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新態勢
當前,世界新軍事革命正在蓬蓬勃勃地向縱深發展。新軍事革命的實質是,把工業時代適於打機械化戰爭的機械化軍隊,建設成信息時代適於打信息化戰爭的信息化軍隊。信息化軍隊的基本構成要素之一是信息化武器裝備。而要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就必須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使其實現由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的「跨時代」躍升。有鑒於此,世界主要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總趨勢是,把工業時代適於生產機械化武器裝備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改造成信息時代適於生產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適應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需要,推進國防科技工業整體轉型
不同時代的武器裝備形態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國防科技工業,而不同時代的國防科技工業又適於生產不同形態的武器裝備。這就是說,工業時代的國防科技工業適於生產機械化武器裝備,信息時代的國防科技工業適於生產信息化武器裝備。因此,世界各國國防科技工業轉型的基本任務是,把工業時代適於研製特別是生產機械化武器裝備的國防科技工業逐步改造為信息時代適於研製特別是生產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國防科技工業。
然而,如何才能逐步建立適於生產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國防科技工業,如何進行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在這一方面,美國正在進行有益的嘗試。2003年2月美國防部發布《國防工業基礎轉型路線圖》,開始有計劃地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轉型,以適應軍事轉型和建設信息化軍隊的需要。該路線圖提出了2020年前美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其要點有二:
第一,構建「基於作戰能力的國防工業基礎」。這就要求改變原來「按照產品屬性劃分國防工業領域」的傳統做法,把國防工業基礎劃分為「戰場感知」、「指揮控制」、「兵力運用」、「防護」、「聚焦後勤和網路中心戰」6個作戰職能領域,使國防工業基礎實現由「裝備供應商」角色向「作戰能力提供者」角色的轉變。該路線圖要求,美國國防部按照「基於作戰能力的國防工業基礎」的新構想,對國防工業基礎能力進行系統研究與評估,以發展和提供各種作戰能力。美國防部2004年對「戰場感知」,「指揮控制」、「防護」的工業基礎能力進行了評估,2005年又完成了對「兵力運用」,「聚焦後勤」和「網路中心戰」領域的工業基礎能力的評估工作。美軍認為,這樣區分國防工業基礎的好處是:有利於在武器項目從論證到撥款,採辦的整個過程中,從兵力結構一體化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各軍事職能領域的作戰能力,有利於打破行業門戶之見,實現系統的互聯互通和…綜合集成,有利於避免重複使用國防資源,造成浪費,有利於對每個作戰職能領域的關鍵技術需求和系統評估結果進行分析,使軍方更好地掌握國防工業基礎的研發與生產能力。
第二,調整國防工業基礎的主要構成。在這一方面美國防部的基本想法是:在大量吸收中小企業進入軍工領域的同時,提升它們在軍品承包中的地位,以打破頂級國防工業公司的壟斷地位改變國防工業生產過度集中的局面逐步形成大中小並存、軍民一體、基礎廣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俱強的國防科技工業力量。這支力量,亦即國防工業基礎,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傳統的國防供應商,即構成主承包層的少數幾個頂級國防工業公司,二是新型國防供應商,它們極具活力和創新能力,大多是軍事技術革命催生出來的「次級公司或小型公司」,三是為國防服務的民間公司,如醫療器械與藥品公司、能將虛擬現實等新技術轉化為軍事應用的娛樂品公司等。
