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賬本」為何曬不息豪華的「公務接待」?-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一個月僅吃喝就花約206萬元」、「一次政府接待午餐花費三萬多元」、「兩天兩夜的行程消費不下十萬元」……歲末年初,從江蘇的海門到廣東的汕尾和東莞,皆因天價的接待費用而深陷「接待門」。政府機關和部門為何在接待上總「不差錢」?不少地方政府近來都在不斷加強政府「賬本」公開力度,為何賬本在公開,豪華的「公款接待」仍然時有發生?如何遏制越來越離譜的接待費?
新聞事件:江蘇海門涉「天價接待費」 審計局長被行政降職
針對網上曝光的海門市審計局超標準、超規格接待四川省綿竹市審計局考察團一事,海門市紀委、監察局在初步調查的基礎上,對施平進行了誡勉談話,責令該局對存在問題限期整改。之後,網民再次曝光施平「公車私用」、「私費公報」、「三年揮霍一千萬」、「以權謀私,為自己親屬經商鋪路」等問題。1月8日,海門市委決定對施平停職接受調查,以儘快查清事實。1月9日,江蘇省審計廳紀檢組、南通市審計局紀檢組和海門市紀委監察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網民反映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全面調查。
1月15日,海門市向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通報此次省市聯合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網民質疑的六大問題,當事的海門審計局及施平本人存在不同程度違紀違規行為,但與網曝的「三年時間肆意揮霍一千多萬」有很大出入。
——50多人每人收到審計對象紅包1000元的問題。經查,2010年2月,施平等在海永鄉參訓的26人接受每人500元紅包,並非50多人。2011年1月4日,上述26人已主動將500元上交到海門市審計局紀檢組。
——公車私用,審計局成局長「私人金庫」的問題。經查,2010年2月12日,海門市政府批准海門審計局購置含稅總價控制在22萬元以內的小汽車一輛。同年3月,審計局購置了含稅總價為272957元的斯柯達昊銳(蘇FR0050)一輛。同時,施平公車私用的情況確實存在,其父親去上海看病使用一次,但從未去北京看過病。施平本人去上海看牙、拔牙及補牙共三次,有時施平也自己駕駛該車上下班。
——2萬多元電腦被施平女兒帶出國的問題。經查,2008年上半年,審計局固定資產投資審核中心副主任在工作中急需一台筆記本電腦,施平將自己使用的聯想天逸筆記本電腦給該工作人員使用,施平則在辦公室使用其私人的華碩筆記本電腦。2009年5月份,審計局為施平配置了一台蘋果筆記本電腦,價值人民幣10500元。因其私人的華碩筆記本電腦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工作用資料,所以施平就把蘋果筆記本電腦帶至家中使用。2010年國慶節前,施平女兒在國外使用的筆記本電腦出現故障,施平請朋友將單位配給自己的蘋果筆記本電腦帶到國外給女兒使用,其間審計局沒有再為施平配置任何電腦。1月14日,該蘋果電腦已歸還至審計局。
——自創內部雜誌,出風頭拿稿費的問題。經查,海門審計局經有關部門批准,於2008年5月創辦《海審文訊》內部交流性刊物,並經黨組討論確定《海審文訊》稿費發放標準。創刊至今,施平共領取稿費、編輯費、優秀稿件獎勵費等合計18100元。
——以權謀私,為自己親屬經商鋪路的問題。經查,施平之妻吳某原系某企業員工,於2009年下崗待業。2010年初,施平向海門市委組織部、海門市紀委報告了其妻子擬經商的情況。1月,吳某成立了海門市海竹酒業經營部,並與四川劍南春集團(四川匯金商貿有限公司)簽訂了經銷協議,擔任南通地區「東方紅」白酒總代理。該酒的銷售對象為施平和其妻的朋友,還有個別酒店、部門單位。期間,施平未直接或托他人為其妻的經營業務向有關單位和酒店打招呼。其妻也沒有以施平的名義向有關單位和酒店推銷。審計局在對外公務接待時,沒有指定的專用酒。2010年,海門審計局先後3次組織幹部職工42人次外出旅遊,施平本人均未參加。施平妻姐吳某確屬青年旅行社股東之一。但其中由青年旅行社組織的兩次外出旅遊,均非施平授意,其它旅行社的同線路價格與青年旅行社價格相當。
