學性,這些內容相輔相成、相互制約,構成了運作上的一體化關係,思維是存在的反映,思維對這種一體化關係的把握程度,就是文化診斷學所說的思維一體化水平。創造力是思考力的對象化過程,如果沒有思考力水平,就很難具有創造力水平。思維一體化水平是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和思維方式完善性的具體反映,如果缺乏必要的思維一體化水平,說明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和思維方式的完善性存在缺陷,那麼,在創造活動過程中就會產生認識上的盲目性、操作上的紊亂性以及資源配置上的浪費性。例如,人們經常出現的顧此失彼、眼高手低、事後諸葛、紙上談兵、執行力不足等現象,很多情況下都與思維的一體化水平有關。思維的一體化水平越高,則目標的合理性程度、方法的可行性程度、組織的有效性程度、資源配置的科學性程度就越高,其整合效果就越好。因此,思維的一體化程度不但是一個人思考力水平的綜合體現,也是決定一個人創造力水平的關鍵。要提高自己的創造力水平,必須提高思維的一體化水平,要提升思維的一體化水平,必須對目標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組織有效性、資源配置科學性進行有機整合——相對思維的一體化而言,最基本的思維方法就是思維活動的基本元素,思維在進行一體化思考的時候離不開綜合運用這些元素,如果一個人沒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維方法,思維就不可能在一體化水平上運作。猶如舞蹈演員要表演出優美的舞蹈必須掌握一些基本動作一樣,只有在基本動作的合理組合和明智選擇基礎上,才能表演出優美的節目。通常意義上,這些最基本的思維方法包括:直覺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等。當然,僅僅懂得這些思維方法,如果不能將這些思維納入思考力體系,不能形成思維的一體化,那麼這些思維方法將成為一盤散沙,失去了它的創造靈性。猶如舞蹈節目的創意和主題決定了對基本動作的選擇和運用一樣,思維的一體化水平將賦予這些基本思維方法創造靈性和運用價值。因此,一個人對基本思維方法的掌握程度決定了他的思維一體化水平,一個人思維的一體化水平決定了他對基本思維方法的運用能力。以下我將從思維一體化需要上,介紹這些最基本的思維方法。三、直覺思維沒有經過深刻的理性分析和嚴格的邏輯推理就對事物做出判斷,在日常生活中這是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思維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根據經驗和感覺迅速地對問題作出判斷,猜想、設想的一種思維方法,或者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對問題有「靈感」和「頓悟」,甚至對未來事物的結果有「預感」和「預言」等。這種思維方式具有簡約性、經驗性、主體性、創造性優點,但也有模糊性、偶發性、盲目性、不可靠的缺點。有很多直覺思維導致了發明和發現,同樣,也有很多的直覺思維產生了固執和荒謬,甚至導致了迷信和迷惘。四、系統思維在理性分析和邏輯推理過程中,系統思維是運用最普遍的思維方法之一。系統論認為,每一個系統都由各種各樣的因素構成,要使整個系統正常運轉並發揮最好的作用或處於最佳狀態,必須對各要素考察周全,並充分發揮各要素的作用。系統思維是以系統論為指導的一種思維方法,主要採用整體性、統一性的方法分析事物的整體和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並從大局出發調整或改變系統內各部分的功能與作用。要想提升思維的一體化水平,首先必須對客觀事物及其關係有深刻和全面的分析,這是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在相關事物的正確認識基礎之上,才可能形成創造活動過程中的目標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組織有效性、資源配置科學性。《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全集》指出,要想對事物達到最深刻和最全面的認識,必須掌握存在根模式理論和時空掃描技術。在時空掃描過程中,系統思維是其中最主要的思維方法之一,離開了對系統思維方法的熟練運用,時空掃描很難順利進行。因此,系統思維是思考力訓練的一項基本功,掌握了系統思維方法能夠使時空掃描更加準確具體,從而有利於拓展人們的思維深度,提高思維的一體化水平。但是,事物有系統性的一面,也有混沌性、非系統的特徵,如果處處事事都用系統論指導自己的思維,把系統論絕對化,思維就具有封閉性、單向性、僵死性。在創造活動中,必須把系統思維和直覺思維等其他思維方法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思考力體系的完整性和思維方式的不斷完善。思維在一體化過程中根據目標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組織有效性、資源配置科學性的需要,整合了各種思維方法,其中包括直覺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等,這些方法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在思維的一體化關係中形成優化組合,並在優化組合的制約關係中決定了對系統思維的運用程度和運用水平。因此,系統思維是鍛煉思維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功之一,而提高思維一體化水平反過來又會促進系統思維的運用水平。