美國推行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對世界其他軍事強國產生了重大影響。英國2006年10月公布的《國防技術戰略》提出,在推進國防工業基礎轉型過程中,將重點實施軍品「供應鏈創新」。日本也將啟動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植力度。預計,隨著新軍事革命的深入發展,其他國家也將根據本國國情實行國防科技工業轉型。
出台相關法規與政策,促進軍工行業快速發展
在新軍事革命條件下,軍工行業的主要任務是為建設信息化軍隊,研製尤其是生產各種類型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因此,軍工行業要快速發展,就必須迅速提升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研製特別是生產能力。而生產信息化武器裝備不同於生產機械化武器裝備,必須根據信息化作戰需求,按照一定的原則、規程、規範與標準進行。為此,各國近年來相繼制定與出台了很多相關法規與政策。
其一是國防工業法規與政策。這些法規與政策規定了國防科研與生產的重點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方向。美國防部在其2002~2007財年《國防報告》中制定的國防工業發展政策是:加大對國防工業的投入吸引大量高素質人才進人國防科研領域,採取各種措施,鼓勵非傳統的新型供應商加入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更多地採用商業採購慣例,減少民間供應商進入防務市場的障礙,保護企業知識產權,加強企業創新能力。2001年7月,俄政府正式批准與頒發了《2001~2006年俄羅斯國防工業改革與發展規劃》,計劃分兩個階段建立適於生產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以軍工綜合體為龍頭的國防工業體系。2002年10月,英國國防部出台《國防工業政策》白皮書,其要點是:鼓勵科技創新,增強國防工業國際競爭力,加強軍地合作,建立國防部與工業界的夥伴關係加強基礎技術研究,從根本上提升國防工業生產能力。
其二是國防採辦管理法規與政策。國防採辦管理法規與政策對國防工業的軍事科研與生產活動有重要的規範和導向作用,可使軍品承包商嚴格按照軍方要求生產各種信息化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為此,一些國家或國家集團出台了不少相關法規性文件。2002年1月,美國防部發布了用以指導和規範信息時代國防採辦管理的綱領性文件——新版5000.1號指令《國防採辦系統》和5000.2號指令《國防採辦系統的運行》。這兩個文件提出了新的武器裝備採辦原則,重新劃分了採辦階段和里程碑決策點,強調要加強武器系統的互聯互通,大力發展綜合軍事信息系統,使新型武器裝備儘快轉化為部隊戰鬥力。2005年11月,歐盟通過了《歐盟國防採辦行為法》,提出的政策要點是規劃歐洲國防科技工業布局,加強國防技術基礎:實行標準化,在國防採購合同中各成員國使用統一的國防標準手冊,協調制定歐盟各國採辦規則,建立歐盟統一軍品市場。
其三是全軍武器裝備發展法規與政策。這類法規與政策闡明了武器裝備發展的軍事需求、原則與重點,對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有重要導向作用。在這一方面俄羅斯國防部近幾年出台了《2010年前俄羅斯武器裝備發展規劃》,《2015年前國家武器發展綱要》和《俄聯邦2015年前軍事技術政策基礎》等。另外,俄軍武器裝備發展的軍事需求、指導原則、遠景規劃和重點項目等,還包括在它制定的《2016年俄聯邦武裝力量建設與發展思路》和《俄聯邦武裝力量2021年前建設構想》中。美國防部不制定與出台單獨的全軍性武器裝備發展計劃或規劃,而是將其放在每年一度的《國防報告》和《五年國防計劃》,以及「構想」類、「四年防務評審」類和「軍事轉型」類等涉及全軍發展與建設的法規性文件中。例如《2010年聯合構想》、《2020年聯合構想》,每4年頒發一次的《四年防務評審》報告,以及《國防部轉型計劃指南》和《軍事轉型戰略途徑》等。