——花錢大手筆,三年時間肆意揮霍一千多萬的問題。經查,2008年至2010年,海門市審計局公務接待費按規定總額應控制在642000元以內,實際發生額為955847.7元,三年共超支313847.7元,其他費用均為審計局人員工資、辦公經費等正常性預算支出。
此次省市聯合調查組認為,海門審計局有關人員在冬訓期間接受被審計單位的禮金、超標準配備公車、組織幹部職工公費旅遊、公務接待費超控制總額等,違反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有關規定,施平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施平公車私用行為雖然情節輕微,也違反了相關廉潔自律的規定。鑒於此,為嚴肅黨紀、政紀,經海門市紀委研究並報市委決定,給予施平黨內嚴重警告、行政降職處分,同時責令其承擔公車私用的相關費用。
一邊是公務接待不差錢
2010年12月27日,國內一知名網站論壇出現題為《曝光海門市接待四川綿竹市官員消費與場所名單》的帖子。帖子稱,海門市審計局在一次公務接待中,一共兩天兩夜行程,竟然出動了24名公務人員陪同15名來客,工作交流不到4小時,其餘時間都是吃喝玩樂,消費不下十萬元。今年1月15日由江蘇省審計廳、南通市審計局和海門市紀委、監察局聯合調查的「接待門」有了處理結果,當事人海門審計局局長施平受到黨內嚴重警告和行政降職處分。
幾乎同時陷入「接待門」的,還有廣東省汕尾市煙草公司。去年12月27日有網民發帖《晒晒比最牛煙草局長還牛的煙草局長的吃喝》,並附上照片為證。照片中2010年2月、5月和6月的「業務與財務公開」顯示,汕尾市煙草公司當月業務招待費分別為100萬元、135萬元和116萬元。對此,汕尾市煙草局局長陳文鑄承認數據屬實。
據記者了解,湖南省委接待辦主辦的《接待工作》雜誌曾刊載一篇南方某省「重點接待工作側記」的文章說,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是沿海某省的接待高峰期,2009年元旦春節期間,該省共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27批、省部級領導50多批、重要工作組3批、特殊客人4批。
事實上,公務接待開銷龐大的情況不僅存在於上述的沿海某省,很多國內旅遊名城也因公務接待面臨財政壓力。
去年夏天,一則山西平遙古城因公務接待不堪重負的消息引起輿論熱議。據報道,平遙古城自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以來,繁冗的公務接待令當地不堪重負,最多的時候,一年公務接待近10萬人次,僅門票一項就減少收入1200多萬元。公務接待的吃住及禮品開銷,更是不好統計的「天文數字」。繁重的公務接待任務,使本身就不寬裕的當地財政更加捉襟見肘,甚至連古城保護都經費困難。在著名風景名勝城市桂林,某縣一個月就接待了80多批來自上級的考核、評比、達標檢查團,這還不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公務考察團」。在中越邊境盛產紅木的某縣級市,一個區直單位一天接待了7個考查組。
基層鎮政府的接待花銷也令人吃驚。1月1日,網友「ooqpqp」在天涯雜談發帖稱,東莞市中堂鎮一次政府接待用餐花費了3萬多元,並貼出了這頓價值32436元的午宴賬單。帖子里說:「一個月這樣的飯局不少於20次,不用多說,大家都懂,這個只是吃的一餐飯,還有睡覺、K歌等等,大家都知道不會少於10萬。」
記者在這張賬單圖片里看到,賬單日期是2010年3月8日,就餐人數26位,賬單標題為「中堂鎮府VIP接待」。菜單中有「鮑汁扒南非干鮑」、「三文魚腩刺身」、「六福官燕」、「清蒸東星斑」等15個項目和26束鮮花,其中僅26份「六福官燕」便價值11388元。
公款接待費是筆糊塗帳
根據2006年中辦和國辦聯合印發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國內公務接待指,「出席會議、考察調研、學習交流、檢查指導、請示彙報工作等公務活動」。
但實際操作中,原則鬥不過潛規則,各種各樣的公務接待名目繁多、形式多樣。尤其是有上級領導到某地指導工作時,從事接待工作的部門為了討領導的歡心,不但高規格接待,甚至還無微不至地掌握了領導喜歡什麼牌子的煙酒,以及有無書法、唱歌等喜好。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各級政府都有專職的接待部門,各地行政編製方面有所不同,或屬於黨委、政府辦公廳的一部分,或單列為直屬事業單位,但往往由黨委辦公廳副主任、政府副秘書長一類兼任。比如,縣級政府的接待部門一般為科級單位,領導則屬「高配半級」。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接待工作往往直接和領導打交道。需要一級政府的接待辦出面接待的客人,往往是上級部門的官員。