文化診斷學在拓展思維深度的訓練中,特別重視對系統思維的學習和訓練,尤其是在企業亞健康診斷業務中系統思維運用非常廣泛。關於系統思維的學習和運用,《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全集》中有具體案例和實操方略,在此不做過多論說。五、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指以矛盾運動為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它是一種與形式邏輯相對立的思維方式。在形式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裡「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辨證思維要求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以矛盾的眼光來看問題,它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方法中的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範疇、觀點、規律完全適用於辯證思維。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由於矛盾運動具有普遍性,因此辯證思維也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事實上,思維的一體化水平就是思維大整合的水平,離開了辯證思維談不上思維整合,從而也就談不上思維的一體化。例如,在目標合理性分析中需要通過辯證思維分析事物之間的矛盾性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性,並且需要通過辯證思維融合它們之間的矛盾;在方法可行性分析中需要通過辯證思維方法確定著力點,並通過辯證思維融合各種矛盾的力度、適度和量度關係;在組織有效性的分析中,辯證思維更是發揮一個人智商和情商的重要思考方法。因此,在文化診斷學的思考力訓練中,辯證思維作為一項基本功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六、邏輯思維這裡說的邏輯思維指的是形式邏輯。邏輯思維是一切思維的基礎,即使是最自由的直覺思維,其中也不同程度的有著邏輯思維的成分。簡單的說,邏輯思維以抽象為特徵,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和個別屬性,揭示出物質的本質特徵,形成概念並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推理,主要方法有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等。邏輯思維要求思維必須滿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這四條規律能夠確保思維主體在思維過程中的確定性、無矛盾性、一貫性和可論證性。邏輯思維也是提升思維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前提,思維離開了邏輯的合理形式,就很難產生合理的內容。但是,形式邏輯本身遵循線性邏輯,屬於直線邏輯。然而世界是普遍聯繫的,並且是矛盾運動的,世界的這種普遍聯繫性和矛盾運動性要求思維必須具有進行多線邏輯的思維能力,並且能夠在多線邏輯思維過程中化解思維的矛盾性,否則就會導致無窮無盡的二律背反。因此,形式邏輯必須與辯證邏輯相結合,並能夠在真理結構中達到兩種邏輯形式的相互轉換。七、價值思維價值思維是對事物的價值本質和合理性指數做出科學分析和準確判斷的思維方法,凡涉及價值判斷的事物或應該和不應該的行為,都離不開價值思維,價值思維是實踐活動中運用最為廣泛的思維方式。在創造活動中人們基本上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科學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科學思維主要是探索「事實真」的思維方法;價值思維主要是探索「應該善」的思維方法;應變思維主要是探索「和諧美」的思維方法。如果我們用科學思維來稱謂那些關於客觀存在的真實性及其客觀必然性的全部思考和認識活動,那麼有一種稱做善的事物,它表明主客體關係及其評價,常常採用價值判斷的方式,例如美與丑、善與惡、好與壞、應該與不應該、有用與無用、合理與不合理等概念都屬於這個認識範疇。科學思維和價值思維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科學思維中,作為認知主體要避免一切情感因素和價值欲求的參與,以追求思維內容的客觀真實性,比如辯證思維和邏輯思維就屬於科學思維範疇。在價值思維中主體的情感和慾望則起著支配性作用,凡是符合或滿足主體價值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對象都會獲得積極的評價,並被賦予某種價值屬性,反之就是無價值或者負價值。因此,認知主體的價值取向和主體性特徵在認知活動中的地位,就成為區分科學思維和價值思維的重要尺度。八、應變思維應變思維是實踐活動中運用最為廣泛,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法。應變思維是價值思維的延伸,是在價值思維的定性分析上根據具體條件進行的定量分析,並通過定量分析達到對「度」 恰到好處的把握,創造出實踐活動中諸多矛盾關係的和諧,從而完成思考力向執行力的轉變。