其四是專業性法規與政策。世界主要國家制定與頒發的這些法規和政策種類繁多,但大多與軍事航天技術、信息技術和軍事信息系統的建設有關。這主要是因為,新軍事革命主要在航天空間和信息空間進行,當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而這一體系的內核又是全軍性綜合信息網路系統。在航天領域,美國政府2003年先後推出了《彈道導彈防禦政策》和《商業航天遙感政策》,2004年頒發了《航天運輸政策》和《天基導航、定位和授時政策》,美空軍2004年、2006年又分別制定了《空間防禦行動計劃》和新版《空間作戰綱要》,俄羅斯2005年出台了《2006~2015年航天發展規劃》,爭取在今後10年內建成真正的天軍部隊,歐盟2002年7月公布了《21世紀航空航天戰略》報告,日本航天活動委員會2002年3月推出了《航天發展規劃綱要》,2003年又頒發了《日本宇宙開發中期計劃》。在軍事電子信息領域,美國1998年制定了《國防信息基礎設施主計劃》以後又出台了幾版《全球信息柵格計劃》,以及C41SR系統和CKISR系統發展計劃,爭取到2030年左右建成基於全球信息柵格的CKISR系統,俄羅斯國防部1994年提出《統一軍事空間建設計劃》後,軍事信息系統建設發展迅速,近幾年又推出多項相關計劃,如《俄武裝力量通信系統向數字化信息傳輸和交換方式過渡構想》、《俄武裝力量一期通信網分階段向數字化遠程通信設施過渡專項綱要》、《武裝力量地區通信系統建設構想》、《戰術級通信系統發展專項綱要》、《戰術級指揮系統建設構想》和《戰役級指揮系統建設構想》等。另外,英、法、德、日、印等國國防部也推出了很多軍事信息系統建設計劃。
積極進行調整改革,優化國防工業管理體制
要推進新軍事革命,建設信息化軍隊,就必須使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朝著適於研製與生產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方向轉型。為了加速推進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發揮國防工業的整體效能提高國防工業的效益,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各國近年來對其國防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與改革。
美國調整改革國防工業管理體制的著眼點是,為適應軍事轉型和建設「網路中心」軍隊的需要,推動國防科技工業整體轉型。美國防部2003年出台《國防工業基礎轉型路線圖》後,為了使國防工業向「基於作戰能力」的方向轉變,對國防工業組織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改革。其主要做法是,於2004年9月成立了由28家專業大公司組成的國際工業財團——「網路中心戰工業聯盟」(NCOIC)。該工業聯盟由來自國防工業的企業代表、系統集成商,信息技術產品供應商、學術界人士組成,在建議制定基本標準與規範,確定採辦基本方法,使各種各類信息系統在「全球網路中心環境」中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2005年,「網路中心戰工業聯盟」又成立了顧問委員會和附屬委員會,以確保聯盟全體成員能夠很好地進行協調與合作。該聯盟的成立,是貫徹《國防工業基礎轉型路線圖》的結果,是美國國防工業轉型以滿足為軍方提供「網路中心戰」能力的需要而採取的重要舉措。可以預見,美國工業界在今後轉型過程中還將成立其他工業聯盟,通過國防工業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整個國防工業基礎的轉型。
俄羅斯政府調整國防工業管理體制的落腳點是變分散管理為集中管理。2004年3月,俄國防工業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在改革前,俄國防工業管理權相對比較分散,政府中有10來個部委行使管理職能。在改革中,俄政府撤消原工業與科技部,成立新的工業與能源部負責主管整個聯邦的工業和能源的宏觀調控與管理工作,取消原工業與科技部下屬的5個國防工業管理局,即航空航天管理局、彈藥管理局、常規武器管理局,控制系統管理局和造船管理局在工業與能源部下,成立聯邦工業局,負責除航天工業以外的所有國防工業的管理,成立聯邦航天管理局,專管航天工業。此次改革,進一步加強了俄羅斯國防工業的統一集中管理,突出了航天在國防工業中的地位。但是,俄羅斯國防工業管理體制由於受政府二元機制(總統和總理分別領導不同部門)的制約,仍然不能全部集中統一。因此,2006年3月普京總統又簽署命令,成立國家軍事工業委員會同年6月,俄聯邦政府下令,成立國家軍事工業委員會科學技術理事會,其組成人員為知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大型軍工企業的領導人和科學家。