細緻周全的接待工作需要資金的支撐,但很多地方花的接待費用是一筆糊塗賬。雖然中央明確要求公開透明,但由於接待關係多發生在政府部門之間,對很多普通人來說,公務接待的次數、標準、費用仍不得而知。
去年5月,《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就接待費問題採訪北京大興區相關負責人,這名負責人回應稱「內容太敏感,不願意接受採訪」,採訪北京其他區縣的公務接待時,均被婉拒。
接待費成了「敏感」內容,公眾只能從偶爾曝光的豪華接待案例和從事相關問題研究的學術成果中,逐步揭開公務接待的面紗。
《人民日報》2007年2月14日刊登的一篇報道提到,一位來自貧困縣的基層人大代表稱,現在搞接待,美其名曰喝貴州「土酒」,其實就是茅台,一桌喝掉四五瓶,僅每年的酒水錢就夠受的了。當地一年至少要用一卡車茅台酒搞招待,耗資巨大。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學習時報》上曾撰寫《政府管理改革的幾個切入點》一文。文中列出了一串相當驚人的數字:「2004年,我國至少有公車400萬輛,消費財政資源4085億元,約佔全國財政收入的13%。全國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億元以上,二者相加總數高達6000多億元,如果財政收入按3萬億元計算,幾乎相當於財政收入的20%左右。」
在2008年11月29日央視播出的「新聞1+1」節目中,主持人柴靜訪問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王錫鋅。王錫鋅在節目中透露,大陸用於公款吃喝、公費出國、公車的開支,一年高達9000億元,占行政開支三成。王錫鋅表示,9000億的概念來自兩方面,「一是據2005年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報道,2004年全國用於公車、公務接待的全年費用是6000億元,占當年財政總收入兩成;一是2000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1999年國家用於公務考察的費用共計3000億元,以後逐漸遞增。」
竹立家說,財政部統計的數據只是根據預決算報告統計得出的,而公款吃喝費用的主要出口是各個行政單位的「小金庫」,及下屬部門、相關公司宴請領導幹部等花的錢,也就是「請吃」和「吃請」,這在報告中根本體現不出來,「據我所知,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調查統計可以準確反映公款吃喝費用的總量」。
老大難問題該如何破解
「公務接待中的種種不正之風,如果任其存在和發展,必將產生很大的危害。」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這助長了黨政機關的奢靡、鋪張和攀比之風,推高了行政成本,擠佔了公共資金,還給一些人提供了貪腐機會,更重要的是惡化了幹群關係,使群眾對政府產生信任危機。」
事實上,豪華接待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中央的關注。近年來中央連續出台多部規章規範公務接待。2006年,中辦和國辦就聯合印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該規定明確稱:「接待對象需要安排用餐的,接待單位應當按照當地財政部門規定的伙食標準安排,不得超標準安排用餐,提倡自助餐,一般不安排宴請」。2007年開始實施出差和會議定點管理,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央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差旅費管理辦法》、《中央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中央國家機關出差和會議定點管理辦法(試行)》施行。
這些規定可謂切中時弊,但在現實中很難做到令行禁止。豪華接待成了尾大不掉的老大難,這個問題該如何破解呢?