由於應變思維能夠根據條件的相對性恰到好處的把握力度、適度、量度和廣度關係,因此能夠創造諸多關係之間的和諧,產生「和諧美」。科學思維以客體和客觀為認知的中心,力求排除認知主體的主觀干擾;價值思維則以主體感受和主體原則為評價標準,力求對客觀事物的價值屬性作出準確判斷;應變思維則以環境和相對條件為依據,力求建立主客體之間與諸關係之間的統一性和協調性。思考能否將優勢集中在最恰當的時機和最關鍵的環節上,直接體現了一個人的應變思維水平。圓若用智,唯圓善轉,凡智慧和謀略都需要隨機應變、圓滿通達,如果思想僵化、固執己見,缺乏應變能力和通達能力,即使有很高的科學思維水平和價值思維水平,也很難得出創造性的結果,也會制約思考力水平的提升。這裡所說的「圓」即應變思維能力,具體說來就是做到三個貫通,即:真理一元化貫通、情理法貫通、理論和實踐貫通(關於應變思維方法的具體運用方法,詳見曹政鈞專著:《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第四章)。科學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組成了思維的三維結構,三者不可或缺。如果以科學思維為橫軸,價值思維為縱軸,二者的統一能夠組成關於思維的平面坐標,這個坐標是平面的,所以這樣的思維屬於二維平面思維。二維平面思維雖然能在抽象意義上達到主客體關係的統一,但往往是脫離現實條件的紙上談兵,有些事情在道理上似乎講得通,但在事實上不一定能夠行得通,如果能夠在科學思維和價值思維基礎上延伸出相應的應變思維,就會形成思維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是立體的,思維也就由平面轉化為三維立體了,那麼對問題的理解就會由抽象理解和紙上談兵轉向實事求是。一般來說,思維處於一維狀態的人很容易 「認死理」、「鑽牛角尖」;思維處於二維狀態的人容易脫離現實條件,患紙上談兵的毛病;只有思維處於三維狀態,考慮問題就會很周密嚴謹,思維方式也變得相對完善。九、形象思維人一出生就會無師自通地以形象思維方式考慮問題,形象思維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思維形式,並且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參雜在所有的思維方式之中。形象思維是指以具體的形象或圖像為思維內容的思維形態,是人的一種本能性思維。形象思維是通過形象觀念間的類屬和類比關係進行的,通過獨具個性的特殊形象來表現事物的本質。形象思維始終伴隨著形象,通過「象」來構成思維流程。形象思維不僅僅運用於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也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發現和創造的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形象思維具有形象性、非邏輯性、粗略性、想像性、模仿性、類比性、直接性、敏捷性、創造性、情感性等特徵。圍繞著目標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組織有效性、資源配置科學性,思維在一體化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形象思維。形象思維的直接性、經驗性、跳躍性、敏捷性、創造性能大大提高思維速度和思維的整合效率。但是形象思維的粗略性、非邏輯性、模仿性往往會破壞思維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因此形象思維必須與其他思維方法結合起來運用,才能揚長避短。思維的一體化過程圍繞著目標需要形成了對各種思維方式的整合,任何思維方法都只是構成這個思維整合過程的一部分。各個部分的有機組合不但形成了整體,而且,整體一旦形成自我本質,就會產生一種規定性力量,對部分的合理性做出規範和裁決。 十、發散思維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多向思維」、「擴散思維」,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方法。發散性思維常常以某個目標或事物作為核心,然後根據事物的相關性擴散開來進行思考,因此,發散性思考具有多樣性和多面性的特徵。發散性思維有利於延伸思維的廣度和拓展思維深度,在文化診斷學進行拓展思維深度和延伸思維廣度的訓練項目中,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思維方法。在文化診斷學的時空掃描中,發散思維需要得到充分運用,否則,離開了發散思維時空掃描就喪失了它應有的診斷能力。由於事物在橫向聯繫上具有普遍聯繫性,在縱向聯繫上具有無限可分性,發散思維容易使思考失去目標、迷失方向,它常常使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使思維成為一團亂麻。因此,發散性思維必須納入思維一體化體系,才能夠合理的把握思維的發散方向和發散程度,使思維的發散與思維的集中始終圍繞著需要來進行。如果沒有思維的一體化駕馭發散思維,發散性思維就會猶如一匹脫韁野馬,導致思考因為一種無邊的迷失而痛苦的掙扎。十一、逆向思維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和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法。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探索。