為了加強和優化國防工業管理體制,各主要國家還成立了各種各類軍工協會,並非常重視發揮它們在軍民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美國成立的非政府、非盈利性質的軍工協會很多,如美國老烏鴉協會,美國國防與政治發展學會,美國通信與電子學會,美國陸軍協會等。這些協會或學會經常組織有軍方和軍工企業參加的研討會或「軍民搭橋」活動。英國政府認為,「軍工行業協會」是政府和國防工業聯姻的「媒人」,要管理好國防工業,就必須充分發揮這些協會的作用。英國的這類民間組織有英國國防製造商協會,英國航空航天製造商協會、英國電子工程協會,英國海軍裝備協會,英國空軍裝備協會等,它們的主要職責是,把相關行業中有能力承擔軍品研究與生產任務的民營企業組織起來,代表相關民營企業與政府有關部門和軍方保持密切聯繫。日本成立的民間軍工協會稱為「工業會」如「日本兵器工業會」,「日本造船工業會」,「日本防衛裝備工業會」、「日本防衛技術工業會」等,它們是日本政府管理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助手。歐盟為了推進歐洲國防工業一體化進程,2004年把歐洲航宇工業協會、歐洲防務工業協會和歐洲航天工業協會合併,成立了歐洲航宇與防務工業協會。該協會代表歐洲20個國家的32家行業協會,成員公司超過800家,直接僱用60萬人,年營業額在1000億歐元以上。
加大投資力度,強化國防工業基礎
在通常情況下,國防預算增加,軍品訂貨增多,軍工企業就發展,國防工業基礎就會得到加強;反之,國防預算減少,軍品訂貨下降,軍工企業就萎縮,國防工業基礎就會被削弱。這就是說,要加強國防工業基礎,就必須增加軍費,加大投資力度。在新軍事革命條件下要鞏固與強化國防工業基礎,更需要增加國防預算,加大對軍工產業的投資力度。這是因為,新型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的任務是生產信息化武器裝備,而這類裝備的造價要比機械化裝備高得多。20世紀50年代,美國一艘航母造價為5500萬美元,一架作戰飛機50萬美元,一輛坦克7萬美元,到了80年代,由於武器裝備的信息技術含量大幅上升,一艘核動力航母為40億美元,一架F-22「猛禽」戰鬥機為1.3億美元,一架B-2隱形轟炸機為21.6億美元,一輛M1A1主戰坦克為250萬美元。美軍計劃從2008年開始建造下一代「CVN-21」航母,其首艘航母造價預計將高達80億美元。另據美國《防務新聞》目前報道,美軍正在研製的陸軍「未來作戰系統」將耗資1770億美元,美國主導、多國參與開發的第五代戰機「F-35」的總研製、生產與採購費高達2450億美元,英、德、意等西歐國家共同實施的「歐洲戰鬥機計劃」將花費900億美元。
美國為了不斷鞏固和加強國防工業基礎,近年來大幅度增加國防預算,加大對國防工業的投資力度。2004財年,美國國防預算總額為3997億美元,比2003財年增加170億美元,增幅4.4%;2005財年,為4220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加223億美元,增幅5.3%,2006財年,為4420億美元,增加200億美元,增幅4.5%,2007財年,為5064億美元,增加644億美元,增幅12.7%。美國國防預算的年年增加,保障了對國防工業投資的不斷增長。例如,對航天工業的投資,2003財年為194億美元,2004財年為200億美元,2005財年為217億美元,2006財年為231億美元,年年遞增。又如,在電子信息工業領域,美國防部2003財年投入282億美元,2006財年增至293億美元。
世界其他主要國家也在增加國防預算的基礎上,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對國防工業的投入。俄羅斯國防預算總額,2004年為4522億盧布(約合130億美元)2005年為5280億盧布(約合180億美元)增加28%,2006年為6683億盧布增幅21%。隨之,俄國防訂貨預算也逐年增加,2004年是1480億盧布,2005年是1870億盧布,2006年是2367億盧布。法國2006年國防預算達377億歐元(約合450億美元),實現74年的連續增長。日本的國防預算2005年是4.86萬億日元,約合415億美元。近年來,印度的軍事開支也年年增長,到2006年已高達156億美元。這些國家將國防預算的很大一部分投到國防科技工業,投入部分約佔國防預算總額的30%~40%。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隨著新軍事革命的深入發展,軍隊信息化建設漸入高潮,各國紛紛加大信息技術的投資力度推動了國防電子信息工業的迅速發展。美國國防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每年對信息技術的投資總額約為500億美元,2003年為645億美元,2005年增至707億美元,2006年又增至742億美元,預計2010年將再增至914億美元。據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將其國防訂貨費的約20%(300~450億盧布)用於建設「統一軍事空間」,發展各類各級指揮自動化系統。