王錫鋅認為,政府管理領域信息公開是一個很重要的槓桿。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強調,所有信息如果不是涉及到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並且不涉及到公共安全的,都應當對社會公開。費用公開,接受群眾和社會輿論監督才能真正讓國家的「錢袋子」為民所用,從根本上遏制住公務接待腐敗和行政費用的上漲。
但2008年,瀋陽有位律師曾向當地政府提出要求公開諸如招待費等行政費用,但最終沒有下文。
除了信息公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加強執行力也是關鍵,「制度檢查、監督不夠,許多法規條文寫在紙上、說在嘴上、掛在牆上,就是落不到實處,本來是剛性的制度可是一到執行環節就被各個部門『柔化』了。」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招待費列支管理規定》制定於1998年。根據該規定,地方各級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招待費,「指在接待地發生的交通費、用餐費和住宿費」,「開支標準……不得超過當年單位預算中『公務費』的2%」。而「中央級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招待費不得超過當年單位預算中『公務費』的1%」。
但是,「對於公務費中財政安排的專項會議費、專項器具設備車船保養修理費及其他一次性專項經費,在計算業務招待費時應予以扣除。」
汪玉凱說:「有兩個原因導致了公務接待腐敗嚴重。一是,目前相當多的公務接待費用在預算外循環,很難掌握具體數目;二是,在各級政府預算及其執行的權力分配格局中,實際決定權掌握在政府而非人大手中。政府既是預算的編製者,也是預算的執行者,人大難以監督。」
「要杜絕公務接待腐敗,首先就要從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財政預算權,應建立政府行為預算硬約束的制度框架,讓人大可以通過預算制約、監督政府開支。不能像現在一樣,政府自己監督、自己花錢。」汪玉凱說,「公務接待消費必須全部納入預算,並且公開接受媒體、公眾的監督。另外,必須依照合理的原則,制定每個級別招待的規定和標準,並對違法者嚴格問責。」
但也有專家認為,將公務接待全部納入預算,超過預算的公務接待一分都不能花的措施值得肯定,但問題是,如果不從上級部門入手,不遏制上面的人白玩、白吃、白拿,光打擊下級接待部門,恐怕效果不大。對基層政府來說,打破「潛規則」就要冒得罪上級部門、單位的風險,當一個地方的發展過多受到條條塊塊行政權力掣肘時,它必然需要用「討好」這些權力的方式,為地方發展打開通道。他說,「將公務接待費用納入預算只是一種手段,公務招待腐敗,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國沒有公共財政的概念,也缺乏對政府財權控制的監督機制,治本之策是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公正公開的公共財政體系。」 (中國青年報 本報記者 田國壘)
面對公務接待潛規則不能簡單「誡勉談話、限期整改」
因網路舉報公務接待費超標而牽出的一樁案子,成為最近頗受關注的「網事」之一。網友熱帖追蹤,輿論熱切關注,持續多日。這多少令人覺得有些奇怪——為何一個縣級市審計局3年近百萬元的公務接待費,會引來如此規模的「圍觀」?