通常,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其實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甚至因此而有所發現,創造出令人驚喜的奇蹟。例如 「司馬光砸缸」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具有批判性、懷疑性、反向性、異常性、新穎性特徵。思維在進行一體化整合過程中,合理運用逆向思維會提高思維的嚴謹性,大大提高思維的一體化水平。其實並不存在一種絕對的逆向思維模式,當一種公認的逆向思維模式被大多數人掌握並應用時,它也就變成了正向思維模式。逆向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它有助於克服思維定勢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濫用逆向思維,任何時候都抱著懷疑態度,就會破壞思維的一體化水平,降低思維的整合能力,導致創造能力的喪失。心靈食糧獲得的讀書:與作者神交的「心讀」日本作家龜井勝一郎在《讀書論》中寫道:「讀書,就是與作者靈魂的邂逅。」田坂指出,讀書最高一層的目的,就是「獲得心靈的食糧」,這尤其表現在許多談論 生死、生命或情感等書本的閱讀中,讀者透過閱讀前人流傳下來的敘述,與作家跨時空地展開思辯與交流,從而得到人生的指引、精神的支柱。田坂以閱讀《給飛鳥、給我未從見面的兒子》一書時的感受為例說明:他藉由書中一位青年醫生在被宣告僅剩 幾個月性命後,留給孩子、妻子與雙親的手記,看見了一個人在僅有一次、無法重來的人生中該如何自處與生存,啟發了自己對生命更深沈的省思。人們常被諸如重病、事故、家庭不合、親人亡故或部屬糾葛……等等難以忘懷的負面體驗所纏繞,這些僅屬於自己的「原體驗」,往往不是專業知識和理論所能明白闡述或抒解緩和的,但是卻會對個人的行為處事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田坂說,透過讀書,看見別人如何做抉擇,思索對方如此選擇的理由,便能從這種「跨界的對話 」 中,豐富心靈的食糧。有時候,多年解不開的執念,說不定就在某本書中的某一句話得到釋放。這就是「心讀」,也正是古來所說的「言靈之力。當讀者與作者的靈魂產生共鳴時,那種改變,將會為我們的一生,掀開截然不同的一頁,而這是一個人無論喜不喜歡讀書,都該閱讀的理由。一個人的寬度決定高度我們常常忽視個人的邊界,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到底什麼是個人的邊界,也無法界定。但是,我們常常又能夠非常清晰地感知到別人的邊界。我們常常講「某個人成不了大事,做事太小氣」。為什麼成不了大事,因為他做事太小氣,常常缺乏大氣。那麼什麼是大氣,什麼又是小氣呢?這就很難界定了。對此,有人會說,人應該胸懷寬廣些,容不下人你就無法成就大事業;有人會說,人應該不要為眼前的利益所限,為了眼前的利益你會損失未來的利益;又會有人說,人啊,不要總是保守,要思維開闊,保守了你就成不了大事。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這就是格局決定結局。眼界有多寬,事業就有多大,這就是寬度決定高度。意識又多新,事業就會有多大,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人的胸懷是一個能包容的東西多少,眼界是一個人看問題的方式,意識是一個人性格的體現。一個人能夠包容的東西越多,不僅能包容眼前的人與事,也能包含天下的人和事,還能包含未來的人和事;他的視野越寬,不僅能看到現在的事物的表象及隱藏在背後的規律,而且可以看到過去的及未來的事物的表象與規律;他的意識越新,他不僅能夠包容一切,看到所包容的事物的本質,而且他在自己的思維方式及意識方式都能夠使他個人接受並隨之改變,那麼他的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由胸懷、眼界及意識共同作用就決定了一個的邊界。那麼現在的問題是,邊界又如何確定呢?它的確定機制是什麼呢?我們又如何通過努力去改變自己的邊界呢?如果把這些問題搞不清楚,那麼就會陷入只知道概念,但不能落地的狀況。常常,我們也知道性格決定命運,也能夠應該胸懷更廣,也知道眼界要寬,但是常常到遇到具體事情時,還是不能拿得起放得下。例如,你也知道不能為小錢扣,但是當同事比你獎勵多拿了五元,你還是心裡不舒服。不舒服就不舒服了,但還會因此讓別人說你成不了大事。最近在看有關企業理論,發現企業的邊界實際上與個人的邊界有著非常類似的機制。企業邊界是由交易費用來決定的。市場交易總是要花些成本的,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物質成本。當生產方式以企業方式組織時,這些交易成本就會降低,就採用企業的方式。當採取市場方式成本低時,就採用市場的方式。隨著企業規模不斷增大,交易成本就會增加,增加到了,如果再增加就大於市場交易成本時,就不如不用企業方式。也就是說,企業的邊界是由企業行政官僚體制所成的交流費用與市場機制所形成的交易費用相等的那個平衡狀態決定的。再說到個人的邊界。一個人隨著事業的擴大,他所面臨的事情當然就越多,他會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我們經常能看到,做一個車間主任還可以,但是升到了生產副總就不行了。也常常看到,在一個小地方他能如魚得水,但到了大地方卻象是傻瓜一樣。隨著一個人事業不斷擴大,他將會面臨行行色色的人,行行色色的世界觀及方法論。如果他個人的世界觀能夠融合別人的世界觀,並能夠將別人的世界觀在自己世界觀里有序排列,那麼他越會感到遊刃有餘。他的範圍越大,能夠融合別人的世界觀越多,但隨著範圍越大,有序可能性就越小,最終變得無序。個人的邊界就在於當他的世界觀包容有序度恰好等於世界觀隨機有序度時的位置。