大力推動併購與重組,使軍工行業不斷向集團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各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另一新情況是,軍工行業在大規模合併與重組中,不斷朝集團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出現這一情況的直接原因是,在冷戰結束後的最初幾年內,各西方大國為分享「和平紅利」,紛紛壓縮國防預算規模,從而導致軍品訂貨大量減少,軍工行業內部及國際軍品市場競爭加劇。軍工行業的集團化專業化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有利的方面是,有助於台理分配與利用資源,降低軍品成本,提高競爭力。不利的方面有兩點:一是容易形成壟斷,抑制軍工企業的發展活力和創新能力,二是軍工行業的分工過細,不利於武器裝備的綜合集成和發展以綜合軍事信息系統為核心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現在,美、英等國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正在採取措施,吸引眾多具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或公司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美國軍工行業的並構,兼并與重組已經進行了10餘年,而且至今仍未最終完成。90年代中期,美國防部責成國防科學委員會研究,如何引導與鼓勵軍工企業向集團化方向發展的問題。國防科學委員會的研究報告提出的建議被國防部採納。隨之,美國軍工企業便展開了大規模兼并與重組,結果是最終形成了幾個超大型軍工集團公司。美國洛馬公司兼并洛拉爾公司後,又收購諾格公司,使軍品業務涉及除坦克和潛艇以外的所有武器裝備,成為世界第一大軍工企業集團:波音公司收購麥道公司和洛克韋爾國際公司的軍品研製業務後,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雷聲公司在兼并了得克薩斯儀器公司、克萊斯勒技術公司和休斯飛機公司的軍品研製業務之後,也成為美國的最大國防工業公司之一。重組後的美國國防科技工業集中度很高,100家最大的軍工集團得到約70%~75%的國防科研生產經費其中前25家大集團佔到國防科研生產經費總額的約50%。軍工生產的過度集中,導致了國防市場的壟斷,而壟斷不僅削弱了市場競爭,還造成了軍工企業創新能力的下降。為處理好壟斷與競爭的關係,調整軍工市場布局,美國防部最近又指出,必須改變少數幾個主承包商控制軍品市場的局面,引導和鼓勵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或公司進入軍品生產領域。
根據《2001~2006年俄羅斯國防工業改革與發展規劃》,俄政府2001年將蘇霍伊設計局、伊爾庫茨克航空製造聯合企業,別里耶夫a塔甘羅格航空科技聯合體,以及阿穆爾共青城和新西伯利亞的航空製造聯合企業合併後,成立了蘇霍伊航空集團公司。2002年在軍事電子工業領域,對近200家企業進行重組,組建了10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2003年,以在彼爾伊地區的眾多企業為基礎,成立了一個大型飛機發動機製造公司。2004年,開始組建「米里」直升機集團公司。經過對軍品生產企業的合併、重組與股份化,俄羅斯的軍工企業或公司已由957家減至247家。據計劃,俄政府最終將在10個軍工專業領域組建41~55家大型軍工企業集團。