被曝光的海門市審計局,其3年所支出的近百萬元公務接待費中,有60多萬元是預算內開銷。換言之,海門審計局平均一年20多萬元的公務接待費是正常而且合規的。只要不太出格,公務接待如何支出、為誰支出,公眾一概不知,更難有機會發表評論。
問題是,不知何種原因,海門審計局的部分公務接待項目和支出明細被拿到網上「晾曬」了。而這粗粗的一「曬」,就「曬」出了海門審計局局長的貪腐醜聞,「曬」出了公務接待的另一面——「公款社交」。
據海門市對該市審計局的調查結果,海門市審計局兩天對四川綿竹市審計局一行15人的接待,花費2.7萬多元,多是用於參觀與吃喝,真正工作交流的時間僅半天。對此,海門審計局局長的解釋是「禮尚往來」——此前,該局多次派人到綿陽交流學習、援助物資,雖然援助數額不高,但對方接待規格很高,不僅綿竹審計局領導親自到機場迎接,而且活動中對方都是全部出場接待。
去年下半年,山西古城平遙曾自曝公務接待不堪負重,最多的時候,一年「公務接待」10萬人次,僅門票一項就少收入1200多萬元。如果說平遙的公務接待之痛有現行行政審批體制下的無奈,那麼,海門審計局則暴露出公務接待被異化的某種現實——迎來送往之間,交流的並不是信息與經驗,而是某些人的私人感情;推杯換盞之時,連接起的並不是部門之間、地方之間的合作紐帶,而是一些私人利益鏈。
來而不往非禮也,學習交流變身為參觀旅遊,這樣的事並非海門審計局獨有。事實上,海門審計局3年公務接待近百萬元的花費不過是「公款社交」的冰山一角。
據報道,處理結果已出台,海門審計局局長受到黨內嚴重警告和行政降職處分。需要說明的是,這一處分並非針對這一場超規格的公務接待,而是針對由此牽出的其他腐敗案;對公務接待超標一事的處理,不過是誡勉談話、限期整改。
海門審計局被限期整改了,那些仍然在「公款社交」潛規則之下逍遙的其他地方、其他管理部門和權力機構,公眾該如何監督?是不是該像海門一樣,將包括公務接待在內的各項行政預算公開寄希望於零星的網路「晾曬」,將對權力的監督寄希望於偶然的網路舉報?面對公務接待潛規則,我們恐怕不能止於簡單的「誡勉談話、限期整改」。(《人民日報》)
一邊是政府加強「賬本」監管促公開透明
資料圖片:白廟鄉黨委書記張映上在鄉政府政務公開欄前介紹白廟鄉財務公開情況(2010年9月14日攝)。 「請客三桌,1269元」「購酒一瓶,88元」「信紙一本,1.5元」……2010年3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白廟鄉在網上逐筆公開賬目,在網民中引起強烈反響。一篇名為「中國第一個全裸的鄉政府」的網帖,3天內吸引了30多萬人次點擊評論。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新華網上海1月16日電(記者 季明 許曉青)2010年中國絕大多數地方政府的收入都將創下歷史新高,對此,中國政府已採取行動加強「政府賬本」監管,各地也同時加快了對「政府賬本」公開透明的探索。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稅收收入完成7.7萬億元,增幅超過20%,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89%左右;按此測算,去年全國財政收入達8.7萬億元左右,加上各地土地出讓金收入2.7萬億元,2010年政府總收入已超過10萬億元。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學院政法學院院長薄海豹教授說,政府收入增長遠高於經濟增速的現象已存在多年,「超收」刺激了各級政府「超支」的衝動,加上一些政府收入支出不透明不規範,缺乏有效監管,導致政府花錢大手大腳的現象在不同地區普遍存在。
從近年來各地曝光的政府不當行政案例來看,越來越多地與「公車消費、公費出國、公務接待費」等「三公」支出過多過濫相聯繫,一些地方濫用財政興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行為也屢見不鮮。
注意到「政府賬本」管理過程中的種種弊端,中國政府已採取行動,首先是將原先紛繁複雜的政府「錢袋子」納入統一管理。根據全國人大和國務院規定,今後除教育收費外的所有政府預算外資金都必須納入預算管理,從而在財政預算管理全覆蓋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與此同時,各地也加強了「政府賬本」公開透明的探索。上海市市長韓正16日承諾,今年上海要進一步加大財政信息公開力度,除特殊規定外所有市級部門預算要報市人代會審議,所有市政府部門預算要向社會公開;市民最為關心的財政專項資金公開也將從19項增加到30項,還將擴大公開地方政府債券、排污費收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公用事業附加費等政府非稅收入。
2009年,廣州首次讓政府賬本「曬」在陽光下(資料圖片)