舉個例子,我們一個人時,我們世界觀假定也是單一的,沒有吸收任何外界的信息,那麼有序度最大。這就是我們感覺到嬰兒有無限前途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斷吸收別的信息,我們世界觀內有序度就會開始變小。我們常常會感到矛盾,但能夠控制。不過人與人之間就有了差異。你控制不了了,你的邊界就到了。世界上有著無數的世界觀,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他們可以融合。融合不了,是因為我們吸收到自己的範圍內重新排序的難度,你越能克服這些難度,你的邊界就越大。這就是所謂的大氣。一個人要成就大事,就必須不斷擴展自己的邊界,使自己能夠更多融合其他世界觀。這中間,一個人世界觀有核心成份,有緊密成份,也有鬆散成份。不斷擴大你的核心成份,你的核心競爭力就會越強。當你的核心成份很小,動不動就與別的成份衝突時,你就表現得越小氣。那麼,你的核心成份有多大呢?這就需要你不斷思考,不斷調整,你的事業就會不斷變大。 培養思維:戰略思維的四個維度戰略思維需要具備四個維度,以這四個維度思考問題,往往才能達到戰略的高度,實現透徹的效果,當然我談的是思維的習慣,針對重大的事項,不是純粹的方法論。闡述的目的是想共享一下思維認識。這四個維度分別是:廣度、深度、高度、遠度。一、思維的廣度思維的廣度要求,遇到重大事項,應該善於用聯繫的方法,將重大事項所關聯的外在因素和關係全部找出,重要因素,可以持續延展。從而明白重要事項處在怎樣的一種氛圍中。二、思維的深度思維的深度要求,對於重大事項,應該透徹分解內部的因素和關係,尋找出重要因素、次要因素,當然這要根據具體目的,重要因素和關係應該窮究到底。從而明白重要事項處在一種怎樣的複雜狀態。三、思維的高度思維的高度要求,在思維廣度和深度基礎上,根據具體目的,綜合一般性認識,達到兩種境界(選其一),一是高度綜合一般性認識,形成凝練的核心認識,二是超越一般認識,形成創新認識。兩種認識都要以一般認識為基礎和輔助。四、思維的遠度思維的遠度要求,針對重要事項,引入時間概念,從長遠角度去思考發展性、變異性,包括事項本身,和方案本身,從而補充和修正目前的認識或方案。五、總結思維的廣度、深度、高度和遠度,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充分利用空間三維和時間一維的概念。廣度、深度、高度構成空間三維,遠度構成時間一維。之所以要具備這樣的思維特徵,是因為任何事物都是四維空間內的事物,都逃脫不了時空的氛圍,用四維思維一定可以定位住事務。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後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並非神秘之物,儘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象。 (1) 推陳出新訓練法 當看到、聽到或者接觸到一件事情、一種事物時,應當儘可能賦予它們的新的性質,擺脫舊有方法束縛,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論,反映出獨創性,按照這個思路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訓練,往往能收到推陳出新的結果。 (2) 聚合抽象訓練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一定的標準「聚合」起來,顯示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這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這個訓練方法首先要對感知材料形成總體輪廓認識,從感覺上發現十分突出的特點;其次要從感覺到共性問題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進而抽象出本質特徵;再次,要對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進行概括性描述,最後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漸進訓練法 這個訓練 法對學生的思維很有裨益,能增強領導者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能夠保證領導者事先對某個設想進行嚴密的思考,在思維上藉助於邏輯推理的形式,把結果推導出來。 (4) 生疑提問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對事物或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或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敢於並且善於或提出新觀點和新建議,並能運用各種證據,證明新結論的正確性。