近幾年來,為了加強與美國公司的競爭能力,歐洲各大國也在積極推進軍工企業的集團化專業化發展。英國航空航天公司收購皇家軍械厂部分產業和英國製造研究公司後,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洛馬公司和麥道公司的第三大飛機軍工企業。法國經過數年的兼并與重組,在其國防科技工業體系中,已形成4大核心專業集團,即以法國航空航天公司和達索公司為核心的航空航天集團,以湯姆遜公司為首的電子一信息集團,由原子能委員會及其下屬的軍事應用局及泰克尼卡湯姆和熱瑪核生產企業組成的核工業集團以及由地面武器工業集團和艦船建造局組成的機械製造集團。德國軍工企業也在不斷合併與集中。它最大的裝甲車輛製造商威格曼公司與「豹」式主戰坦克製造商克勞斯一瑪菲公司合併,組成了大型兵器集團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德國賓士公司首先兼并MBB公司組成戴姆勒賓士航空航天公司,爾後又與蓋克萊斯勒合併組成了一個更大的公司集團。目前,德國的軍工科研生產已有一半以上的營業額集中在20個左右的大企業集團手中。
在軍品開發與生產中,積極踐行「民技軍用」
在現階段,世界各國新軍事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加速推進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以最終建成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信息化武器裝備是大量採用高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武器系統。發展信息化武器系統所用的信息技術來自何方,據外國軍事專家估計,其中70%~80%來自現成民用信息技術,20%~30%來自軍用信息技術。這就要求,在研製與生產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主體的軍品過程中,必須實施「民技軍用」。
主要西方發達國家的軍工企業推進「民技軍用」的主要措施有三:一是在武器裝備研製中盡量採用民品。例如,美國軍品承包商在為海軍生產信息化作戰平台和指揮控制系統時,需要內置大量計算機,其中80%為商用計算機。又如,日本陸上自衛隊最近服役的輕型裝甲人員輸送車,有40%的部件和技術為民品和民用技術,引擎、電池等部件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購買的民品。=是積極採用民用標準或規範。最近,美、英國防部和日本防衛省都對過去所有的軍用標準和規範進行了全面清理審查,廢止了大量軍用標準,提高了民用標準在軍品標準化文件中的比例,鼓勵承包商最大限度地採用能滿足軍事需求的民用標準和性能規範,限制使用軍用標準。三是鼓勵或資助民營企業發展軍民兩用技術。為此,美國防部成立了兩用技術辦公室,負責實施《技術再投資計劃》,資助民企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的軍民兩用技術。該辦公室管理的兩用技術項目開發費用分攤的比例是,軍方承擔25%,國家出資25%,其餘50%由參加項目的企業或公司承擔。為發展軍民兩用技術,英國防部不僅制定了三項計劃,即「非國防部門科技研究支持計劃」,「民企科技研究資助計劃」和「『探索者』軍民兩用技術計劃」,而且還成立了5個軍民兩用技術中心,負責管理民營軍工企業的兩用技術開發工作。
「民技軍用」是推進新軍事革命的戰略措施,是建設信息化軍隊的內在要求。實行「民技軍用」的好處很多,主要是第一,可大量節約科研生產軍費開支。美國海軍透露,建造信息化水面艦艇和潛艇,通過採購和使用民用信息技術和產品,可降低造價近50%。法軍在開發「紫菀」導彈、機載計算機和基地通信系統時,由於採用了民用技術,使其採辦費分別下降了15%、10%和50%。英國國防採辦局指出對於那些技術風險低、無需嚴格審查的項目,直接從市場上採購相關產品,可節省採購費20%。第二,可降低投資風險,縮簡訊息化裝備列裝時間。為此,各國採取的具體做法有二:一是軍方在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特別是軍事信息系統時,讓擁有「成熟的民技成果」的民間高科技公司參與其中,研製一種或數種分系統。由於相關高科技公司有良好的技術儲備,能很快拿出相關產品,因而可加快信息化武器系統的研製進程。二是軍方就某一完整項目,在提出戰術技術性能指標要求後,直接向相關有實力,有信譽的民營高技術公司訂貨。由於這些公司可很快研製出相關產品或裝備,因而大大縮短了新型武器裝備的列裝時間。
推薦閱讀:
※浙大石墨烯超級電池,是真的還是假的,現在很多產品打著石墨烯的名稱,到底真實石墨烯發展現狀是如何的?
※4· 科技新聞|VR,是一個什麼產物?
※多功能商務智能投影堅果L2X,3299讓辦公更高效
※「觀星斗,窺天機」觀天象是古代的黑科技
※【厚積薄發】Lua與C#之間的穿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