在此之前,上海市已將貸款道路建設車輛通行費、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社保基金等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政府性基金和社會公共資金的使用情況公之於眾。而廣州市2009年就已在網上公開全部114個政府部門預算,開創了中國內地城市首次在網路上公開「政府賬本」的先河。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社聯黨組書記沈國明教授說,今年上海市政府預算公開項目的細化程度,比照以往有很大進步。通過預算公開的做法,對政府行政產生監督效力,這是一種財政「透明化」的有效途徑。
在互聯網上,要求更多參與政府收入支出的監督和決策的聲音,正在引起越來越多普通網民的支持和回應;政府收入增速連續多年高於經濟增長和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現實,也引發了進一步改革收入分配體制的呼聲。
復旦大學經濟學專家韋森教授說,中國快速增長的政府收入,更迫切地需要建立「預算民主」制度,關鍵是兩點:政府徵稅要受約束和制約,要經納稅人所選代表(人大代表)的同意;預算支出透明,要讓納稅人知道。
豪華公款接待何時息?政府賬本應曬得更徹底
2011年1月16日,上海市負責人在當地正在召開的兩會上提出:要進一步加大財政信息公開力度,除特殊規定外所有市級部門預算要報市人代會審議,所有市政府部門預算要向社會公開。同時,市民最為關心的財政專項資金公開也將從19項增加到30項,還將擴大公開地方政府債券、排污費收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政府非稅收入。
種種新舉措,說到底就是「透明」二字,而這二字也正是百姓的期待。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收支賬本都是決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政府賬本中的如何收錢,花了啥錢,花得值不值等等,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政府有責任作出回答。
政府賬本的公開透明,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必需。近年來各地財政收入增長較快,不少地方政府可支配財力有數百億乃至千億元之巨,各地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代表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屢創新高。只有增加公開透明程度,才能有效減少巨額資金帶來的管理風險,才能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政府濫用財政興建「形象工程」的投資衝動。
讓政府賬本曬得更徹底,在橫向上需要將更多的開支項目納入公開的目錄。從今年起,全國人大和國務院已要求將除教育收費外的所有政府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這是實現財政預算管理全覆蓋的重要一步。各地應以此為契機加大公開透明力度,特別是將貸款道路建設車輛通行費、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各界最為關注資金的使用情況公之於眾。 讓政府賬本曬得更徹底,在縱向上需要將更為詳盡的財政收支細節加以公開。當前各地政府預算報告過於籠統、難以審議的問題並沒有徹底改觀,例如老百姓高度關注的「公車消費、公費出國、公務接待費」等預算信息就無法在預算報告中找到答案。對此不僅需要各地政府推動財政收支公開透明的決心,更需要相關法律法規作出更為硬性的規定。
讓政府賬本曬得更徹底,不僅要讓百姓對政府財政收支看得見,更要看得明白,說得上話。眼下有些地方採取的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或者是要申請了才公開,或者是公開了也只給你看「簡版賬本」,關鍵信息語焉不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自然無從談起。
預算民主是服務型政府的一個標誌。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要求各級政府將政府賬目儘可能詳盡地對人民群眾「交底」,只有自覺接受監督,虛心納取建議,才能讓納稅人的錢花得更透明、有效。
推薦閱讀:
※一個都不要跑,不敢參選就滾蛋
※洪秀柱敗選亦巾幗英雄!堂堂國民黨,再無真男兒!
※王光亞:就是要把別有用心的人排除在香港特首選舉外|香港| 普選
※誰剝奪了劉萍的選舉權?
※史部文獻通考馬端臨卷三十七 選舉考十舉官