這也標誌著一個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訓練方法是:首先,每當觀察到一件事物或現象時,無論是初次還是多次接觸,都要問「為什麼」,並且養成習慣;其次,每當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儘可能地尋求自身運動的規律性,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知覺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廣益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一個組織起來的團體中,藉助思維大家彼此交流,集中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吸收有益意見,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於研究成果的形成,還具有潛在的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為,當一些富個性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由於各人的起點、觀察問題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問題的水平的不同,產生種種不同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比較、對照、切磋,這之間就會有意無意地學習到對方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改進。 發散思維的方法1、一般方法材料發散法——以某個物品儘可能多的「材料」,以其為發散點,設想它的多種用途。功能發散法——從某事物的功能出發,構想出獲得該功能的各種可能性。結構發散法——以某事物的結構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該結構的各種可能性。形態發散法——以事物的形態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各種可能性。組合發散法——以某事物為發散點,儘可能多地把它與別的事物進行組合成新事物。方法發散法——以某種方法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種可能性。因果發散法——以某個事物發展的結果為發散點,推測出造成該結果的各種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測出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2、假設推測法假設的問題不論是任意選取的,還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應當是與事實相反的情況,是暫時不可能的或是現實不存在的事物對象和狀態。由假設推測法得出的觀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實際的、荒謬的、不可行的,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觀念在經過轉換後,可以成為合理的有用的思想。3、集體發散思維發散思維不僅需要用上我們自己的全部大腦,有時候還需要用上我們身邊的無限資源,集思廣益。集體發散思維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們常常戲稱的「諸葛亮會」。 在設計方面,我們通常要採用的「頭腦風暴」,每個不論可能性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能說通了,都可以被大家認同,而且被採納,最後總結出結論。這個方法就叫做「頭腦風暴」。4發散思維與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就像一棵樹。思維本身就好象什麼都不是,其實就是一種「遷移類比」的能力。如果說一件事情是「樹」的主幹,那麼它的枝椏、葉子、根莖等就是思維遷移的結果,遷移類比能力越強,自然枝椏、葉子、根莖等就越茂盛。這裡的營養就是人本身在生活中積聚的見識和認知,自然這種積澱越深厚,遷移出來的深層認知就越正確,包含也就越廣闊。思維發散不依靠任何介質,但一定要有起因,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引發事件。遷移需要人思維的活性,因為有些事情沒有顯而易見的關係,那麼起初要人為給以假定,然後實踐論證。這個方法對進入哲學領域非常有效,因為哲學探討的廣度與深度,不是其它領域能解釋的。哲學是用來解釋其它領域的,所以要進駐哲學,開始勢必是假設。這是發散思維特性的一種補充,是憑空的,但後面必須實踐證明,再論證其適用範圍,既分辨清這個結果的價值大小,局限性等。發散思維主要是靠"類比"進行的,起因過程結果等,但要注意總結積累,這樣發散思維以後才會越來越廣闊越來越豐厚.發散思維通常是要藉助邏輯思維來建立「連接關係」的,因為要使遷移的結果儘可能的客觀正確,"連接關係"能不感知的時候盡量不感知。邏輯論證對非感性一類,有普遍的適用性。所以當有些事情牽涉很廣的時候,它的枝椏有的則可能是直接用發散思維遷移類比推斷的,而有的則可能是只能在用邏輯思維進行理論推導之後而再發散才行的。發散思維的價值更多取決於人本身的閱歷、經驗和對生活對人性的認知。只有這些內容不斷豐富,發散思維的價值才會越來越高、體現才會越來越明顯。所以發散思維本身是要藉助於人的生活積澱和思維活力才能體現價值的,如果人什麼都沒有,那麼發散思維就是個空架子,也長不大。所以,這就要求:人要留心生活,要擁有天真,要遇事冷靜。冷靜是一切事情順利的開始。要使遷移結果儘可能正確客觀,就要求冷靜,所以發散思維很大程度上要煉心,對於任何事情,在分析的時候既要有親臨身份也要有一種過客姿態。
推薦閱讀:

她高度近視,所以成了攝影大師 | 法國原版黑皮書系列叢書(1)
姚明的高度(望海樓)
年輕時高度近視的人老了後會瞎嗎?
辣眼! 《笑星》宋小寶版白娘子美出新高度
李昶博士心理諮詢專欄 高度功能失調的家庭

TAG:思維 | 提升 | 思維提升 | 高度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